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试卷及答案五.doc_第1页
语文中考试卷及答案五.doc_第2页
语文中考试卷及答案五.doc_第3页
语文中考试卷及答案五.doc_第4页
语文中考试卷及答案五.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中考试卷及答案五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为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2、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3、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一、基础运用(26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2分)(1)求之不得, ,悠哉悠哉, 。(关雎)(2)蒹葭苍苍, 。 ,在水一方。(蒹葭)(3)行拂乱其所为,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用夸张手法渲染战斗气氛的句子是 , 。(雁门太守行)(5)补全左迁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 。 , 。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1)孔乙己很tu tng( )地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 (2)它伸出它如盖的浓阴,来yn b( )树下的幽花芳草。(3)附近的树全被吹断,房屋也do tn( )了不少。(4)狗娃没法站着撒尿,趁老头蒙眬打鼾,ni shu ni jio( )下船,拨开芦丛巡视方便处。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我们一定要发扬和继承精诚团结、共谋发展的精神。B通过这次植树劳动,使他更喜欢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C夏天的华蓥山,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季节。D老师经常讲:中考是人生关键的一步,这一步一定要走好。4、从A组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并且从B组中至少选用一组关联词语,写一段描述某人性格的话。(80字以内)(3分)A 恻隐 骄奢 饶恕 虔信 吹毛求疵 乐此不疲B 因为所以 既也 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4分) 某学者就“初中生语文学习方式与学习效率之关系”对三个平行班(每班50人)进行了调查以下是调查的数据统计。 学习效率学习方式掌握80%以上掌握50%80%掌握50%以下一班:听老师分析讲解12人28人10人二班:自己看书做题11人30人9人三班:以上两种方式结合40人9人1人根据上表,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二、阅读理解(44)(一)文言阅读(10分)阅读下文,完成9-11小题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6 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A.时时而间进 B.吾妻之美我者 有何间焉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C.朝服衣冠 D.皆朝于齐 衣冠楚楚 业精于勤,荒于嬉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8文章第一自然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沾沾自喜,而是从中悟出 的道理。第二自然段写邹忌以 的方法委婉进谏。第三自然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2分)9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本文结构严谨。三段分别写了比美、讽谏、纳谏,且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B.邹忌能够讽谏成功,除了他具有高超的讽谏艺术之外,也与齐威王善于纳谏分不开。 C.邹忌从妻、妾和客人说话的语气中明白了他们都故意用假话逢迎自己,以达到自己的目的,维护自己的利益。 D.邹忌用生活小事向齐威王委婉进谏,道理由浅入深,具有说服力。(二)(11分)没有阅读力,何来阅读率 郝铭鉴这些年来,关于社会阅读率的调查,有关部门做得很认真,很细致,逐年公布。每次都会引起一阵惊呼,建立中国读书节的倡议也随之提出,一浪高过一浪。毫无疑问,这一调查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从中可以看出社会的文化变迁,看出民族的精神走向,为出版计划的制订、文化政策的调整,提供重要的参照系。然而,我们应该明白,阅读力是阅读率的基础。没有阅读力,何来阅读率?所以, 阅读力比阅读率更值得关注。所谓阅读力,笔者认为,是指对文字为主的精神产品识读、理解和消化的能力。阅读力表现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也表现出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当今阅读力的现状为何?个人不敢妄加判断,但我也不想讳言,确实看到了一些“不祥之兆”。比如,在中学教材里,鲁迅正面临挑战。他的文章虽不如“谣传”那样“大幅削减”,但确实“有所调整”。药啊,为了忘却的纪念啊,这些传统篇目已淡出视野。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据说是因为中学生“读不懂鲁迅”。校园里流行的一首顺口溜便是证据:“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当年鲁迅的文章一经刊载,读者奔走相告,先睹为快;而今鲁迅却成了一种障碍,一种压力。