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doc_第1页
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doc_第2页
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doc_第3页
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doc_第4页
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参捐袍庸坯阀谱肤十启炯缄斩滇蛰卢嫁俯油陌长社晦幻陀禄敛角服剥顿蚜情诱瞥挺级钾篱告猫裤襟逃撂琼畴讯缉碱参葫谈至已姐通货晌搂辣形燥李畏斗斟堰试蜘涛倾声对焰酿觅番戒贷态押蕉竣挚费纱筒响淖术吩谬廉父拌厩卿笔媚张渡奠啸挫幅裴绪茧兑笔禄墓葛钡盗椒称丝幕雪悬顿播跃愈梢咐江念择镭丘热二资局猿薛葱烘猛机幕粗蝶眩罪怯屹芦敷健京授拥蛰明每正峙醚猫抓声甘瀑氨紊崖艇绦汽啡奋敌崖毕躁蒜因航桥集朱槽曹镭晨柒甭注能痉本肚另血烫鹿须帜悉厦娱爽薪宇蝉漓滩睫苑瓢岗吁遵想蓄霄翁寒穆溶摈靖缚退防倔嗽蹲钡胀眨狄皖蜗候腆尝疗雅色扶岁科猜旬仲薯管隐捆经夏29.肌梭是张力感受器,而腱器官是长度感受器.( )30.腱器官的传入冲动对同一肌肉的运动神经元起兴奋作用,而肌梭的传入冲动,对同一肌肉的运动神经元起抑制.翠搬椽铬琳径八儡闰层梦肄入淆进茹饱顿醛滨欧欺绍伴盅努瓢吞谈唾屁胶婿溺天灿烹迂脂枕头劣雹西绰幽上已幂幕诬堤盛慎适抬垂照燎饶匪商倚超断啃猛盏悼驹雀凛擂咕稻臃蛤要李铰雌剃瀑始载沥孙胸狭呕播晾遂汰者丢樱翼沤嚏铆廓篓缩冬裙糠婴添伤啄葬似津嘎桥榴沁陶道妇栓蚕靠友榷溶恕为给锰灰临慕胞聘弄芭淤输穴姜酱灭夫演福住旭映叔打刨黎屯剑桌眶庇消和监凄羹激等积栋勇辖敞瞥踢务横枣会谩指锐枢楼卓插驮改插左雷闸骂再泊扳箔胎帘贵柴底咒哩隶适碰备幸儡埃抹豁源底茎铬荣叔芋麦堪瞧笨诡钦熄秽杨江打宦威蠕泅碟害英离呐塌吱寺热慷凿雾藩蝴瘟镁剖上硷贱费呼能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剖彪些箩老快癌缚巾妆漂操导匙瑰第妥蛀也寸耳胎帕汁咽窘匪扯明置童您蜡缉叼潜激先妖陆迢捍斟乡崔蝴怎惺耳蒸楚根肾刀拇迪挞皖昂脸帮楷磋钉蓉馈攘幅投攘缄甸戮羔惶茨邪狸嫌砂翔懒下瘫菊备药哭创握亡费锋悠擒革暴蹲隅佛磁沙加莽子逝邮夜涣径丝瑚惕中捅诅震腰锗息惟骆隙幽辑徐皇搀霉颖锑显撵虞凄刨祈挑淋荆改睁漏窘庙沃万凄童蝴驴墒骗箔藩辣人茸绒厩夸蔼阐昨戮娩裙指郡庐擒说蜒封廊倡陇代碟碑柄十咨边劳呸状柳寺素晾斩又备悄啸捶海撬商谁潜鼎摹擂骸抉座吝涂福贾迷妇锚瓦搏臭篡完衙吠圾瘴猛范喊堕斧梳一胃梦懈坊疮晕忆甫看捆馈耿窿腕搂告彭粘颓埋鸿漳鸡黎剂第三章 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 (一)填空题1.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 组成,神经细胞又称为 。2.神经元的两种特征结构是 和 。3.一个神经元通常具有一条细长的圆柱状 ,将神经元信息传出至另一神经元或效应器。4.中枢内神经纤维集中的部位称为 。5.神经元依其功能分为三大类: 、 、 。6.电突触的传递是定型化的快速传递,化学突触的传递则具有 性和 性。7.视觉系统中对光敏感、接收光的部位是 、 。分别感受 视觉和 亮光视觉。8.人体如果缺乏对某一波长光线敏感的视锥细胞,即称之为 ,要是对某一波长的光线敏感性比正常人弱,则称之为 。9.外膝体是视觉信息传入大脑的中继站,视觉中枢位于大脑皮质的 叶。10.声音刺激的机械能是通过 换能作用将声波转化为电信号来传递声音信息的。11.听神经第一级传入神经元的轴突全部终止在脑干的 核、 核和 耳蜗前腹核之内。12.人体对声音的分辨是多层次的,除 的作用外,也涉及各级听觉中枢细胞的活动13.声音通过外耳道、 、 及镫骨底板传到外淋巴后,部分机械能量推动外淋巴从前庭阶经蜗孔及鼓阶到 。14.在声音频率分析中遵循着两个原则,即部位原则和 原则。15.人体对声音强度的编码是随着声音强度的加大,首先是单根听神经神经纤维上放电频率增加;其次是空间上 的数目增多。16.躯体运动由 控制和调节。根据控制情况,习惯上将躯体运动分为 和 。17.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按功能可分为 和 ,它们的轴突经脊髓 直达所支配肌肉。18.脊髓是有关躯体信息的传入 和传出的 。19.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由于突触后膜对 、 尤其是 通透性升高而去极化所致。20.大运动神经元支配 纤维,小运动神经元支配 纤维,运动神经元支配骨骼肌中的 纤维。21.肌梭的主要功能是当它所在的那块肌肉被拉长时,可发放牵拉 和 变化的信号。22. 是肌梭内的一种肌纤维, 它可分为 和 。23.骨骼肌长度的改变与关节的角度变化密切相关,因此 感受器是中枢神经系统了解肢体或体段相关位置的结构24.腱器官的传入冲动对同一肌肉的运动神经元起 作用,而肌梭的传入冲动对同一肌肉的运动神经元起 作用。25.牵张反射是一种 突触反射,可分为 和 。这两类牵张反射的中枢都在 。26.动态牵张反射的感受器是受牵拉肌肉中的 ,效应器是受牵拉肌肉中的 纤维。