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之翼国际机场规划说明书最终版_第1页
大连海之翼国际机场规划说明书最终版_第2页
大连海之翼国际机场规划说明书最终版_第3页
大连海之翼国际机场规划说明书最终版_第4页
大连海之翼国际机场规划说明书最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连海之翼国际机场机场规划说-大连海之翼国际机场明书 队名:哪吒闹海 队长:骆小帅 队员:王 霄 朱 丹 刘 杰 濮岳川 蔡晓峰目录一、创新点汇总41.1 镶嵌式壁挂海洋鱼类景观带41.2 三维立体全息影像指示牌41.3 自动定位电子登机牌41.4 地铁值机安检系统41.5 海水热泵系统51.6 通用航空5二、需求分析52.1 机场设计背景介绍52.2 战略定位62.3 航空市场需求分析72.4 业务量预测7三、LOGO说明83.1 LOGO以及机场名展示83.2 设计理念8四、机场规划94.1 选址说明94.2 机场说明104.2.1安全体现104.2.2高效体现104.2.3绿色体现114.2.4持续体现124.3 总体规划参数表124.3.1机型组合124.3.2高峰小时旅客量124.3.3机位数量134.3.4高峰小时起降架次134.3.5各功能区面积134.4 路测交通规划134.4.1公路134.4.2轻轨144.4.3水路144.4.4停车场144.5 航站楼规划144.5.1形象设计说明144.5.2航站楼参数154.5.3值机柜台和安检口154.5.4其他功能区164.6 飞行区规划164.6.1飞行区总体规划164.6.2跑道164.6.3滑行道164.6.4停机坪174.6.5塔台设计理念174.6.6目视灯光系统及雷达管制系统184.6.7其他功能区184.7 通用航空规划184.7.1通用航空设计理念184.7.2通用航空区说明19一、 创新点汇总1.1 镶嵌式壁挂海洋鱼类景观带航站楼正面以及环候机厅的整条墙面上,将由高五米的镶嵌式玻璃鱼缸装饰,里面装有各类海洋鱼类、海洋生物及景观水草。让旅客身处航站楼,仿佛置身于海洋之中。即使等待也不会觉得无聊。1.2 三维立体全息影像指示牌普通机场的指示牌由于悬挂较高或者字体颜色大小不适,易造成旅客辨识困难,使旅客无法找到其搜寻的功能分区。我们设计的机场内将采用三维立体全息影像指示牌,可以降低指示牌悬挂高度,高度约离地2.5米。并且由于只是影像,不占用任何空间,增加了航站楼的实际可用面积,方便旅客阅读,并通过360度全方位三维立体影像的旋转展现给各个方向的旅客,使每一位旅客都能方便快速的读取有效信息,避免找不到方位的情况发生。也可节约人力资源。1.3 自动定位电子登机牌机场的登机牌将采用GPS自动定位系统,通过图示展示给旅客其所在位置,以及各项主要功能区分布位置。在登机牌上我们讲设置各主要功能区的按钮,通过按钮,以图文示意和人工播报两种方式旅客所要寻找的功能区与其相对方位、距离以及行进路线。方便旅客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整个航站楼布局,使用航站楼内的各项功能和服务。 同时,GPS定位在登机牌上也方便回收同时提高效率。1.4 地铁值机安检系统为分担航站楼内值机安检的流量,减轻航站楼压力,我们将在地铁系统内开辟专门的区域和专用的线路,开设值机安检服务柜台,由机场负责托运行李至飞机,方便旅客,缩短旅客出行时间总量,减轻高速公路交通负担。1.5 海水热泵系统航站楼内的供暖与制冷均由海水热泵技术所提供,完全利用机场地处海上的天然优势,通过对海水的升温降,来进制冷和供暖,仅此一项每年就可为机场节约5%的运营成本。更重要的是节约了外界能源,体现了自给自足的绿色特点。1.6 通用航空机场开辟的通用航空专区,将民航与通航有效融合,随着空域开放限制减小,通航的发展将成为航空发展的必然趋势。观光旅游、空中游览、跳伞、滑翔和飞机表演将逐渐步入人们的视野,成为生活休闲的一部分。我们的机场将抓住这一机遇,将通用航空打造成机场的一大特色,增加机场的非航空性业务收入,促进整个机场和中国通用航空事业的发展。注:该部分为创新点简单汇总,详细内容请参考本文件第四章。