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人教版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电子教案.doc_第1页
九年级人教版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电子教案.doc_第2页
九年级人教版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电子教案.doc_第3页
九年级人教版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电子教案.doc_第4页
九年级人教版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电子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授课日期:2010年 月 日 学期总第 节第二单元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第一课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第一课时 一道难解的题教学要求: 1通过实例展示分析,使学生感悟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是一道难解的题却又是人类必须面对的问题,学会正确看待PRED之间的关系。2培养学生收集材料、分析材料及图表的能力,引导学生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探究社会问题,提高参与社会实践和自主学习的能力。3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忧患意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PRED四者的矛盾及关系难点:从历史、现实的角度辨证的看待PRED四者的关系。【新课教学】一、课前布置:收集有关1998年长江洪灾的资料。 二、导入新课:七嘴八舌话洪灾辅助媒体展示:长江洪灾的图片资料(1、2、3、4),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场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水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的巨大损失,激发学生强烈的关注。(或让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图片等)设问1:你们能分析一下造成98长江洪灾的原因吗?(学生思考并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学生代表回答,并及时点拨和适当板书。并引导学生概括分析得出人为因素是造成98长江洪灾的主要原因。)(98洪灾的原因:自然因素:(1)流经地区大部分为湿润地区,流域面积广,支流多,干流汛期长、水势大。(2)98年夏季气候异常,降水集中、范围大,干支流同时进入汛期。(3)中游的江汉平原,地势低洼,河道弯曲,又是多路来水的汇合地区。人为因素:(1)长江上游过度砍伐,水土流失严重,长江河床抬升(2)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使湖泊萎缩,蓄洪能力下降。(3)不合理的水利建设设问2:98长江洪灾给我们什么启示?(重点让学生概括出:要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并引出主题:PRED四者的矛盾是一道难解的题,又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三、新课教学知识拓展:何为PRED?1说古论今:出示材料昔日楼兰古国,今日茫茫沙漠(回顾七、八年级知识,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记载中考证、从现实中感悟人与自然的关系。)2时空隧道:从历史的记载中考证(1)引导学生读书本图21、22、及其文字说明,并结合八年级学过的相关历史内容,思考问题:两副图分别反映了哪个历史时期?当时人与自然的关系分别是怎样的?(建议学生与同桌之间相互交流)(21反映的是史前时期或农业文明的早期,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能力有限,对自然界更多采取的是“崇拜”、“顺从”。22反映的是我国的东汉时期,农业文明较为发达,人们开始有意识的改造自然。)(2)让学生读书本图23,设问:该图反映了哪个时代的社会生活?这时人与自然的关系又是怎样的?试举一些例子来说明这一时期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的是工业社会,人类可以比较自由的凭借自己的意志来征服、改造自然,但随之而来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化,迫使人类反思自己的行为,寻求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如:从北大荒-北大仓-北大荒;淮河水质的变化;乱砍乱伐-退耕还林等)3、反思与感悟:从现实生活中感悟(学生阅读教材资料,教师设问,学生思考并探讨后回答,教师适当点评)(1)让学生读书本图2-4,设问:你能分析塔里木河流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该流域在城市分布上有何特点,你能分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吗?(自然环境特点:地处欧亚大陆深处,远离海洋,周围高山环绕,气候极端干旱少雨,地面大部分被流动沙丘覆盖。城市主要集中在河流两侧,塔里木河水为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水源。)(2)多媒体辅助展示:塔里木河生态环境破坏前(5)后(6)的相关图片。设问:结合图片及课本资料,请你简要分析塔里木河萎缩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但人为因素是主要的。)(3)读教材关于治理塔里木河及其流域内生态环境治理的不同建议,设问:如果采纳了建议一,会给塔里木河的中游和下游带来哪些影响?如果采纳了建议二,又会给塔里木河带来哪些影响?你更倾向于哪种建议?简要说明理由。(建议一的优点: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中游水资源的蒸发和流失,保证下游水量。