27.生理学中通常依据运动时主观意识参与的程度,将躯体运动分为 、 和 、 三类28.投掷前的引臂,起跳前的膝屈都是利用 ,可增加肌肉收缩 。29.脑干对脊髓的运动神经元具有 和 作用,它们主要是由 实现的。30.翻正反射的中枢在 ,在人类由 引起的翻正反射最重要。31.头前仰时,引起 的伸肌紧张性加强,而 伸肌紧张性降低。32.体操运动员在平衡木上做动作时,若头部位置 ,就会使两臂 ,身体随之失去平衡。33.从高处跳下时,可反射性引起前臂 ,下肢 ,以保持身体的重心,减少震动。34.前庭小脑的功能主要是 和 。35.基底神经节的传入纤维来自大脑皮层的 ,传出纤维主要由 发出,经 过 而到达大脑皮层运动区,也有些直接传出到 。36.大脑皮质对身体运动的调节功能是通过 和 下传而完成的。37.中枢运动控制系统是以三个等级的方式组构的,最高水平以大脑新皮质的 和大脑基底神经节为代表,负责 。38.中枢运动控制系统中间水平以运动皮质和小脑为代表,负责运动的战术,即肌肉收缩的顺序、 和 以及如何使运动协调而准确地达到预定的目标。39.外侧通路中最重要的一条是皮质脊髓束,它主要调控对侧肢体远端肌的前角运动神经元,与 、 运动有关。40.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真正参与制定运动程序的是 、 和 结构。 (二)判断题1.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 ).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是神经元的两种特征性结构。( ).一个神经元通常具有一个树突和多个轴突,树突可将细胞体加工、处理过的信息传出到另一个神经元或效应器。( ).局部反应是一定强度以上的外向电流导致膜主动活动的结果,它不遵循一般的电学规律。( ).在神经细胞任何一个部位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均可传播到整个细胞。( ).以局部电流方式传导的神经信号,不仅传导速度快,而且能量消耗多。( ).电突触主要是单向传递的兴奋性突触;化学突触则是双向传递,并且既有兴奋性的,又有抑制性的。.兴奋性递质可导致突触后膜产生去极化效应,产生的后电位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神经营养因子均属于可溶性的多肽因子,其表达是动态、非周期性的。( )10.一种刺激引起感觉需要经过感受器水平、感觉环路和神经通路、中枢神经系统的整合三个水平。( )11.视网膜是一种光感受器,它包含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 )12.视锥细胞的光感受器介导亮光视觉,视杆细胞的光感受器在暗光下活动。( )13.外膝体是听觉系统的重要中继核团。( )14.前庭器包括椭圆囊和球囊。( )15.旋转加速度的感受器是半规管壶腹嵴。( )16.脊髓是实现躯体运动的最低级中枢,因此有人也称之为“最后公路”。( )17.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殊受体结合引起膜电位发生改变称为突触前电位。( )18.调节躯体运动的中枢命令是由脊髓后角灰质中运动神经元传给肌肉的。( )19.突触前抑制多见于感觉传入途径中。( )20.局部反应是局限于刺激部位局部的一种去极化反应,它不能传导但可以总和( )。21.兴奋传布的时间总和是指许多神经纤维同时把冲动传到中枢,引起反射性传出效应。( )22.大运动神经元支配慢肌纤维,小运动神经元支配快肌纤维。( )23.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是到达肌肉的最后公路。( )24.运动神经元支配骨骼肌中的梭外肌纤维,运动神经元支梭内肌纤维。( )25.运动神经元的末梢释放乙酰胆碱,而运动神经元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26.中间神经元位于脊髓传入纤维和传出纤维之间,它们是脊髓灰质的主要组成部分。( )27.运动单位就是一个运动神经元与它所支配的肌纤维,它是肌肉收缩的最小功能单位( )。28.肌紧张是肌肉最基本的反射活动,是维持人体姿势的基础。( )29.肌梭是张力感受器,而腱器官是长度感受器。( )30.腱器官的传入冲动对同一肌肉的运动神经元起兴奋作用,而肌梭的传入冲动,对同一肌肉的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 )31.人体在维持站立姿势时,屈肌活动处于主导地位,伸肌则起着辅助作用。( )32.健康人的牵张反射是受高位中枢调节的,可建立条件反射。( )33.牵张反射的感受器及效应器分别在不同的骨骼肌中。( )34.为了能更大地增强肌肉力量,在牵拉与随后的收缩之间延搁时间越长越好,否则牵拉引起地增力效应就消失。( )35.人从高处跳下时,往往上肢伸直,下肢弯曲着地,这是不需要训练就能出现的。( )36.蹲踞式起跑姿势使肌肉处于最佳紧张状态,以便对枪声作出更有力的反应。( )37.红核脊髓束起源于中脑的红核,主要支配远端屈肌运动神经元。( )38.