二、 需求分析2.1 机场设计背景介绍大连,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坐落于我国辽东半岛最南端,仿佛一颗璀璨的夜明珠闪耀于渤海湾。目前,大连市由6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和1个县组成,拥有人口586.4万。大连作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名中外旅客慕名而来,观光旅游,感受绚烂的海滨风光。大连地处北温带,三面环海,同时受季风影响,属温暖季风气候,又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年日照时数25002800小时,年日照率达62%左右,年平均气温10.4,八月份温度最高,多年平均气温24,多年平均降水量687.7毫米,多集中在7、8月份,约占全年60%左右,本地区季风明显,春夏两季盛行东南风,秋冬两季盛行西北风。大连市境内多为山地丘陵地带,产业经济区多设于沿海平原一带。随着城市的发展,沿海平原带趋于饱和,大连城市规划将逐步向海洋延伸。航空运输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模块,不仅联通海陆交通,更为大连市带来了便捷、高效的经济辐射效应。大连海域辽阔,海岸线绵长,海面总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港湾和岛屿众多,大小港湾达30多处,总面积超过10万公顷,主要港湾有大连湾、大窑湾、普兰店湾、金州湾和复州湾等。这些港湾湾深港阔、不淤不冻、风平浪静。我们设计规划的大连海之翼国际机场正是位于金州湾内,不仅解决了大连市丘陵地貌给航空发展带来的不便,更秉承了大连市的未来发展规划理念,立足于海洋,雄起于蓝天。2.2 战略定位大连金州湾海之翼国际机场近期旅客吞吐量1600万人次,远期旅客吞吐量预计3000万人次,作为首都机场群的备降机场和东北亚的中转枢纽,联通中国与日本、韩国,连接华东、华北和东北,成为三地的货邮集散中心。2.3 航空市场需求分析大连作为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与海洋资源。地处东北亚交界中心,货邮运量巨大。同时,随着中国空域的逐渐开放,通用航空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作为民用航空和通用航空相连的新型海上国际机场,发展前景广阔。2.4 业务量预测根据份额分析法这种定量分析方法可预测得到海南之星的旅客运输量。份额分析法:研究某一预测对象与更易预测且精度较高的另一预测对象之间比例关系,从而利用另一个预测对象的预测结果,推出所预测对象的结果。预测新建机场年旅客量时常采用这种方法,先研究机场所在地的各类交通方式旅客交通量,然后参照相近条件城市的航空旅客交通量所占得份额,并根据当地情况予以修正,进而推算出未来的新机场的年旅客量。故,采用这一方法定量预测大连海之翼国际机场的未来旅客量。类比机场:杭州萧山机场数据:杭州市2010年各类交通旅客总吞吐量萧山机场2010年年旅客吞吐量。大连市2010年各类交通旅客总吞吐量通过类比分析,并考虑到经济,人口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得出大连海之翼国际机场建成时,年旅客吞吐量将会达到1582万左右,未来旅客吞吐量将达到3000万左右。故未来高峰小时旅客数为:3000万*0.03%=9000人三、 LOGO说明3.1 LOGO以及机场名展示3.2 设计理念机场LOGO:由一个蓝色椭圆状图案和一排中文文字加一排英文组成。长宽比约为1:1,椭圆图案长宽比例约为2:1,图案约占整个LOGO的2/3,文字约占整个LOGO的1/3。LOGO的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篆刻刻章,采取阴刻的方式将一只展翅翱翔的海鸥和海面的波浪展现在人们眼前。机场名字采用中国传统毛笔行书字体,配合刻章的概念,将中国元素与国际机场的融合为一体。