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姑鱼室内养殖技术-畜牧渔业论文.doc_第1页
黄姑鱼室内养殖技术-畜牧渔业论文.doc_第2页
黄姑鱼室内养殖技术-畜牧渔业论文.doc_第3页
黄姑鱼室内养殖技术-畜牧渔业论文.doc_第4页
黄姑鱼室内养殖技术-畜牧渔业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姑鱼室内养殖技术-畜牧渔业论文黄姑鱼室内养殖技术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6.02.010 徐麒翔,陈睿毅,楼宝,马涛,詹炜,徐冬冬,毛国民,王立改,刘峰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浙江 舟山 316021) 黄姑鱼Nibea albiflora,俗名铜罗鱼、黄婆鸡、黄姑子等,主要分布于我国沿海、朝鲜半岛及日本南部海域,其生存水温为634 ,适宜水温在2028 之间。近年来,资源量逐年减少,捕捞量急剧下降,海洋捕捞已经满足不了人们需求1。开展黄姑鱼的养殖不仅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而且能够降低捕捞对现有自然资源的破坏。目前我国对黄姑鱼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并在雌核发育、全人工繁育、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等领域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成果。黄姑鱼室内养殖技术具体情况如下: 1苗种放养 1.1苗种放养前准备 鱼苗下池前,养殖池、进排水系统等要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以杀灭细菌等有害生物,使用浓度为20 ml/L的高锰酸钾溶液全池泼洒,20 min后冲洗干净进行蓄水。或者使用浓度为1%2%的次氯酸钠溶液进行全池泼洒,24 h后冲洗干净进行蓄水。 1.2种苗的放养及密度 养殖池为6.7 m3 m1.2 m。鱼苗放养时间为8月中旬,鱼苗规格为810 cm,放养时水温为(241),放养密度为150180尾/m2,水位为1.0 m。入池时鱼苗游动活泼,无畸形,无伤残。能够在池底集群游动,受刺激或惊吓时能够迅速游动。随着鱼苗生长而逐步降低放养密度,进行分池养殖。 2日常管理 2.1水质管理 养鱼池采用直接供水、排水。黄姑鱼为近底层鱼类,容易搅动池底的残饵与粪便,使水质变浑,水色发黄,需要及时进行清污换水,日换水量为200%,上午、下午各一次。换水时,水位不宜过低,应保持水位在0.150.2 m以上以避免擦伤。黄姑鱼鱼苗体表脆弱,水位过低会造成体表擦伤,鱼鳞脱落,严重时可造成死亡。排水水位至0.2 m时,进排水同时进行,保证养殖池全部换水。 2.2饵料投喂 采用人工配合饵料进行饲喂,遵循少量多次的投喂原则。饵料中添加大蒜素和维生素C钠粉。大蒜素可以促进生长,提高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具有诱食和改良肉质的功能,用量为每千克饵料添加0.5 g大蒜素2。维生素C钠粉可以增加抵抗力,促进生长,用量为每千克饵料添加1.5 g维生素C钠粉3。鱼苗早期养殖时每日投喂3次,投喂时间为8点、12点、16点。投喂方式为定点投喂,经过长时间的多次定点投喂,在投喂时鱼苗会集群游过来摄食。投喂开始时少量投喂,当鱼苗集群过来摄食时大量并快速投喂,当鱼苗减慢摄食时,减少投喂量,并在停止摄食时继续投喂少量饵料,以保证体质瘦弱的鱼苗可以得到摄食。随着鱼种体重的增加和体长的增长逐渐增大饵料粒径,投喂次数可以减少到每日12次。投喂量以鱼苗体重计,按体重的5%8%投喂,随着黄姑鱼体重的增长,摄食量逐渐降低。当水温低于14 时,要适当减少投饵次数和投喂量。 每月测量鱼类的生长情况一次,具体生长情况见表1。 3越冬管理 在12月中旬,水温降至15 时,对鱼苗进行越冬管理。越冬时间为12月中旬至第二年3月中旬。 越冬池为9 m5 m1.5 m。鱼苗搬入越冬池前一天停止进食,移入越冬池后,用810 mg/L盐酸土霉素全池泼洒,盐酸土霉素具有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起抑制作用,对衣原体、立克氏次体、霉形体、螺旋体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4。对于体表受伤出现红肿的鱼,可使用红霉素软膏涂抹,以预防病菌感染。 越冬池水深1 m,越冬期间,随着温度的降低,黄姑鱼摄食量逐渐减少,可适当降低投喂频率及投喂量。当水温降至12 时,黄姑鱼摄食明显减少;水温降至9 时,基本停止摄食。