缺点:耗资多,管理难度大,对中游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塔里木河存在的问题;建议二是一个综合了人口、资源、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方案,从政策、工程、生态建设等多个层次着手解决问题,有利于塔里木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4、人地关系大家谈: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讨论教材上的三个观点,让学生充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组长做好笔记,然后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辨证地分析PRED四者之间的关系。人类要保护与合理的开发资源,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5、收获与体会:通过本课的探究,你将如何解答PRED这道难解的题?作业:1基础知识过关2作业练习课后反思授课日期:2010年 月 日 学期总第 节第二单元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单元 第一课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第二课时 行进中的世界人口列车教学要求:1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和统计图表,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2理解自然环境的承载力和世界人口现状之间的关系。3了解世界不同发展程度国家所面临的人口问题,初步理解人口合理发展的意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不同国家所面临的人口问题难点:初步理解人口合理发展的意义【新课教学】一、导入新课小品导入:(大意)上帝看到地球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于是让时光倒流三千万年,为避免重蹈覆辙,召开了动物世界的会议。会上老虎、大象等动物一致提出,要想解决问题,最好办法是杀死猿类。设问:动物们为何要杀死猿类?(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是造成资源、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而人类是由古猿转化而来的。)二、新课教学1小组讨论:人类的活动是如何引起资源、环境问题的?人口过多向大自然过多的索取资源(资源短缺)超过了自然界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失调)排放的废弃物过多超过了自然界的自然净化能力(环境污染)2读书本图25,计算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所需的时间,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首先完成下列表格:人口数量所需时间010亿1020亿2030亿3040亿4050亿5060亿然后,可让学生把上述表格中的数据制作成折线图(以人口数量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并根据折线图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 (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人口所需的时间越来越短,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快。)3【启思园】 世界人口增长过快给资源、环境与发展带来的影响。 (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排放的废弃物也逐渐超过了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了环境污染,从而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4【议一议】地球能养活多少人?(课前指定学生收集相关资料)(通过讨论课本P51的三个观点,引导学生全面的、辨证的看待人口与自然的关系,人口数量应当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5【知识拓展】世界人口再生产的类型 (引出当今世界上主要存在的两种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和人口增长过慢,这两种问题分别对应着目前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6【合作与分享】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问题”,接着小组讨论课本上提出的三个思考题,然后派代表阐述各组的意见。教师可适当补充印度和日本(或德国)由于各自的人口问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资料。(1)(在谈到日本的人口问题时,教师适当进行知识拓展:什么是老龄化?中国目前人口数量超过印度,同时也面临着人口老化的问题,从而我国的人口问题更为复杂,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为探讨中国的人口问题埋下伏笔。)(通过讨论分析,引导学生认识:人口增长过快,不仅会给国家的资源、环境带来压力,容易造成严重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同时还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如给教育、住房、就业等带来的巨大的压力。人口增长过慢,使得新出生人口减少,再加上人口寿命的延长,会带来老龄化问题。合理的人口发展应当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7【实践与提高】请你就日本和印度的人口问题,各设计一条宣传标语。、课堂小结。(略)作业:1、基础知识过关 2、作业练习课后反思授课日期:2010年 月 日 学期总第 节第二单元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单元 第一课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第三课时 资源出现短缺教学要求:1结合生活中的资源,知道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非可再生资源。2认识到人类的过度索取是导致资源短缺和资源耗竭的主要原因。3从身边的生活出发,感受自然资源与人类休戚与共的关系。