《月报指标解释》doc版.doc_第1页
《月报指标解释》doc版.doc_第2页
《月报指标解释》doc版.doc_第3页
《月报指标解释》doc版.doc_第4页
《月报指标解释》doc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蒈蚂螂肂膈蒅蚈肁芀蚁薄肁莃蒄羂肀膂蝿袈聿芅薂螄肈莇螇蚀肇葿薀罿肆腿莃袅膅芁薈螁膅莄莁蚇膄肃薇薃膃芅莀羁膂莈蚅袇膁蒀蒈螃膀膀蚃虿腿节蒆羈艿莄蚂袄芈蒇蒄螀芇膆蚀螆袃荿蒃蚂袃蒁螈羁袂膁薁袆袁芃螆螂袀莅蕿蚈罿蒈莂羇羈膇薈袃羇艿莀衿羇蒂薆螅羆膁葿蚁羅芄蚄羀羄莆蒇袆羃蒈蚂螂肂膈蒅蚈肁芀蚁薄肁莃蒄羂肀膂蝿袈聿芅薂螄肈莇螇蚀肇葿薀罿肆腿莃袅膅芁薈螁膅莄莁蚇膄肃薇薃膃芅莀羁膂莈蚅袇膁蒀蒈螃膀膀蚃虿腿节蒆羈艿莄蚂袄芈蒇蒄螀芇膆蚀螆袃荿蒃蚂袃蒁螈羁袂膁薁袆袁芃螆螂袀莅蕿蚈罿蒈莂羇羈膇薈袃羇艿莀衿羇蒂薆螅羆膁葿蚁羅芄蚄羀羄莆蒇袆羃蒈蚂螂肂膈蒅蚈肁芀蚁薄肁莃蒄羂肀膂蝿袈聿芅薂螄肈莇螇蚀肇葿薀罿肆腿莃袅膅芁薈螁膅莄莁蚇膄肃薇薃膃芅莀羁膂莈蚅袇膁蒀蒈螃膀膀蚃虿腿节蒆羈艿莄蚂袄芈蒇蒄螀芇膆蚀螆袃荿蒃蚂袃蒁螈羁袂膁薁袆袁芃螆螂袀莅蕿蚈罿蒈莂羇羈膇薈袃羇艿莀衿羇蒂薆螅羆膁葿蚁羅芄蚄羀羄莆蒇袆羃蒈蚂螂肂膈蒅蚈肁芀蚁薄肁莃蒄羂肀膂蝿袈聿芅薂螄肈莇螇蚀肇葿薀罿肆腿莃袅 月报指标解释新技术企业经营概况表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见本书P.13。新产品产值:新产品是指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生产的全新产品,或在结构、材质、工艺等某一方面比原有产品有明显改进,从而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或扩大了使用功能的产品。本报表中的新产品产值既包括经政府有关部门认定并在有效期内的新产品,也包括企业自行研制开发,未经政府有关部门认定,从投产之日起一年之内的新产品。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指工业企业在本年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1)工业总产值计算应遵循的原则:工业生产的原则。即凡是企业在本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均应包括在内。其中的最终产品,不管是否在本年内销售,只要是本年内生产的,就应包括在内。凡不是工业生产的产品,均不得计入工业总产值。最终产品的原则。即企业生产的成品价值必须是本企业生产的,经检验合格不需再进行任何加工的最终产品。企业对外销售的半成品也应视为最终产品计入工业总产值。而在本企业内各车间转移的半成品和在制品只能计算其期末期初差额价值。“工厂法”原则。即以法人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计算工业总产值,是其本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总价值量。(2)工业总产值的内容:包括三部分: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成品价值:指企业在本年内生产,并在本年内不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合格、包装入库的已经销售和准备销售的全部工业成品(包括半成品)价值合计。成品价值中包括企业生产的自制设备及提供给本企业在建工程、其他非工业部门和生活福利部门等单位使用的成品价值,但不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的成品(半成品)价值。工业总产值是按现行价格计算的。成品价值按成品实物量乘以本年不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价计算。会计核算中按成本价格转帐的自制设备和自产自用的成品,按成本价格计算生产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指企业在本年内完成的对外承做的工业品加工(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生产)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外工业品修理作业所收取的加工费收入。对外加工费收入按不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价格计算,可根据会计“产品销售收入”科目的有关资料取得。对于以对外加工生产为主,对外加工费收入所占比重较大的企业,如果对外加工费收入出现跨年度支付的情况,为保证总产值生产口径计算的准确性,则应将对外加工费收入按实际情况调整,记录本年应实际收取的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为了使工业总产值与工业中间投入中的物耗价值一致,以便同口径地计算工业增加值,规定本指标的计算原则是:凡是企业会计产品成本核算中计算半成品、在制品成本,则工业总产值中必须包括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反之则不包括。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等于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价值减去期初价值后的余额,如果期末价值小于期初价值,该指标为负值,企业在计算产值时,应按负值计算,不能作为零处理。(3)工业总产值计算的几种具体规定:凡自备原材料,不论其加工繁简程度如何,一律按全价,即包括自备原材料的价值,计算工业总产值。凡来料加工,加工企业一律按财务上结算的加工费计算工业总产值,即不包括定货者来料的价值。一般分两种情况:a、工业企业之间的来料加工,加工企业(即承包单位)按财务上结算的加工费计算工业总产值;委托加工的企业(即发包单位)按全价计算工业总产值。b、工业企业与非工业企业之间的来料加工,当工业企业作为加工企业时一律按加工费计算工业总产值。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原则上应计入工业总产值,但如果会计产品成本核算中不计算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成本,则不计入工业总产值;如果会计产品成本核算中计算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成本的,则计入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与工业总产值的区别在于:(1)工业销售产值的计算基础是工业产品的销售总量,不管是否为本期生产,只要是在本期销售的都应计算工业销售产值;工业总产值的计算基础是工业产品的生产总量,只要是在本期生产的不论是否已经销售,都应计算工业总产值。