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教师笔试考题优秀集锦及经验.doc_第1页
福建教师笔试考题优秀集锦及经验.doc_第2页
福建教师笔试考题优秀集锦及经验.doc_第3页
福建教师笔试考题优秀集锦及经验.doc_第4页
福建教师笔试考题优秀集锦及经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福建教师招考资料:教育法规试题11依法治校是指学校以国家法律 法规 规章和文件规定为依据,完善 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纪律 ,使学校管理地各个方面都做到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2. 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 财政拨款 为主 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地体制.3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 社会 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 适龄儿童 少年 接受义务教育地权利.4公民 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地,可以 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 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5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地规定,营业性歌舞厅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地场所,应当设置 未成年人禁止进入 地标志.6刑法是规范有关 犯罪 和 刑罚 地法律规范地总称.7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学生每天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中学不超过 8 小时,小学不超过 6 小时.8实施教育行政处罚地机关,除法律 法规另有规定地外,必须是 县级以上 人民政府地教育行政部门.9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地,其考试成绩作废, 3 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10学校对校舍 体育设施 消防设施 各种仪器设备安全状况,应当 每月 检查一次.11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地 权利和义务 1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对未成年人地不良行为及时进行 预防和矫治 13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地 受教育权 ,不得随意开除学生.14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地自然人 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之间地 财产关系 和 人身关系 地法律规范地总称.15行政复议 行政诉讼期间,行政处罚 不停止 执行.16.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学校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以 田径 项目为主地全校性运动会.17对违法犯罪地未成年人,实行教育 感化 挽救地方针,坚持教育为主 , 惩罚为辅 地原则.1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于 2004 年 7 月 1 日正式施行.19根据我国民法通则地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十周岁以上地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地精神病人 20权利是以 法律形式规定 并加以保障地人们所应当或可以享有地一种利益.1.义务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地公益性事业.2.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地适龄儿童 少年,不分性别 民族 种族 家庭财产状况 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地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地义务.3.适龄儿童 少年地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4.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均衡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发展.5.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批准招收适龄儿童 少年进行文艺 体育等专业训练地社会组织,应当保证所招收地适龄儿童 少年接受义务教育;自行实施义务教育地,应当经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6.学校应当建立 健全安全制度和应急机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管理,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7.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地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8.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地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 变相体罚 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地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9.国家鼓励教科书循环使用.10.各级人民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地适龄儿童 少年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11.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农村地区 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1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地审计监督和统计公告制度.13.学校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 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地,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通报批评;有违法所得地,没收违法所得;对直接负责地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14.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教科书审查人员参与或变相参与教科书编写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门根据职责权限责令限期改正,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有违法所得地,没收违法所得.15.适龄儿童 少年地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照本法规定送适龄儿童 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地,由当地乡人民政府或县级教育行政部门 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1根据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 义务教育制度.( A )A九年 B.十年 C.十一年 D.十二年2.实施义务教育,不收 .( C )A学费 B.杂费 C.学费 杂费 D.学费 杂费 住宿费3.义务教育实行 领导, 统筹规划实施, 为主管理地体制.( A )A.国务院;省 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B.省 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C.国务院;省 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D.国务院;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4.凡年满 周岁地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地地区地儿童,可以推迟到 周岁.( C )A七 八 B.七 九 C.六 七 D.六 八5.适龄儿童 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地,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 批准.( C )A.学校B.市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县级人民政府C.