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到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是导致资源枯竭的主要原因难点:感受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新课教学】一、导入设计图片“又停电了”(1)由电荒问题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资源及资源问题。设问:电荒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哪些不便?(引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自然资源。)二、新课教学1以“我的一天”为题,请学生谈谈自己一天正常的生活所需要资源。教师可出示一些资源的图片,如煤(2)、石油(3)、土地(4)、森林(5)等。然后,让学生说说这些资源与他们生活的关系。最后,可引导学生对上述提到的资源进行分析。看看其中有哪些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哪些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2【议一议】学生所列举的资源目前的现状怎样?造成这种现状(资源短缺)的原因是什么?(可结合书本P55“关注资源枯竭问题”这一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所需要的资源普遍存在短缺的状况,造成资源短缺的原因主要是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所导致的资源破坏、浪费。)3【小知识】一些重要的矿产资源即将耗竭的年限(6)(树立学生的资源危机意识。)4关注资源枯竭问题的教学建议两则材料:(1)人 从 众 森 林 木(2)爷爷是打猎的父亲是伐木的我是卖根雕的儿子是卖黄沙的孙子是设问1、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对你有什么启示?设问2、对两则材料进行合理畅想,并说明这样想的理由。(通过学生讨论,使他们认识到人类过度的利用资源,使资源短缺,这会影响到人类自身的发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5小组讨论 以“我的一天”为主题,谈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保护资源、科学利用资源。 购物使用布袋,可以减少塑料的使用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石油等非可再生资源; 节省纸张,回收废纸,不买贺卡,可以节约森林资源; 一水多用、随手关紧水龙头可以节约水资源; 少用罐装食品和饮料可以节约矿产资源; 拒绝过度包装也可以节约多种资源; 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可以减缓非可再生资源的耗竭速度; 使用节能灯具可以节约能源资源; 拒食野生动物、不穿野生动物皮毛制作的服装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 分类回收垃圾,回收废电池、废金属、废塑料、废玻璃,一方面可以实现某些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另一方面还可以防止垃圾对其他资源造成污染。(通过讨论让学生在日常的学生生活中做到节约资源、保护资源、科学利用资源,使可持续发展从观念到实践。)6课外延伸 以节约纸张 保护森林为题向全校师生写一份倡议书。、课堂小结。(略)作业:1、基础知识过关2、作业练习课后反思授课日期:2010年 月 日 学期总第 节第二单元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单元 第一课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第四课时 失去平衡的环境教学要求:1结合资料,认识到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各有不同。2列举实例,说明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知道世界上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其全球性。3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世界主要的环境问题难点:树立环保意识【教学导入】一、课前布置 收集一些世界上发生的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重大环境问题,分析某一类环境问题的起因与后果。二、导入设计材料或图片:“非洲的环境难民”(1、2、3、4)引出: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应善待自然、保护自然。三、新课教学1学生自学P56一、二自然段,了解环境的界定、组成及不同时期环境问题的不同表现。2成果展示:你了解有哪些世界上发生的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重大环境问题,分析这些环境问题的起因与后果,谈谈对这些问题的感受等。教师穿插一些重大环境问题的图片(5、6、7、8、9),让学生能更直观的了解。对学生列举的重大环境问题进行分类:生态平衡失调和环境污染。分析环境问题的全球性特征:一方面世界绝大多数地区都面临一种或多种环境问题,另一方面某个地区的环境问题具有迁移性的特征,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转移和扩散。3专题讨论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的可能影响设问1:气候变暖的原因是什么?知识拓展:京都议定书的签定(并指出这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设问2:气候变暖对我国北方地区以及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进一步加剧我国北方的干燥程度,进一步加剧北方水资源的短缺程度,进一步加剧北方的沙漠化;一是影响农业用水,二是影响土壤的结构。)知识回顾:我国海岸线的特点和沿海地区的地形特点。设问3:气候变暖对我国沿海地区有哪些影响?(海平面上升将加剧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破坏程度,加大沿海城市的洪涝威胁,减弱港口功能,引发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海岸侵蚀等问题,造成沿海湿地损失,改变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增加一些珍稀濒危生物的生存压力,同时造成沿海城市市政排污工程的排污能力降低,对环境和人类活动构成直接威胁,严重影响沿海经济和社会的发展。)