越冬期间黄姑鱼因摄食量减少,新陈代谢减慢,排泄物大量减少,可适当减少换水量,日换水量为50%100%。当水温低于10 时,使用加热棒(或其它加热方法)进行升温,维持鱼池水温10 以上,以保证黄姑鱼安全过冬。 4疾病防治 在养殖过程中,黄姑鱼常见的疾病有双阴道虫病、淀粉卵甲藻病、车轮虫病和盾纤毛虫病。 为减少鱼病的发生,每隔15 d进行一次倒池。因黄姑鱼体表脆弱容易擦伤,倒池时一定要小心。并且在倒池后进行810 mg/L盐酸土霉素进行浸泡,连续进行3 d。 4.1双阴道虫病 病状鉴别:病鱼严重贫血,鳃丝苍白色,头部往往左右摆动,鳃盖张开,呼吸困难。 病情分析:双阴道虫一般在冬、春季流行,虫体扁而细长,伸缩性很好,该虫吸食宿主血液,使鱼体失色,是养殖中危害最大的寄生虫之一。 治疗方法:(1)在淡水中浸泡35 min。(2)使用0.5 mg/L敌百虫进行全池泼洒浸泡,连续使用3 d。 4.2淀粉卵甲藻病 病状鉴别:主要寄生于海水鱼类的鳃上,其次是皮肤、鳍等处,严重伤害上皮细胞,被寄生的细胞发生变性,周围的细胞混浊肿胀增生,组织发炎、出血,甚至坏死崩落,严重者组织崩坏、软骨外露,呼吸机能发生障碍,随即死亡5。 病情分析:该病于3-9月,水温2030 时流行,是室内育苗主要病害之一。随着鱼苗的长大,一方面密度加大,另一方面随着投饵量加大,残饵与排泄物增加,使池水富营养化,给病原体的繁殖提供了适合的环境条件。2123 的水温也是该病原体繁殖的适宜温度。 治疗方法:(1)在淡水中浸泡35 min。(2)使用1 mg/L硫酸铜、硫酸亚铁混合溶液进行全池泼洒浸泡,硫酸铜、硫酸亚铁比率为7:3,连续使用3 d。 4.3车轮虫病 病状鉴别:车轮虫病的病原体主要寄生在鱼的皮肤、鳍、头部和鳃上。车轮虫寄生严重时,鱼体分泌大量粘液,在密集的部位,如头部、鳍和体表等处出现一层白翳,俗称“白头”、“白嘴”。车轮虫寄生鱼眼睛上过多,会造成瞎眼病;寄生鱼鳃上,严重时出现烂鳃病6。 病情分析:一年四季都发生,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初夏,水温在2028 时为流行盛期。 治疗方法:(1)在淡水中浸泡35 min。(2)使用1 mg/L硫酸铜、硫酸亚铁混合溶液进行全池泼洒浸泡,硫酸铜、硫酸亚铁比率为7:3,连续使用3 d。 4.4盾纤毛虫病 病状鉴别:感染初期病鱼皮肤颜色发白,病灶处外观表现为浮肿状;严重感染个体的病灶处皮肤发生溃烂、出血。解剖可观察到病鱼多有腹水;肝脏充血,部分病鱼肝脏内可观察到有虫体存在;胃及肠壁充血、发炎,肠内常见有白色粪便。镜检病灶处组织可见大量活动的盾纤虫7。 病情分析:盾纤毛虫属兼性寄生虫,在苗期、养成期和亲鱼培育期均可发生,传染快,发病率高,可引起大规模海水养殖鱼死亡。全年均可发病,主要发生在4-8月8。 治疗方法:(1)使用1 mg/L硫酸铜、硫酸亚铁混合溶液进行全池泼洒浸泡,硫酸铜、硫酸亚铁比率为7:3,连续使用3天。 注意: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混合溶液具有灭杀盾纤毛虫的功效,但在黄姑鱼养殖使用过程中并不能完全灭杀盾纤毛虫,只能起抑制作用,降低鱼病爆发和死亡。在浸泡过程中要注意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发现异常应马上换水。 5经验与小结 黄姑鱼能够在68 的低温环境或3032 的高温环境中存活,在水温低于14 时,摄食量减少,生长缓慢;水温高于16.5 以上,生长开始明显加快,最适的生长条件为:水温2028 。 养殖过程中,黄姑鱼生长快速,但由于饵料并不是黄姑鱼特制饵料,解剖后发现鱼体内脂肪过多,建议开发黄姑鱼配合饵料;黄姑鱼在养殖中为近底层鱼类,是否可开发其他鱼类与黄姑鱼混养的养殖方式;在越冬过程中,是否可以开发新的养殖方式,比如使用南美白对虾大棚来进行越冬,充分利用闲置大棚,以降低养殖成本。 参考文献: 1 徐冬冬, 李三磊, 楼宝,等. 黄姑鱼的生物学特征和养殖生态学的研究现状及养殖前景J. 现代渔业信息, 2011, 25(10):23-26. 2 胡巍. 大蒜素在鱼病防治中的应用J. 猪业观察, 2002 (07):26-26. 3 艾庆辉, 麦康森, 王正丽,等. 维生素C对鱼类营养生理和免疫作用的研究进展J. 水产学报, 2005, 29(6):857-861. 4 陈昌福, 田甜, 贺中华,等. 盐酸土霉素对人工致病克氏原螯虾的治疗效果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9,28(5):600-603. 5 许斌福, 林能锋, 陈振海,等. 淀粉卵甲藻的危害与诊治J. 福建畜牧兽医, 1999, 21(6):28. 6 梁明才, 郝功邵, 梁修铨. 养殖鱼类寄生车轮虫的无公害防治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