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doc_第1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doc_第2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doc_第3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doc_第4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一单元课题: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位置教学设计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也学习了简单的路线等知识。这些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环境,有较大的作用。教材从学生自己十分熟悉的座次表着手,通过说一说张亮的座位,引出第几组与第几个的话题,然后,从第几组第几个引出抽象的数对表示办法,这种设计符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对”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学情分析这节课内容对学生来说接受起来并不难,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第一环节,“第几组第几个”学生完全可以说的很好,有的学生还会说第几排、第几列、第几行,因为在生活中,学生或多或少听说过这些词,结合具体情境,学生说起来会更容易、更到位。从具体座位图抽象到方格表这个环节,学生会有疑惑的地方,需要讨论一番,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和今后进一步学习坐标知识统一认识。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课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内容丰富的。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2. 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及空间观念,增强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的方法。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课时安排:2课时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体会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位置的必要性1、师:我们全班有X名同学,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2、揭示数对的含义。(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3)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二、揭示课题,确定位置(1) 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2) 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2、巩固练习:(1) 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2)教师出示数对,学生猜名字。3、学生举例。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数对应用。三、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并能根据数对寻找相应的点教学例2(1) 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2) 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3) 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4) 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四、有效反馈1、练习一第4题(1)学生独立找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2)学生依据所给的数据标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连成图形,同桌核对。2、练习一第6题(1)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2)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五、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位置第几列第几行(2,3)(4,5)(5,4)(6,0)(0,6)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课题:分数乘法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同样贯彻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习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根据本套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单元将解决一些特殊数量关系问题的内容单独安排。即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一类问题组成“解决问题”一个小节,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教材体现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运算意义的要求。不再单独教学分数乘法的意义,而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计算过程去理解计算的意义。同时也不再呈现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简化了算理推导过程的叙述及解决问题思路的提示,通过直观与操作等手段,在重点关键处加以提示和引导,这样可以为学生探索与交流提供更多的空间。学情分析学生计算分数的乘法需要一定的基础,如果班内的学生对约分掌握的好,那这部分知识不成问题,反之,可就需要一份精力去指导。特别是分数的简便计算,需要认真回顾以前的知识,做好知识的迁移,努力让学生联系以往知识处理好本单元的学习。指导学生画线段图,让学生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掌握新知识。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教学内容:数学第十一册第2单元第1课时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教学流程:一、设疑激趣(一)下面各题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5个12是多少?10个23是多少?25个70是多少? (二)计算下面各题,说说怎样算?+= +=说一说,这两道题目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第二小题还有什么更简便的方法吗?请你自己试一试同学之间交流想法:+= 3 3=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教师板书:+=3=二、自主探索(一)出示例1 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1读题,说说块是什么意思? 2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列式计算三、交流、质疑(一)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方法1:+=(块)方法2:3=+=(块)(二)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联系: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区别:一种方法是加法,另一种方法是乘法教师板书:+=3(三)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加法表示3个相加,因为加数相同,写成乘法更简便(四)3表示什么?怎样计算?表示3个的和是多少?