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三章:节日民俗与中药文化.ppt_第1页
课件:第三章:节日民俗与中药文化.ppt_第2页
课件:第三章:节日民俗与中药文化.ppt_第3页
课件:第三章:节日民俗与中药文化.ppt_第4页
课件:第三章:节日民俗与中药文化.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我国的节日民俗与中药文化,概述:,文化是时代的产物,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传统的春节、清明、端午、七夕、重九等,都包蕴着民族生活中的历史演变、风土人情、宗教信仰、道德伦理、文学艺术等诸种文化因素。它们在民族历史的长河中,世代相传,为人民的生活增添意义和乐趣,振奋或抚慰人们的心灵.每个节日所涉及的中药,表达特定的目的和愿望,形成了独特的中药文化现象。,我国的传统节日:,正月初一春节 三月三 踏青 五月五 端午 七月七 七夕 九月九 重阳,1.正月初一: 饮屠苏,挂桃符,燃爆竹,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旦(今改阳历元月1日为元旦,正月初一为春节,始于辛亥革命后)。 宋王安石元日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桃符与爆竹,桃符系两块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之名,悬门之左右,以驱百鬼。 古代过年时人们以火烧竹,爆裂发声,用以驱鬼,“爆竹”一名由此而来。 两大变化: 1、发明火药炮仗编(鞭)炮花炮、烟花。 2、功能:由避邪驱鬼节日的吉祥、热闹、喜庆和欢乐。,屠苏,饮屠苏酒也是过年的一种风俗。饮屠苏酒,意为屠绝鬼气,苏醒人魂。据说于元日早上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后便将春节喝的酒统称“屠苏酒”。 据唐朝人韩鄂所著岁华纪丽的记载,屠苏是一间草庵(茅舍)的名称。 按梁朝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记载,北魏的议郎董勋说过,屠苏酒里面放的的是花椒焙成的药末。所谓屠苏酒,其实是一种椒酒。,饮“屠苏酒”的习俗,一家人中年纪最小的先喝,以次挨下来,年纪越大的越后喝。 原因:因为小孩过年增加了一岁,所以大家要祝贺他;而老年人过年则是生命又少了一岁,拖一点时间后喝,含有祝他们长寿的意思。 这种先少后长喝屠苏酒的风俗一直传到后代。唐代诗人顾祝岁日作诗说:“不觉老将春共至,更悲携手几人全。还将寂寞羞明镜,手把屠苏让少年。” 宋代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屠苏酒”的配方,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九伤寒上有:“辟疫气,令人不染温病及伤寒,岁旦屠苏酒方: 大黄十五铢,白术十八铢,桔梗、蜀椒各十五铢,桂心十八铢,乌头六铢,菝葜十二铢,(一方有防风一两),此七味咀碎,袋盛,以十二月晦日日中悬沉井中,令至泥,正月朔日平晓出药,置酒中煎数沸,于东向户中饮之。”,“屠苏酒”的药用,1、大黄(西大黄、将军、锦军) 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原植物为多年生高大草本。味苦,性寒。 具有泻热通便、解毒消痈、行瘀通经、清热除湿、凉血止血功效。 现代临床可用于治疗流行性脑膜炎、大叶性肺炎、急性胆道感染、急性腮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消化道出血、咽喉炎、牙龈脓肿、皮炎、湿疹、淋病、带状疱疹等。 大黄生用泻下力猛,蒸熟泻下力缓和,酒制善清上部火热,炒炭可化瘀止血。用于泻下时不宜久煎。,2、白术(zhu)(于术、冬术 ) 菊科植物,以根茎入药有健脾益气、化湿利水、安胎、止汗等功能,白术煎剂能使免疫力增强,具较好的免疫调节作用,促进细胞免疫功能,同时具保肝利胆,加强消化系统的作用。,3、桔(jie)梗 桔梗性味与功用为:苦、辛、平。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现代药理发现其还有降血糖、抗炎、抗溃疡、抗肿瘤、抑菌作用。,4、花椒(蜀椒、红椒、川椒) 芸香科植物花椒及青椒的果皮。温中散寒、驱虫、止痒。治脘腹冷痛,哎吐、腹泻、蛔虫病;外治皮肤瘙痒,5、肉桂(玉桂、牡桂) 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皮及枝皮。辛、甘、热;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之功能。