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延平区星光办公楼设计毕业设计计算书.doc_第1页
南平市延平区星光办公楼设计毕业设计计算书.doc_第2页
南平市延平区星光办公楼设计毕业设计计算书.doc_第3页
南平市延平区星光办公楼设计毕业设计计算书.doc_第4页
南平市延平区星光办公楼设计毕业设计计算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论文(设计) 南平市延平区星光办公楼设计院 系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专 业:土木工程年级(班级):2011级(1)班姓 名:段一帆学 号:20114092061指导教师:孙家国职 称:教 授完成日期:2015年5月30日摘 要本论文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进行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办公楼的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计过程遵循先建筑后结构再基础的顺序进行。建筑设计,依据建筑总体规划要求、建筑用地条件和基地周边的环境特点,首先设计建筑平面,其次进行立面造型、剖面设计。建筑设计应满足使用功能和造型艺术的要求,并适应未来发展与灵活改造的需要。结构设计密切联系建筑设计,以现行的有关规范为依据,主要包括结构选型、确定计算简图及计算单元、荷载计算、内力组合、楼梯设计、基础设计等内容。本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结构体系,选择了有代表性的一榀框架进行计算。对于竖向荷载作用采用弯矩二次分配法,水平荷载作用采用D值法。设计计算整个过程中综合考虑了技术经济指标和施工工艺的要求,由于本工程位于6度抗震设防区,所以计算时考虑抗震要求。关键词: 混凝土框架结构;荷载计算;内力组合;截面设计;配筋计算ABSTRACTThisthesisusestheprofessionalknowledgesyntheticallyaccordingtotherequestofthedesignprogram.Thedesignoftheofficebuildingincludesarchitecturaldesign,structuraldesignandconstructionmanagementdesign.Thedesignprocessfollowstheorder:firstly,architecturaldesign;secondly,stru-cturaldesign;lastly,thefoundationdesign.Thearchitecturaldesign,accordingtothemasterplanofthebuilding,thesitecondition,peripheralurbanenvironment,andcharacteristicofthebasedesignthebuildingplainatfirst.Theelevationdesigniscarriedonsecondly,consideringbuildingclassifyandfireprevention.Thearchitecturaldesignshouldmeettheneedsofthefunctionalrequirement,theuserequirementanddevelopmentandflexibletransformationinthefuture.Structuraldesignmaintainsclosetieswiththearchitecturaldesign,whichisbasedoncurrentrelevantcodes.Itincludesthestructurestyle,confirmationofthesketchandunitforcalculation,sidewaycontrol,loadcalculation,componentdesign, flooroverlaydesignandfoundationdesign.Thisprojectadoptscast-in-placereinforcedconcretestructure,whichhaschosenarepresentativeframetocalculate.Verticalloadfunctionadoptsmomentdistributionmethod,levelloadfunctionadoptsDvaluemethod,andseismicloadfunctionadoptsequivalentbaseshearmethod.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the whole process considering the technical and economic index and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of industrialization, as the project is located in the 8 degree earthquake zone, so consider the calculation of seismic requirements.Key words: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Load calculation;Combination of internal Forces;Section design;Reinforcement CalculationIII目 录第一章 引言1第二章 建筑设计说明22.1 