鹌鹑养殖孵化特色村赣榆县金山镇徐福村.doc_第1页
鹌鹑养殖孵化特色村赣榆县金山镇徐福村.doc_第2页
鹌鹑养殖孵化特色村赣榆县金山镇徐福村.doc_第3页
鹌鹑养殖孵化特色村赣榆县金山镇徐福村.doc_第4页
鹌鹑养殖孵化特色村赣榆县金山镇徐福村.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团结合作,凝聚力量创效益在小区建设的同时,该村率先.饲养量达120万羽,仅此一项可增加人均纯收入1000元.该村始终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致富.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鹌鹑养殖孵化特色村赣榆县金山镇徐福村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鹌鹑养殖孵化特色村赣榆县金山镇徐福村徐福村地处金山镇南部,全村709户,2522口人,总耕地面积2470亩。针对该村的实际情况,如何使农民过上富裕生活,近几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镇农技中心的精心指导下,通过认真调查研究,找出了一条能让全村村民共同致富的好项目,那就是鹌鹑种禽养殖与孵化,近几年来,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高,村民过上了富裕生活。该村是苏北鲁南地区孵化养殖最早的村,有着传统的孵化养殖技术,1988年开始,全村把扩大鹌鹑孵化养殖规模,作为鹌鹑产业发展的第一步。该村建起了远近闻名的鹌鹑养殖小区,进区孵化养殖的56户,其中2005年下半年至现在新增大型电脑全自动温控孵化养殖户28家,养殖规模超过万羽的养殖户76家,超过了3万羽的20家,超过5万羽的6家。团结合作,凝聚力量创效益在小区建设的同时,该村率先成立了“金山镇鹌鹑产业协会”,组成鹌鹑产业体系入大市场,先后吸纳100户,养殖户加盟协会成立后,不仅有专门人员为养殖户提供良种、饲料、兽药、防疫及孵化养殖技术等方面服务,而且在产业销售上实行农户加工厂的规模,由该村农民刘传顺牵头与浙江、上海老板合作投资800万元,新建一个专门加工、销售、储藏鹌鹑的“全顺冷藏食品有限公司”,其鹌鹑蛋、鹌鹑肉价格均高出市价20%以上,实现该村鹌鹑产业上规模和创效益双赢。目前该村孵化的鹌鹑幼苗、鹌鹑蛋、鹌鹑肉,在协会的统一运作下,正销往全国各地,并与韩国客商达成意向,准备出口日本、韩国。目前该村的鹌鹑孵化养殖规模已达9000万羽,饲养量达120万羽,仅此一项可增加人均纯收入1000元。生猪养殖特色村涟水县高沟镇高秀村涟水县高沟镇位于涟水西北边陲,是南北交通要口,商贸繁荣,酿酒工业发达,生态环境良好,生猪产业化基础牢固。高沟镇高秀村是高沟镇中心,镇政府所在地,全村现有人口0.4万人,人均可耕地面积不足一亩,以商业和畜牧业为主。全村年饲养生猪0.8万头,以大户饲养为主,规模猪场占饲养总量的50%以上,生猪产业效益实现人均增收超千元。全村年饲养生猪超50头大户40余户;现有淮安市永顺德肉联厂新淮猪瘦肉系扩繁场、涟水县左磊禽业合作社生猪饲养场、涟水县东林商品猪饲养场等规模猪场3个,年饲养商品猪4000千余头,良种率达100%;生猪屠宰、猪肉加工企业2个。淮安市永顺德肉联厂占地面积20亩,现有年屠宰加工生猪20万头生产流水线一条。2006年屠宰生猪13万头,产值1.2亿,上缴税收60万元,生产的“大志”牌猪肉已通过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远销上海、南京等苏南市场。涟水县高沟捆蹄源于明朝末年,采用传统的生产工艺和现代的科学配方,色、香、味俱全,是本地特色产品和该县畜产品知名品牌。“高沟”已成为江苏省著名的地理标志性商标。高沟捆蹄厂年消耗优质猪肉超百吨,实现产值超5000多万元,促进了全县猪肉产品加工发展。淮安市永顺德肉联厂新淮猪瘦肉系扩繁场占地面积15亩,母猪舍、仔猪舍、商品猪舍配套,消毒防疫设施化养殖设备齐全,制度完善,现有新淮猪母猪80头,种公猪4头,年出栏商品猪500头,苗猪1000余头,增加了全县生猪新品系,促进该地区乃至全县生猪品种优质化水平的提高;涟水县左磊禽业合作社2004年增加二元母猪和商品猪饲养项目,2006年出栏商品猪1200头,现存栏二元母猪61头。2005年4月涟水县左磊禽业合作社获得国务院国家扶贫龙头企业称号。淮安市永顺德肉厂法人朱兴勇牵头成立“涟水县高杨生猪养殖协会”,协会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为周边群众提供苗猪、技术指导与商品猪收购服务,入会农户68户,带动农户400余户开展科学养猪,并培养了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经纪人队伍,活跃在浙江、上海、苏州、无锡、南京以及淮安本地市场。每年实现销售近万吨,产值超亿元,生猪产业已成为当地群众的主导产业。生猪养殖特色村淮安市淮阴区吴城镇吴城村吴城村有人口2343人,农户576户。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065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680万元,人均纯收入4540元,生猪饲养量1.25万头,出栏8500头,养猪业总产值2215万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72.3%,从事生猪生产农户355户,养猪户人均收入5500元。预计2007年底,生猪饲养量2万头,出栏1.5万头,养猪业总产值3500万元以上,养猪户人均收入达5900元,养猪户人均增收400元。淮阴区吴城镇吴城村近年来养猪业迅速发展,目前,该村有年出栏20头以上养猪户295户,有年出栏50头以上养猪户55户,有一个年存栏600头生猪扩繁场,两个年出栏生猪3000头的生猪养殖小区,10名从事生猪贩运人员,3名从事饲料推广人员。吴城村养猪业快速发展,得益与养猪大户的带动、乡政府及村委会的组织引导。