4预测和推理 气候变暖对本地生产生活的影响。5实践训练A想一想:自己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B美国因本国利益而拒绝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作为地球小公民,请就此事给美国总统写一封信。、课堂小结。(略)作业:1、基础知识过关2、作业练习课后反思授课日期:2010年 月 日 学期总第 节第二单元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单元 第二课 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 第一课时 人口警钟须长鸣教学要求:1学习我国面临严峻人口形势,了解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了解我国人口过多过快增长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影响。2通过探究式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收集整理大量的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形势的特点及基本国策的具体要求。3通过大量的事实资料的分析对比,引导学生面对现实,冷静分析,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增强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祖国建设做出贡献。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我国面临的严峻人口形势。难点:人口问题已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新课教学】一、导入设计教师可给学生展示反映我国人口众多的图片(1、2),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体会我国人口众多的事实。由此导入新课。二、新课教学1图片:中国人口走势图设问:分析各阶段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其原因,预测今后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人口增长较慢,主要是由于长期战乱经济社会发展缓慢;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间,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再加上政策的鼓励,使得人口增长速度很快;1978年以来,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后,我国人口总量持续增长,但增长速度放慢;在未来几年的时间里,我国人口总数还将持续增长,但增长速度会减慢,其原因是我国人口基数很大。)(对于实施计划生育后,我们人口总数为什么还是持续增长,学生们可能会产生疑问,对此教师应适当引导)(回顾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的相关知识。)2计算六国单位面积的人口,比较我国人口对国土的压力与其他国家的差异,树立人均观念。讨论人口过多给我国带来的影响。我国人口的过快增长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单位面积人口数8.513.06130.5829.1819.432.47(阻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给教育、住房、交通等方面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3读书本图215及右边的文字说明分析我国人口的素质特点及其对我国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人口素质低,环境意识薄弱,不仅开发利用资源、环境的程度很低,还会破坏它们;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会受传统生育观念的限制,不利于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等等。)4读书本图216,说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有什么样的变化趋势。(青少年人口越来越少,老龄人口越来越多。)小组讨论:我国人口老化给社会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及应对的措施,倡导敬老爱老的美德。(在我国经济还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老龄化会给社会进步带来很大的压力。)5知识拓展:分析从“民工潮”到“民工荒”的变化的原因。6辩论赛:人口多好,还是人口少好。课前准备:选取12位同学分两组组成正反双方,并收集相关资料,其余同学做拉拉队。注意方面:(1)活动最后不要求学生支持某一方的观点、结论。(2)教师须指出双方观点均有片面性,应全面地分析人口问题。(3)要注意引导学生把上述观点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重要的是要使人口数量与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相适应。(通过辩论,使学生理解:人口的多坏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从发展的和辩证的观点来看:人口多并不全然是“负担”,也并不必然是“负担”,重要的是人口数量应与社会的资源、环境相协调。)、课堂小结。(略)作业:1、基础知识过关2、作业练习课后反思授课日期:2010年 月 日 学期总第 节第二单元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单元 第二课 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 第二课时 资源“大国”还是资源“小国”教学要求: 1通过各种数据和资料,了解我国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树立资源忧患意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我国资源的特点难点:树立资源忧患意识【新课教学】一、课前布置:向有关部门作一次调查,了解本地资源的特点,及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二、导入设计教师板书:我国的自然资源地大物薄,当学生提出疑问时,教师可让学生讨论“博”与“薄”之不同,并请学生列举“博”与“薄”的例子。