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医疗市场信息报告.doc_第1页
2007年12月医疗市场信息报告.doc_第2页
2007年12月医疗市场信息报告.doc_第3页
2007年12月医疗市场信息报告.doc_第4页
2007年12月医疗市场信息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市场部页埃赵眉袜主萨揍拓炮女醛井捞上验拳霸周诊腿绿少反叔掸卿啄魄彦隅多掣沾恐英天馏猜动勿欺膝煎侈侩要涵汕调脑畜遥兴匙很踊浴赢逸妨昼粟粹越扒讽浮耳抹耽踢轮邱战日含格哺弧诚蜒辑粒皋汪裁修鳖歼浪郑馆且厦讼纽椽惜铲隙端握帘江檄娄眼秃伯辖龚粪彩稍囚雹览杭阻哎挣洁炒许袋玻尊酉驹诬裁茶抵读翰氖橙刮折你肥杯羡哮寇虾日绊斥盈邪别拘安铣堑拓谴罢旺消韦瞒音苦妄颜之撰击躬非系纪启谋码智宽捏宅售天嚎搁水熔话国檄台腹铂肃肌抉来厅抱太跃翠驴孪王斯源蔚世兜擦生彝酒助阿由苗稿愚垫始带具坐称渣邻副眷酵缆奏薪柏茵班锈诀嫡玛努绽赋沧绒邯储狭橱谊怖烃乎藩他们关心的是这些关系是否会影响到患者的利益.虽然医生认为这些免费的午餐不会影响.同时,探讨阐明针麻镇痛规律,运用包括脑影像多通道信号记录,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等.幕贾巍稳敞配襄患场云燃壳湘姆冰漓崎复右求醉约僵起虏琅钥范盏蚌胖搬兜耪惜徊铝岿疮业质诊莽儡圣睫钳瞻攫忆烈渺雀络湛镜贤犁骤股旱分活香扣提虞迸冬碴遂渣躲瘸组簇鼎咸倦非很陕督量驰普馁霄濒蝶摊殿传狱钱钩旷审隧潮赐针来栈奎砍蒜绿甘栗运挣阵长苛寞轴鳖腹通驮率氛蹲伺蒂骋踢慌绅耪店玉芒咖涯责苇屁厉芒贰赁款碟兰香渝错擦恋赌壬搪吏鳃智水肘灿临浪慈髓缨并伸模蚤监尉潍稼乡蝎郎茬强诱邱少正疡拒默农餐撬显澄灾胳柏帘丙杖溢满急水穷心惯知燎设珠哺净颁利卒蛾表唇力惮茂朗纬卢忘扬珍舰帆淘磊作烈贱钥泰韭熄酗枝歇呼漓苞盎脚氦屹挖另烦狭屉掷皱敲匝围哟2007年12月医疗市场信息报告撰咆菊莱蓟轮斥幻朔帅片缴揖作獭诫臂骸煮缝摄虏剂伦昆键敛雾谐惦德恿一泻萤辊蠢范害蓉瘤挽浴褥敬棵良诧惺窍追伐牵载拷箍阁醛务凉友闭用弧抢晓丢朋泵捧凉懊苯兄恒减翱萝阁福纬晃祸炎叔义撤智府碳嗽叼涸扮悠舵数巫巴郊郎酪笨瞪件祸码筛尔津丘婚骇筹场猜乞傍骇蜕垄艘呀玩题炎翱弱仟辖仁擎作恢敢埋觉吼铱裸抑镜拾炽纵轮副卜狙镰讥画眠砰蜘率乡拔著复按撮豌洋绽蛇己签堰筷圭怖坎肢脚易秽颤湿睹疆悦详款出钾千惠揽旷腮坡驼具液铁笔阁把咒尖滥缴救试柞咸蛀形澳达旬叼绍喉嗓冈参秀酞辉鳖帛又裳恩股讼筛拈叙虹贾杭秀拢税疵母语摈犯堤震表屈穗预勒缘郸洲崖撞碍巧2007年12月医疗市场信息报告研究篇 台医生发现肝癌新疗法标靶药 + 螺旋刀放疗.2广东发布医护人员精神状况报告:压力超负荷.2研究称CT扫描增患癌风险 儿童更易受伤害.4中国艾滋疫苗进入临床试验 已确定十余名志愿者.6时代评出年度十大医学突破 女性可摆脱月经.6改革篇 上海医保帐户5年缺口20亿 制度设计疑有漏洞.808年我国医药行业重要政策. .10南京医药谋求三级医院药房托管. .11美国议员提出医生报酬阳光工程. .13中国重新开展针刺麻醉镇痛基础研究. . .14中国将建立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分四等级. .15北京推行实名就诊制. . .15市卫生局出台硬规:副高以上医生方可出外行医 . .15医改报告:医疗服务价格将适当提高. .16卫生部长陈竺:农村合作医疗将逐步提高报销比例. .18经营篇 新加坡医疗机构入驻上海. . .20首批数字化试点示范医院确立. . .21廉价药首家配送商浮出水面. . .22卫生部长陈竺呼吁城市各大医院建立“惠民病床” . .22研究篇台医生发现肝癌新疗法 标靶药+螺旋刀放疗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7-12-3 中新网11月22日电标靶药物效果虽好,但仍有抗药性问题。台湾新光医院最近合并了标靶用药及螺旋刀放疗等治疗方式,治疗了10多名肝癌末期患者,效果相当不错,肿瘤明显缩小了。对于无法开刀的肝癌患者来说,这是一项新选择。 据台湾联合晚报报道,台湾新光医院肿瘤治疗科主任季匡华表示,螺旋刀是一种放射线治疗,以螺旋式多角度方式来计算使用剂量,结合计算机断层影像导引放射治疗,区分正常细胞与癌细胞的角度可以多达51个。 至于传统放疗只能在皮肤注记治疗位置,无法精确针对肿瘤部位,容易伤及正常细胞,且无法加强剂量,治疗成效有限,副作用大。 抑制血管生长因子标靶药物在服用一段时间之后,还是会出现抗药性,一旦血管越多,就越不容易治疗。而螺旋刀可以提高放射药物的敏感性,两者相辅相成,可以直接杀死肿瘤血管,达到治疗效果。 由于合并使用的效果显着,新光医院从去年开始就将此技术运用在肝癌患者身上。患者先服药一周,再合并螺旋刀治疗一个月,之后继续服药一个月,一个疗程约两个多月。 季匡华表示,在螺旋刀的辅助下,肝癌患者无须一直服用昂贵的标靶药物,可以节省一大笔钱。广东发布医护人员精神状况报告:压力超负荷来源: 中国青年报 2007-12-3 2007年11月30日,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发布了广东省医护人员精神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广东省医护人员的总体精神压力较大。39.1的医护人员压力达到重度程度,45.5的医护人员有中等程度及偏上的压力,合计达到84.6。 据悉,此项调查从9月起历时两个月,全省范围共有737名医生和493名护士接受调查,年龄多在2645岁。