2004年,虽是生猪养殖低谷,但陈开洪、侯继琴、于加龙等人通过对生猪市场的调查认为,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养猪将有较好的经济收益,于是,把自己手中积累的资金全部投入到生猪生产中,开始发展规模养猪。到2006年上半年,他们不但收回了全部投资,还有了盈余,他们从养猪中尝到了甜头,周围农户看到养猪能致富,也纷纷效仿。陈开洪等人在发展壮大自身的同时,也不忘带动村民发家致富,首先动员亲朋好友发展养猪,并将自己养猪积累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同时将优质苗猪以成本价提供养猪户,让他们发展生猪生产。在他们带动下,本村又新增养猪大户20多户。乡村领导较好地把握契机,及时组织引导,把省市有关扶持政策及时在该村贯彻落实,并在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给予养猪户大力支持,还要求畜牧兽医站做好该村养猪生产技术服务工作,责任到人,并定期开展养猪技术专题培训,印发技术资料,制定饲养管理规范、统一防疫程序等,保证了该村生猪生产健康稳定快速发展。草鸡养殖特色村涟水县高沟镇杨口办事处涟水县杨口办事处位于涟水、沭阳交界处,现有10个行政村,3.75万人口,土地面积4.6万亩,六塘河贯穿之中,水质清新,空气新鲜,森林覆盖率高,境内无污染企业,是江苏无公害畜禽生产基地。家禽业是当地群众传统产业,也是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办事处现有安福、苗荡、金郑3个村集中规模养殖草蛋鸡。基地年饲养草鸡320万羽,上市仔鸡80万羽,生产草鸡蛋280吨。年饲养万只以上大户12户,年饲养千只以上大户百余户。该基地于2003年已通过省农林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生产的“杨口”牌草鸡、鸡蛋已被农业部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规模 60万只,鸡蛋300吨。杨口草鸡、草鸡蛋为苏北地方草鸡在农户散养条件下,食用昆虫、野菜、贝壳等生产的优质家禽产品,具有形体娇小、肉质细嫩、营养丰富蛋白浓稠,蛋黄黄亮,蛋味纯香,大小整齐等特点,蛋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具有口味香纯、安全保健等特点。产品远销南京、苏南及淮安本地市场。2003年12月份,在现有养殖条件基础上成立了“涟水县杨口草鸡养殖协会”,入会会员78户。协会采取“公司+农户”形式,组织农户生产,培训养鸡户、落实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协会征地15亩,新建淮安市杨口畜禽交易市场,以生态、优质草鸡、鸡蛋产品打造本地优势品牌。协会成立三年多来,积极开展本地草鸡品种改良,组织草鸡、草鸡蛋生产销售,在加强技术指导、改善草鸡品质、拓宽销售渠道、增强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本地草鸡产业化水平和效益提高。到目前,涟水县杨口草鸡养殖协会共组织销售草鸡500万羽,草鸡蛋400余吨,实现产值6500万元,带动农户1200户。草鸡饲养已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主导产业,杨口草鸡、草鸡蛋已成为地方知名品牌。龙虾养殖特色村盱眙县河桥镇大莲湖村大莲湖村位于河桥镇西北,淮河岸边,以往以盛产莲藕而得名。该村拥有人口2012人,2006年人均纯收入4650元,农民在多种经营上主要以种植意杨和养殖龙虾为主。目前,龙虾产业已成为该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全村从事龙虾产业人员已达1200多人,龙虾养殖总面积已从2004年120亩发展到2007年的3218亩,养殖模式从最初的粗放型转化成如今的科学高效精养型。起初养殖水面每亩年纯收入在700-800元左右,经过县水产主管局和河桥水产站相关技术人员培训、指导后,2006年已达到亩效益2000元左右,最高的养殖户亩效益已超5000元。该村已建立了大莲湖龙虾高效养殖示范基地,目前该基地已被省海洋与渔业局批准为省级龙虾高效养殖示范区。2007年预计全村龙虾年总产量将达500多吨,总产值达1500万元,总效益达800多万元,实现全村人均分配纯收达1万元。养殖业发展同时也带动了龙虾捕捞、贩运、加工、销售等相关产业发展,带动了全村从业人员达500多人。水产养殖特色村洪泽县岔河镇岔河村岔河镇岔河村东临白马湖,水陆交通方便,水产资源丰富,全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2356人口,八个村民组,全村拥有养殖面积3500亩,实现年产水产品2500吨,年产品销售收入2.5亿元。近年来,村两委为了适应渔业发展需求,积极帮助、鼓励养殖户大力向高效化、特色化、无公害化发展,努力实现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大力发展高效渔业。根据市场行情,村两委提出了逐步缩小常规养殖品种,努力扩大鮰鱼养殖面积,并以村委牵头成立了鮰鱼养殖协会,经过努力,2007年全村实现鮰鱼养殖面积2500亩,从原有的3户发展到现在的80户鮰鱼养殖户,年产鮰鱼1500吨,养殖户最高收益可达3000元/亩,最低的也在2000元左右,户均纯收入在3.5万元左右。而且通过协会努力,经县水产局牵线,与安徽巢湖客商签订了鮰鱼的购销合同,定单养殖为养殖户吃下一颗定心丸。大力发展生态渔业。推广应用微生态生物制剂,在鮰鱼养殖方面,主要是应用了微生态生物制剂对水体养殖环境优化,从而有效地增强了鱼体免疫力,提高了饲料利用率;努力推广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建设。2006年,经村两委努力,投资30多万元对原有养殖塘口进行了标准化改造,建成标准化养殖塘口。