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压力及控制习题参考答案.doc_第1页
矿山压力及控制习题参考答案.doc_第2页
矿山压力及控制习题参考答案.doc_第3页
矿山压力及控制习题参考答案.doc_第4页
矿山压力及控制习题参考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名词解释1矿山压力:由于在地下煤岩中进行采掘活动而在井巷、硐室及回采工作面周围煤、岩体中和其中支护物上所引起的力。2矿压显现:由于矿山压力作用,使围岩、煤体和各种人工支撑物产生的种种力学现象,统称为“矿山压力显现”。3矿山压力控制:所有人为地调节、改变和利用矿山压力作用的各种措施,叫做矿山压力控制(简称为“矿压控制”)4伪顶:在煤层与直接顶之间有时存在厚度小于0.3至0.5m极易垮落的软弱岩层。5直接顶:直接位于煤层上方的一层或几层性质相近的岩层称为直接顶。6老顶:位于直接顶上方厚而坚硬的岩层。7老顶初次来压步距:由开切眼到初次来压时工作面推进的距离。8 老顶的周期来压步距;两次来压期间工作面推进的距离。9沿空掘巷:在上一区段工作面运输平巷废弃后,待采空区上覆岩层移动基本稳定后,沿被废弃的巷道边缘,掘进下一工作面的区段回风平巷称为沿空掘巷。10沿空留巷:在上区段工作面采过后,通过加强支护或采用其他有效方法,将上区段工作面运输平巷保留下来,作为下区段工作面的回采时的回风平巷称为沿空留巷。11端面破碎度:支架前梁端部到煤壁间顶板破碎的程度。12冲击地压:也称岩爆,发生在煤矿中一般叫冲击地压,发生在岩层中叫岩爆。它是一种岩体中聚积的弹性变形势能在一定条件下的突然猛烈释放,导致岩石爆裂并弹射出来的现象。二、问答题1、绘制侧压系数=0,1时圆孔巷道周围的应力分布图,并叙述应力分布的特征。特征:1)圆孔周围应力集中是局部的,应力集中程度随远离孔而减弱,并趋于原始应力;2)圆孔周边应力集中系数随围压增大而有所减弱;3)当1/3时,沿最大主应力方向,孔周边一定范围内存在切向拉应力;当1/3时,围岩周边不产生切向拉应力;4)当=0时,沿最大主应力方向,孔周边一定范围内存在径向拉应力。2试述原岩应力场的概念及主要组成部分。 天然存在于原岩内而与人为因素无关的应力场称为原岩应力场,由地心引力引起的应力场称为自重应力场。由于地质构造运动而引起的应力场,称为构造应力场。构造应力与岩体的特性(岩体中裂隙发育密度与方向,岩体的弹性,塑性,粘性等)以及正在发生过程中的地质构造运动和历次构造运动所形成的地质构造现象(断层,褶皱等)有密切关系,自重应力场与构造应力场是原岩应力场的重要组成部分。3简述岩石破碎后的碎胀特征及其在控制顶板压力中的作用。第一种方法答:碎胀特征:岩石的碎胀性是指岩石破碎后散乱后堆积的体积比破碎前整体状态下增大的特性。 作用:对于岩层控制来说,碎胀性有重要作用,当煤层采出形成采空区后,顶板处于悬露状态,就会发生破坏断裂,并给工作面顶板管理造成影响以至危害。 岩石破碎用碎胀系数pK来表示,岩石破碎后体积膨胀,碎胀性系数取决于岩石的破碎程度,排列状态。形成充满采空区所需直接顶厚度,pK越大,充满采空区直接顶的厚度就越小。第二种方法a,影响碎胀系数Kp的重要因素是岩石破碎后块度的大小及其排列状态;b,若直接顶岩层的垮落厚度为h,则垮落后堆积的高度为Kph。