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经济资助与心理援助相结合的路径研究.doc_第1页
贫困大学生经济资助与心理援助相结合的路径研究.doc_第2页
贫困大学生经济资助与心理援助相结合的路径研究.doc_第3页
贫困大学生经济资助与心理援助相结合的路径研究.doc_第4页
贫困大学生经济资助与心理援助相结合的路径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贫困大学生经济资助与心理援助相结合的路径研究-高等教育学论文贫困大学生经济资助与心理援助相结合的路径研究 程敏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550) 摘要:经调查研究显示,相较于无偿资助而言,大学生更倾向于接受自己付出劳动的奖学金或者以勤工俭学形式、国家助学贷款方式得到的资助。大部分贫困大学生在获得资助时心理表现是积极的,但也存在部分学生心理是较消极的。本文主要以经济资助与心理援助相结合的方式来探讨研究在帮助贫困大学生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可采取的策略,以期对促进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工作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经济资助;心理援助;路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3-0045-02 引言:贫困大学生群体在高校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他们是一个重要而又相对特殊的群体。将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工作做好,既能帮助贫困大学生自身更好的学习成长,也能促进和谐校园环境的建设。纵观目前国内各大高校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工作,主要从以下两点出发:第一点是以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俭学、减免学费等形式为主的经济资助;第二点是专门针对贫困大学生群体的心理援助。但是在具体情况的实际落实中,经济支持与心理援助没有很好的结合,很多流于形式。 一、目前国内高校贫困大学生现状概述 (一)生活状况 经调查研究显示,目前国内各大高校中的贫困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相对正常水平偏低,许多非贫困生的月消费是贫困生的两倍之多,大部分的高校贫困生每天的伙食开销控制在20元甚至更少的范围之内,长此以往发展下去,容易造成贫困生营养比例失调,对身体健康状况产生不良的影响。1此外,生活开销在贫困生的费用开销中占着最多的比重,除去生活开销之外,贫困生的其他生活开销较少。相较于非贫困生丰富多样的生活花销来说比较单一。 (二)学习状况 相较于非贫困生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学习而言,贫困生更多的精力分散到勤工俭学上,导致大部分贫困生的文化基础课程相比非贫困生而言较弱。进入大学之后,贫困生同样也是将更多精力集中于勤工俭学等事情上,对于丰富多彩的人际交往、课外活动、集体活动以及社会实践等参加的较少,不利于其整体素质的提升和长远发展。 (三)心理状况 贫困生相较非贫困生而言,在经济状况以及学习状况上面临更多的压力和挑战,同时由于接受的社会阴暗面较多较早,心理抗压能力不足,很容易在心理上出现自卑、焦虑、偏执、强迫症、抑郁、敏感多疑等情况。 二、当前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的弊端及其必要性 (一)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弊端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弊端主要表现为: 第一点,资助模式单一。高校中的贫困大学生面临的不仅仅只是经济问题,还有一些因贫困而滋生的其他问题,比如学习问题以及心理问题。贫困生在学习时间、学习工具以及和老师交流的学习心理上没有非贫困生充足。同时心理的自卑、敏感、焦虑以及接人待物的不自信、不耐烦等,贫困生作为高校群体中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群体,高校中的相关工作者应该给予积极的关注,从生活上、心理上、经济上、综合全面的给予帮助,帮助贫困生健康快乐成长学习。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经济资助与心理援助相脱离,导致资助形式单一,既没有完成学校教书育人的使命,也没有帮助贫困生健康的成长。 第二点,资助模式不能实现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高校教育中贯彻落实的是“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和培养大学生个性化发展”、“学生为本”等。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群体中重要群体,重视其多样化的发展是高校教育的责任和使命。在资助工作中,应促进贫困大学生多样化的发展,尊重贫困大学生的主体性。在具体的资助实施工程中,一些贫困生作为资助下的“被动接受者”,2缺乏和资助对象的沟通交流,学生的主体地位缺失。贫困生主体的共性和个性的存在,决定了目前实施单一的资助形式不能满足贫困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未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第三点,资助育人的氛围不够。很多高校为了做好贫困生的资助工作,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学生自主中心,专门帮助解决贫困大学生的资助问题。专门组织机构的成立,导致相关工作人员将对贫困生的资助工作作为一项单纯的事物进行处理,对贫困生的心理以及其他需求关注不足。同时与高校其他组织之间的联系互动较少,导致资助仅仅只是资助,不能和学生的发展,以及其他组织机构的发展很好连接,资助育人的氛围不够,导致对贫困生的自主工作、社会实践和教学等方面的联系不够密切,没有发挥出大学对贫困生进行资助工作的本意。 (二)对贫困生进行资助工作的必要性 第一点,从素质教育角度来说:实施素质教育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指导方针,提高国民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造就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理想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综合发展的高素质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从接受教育的角度来谈素质教育就是,在促使自身德智体美劳全面均衡发展的情况之下,注重对自身动手实践能力、创新发明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创业能力不断的提升;从教育实施者角度来讲,其主旨就是让更多的人受到很好的教育。