同时积极与龙头企业形成对接,今春与淮安鲜正饲料公司达成2500亩鮰鱼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努力推广两机一料,增氧机、投饵机、颗粒配合饲料使用率达100%;积极开展无公害水产品认证工作,目前,已有河藕、龙虾、鲫鱼等4个水产品获得无公害水产品认证。西瓜生产特色村淮安市楚州区南马厂乡三联村南马厂乡三联村辖11个村民小组,1118户,总人口4110人,其中,劳动力2019人。全村耕地总面积为4188亩。近年来,三联村依托西瓜产业,发展高效特色农业,规模经济初现雏形。2006年该村西瓜种植面积达1200多亩,2007年面积达2800多亩。经济效益突出。根据统计,三联村前几年西瓜平均亩收益在5500元左右,是普通三麦收入10倍。也就是说,一年的“瓜稻”轮作可比传统 “麦稻”轮作亩净增加收入6000元。2007年,因天气变化无常,经常雨水不断,严重影响了西瓜经济效益,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今年西瓜亩均效益仍然在4500元以上,涌现出了数十个西瓜种植大户和十多名西瓜经纪人。 协会统一管理。一是以质量求生存。由协会统一管理、统一供种、统一技术要求,统一质量标准;二是以品牌求发展。依托“甜港”和“南马厂”两个西瓜品牌,由协会对西瓜销售实行统一定价,统一商标;三是向市场要效益。提高本地市场占有份额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外地市场,力争打入大中型城市;四是以技术作支撑。利用西瓜示范园,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实现品种多样化,生产常年化。政府与协会组织发展。2005年7月,南马厂乡成立了西瓜专业协会,并成立了西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副乡长任组长,西瓜协会会长为副组长,成员由相关部门人员和部分瓜农代表组成。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对西瓜产业发展进行调研,研究制定发展规划,推动全乡西瓜产业发展。西瓜生产初具规模。目前,南马厂乡广大群众已经自发形成了“瓜稻”、“瓜菜”等轮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取代了传统的“麦稻”模式。形成了以三联村西瓜基地为中心,辐射和带动全乡的西瓜种植格局,西瓜产业成为南马厂乡农民增收重要支柱产业,一个初具规模的高效农业特色产业已逐步形成。生态观光旅游特色村金湖县前锋镇白马湖村前锋镇白马湖全村共有2100人,7个生产组,分布在白马湖、宝应湖,从事水产品养殖和捕捞。全村拥有水面23000亩,其中, 7000亩种植水生蔬菜。200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为4500元,是淮安市文明村,县红旗党支部和前锋镇目标考核先进单位。自2001年起,该村瞄准建设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这一目标,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积极完善与旅游景区相配套的各项基础设施,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和品味的景区雏形。2006年10月,正在建设之中的白马湖旅游景区被批准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同时顺利通过了全国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验收。经过一年多来精心打造和推介,不仅极大改善了景区设施条件,景区对外影响和知名度也有了进一步提升。今年以来,慕名来白马湖旅游景区观光品赏的旅客达16万人次,实现经济效益220多万元。为进一步展示渔家民俗特色,打造旅游精品工程,丰富旅游景区内容。今年以来,该村推出了以“品尝渔家土菜,参与渔事活动,领略湖区美景,观赏渔家民俗”为内容的渔家乐旅游新项目。成立了白马湖渔家乐接待中心,及时为不同地区、不同兴趣的游客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开设渔家乐餐饮中心,扶持大扬庄、唐庄等湖中4座小岛上的31户渔民开设渔家乐菜馆,力求体现湖水煮湖鱼的渔家特色,让前来品赏的游客有口感一新、回味无穷的感觉;将原大杨庄岛更名为桃花岛,投入50多万元经费,清理环岛河,建设环岛路,配套休闲娱乐设施,实施绿化工程,投资近300万元,装饰6条规模较大、装璜考究、集餐饮、住宿为一体的渔家乐餐饮船,形成别具一格的渔家乐别墅。同时配套了12艘摩托艇和20多功能条蓬布船,供游人下湖观光租用;集中力量加强对湖区河道清理整治,实放撤网还湖,平埂还湖,清障还湖,使万亩湖区再现夕阳蓝天碧水,阡陌纵横,鸟鸣鱼跃的秀美景色。蔬菜生产特色村涟水县徐集乡林码村徐集乡林码村位于涟水县城东6公里,地处古黄河沿线。全村有490户,1769人,耕地面积1798亩。境内土壤肥沃,灌排方便,温光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近年来,林码村根据省、市、县关于发展高效农业的要求,充分发挥本地的资源和生态优势,把发展反季节蔬菜作为高效农业的主要内容,引进民间资本,投资日光温室建设,日光温室反季节蔬菜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效。建设日光能温室等现代农业设施,生产反季节蔬菜,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集约化农业生产模式,经过多方努力,引进了北京愈晓援女士投资日光温室建设。计划投资500万元,新建日光温室300亩,2006年8月开始兴建,第一期已建成230亩。当年开始投产,主要生产黄瓜、紫苏等蔬菜,生产草菇等食用菌,亩纯收入3万余元。外地资本的投入,不仅启动了该村的高效农业项目,也解决了当地富余劳动力问题,同时也通过田间实际操作和技术培训,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技术水平和对高效农业的认识。