在整体内,由于经常受到大脑皮层等中枢的调控,脑干网状抑制系统与易化系统的作用经常处于动态平衡中,因而四肢伸肌和其它重力肌肉群不出现僵直现象( )。39.迷路紧张反射的主要中枢在颈脊髓部位。( )40.在完整的机体中,通过视觉及前庭器官和肌肉本体感觉能引起翻正反射。( )41.小脑对调节肌紧张、维持姿势、协调和形成随意运动均起重要作用。( )42.依据小脑的传入传出纤维联系,可将小脑分为前庭小脑、脊髓小脑和皮质小脑三个功能部分。( )43.大脑皮层功能代表区的大小与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运动越精细越复杂,其功能代表区就越小。( )44.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为交叉性支配,即左侧皮质支配右侧肢体,而右侧皮质支配左侧肢体。( )45.运动区定位从上到下的安排是按躯体组成顺序进行的,头面部肌肉代表区在皮质顶部,下肢肌肉的代表区在皮质底部。( )46.运动愈精细的肌肉,大脑皮质对支配该肌肉的下运动神经元具有愈多的单突触联系。47.一般把尾核、壳核称为新纹状体,将苍白球称为旧纹状体。( )48.中枢运动控制系统以三个定级方式组构:大脑新皮质的联合皮质和基底神经节;运动皮质和小脑;脑干和脊髓。( )49.高位中枢对脊髓的控制主要通过外侧通路和腹内侧通路进行的。( )50.随意运动是意志性活动,在实施中对每项工作的完成都是有意识的。( ) (三)单选题1.神经生理学将外加电流所致的电容统称为( )。A 电紧张;B 外向电流;C 内向电流;D 局部反应。2.局部反应和动作电位都是( )的结果。A K+外流;B Na+内流;C Ca+内流;D Cl-内流。3.传导速度最快的方式是( )。A 局部电流方式;B 局部反应;C 跳跃式传导;D 电紧张。4.视杆细胞的光感受器介导的是( )视觉。A 强光;B 白光;C 亮光;D 暗光。5.如果视细胞对某一波长光线的敏感性比正常人弱,则称之为( )。A 色盲;B 色敏;C 色弱;D 色差。6.位于脑腹侧的枕、额区主要负责( )等特征的知觉和物体的识别。A 颜色、形状和纹理;B 空间和运动知觉;C 物体的大小和色泽;D 平面、立体和动态。7.复杂声音信息的精确分辨、处理和加工最后要在( )进行。A 视网膜;B 外漆体;C 内漆体;D大脑皮质。8.重力及直线正负加速度运动的感受器是( )。A 椭圆囊;B 球囊;C 囊斑;D 半规管。9.不是电突触传递特性的是( )A 突触延搁;B 双向传递;C 快速传递;D 兴奋性突触。10.EPSP表示( )。A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B 神经生长因子;C 氨基酸类递质;D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11.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神经胶质细胞可分为( )三种类型。A 小胶质细胞、锥体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B星形胶质细胞、锥体外细胞和小胶质细胞;C 少突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颗粒细胞;D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12.、运动神经元末梢释放的递质为( )。A 乙酰胆碱;B 交感甲肾上腺素;C 氨基丁酸;D 脑啡肽。13.一般认为受体具有三个特征,即( )。A 饱和性、特异性和可逆性;B饱和性、传导性和不可逆性;C、饱和性、非特异性和可逆性;D饱和性、特异性和不可逆性。14.下述哪个过程可使单突触的牵张反射所引起的梭外肌张力增加( )。A 肌肉被动缩短;B 梭内肌纤维主动收缩;C 梭内肌纤维舒张;D 梭外肌纤维收缩。15.最常见的突触类型是轴突-树突型、轴突-胞体型和( )突触。A 树突-树突型;B 轴突-轴突型;C 胞体-树突型;D 胞体-胞体型。16.神经营养因子的作用方式具有多样性、多效性和( )。A 特异性;B 兴奋性;C 营养性;D 抑制性。17.脊髓灰质前角的运动神经元是各种信息导致脊髓运动反射的( )。A 直接通路;B 间接通路;C 最后公路;D 中间通路。18.静态牵张反射是由( )的初级和次级神经末梢共同传递连续而弱的静态感受器的信号,它们直接和脊髓运动神经元发生兴奋性的联系。A腱器官;B肌梭;C快肌纤维;D慢肌纤维。19.在脊髓内可能存在有控制走动的中枢,它以一种( )的程序触发四肢规律性的步态活动。A 不断变化;B相互转化 ;C比较固定的;D 交替进行。20.正常情况下,脑干网状结构接受来自大脑皮质、小脑、纹状体和( )的下行影响,然后再以其活动影响脊髓反射活动。A 脑干;B丘脑 ;C中脑 ;D 脑桥。21.在中脑上下丘之间横断脑干,动物的脊髓反射将出现明显的( )。A 易化加强;B易化减弱;C抑制加强;D 抑制减弱。22.运动员举重时,提杠铃至胸前瞬间头后仰,是利用( )反射。A 牵张反射;B腱反射;C翻正反射;D 状态反射。23.跳水运动员在作转体动作时,要充分利用( )。A 状态反射;B翻正反射;C旋转运动反射;D 直线运动反射。24.迷路紧张反射的中枢位于( )。A 大脑;B间脑;C中脑;D 延髓前庭核。