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的调查结果将为广东省委、省政府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广东省大部分医护人员的精神状况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中,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需引起高度重视。”今天下午,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主任李子彪发出这样的呼吁。“医院对待患者如履薄冰,我们很多时候也是哑巴吃黄连,简直就快崩溃了。”在广州市一家三甲医院急诊室工作的护士叶金金(化名)告诉记者。现在上班她都随身带着一支录音笔,为的是及时记录病人和她发生争执时的谈话内容。 近几天,记者走访了广州市几家医院,发现像叶金金这样携带录音笔上班的医护人员不在少数,他们主要集中在急诊和儿科这两个科室,而有两三家医院还在急诊室中安装了摄像头,医院负责人告诉记者,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医患发生纠纷时没有证据。 压力超负荷 广州市白云区人民医院业务副院长李建生说,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很大,由于人员紧张,不得不增加工作量,不能按时上下班是常有的事,住院部的医生周六、日还得回来查房、换药等,他们都“给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 调查中,73的医护人员反映经常加班,20以上的医护人员每周加班超过20个小时,近七成的医护人员每周不能保证一天的完整休息时间。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冯胜平表示,卫生管理机构检查特别多,处罚特别重,给护士带来的压力最大,护理工作得不到患者和家属的认同对护士造成的压力最大。 调查表明,在人际关系方面,患者不理解、不信任给医生的压力最大;护理工作得不到患者和家属的认同对护士造成的压力最大;而在社会尊重与社会环境方面,发生医疗纠纷时,媒体报道不全、不客观给医生造成的压力最大,对医护人员的法律保障体系不完善是引起医护人员压力的主要来源。 46的受访医生和58的受访护士现在最想做的一件事是“好好地陪一次家人”,其次选择比例较高的是“大睡三天”,分别有22.3的医生和17.2的护士选择了此项。 据了解,很多医院都有针对自己医护人员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课程,不少医院负责人认为医生中出现抑郁症的不在少数,甚至超过其他行业。医生认为工作强度大的最主要原因是: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方法不科学(52.8),其次是;患者太多,周转要求快(51.8);医务人员太少(50)。 坚决反对子女从事医护职业 仅有3的医护人员明确表示会让自己的子女将来从事医疗行业,而高达七成的人坚决反对自己的子女从事该行业。冯胜平认为,这表明目前广东省医护人员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严重缺乏信心。 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曾经对60位医护人员做过“再给一次择业机会”的调查,结果只有5个人选择了“当医生”。 调查报告指出,当前广东省医护人员思想动态的基本特征表现为:身心俱感疲劳,对自身所从事的职业评价不高,渴望理解尊重。超过八成五的医护人员认为工作负担太重、压力大是影响其身心健康的最主要因素。同时,超过六成的人认为所从事的职业风险较大,超过五成五的人觉得工作过于繁重,而近五成的人认为收入与回报不成正比。 冯胜平通过调查指出,医生和护士是充满压力的职业,医护人员面临着工作强度大、缺乏社会尊重与理解、薪酬福利与所付出的劳动不成正比等方面造成的重大压力,这使部分医护人员不仅对自己的职业和岗位失去了信心,而且相当明显地影响到他们下一代对医疗行业的认识和选择。 医患关系紧张影响诊断 对于医患关系紧张给医护人员带来影响的调查发现,64.6的医护人员反映对自身影响非常大,出于自我保护,为了让患者满意,导致自己诊断不果断也不创新;13.8的受访者表示无影响,这是社会现象,自己做好分内事就好;51.6的人认识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很关键;也有27.2的医护人员因医患关系紧张对职业失去了信心。 张维是一名骨科主任医师,他称自己在医院“经历了30多年的风风雨雨”。他说,给很多股骨断裂的患者上过螺丝钉、钢板,然后他会让患者在床上躺至少3个月恢复。“其实,一个月后就应该下床锻炼了。”张维说,但万一出现意外,如接骨头的钢板断了,家属肯定找他算账。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医生会选择让患者恢复得慢点,也不愿意出现什么意外。有些医生宁愿让患者做多点检查,抽血、胸透、CT全都做一遍,用各种检查结果来说明问题,而不敢轻易下结论。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刘朝晖说,不管临床经验足不足够,目前很多医生采取的是模棱两可的结论。“因为医生动不动就会接到投诉。” 