对当地和周边地区发展高效农业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2006年,县乡投入20余万元,对蔬菜基地的进行水利设施的改造和田间水泥路面的建设,彻底解除了涝渍威协,大大提高了基地抗灾能力,实现了生产资料和蔬菜产品的运输畅通无阻。07年,县财政又拨出8万余元,在基地内打出一眼机井,解决了灌溉水源季节间分布不均的问题,保证了基地周年有充足的灌溉水源。计划到“十一五”末全村温室蔬菜达到700亩。为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新农村建设作为更大的贡献。香瓜生产特色村淮安市淮阴区凌桥乡双闸村双闸村位于淮安市淮阴区凌桥乡东南部,南临京杭大运河,东依京沪、宁淮、徐淮盐高速,水陆交通便利,生态环境优越,土壤粘性、钾锌等微量元素和有机质含量高,尤适于瓜果种植。全村占地9平方公里,耕地2017亩,社会人口1632人,农户380户,农村劳动力817人,党员42人,下辖村民小组9个。“十一五”以来,按照“扩面、提质、促销、增效”的总体思路,双闸高效香瓜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并在大棚提早、有机基质育苗、品牌销售、产业化组织上实现突破,已经形成规模、品质、品牌优势和“一村一品”格局,被列为江苏省科技厅科技帮扶示范村、淮安市农业局高效农业示范村和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技术支撑基地,省市区各级领导多次前往观摩指导并给予好评。2007年,全村共有235户种植香瓜,面积1280亩(其中大棚种植50亩),分别占全村农户数和耕地面积的61.8%、63.4%,亩效益30004000元,大棚香瓜高达65008000元,对促进农民增收作用明显,并辐射带动周边乡村香瓜产业发展,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经民政部门登记批准,淮安市淮阴区双闸香瓜产业协会于2006年10月正式成立,2007年8月协会申请注册的“凌双”牌香瓜商标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受理通知。下一步,该村将主攻设施栽培,狠抓质量品质,突出市场流通,以规模树品牌、以质量占市场、以效益促发展,力争“十一五”末全村香瓜种植面积达到1700亩,其中:大棚香瓜500亩,有机基质育苗1000亩。大葱种植特色村盱眙县观音寺镇顺河村顺河村位于盱眙县东部平原区的观音寺镇,常年耕地面积3500亩,大葱种植面积1500亩,全村从事大葱生产销售的有500余人。该村种植大葱历史悠久,是远近闻名的大葱生产专业村。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量上涨和对大葱品质要求的提高,村里不断引进新技术、新成果,努力提高大葱的科技含量。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村里组织技术人员和种植大户到大葱生产先进地区考察学习,把先进经验和高科技成果带回推广应用。村里还聘请了县蔬菜办2名专家为顾问,常年提供技术指导及信息服务。做到产前对广大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产中由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大户全方位技术指导,确保先进技术和成果向高效益转化。全村均为无公害生产基地,大葱生产严格遵照淮安市地方标准-大葱生产技术规程执行,一般每年8月中旬至9月上旬进行定植,10月中旬后开始收获,品种为地方优质品种-分葱。平均亩产5000公斤左右,年总产7500吨,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200万余元,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80左右。为了搞好产销对接,镇里成立了大葱协会,协会现有经纪人20多名。为了形成一支高素质的经纪人队伍,村里利用农闲空当组织经纪人学习党在农村的政策、方针,经常进行业务培训,每年还组织经纪人到外地参观学习。大葱经纪人跑市场、探信息、找门路、哪里有大葱需求,大葱经纪人就活跃在哪里,大葱就销往哪里。为了发挥好地方自然资源优势,突出大葱绿色无公害特点,目前协会正在积极申报绿色食品认证,申请注册商标,力争大葱产业越做越大,大葱越销越远,直至走出国门。全村大葱90%以上通过大葱协会销售,主要销往淮安、宿迁、兴化、南京、无锡、上海等大中城市。家禽养殖特色村东台市唐洋镇乐元村东台市唐洋镇乐元村是远近闻名的家禽生产专业村,全村现有农户966户,人口2830人 ,耕地面积6231亩,多年来家禽生产一直是该村农业经济的主导骨干项目,全村现饲养1000羽以上的规模养禽户361户,常年饲养优质商品蛋禽126.5万羽,肉禽32.1万羽,一个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家禽养殖小区已初步形成。该村在家禽生产上坚持集约化优先的发展方向,注重家禽疫病的程序化免疫和无公害蛋禽、肉禽标准化生产,是全省首批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的村,已建成江苏省无公害蛋鸡、肉鸡两大生产基地。全村还活跃着一批从事禽蛋收购、禽产品经销的农民经纪人,他们整天走南闯北,把本村的禽蛋产品源源不断地运到上海、苏南等大中城市,进一步活跃了该村的家禽生产。2006年全村实现家禽业生产总值6941万元,占农业生产总值的84.9,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该村在发展家禽生产上坚持做到:一、抓科技推动,提高产出效益。本着“实际、实用、高效”的原则,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通过举办养禽培训班,印发养禽资料等多种途径和手段,不断提升养禽户的科技素质和文化水平。二、抓疫病防治,提供安全保障。