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分析-1(总分120, 考试时间90分钟)第一题某市根据基础测绘规划,拟对本地区进行二、三等水准测量。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二等水准观测1000km,三等水准观测500km,对全区的水准网进行统一的平差计算,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测绘大队承担了该项目。 现有资料如下。 1)图件资料 测区现有1:10万、1:5万、1:1万地形图。 2)水准资料 4个国家一等水准点,其中2个基本点和2个基岩点。 根据测区实际情况设计埋设:二等点307个,其中基本标石点8座,普通标石点299座;三等点361个,全为普通标石点。 (该地区为地区) 问题:1.计算工程经费(保留小数点后两位)。答案:(1)二等点选埋经费:11076.328=88610.56(元) 8455.49299=2528191.51(元) (2)三等点选埋经费:8455.49361=3052431.89(元) (3)二等水准测量经费:2070.941000=2070940.00(元) (4)三等水准测量经费:1117.89500=558945.00(元) 合计:8299118.96元2.简述建立二、三等水准网的原则和技术要求。答案:1)二等水准网 国家二等水准网是国家一等水准网的加密,在国家一等水准环内布设。国家二等水准环线的周长,在平原和丘陵地区应不大于750km,山区和困难地区应酌情放宽。 国家二等水准路线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同一区段的往返测,应使用同一类型的仪器和转点尺承沿同一道路进行。 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每完成一条水准路线的测量,应进行往返测量不符值计算,每千米偶然中误差应不大于土1.0mm;每完成一条附合路线或闭合路线应计算其闭合差,每千米全中误差应不大于2.0mm。 国家二等水准网应根据需要进行复测,复测周期最长不超过20年。 2)三等水准网 三等水准网是在一、二等水准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密。根据需要在高等级水准网内布设附合路线、环线或结点网,直接提供地形测图和各种工程建设所必需的高程控制点。 单独的三等水准附合路线,长度应不超过150km;环线周长应不超过200km;同级网中结点间距离应不超过70km。 三等水准测量每完成一条水准路线的测量,应进行往返测量不符值计算,每千米偶然中误差应分别不大于3.0mm,每完成一条附合路线或闭合路线应计算其闭合差,每千米全中误差应分别不大于6.0mm。 三等水准网应根据需要进行布测、复测或更新。3.工程完成后应提交哪些成果?应提交的成果是: (1)技术设计书; (2)水准点之记; (3)水准路线图及结点接测图; (4)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两份); (5)水准观测数据及成果; (6)水准仪、经纬仪、测距仪、水准标尺检验资料; (7)观测手簿; (8)外业高差及概略高程表(两份); (9)外业高差改正数计算资料; (10)数据处理资料; (11)高程控制点成果; (12)技术总结; (13)检查验收报告。第二题根据某市数字城市建设的需要,计划对本市建成区测绘1:500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根据前期已完成的航空摄影、区域网外业控制点的测设和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空三加密)等工作。拟采用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立体测图。 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某市建成区南北方向长20km,东西方向长25km,面积约为500km2。主要分布在平坦地区,建成区内以多层建筑楼房为主,房屋密集;其农村居民地以一、二层为主。平均海拔20m。 2主要技术依据 (1)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 69622005); (2)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79312008); (3)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 79302008); (4)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GB/T 159672008); (5)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GB/T 179412008); (6)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 (7)平面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8)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3航空摄影资料 航空摄影采用传统的航空摄影方式,航摄比例尺为1:3000,航摄仪器型号为RC30,像幅为23cm23cm,航摄焦距为152mm,影像扫描分辨率为0.02mm,相片类型为真彩色。 