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每课名题5).doc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每课名题5).doc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每课名题5).doc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每课名题5).doc_第4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每课名题5).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世纪教育网必修二专题四: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每课名题5)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7小题,共0分)1(2012年1月临沂市期末26题)1881年12月花图新报载:“中国之设电线(电报线)也,始于同治十二年,由上海达吴淞,长三十余里,接连海底电线。至中国自设之电线,则于同治十三午,由福州城内通至制造局,长三十六里。其经费出自中国,操持仍属西国。后因台湾有事,力筹防御,电线公司请于闽督光绪七年,将造电之物料,运至台湾。自台湾府城直达大高(地名),约百里,皆电报局学生经办,无西人襄助。”从上述史料中,可得出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有线电报进入近代中国最早是在上海 中国最初架设电报线时主要依赖外国中国自主创办的有线电报最早出现在台湾 台湾架设电报线最早是出于军事目的A B C D【答案】A【点拨】【结束】2(2011年10月陕师大附中月考10题)李鸿章是中国近代铁路建设事业的开创者,被曾誉为“中国铁路元勋”,被张之洞称为“铁路总裁”。铁路建设是第二次现代化浪潮期间各国的中心任务。西方列强不断地要求中国建设铁路,并试图建设通达中国边疆地区的铁路线。近代以来,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有( )促进了人口流动和信息的交流 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经济 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A B C D【答案】A【点拨】近代列强不断在中国掠夺修建铁路的权利,其目的就是加强对中国的控制,因此铁路的修建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第项不正确。其他各项符合所学,故选A。【结束】3新华网公布“西方镜头下的1850年中国”29幅图,再现了中国当时的社会场景。下列场景不可能出现的是A贵族乘火车出行 B传统纺织缝纫场景 C军队在训练拉弓射箭 D官员按等级就座【答案】A【点拨】【结束】4(2011年10月陕师大附中月考9题)中国近代史上首次打破列强垄断局面的交通行业是(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轮船运输 D航空运输【答案】C【点拨】根据所学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这是洋务运动中由军工企业转向兼办民用企业、由官办转向官督商办的第一个企业。打破外轮垄断中国航运业的积极意义,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国的权利。据此本题选C项。【结束】5(2011年11月泰安市期中12题)下表是上海研究资料记载的1889年和1926年上海外白渡桥通行的交通工具的变化情况(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该表反映了近代上海年份人力车马车轿子马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公共汽车有轨电车188969845449110000019261460000034591943764172922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 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 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传统的交通工具仍占有重要的地位A B C D【答案】B【点拨】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汽车、公共汽车、有轨电车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和所学史实中国近代发展的民族工业是以轻工业为主,而像汽车工业等重工业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外国资本主义国家手中。【结束】6(2011年12月安徽省城名校联考25题)2011年腾讯历史频道推出转型中国1864-1949系列原创策划。策划以年份为单位,逐一梳理近代史关键命题。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1920年年度事件的是( )A.国共关系由合作走向破裂 B.中国出现首个电报机房C.无线电台开始引入中国 D.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开通【答案】D【点拨】题干四个选项所出现的时间分别为1927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序幕,故答案为D。【结束】7(2011年10月陕师大附中月考9题)中国近代史上首次打破列强垄断局面的交通行业是(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轮船运输 D航空运输【答案】C【点拨】根据所学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这是洋务运动中由军工企业转向兼办民用企业、由官办转向官督商办的第一个企业。打破外轮垄断中国航运业的积极意义,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国的权利。据此本题选C项。【结束】8(2012年1月宁波市期末8题)有轨电车初入上海之时,上海人都说电车乘不得,偶一不慎,就要触电,电车公司即在车旁标着“大众可座、稳快价廉”字样,以资号召,且妇女可出三等车资而坐头等座位。此后,上海市民逐渐接受了方便而价廉的电车。这段材料说明A有轨电车最早进入上海 B妇女社会地位十分低下C广告推动出行方式变化 D传统交通工具遭到抛弃【答案】C【点拨】【结束】9(2011年12月湖南四市九校21题)“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虽署花字名,知谁箝缗尾。寻常并坐语,未遽悉心事,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该诗歌吟咏的新事物是: A电话 B电报C邮寄信件 D电子邮件【答案】B【点拨】考察通讯工具的进步。关键信息是:“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即可判断。