(2)工业销售产值不包括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而工业总产值包括这部分价值。出口交货值:指工业企业交给外贸部门或自营(委托)出口(包括销往香港、澳门、台湾),用外汇价格结算的产品价值,以及外商来样、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等生产的产品价值。在计算出口交货值时,要把外汇价格按交易时的汇率折成人民币计算。本年生产量:指工业企业在本年内生产的并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实物数量,包括商品量和自用量两部分。(1) 产品生产量计算应遵循的原则1) 产品质量标准:产品必须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或订货合同规定的技术条件,才可统计生产量。工业产品质量标准一律按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执行。没有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的产品,应按企业主管机关的标准或订货合同规定的技术条件执行,不得擅自更改标准或降低标准,不合格的产品不能计算生产量。2) 统计时间:本年生产量反映的是本年内的工业生产成果,凡本年内生产的产品都应计算在内,即截止本年最后一天检验合格并办理了入库手续的产品,其中规定要求包装的产品必须包装好才能计算其生产量。至于本年最后一天以哪一个班次作为截止计算产量的班次则由企业主管机关规定,并应与会计核算的结算时间一致。计算时间一经确定,就要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提前或移后。3) 准确度量:准确度量是计算产品产量的重要一环,企业应配备必要的计量设备,对产量进行实际度量,不得随意估算,对确有困难不得不推算的某些产品,一定要按照主管部门规定的推算方法计算,使之尽量接近实际。(2) 产品生产量包括的内容1) 企业各车间(主要车间、辅助车间、附属品车间及副产品车间)用自备材料生产的全部产品产量,不论是要销售的商品量还是本企业的自用量,均应统计生产量。2) 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生产的产品,如果订货者是境内非工业企业和境外企业,其产品产量由加工企业统计;如果订货者是境内工业企业,产品产量由委托企业(即发包企业)统计,加工企业(即承包企业)不统计。3) 经正式鉴定合格的新产品、自产自用的生产投资、未正式投入生产以前试生产的合格品以及基本建设附产的合格品,都应包括在产品生产量中。4) 用进口原材料或关键零件生产的产品,或用进口整套散装零件及用进口组装件加工、装配的产品,不论是在国内销售还是外商经销,生产量均统计在国内同种产品生产量中。5) 在我国国土范围内的外商投资和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其产量全部统计在国内同种产品生产量中。(3) 工业产品生产量不应包括的内容:1) 在生产工业产品的同时,生产的下脚余料或废料,如冶金工业的氧化铁、汤道、中心注管、钢材切头、切尾,机械工业的切屑,木材工业的锯末,粮食加工工业的糠、麸,酿酒工业的酒糟等,一般作下脚料出售,不应统计为产品产量。2) 投入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没有完全消耗掉,而加以回收、提浓,再供本企业自用的,如机械工业回收的润滑油,合成洗涤剂厂回收的盐酸、硫酸等都不计算产品生产量。3) 企业从外购进的工业品,未经本企业任何加工的,不得作为本企业的产品生产量统计。4) 某些产品在检验产品质量时,需做破坏性试验(如试验灯泡的使用寿命,手电池的间歇放电时间等),这些用作试验的产品,不计算在产品生产量中。本年销售量:指本年内工业企业实际销售的由本企业生产(包括上年生产和本年生产)的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或定货合同规定的技术条件的工业产品的实物数量。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生产的产品,如果订货者是境内非工业企业和境外企业,其产品销售量由加工企业(即承包企业)统计;如果订货者是境内工业企业,产品销售量由委托企业(即发包企业)统计,加工企业不统计。(1) 产品销售量的核算原则:产品销售量以产品销售实现为核算原则,即在产品已发出,贷款已经收到或者得到了收取货款的凭据时作为销售实现,统计产品销售量。按照企业销售方式的不同,产品销售量统计遵从以下几种规定:1) 采用送货制销售的,产品如由本企业运输部门发运,以产品出库单上的数量、日期为准;如委托专业运输部门发运,则以运输部门的承运单上的数量、日期为准。2) 采用提货制销售的,以给用户开具的发票和提货单上的数量、日期为准。3) 委托其他单位代销的产品,以企业收到代销单位的代销清单为准。4) 采用预收货款销售的,在发出产品时作为销售。产品尚未生产出来,已预收货款或预开提货单的,不应算作销售。5) 企业出口销售的产品,陆运以取得承运货物收据或铁路运单,海运以取得出口装船提单,空运以取得空运运单,并向银行办理出口交单的数量、日期为准。企业自营出口的产品,在委托外贸部门代理出口(实行代理制)的情况下,以收到外贸部门代办的运单和银行交单凭证的数量、日期为准。(2) 统计产品销售量应注意以下几点:1) 只有企业销售的合格产品才能统计其销售量,销售的次品不能计入产品销售量。2) 企业直接从外购进产成品,只是更换了标签或包装的,不能作为销售量统计。3) 分清产品销售和预售的界限:预售指产品还没有生产出来以前,用户为了购买这种产品事先向工厂支付货款。预售不能算作销售。相反,有些产品采用了分期付款的形式,只要是用户拿到了这个商品,不管货款是否已付清,作为企业已经取得了收取货款的凭证就应作为销售。(3) 售出产品退货的处理遵从以下规定:1) 退回本年内销售的合格品,应从本年销售中扣除,同时计入库存量;退回本年内销售的不合格品,要在本年销售量中扣除,还要同时扣除本年生产量。2) 退回本年以前售出的合格品,本年销售量不变,计入产品库存量中;退回本年以前售出的不合格品,本年销售量和本年产量均不变。3) 退回修理的产品,修理后仍交原用户的,不作为退货处理,在统计报表上不做反映。年初、年末库存量:指工业企业在年初、年末时点上,尚存在企业产成品仓库中而暂未售出的产品的实物数量。(1) 产品库存量计算应遵循的原则1) 产品库存必须是处于“实际库存”状态的产品,即产品生产出来经过检验合格并办了入库手续的产品。有的产品虽已结束了生产过程,但还没有验收合格,还没有办理入库手续,不能作为产品库存统计。