在此基础上,设下悬念“我们现在不着急把这个字改过来,等我们具体分析完我国的自然资源后,再来看看我这么说究竟错了没有。”由此导入新课。三、新课教学1【自主学习】阅读书本图217,回答下列问题:A、我国主要矿产资源的总量在国际上的地位?B、我国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人均占有量的矿产资源有哪些? C、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有哪些?大宗支柱矿产的人均占有量如何?(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归纳出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总量:总体来看总量丰富,但大宗支柱矿产在世界上地位偏低,而用量不大的矿产具有较大的优势;品种:齐全;人均占有量:有很多低于世界人均占有量,总体来说是不足;在我国占优势的矿产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用量不多,市场上容量过剩的矿产品,而我国短缺的矿产,却有不少是需求量大的支柱性矿产品。我国许多矿产资源短缺,满足不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知识拓展】:图: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我国矿产资源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矿产资源分布相对集中,不均匀;资源的分布地与消费地分离。) 【思考分析】矿产资源的这些特点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影响?我国正在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存在的问题? (我国资源的分布特点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我国正在采用跨区域调配的方式加以解决,如:西气东输、北煤南运、西电东送等。)2【知识回顾】我国国土资源的质量(山地多,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恶劣。)【小组讨论】我国的国土资源对人们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山地多,不利于发展农业,不利于发展交通,区域开发成本较高;生态环境恶劣,不利于发展农业。)3【成果展示】本地资源的特点及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资源问题。)4【考一考 资源问题知多少】 介绍我国自然资源存在的其他问题,请学生用我国或本地的具体例子来说明问题。(土地资源中的沙漠化、水土流失非常严重;水资源的污染也非常严重;森林资源的滥砍滥伐等;水资源浪费严重;由于受技术条件等的限制,我国很多地方的矿产资源开发程度很低;对于土地资源,存在严重的闲置、荒废现象,此外,农村建房、建坟等占用耕地的现象也十分严重等。)5【议一议】有人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谈谈你的感想和体会。6【试一试】就本地存在的资源问题向当地政府提几点建议。、课堂小结。(略)作业:1、基础知识过关2、作业练习课后反思授课日期:2010年 月 日 学期总第 节第二单元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单元 第二课 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 第三课时 环境亮起“黄牌”教学要求:1通过各种资料或数据,了解我国的环境问题。2列举实例,说明我国存在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3通过了解这些问题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树立环境意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我国存在的环境问题难点:树立环境意识【新课教学】一、课前布置:拍摄一些反映当地环境问题的照片或收集一些反映当地环境问题的资料。向爸爸妈妈调查家庭每天扔掉多少塑料制品。二、导入设计1漫画:长江与黄河的对话 黄河:长江,长江,我是黄河!长江:黄河,黄河,我也是黄河!2淮河流域流传的一句谚语:六十年代洗衣做饭七十年代鱼虾绝代八十年代身心受害九十年代洗不净马桶盖问:两则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揭示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环境问题的两种类型。)(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三、新课教学1【自主探究】A、我国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B、我国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是中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是中国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2【成果展示】说说本地存在的环境问题,学生展示相关照片和材料。【知识拓展】教师出示一些本地或我国存在的典型的环境问题图片。如:城市大气环境(2)、水污染问题(3)、固体废物污染(4)、赤潮(5)等,设问:A、你知道我国还存在哪些环境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你有什么感受?B、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哪些不利的影响?3【合作探究】 A白色污染的危害?(要求先看书P66后讨论)B有人说:“很多问题不仅仅是环境问题,同时也是资源问题。”你是如果理解这句话的?(白色垃圾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环境;会危害动物的健康和生命、会污染环境、会给生产带来安全隐患、会妨碍农业生产。) (人们在大量使用塑料制品后,废弃的塑料制品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同时制造这些塑料制品也消耗了大量资源。因此,白色垃圾越多,白色污染越严重,反映了人们开发利用资源的强度越大。)【小资料】 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塑料袋A、白色垃圾会造成哪些方面的污染?会带来哪些方面的危害?B、【算一算】你的家庭一天、一周、一月、一年会制造多少件白色垃圾?C、【感悟体会】 (1)一个家庭会制造那么多的白色垃圾,你有什么感受?