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萃取技术在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课件_第1页
膜萃取技术在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课件_第2页
膜萃取技术在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课件_第3页
膜萃取技术在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课件_第4页
膜萃取技术在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PT模板下载:/moban/,膜萃取技术在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发展历程,膜萃取的传质原理,几种膜萃取技术,目录,1,2,3,4,影响因素,5,现状及发展前景,萃取是分离和提纯物质的一种常用方法,传统的萃取方法由于费时,费力,效率低等缺点,近年来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因而先后出现了超临界流体萃取,微波萃取,加压溶剂萃取等新技术。膜萃取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显示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应用潜力。,前言,膜萃取,又称固定膜界面萃取,是基于非孔膜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样品前处理方法,是膜技术和液液萃取过程相结合的新的分离技术,是膜分离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984年Kiani和Kim首先提出膜萃取分离技术。,1992年Melcher提出了吸附剂接口膜萃取技术。,1986年Audusson提出了支持液膜萃取技术。,1993年Wang利用中空纤维制作出了膜萃取器装置。,发展历程,1994年实现了SLE与HPLC在线全自动联用。,1998年Y. Shen等人提出了微空膜液液萃取模型。,2003年基于HFLPME实现了与HPLC在线联用。,传质模型,原理:基于双膜理论,建立的包括膜阻在内的膜萃取传质模型,(A ) 疏水膜,其中,膜 阻项为,m,(B ) 亲水膜,其中,膜 阻项为,X,Y,中空纤维膜液相微萃取,支持液膜萃取,微孔膜液液萃取,几种膜萃取技术,固相膜萃取,由一块疏水性的扁平膜将两种溶液分开,有机溶剂由于毛细管作用力饱和于膜孔中,形成的支撑液膜固定在两扁平的惰性材料模块之间,在膜两边各形成一个流体通道,每个通道体积一般在10-1000L。,萃取液是与固定在多孔憎水性膜膜孔中的有机溶剂相同的溶液,疏水膜将水相与有机相隔开,膜的两边分别为样品和有机溶剂通道,待萃取物被萃取入多孔憎水性膜,然后穿过液膜,扩散进入含有相同有机溶剂的通道内。待萃液流速快而萃取液流速慢或静止,从而达到萃取富集的目的。,采用一根疏水性聚丙烯中空纤维膜进行萃取,待萃液在中空纤维膜外,萃取液在膜内。中空纤维微孔中充满有机溶剂,将其浸入样品水溶液中,分析物从水溶液中被萃取到有机溶剂中。,SPME是一种固相萃取技术,继固相柱萃取后发展起来,其装置是将膜材料涂渍或包被在载体上,目标物被萃取后用少量溶剂洗脱或解吸,继而用于仪器分析。由于膜状介质截面积大、传质速率快,可以实现大通量样品处理并获得较高的富集倍数。,影响因素,萃取率和富集因子是评价膜萃取效率的主要参数。,1.溶液的组成(小体积低流速,大体积高流速 ;高的富集倍数) 2.样品的流速(高浓度,小流速;低浓度,大流速 ;高的富集倍数 ) 3.有机溶剂的种类(相似相溶原理) 4.支持体的种类(孔径小,孔率大, Ee大) 5.溶液的PH值(调节PH值使目标分子转化为可萃取形式) 6.温度(温度高,扩散速度快,平衡时间短,分配系数小),高的选择性和富积率。 有机溶剂用量小。 准确度和精密度高。 无需特殊设备,成本低。 方便与其他分析设施实现自动和在线联用。 能够避免液滴分散而引起的夹带和溶剂损失。,优点,现状,Product B,Product C,Product A,膜的稳定性差,平衡周期长,膜材料溶涨,缺点,新型膜萃取技术的研究,与各种分离分析技术的 全自动在线联用,发展,新型膜溶剂的研究,参考文献,1.王玉军; 骆广生; 戴猷元, 膜萃取的应用研究. 现代化工 20 (1), 7. 2.刘伟; 高书宝; 吴丹; 蔡荣华; 黄西平; 张琦, 膜萃取分离技术及应用进展. 盐业与化工 2013, 42 (11), 6. 3.气相色谱方法及应用. 4.王昕, 高效液相色谱研究进展. 光明中医 2011, 26 (1), 3. 5.刘彤, 试简述膜萃取过程分离原理. 刘彤 2011, 28 (215), 3. 6.毛晓青; 杨光伟; 毛北星, 中空纤维膜萃取方法与进展.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1999.03, 18 (2), 8. 7.Mller, S.; Mder, M.; Schrader, S.; Popp, P., Semi-automated hollow-fibre membrane extraction, a novel enrichment techniqu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biologically active compounds in water samples.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2003, 985 (1), 99-106. 8.Hytylinen, T.; Tuutijrvi, T.; Kuosmanen, K.; Riekkola, M.-L., Determination of pesticide residues in red wines with microporous membrane liquidliquid extrac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 Analytical and bioanalytical chemistry 2002, 372 (5-6), 732-736. 9.Chimuka, L.; Michel, M.; Cukrowska, E.; Buszewski, B.,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on mass transfer in an incomplete trapping s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