有的产品已经售出,但按提货制要求还没有办妥贷款结算手续的,或按送货制要求未办理承运手续的,仍应作为本企业的产品库存量统计,而不能作为产品销售量统计。2) 计入产品库存量的产品,必须是本企业有权销售的产品,对于已经销售并办妥各项手续,但尚未提货的产品,本企业无权支配,这种产品虽然仍存在本企业仓库中,但不应统计为库存量。凡企业有权销售的产品,不论存放在什么地方,均应统计。3) 产品库存量不能出现负数。如果产品还没有入库就已售出,应将售出的这部分产品补填入库和出库凭证,并相应计入产品产量中。(2) 产品库存量包括的内容1) 本企业生产的,报告期内经检验合格入库的产品。2) 库存产品虽有销售对象,但尚未发货的。3) 非工业企业和境外订货者来料加工产品尚未拨出的。4) 盘点中的账外产品。5) 产品入库后发现有质量问题,但未办理退库手续的产品。(3) 产品库存量不包括的内容1) 属于提货制销售的产品,已办理贷款结算和开出提货单,但用户尚未提走的产品。2) 代外单位保管的产品。3) 以结束生产过程但尚未办理入库存手续的产品。企业累计自用及其他:企业累计自用又称企业自产自用,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已作本企业产量统计的、又作为本企业生产另一种产品的原材料使用的产品的数量。如钢铁企业用本企业生产的生铁炼钢,其计算了生铁产量又用于炼钢的生铁数量,应作为企业自用量统计。但是,由本企业验收合格后,作为商品出售给本企业生活用、在建工程或行政部门用的产品数量,不能作为自用量统计,而应作为销售量统计。如钢铁企业将本企业生产的钢材出售给本企业房屋维修用的数量应作为销售量而不是自用量统计。其他: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将产品用于展览、捐赠、借出以及报废等方面的产品数量。企业以促销手段搭售的产品不能视为捐赠,而应作为销售对待。累计订货量:是指本企业(供货企业)自年初到报告期末止根据正式签订的订、供货合同计算出的产品累计订货的数量。下面三种类型的企业在填报订货指标时,具体处理如下:(1) 自建销售网点的企业,订货量要包括个销售网点向企业生产总部申请的要货量。(2) 由代销商负责销售产品的企业,以双方商订的本期将要向代售商发送的下一期供货量为本期订货量。但代售商本期要货,企业本期已发送的不作为订货量填报,只填报本期商订的且在本期末止还没有发货的合同供货数量。(3) 采取来料加工或提出技术要求进行定制产品生产的企业,以最初签订加工合同的时间作为订货量填报。如上期签订的加工合同,本期只是生产,则订货量应填在上期中,本期不填。本期累计订货量=上期累计订货量+本期新增订货量累计订货额:是指本企业(供货企业)自年初到报告期末止根据正式签订的订、供货合同计算出的累计订货总金额。与订货量的口径是一致的,凡是计算了订货量的产品,都应该计算其订货额。如果企业收到的订单上只有订货量而没有订货额,则要按照该批产品的预期销售价格(或以前的订货单价)计算出订货额来填报。本期累计订货额=上期累计订货额+本期新增订货额现有订货量:是指企业报告期末止累计现存的产品订货数量,也就是说到报告期末止企业仍未兑现的订货数量,即所有订货量扣除已执行完的订货数量和中途取消的订货合同的订货量,还有多少没有执行的订货数量。现有订货额:是指企业报告期末止与累计现存的产品订货数量相对应的未兑现订货金额,即扣除已执行完的订货合同和中途取消的订货合同后未兑现的合同金额。工业中间投入合计: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用于工业生产活动所一次性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其他实物产品和对外支付的服务费用,是计算工业增加值的基础指标。1、计算工业中间投入须遵循以下三条原则:(1)必须是从企业外部购入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不包括生产过程中回收的废料以及自制品的价值。(2)必须是本期投入生产,并一次性消耗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不包括固定资产等的转移价值。(3)工业中间投入的计算口径必须与工业总产值的计算口径一致,即计入了工业中间投入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必须是计入了工业总产值的部分。工业中间投入包括直接材料、制造费用和其他直接费用中的中间投入、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营业(销售)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和财务费用五个指标,企业应首先计算出这五个指标,再加总计算出工业中间投入合计。2工业中间投入的计算可以采用两种方法。方法一、正算法:即将制造费用和其他直接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中属于中间消耗的部分分别相加,中间物质消耗按不含增值税的价格计算,再加上直接材料和财务费用,得出工业中间投入总和。方法二、倒算法:即分别用制造费用和其他直接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合计减去该项费用中属于增加值的项目(见附表),(1)固定资产折旧;(2)直接或间接支付给个人的部分,如工资、折旧、福利费、劳动失业保险等;(3)支付给非物质生产部门(指除工业、农业、运输邮电、建筑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以外的部分)的税金、规费及其他费用,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养路费。倒算出三项费用中的中间消耗,再加上直接材料和财务费用,计算出工业中间投入总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采用倒算法比较简便易行,建议企业采用倒算法计算。制造费用中的排污费(不含交纳部分):指工业企业在制造费用中列支的用于治理排污的费用。总收入:指企业全年的自产产品销售收入、技术收入、商品销售收入、其它收入的总和。总收入应按不含增值税的价格计算。技术收入:指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承包、技术咨询与服务、技术入股、中试产品收入以及接受外单位委托的科研收入等。技术开发收入:是指企业研究开发自己的产品在未批量投产之前因开发成果应用而得到的实际收入。技术转让收入:指企业科研与开发活动的成果通过技术贸易、技术转让所获得的收入。技术承包收入:包括技术项目设计承包、技术工程设计和承包所获得的收入。技术咨询服务收入:指企业利用自己的人力、物力和数据系统等为社会和用户提供技术情报、技术资料、技术咨询、测试分析及其他类型的技术性服务所获得的收入。