航摄总面积为500km2,测区共布设45条航线,每条航线104张航片,东西方向飞行。测区航片总数为4680张。 航空摄影成果已通过质检部门的检查验收,其飞行质量和影响质量均应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所有航空摄影成果资料已完成提交。 4其他资料 1)区域网外业像片控制点测量成果情况 整个测区的区域网外出控制点的布设和测量工作已全部完成,按平坦地区和丘陵地区两个布设方案实施,其基本情况如下。 (1)航线按每4条基线在其周边布设6个平高点。 (2)接边处的外业控制点已互相转刺,保证所有同名公共点均得到共用。 (3)区域网外业像片控制点的精度和成果质量均符合规范和技术设计的要求,质监部门已经同意将该成果交给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和立体测图工序使用。 2)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成果基本情况 整个测区的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工作已全部完成,其成果质量符合规范和技术设计要求,并已全部通过质检部门的检查验收,同意移交下一工序使用。 问题:4.试述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进行立体测图的工作流程。答案: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作业准备、像对定向、外业调绘与补测、数据采集、图形编辑、质量检查、数据整理与提交等技术环节。5.像对定向包括哪些内容?试述其技术要求。答案:像对定向包括像片内定向、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3项内容。 像片内定向像片框标坐标量测误差不应大于0.02mm。 相对定向的定向点残余上下视差不应大于0.008mm。 绝对定向的定向点平面坐标误差,平地、丘陵地一般为0.0002M图(m)(M图为成图比例尺分母)最大不应大于0.0003M图(m);山地和高山地一般为0.0003M图(m),最大不应大于0.0004M图(m);绝对定向的定向点高程坐标误差,平地、丘陵地全野外布点不应大于0.2m,其余不应超过加密点高程中误差的0.75倍。6.采用“先内业测图,后外业调绘”的技术路线,其外业调绘与补测的内容有哪些?答案:其主要内容如下。 (1)水系应调绘名称,水涯线位置。 (2)居民地及设施应调绘房屋建筑材料和层数,屋檐宽度。 (3)交通道路应调绘道路等级、道路名称。 (4)地理名称应对居民地、城镇街巷、工矿企业、机关学校、医院、农(林)场、大型文化体育建筑、名胜古迹、山岭、沟谷、河流、湖泊、海港等名称,调查核实。 (5)境界应实地调绘。 (6)对航测内业无法量测到的地物进行实地补测。 (7)对航空摄影后出现的新增地物进行实地补测。 (8)对于平坦地区进行全野外高程注记点和等高线测绘。 (9)对于个别影像模糊的地物、被影像或阴影遮盖的地物、航摄时的水淹、云影地段、新增地物应补测。第三题某工程拟建六层建筑物,一层地下室,用地面积3177.76m2,现状场地较平整。基坑开挖深度为3.256.90m,东、南、北三面均为道路,东侧为旗峰路,距基坑约15m,西侧为25层的住宅楼群,天然基础,与基坑最近距离约6m。 环境条件:场地附近属残丘台地地貌单元,地表均已填土,地面较平。 地质情况:根据钻探揭示,场地内第四纪地层主要有坡积层和厚度较大的残积层,下部基岩为花岗岩类;场地内地下水为滞水类型,储存于黏性土层中,地下水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勘察期间水位埋深为2.303.10m。 基坑西侧采用复合型加强土钉墙支护,其余各层比较空旷,故采用放坡+土钉的支护方式。 该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 在基坑开挖的施工过程中,基坑内外的土体将由原来的静止土压力状态向被动和主动土压力状态转变,应力状态的改变引起土体的变形,即使采取了支护措施,一定数量的变形总是难以避免的。这些变形包括:基坑坑内土体的隆起;基坑支护结构以及周围建筑物的变形。无论哪种位移的量超出了某个容许的范围,都将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围结构与道路造成危害。为了解施工期间基坑位移、沉降及周边建筑物变形的变化情况,保证基坑自身稳定和安全以及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的安全,同时给设计、施工部门提出准确的、可靠的、科学的数据,必须进行基坑围护结构沉降、基坑位移及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基坑周边地下水位观测。 根据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及上述规范要求,本工程深基坑开挖监测内容包括: (1)基坑支护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及沉降观测; (2)基坑周围房屋的沉降观测; (3)基坑周边地下水位观测; (4)支护结构面开裂情况检查; (5)基坑周围地面超载状况检查; (6)基坑渗水、漏水状况检查。 