整个LOGO采用海蓝色作为主题色彩,与机场所在城市大连,和整个机场的设计理念契合。表现了海洋的元素。中文下面的英文展示了机场作为国际机场的全球性。机场名称:大连海之翼国际机场机场的航站楼形如翱翔的海鸥,整个机场建在海面上,仿佛大海中的翅膀,不惧风浪,奋勇飞翔。也预示着我们的大连海之翼国际机场会像从这里起飞的海鸟一般,最终翱翔于世界的天空。四、 机场规划4.1 选址说明大连海之翼国际机场,坐落在渤海湾内的金州湾上,临海依陆,本身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首先,渤海湾内海面平静,且地处较北部,受台风影响甚小。辽东半岛为明显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4度,年平均降水量仅为687.7毫米,年平均风力为3.3级,使得此地的气候条件也十分适合新建机场。其次,辽东半岛一面为山,三面环海,内陆地区多为山地丘陵,沿海平原地段经济较发达,产业设施已趋于饱和,无法提供充足的土地资源供新机场的建设。因此,我们采取“填海造田”的方式,在金州湾内的海面上,离岸大约4公里处规划建造我国内陆地区的首个海上机场-大连海之翼国际机场。4.2 机场说明大连海之翼国际机场,自诞生之日起,就必定会成为瞩目的焦点。融合了海陆空三种元素于一身的自然地理特色,秉承“sea to sky,从海中起飞,翱翔于天际”,为旅客带来更多新奇体验的宗旨,大连将以努力地把机场建设成为新的国际枢纽机场为目标。由于机场建于海上,距离海岸较远,所以不必考虑噪音对附近居民的影响,在拥有了完善的灯光助航系统后,机场将实现24小时全天候通航的机场模式,不仅增加了机场的利用率,也为其成为重要的中转机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们的机场奉行“安全、高效、绿色、持续”的理念。4.2.1安全体现:以完备的消防、雷达管制系统和地面灯光系统,合理的建筑抗震技术,精细的安检流程保证在任何突发情况下的机场安全。并且建于海上的海之翼机场跑道在夜晚降落时不会受到周围的其他光源的影响,容易被飞行员识别,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意外事故发生,有效提升了机场的安全性。4.2.2 高效体现:以海路(sea way)、高速公路(high way)和地铁(subway)为主打的“3way”模式,为旅客提供了多种进场路线,合理的将旅客流分为三部分,可以从以不同的方式进入航站楼;全新的地铁值机安检系统,可以让旅客在地铁站内就完成值机安检等服务,为航站楼节省空间,减少航站楼的拥堵和滞留情况,更使每一位旅客享受到高效便捷的值机安检体验;经过优化的临场道路系统和宽阔的停车场,让场内交通告别混乱不堪;航站楼内醒目的三维立体全息影像指示牌不仅节省航站楼占地面积,更能帮助旅客清晰地了解航站楼内各部分功能和设施;可全方位实现路线指示的电子登机牌,采用GPS定位系统,旅客不仅不会在航站楼内迷路,还能以动态的方式知晓自己所处位置,仿佛随身跟从的一位引导员,为旅客全程服务。4.2.3 绿色体现:设计规划的生态式航站楼,采用全玻璃墙面的自然采光和有效通风,在大楼正面和候机厅侧面的玻璃墙上建立起3米高的“立体海洋生物景观带”,以镶嵌式壁挂鱼缸为灵感,除了为整个候机楼带来绿色生机活力,体现大连作为海滨城市的特色,更围绕“从海中起飞”这一机场设计主旨,带给每一位旅客不一样的体验,成为大连海之翼国际机场航站楼的一大亮点;航站楼内的供暖与制冷均由海水热泵技术所提供,完全利用机场地处海上的天然优势,通过对海水的升温降温,来进制冷和供暖,仅此一项每年就可为机场节约5%的运营成本。更重要的是节约了外界能源,体现了自给自足的绿色特点。考虑到海上机场对污水排放的更高要求,整个人工岛上的所有污水将通过管道集中在一起,在一个小型污水处理区内集中处理,处理后的水可以循环使用,提供维护草坪用水,消防用水,清洁用水和航站楼卫生用水等。海上机场,远离城市中心,解决了噪音对周围环境和周边居民长期存在影响的问题,对陆地生态环境也完全没有破坏。