用于治疗阳痿、尿频,肝硬化腹水,哮喘、支气管肺炎,口疮,小儿腹泻、小儿疝气,桂枝的醇提取物及水煎剂具有较强的抗菌、抗病毒作用。,6、乌头 毛茛科植物的块根,因“春时茎初生有脑头,形如乌鸟之头”而得名乌头。味辛、苦、性大热,有大毒。有很强的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止痛功效 。,7、菝葜(qia)(金刚刺、金刚藤、乌鱼刺、白茯苓) 百合科植物菝葜的根茎。性平,味甘、酸。祛风利湿,解毒散瘀。用于关节疼痛、肌肉麻木、泄泻、痢疾、水肿、淋病、肿毒、痔疮。,2.三月三:踏青游春、食青团、 乌饭、荠菜迎春饼,汉族传统节日,旧称“上巳日”,时在夏历三月初三日。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后汉书礼仪志上)。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 台湾、福建地区三月节,少数民族风俗,壮族歌仙节。 侗族花炮节。 黎族孚念孚。 瑶族干巴节。 布依族祭祀,青 团,青团、乌饭是南方稻米文化的产物。 青团,是由鼠曲草汁染着糯米粉,搓揉蒸煮而成。 鼠曲草为菊科植物,别名清明菜、田艾、佛耳草 性甘味平。有止咳平喘,降血压,祛风湿作用。用于感冒咳嗽,支气管炎,哮喘,高血压,蚕豆病,风湿腰腿痛;外用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乌 饭,乌饭,又称青精饭。林洪山家清供:“青精饭者,按本草,南烛木,今黑饭草即青精也,采枝叶捣汁浸米蒸饭,曝干,坚而碧也,久服益颜延寿。 陈藏器本草拾遗载:“南烛生高山,经冬不凋,取汁渍米作乌饭,食之健如牛筋,故曰牛筋。止泄、除睡,强筋益气,久服轻身长年,令人不饥,变白祛老。” 浸米的南烛枝叶的基原为杜鹃花种植物乌饭树,性平味苦,无毒,助阳补阴,明目壮肾。,荠菜迎春饼(始于北方),荠菜又名野菜、护生草、菱角菜。性味甘、平,无毒,主要功用健胃消食、和脾、利水、止血、明目,可治痢疾、水肿、杀诸毒、降血压,可用于痢疾、高血压、肾炎及各种出血症。 现今,安徽一带仍有三月三妇女小孩头插荠菜花的风俗,谓可免头痛头晕 江苏有“三月三,荠菜赛仙丹”之说,是日,釆挖荠菜花全株,洗净与鸡蛋同煮,吃蛋喝汤,可防头晕,平安无恙。,3.五月五: 食粽,饮菖蒲,挂艾蒲, (端午节) 驱五毒,又称之为端阳节,天中节。 五月五日的端午节俗,主要表现的是龙舟竞渡,避瘟保健这两大主要内容。,龙舟竞渡最早主要是吴越民族图腾祭祀的古朴的传统水神祭祀仪式,后又融入了悼念屈原,崇尚爱国精神的内容,飞舟竞渡、饭食投江,食粽充分表达了人们祭神禳灾祈福的美好愿望。,五月驱五毒,五月,素有恶五月之说,礼记月令有:“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君子斋戒,处必掩身。”此时,阴阳二气争锋,蛇虫出没,暑毒盛行,人们宜戒身自律,小心为之。悬挂艾蒲于门首,有驱除灾疫,避瘟保健之意。食粽、悬挂艾蒲,体现了端午习俗的真实意义。 端午节处于春夏之交,南方多梅雨天气,在此季节人们常会因为淋雨涉水或居住工作环境潮湿而感受外湿。湿邪入内,易伤脾胃,脾胃失调,即生内湿。内外湿邪交困而生湿病。,粽,最早记述见于东汉说文解字:“粽,芦叶裹米也。”现在南方多用粽叶。 芦叶,本草纲目有:“主治霍乱、呕逆、肺痈、烦热、痈疽。”,菖蒲,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 菖蒲是能化湿的中草药,菖蒲气味芳香、性偏温燥,有辟秽去浊、化湿燥湿、强健脾胃的功效。 菖蒲的根、茎、叶均含挥发油。有较好的平喘、镇咳和祛痰作用;石菖蒲提取物有提神醒脑,改善记忆力作用;石菖蒲煎剂同样也有杀死寄生虫,对致病性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艾,菊科植物 艾的药用在我国至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孟子曾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思是患了7年的慢性病,用艾3年就可治好。 由于艾在燃烧时产生的烟剂对人畜无害,气味芬芳,又能达到消毒杀菌、除害防病的目的,所以民间至今一直在使用。 艾叶提取液对多种病菌及致病性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艾叶油具镇咳、平喘、祛痰作用。,艾的应用进展,用艾的浸制液可以治疗慢性支气管 炎,其总有效率达81.88; 艾制剂内服外用,可使痔疮迅速止痛消肿; 用它医治慢性肝炎,总有效率可达90; 用艾的气雾剂治哮喘效果也十分理想,且无毒副作用。 用艾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疗效达80。 