它与老顶之间可能留下的空隙为:=h+M-Kph=M-h(Kp-1)c,随着老顶初次断裂,老顶破断岩块的变形迫使直接顶变形而向支架方向加载荷,此时直接顶就不再可能形成初次放顶时可能发生的离层状态。但是老顶破断岩块形成的变形失稳与滑落失稳将对直接顶的稳定性产生影响。4. 简述直接顶初次垮落前易离层的原因。 1)直接顶较软,容易发生弯曲变形。 2)未及时支护,支撑力不足 3)直接顶比较破碎 4)直接顶最大扰度大于老顶最大扰度 5)直接顶厚度小于或等于老顶厚度初次放顶前直接顶所在的状态大部分均可能发生离层。其原因是老顶此时尚处于板的悬露状态,因而挠度较小,而且直接顶则由于强度较弱,或由于岩层较薄,使直接顶的挠度有可能大于老顶的挠度,而形成离层。5叙述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规律。A岩层移动主要是研究开采后引起的地表变形破坏规律。B煤层开采后形成的采空区大多数为长方形,老顶岩层的破坏因长方形的角效应影响而呈椭圆形,且比采空区面积要大。C开采水平或近水平煤层时,移动盆地位于采空区正上方,而且盆地中心对应着采空区中心,中心点是垂直下落的。6叙述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的破坏方式及其分区。 根据采空区覆岩移动破坏程度,可分为“三带”:(1)跨落带。破断后的岩块呈不规则跨落,排列也极不整齐,松散系数比较大,一般可达1.31.5。但经重新压实后,碎胀系数可降到1.03左右。此区域与所开采的煤层相毗连,很多情况下是由于直接顶岩层冒落后形成的.(2)裂缝带。岩层破断后,岩块仍然排列整齐的区域即为裂缝带。它位于冒落带之上,由于排列比较整齐,因此碎胀系数较小。关键层破断块体有可能形成“砌体梁”结构。跨落带与裂隙带合称“两带”,又称为“导水裂缝带”,意指上覆层含水层位于“两带”范围内,将会导致岩体水通过岩体破断裂缝流入采空区和回采工作面。(3)弯曲带。自裂缝带顶界到地表的所有岩层称为弯曲带。弯曲带内岩层移动的显著特点是,岩层移动过程的连续和整体性,即裂缝带顶界以上至地表的岩层移动是成层地、整体性地发生,在垂直剖面上,其上下各部分的下沉量很小。若存在厚硬的关键层,则可能在弯曲带内出现离层区。A区域:煤层上方的岩层在开采的影响下,一般在回采工作面前方3040m处就开始变形。其特点是水平移动较为剧烈,但垂直移动甚微。在有些场合垂直位移量还会出现负值(即岩层有上升现象)。当工作面推过此区域,才引起垂直位移急剧增加。B区域:回采工作推过钻孔48m后,垂直位移急剧增加,但各层位移速度不尽相同。其特点为越向上越缓慢,在此区域内形成层间离层,且此区域的岩层早已断裂成岩块。C区域:已断裂的岩层重新受到已冒落矸石支撑时,变形曲线又趋于缓和。在此区域内,各层移动速度的特点是邻近煤层岩层的运动速度要缓于其上覆岩层,各岩层又进入互相压合的过程。试分析直接顶、老顶的各项指标在矿山压力显现中所起的作用。厚度:当直接顶厚度较大时,由于岩石的碎胀特性,垮落后能较好的充填采空区,能够较好的承载上覆的负载,矿山压力显现不明显。当直接顶的厚度较小时,不能很好的充填采空区来支撑上覆压力,导致矿山压力显现明显。对于老顶,如果老顶的厚度较大,当老顶断裂,回转,作用在直接顶上的力的作用就大,传递给工作面的作用就大,矿山压力显现明显,老顶厚度小时,相反的,压力显现就不明显。 悬露长度:当直接顶的悬露长度过大时,冒顶整体垮落时,将对工作面产生很大的冲击,导致矿山压力显现明显。