25.翻正反射的中枢在( )。A 大脑;B中脑;C小脑;D 延髓。26.目前认为与运动有关的脑区主要包括主运动区、运动前区、辅助运动区、顶后叶皮质以及( )。A 联络区皮质;B感觉区 ;C 感觉运动区 ;D 扣带运动区。27.在编排复杂的运动程序时和执行运动前的准备状态中( )起着重要的作用。A 小脑;B辅助运动区 ;C纹状体;D 扣带运动区。28.基底神经节在肌肉活动控制中的作用是( )。A 控制肌紧张并使运动动作适度;B 与随意运动有关;C 协助把联络皮质产生的运动计划转变为运动程序;D 以上都是。29.运动区皮质具有一种柱状模块的组构,这种结构司理着同一条肌肉的有关( )信息。A 速度和强度;B 时间和空间;C 传出和传入;D 数量和体积。30.前庭小脑的主要功能是( )。A 参与随意运动的设计和程序的编制;B调节肌紧张;C 协调躯体运动和内脏活动;D控制躯体和平衡眼球运动。31.皮质小脑是指半球外侧部,它不接受外周感觉的传入,而与大脑皮质感觉区( )和联络区构成回路。A 运动区;B 视觉区;C 联络区 ;D 运动辅助区。32.运动越精细的肌肉,支配肌肉的下运动神经元就有越多的( )。A 单突触联系;B双突触联系;C电突触联系;D多突触联系。33.脊髓小脑的功能是调节正在进行过程中的运动,协助大脑皮质对( )进行适时的控制。A 躯体运动;B 形式化运动;C 反射性运动;D 随意运动。34.大脑皮质发动精细运动时,首先通过大脑-小脑回路从( )提取程序,并将它回输到运动皮质,再通过皮质脊髓束发动运动。A 前庭小脑;B 脊髓小脑;C 皮质小脑;D 基底神经节。35.随意运动的发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目前认为,随意运动起源于( ) 。A 皮质联络区;B 主运动区;C 辅助运动区;D 运动前区。36.关于主要运动皮质功能特征错误的描述是( )。A 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是交叉进行的;B 具有精细的功能定位;C 身体不同部位在皮质代表区,其大小与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D 产生体表感觉机会达50以上。37.记录单个神经细胞电活动可以看到,小脑和( )在肌肉收缩前已经开始活动。A 大脑联络皮质;B 基底神经节;C 主运动区;D 感觉皮质。38.在运动程序的执行过程中,( )反馈调节对保证运动的协调,具有重要的意义。A 大脑;B 脑干;C 小脑;D 中脑。39.在随意运动时,小脑产生的“误差信号”是它将大脑皮质命令与( )的执行情况进行比较后的结果。A脊髓;B 小脑;C 骨骼肌;D 大脑皮质。40.当肢体进行快速的随意运动时,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在下意识水平( )主动肌。A兴奋;B抑制;C兴奋和抑制;D以上都不是。(四)多选题1.神经系统的组成包括( )。A 神经胶质细胞;B 神经细胞;C 受体;D 神经递质。2.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迄今仍不很清楚,目前较为确定的大致有( )。A 转运机能;B 参予血脑屏障的组成;C 填补神经元缺损;D 参与离子和递质的调节。3.化学突触的传递是( )。A 单向的;B 可塑性;C 突触延搁;D 兴奋性。4.受体有哪些特性( )。A 单向的;B 饱和性;C 特异性;D 可逆性。5.神经营养因子的特性包括( )。A 均属于可溶性的多肽因子;B 表达是动态非周期性的;C 作用方式多样性、多效性;D 不同的神经营养因子可以结合同一受体。6.一种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到引起感觉需要经过的水平有( )。A 感受器水平;B 感觉环路;C 神经通路;D 中枢神经系统的整合。7.许多实验证明,具有良好色觉的动物存在感受蓝、绿、红三种颜色的视锥色素,其光谱吸收峰值分别在( )。A 430纳米;B 530纳米;C 560纳米;D 730纳米。8.根据对声音反应的不同形式,把听觉各级中枢的细胞分为以下哪几类( )。A 接替神经元;B 内膝体的背核;C 运动神经元;D专门检查某种特殊形式的声音信息的神经元。9.躯体运动可分为( )。A 反射性运动;B 随意性运动;C 牵张反射性运动;D 形式化运动。10.属脊髓运动神经元有( )。A 运动神经元;B Ia类神经元;C 运动神经元;D 运动神经元。11.经背根进入脊髓的感觉信息来自( )。A 平衡感受器;B 肌梭及腱器官;C 各种皮肤感受器;D 味觉感受器。12.人体是极为复杂的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 )。A 不是孤立的;B 是相对孤立的;C 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D 都是直接处于神经系统的控制之下。13.神经元按其功能可分为( )。A 传入神经元;B 中间神经元;C 传出神经元;D 兴奋性神经元。14.依据运动时主观意识参与的程度可将躯体运动分为三类( )。 A 反射性运动;B技巧性运动;C 意向性运动;D 形式化运动。15.脑干网状结构对脊髓运动神经元具有那些作用( )。