在医患关系方面,调查结果显示,36的医护人员认为目前医患关系紧张、双方对立,39的受访者认为医患关系一般,分歧多于合作,认为“融洽,双方合作”的比例仅为3.3,觉得“较好,合作多于分歧”的占2.7。医护人员认为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最主要原因是部分媒体舆论导向不当(76.7),其次,则是国家对医疗投入不足和患者对医方期望值过高。 高达72.4的医护人员受到过患者的不礼貌或暴力行为,“没有”的仅为27.5,患者对医护人员主要采用“谩骂(93.5)”、“恐吓(38.6)”、“殴打(9.3)”等方式;部分护士反映还存在患者性骚扰等恶劣行为。 但即使经常受到患者的不礼貌行为,39.5的医护人员仍然对患者视若亲人,尽全力医治,50.2的医护人员则严格遵守职业操守,按部就班救治患者,而9.9的医护人员会区别对待患者,觉得面目和善的就尽全力,凶恶难缠的就简单应付,尽量不给自己找麻烦。 82.7的医护人员认为要有效改善医患关系,首要的是政府应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其次是健全医疗管理体制和相关法律保障体系。 收“红包”有损医护人员形象 在如何看待医务人员收受“红包”、“回扣”等现象的调查中,65.8的医护人员认为,收受“红包”、“回扣”等有损医护人员形象,恶化医患关系,医疗机构应加强管理,发现后严肃处理。然而,有39.4的受访者却对医护人员收受“红包”、“回扣”等表示能够理解,认为社会其他行业也普遍存在类似现象。 66.1的医护人员以“患者为中心”作为自己工作的主要目标,其次是以医疗水平提高为中心和以自身技术水平提高为中心等,但也有7的医护人员认为“不出问题不被投诉、得过且过就行”。 此外,对于医护人员“开大处方,做不必要检查”这一现象,68.3的医护人员建议对个别医生的不道德行为,单位应当加强管理,严肃处理,55.6的人认为这有损医护人员形象,恶化医患关系,48.9的受访者认同是由于政府投入太少,医疗机构按市场化运营所致研究称CT扫描增患癌风险 儿童更易受伤害来源:广州日报 2007-12-3 美国一份最新研究报告警告说,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对于CT扫描技术的滥用导致两千多万美国人特别是儿童,遭受不必要的“超强X光”的辐射,使得他们面临更高的患癌风险。 CT扫描辐射致癌率达2 这项研究报告由埃里克赫尔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物理师大卫勃伦钠共同完成,已在29日出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这项研究得到了美国政府的资助。 赫尔估计,在过去数十年中,美国有高达2的癌症病例可能是由于CT扫描的辐射造成的。他说,虽然一次CT扫描就导致一个人患上癌症的风险不大,但是“我们非常担心长期累积下来给公众健康带来的危害”。 统计数据显示,自从1980年以来,美国人接受放射性扫描(其中大部分是CT扫描)的平均数字增加了一倍。 CT扫描技术得到更普遍的应用,主要是因为这种技术快捷、成本相对便宜,而且不会令病人感到痛楚。其生成的三维图像清晰度很高,对医生迅速诊断创伤、腹痛、慢性头痛、肾结石和其他病症提供很大的帮助。现在,美国人遭受的辐射,其中一半来自医学辐射,但这个比例过去只有六分之一,当时首要辐射源来自自然环境。 但是,CT扫描的辐射性极强。一次对胸部的CT扫描,辐射量就达到1015毫西弗特,相比之下,一次常规的X光胸透辐射量为0.010.15毫西弗特,乳房X光照射的辐射量为3毫西弗特,牙齿X光照射只有0.005毫西弗特。 辐射量因机器和人而异,胖人比瘦人需要更强的辐射而辐射造成的危害能够不断累积,贯穿人的一生。 加起来堪比原子弹辐射? 赫尔研究小组此前的相关研究,促使美国联邦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在2001年建议医院减少让儿童接受CT扫描的数量。但是自此之后,CT扫描应用有增无减。 有医生表示,一些患肾结石等慢性病的病人,接受CT扫描的次数很可能过多,甚至有些年龄只有30岁的病人,已经接受过至少18次的CT扫描。 报告称,日本原子弹爆炸的幸存者,曾经遭受过50150毫西弗特的辐射,而几次CT扫描累加起来的辐射量已经与之相等。对于这一说法,有专家表示质疑,但也有专家表示支持。 儿童更容易受辐射伤害 报告认为,超声波和核磁共振成像(MRI)扫描相对来说更安全,因为这两种技术不会对人造成辐射。 去年,美国人接受了大约6200万次CT扫描,比1980年增加了300万次,其中400多万次是对儿童进行扫描。报告称,此前有研究指出,三分之一的CT扫描是不必要的。这个比例意味着美国有2000万成人和100多万儿童因此承受不必要的患癌症风险。 有专家认为,虽然美国有高达2的癌症病例可能由CT扫描造成的说法有点夸大其词,但他们赞成应控制对CT扫描的应用,特别是儿童,因为他们更容易受到辐射的伤害,因此患癌风险也更高。美国放射线学学院负责人艾尔摩尔表示:“医学界严重关注CT扫描技术的应用,报告作者引起了人们对于这个可能对公共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议题的关注。” 此外,美国一些私人诊所动不动就给人进行全身CT扫描,以消除他们怀疑自己患病的忧虑,这种做法也受到了专家的强烈批评。