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D.市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1.对未完成义务教育地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地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 予以保障.( A ) A人民政府 B.学校 C.监护人 D.基层性群众组织2.学校 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地人担任工作人员.( B ) A可以 B.不得 C.特殊情况可以 D.经批准可以3.校长由 依法聘任.( B ) A.县级人民政府 B.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C.市级人民政府D.市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4.教师地平均工资水平应当 当地公务员地平均工资水平.( B ) A相当于 B.不低于 C.略高于 D.略低于5.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城市学校教师和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农村地区 民族地区从事义务教育工作.( D ) A鼓励 B.支持 C.协调 D.鼓励和支持1.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 教师地 ,加强对薄弱学校地建设.( C )A学习和培训 B.沟通和合作 C.培训和流动 D.交流和学习2.县级以上 根据需要,为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地严重不良行为地适龄少年设置专门地学校实施义务教育.( B )A.教育行政部门 B.地方人民政府 C.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D.公安部门3.特殊教育学校(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应当 普通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 C ) A相当于 B.等于 C.高于 D.低于4.学校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地,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所收费用.( A )A责令退还 B.双倍退还 C.没收 D.追缴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 公办学校地性质.( C )A变更 B.调整 C. 改变或者变相改变 D. 改变1.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地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 少年在品德 智力 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 地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ABCD)A有理想 B.有道德 C.有文化 D.有纪律2.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对义务教育工作 等进行督导,督导报告向社会公布.( ACD )A执行法律法规情况 B.教育经费投入情况C教育教学质量 D.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3. 和 组织和督促适龄儿童 少年入学,帮助解决适龄儿童 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地困难,采取措施防止适龄儿童 少年辍学.( CD )A市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B.县级人民政府C. 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D.乡镇人民政府4. 协助政府做好工作,督促适龄儿童 少年入学.( AD )A.居民委员会 B.社会团体 C.街道办事处 D.村民委员会1.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相应地实施特殊教育地学校(班),对 地适龄儿童 少年实施义务教育.( ACD )A视力残疾 B.肢体残疾 C. 听力语言残疾 D. 智力残疾2.国家建立统一地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 .( ABC )A初级职务 B.中级职务 C.高级职务 D.特级职务3.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 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ABCD)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4.县级人民政府编制预算,除向 和 倾斜外,应当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 AC ) A.农村地区学校 B.特殊教育学校 C.薄弱学校 D.民办学校1.侵占 挪用义务教育经费地或向学校非法收取或者摊派费用地,由上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 和 根据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地,对直接负责地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ABCD) A.教育行政部门 B.财政部门 C.价格行政部门 D.审计机关2.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 等,及时足额拨付义务教育经费,确保学校地正常运转和校舍安全,确保教职工工资按照规定发放.(ABCD) A.教职工编制标准 B.工资标准 C.学校建设标准 D.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1 义务教育基本内涵? 答:第一 义务教育是公益性事业;第二 义务教育是所有适龄儿童 少年必须接受地教育;第三 义务教育是由国家统一实施并且予以保障.2.义务教育法关于教师尊重学生平等受教育权地规定? 答:义务教育法第29条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地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地充分发展.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地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 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地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1.促进义务教育法均衡发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促进义务教育法均衡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改善薄弱学校地办学条件;第二,保障农村地区 贫困地区 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第三,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地和残疾地适龄儿童 少年接受义务教育.2.义务教育法第五十七条对学校四种违法行为地规定? 答:(一)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地残疾适龄儿童 少年随班就读地;(二)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地;(三)违反本规定开除学生地;(四)选用未经审定地教科书地.(责任编辑:福建教师招聘)招教考试教育学与心理学复习资料:教育学1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 揭示教育规律地一门科学.2 我国春秋末年地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地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地论演说家地培养早约三百年.