针对国内外严峻的禽病疫情形势,强化行政、业务两条线的监管,认真抓好免疫程序宣传,免疫责任落实,免疫行为规范,做到严格按程序免疫,确保全村所有家禽都能按程序得到及时免疫,确保所有家禽都在有效抗体保护期内,保障发展成果。三、抓龙头培育,完善产业配套。做到生产、流通、服务一起抓,注重苗禽炕孵、饲料及原料生产、经销、禽品收购等配套产业的发展。早酥梨生产特色村大丰市大中镇恒北村大中镇恒北村是闻名全国的早熟梨之村,现有果园面积3200亩,带动辐射全市5万亩。主打产品“麋鹿”牌早熟梨,1994年获得绿色食品商标使用权,1997年在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获银质奖;1999年、2001年连续两届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1999年-2003年连续五届获盐城市名牌产品称号,2003年绿色食品续报成功,2005年经欧盟有机食品认证,成功进入早酥梨有机食品转换期。优良的品质使得早熟梨产品畅销广州、福建、厦门、上海、浙江及我省各个大中城市,部分产品还通过国际采购中心,法国家乐福(上海)大卖场、上海农工商超市、上海华联超市等采购体系销向国内外市场。一是品种更新,形成品牌优势。重点发展以早酥梨、早美酥、黄冠、日本幸水、中梨一号等一批优良早熟梨,努力做大做早熟梨生产基地这一优势品牌。二是注重科学养护,形成品质优势。坚持精细修剪化,保持良好树型;坚持肥水管理科学化,大力推广使用有机肥;坚持果实负载合理化,大力推行果品套袋生产新技术,提高优质果率。坚持做到病虫防治无害化,严格控制用药品种和用药剂量。三是注重提升组织化程度,形成产业优势。为确保做大做强果品产业,成立了梨生产合作社,形成分工明确,职责明晰的“公司+农户”产业化模式,有效地降低果农生产经营的风险,切实维护农民利益。果园亩产效益达4000元,人平均收入5000元以上。果品已成为该村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绿色银行”。韭菜生产特色村大丰市南阳镇城乡村 城乡村是南阳镇种植韭菜重点村,现有耕地面积近9000亩,总人口3575人,改革开放以来,该村始终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致富的重中之重来抓,该村两委会通过调研市场,结合本地实际,选准以种植冬季棚栽反季节韭菜为致富农民的新路子,1999年韭菜种植面积2000亩,被大丰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全市韭菜第一村。随着经济效益的提高,市场的不断扩大,产品结构的日趋完善,城乡村韭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2007年该村韭菜中棚栽种面积已扩大到6300亩,占耕地面积的70%。种植韭菜的农户由原来的40%增加到80%。种植方式也改单纯的反季节为四季常绿,即:韭菜、韭苔、韭黄系列化生产。城乡村的韭菜种植,在注重扩大面积,增加产量的同时,还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高质量、提升档次、拓展市场、增强后劲。 一是优化品种。过去种植的韭菜品种,由于抗病力差,需大量施用农药,导致口感差、有异味,不为消费者接受,近年来该村引进推广了口味鲜美、色泽良好、抗病力强、产量高的优良品种“791”、江韭,为城乡牌韭菜畅销不衰奠定了基础。二是运用先进科学技术,严格执行无公害韭菜生产技术规程,使城乡牌韭菜成为各符其实的无公害绿色食品。前几年韭农只注重扩大种植面积,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忽视了韭菜质量,大量的韭菜成了“嫁不出去的姑娘”,韭农遭受了重大损失。该村干群经过认真反思,认识到产品质量是占领市场的基石,是产品的生命,他们专门请来了南农大的李顺鹏教授为韭菜“把脉”,查明韭菜中农药超标是“祸首”,李教授把他发明的生物降解菌技术应用到韭菜生产中,有效化解了残留在土壤及韭菜中的农药,使城乡韭菜重新赢得了市场。2003年被江苏省农林厅认定为无公害蔬菜产地,2004年城被国家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三是建立销售网络,确保韭菜产得出、销得掉、收益高。该村在上海、杭州、南京、合肥、苏州等大中城市设立了销售窗口,常年有近300个农民经纪人从事韭菜系列产品的营销,使韭农生产中放心、销售时省心、结算后开心。 现在韭菜及系列产品已成为城乡村的支柱产业,据测算2007年该村韭菜收入可达1800万元,人平收入5000元。大棚番茄生产特色村盐城市盐都区尚庄镇瑞南居委会盐城市盐都区尚庄镇瑞南居委会,拥有耕地面积1500多亩,人口3500多人,大棚番茄在瑞南已有20多年的种植史,由零星种植、小规模、低档次发展到目前具有一定规模与特色的农业产业,全村种植面积700多亩,种植农户200多户,经纪人10人,亩产10000-12000斤,纯收入5000元左右,并辐射带动全镇,形成万亩番茄生产基地。瑞南居委会大棚番茄产业带是全镇万亩番茄生产基地的核心区,以现代高科技作先导,采用滴灌等现代农业技术,常年生产蔬菜模式,并同步实施绿色食品向有机食品生产过渡,形成样板示范,辐射全镇,带动基地生产技术革新,改造传统农业,提升红丰番茄品牌。目前,该项目已投入200多万元,实施基础设施投入和项目补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增加。2003年通过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和产地环境认证,2004年列入盐都区五十项农业重点工程。2005年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获得绿色食品证书。其生产的“红丰”番茄以优新品种“金鹏”系列为主,产品色泽光亮、个头圆正、口感甜美、果汁鲜活,富含维生素、氨基酸等多种营养元素。