主要采用工程测量及目测二种方法相结合,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避免数据异常时外界偶然因素的不利影响,从而提供精确真实可靠的科学数据。 在基坑开挖前7天完成7个基准点的布设,基坑支护边线确定后马上布设观测点,并对位移、沉降监测网进行初始值的测读。 问题:7.试述变形测量实施的程序与要求。答案:(1)按测定沉降或位移的要求,分别选定测量点,埋设相应标石标志,建立高程控制网、平面控制网。 (2)按确定的观测周期与总次数,对监测网进行观测。新建的大型和重要建筑,应从施工开始进行系统的观测,直至变形达到规定的稳定程度为止。 (3)对各周期观测成果及时处理,并选取与实际变形情况接近或一致的参考系进行严密平差计算和精度评定。对重要的监测成果,进行变形分析,并对变形趋势做出预报。8.试述设置变形测量点的要求。答案:变形测量点分为控制点、观测点(变形点)。控制点包括基准点、工作基点、联系点、检核点、定向点等工作点。 各测量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1)基准点应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以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查,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测定变形的参考点。 (2)工作基点应设在靠近观测目标且便于联测观测点的稳定或相对稳定位置。测定总体变形的工作基点,当按两个层次布网观测时,应用基准点或检核点对其进行稳定性检测。 (3)当基准点与工作基点间需连接时应布设联系点,选点时应顾及连接的构形,位置所在处相对稳定。 (4)需单独进行稳定性检查的工作基点或基准点应布设检核点,其点位根据使用的检核方法成组地选设在稳定位置处。 (5)需定向的工作基点或基准点应布设定向点,并选择稳定且符合照准要求的点位作为定向点。 (6)观测点应设在变形体上能反映变形特征的位置,可从工作基点或邻近的基准点和其他工作点对其进行观测。9.变形观测的数据包括哪些?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包括哪些内容?变形观测的数据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监测网的周期观测数据,每期建筑变形观测结束后,依据测量误差理论和统计检验原理对观测数据进行平差计算和处理,计算各种变形量,进行参考点稳定性检验和周期间的叠合分析,从而得到目标点的位移;另一种是监测点上某一种特定的形成时间序列的监测数据,如应力、应变、温度、气压、水位、渗流、渗压、扬压力等,对它们进行回归分析、相关分析、时序分析和统计检验,确定变形过程和趋势。 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包括观测资料整理、平差计算、变形几何分析、变形建模与预报。第四题根据市政府工作需求,需要编制市地图集,制图区范围包括整个市域。市地图集分序图、区域详图、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发展规划5个图组。各图组的内容如下。 (1)序图组:市的地理位置、历史、行政区、地势地形。 (2)区域详图组:市各行政区的城区详图。 (3)社会经济图组:市人口、经济、文教体育等内容。 (4)自然环境图组:市的自然资源状况及分布。 (5)发展规划图组:市的发展规划。 问题:10.试述地图集的结构。答案:地图集的结构包括主要技术参数、图组、图幅顺序、地图分幅等内容。 1)主要技术参数 主要技术参数包括开本、比例尺、纸张、用色数、印数等。 2)图组及图幅顺序 地图集包括几个图组,每个图组包括哪些图幅,其先后顺序如何排列,体现了图集的科学性与逻辑性,直接影响图集的传递效果。 3)地图分幅 地图分幅指确定各图幅的制图区域范围、占用的幅面及拼版形式。11.试述统计地图的用途及设计与编制方法。答案:统计图是利用点、线、面、体等绘制成几何图形,以表示各种数量间的关系及其变动情况的工具。其特点是:形象具体、简明生动、通俗易懂、一目了然。其主要用途有:表示现象间的对比关系;揭露总体结构;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揭示现象间的依存关系;反映总体单位的分配情况;说明现象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市图集中的人口、经济、商贸等大部分专题地图属于统计图图型。其资料多为统计资料。通过统计图可以为市一级领导和管理部门提供各区域的经济实力,作对比分析用。这些图一般从相对和绝对两方面描述各区域的经济状况。可采用主题图加统计图表表达。以相对指标为主的现象用分级统计图法表示,而以绝对指标为主的现象则用分区统计图表法表示。12.试述分布图的设计与编制方法。答案:分布图是表现一些现象空间分布位置与范围的图型。它包括占有空间小又零散的现象,或流动性大难于确定具体位置的现象,或性质与数量不能立即确定的现象等。有些制图对象的特性和分布状态不同于具有空间连续性、面积可测性的一些现象,在成图比例尺许可限度内不能表现,但又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如重要的自然现象、自然资源或地理环境要素,对此所表示的图形往往是相对的、近似的或示意的。其制图方法主要采用范围法、符号法、点值法等。 