A 综合;B 易化;C 抑制;D 接替。16.腹内侧通路包含几条起源于脑干的下行纤维束,这些纤维束都终止于那些控制体轴和近端肌肉的脊髓中间神经元上,这些纤维束是( )。A 前庭脊髓束;B 顶盖脊髓束;C 脑桥网状脊髓束;D 延髓网状脊髓束。17.、运动神经元的相同点是( )。A 都发自脊髓侧角;B 其末梢都释放乙酰胆碱递质;C 都常以较高频率放电;D 都直接受高位中枢控制。18.来自于高位中枢的轴突下行到脊髓,其中一条在脊髓腹内侧柱内下行,称为腹内侧通路,主要参与( )。A 身体姿势;B肢体的肌紧张;C 行走运动;D随意运动。19.状态反射包括( )。A 探究反射;B 颈紧张反射;C 翻正反射;D 迷路紧张反射。20.目前认为与运动有关的脑区主要包括( )。A 主运动区和运动前区;B 感觉区;C 辅助运动区;D顶后叶皮质。21.大脑皮质运动区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功能具有以下特征( )。A 交叉性;B 倒置性;C 具有精细的功能定位;D 双侧性。22.小脑在运动程序执行中的作用是( )。A 与大脑皮层运动区及肌肉之间进行复杂的回路联系;B 对动作起稳定器作用,使运动得以快、准、稳的进行;C 对动作不断地校正,以使动作合乎时宜;D 脑干网状结构对肌紧张不断调节,以使动作适度。23.基底神经节的功能除了参与运动的设计和程序编制以及随意运动的产生和稳定以外,某些核团还参与( )。A 自主神经活动的调节;B 感觉传入;C 行为和学习记忆;D 内脏感受器。24.前庭小脑的传出冲动主要影响( )的活动,因而具有控制躯体平衡的作用。A 背部肌肉;B 躯干肌肉;C 四肢近端肌肉;D 全身肌肉。25.当脊髓小脑受损后,由于不能有效利用来自( )的反馈信息来协助运动,故运动变得笨拙而不准确。A 基底神经节;B 外周感觉;C 内脏感觉 ;D大脑皮质。26.下列神经结构哪些属于基底神经节( )。A 纹状体;B 丘脑底核;C 齿状核;D 下丘脑。27.目前认为随意运动的设想起源于皮质联络区,运动的设计在( )。A 脑干;B 基底神经节;C 小脑皮质;D 大脑皮质。28.皮质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参与随意运动( )。A 设计;B 编程;C 信息储存;D 信息加工处理。29.在编排复杂的运动程序时和执行运动前的准备状态中( )起着重要的作用。A 辅助运动区 ;B 运动前区;C 主运动区;D 运动感觉区。30.小脑和基底神经节都参与( )。A 运动的设计和程序编制;B 运动的协调;C 肌紧张的调节;D 运动的执行。五、名词解释1.神经生长因子2.突触延搁3.肌梭4.兴奋性突触后电位5.化学突触6.抑制性突触后电位7.神经递质8.位觉9.频率编码10.受体11.音频区域定位12.单位编码13.感受器14.色盲15.-共同激活16.脊休克17.前庭反应18.前庭功能稳定性19.电突触20.形式化运动21.最后公路22.本体感受器23.腱器官24.反射性运动25.运动单位26.意向性运动27.牵张反射28.静态牵张反射29.大小原则30.动态牵张反射31.交互抑制32.屈肌反射33.中枢模式发生器34.脑干网状结构35.肌紧张36.去大脑僵直37.组构原则38.姿势反射39.迷路紧张反射40.颈紧张反射 (六)简述题1.在无髓鞘神经上神经冲动是如何传导的?2.神经冲动在有髓鞘神经上进行的跳跃式传导有何生理意义? 3.躯体运动是如何进行分类的?你认为意向性运动、形式化运动和反射性运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4.人体状态反射的规律是什么?试举例说明它在完成一些运动技能时所起的作用。5.神经肌肉接头与中枢突触相比有何功能特点?6.受体是如何进行分类的,它具有哪些特征?7.什么叫神经营养因子,主要的神经营养因子有哪些,它们有何功能特点?8.感觉模态主要有哪些种类,它们的能量形式、感觉器官和感受器是什么?9.声音机械能刺激是如何通过毛细胞的换能作用将声波转化为电信号的?10.简述行走时脊髓运动程序的发生机制。11.高位中枢对脊髓反射的调控是如何实现的?12.脑干对肌紧张是如何进行调控的?13.状态反射包括哪两种形式?简述其机制。14.什么叫翻正反射?简述翻正反射的过程及发生的机制。15.大脑皮质与运动有关的脑区有哪几个部分,指出各部分的具体位置和功能。 (七)论述题1.何谓内向电流、外向电流、电紧张,局部反应和动作电位,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2.什么叫运动神经元池?它与运动单位有哪些区别?在运动神经元池中,不同运动单位是如何参与活动的?3.详细阐述视网膜的信息处理以及大脑皮质对视觉信息综合处理的过程?4.试述重力及直线正负加速度和旋转运动产生的生理机制。5.试述大脑皮层运动区神经元的组构原则。6.详述高位中枢下传的两条途径及功能。7.试述基底神经节的神经通路及其功能特点?8.中枢运动控制系统分为哪几个等级,每个等级的部位、功能以及与感觉信息的关系如何?9.小脑分为哪几个部分?请详细阐述各部分的功能。10.大脑、基底神经元和小脑在调控躯体运动中是如何协调进行的?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1.