接受委托研究收入:指企业承担社会各方面委托研究,开发新产品所获得的收入。经认定登记的合同实现额:高新技术企业在签定合同之后,在技术合同登记处进行认定登记。经认定登记的合同实现额为该合同中已经实现的收入,其收入可视企业技术性收入,作为企业考核年审技术性收入依据之一。计算机服务收入:包括硬件服务收入和软件服务收入。硬件服务收入主要指硬件售后服务的收入;软件服务收入指通过从事软件产品的咨询、监理、培训、存储以及接受用户的数据,并用用户指定的软件对之进行加工,然后将结果返回用户等活动取得的收入。产品销售收入:指企业销售自产全部工业产成品,自制半成品和提供劳务等所取得的收入。“三资”企业按企业的会计报表中的产品销售收入减去折扣折让后的产品销售净额填列。直接出口产品销售收入:即企业出口自己加工生产的产品和根据有关规定在国内收购货源自行组织出口商品的收入,不包括交外贸部门出口部分。按离岸价格统计。汇率折算标准按企业确定的记帐汇率折算。新产品销售收入:指报告年度本企业销售新产品实现的销售收入。黄卡产品销售收入:企业自主开发并已投入批量生产的通过新技术产品认定所取得的收入。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黄卡产品) 方可享受有关优惠政策,此收入可视为企业技术性收入,作为企业考核技术性收入依据之一。软件产品销售收入:指企业自行开发生产的应用软件(包括在工程项目中起主导作用的软件产品)、系统软件产品的销售收入。系统集成收入:系统集成是指根据用户的各种需求,向用户提供技术和服务支持,将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集用户的管理和业务于一身,将部件调为一个完整系统的过程或做法。系统集成收入是指系统集成商与项目委托单位签定协议或合同时所涉及的合同金额,包括硬件费用、软件费用和服务费用,不含单独开具软件发票的部分软件。商品销售收入:指企业销售以出售为目的而购入的非本企业生产产品的销售收入,包括零售和批发。零售:指商品销售中直接用于生活消费和社会集团直接用于公用消费的部分。产品销售收入和商品销售收入中的零售收入,推荐用下面两种方法之一进行计算:1、采取计算增值税票的方法计算零售额。具体做法是从商品销售收入和产品销售收入中扣除使用增值税票而取得的收入即得相应的零售额。2、采取区分销售单位的方法划分零售额。具体做法是从商品销售收入和产品销售收入中扣除对批发零售贸易业单位和生产经营单位的销售收入即得相应零售额。批发:指商品销售中扣除用于生活消费和社会集团直接用于公用消费部分的收入,即包括商品销售中对生产经营单位销售、对批发零售贸易销售及出口的收入。其他收入:指企业总收入中扣除技术收入、产品销售收入、商品销售收入以外的所有收入。包括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及其他各种补贴等。劳动报酬、生活费总额:指在报告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使用的全部劳动力报酬、生活费总额。包括: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不在岗职工生活费;聘用、留用的离退休人员劳动报酬;外籍及港澳台方人员劳动报酬以及聘用的其他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上缴税费总额:指报告期内企业实际缴纳的各项税金、特种基金和附加费等(不含关税和企业代缴的个人所得税)。企业其他税金及附加:企业经营的主要业务应负担的城市建设维护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税附加等。本期实缴关税:是一国海关对通过本国关境的进出口商品所课征的税收,一般指进口关税。根据本期实际缴纳的数额填报。本期应交增值税(不含期初未抵扣税):指报告期内企业按税法规定,从事货物销售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等增加货物价值的活动应交纳的增值税。根据会计“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有关项目计算填列。计算公式为:服务业: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工业: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减免税款-出口退税注意:在计算应交增值税时要包括“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即征即退货物及劳务对应项目。本期销项税额: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应收取的增值税额。本期进项税额: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购入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而支付的、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增值税额。新增贷款总额:指企业在本期内获得的各项贷款的总额(包括流动资金贷款等)。用汇额:指全年实际支出的外汇金额,用汇额用美元计价。出口创汇总额:指出售给外贸部门或直接出售给外商的产品或商品的总金额。包括来料加工装配出口,境内外技术合同实现金额及在国内以外汇计价的商品出售和技术服务的总额等。以美元计价。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是指从本年1月1日起至报告期末止累计完成的投资。完成投资是以货币表示的工作量指标,包括实际完成的建筑安装工程价值,设备、工具、器具的购置费,以及实际发生的其他费用。使用面积:指企业可用于生产经营管理的厂房、办公用房及其它场地的面积之和(包括租借的场地面积)。新技术企业资产负债表流动资产合计:指企业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生产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及各种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资产合计”项的期末数填列。现金:指企业的库存现金。根据“现金”科目的期末数填报。银行存款:指企业储存在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各项存款。根据“银行存款”科目的期末数填报。短期投资:指企业购入的各种能随时变现、并准备随时变现的、持有时间不超过1年(含1年)的股票、债券和基金,以及不超过1年(含1年)的其他投资减去已提跌价准备后的净额。