+=,用分子2乘3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五)提示:为计算方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四、归纳、概括:(一)结合=3=和+=3=,说一说一个分数乘整数表示什么?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二)分数乘整数怎样计算?用分子和分母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五、巩固、发展(一)巩固意义1改写算式+=( )( )+=( )( )2只列式不计算:3个是多少? 5个是多少?(二)巩固法则1计算(说一说怎样算)4 6 21 4 8思考:为什么先约分再相乘比较简便?2应用题(1)一个正方体的礼品盒,底面积是平方米,要想将这个礼品盒包装起来,至少需要多少包装纸?(2)美术馆要进行美术展览,有5张画是边长米的正方形的,如果为这几幅画配上镜框,需要木条多少米?(三)对比练习1一条路,每天修千米,4天修多少千米?2一条路,每天修全路的,4天修全路的几分之几?六、板书设计分数乘整数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例1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用加法算:+=(块)用乘法算:3=+=(块)答:3人一共吃了块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第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等活动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2、在理解算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概括的能力。3、通过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渗透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算理。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粉刷墙壁的画面和信息:装修工人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1/5,4小时可以这面墙的几分之几?(2)问:你是怎么想的?(3)学生列式解答:1/54=4/52质疑导入。揭示课题(1)师:刚才我们解决了4小时粉刷多少的问题,那么1/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2)问:怎样列式?(板书:1/51/4)你是怎么想的?(3)揭示:(结合板书讲解)我们已经知道求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4个1/5是多少。求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那么1/51/4如何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分数乘分数)二、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总结计算方法。(一)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算理。1借助学具,动手操作,直观理解1小时粉刷面积。(1)提出要求: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用它表示这面墙,先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应该涂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3)集体交流:你是怎样涂的?2借助学具,通过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活动直观理解1/5公顷的1/4是多少。(1)提出问题:我们已经知道,求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再涂出1/5的1/4,小组讨论一下,应该怎样涂?(2)学生讨论(3)集体交流(4)学生自己涂。(5)问:从涂色的结果看,1/5的1/4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补板书:1/51/41/20)根据涂色的过程,你能说说是怎样得到的吗?(学生讨论交流汇报)(6)课件演示:我们先把这张纸平均分成5份,1份是这张纸的1/5,又把这1/5平均分成4份,也就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54=20份,1份是这张纸的1/20。因此得到:(二)迁移延伸,归纳法则。1迁移延伸,巩固算理。(1)出示情境问题:3/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2)要求:请你用折纸或画图的方法研究3/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3)集体汇报。(4)集体交流。板书:2讨论归纳计算方法(1)练习:3/41/26/74/5(2)问:怎样计算分数乘分数。学生概括后板书: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3)问: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与整数相乘吗?举例说明。三、巩固练习,深化提高出示:一台饲碾米机每小时可以碾米5/6吨,2/3小时粉碎饲料多少吨?(3/5小时呢?) 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乘,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重点说明约分的书写格式)四、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教学设计主备人:陈素兰教材分析:1、学生在四、五年级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前面也刚刚学习了分数乘法计算等知识。这些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作了充分的铺垫。2、教材通过几组算式,让学生计算出左右两边算式的得数,找出它们相等关系。总结出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同样适用。再通过例5、例6的教学怎样运用所学的定律进行简便,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情分析:这节课内容对学生来说接受起来并不难,只要充分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得到发展。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认识到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运算定律对分数进行一些简便计算。2、引导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等教学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教学重、难点:能根据算式特点选用适合的简便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用字母表示乘法的运算定律(指名回答,集体核对)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5980.4 1.252.584 (8+0.8)12.5学生独立练习,指名说说计算时应用了什么定律。 二、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质疑猜想提问: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可以推广到小数乘法,那能否推广到分数乘法呢?猜想: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猜想。2、合作学习,展开验证小组活动:用1/2、1/3、1/5这三个分数,自行设计验证方案。汇报交流,乘法交换律因为1/21/3=1/6,1/31/2=1/6所以1/21/3=1/31/2我们小组认为乘法交换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同理得出乘法的结合律和分配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小结:通过以上的验证,说明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看来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分数乘法。