悬露长度不大,垮落量小,对直接顶及工作面的冲击也相应的减少,可以减少矿山压力显现的作用。硬度:当直接顶比较破碎,直接定易垮落,垮落量小,对工作面冲击较小,从而矿压显现较弱。反之亦然。8评价矿山压力显现程度的指标有哪些?怎样预测预报老顶的来压。1)顶板下沉S(mm)煤壁到采空区边缘范围内顶、底板间相对位移。顶板绝对下沉不易得到,一般以距煤壁4米处下沉量为工作面顶板下沉量。可以每米采高每米推进度下沉量S/L/M为比较标准2)顶板下沉速度V(mm/h)单位时间顶板下沉量。3)支柱变形与折损观察喷液、下缩、压裂、折断等。4)顶板破碎度单位面积中顶板冒落面积所占百分比。5)局部冒顶小范围顶板垮落。6)大面积冒顶顶板沿工作面煤壁切落。7)煤壁片帮煤壁因支承压力作用发生的剪切坍塌破坏。8)底臌底板塑性变形。9)支柱插入底板底板松软,对顶板管理很不利。初次来压时矿压显现特点:1)来压前,顶板压力无明显增大;2)煤壁内部支承压力增高,煤壁片帮严重;3)顶板有板炮声响;4)顶板下沉速度急剧增加,由1mm/h到520mm/h5)支柱载荷急剧增加;6)顶板出现拉绺现象(直接顶沿煤壁切断)。周期来压时的矿压显现:1)顶板下沉量急剧增加;2)支柱载荷普遍增加;3)煤壁片帮严重;4)当支撑力不足时,工作面会出现台阶下沉;5)如果支护参数选择不合理,回发生冒顶、切顶。9影响回采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采高与控顶距,工作面推进速度,开采深度,煤层倾角。10叙述采空处理的方法有哪些,其各种处理方法引起顶板的沉降断裂是怎样的。对于矿山地下开采遗留的采空区,处理方法通常有封闭、崩落、加固和充填四大类。加固法处理采空区主要在采空区土方修建公路、隧道等工程时应用较多。由于成本较高,技术难度大,所以目前在矿山的开采阶段应用较少。在具体的采空区处理过程中,由于各个矿山存在的采空区数量、其所处位置、形态特征不一样,必须针对各采空区的特点和条件,分别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有时采用两类方法联合处理,如采用加固法与充填法联合、崩落法与充填法联合等:有时由同一类方法衍生出一系列子方法,如充填法可分:千石充填法、尾砂充填法、胶结充填法等。11叙述回采工作面支架与围岩的相互作用原理1)支架与围岩是相互作用的一对力,在小范围内,围岩形成的顶板压力可看作一个作用力,支架可视为一个反力,两者相互适应,使其大小相等,而且尽可能的作用在一个作用点上 2)支架受力的大小及其在回采工作面分布的规律与支架性能有关3)支架结构及尺寸对顶板压力的影响。在实际生产中证明,在支架架型选择何时时,可以用最小的工作阻力维护好12、支架围岩相互作用原理:支架支护作用,支架的工作阻力,尤其是初撑力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抑制直接顶板离层,控制围岩塑性区的再发展和围岩的持续变形,保持围岩稳定。围岩的自承能力,地下工程中围岩不仅是施载体,在一定条件下还是一种天然承载构件,上覆岩层的绝大部分重量完全是由自身承担的,因此合理的支架围岩相互作用关系是充分利用围岩的这种天然自承力和承载力。“煤体支架垮落矸石”支撑系统: 煤体、垮落矸石为平衡结构支点(拱脚),需承受更多载荷;“煤体支架垮落矸石”支撑系统为静不定系统,刚度大的承受载荷也大; 煤体刚度大于垮落矸石及支架,为主要承载体;支架受到保护,刚度较小,承载较小。 