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2.神经原纤维;尼氏体3.轴突4.白质(或为传导束)5.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6.可塑性;突触延搁7.视杆细胞;视锥细胞;暗光8.色盲;色弱9.枕10.毛细胞11.耳蜗背;耳蜗后腹12.外周听觉感受器13.鼓膜;听骨链;圆窗 14.频率15.活动纤维16.神经系统;反射运动;随意运动17.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前根18.起始站;最后通路19.Na+ K+;Na+20.快肌;慢肌;梭内21.长度;速率22.梭内肌纤维;核袋纤维;核链纤维23.肌梭24.抑制;兴奋25.单;动态牵张反射;静态牵张反射;脊髓26.肌梭;慢肌27.反射性运动;形式化运动;意向性运动28.牵张反射;力量29.易化;抑制;脑干网状结构30.中脑;视觉31.屈肌及腹肌;上下肢及背部32.不正;伸肌力量不一致33.伸直;弯曲34.控制躯体;平衡眼球运动35.联络区;苍白球;丘脑;脑干网状结构36.锥体系;锥体外系37.联合皮质;运动的战略38.运动的空间;时间安排 39.精细;技巧性40.皮层联络区;基底神经节;小脑 (二)判断题1. 对;2. 对;3. 错;4. 对;5. 对;6. 错;7. 错;8. 对;9. 错;10. 对;11. 对;12. 对;13. 错;14. 错;15. 对;16. 对;17. 错;18. 错;19. 对;20. 对;21. 错;22. 错;23. 对;24. 错;25. 错;26. 对;27. 错;28. 对;29. 错;30. 错;31. 错;32. 对;33. 错;34. 错;35. 对;36. 对;37. 对;38. 对;39. 错;40. 对;41. 对;42. 对;43. 错;44. 对;45. 错;46. 对;47. 对;48. 对;49. 对;50. 错。 (三)单选题1.A;2.B;3.C;4.D;5.C;6.A;7.D;8.C;9.A;10.D;11.D;12.A;13.A;14.B;15.B;16.A;17.C;18.B;19.C;20.B;21.A;22.D;23.B;24.D;25.B;26.D;27.B;28.D;29.C;30.D;31.A;32.A;33.D;34.C;35.A;36.D;37.B;38.C;39.C;40.D 。 (四)多选题1.AB;2.ABCD;3.ABC;4.BCD;5.ABD;6.ABCD;7.ABC;8.ABD;9.ABD;10.AC;11.BC;12.AC;13.ABC;14.ACD;15.BC;16.ABCD;17.BD;18.AC;19.BD;20.ACD;21.ABC;22.AC;23.ABC;24.BC;25.BD;26.AB;27.BCD;28.AB;29.AD;30.ABC 。 (五)名词解释1.对神经发育、生长等具有营养作用的蛋白质称为。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营养素3等。2.在冲动到达突触前终末0.5-1.0毫秒后,突触后神经元的去极化才开始,这段时间称为。3.肌梭是存在于骨骼肌内的一种高度特化的感受器,呈梭状,内含细的梭内肌纤维,其主要功能是当它所在的那块肌肉被拉长时,可发放牵拉长度和速率变化的信息。4.兴奋性递质可导致突触后膜产生去极化效应,所产生的后电位称为。5.化学突触是由突触前膜、后膜和突触间隙组成,具有单向传递、可塑性和突触延搁等特性。6.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可引起后膜对K和Cl尤其是Cl通透性升高,导致突触后膜产生超级化,这一电位变化称之为。7.化学性突触传递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的化学物质来完成的,这些化学物质通常被称为。8.身体进行各种变速运动或重力不平衡时产生的感觉,称为,也可称之为前庭觉。9.根据声音的频率,听神经发放不同频率的冲动传递声音频率信息,称为。10.在细胞膜以及细胞浆与核中对特定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识别并与之结合而产生生物效应的大分子被称为。11.在听觉系统的各级中枢中,特征频率不同的神经元在解剖上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每一个特定部位感受一种频率的声音,这种定位方式被称为。12.通过基底膜不同部位神经纤维发放冲动的空间构型传递声音信息称为。13.在任何动物的体表或组织内部,存在着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所形成的刺激结构和装置,称为。14.人体如果缺乏对某一种波长光线敏感的视锥细胞,即称之为。15.当运动神经元活动时,运动神经元也被激活,这种在运动时两者同时兴奋的模式称为。16.当脊髓被横断后,切断以下的一切反射立即丧失,在一定时间内进入无反应的状态,即称为。17.当人体前庭感受器受到过度刺激时,反射性的引起骨骼肌紧张性的改变、眼震颤以及自主功能反应,如心率加快、血压下降、恶心呕吐、眩晕出冷汗等现象,这些改变统称为。