设计理念22.2 工程概况22.3 部位做法22.4 设计依据32.5 方案说明3第三章 结构设计说明43.1 工程概况43.2 设计依据43.3 地质条件43.4 建筑楼面活荷载53.5 材料53.6 楼板63.7 梁、柱63.8 其他6第四章 结构选型和布置74.1 结构选型74.2结构布置74.3 估算截面尺寸84.3.1估算梁截面尺寸84.3.2 估算柱截面尺寸94.3.3 估算板厚10第五章 框架线刚度和各楼层侧移刚度计算115.1 梁柱线刚度计算115.2横向侧移刚度计算(D值法)12第六章 竖向荷载及其内力计算156.1 恒载标准值计算156.1.1 屋面156.1.2 楼面156.1.3 梁自重156.1.4 柱自重166.1.5 墙166.2 活载标准值计算176.3 竖向荷载内力计算186.3.1 恒载、活载及其作用下的内力计算186.3.2梁柱内力计算22第七章 水平荷载计算377.1 风荷载作用下荷载和内力计算377.1.1 风荷载计算377.1.2风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D值法)387.2 水平地震作用荷载和内力计算427.2.1 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427.2.2水平地震作用荷载计算(底部剪力法)447.2.3水平地震作用内力计算(D值法)45第八章 框架的内力组合518.1 框架梁的内力组合518.2 框架柱的内力组合54第九章 截面设计579.1 框架梁截面设计579.1.1 梁正截面配筋计算(受弯)579.1.2 梁斜截面配筋计算(受剪)609.2 框架柱截面设计639.2.1 柱正截面配筋计算(偏心受压)639.2.2 柱斜截面配筋计算(受剪)65第十章 楼梯设计(采用平行双跑楼梯)6610.1 基本资料6610.2 梯段板设计6610.3 平台板设计6710.4 平台梁设计68十一. 基础设计7011.1基本资料7011.2柱下独立基础设计7011.2.1 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7011.2.2 基础配筋计算71结论76谢辞77参考文献78附图79VIII南平市延平区星光办公楼设计第一章 引 言结构设计是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的重要阶段,是毕业前的综合学习阶段,是深化、拓宽、综合教学的重要过程,是对大学期间所学专业知识的全面总结。本组毕业设计题目为南平市延平区星光办公楼设计。在结构前期,我复习了结构力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混凝土结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等知识,并借阅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结构荷载规范、地基基础规范等规范。在网上搜集了不少资料,并做了笔记。在结构设计中期,我们通过所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计算和分析。在结构设计后期,主要进行设计手稿的电脑输入和PKPM计算出图(并有五张手画图),并得到孙老师的审批和指正,使我圆满的完成了任务,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结构设计的几个月里,在孙老师的帮助下,经过资料查阅、设计计算、以及外文的翻译,加深了对新规范、规程、手册等相关内容的理解。巩固了专业知识、提高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内力组合的计算时,进一步了解了Excel;在绘图时熟练掌握了AutoCAD,PKPM等专业软件。以上所有这些从不同方面达到了毕业设计的目的与要求。框架结构设计的计算工作量很大,在计算过程中以手算为主,辅以一些计算软件的校正。1第二章 建筑设计说明2.1 设计理念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多层混凝土办公楼的结构设计是一种基础性的设计, 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设计方法。在多层混凝土办公楼结构的设计时,现场的设计工作者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在保持自身建筑风格的同时,反映出时代特征和企业特质。根据所处的环境特征,合理布置,最大可能满足建筑内部使用需求结构功能是可变性和合理性。因此,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本着“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在满足设计任务书要求前提下,完成了建筑设计这一环节,合理的选择框架,并为的结构设计做好前提准备了。2.2 工程概况 (1)建设地点:福建省南平延平区市文化行政区临街一侧(2)工程名称:南平市延平区星光办公楼(3)建筑设计使用年限:50年2 (4)建筑耐火等级:II级(5)建筑抗震设防烈度:六度2(6)建筑主体:四层框架结构,首层层高为3.6m,其余3.3m。(7)建筑高度:13.5m(8)建筑面积:约为3500 m2(9)设计标高:室内外高差:450mm2.3 部位做法 墙身做法:墙身均采用200厚水泥空心砖块,内外墙粉刷为混合砂浆抹灰,外墙水刷石。楼面做法:大理石面层,水泥砂浆擦缝,30厚1:3干硬性水泥砂浆,面上撒2mm厚素水泥,水泥浆结合层一道,现浇钢筋混凝土板:100mm、吊顶:10mm混合砂浆。屋面做法:本设计为不上人屋面,并做防水层和隔热层,具体做法详见外墙大样图3。 门窗做法:铝合金窗、木门、防盗门、玻璃门。