该居委会以建设步湖路农业产业观光带为契机,不断引导农户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增加科技含量,以现代高效农业理念引导农民,创新特色,提升产业规模,成立了“红丰”番茄协会,建成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支持成立盐城市红丰蔬菜有限公司,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同时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创造交通便利、田园秀美的人居环境,突出农业产业项目招商,目前已初步与客商接触洽谈番茄深加工项目,近期有望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萝卜生产特色村盐城市亭湖区南洋镇绍林村亭湖区南洋镇绍林村种植萝卜已有300多年历史,所产的“南洋”牌白荔枝萝卜表皮洁白光滑、体型圆小、肉质脆嫩、味甜多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良好的保健作用,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绍林村的萝卜生产正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成为该村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放大产品优势,实行规模化种植。近几年来,绍林村不断扩大萝卜种植面积,由过去的200多亩,发展到3000多亩,占耕地面积的70%;品种由原来单一的白荔枝,发展到里外青、满膛红、日本大根等10多个品种,年产各种萝卜18000吨。 着眼经济效益,发展集约化生产。绍林村萝卜在过去一年一茬、露地栽培、秋天上市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探索,总结出一套加大投入、设施栽培、一年五茬、周年上市的种植模式;亩效益由原来的100多元,上升到10000元左右,萝卜收入占全村种植业收入的85%。强化安全意识,建立无公害产地。为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制定了南洋牌萝卜产品质量标准和萝卜周年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对萝卜生产实行全程监控。绍林村萝卜生产基地1999年被列为省现代农业示范区,2002年通过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2003年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证。建立合作组织,推进产业化经营。绍林村的萝卜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品种和数量的增多,销售也由原来的萝卜换稻、提篮小卖的经营方式发展到由萝卜生产购销协会订单生产、定点收购,现在协会从事萝卜运输的车子有50多辆,把南洋牌萝卜销往全国各地。苗禽炕孵特色村建湖县上冈镇南庄村建湖县上冈镇南庄村,拥有4000多人口,地处204国道东侧与建冈公路交会处,年炕孵、运销苗禽5000多万羽,收入2000多万元,苗禽炕孵户户均收入10万多元。每年有1000多名经纪人活跃在大江南北,购销禽蛋产品,全村首批加入苗禽炕孵协会达100户380多人,全村实现人均收入8500元。变分散经营为规模经营,苗禽炕孵走向产业化。南庄村有700多年的炕孵历史通过多年来的实践,南庄村瞄准稳定发展苗禽产业,建立健全专业队伍,办好炕孵经营协会上,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产业优势互补”的市场化经营格局。,以其技术力量强、从业人员多,收入稳定而名扬大江南北。村里在资金、场地和科技服务等方面制定了10项优惠措施。近年来,全村投入260多万元,拆除了30多个分散经营的作坊式炕坊,在2000多米长的十字街旁,新建年孵苗禽达100万羽的规模炕坊60多座,炕坊总数达100多座,年炕孵总量达5000多万羽,递增38%,从业人员扩大到1700多人,年创收入达2000多万元。跻身国际市场,打响“南庄”品牌,苗禽炕孵产业得到迅速壮大。南庄村努力开拓外埠市场,促进特色产业不断升级壮大。实现了苗禽炕孵业创汇“零的突破”。村两委组织炕孵协会,带领经纪人多方出击,运销苗禽,全国10多个省、市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产值、利润成倍增长。炕孵时节,村里十字小街摩肩接踵,每天都有省内外数百名客商来村购销苗禽。近年来,他们在有关部门帮助下,建立了苗禽网站,搞起了网络销售,苗禽先后打入俄罗斯、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实现了苗禽出口创汇“零”的突破。创新思维,多元化发展,苗禽炕孵业实现新突破。南庄村紧盯市场变化,强化技改投入,不断更新孵禽产销设备,实现了自动化生产,部分苗禽还利用恒温集装箱,实行空运到海口、哈尔滨、内蒙古等重点省市,经济效益连年递增。日益发展的苗禽炕孵产业成为的支柱产业,同时大大促进了全村养殖、编织、运销、棉籽剥绒、餐饮服务等相关行业的发展。目前,30多个编织大户年编织各类炕孵用具50多万件,300多辆(只)车船往返于全国20多个省市运销苗禽。4爿总投资达100多万元的棉籽剥绒厂年加工棉籽1万多吨,创收入超百万元。大蒜生产特色村射阳县临海镇头厂村射阳县临海镇头厂村共有4899个人口,1396户,总耕地面积为9666亩。大蒜种植在该村已有悠久历史。60年代初,就有近20%的农户有种植大蒜的习惯,(但当时面积不是太大)尤其是部分“启、海”人家(启东、海门迁入户)从那时起就把种出来的蒜头用人工挑或木轮车运往滨海的八滩、东坎等地出售。他们通过算帐,虽然当时的价格仅有角把钱一斤,但还比种三麦二豆划算,在他们的影响下种植大蒜的农户就越来越多,面积越来越大,特别是近年来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并享有一定的知名度,至2006年全村种植大蒜面积达到4888亩,户平近4亩,多的农户种植在1520亩。