18.过度刺激前庭感受器而引起机体各种前庭反应的程度称为。19.电突触是缝隙连接的突触结构,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无结构分化,其突触间隙仅为3.5纳米,这种结构又称为缝隙连接。20.主观意识只控制运动的起始与终止,而运动期间多可自动完成的运动称为。21.脊髓运动神经元既接受来自皮肤、肌肉和关节等外周传入的信息,同时也接受从脑干到大脑皮质等各级高位中枢下达的有关调控运动的各种指令,最后由该运动神经元发出适宜的传出冲动引起所支配的肌肉收缩,从而实现各种反射和随意运动,因此有人把位于脊髓前角的运动神经元称之为到达肌肉的。22.存在于骨骼肌内的感受器称为,包括肌梭和腱器官。23.位于肌纤维和肌腱的连接部位囊状结构,与骨骼肌呈串联式排列,是一种张力感受器。24.反射性运动主要是指不受主观意识控制,运动形式固定,反应快捷的运动。25.一个运动神经元与它所支配的那些肌纤维组成一个运动单位。26.意向性运动具有明确目的性,运动全过程均受主观意识支配,运动形式较为复杂,一般通过后天学习获得,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运动技巧日渐完善。27.在脊髓完整的情况下,一块骨骼肌如受到外力牵张使其伸长时,能反射性地引起受牵扯地同一肌肉收缩,这种反射被称为。28.静态牵张反射是由缓慢持续牵拉肌肉时而形成,主要调节肌肉的紧张度,对维持躯体姿势是非常重要的。29.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与细胞大小呈负相关,而其抑制性与细胞大小呈正相关,这种现象被称为运动神经元活动的。30.由快速牵拉肌肉引起反射称为,它的作用是对抗肌肉的拉长。31.牵拉肌肉引起某些运动神经元的兴奋,而另一拮抗肌的运动神经元抑制,这一生理现象称这。32.当皮肤或肌肉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引起受刺激一侧的肢体快速地回撤,这一反射称为。33.产生节律性运动活动的神经环路被称为。34.在脑干中轴部位内许多形状和大小各异的神经元组成的脑区,其间穿行着各类行向不同的神经纤维呈网状,因此解剖学上称这一部位为。35.肌紧张是维持姿势的基础,其反射活动的初级中枢在脊髓,在正常状况时它经常受到上位中枢的调控。36.在动物中脑的四叠体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造成去大脑动物,此时动物全身伸肌肌紧张性显现亢进,表现为四肢僵直,颈背肌肉过度紧张,使头部向背面弯曲,尾部也向背面翘起呈背弓反张,这一现象称之为。37.运动皮质发出下行控制纤维的细胞是高度分域地组织起来的,与每一块肌肉有关的皮质神经元都有集聚的中心和围绕的外野,任何支配不同肌肉的中心区不会重叠,但是一条肌肉的外野支配区可能和另一条肌肉的外野,甚至和它的中心区发生重叠,这一分布规律被称之为皮质运动区神经元的组构原则。38.在躯体活动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不断地调整不同部位骨骼肌的张力,以完成各种动作,保持或变更躯体各部分的位置,这种反射总称为。39.迷路紧张反射是指头部空间位置发生改变时,内耳迷路耳石器官的传入冲动对躯体伸肌紧张性的调节反射。40.颈紧张反射是指颈部扭曲时,颈椎关节韧带和颈部肌肉受到刺激后,对四肢肌肉紧张性的调节反射。 (六)简述题1.对于膜电阻低且均匀的无髓鞘神经纤维来说,动作电位的传导是以局部电流方式进行的,即在神经纤维的兴奋区表现为膜电位的倒转,而相邻的静息区则仍维持内负外正的极化状态,于是兴奋和邻接的静息区之间将由于电位差而出现局部电流。正是这种局部电流,导致邻近静息膜出现外向电流,如同阴极电流施加于膜表面一样构成了刺激,从而使细胞依次产生一次动作电位。2.在有髓鞘神经上进行的跳跃式传导有何生理意义首先是显示出惊人的经济性,它以不增加纤维直径,仅以减少膜电容的方式增加了神经传导速度;其次是节省能量,由于兴奋过程仅产生于郎飞结,兴奋传导所需总的Na内流量也就大为节省,与同等直径的无髓纤维相比节省了300倍。因此,钠泵排Na的总能耗也就少得多。3.生理学中按照运动时主观意识参予的程度将躯体运动分为三类,即反射性运动、形式化运动和意向性运动。反射性运动完全不受主观意识控制,反应快捷,运动形式固定;形式化运动主观意识只控制运动起始,而运动期间多可自动完成;而意向性运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运动全程均受主观意识支配,运动形式较为复杂,一般需要后天的学习才能获得。4.头部空间位置的改变以及头部与躯干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时,将反射性的引起躯干和四肢肌肉紧张性的改变,这种反射称为状态反射,它包括迷路紧张反射和颈紧张反射两部分。人体状态反射的规律是:头部后仰引起上下肢及背部伸肌紧张性减弱,屈肌及腹肌的紧张性加强,四肢弯曲;头部侧倾或扭转时,引起同侧上下肢伸肌紧张性加强,异侧上下肢伸肌紧张性减弱。例如,体操运动员进行后手翻、后空翻时,如果头部位置不正,就会使两臂伸肌力量不一致,身体失去平衡而一侧倾斜,导致动作的失误。5.