【结束】10(2012年1月延吉市一模22题)我们在欢庆青藏铁路通车的同时也不能忘了光绪六年(1880年)岁末,刘铭传力请修筑铁路李鸿章立足中外,比较支持刘的倡议,但更多的人“群相哗骇”,责骂刘铭传与李鸿章“直欲破坏列祖列宗之成法以乱天下”,而且宣言:“铁路之行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洋务派虽冲破阻力“毅然兴办”,但步履之艰可以体味。步履之艰的原因有哪些 中国人自建铁路遭到落后势力的强烈反对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投资兴建铁路并控制了中国的铁路兴建权洋务派内部矛盾重重地主阶级洋务派拒绝引进西方生产技术A B C D【答案】D【点拨】【结束】11(2012年1月三明市期末9题)下图是电视剧闯关东朱开山(义和团失败,朱开山走上闯关东之路,在广袤荒凉的土地上和妻子儿女们白手起家,一路拼搏,最后一举成为哈尔滨重工业富商)一家从山东辗转逃亡到东北途中用到的四种交通工具。据此,对晚清的经济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A.新旧交通工具并存,体现了晚清社会受工业文明的冲击B.中国民族工业一定程度推动近代人民的出行生活新变化C.近代列强的侵略加剧中国社会的贫穷落后D.在近代社会转型中,中国社会经济以民族经济占主导地位【答案】D【点拨】【结束】12(2011年11月枣庄三校期中12题)下图为“上海吴淞”铁路。1876年由怡和洋行承建,该铁路于1877年被中国政府购得后捣毁。对此你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A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B清统治者思想愚昧保守,不能顺应世界发展潮流C清政府推行“铁路国有”政策,维护中国铁路路权D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迫【答案】B【点拨】【结束】13(2011年12月衡阳市六校联考24题)1881年12月花图新报载:“中国之设电线(电报线)也,始于同治十二年,由上海达吴淞,长三十余里,接连海底电线。至中国自设之电线,则于同治十三年,由福州城内通至制造局,长三十六里。其经费出自中国,操持仍属西国。后因台湾有事,力筹防御,电线公司请于闽督光绪七年,将造电之物料,运至台湾。自台湾府城直达大高(地名),约百里,皆电报局学生经办,无西人襄助。”从上述史料中,可得出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有线电报进入近代中国最早是在上海 中国最初架设电报线时主要依赖外国 中国自主创办的有线电报最早出现在台湾 台湾架设电报线最早是出于军事目的A B C D【答案】A【点拨】本题考查了对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根据材料可得出各项说法都正确。“始于同治十二年,由上海达吴淞”反映第项有线电报进入近代中国最早是在上海;“其经费出自中国,操持仍属西国”反映第项中国最初架设电报线时主要依赖外国;“后因台湾有事光绪七年,将造电之物料,运至台湾。自台湾府城直达大高(地名),约百里,皆电报局学生经办,无西人襄助”反映项中国自主创办的有线电报最早出现在台湾,台湾架设电报线最早是出于军事目的。【结束】14(2012年1月龙岩市质检11题)19世纪70年代,英国人主办的北华捷报曾评论“对于中国官员来说,铁路意味着胡作非为,意味着废除长期受尊重的习惯和传统、骚乱和毁灭”。这说明A封建思想阻碍近代化 B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冲击C封建官员借机中饱私囊 D国人意识麻木不仁【答案】A【点拨】【结束】15(2011年10月东营市评估25题)清朝黄遵宪曾作诗曰:“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这是在描写( )A电话 B汽车 C电报 D火车【答案】D【点拨】【结束】16(2011年12月潍坊三县联考12题)1880年4月25日的上海申报发表了以下竹枝词: “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火树干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洋楼更比蜃楼好,准读坡仙海市诗。”这反映了 A西方物质文明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 B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C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 D民主革命思想起到开启民智作用【答案】B【点拨】本题考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对报,电话,电灯,洋楼的赞美,说明了科技被国人接纳。故选B。没有彻底改变,排除A;D项与题意无关,排除。中国的文明没有体现,排除C。【结束】17(2011年10月陕师大附中月考10题)李鸿章是中国近代铁路建设事业的开创者,被曾誉为“中国铁路元勋”,被张之洞称为“铁路总裁”。铁路建设是第二次现代化浪潮期间各国的中心任务。西方列强不断地要求中国建设铁路,并试图建设通达中国边疆地区的铁路线。近代以来,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有( )促进了人口流动和信息的交流 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经济 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A B C D【答案】A【点拨】近代列强不断在中国掠夺修建铁路的权利,其目的就是加强对中国的控制,因此铁路的修建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第项不正确。其他各项符合所学,故选A。【结束】18(2011年12月许昌市四校联考26题)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 )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文化教育日渐衰落 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思想观念有了改变AB C D【答案】D【点拨】考察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据材料不能判断出当时的文化教育日渐衰落,排除带有的选项即可。其余的像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变化都可以从歌谣看出。【结束】19(2011年12月安徽省城名校联考23题)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列出的理由主要有: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游之灾易招”;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材料反映出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阻碍因素包括( )A.