2.4 设计依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3建筑制图标准(GB/T 50104-2010)2.5 方案说明(1)主体部分屋顶为不上人屋顶,拥有若干办公室、高级办公室、小型会议室以及大型会议室等。(3)一层入口处设产品展示区,展示公司产品以及公司概况。(4)每层均应设置男女厕所。(5)主体部分设计成内廊式。(6)立面装修要求明朗、简洁、活泼,反映办公楼的建筑特点,并满足街景要求。第三章 结构设计说明3.1 工程概况(1)结构类型: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2)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3)地上部分为一类环境,地下部分为二b类环境; (4)抗震设防烈度:六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II类,设计特征周期Tg=0.35s ;(5)建筑抗震设防烈度:6度2; (6)基本风压:0 =0.35KN/m2 (R=50年)5。3.2 设计依据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1)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6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11G101-1) 、(11G101-2)、(11G101-3)7建筑制图标准(GB/T 50104-2010)8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11)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3.3 地质条件 (一)基本条件1.设计使用年限:50年。 2.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 3.地上部分为一类环境,地下部分为二b类环境。4.场地平整,三通已完成,主要建筑材料供应充足。5.抗震设防烈度:6度。6.基础底面持力层为中砂,地基承载力以300340kN/m设计,无地下水。7.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28.主导风向: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 9.夏季日照数253.5小时,冬季日照数75.3小时,年总日照数1426.8小时。(二)场地土条件场地土为II类。1钻探场地平坦,场地高程为7m。2场地土层(自上而下分布)3杂填土层:0.2m,容重4耕土:灰黑色、湿、厚0.3m,容重5淤泥:浅灰深灰色,稍密,饱和,软塑流塑状态,厚0.81.5m,容重6中砂层:厚2.04.0m。主要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见表3-1:表3-1 主要土层力学指标土层压缩系数压缩模量E淤泥60700.24011.367中砂层3003401800190030353.4 建筑楼面活荷载(1) 不上人屋面活荷:0.5KN/m2;(2) 走廊、楼梯活荷载:2.5KN/m2;(3) 卫生间楼面活荷载为:2.0KN/m2;(4) 办公室楼面活荷为:2.0 KN/m2;3.5 材料(1) 混凝土等级:现浇柱、梁、板均采用C30;(2) 钢筋等级:HRB400,HRB335;(3) 墙体:0.00以上填充墙均采用200mm非承重空心砖。3.6 楼板(1) 板的设计说明详见各结施图及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肢体规则和构造详图(11G101-1);(2) 板的厚度为120mm,保护层厚度为25mm7;卫生间降板50mm。 (3)HRB335、HRB400钢筋锚固所注长度不包括弯钩长度,锚固长度为35d(根据11G101-1可知),板中受力筋的短向钢筋放在长向钢筋之上8。3.7 梁、柱(1)梁、柱的设计说明详见各结施图及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肢体规则和构造详图(11G101-1);(2)梁、柱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均为25mm7;(3)混凝土柱锚入基础梁的钢筋应在基础施工时预埋,预埋钢筋的直径和数量同上部柱。3.8 其他(1) 本工程已具备施工条件,完成“三通一平“水通、路通、电通、场地平整。(2)未经技术鉴定或者设计许可,不得改变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第四章 结构选型和布置4.1 结构选型本次设计的办公楼楼结构体系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体系。屋面结构、楼面结构、楼梯结构、基础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又因为荷载不是很大,地基承载力较大 ,采用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4.2结构布置选一榀框架进行计算(第十轴),假定框架柱嵌固于基础顶面,框架梁与柱刚接。由于各层柱的截面尺寸不变,故梁跨等于柱截面形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底层柱高楼层5m,其余各层的柱高为各层层高为3.3m。