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中的重要群体,促使其全面均衡的发展和自身综合素质以及能力的提升,是高校对贫困生进行资助的目的,也是高校全面贯彻落实和积极响应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体现。 第二点,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高校中的贫困大学生来自祖国的偏远落后地区,长期承受家庭经济困难的压力,导致其在求学的过重不仅花费更多的精力用于金钱的取得,而且在自身兴趣爱好的培养以及个性的发展方面,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完全违背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本质。 第三点,从资助工作的本质来说:对于高校而言,针对贫困大学生提供各种资助,其目的就在于帮助有能力的贫困生步入大学课堂进行学习,对他们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实现其个人价值以及社会价值。针对贫困大学生提供各种资助工作本身是人道社会主义的体现,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动力之一。 三、贫困大学生经济资助与心理援助相结合的路径 高校中的贫困大学生面临的不仅是经济上的问题,更多的还有容易被忽略掉的心理上的问题。在对大学生进行资助时,充分考虑、尊重、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对接受资助产生消极心理的学生及时进行疏导,有助于资助工作更加高效的开展,对于贫困大学生以及资助工作而言都是有意义的。在针对大学贫困生的资助工作中,应尤其重视经济资助与心理援助的结合。 (一)掌握贫困生的心理情况,建立动态心理档案 高校应积极组建专门针对建立贫困生大学生的心理档案,准确、全面地了解其情况,定期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进行追踪,并进行记录。充分发挥资助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学生团体的协同合作作用,带动高校各组织之间的互动。 (二)关注贫困生心理,注重资助过程中的心理体验 在公平、公开、公正、合理的原则之下开展学校提供的各种针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工作,同时注重贫困生隐私的保护。3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普遍较敏感,且自尊心强,尊重和保护大学生的隐私是资助工作者应该注意的。 虽然大部分的贫困大学生在接受资助时的心理体验是积极的,但是仍有部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体验偏向于消极方面,探讨如何积极引导贫困大学生接受资助时的积极心理是资助工作者应该做的。比如,对贫困大学生提供助学金时,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勤工俭学才可以获得,这样既可从心理上减轻学生的负担,也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以及责任感的培养。 (三)丰富扶贫形式,关注贫困生的学习困难 高校中的贫困大学生大多来自经济基础较差的地方,教学质量以及教学设备不是特别完善,导致贫困大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知识面相对非贫困大学生而言较狭窄。4而且,很多贫困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勤工俭学、社会兼职等解决自己面临的经济问题,势必导致其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和精力减少,久而久之在学习上的压力会越来越大。长此以往的恶性循环很容易出现,贫困大学生面临学习和经济的双重压力,从而加重其心理负担,对学习失去信心,产生厌学、逃学甚至自暴自弃的行为,从长远来看对贫困大学生容易产生严重的影响。高校中的资助组织应积极发挥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的作用,可以采用“以一带一,以一帮一”的结对子形式在学习上帮助贫困大学生,同时还可以促进贫困生的交际圈和人际交往能力,提高贫困大学生与人交流能力和对环境的心理适应能力。 (四)关注贫困生的性格发展,促进其人格健全 高校在对贫困大学生进行资助时,应注意贫困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心理状况的不同,坚持扶贫和扶志同时进行,将资助和育人完美有机集合。4经济的富足是健全人格的物质基础,健全学生的人格魅力是对学生进行经济资助的要求。对进入大学的贫困大学生进行经济资助,帮助解决其经济困难,使其顺利完成学业。同时在资助过程中,对其进行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励志教育,帮助贫困生克服自卑心理,激励他们自立、自信、自强。 (五)注重创新,提高对贫困生心理援助的实效 在对高校中的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援助时,可以对专题讲座、一对一咨询、集体辅导等方法根据贫困生出现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案,也可以综合使用以上方法,帮助贫困生缓解心理上的压力,以积极的心理接受资助,顺利完成学业,实现其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结束语:贫困大学生群体在高校是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群体,引起国家、社会以及高校本身的大力关注,同时进行了大量人力、财力以及物力的投入。本文针对高校群体中的贫困大学生进行经济资助与心理援助相结合的路径研究,对于高校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本文的研究还不够完善,还需要更多更持久的研究,以便更好的促进高校贫困大学生工作的开展和贫困大学生自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燕燕.高等学校“以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