3、实践应用独立尝试:教师出示例5,例6,要求学生适用计算定律,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小组交流:学生分4人小组交流各自的计算。讨论:计算中应用了什么定律?这样算,简便在哪?例6 3/51/65=3/551/6(应用了乘法交换律,35和5可直接约分)=1/2(1/10+1/4)4=1/104+1/44(应用了乘法分配律)=2/5+1=7/5对比沟通。引导学生观察例6与整数、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汇报后归纳。三、巩固拓展1、课本第14页做一做(说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写出主要的简便过程)。2、练习三第9题。3、开放练习:在( )中填上适当的数,使计算简便。5/92/3+5/9( ) (1/5+( )(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练习三的第7-9题。六、板书设计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例6 3/51/65 =3/551/6(应用了乘法交换律,35和5可直接约分) =1/2 (1/10+1/4)4 =1/104+1/44(应用了乘法分配律) =2/5+1 =7/5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页及相关练习。 二、教学目标: 1、 加强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明确把谁看做单位“1”,会用线段图表达题意。让学生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并能利用所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三、教学重点: 理解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四、教学难点: 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五、教具准备: 小黑板六、教学过程: (一)、唤起旧知,任务驱动。1、课题揭示: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法的意义,今天我们就运用分数乘法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2、资源呈现:呈现信息,让学生根据信息,找一找单位“1”,并说说自己对信息的理解(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形象转化,经历过程(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明确题中的条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2)引导学生借助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3)通过线段图理解问题。(4)列式解答(5)国情教育(6)自学教材2、加强练习,巩固新知课本17页的做一做。(三)、归纳算法,整合知识练习四的5.(四)知识整合,课堂小结请学生自己说说今天的收获。教师小结:我们在解答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种类型的乘法应用题时,首先要找准题中的单位“1”所对应的量,然后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示计算。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课 题解决问题(3)教材分析把计算与应用紧密结合,是新课程的要求和本套教材的特点。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提供的实例,也可以选择学生身边的事例,有条件的地方也可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现实情景,提出数学问题,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学习分数乘法计算。同时注意在练习中安排应用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或学生身边的问题,体会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情分析教材简化了说理及思考过程的叙述,不出结论性的内容,主要是为了突出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根据这一编排意图,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开展数学活动的机会,在观察、操作的基础上开展探索、讨论与交流,理解计算算理,归纳计算法则,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分数乘法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2、在观察、猜想、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3、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学重点理解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教学难点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教学准备课件、三角板教学方法类比推理、归纳教学课时第三课时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修订栏预习分数乘法的意义导入找单位“1”画图母鸡占总数的实际比计划节约今年比去年增产教学过程一、复习1、35的是多少?2、学生得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二、新授1、教学例3(课件出示)(1)读题理解题意后,提出“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表示什么意思?(组织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理解)(2)引导学生将句子转化为“婴儿每分钟比青少年多跳的次数是青少年每分钟心跳次数的”。着重让学生说说谁与谁比,把谁看作单位“1”。(3)出示线段图,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例2的解题方法,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全班交流两种解题方法。 解法一:75757560135(次) 解法二:75(1)75135(次) 2、结合计算结果,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3、巩固练习:“做一做”,让学生画线段图表示题意,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依据是什么?然后独立解答。三、练习1、练习五第2题:让学生先找出分率句中隐藏的单位“1”2、练习五第3题:让学生先找到分率句和单位“1”,再独立列式解答。小结解答分数乘法的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是什么?(找出分率句、确定单位“1”,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最后再列式解答)板书设计解决问题解法一:75757560135(次) 解法二:75(1)75135(次)作业布置练习五4、5题教学反思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主备人:吴秀敏【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页例1、例2及“做一做”。【教材和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做准备,因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归结为乘这个数的倒数。让学生了解倒数的意义,编排了几组乘积为1的乘法算式,通过学生观察、讨论等活动,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导出倒数的定义。教材先安排找倒数的活动,从而初步体验找倒数的方法。接着总结求倒数的方法,分两种情况。求分数的倒数是交换分数的分子、分母的位置;求整数的倒数是把整数看作分子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最后提出1和0的倒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得到结论。