更好的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以生态为重的绿色机场宗旨。4.2.4 持续体现:以合理的机场运营规划为基础,以“航空服务带动非航空服务,非航空服务促进航空服务”为发展思路,将非航业务作为机场可持续的关键点,打造海之翼国际机场民航运输和通用航空合二为一的特色品牌,将航空体育、航空娱乐、航空表演等航空休闲方式带入人们的生活。将海洋元素与机场内非航空性业务的发展融为一体,形成“由一点向全面扩散”的海上机场发展模式。并且由于在海上,地域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如果未来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可以考虑对机场进行扩建,只需要在周边再填出一块区域即可。4.3 总体规划参数表4.3.1 机型组合:机场适合除A380以外的各类飞机起降,也可在机场进行昼夜起降。4.3.2 高峰小时旅客量:根据美国FAA建议的典型高峰小时旅客量占年旅客量的比例关系,可计算出高峰小时旅客量为:9000人。4.3.3 机位数量:机场总共有108个远、近停机位,其中近机位有88个,远机位有20个。近机位中有个E类停机位,可供停靠B747、A330、B767等大型飞机,个D类停机位,可供停靠B737、A320等中型飞机,个C型停机位,可供停靠小型飞机。远机位中,个E类停机位,个D类停机位,个C类停机位。4.3.4 高峰小时起降架次:设计机场,在旅客吞吐量达到3000万以后,单条高峰小时起降架次会达到45架每小时,其中客机38架,货机7架。4.3.5 各功能区面积:人工岛总地面积20106900平方米。航站区占地面积为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0万平方米。停机坪区占地面积3141446平方米。跑到滑行道及维修区占地面积5946640平方米。塔台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其他功能区占地面积563418平方米。4.4 陆侧交通规划4.4.1 公路:经过跨海大桥,从沈西高速到机场,全程为双向独立式8车道。进入机场后,分为三路,分别去往一层,二层和停车场。去往一层的车辆,可以在接到进港旅客后,通过场内环形路绕出,通过跨海大桥返回陆地;去往二层的车辆可以在送完离港旅客后,同一层一样返回陆地。在刚进入二层的车道边,还专门为出租车提供了排队区,面积,可供辆出租车同时排队。停车场与两边的航站楼一层都建有一座4米高的人行天桥,供停完车的旅客和取车的旅客方便安全的来往于航站楼和停车场之间。4.4.2 轻轨:通过跨海大桥,居于中间和公路在同一平面,在进入停车场通道之前,高度降低,进入地下,直通航站楼最远端,通过地下站台下车。下车后旅客可乘坐电梯进入航站楼。对于已经值机安检过的旅客,将安排在特定的几节车厢内,到达地下站台后进入特别通道,可直接到达对应的候机厅。为保证安全,全程由专人为其服务监督。4.4.3 水路:在陆地和人工岛上分别建立小型码头,实行对开。陆地上的码头建在金龙湾附近,人工岛上的码头建在右侧跑道外的维修区边上,与飞行区完全隔离,并通过码头路通往航站楼。去往TI航站楼的旅客可以在码头路与TI航站楼的连接平台处直接下车进入;去往T2航站楼的旅客可通过码头路并入二层场内环形路,去往T2航站楼。而旅客也可以直接从这两个码头乘船到达通用航空区,减少换乘的麻烦。4.4.4 停车场:停车场为双层复合式停车场,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共设个停车位。二层为长时间停车位,供停车两小时以上者使用;一层为短时间停车位,供两小时一下者使用。旅客可以在进入临场路之前进入停车场专用路进入停车场,也可以在一层、二层与停车场的路口进入停车场。4.5 航站楼规划4.5.1形象设计说明大连海之翼国际机场作为一个海上机场,其航站楼外形以翱翔于天际的海鸥为蓝本,采用流线型和非对称式设计,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流畅、舒展的感受,包含了从海至天(sea to sky)的机场特色,更充分体现出海洋元素,与大连这座城市的定位相匹配。