所选计算框架(横向第十轴)和计算单元见图4-1、4-2:图4-1 一榀框架的选取 图4-2 计算单元的选取4.3 估算截面尺寸多层框架结构在内力计算之前,先估算梁柱的截面尺寸及结构所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以求得框架中各杆件的线刚度及相对线刚度。4.3.1估算梁截面尺寸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11.3.5,框架梁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梁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200mm; 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4; 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7。 按照规范经验初步选定梁截面尺寸 主梁设计:h=(1/151/10)L ,其中L为梁的跨度: GE跨:h=(1/151/10)5500=367550mm 取h=450mm b=(1/31/2)150=150225mm 取b=200mmEC跨:可取h=550mm,b=250mm 其他:200650mm 次梁设计:h=(1/181/12)L,其中L为梁的跨度; 5500跨 h=(1/181/12)5500=305458mm 取h=3500mm b=(1/31/2)500=116176mm 取b=200mm所以,次梁截面取为bh=200mm500mm。同理,其他次梁尺寸为:200400mm4.3.2 估算柱截面尺寸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11.4.11条和表11.4.16,框架结构柱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要求: 矩形截面柱,抗震等级四级时最小截面尺寸不宜小于300mm; 柱的剪跨比宜大于2; 柱截面长边与短边的边长比不宜大于3; 框架结构四级抗震柱的轴压比不宜超过0.97。对于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结构,为保证柱有足够的延性,需要限制柱的轴压比,柱截面面积应满足下式要求: (4-1) 式中: 柱的全截面面积; 柱的轴力,; 柱的轴压比限制,本设计为四级抗震取 =0.9;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其中: 边跨柱取1.3,不等跨内柱取1.25; E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本设计取149; F柱的负荷面积; n楼层数。 柱的混凝土选用C30混凝土,=14.3,=1.43中柱的承压面积为:(7.6/2+5.5/2)(8.5/2+2.5/2)=36.025mN=1.251536.0254=2701.875 中柱:=2701.875103/0.914.3=209935.879假设柱截面为正方形,则中柱截面宽度为458mm,所以选柱截面尺寸为:500500mm。同理,边柱计算得:400400mm。4.3.3 估算板厚(1) 板厚条件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9.1.1、9.1.2、表9.1.2,混凝土板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双向板板厚为短边的1/401/50,双向板板厚不宜小于80mm; 单向板板厚不小于短边的/30; 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不大于2.0时,应按双向板计算,大于2.0小于3.0时,宜按双向板计算,不小于3.0时,宜按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构造钢筋7。 (2) 板厚的确定 板厚统一取为120mm。第五章 框架线刚度和各楼层侧移刚度计算5.1 梁柱线刚度计算 框架计算简图如上图4-1所示 (1)梁线刚度i b计算 根据规范可知,对于现浇楼板其梁的截面惯性矩应进行修正7: 边框架梁: =1.5 中框架梁: =2表5-1 横梁线刚度ib计算表类别Ec (N/mm2)b (mm)h (mm)L (mm)EcIb/L (kNm)1.5EcI0/L (kNm)LGE3.010420045055001.521091.241010LEC3.010425055076003.471092.051010 注: a、采用C30混凝土,Ec =3.0104N/mm2; b、Ib= ,ib=。 (2) 柱线刚度ic计算,除底层外上层各柱线刚度乘以0.9的修正系数。表5-2 柱线刚度ic计算表层次柱编号Ec (N/mm2)柱截面尺寸 (mm)层高 (mm)Ic (mm4)ic (kNm)24C、G3.010440040033001.251091.0231010 E3.010450050033005.211094.2611010 1C、G3.010440040050001.251090.7501010 E3.010450050050005.211093.1251010 注:a、I0=Ic=,ic=。综上梁柱线刚度计算可得下图5-1: 图5-1 梁柱线刚度示意图 根据梁柱线刚度算出各节点弯矩分配系数:G柱:底层: 同理,可以算出各柱各层的分配系数,详见弯矩二次分配法表。