【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认识倒数的意义,掌握找倒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推理和概括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难点: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教具准备】同桌每人一份口算题【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活动情景,引入概念出示例1的一组算式,开展小组活动:算一算,找一找,这组算式有什么特点?小组汇报交流。(通过计算,发现每组算式的乘积都是1。通过观察发现相乘的两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位置是颠倒的)师:同学们发现了每组算式两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所以我们把这样的两个分数叫做“倒数”。让学生读一读:“倒数”。出示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二、探究讨论,深入理解让学生说说对倒数意义的理解。提问:“互为”是什么意思?(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相互依存,一个数不能叫倒数。)判断下面的句子错在哪里?应该怎样叙述。因为3/44/3=1,所以3/4是倒数,4/3也是倒数。三、运用概念,探讨方法出示例2,找一找哪两个数互为倒数?汇报找的结果,并说说怎样找的?1. 看两个分数的乘积是不是1;2. 看两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是否分别颠倒了位置。讨论一下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方法比较快?(第二种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得到。)通过具体实例总结归纳找倒数的方法。(1)找分数的倒数:交换分子与分母的位置。例:(2)找整数的倒数:先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例:四、出示特例,深入理解看一看,例2中的哪些数据没有找到倒数?(1,0)提问:1和0有没有倒数?如果有,是多少?小组讨论、汇报。1. 关于1的倒数。因为11=1,根据“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1的倒数是1。也可以这样推导:,1的倒数是1。2. 关于0的倒数。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不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也可以这样推导:,分母不能为0,所以0没有倒数。五、巩固练习1. 完成“做一做”。先独立做,再全班交流。2. 练习六第3题。用多媒体或投影逐题出示,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3. 同桌进行互说倒数活动(练习六第2题)。六、总结今天学习了什么?什么叫倒数?怎样找出一个数的倒数?板书设计:倒数的认识反思: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分数除法的意义及分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829页内容。这节课有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分数除法的意义。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首先将例1进行修改,出示一组整数乘除法的复习题,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然后改编成一组分数乘除法题,让学生观察三个算式之间的关系,再与整数一组题比较,发现道理完全一样,从而很自然得出分数除法的意义。第二部分内容是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折纸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引导学生通过用两种不同折纸方法得出两种不同计算方法,最后自己说出两种不同的思路,老师都加以肯定,然后让学生任选一种方法计算 3,发现问题,最后归纳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情分析:学习数学知识就要与生活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例1、例2都涉及到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并用到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再加上学生有一定的求知欲,能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2、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教学重点: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教学难点:正确地归纳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地计算。教学关键:理解除法的意义。教具准备:课件、练习纸多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创设情景 请观察我们的教室,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提取其一,如灯,一共两行,每行三盏,请问教室里一共有多少盏灯。2*3=6,并根据这个算式写出两个除法算式。2、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回忆出示整数除法的意义,一起读一读。3、类比猜想刚才我们复习了整数除法的意义,由整数除法的意义,你会联想到什么? 联想到小数除法的意义,它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这是以前学过的知识,是一种类比的联想。 想到分数除法的意义,它也与整数除法、小数除法的意义相同,也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分数除法的意义我们还没学,你是怎样想到的?这是类比的猜想,猜想是否正确,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的验证。(二)引导参与,验证分数除法的意义 谁没带草稿纸,每人半张(准备单数个半张)。一个人半张草稿纸,N个人要几张,编一道应用题,列出算式。陈老师给N个同学,每个同学分了1/2一张草稿纸,N个同学需要多少草稿纸。如5名 1/2*5=2又1/2 。 根据这个算式口头编除法算式,并列式计算。 根据三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吗?组织学生讨论,说说分数除法的意义。(三)引导探究,发现方法1、揭示课题我们已经研究并发现了“分数除法的意义”(板书),那么下面该研究什么问题呢?分数除法涉及的问题比较多,这一节课我们重点研究“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板书)2、自主探究出示例题:西周小学占地约6/7公顷,平均分成2份,一份是建造房屋,一份是操场用地。请问操场用地是多少公顷?列出算式 6/72怎么计算?会吗?会:你是怎么算的?向大家介绍一下。介绍之后这个答案对吗?大家一起来验证一下。不会:请想个办法,想个办法来计算这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研究这道题怎么解。预设:1、画图直接得到得数 2、画图推理 3、利用分数单位思考 4、根据算式的意义思考就是把2理解到乘1/2 5、根据乘法的计算法则推理 6、用商不变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思考3、归纳、择优 1、画图 2、被除数乘整数的倒数3、根据算式意义思考的择优,第一种是不是随时随地使用方便,学生会选择2,那么第二种是不是能计算任何分数/整数呢?讨论,教师举例,半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多少?(1/4)4、小结法则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还有补充的吗?(0除外,为什么0除外解释一下)师生小结法则。书本上前人总结出来的也是这样,请同学们对照书本,把计算法则填写完整,并读一遍。四、练习巩固 1、书本56页,练一练第三题,发现错误,包括乘了原数的及还是除以倒数的。强调除号改乘号,原数改成倒数。 2、书本练一练第2题的前面四题,独立完成,指名板演。五、课堂总结,反思回顾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是怎么学的?