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短期投资”项的期末数填报。应收帐款净额: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各种款项。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项的期末数填报。未执行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用“应收账款净额”期末数代替。存货: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备的各种资产,包括原材料、周转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等。“年初存货”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的年初数填报。“存货”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的期末数填列。产成品:指企业报告期末已经加工生产并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可以对外销售的制成产品。根据企业会计“资产负债表”中“产成品”的期末数填报。流动资产平均余额: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全部流动资产的平均余额。计算公式为:流动资产月平均余额=月初流动资产合计+月末流动资产合计/2流动资产季平均余额=季内各月流动资产平均余额之和/3长期投资:指企业持有的时间准备超过一年(不含一年)的各种股权、债权等性质的投资的可收回金额。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的“长期投资合计”项的期末数填报。固定资产合计: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合计”项的期末数填列。固定资产原价/值:指企业在建造、购置、安装、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某项固定资产时所支出的全部货币总额。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原价”项的期末数填列。累计折旧:指企业在报告期末提取的历年固定资产折旧累计数。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累计折旧”项的期末数填列。本年折旧: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由于有形或无形损耗而转移到产品成本的价值,按固定资产原值和规定的折旧率计提(算)。根据会计成本费用科目的“固定资产折旧”本年(期)数填报。若企业执行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该指标根据会计核算中资产减值准备、投资及固定资产情况表内“当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总额”项本期增加数填列。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固定资产净值指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净额,其平均余额指报告期内余额的平均数。计算公式为: 固定资产净值月平均余额=固定资产净值季平均余额=季内各月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之和/3在建工程:指企业在报告期末各项未完工程的实际支出扣除“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后的可收回金额。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在建工程”项目的期末数填报。无形资产: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是扣除“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后的可收回金额。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无形资产”项目的期末数填报。其他资产合计:指除以上资产以外的其他长期资产。包括临时设施、特准储备物资、银行冻结存款、冻结物资、涉及诉讼中的财产等。根据“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长期资产”项填列。资产总计: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资产按其流动性(即资产的变现能力和支付能力)划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总计”项的期末数填列。负债合计:指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将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偿还形式包括货币、资产或提供劳务。负债一般按偿还期长短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负债合计”的期末数填列。流动负债合计:指企业在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应付利润、预提费用等。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负债合计”的期末数填报。应付账款: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付账款”的期末贷方余额填报。长期负债:指企业偿还期在一年以上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应付债券等。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的“长期负债合计”的期末数填报。应付债券:指企业发行的尚未偿还的各种长期债券的本息。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付债券”项期末数填报。所有者权益合计:指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企业净资产为企业全部资产与企业全部负债的差额,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的期末数填列。