5.2横向侧移刚度计算(D值法)(1) 底层G、C柱K=(i1+i2)/ic=1.24/0.75=1.65=(0.5+K)/(2+K)=(1.65+0.5)/(2+1.65)=0.59 底层E柱K=(i1+i2)/ic=(1.24+2.05)/3.125=1.05=(0.5+K)/(2+K)=(1.05+0.5)/(2+1.05)=0.51 (2)二层到五层G、C柱K=(i1+i2+i3+i4)/2ic=(1.24+1.24)/1.023=2.42=K/(2+K)=2.42/(2+2.42)=0.55 二层到五层E柱K=(i1+i2+i3+i4)/2ic=(21.24+22.05)/(24.261)=0.77=K/(2+K)=0.77/(2+0.77)=0.28 综上并根据结构图可算得各个楼层抗侧移刚度: 底层总抗侧移刚度:D1=DG1+DE1+DC1 =212411+212411+765011 =130878 第二层到五层总抗侧移刚度:D2=DG2+DE2+DC2 =620011+620011+1314711 =281017 表5-3 横向抗侧移刚度汇总表层次12345Di(N/mm)130878281017281017281017281017 第六章 竖向荷载及其内力计算6.1 恒载标准值计算6.1.1 屋面 隔热层:80mm厚矿渣水泥 14.5 KN/m30.08=1.16 KN/m2防水层:SBS(3+3)改性防水沥青卷材 0.40 KN/m2找平层:1:3水泥砂浆20 mm 20 KN/m30.02=0.40 KN/m2结构层:100mm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25 KN/m30.10=2.50 KN/m2抹灰层:10mm混合砂浆 17 KN/m30.01=0.17 KN/m2合计 6.03 KN/m2 6.1.2 楼面1)走廊瓷砖地面(包括水泥粗砂打底): 0.55 KN/m2现浇钢筋混凝土板:100mm 2.50 KN/m2吊顶: 10mm混合砂浆 17 KN/m30.01=0.17 KN/m2合计 3.22 KN/m22)会议室、办公室地面:大理石面层,水泥砂浆擦缝30厚1:3干硬性水泥砂浆,面上撒2mm厚素水泥 1.16 KN/m2水泥浆结合层一道现浇钢筋混凝土板:100mm 2.5 KN/m2吊顶: 10mm混合砂浆 17 KN/m30.01=0.17 KN/m2合计 3.83 KN/m26.1.3 梁自重 bh=250mm550mm (主梁) 自重: 25 KN/m30.25m(0.55m-0.1m)=2.8125 KN/m抹灰层(三面):10mm厚混合砂浆17 KN/m30.01m0.25m+2(0.55m-0.1m) =0.1955 KN/m合计 3.008 KN/mbh=200mm450mm(次梁) 自重: 25 KN/m30.20m(0.45m-0.1m)=1.75 KN/m抹灰层(三面):10mm厚混合砂浆17 KN/m30.01m0.2m+2(0.45m-0.1m) =0.153KN/m合计 1.903KN/m6.1.4 柱自重柱自重 500x500自重 250.50.5=6.25 KN/m抹灰层 10mm厚混合砂浆 17 KN/m30.01m(0.5m+0.01m) 4 =0.35KN/m合计 6.60 KN/m 柱自重 400x400自重 250.400.40=3.06 KN/m抹灰层 10mm厚混合砂浆 7 KN/m30.01m(0.40m+0.01m) 4 =0.244KN/m合计 3.305 KN/m 6.1.5 墙(1) 外墙250650:200mm厚水泥空心砖: 0.2010.32.65=5.459 KN/m20厚墙面混合砂浆抹灰: 0.02172.65=0.901 KN/m外墙面水刷石: 0.52.65=1.325 KN/m 合计 7.685 kN/m2250550:200mm厚水泥空心砖: 0.2010.32.75=5.665 KN/m20厚墙面混合砂浆抹灰: 0.02172.75=0.935 KN/m外墙面水刷石: 0.52.75=1.375 KN/m 合计 7.975 kN/m2200450:200mm厚水泥空心砖: 0.2010.32.85=5.871 KN/m20厚墙面混合砂浆抹灰: 0.02172.85=0.969 KN/m外墙面水刷石: 0.52.85=1.425 KN/m 合计 8.265kN/m2窗洞墙体荷载转为线荷载:(10.31.81.50.2+171.81.50.02+0.51.5)/5=1.446 kN/m窗自重线荷载:(窗重0.35 kN/m2 铝合金窗)0.351.81.5/5=0.189 kN/m不同梁有窗线荷载合计:250650mm 7.685-1.446+0.189=6.428 kN/m200450mm 8.265-1.446+0.189=7.008 kN/m250550mm 7.975-1.446+0.189=6.718 kN/m (2)内墙计算同外墙(无需扣除门窗面积):250550mm 10.30.22.75+170.022.752=7.535 kN/m200350mm 10.30.22.95+170.022.952=8.083 kN/m250650mm 10.30.22.65+170.022.652=7.261 kN/m200450mm 10.30.22.85+170.022.852=7.809 kN/m200400mm 10.30.22.90+170.022.902=7.946 kN/m200300mm 10.30.23+170.0232=8.22 kN/m6.2 活载标准值计算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可得5: (1)不上人屋面活荷:0.5KN/m2 (2)走廊、楼梯活荷载:2.5KN/m2 (3)卫生间楼面活荷载为:2.0KN/m2 (4)办公室活荷为:2.0KN/m26.3 竖向荷载内力计算本结构楼板为整体现浇,可沿四角点沿45线将区格分为小块,每个板上的荷载传给与之相邻的梁,板传至梁上的三角形或梯形荷载可等效为均布荷载。计算单元中板面荷载传递示意图见图6-1。图6-1 计算单元中板面荷载传递示意图6.3.1 恒载、活载及其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按弹性理论设计计算梁的支座弯矩时,可按支座弯矩等效的原则,按下式将三角形荷载和梯形荷载等效为均布荷载pe:三角形荷载作用时: 梯形荷载作用时: 式中 g、q分别为板面的均布恒荷载和均布活荷载; 、分别为短跨、长跨的计算跨度。