世事变迁,让人感慨系之。这种情况的出现,当然有种种原因,但阅读力的下滑,应该算做一条吧。比如,在不少“选秀”场合,经常会传出语文笑话。古人说过,“读书必先识字”,今天的年轻人,也许外语说得很溜,汽车开得很酷,电脑玩得很转,恰恰是“识字”这一环节成了弱项。什么叫“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做出租车的车费;什么叫“狡兔三窟”抓一个狡猾的兔子要挖三个洞这类让人喷饭的答案出现在一个人身上,可以说是喜剧;出现在一群人身上,则成了悲剧。凭借这样的语文水平,阅读自然便成了奢侈。比如,出版市场上“图”书大受青睐,不仅有动漫、绘本,还有“画说”、“图解”。我们迎来了一个“读图时代”。出版物形态的改变,反映了出版技术和出版观念的进步,我们是应该举双手欢迎的;但是从阅读主体来说,则不能一概而论,不排除其中有阅读力下滑的因素。有些人之所以读图,是因为他们只能读图。传统的阅读习惯正在慢慢消失:读图代替了读文,读屏代替了读书,读博客代替了读经典,读故事代替了读思想于是,“轻阅读”“浅阅读”“软阅读”成了流行风景。阅读率虽在保持,阅读力却在萎缩。笔者以为,保护阅读力、提升阅读力也应该是一项当务之急。阅读力当然是在阅读实践中形成的,问题是这种阅读实践不能被娱乐牵着鼻子走,而应该是一场知识挑战,一种思想训练。让我们从认真读书开始吧。今年年初,温家宝总理和网民聊天时,曾说了这样一段语重心长的话:“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多读书吧,这就是我的希望。”“多读书吧”,温总理的这句话,让我们看到了阅读的明天。(选自2009年12月11日解放日报,略有改动)10作者在文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_。(3分)11第段中的“不祥之兆”在文中具体指什么?请分项列举。(5分)_ _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开头利用关于阅读率的社会调查引出阅读力的问题,引人思考。B本文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如引用了温总理倡导多读书的话来证明论点。C作者认为提升阅读力刻不容缓,而提升的途径应该是在阅读中形成,读有思想有深度的书。D本文第段运用了对比论证方法,将读图与读文、读屏与读书、读博客与读经典,读故事与读思想对比,证明了现代人阅读力下降的观点。(三)(15分)烧炭工和绅士 亚米契斯 (1)诺比斯的父亲是当地有钱的绅士,因此诺比斯便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他父亲身材魁梧,蓄着浓密的黑胡子,表情十分严肃,几乎每天送儿子上学,接儿子放学。昨天上午,诺比斯跟班里最小的一个孩子烧炭工的儿子倍梯吵架。诺比斯自知理亏,无法辩解,就冲着倍梯气急败坏地说:“你父亲是个乞丐!”倍梯委屈得要命,顿时面红耳赤,默不作声,热泪夺眶而出。回到家里。便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父亲。 (2)午饭过后,全身黑糊糊、个子矮小的烧炭工领着孩子来到学校,向老师抱怨。大家都不吱声,只是静悄悄地、全神贯注地听着。跟往常一样,诺比斯的父亲正在门口给儿子脱外衣,他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便走进教室。问是怎么回事。 (3)“是这位先生在抱怨您儿子。您儿子对他儿子说:你父亲是个乞丐!,”老师回答。 (4)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于是询问儿子:“你说那句话了吗?”诺比斯站在教室中间,当着倍梯的面,低着头不言不语。父亲紧紧抓着儿子的胳臂,把他拉到倍梯的面前说:“快道声对不起。” (5)烧炭工以和事老的口吻连声说:“算了吧,算了吧。” (6)可绅士不理睬他,依然谆谆劝导儿子说:“照我的话这样说: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了你的父亲,请你原谅。如果我的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将是非常荣幸的! (7)烧炭工做了个果断的手势,好像在说:“我不愿意。”绅士不听他的话,逼儿子照他说的办。他的儿子头也不抬,轻声细气而断断续续地说:“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了你的父亲,请你原谅。如果我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那将是非常荣幸的!” (8)绅士向烧炭工伸过手,烧炭工用力紧握着。然后,烧炭工推了儿子一把,儿子心领神会,扑到诺比斯怀里,两人紧紧拥抱。 (9)“老师,请您帮个忙。让他俩坐在一起好吗?”绅士问老师。于是,老师把倍梯安排到诺比斯旁边坐下。待他俩坐好后诺比斯的父亲打了个招呼告辞了。 (10)烧炭工若有所思地站了片刻,全神贯注地凝视着靠近坐好的两个孩子,然后来到课桌前。带着爱怜和歉意的表情端详着诺比斯,仿佛想说些什么,可什么也没说出来。他伸手想慈爱地跟他亲热一下似乎又没有这个胆量,只是用他那粗大的手指轻轻地碰了一下诺比斯的额头。他走到教室门口,回头瞥了诺比斯一眼。才迈着慢慢的步子走开了。 (11)“孩子们,你们要牢牢记住今天看到的事情。”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本学年最精彩的一课了!” (选自爱的教育,略有改动)13选择下列句子中的一句,结合上下文,品析加点词或短语的含义,指出其表达效果。(4分)(1)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 (2)绅士向烧炭工伸过手,烧炭工用力紧握着。 14烧炭工来到学校时作者刻意描述了他的外貌“全身黑乎乎、个子矮小”,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分) 15结合你对本文的理解,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3分)A本文主要讲了烧炭工的儿子被绅士的儿子(诺比斯)羞辱了,烧炭工向绅士讨回公道的事。B本文中的绅士是一位严于教子、有错必纠、平等待人、尊重弱势群体的绅士。C本文用朴素的语言讲述了日常生活矛盾的化解,无论是烧炭工、绅士还是老师都富有爱心,他们共同营造了浓浓的爱的氛围,体现了作品“爱的教育”的主题。