近年来,在县、镇农技推广部门的技术指导下,蒜农们结合长时间的实践经验总结,不断提高大蒜的种植技术水平,通过水旱轮作、异地引种、秸杆还田等技术措施的应用,基本克服了过去蒜农用种“代代传”,连年重茬生产等陋习,打破过去蒜苔、蒜头产量一直在千把斤上下徘徊的困局,实现了蒜苔、蒜头产量亩均近吨重的好产量。2004年、2005年全村大蒜产值年均达1680万元以上,蒜农的亩收入达3500元以上,仅大蒜一项,人平纯收达2000元。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该村在县大蒜协会的帮助、支持、指导下,于2001年成立了分会,吸纳了三十多名年轻、有文化、有组织能力、有经济头脑的人员作为会员,成立以来,分会会员结合本村、本地生产实际,每年都定期自费外出考察学习了解外面的生产形势、行情推介该村、该地生产蒜苔情况;生产管理期间主动协助县、镇农技部门,将好的生产技术传送到广大蒜农;收获销售季节,积极组织、销售蒜苔、蒜头。为了缓解蒜苔、蒜头集中上市销售压力大,老会员之一李运同志于2000年度就投入200多万元,新建500吨级保鲜库,最近又投入300多万元建成500吨保鲜库。新会员崇浩通过多次考察论证于今年上半年投入近300多万元建成了800吨级的大蒜脱水加工厂。通过政府引导,协会组织带领,该村的大蒜产、销模式相对稳定,必将使该村大蒜生产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生猪生产特色村阜宁县板湖镇孔荡村阜宁县板湖镇孔荡村现有人口1561人,劳力564人,非劳力209人,总户数497户,耕地面积2318亩,环村树立砖路面1928米。孔荡村于1998年初和上海沪龙良种猪场挂钩在我村办起了一个投资160万元,占地18.6亩的良种猪繁殖场,经过了几年的艰苦奋斗和几起低谷,发展到今天现有良种种猪8头,良种母猪183头,商品猪725头,成年猪991头,良种仔猪1119头,后备母猪68头,现有猪圈384间,二台大型粉碎机和一座自来水设施和母猪保胎铁笼60只,在今年生猪形势看好走上坡的基础上有望年底纯收入185万元。在此基础上,今年底到明年初计划再投资36万元,扩建160间猪圈,增加饲养良种猪900-1200头。近年来,在沪龙种猪养殖场的牵引和带动下,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号召和动员广大村民发展生猪,提高家庭收入,现有良种母猪614头,除全家外出户外,户平1.6头,成年猪411头,仔猪3087头,后备母猪271头,有的农户正在扩建猪圈和想方设法增加饲养量,下半年还要增加550-750头仔猪,预计今年仅生猪生产一项纯收入345万元,占全村人均纯收入的51%。几年来,经过村党支部、村委会认真组织、发动和扶持,在沪龙良种猪繁殖场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下,优良的母猪、乳仔猪百分之百的覆盖了全村养猪户,生猪生产成了我村的主要收入来源。所以,村支部和村委会今后将从各个方面帮助农户扩大再生产,并提供资金来源,增加农民收入,为全村的致富奔小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何首乌生产特色村滨海县滨海港镇首乌村何首乌属于萝摩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与人参、灵芝、冬虫夏草并称祖国中草药中的“四大仙草”。相传,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就是吃了何首乌而得道成仙的。明代医药大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何首乌具有“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乌髭发”之功效。古往今来,何首乌作为滋补良药、养生珍品而备受人们推崇。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北部,地处黄海之滨的滨海县滨海港镇首乌村共有5295亩耕地、4500人口,是远近闻名的何首乌种植第一村。该村种植何首乌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清咸丰之前,据滨海县志记载,早在清咸丰年间,境内就有少数农民将种植加工的首乌粉作为礼品馈赠亲友,历经数百年世代传承和沿种不息。近年来随着何首乌产品市场需求的日益增长,滨海县滨海港镇首乌村的何首乌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种植效益的不断提升,2006年种植面积达2500亩,平均亩产鲜何首乌750公斤,每亩产值4000元,每亩纯收益3000元,全村首乌种植产值达1000万元、纯收益达750万元,农民人均来自何首乌种植的纯收入达1660元。2007年,该村以省级何首乌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何首乌标准化种植,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开发模式,产品销售前移,全村首乌村种植面积扩大到3200亩,目前何首乌长势良好,预计农民人均来何首乌种植的纯收入可超2000元。红镶绿扁豆生产特色村-响水县老舍乡大口村大口村位于307省道北侧,盐海高速公路东2km处,全村7个村民小组,670户,2522口人,5337亩耕地,常年种植红镶边绿扁豆(以下简称扁豆)1300亩,平均单产3500kg左右,总产值910万元,农民人均从种植扁豆中年收益2570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60%,故该村的农民都叫她“金豆子”。大口村扁豆产业起步于1999年,9年来,历经了8.30水灾特大自然灾害和飘忽不定市场的严峻考验,种植规模由小到大; 种植品种由杂到统一(红镶边绿扁豆);种植方式由拾边闲地露地种植到有塑料薄膜、遮阳网、防虫网多层覆盖的保护地栽培。