(一)恒载、活载作用框架梁均布荷载、集中力计算1CD轴间框架梁屋面板传荷载:恒载:活载:楼面板传荷载恒载: 活载: EG梁(200450)自重:1.903KN/m.CE梁(200450)自重:3.008KN/m.CD轴间框架梁均布荷载为:1)屋面梁: 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 =3.008+20.523 =23.531 KN/m. 活载=板传荷载=1.702KN/m. 2)楼面梁: 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墙自重 =3.008+13.308+7.535 =23.851KN/m. 活载=板传荷载=6.807KN/m. EG轴间框架梁均布荷载为:1)屋面梁: 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 =1.903+20.523 =22.426KN/m. 活载=板传荷载=1.702KN/m. 2)楼面梁: 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墙自重 =1.903+13.308+7.809 =23.02KN/m. 活载=板传荷载=6.807KN/m.2DE轴间框架梁屋面板传荷载: 恒载: KN/m 活载: KN/m楼面板传荷载: 恒载: KN/m 活载: KN/m DE轴间框架梁均布荷载为: 1)屋面梁: 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 =3.008+7.914 =10.922KN/m. 活载=板传荷载=0.656KN/m2)楼面梁: 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 =3.008+4.226 =7.234KN/m. 活载=板传荷载=3.281KN/m3. 910轴间边框架梁屋面板传荷载:(板传至梁上的三角形等效为均布荷载) 恒载: KN/m 活载: KN/m楼面板传荷载: 恒载: KN/m 活载: KN/m梁自重(200450):1.903 KN/m。910轴间边框架梁均布荷载为:1)屋面梁: 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 =1.903+9.422 =13.325KN/m. 活载=板传荷载=0.781KN/m. 2)楼面梁: 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内墙自重 =1.903+6.109+7.809 =15.821KN/m. 活载=板传荷载=3.125KN/m.4. 910轴间中框架梁屋面板传荷载:(板传至梁上的三角形等效为均布荷载) 恒载: 活载: 楼面板传荷载: 恒载: 活载: 5. G、C柱集中力的计算: 顶层柱 顶层柱恒载=屋面边框架梁所传恒载 =13.3255=66.625 KN顶层柱活载=屋面边框架梁所传活载 =0.7185=3.905 KN标准层柱 标准层柱恒载=屋面边框架梁所传恒载 =15.8215=79.105 KN标准层柱活载=屋面边框架梁所传活载 =3.1255=15.625KN6. E轴纵向集中荷载的计算: 顶层柱 顶层柱恒载=屋面中框架梁所传恒载 =17.1535=85.765 KN顶层柱活载=板传活载 =1.2655=6.325 KN标准层柱 标准层柱恒载=屋面中框架梁所传恒载 =18.9355=94.675 KN标准层柱活载=屋面中框架梁所传活载 =5.5435=27.715KN6.3.2梁柱内力计算 (一)竖向受荷图(见图6-2)图6-2 竖向受荷示意图(括号内为活载作用) 1. 框架梁固端弯矩计算:GE梁: 恒载作用下 活载作用下四层(顶层): 恒载: 活载:一三层(标准层): 恒载: 活载:由于EC梁中有次梁,所以产生集中力,所以其两端弯矩由结构力学位移法求得数据如下:顶层恒载: 活载: 标准层恒载: 活载: (2) 恒载、活载作用下框架弯矩(弯矩二次分配法)图6-3 框架在恒载作用下力矩分配图 图6-4 框架在活载作用下力矩分配图26 图6-5 恒载弯矩图 图6-6 活载弯矩图29 (三)恒载、活载作用下框架梁跨中弯矩 按实际荷载利用两端带弯矩的简支求得: M中=M0 (M左+M右)/2= (M左+M右)/2 (6-3) 式中: M代表弯矩 q代表等效均布荷载(1) 恒载作用下梁的跨中弯矩 GE跨 M4中=1/822.4255.52(22.1+93.3)/2=27.09 M3中=1/823.025.52(35.9+77.4)/2=30.39M2中=1/823.025.52(35.1+79.1)/2=29.94 M1中=1/823.025.52(30.7+84.7)/2=29.34 EC跨: M4中=1/823.5317.62(196.5+62.4)/2=40.44M4中=1/823.8517.62(206.9+93.8)/2=21.85 M3中=1/823.8517.62(205.4+92.4)/2=23.3 M1中=1/823.8517.62(205.4+81.9)/2=28.55 (2)活载作用下梁的跨中弯矩 GE跨 M4中=1/81.7025.52(2.4+5.8)/2=2.34 M3中=1/86.8075.52(9.9+24.1)/2=8.74M2中=1/86.8075.52(10.5+23.3)/2=8.84 M1中=1/86.8075.52(9.1+25.1)/2=9.29 EC跨:M4中=1/81.7027.62(14.6+6.1)/2=20.83 M3中=1/86.8077.62(61.1+25.5)/2=29.54M2中=1/86.8077.62(61.2+29.9)/2=28.79 M1中=1/86.80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