实收资本:指企业投资者实际投入的资本(或股本),包括货币、实物、无形资产等各种形式的投入。实收资本按投资主体可分为国家资本、集体资本、法人资本、个人资本、港澳台资本和外商资本。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实收资本”项的期末数填列。国家资本:指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政府部门或机构、直属事业单位对企业形成的资本金。根据会计“实收资本”科目计算填列。集体资本: 指由本企业职工等自然人集体投资或各种机构对企业进行扶持形成的集体性质的资本金。根据会计“实收资本”科目计算填列。法人资本:指法人以其依法可支配的资产投入企业形成的资本金。根据会计“实收资本”科目计算填列。个人资本:指自然人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金。根据会计“实收资本”科目计算填列。港澳台资本:指我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投资者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金。根据会计“实收资本”科目计算填列。外商资本:指外国投资者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金。根据会计“实收资本”科目计算填列。盈余公积:所有者权益构成项。包括“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都是按照规定的比例从净利润中提取。直接取自企业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新技术企业损益表其他业务收入:指企业从事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活动取得的收入。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其他业务收入”科目的对应项本期累计数填列。其他业务利润: 指企业从事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活动取得的收入扣除其他业务成本及应负担的费用、税金后的净收益(如为净支出应以“-”号表示)。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其他业务利润”项或对应指标的本期累计数填列。财务费用: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汇兑损失以及相关的金融机构手续费等。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财务费用”项的本期累计数填列。利息支出(净额):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扣除利息收入后的净额。根据会计“财务费用”科目归纳计算本期累计数填列。管理费用: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根据会计“利润表”中“管理费用”项的本期累计数填列。税金:指企业按规定从管理费用中支付的税金,主要包括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等。根据会计“管理费用”科目中有关项目归纳填列。差旅费::根据会计“管理费用”科目中的对应项目填报。工会经费:指企业按规定计提的拨交工会使用的费用。根据会计“管理费用”科目中的对应项目填报。营业利润: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实现的利润,即主营业务利润加其他业务利润扣除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后的净额。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营业利润”项的本期累计数填列。投资收益:指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根据企业会计“利润表”中“投资收益”项的本期累计数填列。营业外收入:指企业发生的与企业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根据企业会计“利润表”中“营业外收入”项的本期累计数填列。财政补贴收入:指企业取得的各种补贴收入以及退回的增值税等。指企业实际收到的补贴收入,包括实际收到的先征后返的增值税;企业按销量或工作量等,依据国家规定的补助定额计算并按期给予的定额补贴。根据“补贴收入”的发生额分析填列。营业外支出:指企业发生的与企业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非常损失、捐赠支出、罚款支出等。根据“损益表”中的“营业外支出”项填列。利润总额: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耗费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亏盈总额,包括营业利润、补贴收入、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利润总额”项的本期累计数填列。所得税:指企业按税法规定,应从生产经营等活动的所得中交纳的税金。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应交所得税”项的本期累计数填列。本期应付工资总额(贷方累计发生额):指企业在报告期内支付给本单位职工的全部工资,它反映企业本期累计应付的工资总额,而不是会计“应付工资”科目的余额。根据会计“应付工资”科目的本期贷方累计发生额填列。本期应付福利费总额(贷方累计发生额):指企业在报告期内累计提取的福利费总额,它反映本期应付福利费的全部发生额,而不是会计“应付福利费”科目的余额。根据会计“应付福利费”科目的本期贷方累计发生额填列。劳动、失业保险费:指企业向社会保障部门和保险公司为本单位从业人员支付的劳动保险、失业保险的费用。根据会计“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中的相关项目归纳计算填列。养老和医疗保险费:根据会计“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中的相关项目归纳计算填列。上缴的各种费用:指企业上缴的各种工商管理费、税务代理费、年检费、消防费、卫生费、联防费、绿化费。根据会计成本、费用中的相关项目计算填报。