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教育心理学书第7章重点.doc_第1页
湖南省教育心理学书第7章重点.doc_第2页
湖南省教育心理学书第7章重点.doc_第3页
湖南省教育心理学书第7章重点.doc_第4页
湖南省教育心理学书第7章重点.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 教学第一节 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一、教学的概念三种错误观点:教学就是传授知识;教学就是上课;三是教学就是智育。 教学定义为:在教育目的规范下,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获得全面发展的过程。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二)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三)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二、教学的意义 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在学校教育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一)教学是社会经验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教学不仅仅加快个体实现社会化的进程,而且使人类文化一代代继承发展,因此,它是社会历史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二)教学为个体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三)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 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体,而教学工作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教学工作所占用的时间最多,所使用的人力最多,所投入的财力也最多,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三、教学的任务(根本目的的具体化) 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智)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基础知识是指各门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 技能是指运用一定知识,通过练习而获得的能够在实践中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比较稳定、系统的动作方式。基本技能,指各门学科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技能。 (二)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体) 1发展学生的智力。所谓智力,是指个体在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能力系统。 2、发展学生的体力。体力指身体的正常发育成长与身体各个器官的活动能力。3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创造才能主要指他们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智能去探索、发现和掌握未知世界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 (三)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现基础(德和美) (四)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个性) 第二节 教学过程一、教学过程的概念 孔子把教学过程概括为在老师启发下学生学、思、行的统一过程。是我国最早的关于教学过程的思想。思孟学派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赫尔巴特教学过程理论被他的学生发展为“预备、提示、联系、总结、应用”五个阶段,俗称“五段教学法。”赫尔巴特(巴结):预(备)(提)示联(系)(总结)接(应)用杜威的五阶段论,从情境中发现疑难:从疑难中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假设:推断哪一种假设能解决问题;经过实践检验、修正假设、获得结论,也叫做五步教学法。杜威:疑(发现疑难)问(提出问题)假(假设)推(推断)(结论)论 教学过程定义: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良好品德、发展个性的过程。一、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之间的矛盾成为认知过程内部发展动力。(二)教学过程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间接性。学生主要以课程教材为中介,间接地认识客观世界2、引导性。整个认识活动都有富有经验的教师引导,构成了学生(主体)一教师(引导)一课程、教材(客体)相互作用的特殊结构。3简捷性。4交往性。二、教学过程的特点 (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学生认识客观世界有两条途径,一条是通过亲自参与活动、进行探索而获取直接经验;另一条是获取间接经验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只有具备了某方面一定量的知识,才有可能开展某方面的思维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依赖于他们智力的发展, 智力具有普遍的迁移价值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但知识不等于智力,在教学中促进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应注意以下四个条件。第一,传授知识应准确科学、反映出一定的规律。第二,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第三,重视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能力。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洼重因材施教。 (三)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非智力因素”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情感、意志、兴趣等因素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学习,还要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1 (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主导者的作用。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教师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第二,对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习的态度发挥作用。第三,影响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2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其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 3、建立合作、友爱、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三、教学过程的结构 教学过程的结构是指教学过程的操作程序或基本阶段。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一)激发学习动机(二)领会知识领会知识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知和理解教材的阶段。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包括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两部分。1、感知教材。要求学生对所学教材内容获得感性认识。2、理解教材。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思维加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巩固知识巩固知识可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巩固知识主要是保持记忆,与遗忘作斗争。 (四)运用知识 学生运用知识可分为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知识和在社会生活中运用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知识主要通过教学性实践来实现。 在社会生活中运用知识主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 (五)检查知识 检查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调整和改进教与学的内容、方法和进度,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节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一、教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概述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二)中学教学原则主要有: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直观性原则:指在教学中,要通过观察活动或运用形象化语言,帮助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及其过程的清晰表象,获得感性知识,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发展认识能力。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正确选选择直观教具和方法。直观教具包括两类:一类是实物直观,二是声像直观, 第二,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全面的感性知识,并通过语言指导,启发学生思考,加深对理性知识的理解掌握。 第三,充分运用语言直观。语言直观是指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进行讲解相描述,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理性知识。学生所处的年级越高,语言直观的效果就越好。 2启发性原则指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第一,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贯彻启发性原则的首要问题是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主动性,要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魅力,引领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 第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设疑提 问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在启发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应有耐心,要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 第三,让学生动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发扬教学民主,应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等。 3巩同性原则指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牢同地掌握知识技能,长久地保持记忆,并能在需要时及时再现出来。 贯彻巩同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知识。并不排除必要的机械记忆, 第二,通过组织复习巩同。复习巩固就是与遗忘作斗争的过程,与遗忘进行斗争的基本方法就是复习。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掌握各种各样的记忆方法。 第三,在扩充、改组和运用中巩固知识。 4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被称为系统性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的依据是科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和学生认识的基本规律 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按教材的体系进行教学。 第二,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解决教学重点指在教学中教师把较多的时间放在基本概念、基本技能上 解决教学难点指在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所面对的困难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他们解决知识学习中的瓶颈问题。 第三,由浅人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5因材施教原则: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最佳发展。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进行有区别的教学。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充分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第二,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地发展。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指教学要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主导,帮助学生从理论与实联系上去理解知识,并注重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根据教学过程中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提出来的,也是由教育目的所决定的。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第一、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第二,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首先,要重视教学实践。其次,要重视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实际操作活动。第三,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第四,开发必要的校本教材二、教学方法的概述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 教学方法是指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手段及教与学相互活动方式的总称。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 (二)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 选择与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选择教学方法主要依据是:第一,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第二,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第三,学生特点;第四,教学时间、设备、条件,第五,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三、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三类:一是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方法,二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三是教师指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当前中学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一)师生的互动和联系加强(二)自主和合作学习方法增加(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四、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 50年代以来,最有影响力、最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有以下四类(一)发现教学 布鲁纳提出了以发展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以学科的基本结构为内容,以再发现为学习步骤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被称为问题发现教学法,又称发现教学。 发现教学包括四个环节:(1)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捉出要解决的课题;(2)教师提供结构性材料,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3)学生验证假设,交流初探成果(4)得出原理或慨念,并检验假设。 发现教学有如下特点(1)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获得经验和知识,提高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2)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处于主要地位:(3)教学方法以学生独立探究和作业为主, 发现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习惯与能力。教学中多采取个人或小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