D本文细致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使得叙事过程生动细腻,有一股感人的力量。16绅士对儿子的教育也给我们上了一节精彩的课,你有何收获?就其中一点结合生活实际谈谈。(4分) (四)名著阅读(8分)下一个问题是我需要一个石臼舂粮食。因为我明白,仅凭自己的一双手,是无法做出石磨的。至于如何做石臼,我也一筹莫展。三百六十行中,我最不懂的就是石匠手艺了,更何况没有合适的工具。我费了好几天的功夫,想找一块大石头,把中间挖空后做个石臼。可是岛上尽是大块岩石,根本无法挖凿,而且石质不硬,是一些一碰就碎的沙石,经不住重锤去舂,而且即使能捣碎谷物,也必然会从石臼中舂出许多沙子和在面粉里。因此,当我花了很长时间找不到适当的石料时,就放弃了这个念头,决定找一大块硬木头。这要容易得多。我弄了一块很大的木头,大得我勉强能搬得动。然后用大斧小斧把木头砍圆;当起初具圆形时,就用火在上面烧一个槽。火力和无限的劳力,就像巴西的印第安人做独木舟那样终于把臼做成了。又用铁树做了一个又大又重的杵。舂谷的工具做好后,我就放起来准备下次收获后舂谷做面粉,再用面粉做面包。第二个需要克服的困难是,我得做一个筛子筛面粉,把面粉和秕糠分开。没有筛子,就无法做面包。做筛子想想也把我难倒了。我没有任何材料可以用来做筛子,也就是那种有很细很细网眼的薄薄的布可以把面粉筛出来。这使我停工好几个月,不知怎么办才好。除了一些破布碎片外,我连一块亚麻布也没有。虽然我有山羊毛,但我根本不知道怎样纺织,即使知道,这里也没有纺织工具。后来,我忽然想起一个补救办法,也是当时唯一的办法,那就是在从船上搬下来的那些水手衣服里,有几块棉布和薄纱围巾。我拿了几块出来做成三个小筛子,总算能凑合着用,这样应付了好几年。至于后来怎么办,我下面再叙述。17、用三个字结构选文中鲁滨逊所做的两件事?并结合作品的其他情节写出主人公三件以上战胜困难的事情。(4分) 18、结合本文段及其它文段中的一些细节描写,简要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4分) 三、作文(50分)19. “给 一个 ” 要求:在横线上填加适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完成一篇500字以上的记叙文。附加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孔子佯为不见之。少顷,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怠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也!” (选自吕氏春秋)1. 解释下加点词的含义。(2分)而目犹不可信( ) 知人固不易也( )2给文章画线句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全都恰当的是( )(2分)A. 孔子穷乎 / 陈蔡之间藜羹不斟 / 七日不尝粒 / 昼寝 B.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 / 藜羹不斟 / 七日不尝粒 / 昼寝 C.孔子穷乎 / 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 / 不尝粒昼寝 D.孔子穷乎陈蔡之间 / 藜羹不斟七日 / 不尝粒昼寝3从文中看,颜回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4读完本文之后,请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所得到的启示。(3分) 2011中考语文模拟考试题(一)答 题 卷基 础阅 读作 文附加题总 分一二三四第一部分 基础 (28分)一、基础运用(26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2分)(1) , 。(关雎)(2) 。 ,(蒹葭)(3)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 , 。(雁门太守行)(5)补全左迁蓝关示侄孙湘 , 。 , 。 2、(4分)(1)tu tng( ) (2)yn b( )(3)do tn( ) (4)ni shu ni jio( )3、 (3分) ( )4、(3分) 5、(4分)结论: 二、阅读理解(44)(一)(10分) 6(2分)( ) 7 (3分) 8(2分) 9(3分)( )(二)(11分)10(3分) _ _。11(5分) _ 12( )(3分)(三)(15分)13(4分) 14(4分) 15(3分)( )16 (4分) (四)名著阅读 (8分)17(4分) 18.(4分) 附加题(10分)1.(2分)( ) ( )2(2分)( )3(3分) 4(3分) 第三部分 作文(50分) 19.“给 一个 ” 要求:在横线上填加适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完成一篇500字以上的记叙文。100200300来自:中国学考频道from:400500?源自:中国#学考#频道?6007002011中考语文模拟考试题参考答案一、基础(26分)1(1)寤寐思服 辗转反侧 (2)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5)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2(4分)(1)颓唐 (2)荫庇(3)倒坍 (4)蹑手蹑脚3(3分)D4 (3分) 参考示例:邻居老太太是一位虔信基督教的教徒,她既善良又勤劳。前几天她看到一只瘦弱的流浪狗在街头吃垃圾,动了恻隐之心,把她收养了。5 (4分)学习方式决定学习效率,采用听老师分析讲解与自己看书做题相结合的方式学习,效率远远高于单纯用其中一种方法学习的效率。阅读(44分)阅读(一)(10分)6(2分) C7、(3分)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当面指出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8、人往往受到很深的蒙蔽 类比说理(或设喻说理) 9、C阅读(二) (11分)10.(3分) “没有阅读力,就没有阅读率。”或“阅读力比阅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