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指报告期内为本单位从业人员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和企业支付的本单位从业人员的住房补贴。根据会计“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科目中的相关成本、费用项目归纳计算填列。财务指标填报方法的补充说明:(1)如果企业不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科目,或者“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科目贷方累计发生额为0,则根据会计成本、费用科目中“工资”、“福利”项的本期累计发生额填报。如果付给外籍及港澳台方人员的工资、福利未计入“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科目,则应从相关成本、费用科目中摘取并计入。“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不包括企业用净利润、福利基金支付给从业人员的工资、奖励、福利等费用。(2)劳动、失业保险费具体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年金)、储蓄性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生育险、失业险、工伤险以及其他人身险。为外籍及港澳台方人员缴纳(含在国外缴纳的)的养老、医疗等人身保险也包括在内。不包括用“应付福利费”支付的保险费。(3)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中不含一次性住房补贴。支付给外籍及港澳台方人员的住房费用和补贴也包括在内。劳动情况季报表季末人数:指填报单位季末的总人数。包括:(1)在岗职工;(2)聘用、留用的离退休人员;(3)外籍及港澳台方人员;(4)其他从业人员;(5)不在岗职工。按照“谁发工资谁统计”的原则,在单位领取劳动报酬、生活费的人数都应由发放单位统计。注意:在期末人数中不包括利用课余时间打工的学生及在本单位实习的各类在校学生。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参军人员无论原单位是否仍发生活费或补贴都不再统计在期末人数中。不包括本单位办理正式离退休手续的离退休人员。在岗职工:指在本单位工作并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以及有工作岗位,但由于学习、病伤产假(六个月以内)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使用劳务输出机构(公司)提供的劳务工,如果劳务工的使用方不直接支付劳务工工资,而是向劳务输出方支付劳务费,再由劳务输出方向劳务工支付工资,按照“谁发工资谁统计”的原则,则应由劳务输出方统计其人数及工资;如果劳务工的使用方直接向劳务工支付工资,则应由劳务使用方进行统计。下列人员也应统计为在岗职工:(1)招用的劳动关系保留在各类人才服务中心及职业介绍所的人员。(2)招用的自存档案的各类人员或虽没转档案但与原单位已没任何关系的人员。(3)再就业中心、职业介绍所或劳务派遣企业等机构派遣或输出劳务并直接发放全部劳动报酬的人员,应由在再就业中心、职业介绍所或劳务派遣企业统计。(4)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制外自行招用的失业人员。(5)街道(镇、乡)办事处填报时要包括:在街道、镇、乡以及下属居(家)委会中工作的干部、社区专职工作者。聘用、留用的离退休人员:指本单位使用的已办理离退休手续并支付劳动报酬的人员。包括留用的本单位的离退休人员和聘用的外单位的离退休人员。不包括聘用的社会上在法定劳动年龄之内的各类人员。此类人员应按实际情况填报在岗职工指标或其他从业人员指标。外籍及港澳台方人员:指在本单位工作并支付劳动报酬的外籍及港澳台方人员。不包括临时访问、讲学和因从事某一课题(或任务)进行短期(半年以内)研究或工作的人员。该指标是按国籍或身份统计。其他从业人员:指填报单位聘用或使用的其他各类从业人员。这类人员与本单位没有档案关系但在本单位领取劳动报酬,包括仍由原单位缴纳社会保险基金或档案仍保留在原单位但在本单位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人员,从事两种或两种以上职业人员,档案保留在原单位派到下属单位工作人员、借调人员、使用并发放劳动报酬的劳务输入人员、保险公司代理员(营销员)等。包括使用的小时工,即小时工是指在劳动法规定的全日制用工形式以外,劳动者与一个或一个以上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并履行相应权利义务的用工形式。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5小时累计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30小时的用工形式。包括由街道、镇、乡办事机构发放劳动报酬的社区治安巡逻人员、社区保洁员以及园林绿化、城管监察等人员。根据国家统计局原人口与就业司和原劳动部综合计划与工资司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金融保险行业劳动统计工作的通知(人口司函199718号)文件精神,金融保险单位雇用的专职代办员如与本单位有劳动关系,应统计为“在岗职工”,没有劳动关系或档案关系的统计在“其他从业人员”中,发放的劳动报酬在相应的指标中反映。保险公司的营销员无论兼职或专职应统计在“其他从业人员”中,发放的劳动报酬统计在“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指标。不在岗职工:指由于各种原因,已经离开本人的生产或工作岗位,并已不在本单位从事其他工作,但仍与本单位保留人事劳动关系的人员,不包括本单位办理正式离退休手续的离退休人员。包括离岗休养职工、劳务输出人员、企业的离岗挂编人员、协议保留劳动关系人员、下岗待工人员、机关事业单位分流的无岗位仍在册人员、到校办企业工作的教职工、在单位劳服、三产工作的人员、长期病休人员等。停薪留职自费出国留学人员、派出国劳务人员,如原单位仍发放工资的应在此项中统计其人数,并在相应项目中统计其生活费;如原单位不再发工资的人员,只统计其人数,境外单位发放的工资不统计。月平均人数:以报告月每天实有的全部人数相加之和,除以报告月的日历日数。计算公式是:月平均人数=报告月内每天实有的全部人数之和/报告月的日历日数对人员增减变动很小的单位,其月平均人数也可以用月初人数与月末人数之和除以2求得。