此外,艾还能防止动脉硬化、扁桃腺炎和治疗刀伤,还可防止肿瘤病人因化疗引起的血尿。,4.七月七:七夕,牛郎织女相会, 釆药,沐浴,食乞巧果,七月七日,又称为七巧节、乞巧节、七夕,是牛郎织女相聚的日子。 据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七夕妇人结彩楼,穿七孔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民间习俗:是日采制药物,沐发,除秽, 防疫,食乞巧果。,乞 巧,人们耳熟能详的戏曲天仙配叙述的是牛郎织女委婉动人的故事。牛郎织女,本是人间男耕女织的劳动者形象在星空的反映。巧手编织云锦天衣的织女,受到人们、特别是妇女们的崇拜,纷纷向之乞巧。民间的“乞巧歌”云:“乞手巧,乞貌巧;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妹千万年。” 富贵人家更借此夜祈福娱乐,多结彩楼于庭,妇女们焚香列拜,宫廷府内,更为奢华。,釆药,沐浴,本草纲目“七月七日,取紫背浮萍, 日干为末,半升,入好消风散五两,每 服五钱,水煎频饮,仍以煎汤洗浴之。” 浴的历史久远,据史料记载远自周朝就流行香汤浴。屈原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 兰汤,就是兰草亦即佩兰,煎汤浸浴,气味芬芳馥郁,有解暑祛湿、醒神爽脑的功效。药浴可使药物作用于全身肌表、局部、患处,并经吸收,循环经络血脉,由表及里,因而产生效应。可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驱风散塞、清热解毒、消肌痛、调整阴阳、协调脏腑、通行气血、濡养全身等功效。,洗浴中常用到的中药,桃花 桃枝 含山奈酚、香豆精等活性成分,柚皮素、香橙素、桃苷元等。山奈酚有强烈的抗菌作用,山奈酚及其苷均能清除氧自由基,同时抑制酪氨酸活性,可用于增白型化妆品。 蒺藜 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 木槿 其叶、茎皮富含黏液质、多糖 类成分,有保湿和调理作用。,柏叶 含侧柏烯、蒎烯、石竹烯等挥发性成分,以及槲皮素、香橙素、杨梅黄素。美容方中用于生发、乌须发、去屑。 水萍 紫背浮萍和浮萍 具抑菌抗炎作用,改善循环作用,可促进毛发的再生长,能抑制和消除皮肤色斑的形成。,枸杞子、地骨皮、枸杞叶被广泛由用于补肝益肾、延缓衰老中。本草纲目枸杞附方“澡浴除病,正月一日、二月二日、三月三日、四月四日以至十二月十二日,皆用枸杞叶煎汤洗澡,令人光泽,百病不生。” 七夕,风和日丽,气温适宜。植物生长茂盛,是人们采集枝叶、花瓣、沐发洁面,药浴健身的大好时光,充分享受生活,增添无穷活力。,九月九日,重阳节,亦称为重阳,重九。民间习俗是日食重阳糕,饮菊花酒,登高,插茱萸,以避灾求吉,祈福安康。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中展示了重九佳节阖家登山,发 髻间佩插茱萸,共避邪厄,相互祝 福的相聚共度的情景。,5.九月九:重阳节,佩茱萸, 食蓬饵,饮菊酒,古老的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 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在古代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的活动被赋予新的含义。1989年,我国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重阳节,茱 萸,基原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以及两个变种石虎正和毛脉吴茱萸。 性热、味辛、苦、有小毒。入肝、脾、胃,有温中散寒,止痛燥湿,疏 肝下气,降逆止呕之功效。 现代研究:吴茱萸煎剂和挥 发性成分有很强的抗菌、抑 菌和杀虫作用。,蓬饵重阳糕,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菊花酒,早在西汉时,宫廷中就有了重阳饮菊花酒的习俗:用干菊花去蒂洗净晾干,泡于低度白酒中24小时后就可以饮用,此酒可活血行气、防衰老、延年益寿;如果再加入地黄、当归、枸杞子同泡,对头晕目眩、疲劳多梦有较好的疗效。 菊性寒,历经寒暑,得天地之清气,有清熟、解毒、祛风、平肝、明目等功效 白菊花长于平肝明目,黄菊花多用于散风清熟。因此,明目多用怀菊,清热多用杭菊。,九月九重阳,从最初的登高佩茱萸,消灾避祸,演变为以后的茱萸囊驱虫避疫,菊花酒的养心健脑,蓬饵(重阳糕)的益胃补中,此习俗的产生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