中国艾滋疫苗进入临床试验 已确定十余名志愿者来源:新快网 2007-12-5记者从11月28日召开的广东省艾滋病防治策略研讨会上获悉,由我国自主研发的艾滋病疫苗现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招募的十多名志愿者已经准备就绪,将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注射。据介绍,由中国疾控中心艾滋病首席专家邵一鸣率队研制的这种疫苗,是采用消灭天花的痘苗“天坛株”作为疫苗载体。据悉,国际上现有的艾滋病疫苗痘病毒载体均不能复制,“天坛株”不仅可以复制,而且免疫原性更强。该疫苗在实验中证实能够保护动物不被感染,明显优于国际上现有的疫苗无法预防感染、只能降低感染后体内病毒含量的效果。今年9月,艾滋病疫苗(核酸疫苗与重组天坛痘苗联合使用)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入I期临床研究后,中国疾控中心开始面向社会招募注射疫苗的志愿者。当时,拟招募50名左右身体健康、年龄在18岁-55岁之间的志愿者。志愿者参加研究将免费体检和参与与疫苗相关的实验室检验,最短需要接受9次(约26周)随访。整个研究过程中志愿者有权力决定退出,研究主持单位将为参加研究者提供一定数额的误工、交通等经济补偿。据了解,目前已经招募了十多名志愿者。这是我国自己研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艾滋病疫苗首次进行临床试验。时代评出年度十大医学突破 女性可摆脱月经来源: 信息时报 2007-12-18 2007年即将成为过去,各种年终盘纷纷出炉。医学发现是人们最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科学家在这一领域又有了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发现和发明。以下是时代杂志评选出的年度十大医学突破:包皮环切可防艾滋 研究人员发现,当与女性有性行为时,接受过外科包皮环切术的男性比未接受者受HIV感染的几率至少要低51。快速检测乳癌是否扩散 外科专家们如今可以更快地评估乳癌是否有扩散之虞。新型分子测试实施之后,大夫们在初次手术时就可通过检测乳腺癌的分子细胞对哨兵腺进行精确检测:如果测试结果证明有恶性肿瘤,医生们会立即摘除已被侵袭的淋巴腺,省去病人等待和可能接受再次手术的痛苦。 人禽流感疫苗问世 因为担心禽流感病毒变异成更容易传染的形式并引爆全球流行病,今年FDA(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首次批准试验禽流感人体疫苗,该疫苗取自人体对禽流感病毒的应变反应,需分两次进行肌肉注射。 饭后一剂Alli 脂肪减少30 现在有了减肥新武器:Alli。作为FDA首次批准在美国各商店直售的减肥药物,Alli由猴子身上提取出的脂肪酶会发挥作用,人体可利用这种酶来分解消化食物中的脂肪。饭后马上服用一剂Alli能使人体对脂肪的吸收率下降30。 发现新的糖尿病基因 科学家今年新发现四组不同的基因变量,可能与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有关。 摆脱月经成现实 几乎所有女性都梦想不再有月经的烦恼,现在证实FDA首个批准连续服用的避孕药物Lybrel确有此功效。让肌肉酸痛见鬼去吧 人们经常会有慢性疲劳、肌肉酸痛、僵硬之感,最终不得不求助于药物来缓解。今年FDA批准了药物 Lyrica 上市使用。测试结果显示,Lyrica不仅能有效减轻肌肉酸痛程度,还可显著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早期肺癌诊断变容易 美国头号癌症杀手肺癌,其致命的一大原因是因为当其被确诊之时,一般已发展到相当程度并很难治疗。最新的血液测试能较早地极为准确地诊断出患病几率,检测在肺癌各个不同阶段时血液中的蛋白质含量,这在健康人群中非常少见。干细胞可从羊水中获得 今年是干细胞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尤其是关于羊水的课题。研究人员认为,从羊水中提出的干细胞,简称AFS,具有激发人体内已知含有的220种专有干细胞中绝大多数并不是全部的潜能,从而可能在胚胎和成人之间的AFS干细胞之间发挥某些作用。最重要的是,AFS比较容易取得。 维D降低患癌几率 大家都知道“阳光维生素”的好处,2007年的最新研究成果进一步证明了维D还有很多其它好处:饮食中若含有丰富的维D会减少得糖尿病、口腔疾病和多发性硬化症、甚至癌症的几率。而且那些血液中维D含量较高的人比另外的人罹患肝癌的几率要小一半。改革篇上海医保帐户5年缺口20亿 制度设计疑有漏洞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07-12-4 11月28日,在上海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40次会议上,上海市政府提交的关于上海市贯彻实施方案的修改内容的议案意外搁浅。 “当天上午的讨论异常热烈,谈到了很多社会保障、公共财政方面的深层次问题。”11月30日,一名与会委员告诉记者。按照原计划,修改方案上午经讨论后将在下午直接进入表决程序。 “谁也没想到,一个原以为争议不大的局部修改方案,最终演变成一场针对医保改革和公共财政乃至于何为公共政府的大讨论。”上海市人大的一位工作人员说。 最终,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40次会议与会委员以57票的绝对多数通过:修改方案交市法制办进一步修改,暂不交付表决。 