计算公式为: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末人数)/2在计算月平均人数时应注意:(1) 公休日与节假日的人数应按前一天的人数计算。(2) 对新建立不满整月的单位(月中或月末建立),在计算报告月的平均人数时,应以其建立后各天实有人数之和,除以报告月日历日数求得,而不能除以该单位建立的天数。季平均人数:以报告季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除以3后求得。计算公式为:季平均人数=报告季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3新增和调入的从业人员: 从农村招收人员:指从户口在农村的劳动力中招收参加工作的人员。 从城镇招收人员:指从城镇社会青年、失业人员中招收参加工作的人员,不包括来自城镇的其他人员。录用退伍军人:包括录用的复员军人和录用的转业军人。录用的复员军人:指从部队复员后,直接由单位录用的或由职业介绍所介绍的人员,包括参军前是职工或已办理了招工手续,服役期满后又回到原单位复工复职的人员。不包括复员回农村参加生产后,又被城镇单位招收录用的人员,这一部分人应计入“从农村招收的人员”人数中。录用的转业军人:指退出现役,转到地方由国家分配到各类单位直接录用或由职业介绍所介绍而录用的部队转业军官和干部。 录用的大学毕业生:指从大学、专科学校及研究生院(部)毕业后,直接由单位录用的人员。包括由学校推荐、本人自行联系工作单位而录用的各类应届毕业生。 录用的中专和技校毕业生:指从中等专科学校和技工学校毕业后直接由单位录用的人员。 由本市外单位调入:指在报告期内由本市各类单位调入的人员,包括由系统内调入人员。 由外省、自治区、直辖市调入:指在报告期内由外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各类单位调入的人员。 其他:指除上述几类人员以外的各类增加的人员。包括增加的聘用、留用的离退休人员、外籍及港澳台方人员、其他从业人员。减少和调出的从业人员: 离休: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离开生产或工作岗位,正式办理了离休手续并享受离休待遇的人员。 退休:指达到国家规定的年龄和条件,退出生产或工作岗位,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并享受退休待遇的人员。未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条件,在单位内办理退休手续的人员不能统计到退休人员中,而仍应统计为单位不在岗职工。但如已被社会统筹机构承认并发放退休费的提前退休人员,应计入本项中。退职:指职工本人自愿,或因丧失工作能力,又不具备退休条件而办理离职手续并享受相应待遇的人员。 开除:指职工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犯有其他严重错误,受到开除公职的行政处分,并由单位办理开除手续的人员。 除名:指根据有关规定,对无正当理由经常旷工,经批评教育无效,由单位办理除名手续的人员。 辞退:指按有关规定,对犯有违纪行为,由单位办理辞退手续的人员,以及其他原因按有关规定办理辞退手续的人员。 终止、解除合同:指根据有关规定,单位与职工签订合同后,因正常或非正常原因,与单位终止或解除了劳动关系的合同制职工。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人员:指年内新增加的不在岗职工,反映的是从业人员的减少。 调到本市外单位:指在报告期内办理调动手续后调到本市外单位的人员。 调到外省、自治区、直辖市:指在报告期内调到外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各类单位的人员。其他:指除上述几类人员以外的各类减少的人员。包括减少的聘用、留用的离退休人员、外籍及港澳台方人员、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生活费总额:指在报告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使用的全部劳动力报酬、生活费总额。包括: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不在岗职工生活费;聘用、留用的离退休人员劳动报酬;外籍及港澳台方人员劳动报酬以及聘用的其他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与“在岗职工”指标相对应,指单位在报告期内直接支付给在岗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基础工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工龄工资、计件工资、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交通补贴、洗理费、书报费、旅游费、过节费、伙食补助、住房补贴、住房提租补贴、由单位从个人工资中直接为其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房水电费以及住房公积金和社会保险基金个人缴纳部分等。国家统计局文件“关于认真贯彻执行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的通知”(统制字19901号)文件中对工资总额的计算做了明确解释: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以及其他根据有关规定支付的工资,不论是计入成本的还是不计入成本的,不论是按国家规定列入计征奖金税项目的还是未列入计征奖金税项目的,均应列入工资总额的计算范围。因此,发放给本单位在岗职工的“技术交易奖酬金”应计入本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中;发放给本单位其他从业人员的“技术交易奖酬金”计入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中。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房改补贴统计方法的通知(统制字199280号文),住房补贴或房改补贴均应统计在工资总额中。房改一次性补贴款,如补贴发放到个人,可自行支配的计入工资总额内;如补贴为专款专用存入专门的帐户,不计入工资总额统计。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1998年年报劳动统计新增指标解释及问题解答的通知(国统办字1998120号文),北京市房改办关于北京市提高公有住房租金增发补贴有关问题的通知(20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