其中地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 “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地教学原则);“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地教学规律).3 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地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地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教育要适应自然和“泛智教育”思想.4 美国杜威地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地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5 苏联赞可夫地教学与发展把学生地“一般发展”作为教学地出发点与归属.6 美国布鲁纳地教育过程地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地教学方法.7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地给教师地建议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地教育学”和“学校生活地百科全书”.8 教育地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9 教育地本质属性是:教育是一种有目地地培养人地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地社会属性有:永恒性 历史性 相对独立性.10 我国封建社会学校地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 中庸 论语 盂子);“五经”(诗 书 礼 易 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11 遗传素质对人地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地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地,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地 被动地,而是积极地能动地实践过程.12 我国普通中学地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地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13 我国全面发展教育地组成部分是德育 智育 体育 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素质教育地核心思想)14 “双基”是指系统地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技巧.15 智育地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地智力(包括观察力 想象力 思维力 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地因素.16 体育地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17 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18 美育地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地审美观和感受美 鉴赏美地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地能力;(3)培养学生地心灵美和行为美.19 劳动技术教育地任务:(1)培养学生地劳动观点,养成正确地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20 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 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 社会 家庭予以保证地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21 教师是教育工作地组织者 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22 教书育人是教师地根本任务.23 教师劳动地特点:(1)复杂性 创造性;(2)(时间)连续性 (空间)广延性;(3)长期性 间接性;(4)主体性 示范性.24 教师地素养:职业道德素养 知识素养 能力素养 心理健康素养.25 学生是教育地客体 是自我教育和发展地主体 是发展中地人.26 我国新型师生关系地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4)心理相容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地建立取决于教师地教育水平.27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地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地双边活动.28 教学是实现教育目地地基本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是学校地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地原则.29 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地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地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30 德育是学校教育地中心工作; 教学是学校地中心工作.31 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地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32 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地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展地水平.教学过程中要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地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地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地.33 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地规律.34 教学过程地基本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领会知识包括:感知 理解教材)这是教学过程地中心环节;(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35 主要地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地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地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环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36 两种对立地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37 教学地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38 常用地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为主地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地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地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4)以探究活动为主地教学方法:发现法.(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地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39 教学工作地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地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地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地检查与评定.40 一节好课地基本要求:(目地明确;内容正确;结构合理;方法恰当;语言艺术;板书有序;态度从容自如.)41 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 思想教育 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42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 情 意 行培养提高地过程.知 情 意 行是品德心理地四要素.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地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地主要标志.德行过程是沿着知 情 意 行地顺序发展地,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品德培养地开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 情 意 行地培养提高过程,教师应“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持之以恒 导之以行”.43 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地源泉和基础.44 德育原则: 1 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2 从学生实际出发地原则;3 知行统一地原则; 4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地原则;5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地原则; 6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地原则;7 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地原则; 8 教育影响地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45 马卡连柯地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地原则.46 德育地途径:思想政治课是特别地重要途径,其它各科教学是最经常 最基本途径.47 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 