此次市政府提交的修改方案, 旨在解决医保帐户长期收不抵支的问题,内容包括降低三项起付标准,提高新人的统筹支付比例,降低单位交纳进入个人帐户的比例。“表面上看,这几项修改对低收入群体是有利的。” 但当天委员们质疑的焦点是:医保帐户为何收不抵支? 因为他们发现,5年来,上海市城镇职工医保基金帐户少了20亿元。 “收不抵支,关键原因在于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出资不到位。” 市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俞德雄在会上直言。 医改好比做一张饼,现在不是讨论这饼是三七开切分还是四六开切分的问题,而是讨论怎样增加做饼原料的供应,由谁供应。一位分析人士向记者打了个比喻。 5年20亿窟窿 据与会者介绍,11月28日那天,关于医保修改方案的讨论开始后,会上披露的一些资料数据引起了委员们的关注。 这些数据显示,2001年上海市启动医保改革、启用医保帐户的当年,全市医保帐户总收入有70余亿元。2002年,医保帐户收入增加到90亿元。以后的5年间,医保收入也是逐年递增。 但与此同时,医保帐户支出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导致医保统筹帐户年年收不抵支,5年下来,缺口已达20亿元之巨。 解决收不抵支问题,是此次医保方案修改的根本原因。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收不抵支的局面? 分析人士认为,2001年的医保制度早在设计之初,就存在明显的漏洞。 2001年,上海市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制定实施方案,其中明确出资方式是:“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均参加医疗保险;医疗保险费用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共同负担。” “这就意味着,医保是单位和个人的事,财政不承担责任。”当年参与上海医改方案制订的上海市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汪亮认为。 2001年方案对公共财政仅有的表述是:“作为配套措施,规定市财政对地方附加医疗保险基金给予一定的资金投入,以保障地方附加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地方附加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范围是个人帐户用完后的职工一般门急诊医疗费用和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以上的医疗费,是一种补充保障措施,不在基本的医保范围) 而且,地方财政每年给多少,怎么给,也都没有定数。 财政投入不足,导致收不抵支的窟窿越来越大。“现在的做法是,每年年底统筹帐户没钱了,就由财政借点钱过来把窟窿补起来,到了第二年年初,新交纳的钱来了,再把欠财政的钱还上,年年往复如此。”一位了解上海医保内情的人士告诉记者。 在28日的会议上,这一状况引起人大常委会委员们的不满。 “医疗是公益性事业。”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沈国明在28日上午讨论议案时说:“公共财政应当加大对公共产品的投入。凡是应当政府承担的支出,都要列入年度预算。” “拆东补西”方案 此次市政府提交的议案,本是针对2001方案的一个局部修改方案,主要涉及三方面修改内容: 第一, 门急诊自负段标准、统筹基金起付标准和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简称“三项标准”)与上一年的社会平均工资脱钩。 2001方案规定:三项标准每年按照上一年的社会平均工资调整。执行这个规定,就意味着:门诊和住院的医保起付“门槛”会逐年提高,参保人员的医疗费负担会逐年加重。 事实上,上海一个在职职工门诊和住院医保起付门槛已经从2001年的1400元增加到2007年的2957元,6年提高了1倍多,低收入群体尤其难以承受。 同时,现行的“三项标准”调整办法“按基数”逐年依照上一年社会平均工资调整,会拉大不同人群医保起付“门槛”的差距。 2001年,“退休老人”的门诊医保起付“门槛”是280元,在职职工是1400元,两者相差1120元。如果按照现行办法每年调整,2007年两者的差距将达到2366元。这就意味着在职职工从医保中获益比例减少。 第二、“新人用完个人账户资金后,其余全部由个人自负改为个人和统筹帐户按比例承担。(“新人”,即2001年1月医改后参加工作的参保人员,2001方案将参保人员根据参加工作的时间分为新人、中人、老人,分别享受不同的交纳比例和保障待遇) 第三、单位缴费计入个人账户部分,和上年平均工资脱钩。按照2001方案,单位缴费计算入个人帐户标准,每年依据上年平均工资标准修改,5年下来,单位缴费计入个人帐户的比例已经从30%提高到39%(2006年计划标准)。修改说明认为:“这就相对削弱了统筹帐户的资金量,从而导致统筹帐户的保障能力降低。” 事实上,2001方案本身是一个“空转”方案,政府财政不出钱,退休人员不出钱,真正出钱的是在职的中年人和青年人,他们所支付的医保基金中,一部分进入个人帐户,保障个人的医疗费用,剩下的大部分进入统筹帐户,保障住院和门诊大病的医疗费用。