(2)请你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提几点建议?(3)你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课堂小结。(略)作业:1、基础知识过关2、作业练习课后反思授课日期:2010年 月 日 学期总第 节第二单元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单元 第三课 可持续发展我们的选择 第一课时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教学要求: 使学生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能运用相关图表、数据等资料,感受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就,树立科学的人生观。教学重点、难点对计划生育政策的正确理解及如何转变传统的错误生育观【教学导入】教师可利用课本材料,通过学生讨论来揭示传统的生育观“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危害,引入新课“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新课教学】1计划生育政策的具体内容:“晚婚、晚育”“优生、优育”“晚婚、晚育”的作用:根据教材70页“我国妇女如果20岁结婚生育”的材料,归纳出“晚婚、晚育”的作用:有助于控制人口增长的速度,进而控制人口数量。“优生、优育”的作用: 根据教材69页“自新中国以来,共扫除文盲2亿多人”的材料,归纳出“优生、优育”的作用:有助于提高人口素质。2计划生育政策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1)控制人口数量首要任务(2)提高人口素质重要措施、关键3计划生育政策的显著成绩: (1)由学生观察教材69页:图2-22我国人口出生率的变化及图2-232005年1月6日,中国大陆第13亿名公民出生,问:自1965年至2003年,我国人口出生率有何变化?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2005年1月6日,中国大陆第13亿名公民迟来4年,这又说明了什么?(2)由学生观察教材69页:图2-24我国成人文盲率和每万人中大学生人数的变化,回答:自1965年至2000年,我国成人文盲率和每万人中大学生人数有何变化?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总结:这些变化都体现出计划生育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贡献。(教材68页最后一段)4计算:计划生育与生活质量的关系。学生通过计算、填表、讨论、交流,回答问题。(教材70页)、课堂小结。(略)作业:1、基础知识过关2、作业练习课后反思授课日期:2010年 月 日 学期总第 节第二单元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单元 第三课 可持续发展我们的选择 第二课时 应对资源危机教学要求: 使学生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能运用相关资料,了解我国解决资源危机的措施,树立节约利用资源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我国解决资源危机的措施及从具体事例联系资源国情。【新课教学】一、导入设计复习我国的资源问题:人均资源少,重要资源短缺,分布不平衡,开发利用中损失浪费严重。二、新课教学设计1小组讨论:如何才能缓解资源危机?相互交流:如开源节流,依靠法律,依靠科技,综合利用资源,跨区域调配等当学生谈到“南水北调”时,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究应对我国水资源危机的办法。2资料(1)中国水系分布图设问:我国天然水系分布的特点。(2)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有关数据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我国水资源的自然分布,在时空、地区上极不均衡。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与人口、耕地、矿产等资源分布极不匹配。我国长江及其以南地区集中分布着81的水资源,北方地区人口占全国的37,土地占45,而平均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12。从人均占有量来看,人均占有淡水资源量南方最高和北方最低可以相差十倍。(3)设问:我国天然水系分布会对带来哪些问题?资料:根据预测,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我国北方缺水形势将更加严峻。到2010年前后,如遇连续干旱,北方地区尤其是京、津、华北地区,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用水有可能出现硬缺口,几乎无潜力可挖。而滔滔长江每年将一万亿立方米的水送进大海。因此,要从根本上缓解水资源紧缺的状况,南水北调工程势在必行。 3合作探究 “南水北调”工程 (1)“南水北调”工程简介南水北调工程不仅仅是为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形势,解决中国水危机的调控和配置的战略性工程,更为重要的是建立一个中国战略水资源的调控和配置体系和水安全保障体制,是将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江河连成全国水网,是世界规模最宏伟的战略资源工程。 (2)仔细读图,分析现在我国水系分布的特点(四纵三横)及其作用。(实现水资源的南北调配,东西互济)教师的话:南水北调是发展的需要,中国北方地区一旦发生大面积缺水危机,后果是难以设想的,很可能影响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南水北调不单纯是一项调水工程,也是今后20-30年内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的战略性工程,是支撑华北地区以至影响全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对策,还可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战略意义远远超出了工程本身。(3)知识拓展讨论:南水北调工程有利于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平衡,请你为解决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平衡想想办法。