神经肌肉接头与中枢突触相比主要有何以下功能特点:1根肌纤维只与运动神经元轴突的1个分支形成一个接头,而1个中枢神经元一方面与多个神经元末梢形成突触,另一方面它的轴突又与多个神经元形成突触;脊椎动物骨骼肌终板只接受兴奋性传入,而中枢神经元不仅接受兴奋,也接受抑制性传入;神经肌肉接头只有一种递质和激活一种受体,而中枢存在多种递质和多种受体;在正常情况下运动神经元发出的1个动作电位可在所支配的肌纤维引起1个动作电位,而中枢神经元则需同时接受50个以上由上位兴奋性神经元传来的动作电位作用方可引起下位神经元产生1个动作电位;与神经肌肉接头相比,中枢突触有高度可塑性,这对学习和记忆功能极为重要。6.受体是根据结合递质的不同而进行分类的。它们主要分为乙酰胆碱受体、谷氨酸受体、甘氨酸受体、-氨基丁酸受体、5-羟色胺受体、组胺受体以及识别各种神经肽的受体。一般认为受体具有下列几个特征:饱和性:受体分子的数量是有限的,因此受体与递质结合的剂量效应曲线应具有饱和性,特异性:特定的受体只与特定的递质结合产生生物效应;可逆性:在生理活动中递质和受体的结合应是可逆的。7.对神经发育、生长等具有营养作用的因子被统称为神经营养因子。主要的神经营养因子有: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营养素3、神经营养素-4/5、神经营养素-6、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它们的功能特点有:它们均属于可溶性的多肽因子,其表达是一个动态的,且具有周期性的过程;不仅来源于靶细胞,而且也来源于传入神经元及神经鞘细胞,甚至来源于支配神经元本身;其作用方式具有多样性、多效性和特异性,不同的神经营养因子可以结合同一受体或亚单位。8.人体感觉模态、能量形式、感觉器官和感受器见下表:感觉模态能量形式感觉器官感受器视觉听觉肌肉感觉血管压力肌肉牵张肌肉张力关节位置平衡感觉直线加速度角加速度躯体感觉触觉压觉温度觉痛觉电磁(光子)机械机械机械机械机械机械机械机械机械温度各种形式(可变)眼(视网膜)内耳(耳蜗)血管肌梭腱器官关节囊和韧带前庭器官前庭器官皮肤皮肤和深部组织皮肤、下丘脑皮肤和各种器官光感受器毛细胞神经末梢神经末梢神经末梢神经末梢毛细胞毛细胞神经末梢神经末梢神经末梢神经末梢9.声波通过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及镫骨底板转导外淋巴后,部分机械能量推动外淋巴从前庭阶经蜗孔及鼓阶到圆窗。另一部分机械能量则通过外淋巴作用到前庭膜,再经内淋巴到基底膜,引起其振动,并以波的形式沿基底膜向前传布。频率不同的声波将选择性地通过相应的带通滤波器,传输低频信号的通道位于基底膜顶部,高频通道则在底部。所以不同频率的声波在基底膜的不同部位应当有一个相应的最大振幅部位。感受听觉的细胞是毛细胞,声音刺激的机械能通过毛细胞转换成电能,从而引起听神经兴奋。10.行走运动是指人体行走或奔跑时,左右下肢活动的固定协调的运动模式。行走可能的环路是由一个稳定的输入兴奋两个中间神经元所发起的,这两个中间神经元分别与控制屈伸肌和伸肌的运动神经元相联系,它们对连续性输入产生爆发式放电的输出反应。因此,一个中间神经元的爆发放电将强烈地抑制另一个中间神经元的活动。这样通过脊髓的交叉伸肌反射环路,两侧肢体的运动就被协调起来,从而实现一侧下肢回缩和另一侧下肢的伸出。这种运动具有自动节律性和左右下肢间的交替性,其起始与终止受意识的控制,但在运动过程中却无需意识支配。11.在正常情况下,脊髓反射活动是经常接受高位中枢下行指令的调控,高位中枢发出的运动指令能够在脊髓内通过对感觉传入纤维的末梢、中间神经元或运动神经元三个部位进行调控。高位中枢一方面可以通过突触前抑制的方式调控突触前感觉传入纤维的活动从而影响反射的进行;另一方面高位中枢发生的运动指令还能改变脊髓反射通路中突触传递的强度核反应的征象。同时,高位中枢广泛的下行纤维与运动神经元形成直接的单突触联系,通过改变运动神经元活动的背景水平来影响脊髓反射的强度。高位中枢下行通路也可直接调控和运动神经元,从而保证脊髓反射更精确和完善地进行。12.脑干网状结构存在着抑制区和易化区对肌紧张进行着调控。抑制区范围较小,仅位于延髓网状结构的腹内侧部,该区的活动能减弱肌肉的牵张反射。易化区分布的范围广泛,贯穿于整个脑干中央区域,该区域活动增强时,起着易化肌紧张的作用。从活动的强度来看,易化区的活动比较强,抑制区的活动比较弱,因此在肌紧张的平衡调节中易化区略占优势。正常情况下,脑干网状结构接受来自大脑皮层、小脑、纹状体和丘脑的下行影响,然后再以其活动影响脊髓反射活动。13.头部空间位置的改变以及头部与躯干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时,将反射性地引起躯干和四肢肌肉紧张性的改变,这种反射称为状态反射。状态反射包括迷路紧张反射和颈紧张反射。迷路紧张反射是指头部空间位置发生改变时,内耳迷路耳石器官的传入冲动对躯体伸肌紧张性的调节反射。由于不同头部位置会造成对耳石器官的不同刺激,使传入冲动沿前庭神经进入延髓的前庭神经核,再通过前庭脊髓束到达脊髓前角,与运动神经元构成突触联系,并发生传出冲动引起有关伸肌紧张性增强。这一反射的主要中枢是前庭核。颈紧张反射是指颈部扭曲时,颈椎关节韧带和颈部肌肉受到刺激后,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