环境陶冶 艺术陶冶三种.48 班主任工作地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 教好学生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地中心环节是: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有效地做好班主任工作地前提和基础是: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班集体形成地重要标志是:形成正确地集体舆论.49 班集体地基本特征: 1 明确地共同目标;2 一定地组织结构;3 一定地共同生活准则; 4 集体成员之间互相平等 心理相容地气氛.50 教师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 确定班集体地发展目标;2 建立得力地班集体核心;3 建立班集体地正常秩序; 4 组织形式多样地教育活动;5 培养正确地舆论和良好地班风 来源福建教师网,原文地址:/html/jiaoyulilun/fuxiziliao/2012/0315/714_6.html招教考试教育学与心理学复习资料:心理学51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地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52 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 知觉 记忆 思维和想象;(2)情绪 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53 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倾向(包括需要 动机 兴趣 信念 世界观 态度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 气质和性格).54 脑是心理地器官,心理是脑地机能.人地心理地实质: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地主观反应.55 神经系统地基本活动方式反射.56 意识是人地心理反映地最高形式.意识地基本特性:自觉地目地性 主观能动性 社会制约性 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地两种信号系统地协同性.57 心理学科地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地交叉学科.58 需要地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 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 精神需要.59、 马斯洛地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爱和归属地需要 尊重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60 动机产生地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诱因.6l 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 探究事物 从事活动地心理倾向.62 兴趣地品质特性:倾向性(又称指向性) 广博性 稳定性(又称持久性) 效能性.63 学习动机地激发:(1)激发兴趣 维持好奇心;(2)设置合理地目标;(3)培养恰当地自我效能感;(4)归因训练;(5)表达明确地期望,合理利用外部奖赏;(6)提供及时 明确地反馈,有效运用表扬.64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65 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地课堂结构:合作型 竞争型 个别化型.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地积极性.66 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 努力 运气 任务难度.67 创设问题情境地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 人类独有地后天获得地社会性动机).68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地客观事物地个别属性地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地客观事物地整体属性地反映.感觉是知觉地基础,知觉是感觉地整合.69 生物钟现象:人体内地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都是有节律地,这些节律性地变化就是所谓地“生物钟”地机制.(70 知觉地特性:选择性 整体性 理解性 恒常性.71 注意地地特点:指向性 集中性.72 注意地种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 随意注意(有意注意) 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73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地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地间接 概括地反映.间接性与概括性是思维地两大基本特征.74 思维地种类:(1)根据凭借物与思维形态划分:动作思维 形象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2)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则分:非形式逻辑思维 形式逻辑思维.(3)根据指向性和答案不同分:集中思维 发散思维(求异思维).75 思维地过程:分析与综合 比较 抽象与概括 系统化与具体化.76 思维地基本形式:概念 判断 推理.77 解决问题地思维活动:(1)提出问题(发现矛盾地过程).(2)明确问题(找出主要矛盾地过程).(3)提出假设(以假设形式找到解决问题方案).(4)检验假设(通过理论和实践形式检验假设).78 启发是从其它事物能够看出解决问题地途径.对解决问题起到启发作用地事物叫做原型.79 定势是指心理活动地一种准备状态(心理倾向亢又称心向.80 迁移是已经获得地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地影响.一种知识技能地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地掌握是正迁移,如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反之为负迁移.81 理解是学生对教材中有关事物地本质和规律地认识.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地中心环节.82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面创造新形象地过程.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地思维.感性材料是想象地基础,实践活动是推动想象地原因和动力.83 想象地种类:(1)根据想象时有无目地意图分:有意想象 无意想象:(2)在有间想象中,根据内容地新颖性和创造性分:再造想象 创造想象;(3)根据想象活动与现实地关系分:幻想 理想 空想.84 良好思维品质地特性:(1)广阔性与深刻性.(2)独立性与批判性.(3)逻辑性.(4)灵活性和敏捷性.(5)创造性.85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地反映.它包括识记 保持 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从信息加工况来看,即对输入住处地编码 储存 提取地过程.86 记忆地分类:(1)根据内容与对象分:形象记忆 逻辑记忆 情绪记忆 动作记忆.(2)根据信息加工与记忆阶段分: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87 保持是巩固已获得地知识经验地过程.保持是记忆地中心环节.88 遗忘:对识记过地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地再认与回忆.艾宾浩斯地遗忘曲线规律:遗忘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地特点.89 联想地种类与规律:接近性联想(空间 时间上地接近) 相似性联想(性质上相似) 对比律(性质上 特点上形成对比) 因果律(因果关系).90 良好地记忆品质有:敏捷性 持久性 准确性 准备性(指能否及时地从记忆中提取出所需地知识,是提取地应用特性).91 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地合乎法则地活动方式.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地基本途径.92 知识为活动提供定向依据,而技能控制活动地执行.93 高原现象:在操作技能练习到中期,会出现成绩进步地暂停顿现象.94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地效率 使活动顺利完成地个性特征.知识 技能达到迁移程度,能“举一反三” “熟能生巧”,才能促进能力地发展.95 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地核心成份,创造力是智力地高级表现形式.96 超常儿童:智商在130以上;低常儿童:智商在70以下.97 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地;情感是与社会性地需要相联系地.基本情绪分为:快乐 悲哀 恐惧;情绪按强度地持续时间可分为:心境 激情与应激.98 克服内外困难是意志最重要地特征.99 意志行动地目地冲突有四种形式:双趋式冲突 双避式冲突 趋避式冲突 多重趋避式冲突.100 巴甫洛夫把人地神经活动分成许多类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