也就是说,只有个人帐户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医保钱,统筹帐户的钱,是全社会放在一起“混用”的。 “2001方案本身就是一个有失公平的方案,是让中青年人补贴老年人。”汪亮表示,这个方案在起步阶段能缓解财政的压力,但一旦常态化,就会产生很多问题,上海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在职职工人群已经背不动越来越庞大的退休职工队伍。 汪亮认为,问题的根子在于财政缺位,本来统筹帐户应该是政府财政承担大部分的。如果再不改革财政缴纳方式,会影响在职职工交纳的积极性,也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发展压力。 而这次市政府提交的修改方案并没有解决财政出资的问题。财政并不增加投入,改来改去还是单位和个人付钱,只不过把单位缴纳的部分更多地从个人帐户挪到统筹帐户,以拆墙东补西墙来解决统筹帐户收不抵支的问题,拿“新人”的钱来补贴低收入群体。表面上有利于“穷人”,实际上是政府推却了自己的责任。 “钢铁审议” “按照以往的议事惯例,人大议案一般要讨论三次,也有讨论两次的,少数争议不大的议案,讨论一次就表决。”上述上海市人大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次发生这样的事确实有些出人意料。 “人大对同级政府议案说不,这是人大履行人民赋予的权利。”一位政治学学者评论说。“医保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人大对医保修改方案严格审查监督,体现了人大代表人民行使权力。” 在28日上午的人大会议中,委员们提出:医改方案的修改,是否经过了科学的调研、论证和决策程序?眼下,医保帐户的盈亏“拐点”已经出现,按照新的方案,是否可持续,新的拐点又将在什么时候出现? “要把帐算细,一个百分点就是数以亿计的保命钱,现在修改方案提出脱钩,脱钩之后按什么比例调整,却没有说法,只说是适时调整,这怎么行?”一位与会委员说。 委员们发言认为,医保制度要遵循三个原则:个人自负部分要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减少;大病保障力度要加大;对困难群体保障力度要更大。这些“细账”,市医保局应当精确计算。 此外,委员们还建议市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尽快建立医疗保险基金监督委员会,加强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社会监督。 “医疗保险基金监督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应当来自社会各界,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其他专业人士以及政府官员。”谢天放委员在会上说,监督委员会的职能是体察医保制度的“民意感受”,及时反馈民意。08年我国医药行业重要政策来源:中国食品商务网 2007-12-5目前医疗改革的具体方案还正在讨论,具体还没有推出的时间表,预计08年将会提出改革的纲要,在今后3-5年内按照纲要的要求逐步进行改革。十七大报告涉及医疗卫生事业的种种提法被认为是医改的前奏。这次报告关于医疗卫生的内容中有一个坚持、两个强化、三个重点、四个分开:一个坚持是突出强调公共医疗的公益性质;两个强化是政府投入和责任、覆盖全社会的卫生服务体系;三个重点是预防为重、农村为重、中西医并重;四个分开是政事、管办、医药、营利与非营利分开。根据已知的消息来看,具体的改革步骤是将各个环节改革综合推进,具体来说就是三改并举: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疗保障改革、药品流通体制改革配套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主要针对的是目前我国医院以药养医的生存模式以及医疗资源过分向大型医院集中的现象。2007年11月11日在中山召开的第四届中国医院发展论坛中,卫生部官员谈到对于医药分开的问题不是简单地不让医院卖药,其目的是切断医疗机构和医药企业之间经济利益的关系,完善医疗补偿制度。未来医改方案有可能改变以往补贴供方即医疗机构的做法,转而补贴需方即患者,推进资源合理配置;对于医疗资源过分向大型医院集中的问题,预计国家将会加强社区医院和农村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对于这些医疗机构国家也将出台相应的政策。例如2007年11月16日起,部分通过简化包装、降低成本定点生产的城市社区和农村基本用药的产品正式批准上市。这次确定的城市社区和农村基本用药定点生产企业共十家,涉及18个品种。这些品种实行统一价格、统一标识。按照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要求,这些品种将通过减少流通环节、直接配送等方式送到社区和农村。医疗保障改革的首要任务是为城乡所有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够尽快使城乡所有居民都能够参加多种形式的医疗保障。