该村的扁豆生产实现了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农民产生的鲜、干扁豆产品远销全国各地。2000年中央电视台田野栏目,对该村的扁豆作了专题报道;2001年在国家商标总局注册了“加乐”商标;2002年被列入盐城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05年被列入国家级扁豆标准化示范区;2004年被确认江苏省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003年通过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认定,2004年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加乐”牌红镶边绿扁豆获“江苏省名牌农产品”称号。水产养殖特色村宝应县射阳湖镇平江村 射阳湖镇平江村共有水产养殖面积7200亩,是全镇水产养殖重点村。近年来,为提高养殖效益,根据市场需求,着力调整水产养殖结构,龙虾养殖规模推进,发展迅猛,已成为宝应龙虾养殖第一村。全村龙虾与河蟹混套养殖并以龙虾为主的养殖水域达6500亩,占水产养殖总面积的90%以上。2006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2234万元,其中,渔业总产值1440万元,水产业占全村经济总量65%以上。平江村成为全县高效渔业特色园区,并以龙虾为主导特色的关键在于大户和行业协会带动作用发挥得好。园区核心大户苏干河从2001年承包2890亩大水面发展水产养殖,起初实行的是以河蟹为主、鱼虾蟹混养模式,养殖效益一般,近年来随着龙虾价格走高,该户逐步调大龙虾养殖比例,养殖效益稳步提高,至目前已形成以龙虾为主,河蟹为辅的新格局,2006年在承包2890亩水面中,亩均效益达1700元,2007年预计总产值900万元,亩均纯效益超2000元。由于该户在龙虾养殖过程中注重改善环境、科学管理、加大投入,使得产出龙虾个体大、体表靓、肉质好,上海、苏州、扬州、南京等大中城市的客户都慕名而来,产品供不应求。由于龙虾价格屡创新高,全村养殖龙虾的人越来越多,在大户的引领下,平江村成立了龙虾协会,协会在养殖技术、销售信息等方面提供周到的服务,又进一步促进了全村龙虾养殖的发展,预计今年龙虾养殖产量效益较往年均有较大幅度增加。设施蔬菜生产特色村宝应县泾河镇大同村宝应县泾河镇大同村,有8个村民小组,农户469户,人口1599人,耕地面积1942亩。春提早棚式西瓜,茄果类蔬菜,秋延后辣椒等高效设施特色农业是大同村群众致富的主导产业。2006年,全村高效设施农业1258亩,一般亩效益3000元,全村增收200万,人均增收1250元。今年大同村被列入扬州市小康先行村行列。大同村于1982年开始种植露地西瓜,在1997年省农科蔬菜所帮助引进春提早棚式西瓜,示范种30亩,当年就取得很高的经济效益,参与种植农民尝到了甜头,激发了群众向土地投资种植高效设施农业的热情,1998年春提早棚式西瓜、茄果类蔬菜一下子扩大到300亩,秋延后辣椒近百亩,有近300农户种植高效设施农业,农民闲时外出打工,忙时回家种瓜长菜。随着种植面积扩大,种植高效设施农业茬口轮作换茬,种植规模技术、土地集体连片流转等出现新的问题,制约着高效农业发展,一度时期高效设施农业出现了徘徊,2004年,种植大户卞开林发起成立了大同村土地合作社,土地流转在稳定土地承包政策前提之下,进行土地调整、互换互补租赁、反租倒包等多种形式进行合理流转,合作社社员可以土地入股,包底分红,能人承包经营,市场化运作。种植规模趋于种植大户,出现了规模种植,产生规模效应,在省农科院蔬菜所,宝应农业局的技术指导下,推广无土基质育苗、钻木嫁接育苗,春提早栽培采用五膜覆盖保温,多蔓整枝、多茬座果等技术,还创造性地进行运用时差、位差空间在大棚中套种叶菜、豇豆、丝瓜、扁豆等作物提高单位产出率,增加了单位面积效益,整个生产过程,严格按无公害农产品要求标准组织生产,实行全程监控,生产安全优质的农产品供应市场,让消费者放心食用。大同村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对周边村镇产生强烈的辐射效应。泾河镇今年种植棚式栽培西瓜5600亩,高效农业面积近万亩。高效设施农业培强做大为农民增收,改变农村面积,提高人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构筑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起到积极作用。生猪养殖特色村宝应县夏集镇相庄村夏集镇相庄村拥有耕地5430亩,人口3548人,该村自然资源贫乏,交通闭塞,农民长期以来依靠经营粮食生产,年人均收入最高只有3958元,成为夏集镇经济比较薄弱的一个村。夏集镇相庄村有生猪养殖传统,为扩大生猪养殖规模,让更多农民得到实惠,2000年初,相庄村党支部、村委会牵头建立了“相庄生猪养殖协会”,该协会也是宝应第一个生猪养殖协会。村党支部推举相庄生猪养殖大户、共产党员殷永宏担任协会理事长,由原来的40多名会员发展到目前近百名会员,2005年,成立了永宏生猪合作社,走出一条农民致富路。永宏生猪养殖场是相庄永宏生猪合作社一个亮点,是相庄村党员干部科技示范培训基地。殷永宏个人从事农村畜牧兽医工作20多年,1998年投入3万多元,新建猪舍42间,开始生猪规模养殖,不断引进优良品种,坚持走自繁自养道路,今年预计出栏1300头,可实现纯收入60万元,成为远近闻名养猪状元。2005年,被扬州市评为劳动模范。在殷永宏带动和直接指导下,全村现有百头以上生猪养殖大户29户,全村年销售商品猪5000多头,仅此一项每年就为全村农民增收600万元。相庄永宏生猪合作社,遵循“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实行“统一供苗、统一供料、统一防治、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经营服务模式,使生猪养殖得到迅速发展。一是不断加强技术培训,全年培训约58次,培训会员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