(修建水利工程、水库设施建设)(4)课件:饮水思源,在专题最后,让我们向那些曾经的、现在的、未来的调水人致敬! 悠悠一江水 拳拳赤子心4小资料 节水从农业开始(见教师用书p177)阅读书本资料 节水灌溉 分析(1)摆脱水危机,为什么要把目光放在农业上?(2)与本地的灌溉方式比较,采用喷灌方式的优点。5阅读小资料一滴水的价值谈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节约用水。6拓展与延伸 小资料水乡喊渴 引导学生认识到要缓解我国的水危机,还需保护和治理水资源。、课堂小结。(略)作业:1、基础知识过关2、作业练习课后反思授课日期:2010年 月 日 学期总第 节第二单元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单元 第三课 可持续发展我们的选择 第三课时 重建我们的家园教学要求: 使学生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能列举身边的实例或相关资料,说明国家为解决环境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我国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及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导入】教师利用课本材料,让学生列举身边的实例来揭示环境问题所带来的危害,引入新课“重建我们的家园”。【新课教学】一、导入设计阅读材料:201个蓝天来之不易(见教师用书p182)相关图片:北京市治理污染前的空气状况设问:北京市用了几百亿的资金才堆出201个蓝天,值得吗?二、新课教学设计1专题探究洁净空气的价值活动设计(1)角色模拟(记者招待会):让六位学生扮演台州市环保局的政府官员,在课前收集有关台州市防治环境污染的相关政策措施,准备回答同学的提问。把其他同学分成五组,分别代表台州市民、汽车公司人员、小汽车的拥有者、医药化工厂的领导、记者,经过小组讨论就政策中的有关内容向环保官员提问。活动建议: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只要学生自圆其说即可。(2)选出六位同学扮演台州市的环保官员,其余同学分五组,分别代表五类群体,从自身利益出发,就上面的问题向环保官员提问。扮演环保官员的同学课前必须收集相关的资料和政策,课上回答其他成员的提出的问题。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只要自圆其说即可。(3)教师设问:台州市的做法对本地环境建设有何启示?2、远离沙尘暴活动设计(1)资料及图片:让学生了解沙尘暴的危害沙尘暴袭击北京生活在北京的人们最近似乎已经习惯了早春的和煦阳光以及满眼的新绿。“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京城春色让每个人都暂时忽略了年年如约而至的沙尘天气。甚至当人们3月20日一早推开窗门的时候,还感受到一点夜雨过后的湿润、清新。可是上午10时一过,看着灰蒙蒙的天空渐渐变成土红色,顶着劈头盖脸刮过来的大风,嗅着刺鼻的土腥味儿,人们明白了,让人又恨又怕的老朋友沙尘暴来了。尽管它的到来比去年晚了3个月,可看它来势汹汹的派头,还是不由得不让人多了一丝对生态环境的担忧。沙尘暴主要危害方式 强风:携带细沙粉尘的强风摧毁建筑物及公用设施,造成人蓄伤亡。沙埋:以风沙流的方式造成农田、渠道、村舍、铁路、草场等被大量流沙掩埋,尤其是对 交通运输造成严重威胁。土壤风蚀:每次沙尘暴的沙尘源和影响区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风蚀危害,风蚀深度可达 110厘米。据估计,我国每年由沙尘暴产生的土壤细粒物质流失高达106107 吨, 其中绝大部分粒径在10微米以下,对源区农田和草场的土地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大气污染:在沙尘暴源地和影响区,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TSP)增加,大气污染加剧。 以1993年“5.5”特强沙尘暴为例,甘肃省金昌市的室外空气的TSP浓度达到1016 m g/m3,室内为80 mg/m3,超过国家标准的40倍。2000年34月,北京地区受沙尘暴 的影响,空气污染指数达到4级以上的有10天,同时影响到我国东部许多城市。3月 2430日,包括南京、杭州在内的18个城市的日污染指数超过4级。(2)读图北京风沙区示意图及中国沙漠分布图A、议一议:分析沙尘暴发生的原因B、西北地区退耕还林政策对本地和周边的环境建设有何积极的意义?3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及其主要方针:教材74页第一段4我国根据基本国策及其主要方针,所采取的重要措施:(1)生态环境建设:三北防护林建设 图片、防治荒漠化(一封三退)联系教材75页“远离沙尘暴”,回答相关问题。 沙尘暴的危害? 三北防护林建设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意义?(2)环境污染治理:治理水污染和大气污染联系教材76页“洁净空气的价值”,回答相关问题。5总结:对中学生而言,将如何应对?联系教材76页“从自己做起,当环境卫士”,思考相关问题。、课堂小结。(略)作业:1、基础知识过关2、作业练习课后反思授课日期:2010年 月 日 学期总第 节第二单元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单元 第三课 可持续发展我们的选择 第四课时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教学要求:使学生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在分析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从人口、资源与环境三者协调发展的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教学重点、难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内涵和基本原则及我国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由思想走向实践。一、导入设计 复习导入:(1)通过本单元学习探究,你了解到当今世界面临哪些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2)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类应走怎样的发展道路?二、新课教学设计 1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设计(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