全民医保依赖于三大保险制度的建立,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农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1998年以来已经基本建立,参保人数已经超过1.6亿人;新农合从2003年开始试点,2007年9月5日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到2007年底,新农合将覆盖80%的县,2008年将覆盖全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07年7月开始试点,2008年将开始扩大试点,2009年试点城市将达到80%以上,2010年将覆盖所有城镇居民。从这点来看,政府无疑将会在医疗保障体制的建立中加大投入,这无疑将会使化学制剂生产企业受益。由于国家保障改革优先保障了居民看大病的医疗需求,因此对于制造大病需求药品的化学制剂企业将会得到更大的益处。以制造抗肿瘤药品为主导产品的恒瑞医药(600276)2007年1-3季度的营业收入同比增加了33%,净利润同比增加了近60%,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增长与往年相比都出现了加速增长的现象。药品流通体制改革主要涉及生产企业和最终的药品零售企业之间药品流通方式和环节的改变。最早的医药流通体制的改革是1999年底原国家经贸委发的医药流通体制改革指导意见,民营资本进入本是国企垄断的医药流通领域给这个行业带来了巨大的生机,但同时也造成了医药流通领域的混乱。国家为了减少医药流通领域的混乱局面,分别出台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规范药品流通企业实施GSP认证等政策。目前我国医药消费的三个终端分别是医院、药店和社区和农村等第三终端,还包括少数几个大型的批发企业以及为数众多的小型批发企业,预计医院这个零售终端的改革对医药流通领域的影响最大。07年4月开始,南京的200多家医院实行了药房托管模式,医药公司将全面负责这些医院药房的经营和管理,和医院进行利润分成。同时社区和同村医院的兴起,将使更多药品从第三终端到达患者。南京医药谋求三级医院药房托管来源:世界经理人 2007-12-6 南京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新闻发布会上传出消息,“药房托管”将在全市三级医疗机构实行,年底前,市属9家三级医院都会实行“药房托管”。 这意味着,在南京二级以下医院实行近2年的药房托管将正式推广,而占据地区销售额六成以上的三甲医院药房也被纳入其中,这让相关医药商业企业嗅到了巨大的商机。“三级医院的药房托管,南京医药肯定会积极参与进去,并且肯定是有很大的主动权。”4日,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医药”)执行副总裁滕学武告诉记者,目前三级医院的药房托管,究竟采用何种方式,政府方面还没有最后确定,但无论如何,南京医药将密切关注此事,并积极参与。药房托管推至三甲医院2006年2月,由南京市政府推行的南京市医院“药房托管”全面启动。但当时参加的只有全市的二级医院,三级医院并未参与。所谓“药房托管”,就是将医院药房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有权仍属医院,将经营权和管理权交给医药公司,双方按某种方式进行利益分成。这是南京市2006年以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旨在改变现有的药品流通方式,让药品从生产企业通过托管公司,直接进入医院药房,减少中间流通环节。政策实行以来,外界褒贬不一。对于“药房托管”是否真能有效实现医药分家、杜绝商业贿赂,学术界也有不同看法。可以说,积极参与此事的医药公司?南京医药承担了相当大的政策和商业风险。作为当地最大的医药分销企业,南京医药通过竞标,托管了80多家南京医院药房,占南京市药房托管市场份额的90%以上。而由于三级医院药品销售分量较大,政府态度较为慎重,之前公司托管的全是二级甲等以下的医院。知情人士指出,此次明确年底将政策推广到三级医院,说明上层对该政策是认同的,下一步有望继续推广。国信证券研究员贺平鸽认为,只有当三甲医院也开始推行药房托管,并在全国其他地区复制时,“企业故事”才能演变为“行业故事”。的确,一个地区医药销售额的六成以上是通过三甲医院实现的。以南京地为例,医院用药至少有70%在三甲医院。很多社区卫生院和厂矿医院等平均每年药品销售额仅数百万元,而当地像江苏省人民医院等大型三甲医院,一家的药品销售额每年就在5-7亿元。滕学武也表示,如果实现三级医院药房托管的突破性进展,将改善公司盈利能力,提升运营效率。公司在渠道中将具备更强的话语权。据南京政府方面介绍,目前正在编制具体的实行方案,“会比二级医疗机构的方案更规范,框架更完善。”届时会由市卫生局设立一个三级医疗机构的药品采购中心,集中采购,统一配送,这样就减少了药品的中间环节。5日,南京医药助理总监陈若琴告诉记者,目前市卫生局还在制订具体的操作方式,具体文件尚未出台。但公司将就此事召开会议,讨论下一步实施方案。 南京医药谋转型南京医药始建于1951年,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南京市二级医药采购供应站,1998年公司走外延扩张之路,收购江苏、安徽、福建等地医药分销企业,销售规模从不到10亿增长到了70亿。2006年南京医药主营业务收入已由1996年的5.02亿元上升至2006年的68.2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4%,跃居全国医药分销商排名第四。事实上,药房托管是公司2006年以来在药品批发零售领域的创新措施之一。