资金短缺技术落伍 B.资金短缺 迷信思想C.迷信思想体制落后 D.技术落伍 体制落后【答案】B【点拨】材料反映出当时反对修建铁路的官员认为修建铁路会导致天灾,这明显是封建迷信思想作祟。另一种理由是无法偿还因修建铁路而产生的借款,最终会亡国,这表明阻碍中国铁路事业的另一因素是缺乏足够的资金,材料中没有反映出技术和体制问题,故答案为B。【结束】20(2011年9月汕头市四校联考20题)鲁迅先生说:“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油松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镖枪以至机关炮都摩肩挨背的存在。”鲁迅先生的话未能反映的是A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受到西方舶来工业文明的影响 B中国近代文化的多层性C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渐进性 D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多样性【答案】C【点拨】【结束】21(2011年10月望江县月考9题)1881年12月花图新报载:“中国之设电线(电报线)也,始于同治十二年,由上海达吴淞,长三十余里,接连海底电线。至中国自设之电线,则于同治十三年,由福州城内通至制造局,长三十六里。其经费出自中国,操持仍属西国。后因台湾有事,力筹防御,电线公司请于闽督光绪七年,将造电之物料,运至台湾。自台湾府城直达大高(地名),约百里,皆电报局学生经办,无西人襄助。”从上述史料中,可得出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有线电报进入近代中国最早是在上海 中国最初架设电报线时主要依赖外国 中国自主创办的有线电报最早出现在台湾 台湾架设电报线最早是出于军事目的A B C D【答案】A【点拨】【结束】22(2012年1月宁波市期末5题)1876年6月10日,英商怡和洋行投资兴建的上海吴淞铁路通车运营。8月3日,因火车压死了人,清政府用28万两白银赎回该铁路后拆除。根据这段材料及所学知识,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由英商在华投资兴建铁路可知,当时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是资本输出B由吴淞铁路兴建的时间可知,当时该机车的动力系统主要应用的是瓦特的发明C由在华投资铁路的是外商可知,当时中国尚未产生民族资产阶级D由火车压死人而被拆除可知,当时政府排斥铁路的主因是火车技术有重大缺陷【答案】B【点拨】【结束】23(2011年12月许昌市四校联考26题)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 )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文化教育日渐衰落 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思想观念有了改变AB C D【答案】D【点拨】考察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据材料不能判断出当时的文化教育日渐衰落,排除带有的选项即可。其余的像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变化都可以从歌谣看出。【结束】24(2011年11月北京西城区期中40题)1865年,两广总督毛鸿宾致总署函:“此(铁)路一开,遂为外国火车独行之路,中国马车既难与之并驾齐驱,更不堪其横冲直撞,势将断绝往来,商民交割。且内地股匪未靖广必乘机煽动,作梗生端,即外国人在中国者,亦不能平安无事”。对以上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两广人民掀起了保路运动 B.中国近代的铁路修筑遇到了重重困难C.列强掀起了抢夺筑路权的高潮 D.太平天国正利用国人反对修路扩张势力【答案】B【点拨】根据材料,两广总督毛鸿宾列举了众多不同意修筑铁路的理由,反映了中国近代的铁路修筑遇到了封建守旧势力的阻挠和反对。本题选D项,A项1911年前后保路运动兴起;C项是在90年代末;D项说法完全错误。【结束】25(2011年11月黄山市七校联考14题)中国火车经历了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磁悬浮列车的进步,这说明了: 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 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 西方对我国经济侵略加深A、 B、C、D、【答案】A【点拨】【结束】26(2011年12月三门峡市调研28题)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檑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A电报业 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答案】A【点拨】考查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相关知识点。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都有经济、政治和文化因素。关键信息:1884年。BCD项出现的时间与题干不符。【结束】27(2011年9月盐城摸底8题)上海世博会曾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人士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前往参观。然而在19世纪七十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下列交通工具是A江南制造总局的汽车 B洋人发明的火车 C轮船招商局的轮船D福州船政局的军舰【答案】C 【点拨】由材料信息“19世纪六七十年代”、“由江苏到上海”可判断是轮船招商局的轮船。【结束】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0分)28(2011年11月扬州市期中23题)(12分)铁路建设的发展见证了近现代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和冶金工业的发展引起对改进过的运输工具的需要,这种运输工具可以运送大宗的煤和矿石。1830年以后,公路和水路受到了铁路的挑战。将蒸汽机安装在货车上,这方面的主要人物是采矿工程师乔治.斯蒂芬森,他首先利用一辆机车把数辆煤车从矿井拉到泰恩河。短短数年内,铁路支配了长途运输,能够以比在公路或运河上所可能有的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到1838年,英国已拥有500哩铁路;到1870年,拥有15500哩铁路。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依据材料一,分析1830年到1870年间英国铁路运输业获得飞速发展的原因。(3分) 材料二 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