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六、布置作业七、课后反思: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三单元课题:一个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主备人:陈国煌教材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30页教材分析:分数除法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分数乘法的意义及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本册书的重点知识之一,一个数除以分数这个内容是在学生充分掌握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它包括了整数除以分数和分数除以分数两种情况。但不论哪一种情况,计算时都要把“除以分数”转化为“乘这个分数的倒数”。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形成初步的计算概念。教学时可借助图形,理清数量关系。并概括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教学目标:1、在学生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一个数除以分数计算法则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利用计算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重点:总结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并抽象概括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利用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具准备:尺子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1、列式,说清数量关系小明2小时走了6 km,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速度路程时间)2、计算下面,直接写出得数4 4 6 6二、新授1、默读例3,理解题意,列出算式:2 2、探索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1)2如何计算?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进行理解。(2)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小时走的路程,怎么样表示小时走了2 km这个条件?(将线段平均分成3份,其中2份表示的就是小时走的路程)1小时走了?千米?小时走2 km(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已知小时走了2 km,要求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4)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线段图补充完整,并板书出过程。先求小时走了多少千米,也就是求2个,算式:2再求3个小时走了多少千米,算式:23综合整个计算过程:22322、小结出计算法则:从上面这个推算过程,我们发现整数除以,分数等于用整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3、计算,探索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1)学生根据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自己独立尝试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2(km)(2)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验证结果是否正确。4、总结计算法则:无论是整数除以分数,还是分数除以分数,都可以转化成乘法来计算,也就是说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三、练习1、P31“做一做”的第1、2题。2、练习八第2、4题。四、畅谈收获五、板书设计:一个数除以分数22322(km)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三单元课题: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主备人:蔡永忠教材分析:是在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习了分数乘法与第二单元分数除法的内容后的一节新内容,是后面学习有关分数混合运算问题作奠基作用。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需要运用分数计算来解决的问题。教材在安排分数混合运算时,遵循了本套教材的特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出分数混合运算,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进行运算的必要性,教材安排了综合算式。在交流的基础上,学生将体会到分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应用计算法则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初步学会用类比迁移的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得出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数学思考能力和运算能力。教学重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理解分数混合运算运算顺序。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孕育新知1、活动:幸运抢答(1)课件展示:幸运抢答题(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428+639175 1.8+1.5430.43.2(1.6+0.7)2.5 7+(5.783.12)(41.239)(2)学生抢答,师生共同评价。2.教师引导思考: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1)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及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要求还剩几朵花,应该先求什么,再算什么?(3)小组交流。(4)学生汇报。指名2-3名同学介绍,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5)学生列出综合算式。指导学生根据解题的过程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计算。(6)探究算法。(7)师生共同小结。2、巩固练习,反馈提高(1)P34“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第1题,然后全班校对。引导学生比较计算分数连除或连乘除的两种算法,通过比较,使学生发现统一约分后再计算比分步计算简便。 第2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指名说说解题思路,再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2)练习九第1题。2、练习九第2-4题四、布置作业 练习九第5-9题。 板书设计分数混合运算 小红用长8米的彩带做了一些花,每朵花用2/3米的彩带。她把其中的4朵送给了同学,小红还剩几朵花?教后反思: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一教学设计主备课:陈国煌一、教材分析分数除法简单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应用题的重、难点之一,因为学生在往后的解决分数乘除法混合问题时,往往难以判断是用乘法还是用除法解答。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教材鼓励学生用方程解这类简单的分数除法问题。因此,教材借助比体重的活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我们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主题图,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二、学情分析反馈时学生会出现两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我们要适时引导,鼓励学生用两种方法解决此类问题,对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同学,要借助线段图帮助理清解题思路。