分布图是地图集中的一个主要图形,反映以点状、线状和间断成片为特征的现象分布,凡是内容要素在图上呈点状分布的,均以符号法表示;用符号的形状或颜色反映其质量特征,用符号的大小表示其数量特征。凡是内容要素呈线状分布特征的,均以线状符号表示;用线状符号的颜色或图案反映质量特征,用线状符号的粗细反映重要性及等级差异。凡是内容要素呈间断成片的面状分布的,均以范围法表示;界限范围明确的以轮廓线表示。第五题某市拟建设市政设施管理与更新信息系统,项目内容包括建设全市市政设施数据库,开发数据库管理与服务系统。 1已有数据 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由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地图服务,包括全市0.05m彩色正射影像以及1:500、1:2000地形图数据等,采用城市独立坐标系和高斯克吕格投影。 2)市政设施数据 (1)道路和桥梁要素。根据1:500地形图按图幅采集存储,以多边形表示道路和桥梁的路面范围,同时采集道路和桥梁的中心线;属性信息包括其分类编号、宽度、路面材料、名称等。 (2)路灯要素。利用GPS采集道路和桥梁沿线路灯的定位点数据,为WGS84坐标系;属性信息包括其分类编码、所在道路和桥梁的编号及名称;按照片区存储;其他路灯暂不采集。 (3)燃气管线、燃气井要素。根据1:500地形图按图幅采集,燃气管线的属性信息包括分类编码、管径、管材等;燃气井采集点位及类型属性。 (4)供水、排水、电力、通信等要素的采集和存储,参照燃气设施数据方式进行。 2全市市政设施数据库要求 对数据进行分层组织,具有相同几何特征的道路、桥梁、路灯、燃气、供水、排水、电力、通信等设施要素划分为相同层;全市范围连续无缝,要素对象应进行接边和保持唯一;数据库坐标系与1:500地图数据一致,利用WGS 84与城市独立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参数对路等数据进行转换;入库数据必须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查,包括内业数据检查和野外抽查核实。 3数据库管理与服务系统开发 数据库管理与服务系统开发包括数据采集与更新,数据库管理与服务两个子系统。在互联网环境中运行,并可调用已在运行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平台。 数据采集与更新子系统,在掌上电脑(PDA)上开发,利用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连接,要求利用携带的GPS实地采集更新市政设施数据,并自动转换到城市独立坐标系;同时可调用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的地图和影像数据服务为背景,实地调绘对市政设施数据进行更新。 数据库管理与服务子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建库、管理、更新以及对外数据目录发布、信息查询、数据编辑处理、数据提取、地图服务等。 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可以提供网络地图服务和有关功能服务接口。 问题:13.设计该市政设施数据库的要素分层方案。答案:(1)道路和桥梁要素层:表示道路和桥梁的路面范围,道路和桥梁的中心线;属性信息包括其分类编码、宽度、路面材料、名称。 (2)路灯要素层:表示道路和桥梁沿线路灯的定位点数据;属性信息包括其分类编码、所在道路和桥梁的编号及名称。 (3)燃气管线、燃气井要素层:表示燃气管线和燃气井的位置;燃气管线的属性信息包括分类编码、管径、管材等;燃气井采集点位及类型属性。 (4)供水、排水要素层:表示供水、排水管线的位置和检修井的位置;供排水管线的属性信息包括分类编码、管径、管材等;检修井采集点位及类型属性。 (5)电力、通信要素层:表示电力、通信管线的位置和检修井的位置;电力、通信管线的属性信息包括分类编码、管径、管材等;检修井采集点位及类型属性。14.简述将采集的市政设施数据整理入库的主要工作步骤及内容。答案:(1)数据整理。将采集到的数据转换为统一格式。 (2)数据预入库。按照数据库整体结构的设计,将采集数据按照数据的存储要求入库到相应的数据层。 (3)数据处理、修改。临时数据库矢量数据是按照图幅为单元存放的,在图幅接边处可能会存在要素目标的断线。在这个过程中,对于线要素,要将要素在图幅分割处进行连接使其连续;对于面要素,要将由于图幅分割成多个目标进行合并,生成一个目标;对于市政设施数据,要将对应的原始数据进行重新整合生成。 (4)元数据整理。将元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并将文本格式转换为关系表格形式,以利于元数据的入库。 (5)数据正式入库。把经过处理符合数据库设计要求的数据进行正式入库,形成正式的数据库成果。15.设计数据采集与更新子系统的主要功能。答案:数据采集与更新子系统主要功能:可通过掌上电脑(PDA),利用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连接,利用携带的GPS实地采集更新市政设施数据,并自动转换到城市独立坐标系;可调用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的地图和影像数据服务,实地调绘对市政设施数据进行更新。16.简述检查数据质量时,如何将位置偏离道路5 m的路灯点检查出来。