近期规划中,机场的T1航站楼同时进行国际旅客服务和国内旅客服务,进入远期规划阶段,T2航站楼落成,将作为单独的国际航线航站楼使用,而T1航站楼也将单独为国内旅客服务。航站楼采用指廊式,不仅让候机环境少受航站楼大厅内环境的影响,而且可以增加与停机坪的接触面积,增加近机位数量,方便旅客。4.5.2 航站楼参数 根据未来高峰小时旅客量9000人次,将国际与国内按1:3的比例分开,根据FAA推荐的计算方法,国内人均旅客占地面积采用18平方米/人,国际人均旅客占地面积采用30平方米/人,故T1航站楼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T2航站楼建筑9万平方米。航站楼最高处距地面30米,设计为上下两层。上层为离港层,下层为进港层。4.5.3 值机柜台和安检口T1航站楼正门及码头路与其连接平台入口处均设有人工值机柜台和自助值机柜台,人工值机柜台依靠着行李分拣区。在其后面,为安检区。通过安检区,可以从联络通道进入候机区。T2航站楼除没有码头连接门意外其他与T1一致。4.5.4 其他功能区在进入安检区候机区的路上为候机楼内主要商业区。候机区除有正常的候机厅、娱乐区和VIP区以外,还专门设立了休卧区供旅客自助休闲。4.6 飞行区规划4.6.1 飞行区总体规划飞行区总占地面积778.8万平米,飞行区等级为4E级。4.6.2 跑道跑道体系包括跑道、道肩、净空道、停止道、跑道端安全区、升降带等,专供飞行器起飞着陆用,是机场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规划建设两条4E级别的平行跑道,采用标准长度3600米和标准宽度60米。随着科技的发展,飞机的进近将会越来越智能化,我们的机场也会满足这种发展的需要,同时考虑到安全性,故达到跑道视程不小于213 m和决断高度为0时能利用目视助航设施滑行的III类A级。跑道标号采用地理北方向为基准,充分考虑了当地风向和95%的风向利用指标,并根据跑道命名规则,得出两条跑道的标号分别为10L、28R和10R、28L。两条跑道间距大于2000米,符合安全标准。跑道附有左右各1.5米的道肩,并在两端分别设置了长200米的停止道和一个转头机坪。与周围平行滑行道和维修机坪距离均大于升降带要求的150米。净空区已延伸到海上,故不用考虑其净空要求。4.6.3 滑行道由于我们机场跑道长度大于3500 m,所以必须设置八条以上出口滑行道,才能保证飞机尽快脱离跑道;两条跑道均设置了9条出口滑行道,其中4条快速出口滑行道和两条端口滑行道。另外由于高峰航班数大于25架次,故设置了两条平行的单项的滑行道,两条滑行道之间通过联络滑行道联通。滑行道宽采用机场最大允许起飞飞行器主起落架外侧轮距加上附加距离,得出为40米。靠近跑道的滑行道中线距跑道中线300米,两条平行滑行道中线距离150米,均符合安全规定。4.6.4 停机坪根据高峰小时旅客数和高峰小时起降架次,以及国内国外班机的比例,我们设计的机场共有108个停机位,其中近机位88个,远机位20个。可供除A380外的各类飞机停放。其中近机位大多以大型飞机停机位,远机位则多为货运机位,小型机位以及维修机位。4.6.5 塔台设计理念塔台造型灵感取自海中鲸鱼背部所喷出的水柱,上面托住一颗明珠,既融合了海洋元素,又暗示着我们的新机场就像一颗海中明珠,正从海面上冉冉升起。塔台高80米,从上往下设立8层功能楼层。为混泥土浇筑而成,外部除最顶部的玻璃机构外,均用蓝色和白色将塔台身体涂成水流花纹状,突出水柱的效果。最顶端为塔台控制中心,采用360度全景式玻璃结构,最大可能的提高空管员的可视角度。顶部采用遮光面在阳光强烈时使用。塔台按照最高级别的防震等级和防火等级建设,在保证功能齐全的情况下极力保证安全。4.6.6 目视灯光系统及雷达管制系统作为全天候24小时开放机场,灯光系统在机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的机场采用国际最新的二类灯光进近系统,最大可能的保证了夜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