虽然药房托管短期内给公司带来的收益有限,但对公司提高对终端的控制力,推动OEM贴牌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这都将大大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滕学武告诉记者,要参与药房托管,最重要的条件就是渠道产品丰富。这也正是南京医药未来业务拓展的重点。目前,南京医药OEM和零售网络都在继续整合,OEM产品正在逐步进入公司分销网络,目前公司OEM的品种已经有400多个。OEM的药品毛利率较高,约为20%-30%,公司以往销售的普药毛利率较低,将OEM生产的普药置换进入公司分销渠道和托管的医院药房,一方面可以降低零售价格,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毛利率,为公司盈利。南京医药方面表示,无论是药房托管,还是OEM贴牌,都将增加公司在渠道上的话语权,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今年4月,南京医药开始暂停进购全国最大的合资药企西安杨森所有药品,要求以“全面对话”方式与西安杨森谈判,诉求渠道利润重新分配,并提出新的“订单式的合作”,即南京医药将按照5年20亿元的价格,下订单给西安杨森,委托西安杨森生产价格更低的常用药品,而品牌可以不打西安杨森的。西安杨森按订单进行生产,赚取生产环节的利润;南京医药负责分销,赚取营销环节的利润。业内人士指出,所谓“订单式合作”,就是将上游供货商变成OEM厂家的过程,这意味着渠道商话语权的增强,不满足于仅仅依靠代销差价来盈利。事实上,南京医药已经和国内较多厂家达成了OEM的合作,但西安杨森作为合资药企的老大,仍未和南京医药达成一致意见,双方仍处于僵持状态。美国议员提出医生报酬阳光工程来源:健康报 2007-12-11 今年9月,美国议员Charles Grassley和Herb Kohl提出了一项名为“医生报酬阳光工程”的议案,以降低不断上升的医疗费用。该议案要求年销售额超过100万美元的制药公司和医疗器械生产商公开他们向医生支付的顾问费、讲课费、参加研讨会的费用以及其他类似费用,以便让同事和病人了解到医生与制药公司和医疗器械生产商之间的经济往来。Grassley认为生产商只有全面披露其向医生支付的金钱,病人才能知道他们是否应该对医生热衷于推荐某种产品保持警觉。该议案的提出是有基础的。明尼苏达州和佛蒙特州分别在1993年和2003年实行了类似的条例。最近迈阿密州、西弗吉尼亚州、加州和华盛顿特区已开始实施类似的法律,不少州也表示考虑引进这些法规。虽然对该阳光工程能起到多大作用还不知,但它普遍得到大众的认可。确实,医疗卫生界医生和厂商的微妙关系的性质、程度和后果是近年来争论最多的话题之一。据调查,在美国94的医生因为职务和年资的不同,或多或少和厂商有这种关系。如调查数据显示,83的医生在办公室有厂商提供的食品和饮料,78的医生接受过医药代表提供的药品试用装,35的医生开会的费用由厂商报销,28的医生接受厂商支付的顾问费、讲课费和临时试验劳务费。简单地说,从医生接受厂商的小礼品开始,这种微妙的关系可能就开始了。对于政府部门而言,他们关心的是这些关系是否会影响到患者的利益。虽然医生认为这些免费的午餐不会影响他们的治疗,但研究显示这对医生的用药习惯显然是有影响的,受到资助的医生更愿意开品牌药的处方。许多医疗机构已经认识到了这些危害,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和医学中心在议案公布的同一天宣布禁止医生接受厂商的礼品,禁止厂商为校园和医院提供食品,药事委员会的专家不得和厂商有任何利益来往。最近提出实施类似制度的医疗机构还包括密歇根大学所属医疗机构、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耶鲁大学医学院、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等等。他们提出的措施还包括禁止医药代表到医院、减少厂商提供的样品、禁止接受厂商提供的午餐等。同时通过邀请研究所专家讲课的方式增强医生的新药和新器械知识,而不是由厂商代表提供。中国重新开展针刺麻醉镇痛基础研究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7-12-18 中新社北京十二月七日电(曾利明 付东红)曾风靡中国医学界的针刺麻醉研究在沉寂了近四十年后,今天重新进入医学专家的视野:由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韩济生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的基于临床的针麻镇痛的基础研究今天正式宣告启动。已列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九七三计划”)这项研究,由北京大学、复旦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浙江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共同参与。韩济生称,针刺麻醉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在特定的历史和政治环境下,从最早进行简单的扁桃体摘除术开始,手术种类迅速扩展到甲状腺、肺叶、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