三、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的结构特征。2、能借助线段图的分析,以及关键句子的描述,学会这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和技巧。并通过巩固练习达到熟练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这类应用题。3、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进一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四、教学重点通过分析比较,找出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区别和联系,从而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规律,弄清当单位“1”的量未知时,可以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这类实际问题。五、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这类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并正确解答实际问题。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具准备:课件八、教学流程(一)复习铺垫1.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分数除法的有关知识,今天我们就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2、根据测定,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2)、把谁看做单位一呢?确定出单位“1”,并引导学生画线段图说出数量关系式。儿童的体重4/5体内水分的重量(3)、现在同学们能根据这个关系式算出自己体内的水分吗?(二)教学新知1小明根据这则信息也算出了自己的水分。(1)小明体内有水分28千克。问题是小明的体重有多少千克?(2)我们一起来看,28千克水分是指线段图中的哪一部分呢?是指对应五分之四的那部分。(3)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式,并写出等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4/5体内水分的重量(4)这道题与我们计算自己体重的问题相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5)你能根据我们发现的关系式解决这个问题吗?(6)根据数量关系式,将未知的单位“1”设为,列方程来解决问题:小明的体重4/5体内水分的重量 解:设小明体重为。4/528=35(7)检验并写答。(8)有学生用算术方法来解答相同问题吗?学生汇报。284/5=35(千克)(9)这是一个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我么可以根据关系式用方程或除法来解决。那一种更方便呢?2.小明的体重是爸爸体重的715,你能算出小明爸爸的体重吗?(1)我的体重是爸爸的715”是把谁的体重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怎样用线段图表示?接下来怎么画呢?(2)为什么上一题的线段图,只画一条,这一题要画两条?使学生知道它们的区别。(3)观察线段图你能找到这题的关系式吗?爸爸体重7/15=小明体重(4)根据关系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解法进行计算。(5)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题意的,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方程解:解:设爸爸的体重是千克。7/1535357/1575算术解:357/1575(千克) 3.成人体内水分约占体重的32,你能算出爸爸体内的水分吗?(三)巩固练习1.课本38页“做一做”。(1)学生先独立审题完成。(2)全班学生一起分析题意、并评讲。2.练习十第9题。(1)分析数量关系式,确定单位“1”。(2)进行解答。(四)总结全课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2.分数应用题中“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由于单位“1”未知,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九、板书设计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一方程解:解:设爸爸的体重是千克。7/1535357/1575算术解:357/1575(千克)十、课后反思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三单元课题: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主备人:陈国煌教材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45-46页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所处的地位:比的基本性质这一节课是学生学过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学生学习比例尺,按比例分配等知识奠定基础学情分析:学生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时可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从猜想合作交流验证发现,即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情景,注重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熟练指出比例的各个项,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性判断。2、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和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3、指导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维。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难点:引导观察,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铺垫迁移、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意义,谁来说说什么叫比例?那麽今 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比例的基本性质。(二)、通过预习提纲,预习课本34页,然后小组交流预习提纲:1、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指出比例的各个项,并举例说明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并举例说明。3、把比例改写成分数形式,和原比例有什么关系,举例说明。4、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那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1)6 : 3 和 8 : 5 (2)02:25和4:50(3)14:2和28:40(三)课堂展示,师生共学:全班交流汇报预习情况,我们展示的是重点和难点,中间穿插着质疑解答。老师主要是倾听、点拨、追问、释疑 是重点的以突出难点得以化解,知识得以掌握,并从中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四)当堂练习:1、乘积相等的两个式子能不能组成比例?如果能把它写成比例。3 X 40 =8 X 152、看下面的4个数能不能组成比例?能组成几个比例?3、4、12、16、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下面先把你自己的收获同小组进行交流,然后我们在全班交流。(五)板书设计: 比的基本性质 6:8=(62):(82)=12:16 6:8=(62):(82)=3:4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