答案:(1)程序自动检查:通过设计模型算法和编制计算机程序,利用空间数据的图形与属性、图形与图形、属性与属性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和规律,检查和发现数据中存在的错误。 (2)人机交互检查:数据中很多地方靠程序检查不能完全确定其正确与否,但程序检查能将有疑点的地方搜索出来,缩小范围或精确定位,再采用人机交互检查方法,由人工判断数据的正确性。 (3)人工对照检查:通过人工智能检查核对实物、数据表格或可视化的图形,从而判断检查内容的正确性。第六题根据省国土厅的安排,某县于年月开始进行土地调查工作,土地权属调查现已完成;下一步的工作是完成该县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的工作。 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测区总面积约370km2。地势平坦,平均海拔25m。 2主要技术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修订版);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 (3)国务院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底图生产技术规范; (4)国务院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 (5)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GB/T 210102007); (6)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GB 159681995); (7)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1:50000数字高程模型(CH/T 10082001)。 3数学基础 (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现有成果资料 (1)村级以上行政界线资料; (2)该县土地权属调查成果; (3)该县乡、镇和村级土地权属调查成果; (4)该地区以前所有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资料。 问题:17.简述土地调查的内容。答案:土地调查的内容如下。 (1)农村土地调查。逐地块实地调查土地的地类、面积和权属,掌握各类用地的分布和利用状况以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 (2)城镇土地调查。调查城市、建制镇内部每宗土地的地类、面积和权属,掌握每宗土地的位置和利用状况以及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 (3)根据基本农田划定和调整资料,将基本农田地块落实至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掌握全国基本农田的数量、分布和保护状况。 (4)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建立国家、省、市(地)、县四级集影像、图形、地类、面积和权属于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18.简述地类调查的内容与要求。答案:线状地物调查 (1)线状地物包括河流、铁路、公路、管道用地、农村道路、林带、沟渠和田坎等。 (2)线状地物宽度大于等于图上2mm的,按图斑调查。 (3)线状地物宽度小于图上2mm的,调绘中心线,用单线符号表示,称为单线现状地物,并要求在宽度均匀处实地量测宽度,精确至0.1m,当宽度变化大于20%时,应分段量测宽度。 (4)在以系数扣除田坎的地区,田坎不调绘。但作为权属界线和行政界线的田坎应调绘其准确位置,不参与面积计算。 2)图斑调查 单一地类地块以及被行政界线、土地权属界线或线状地物分割的单一地类地块称为图斑。 明显界线与DOM上同名地物的移位不得大于图上0.3mm,不明显界线不得大于图上1.0mm。 最小上图图斑面积: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为图上4.0mm2,耕地、园地为图上6.0mm2,林地、草地等其他地类一般为图上15.0mm2。 3)零星地物 零星地物指耕地中小于最小上图图斑面积的非耕地或非耕地中面积小于最小上图图斑面积的耕地。零星地物一般可不调查。19.简述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面积计算的工作内容。答案:面积计算包括以下内容。 1)图斑面积及图斑地类面积计算 (1)图斑面积计算根据图斑的拐点坐标,采用统一规定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图斑面积计算。 (2)图斑地类面积计算=图斑面积-(实测线状地物面积+田坎面积+应该扣除的其他面积)。 2)线状地物面积计算 线状地物的面积=线状地物长度外业测量的宽度。 3)田坎面积计算 (1)实测的田坎面积的计算方法同线状地物面积计算。 (2)按系数扣除的田坎面积=田坎系数(耕地图斑面积-图斑内实测的线状地物面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