13、影响采区巷道变形与破坏的因素有哪些?答:一 自然因素:(1)岩体性质及构造特征(岩体强度,岩体的层理、节理、裂隙发育程度);(2)开采深度;(3)煤层倾角;(4)地质构造因素(断层、褶皱);(5)水的影响;(6)时间因素的影响。 二 开采技术因素:(1)受采动影响情况 (2)巷道保护方法 (3)巷道断面的形状及支架架设时间14采区平巷在其整个服务期内沿走向的矿压显现有哪些基本规律,采动影响带的前影响区和后影响区内矿压显现的特点和机理有何不同?(安题意进行缩减或者看下一题)答:矿压显现因巷道布置不同而不同煤体煤体巷道服务期间内,围岩的变形同样经历巷道掘进影响,掘进影响稳定和采动影响三个阶段。由于巷道在采面后方已经废弃,巷道仅经历采面前方采动影响,围岩变形量比采动影响阶段全过程小的多,一般仅1/3左右。煤体煤柱或无煤柱巷道服务期间,围岩的变形同样经历巷道掘进影响,掘进影响稳定和采动影响三个阶段。但是巷道整个服务期间内,始终受相邻区段采空区残余支撑压力的影响,三个影响阶段的围岩变形均大于煤体煤体巷道。巷道的围岩变形量除了取决于开采深度,巷道围岩性质,工作面顶板结构和相邻区段采空区采动稳定程度外,与沿空护巷方式及保护煤柱宽度密切相关。煤体煤柱或无煤柱巷道服务期间,围岩的变形将经历全部的五个阶段,围岩变形量远大于无采动及一侧采动稳定后巷道。这类巷道的围岩变形量除了与开采深度巷道围岩性质采动状况有关外,工作面顶板结构沿空护航方式和煤柱宽度都起决定性作用。不采用煤柱保护巷道时,为沿空保留巷道。14.采区平巷在其服务期内沿走向的矿压规律有哪些?(1)煤体煤体巷道服务期间内,围岩的变形将经历巷道掘进影响、掘进影响稳定和采动影响三个阶段。由于巷道在采面后方已经废弃,巷道仅经历采面前方采动影响,园岩变形量比采动影响阶段全过程小得多,一般仅13左右。(2)煤体煤柱或无煤柱(采动稳定)巷道服务期间,围岩的变形同样经历巷道掘进影响、掘进影响稳定和采动影响三个阶段(工作面前方采动影响)。但是巷道整个服务期间内始终受相邻区段采空区残余支承压力的影响,三个影响阶段的围岩变形均大于煤体一媒体巷道。巷道的围岩变形量除了取决于开采深度、巷道围岩性质、工作面顶板结构和相邻区段采空区采动稳定程度外,与沿空护巷方式及保护煤柱宽度密切相关。(3)煤体煤柱或无煤柱(正采动)巷道服务期间,围岩的变形将经历全部的五个阶段,围岩变形量远大干无采动及一侧采动稳定后巷道。这类巷道的围岩变形量除了与开采深度、巷道围岩性质、采动状况有关外,工作面顶板结构、沿空护巷方式和煤柱宽度都起决定性作用。不采用煤柱保护巷道时,为沿空保留巷道。15回采工作面周围支承压力在煤层平面内和顶底板中的分布特性 1采煤工作面前方煤壁一端支承着工作面上方裂隙带及其上覆层的大部分重量,及工作面前方支撑压力远比工作面后方。 2由于采煤工作面的推进,煤壁和采空区冒落带是向前移动的,因此工作面前后方支承压力是移动支承压力。 3由于裂缝带形成了以煤壁和采空区冒落带为前后支承点的半拱式平衡,所以采煤工作面处于减压力范围。 4采煤工作面前方形成的支承压力,最大值发生在工作面中部前方,峰值可达原岩应力的24倍,即应力集中系数K值得变化范围为2.04.0。前方支承压力的峰值位置可深入媒体内210M,其影响范围可达采煤工作面前方90100M。16因采区巷道受采动的影响,采取哪些措施可以保护采区巷道1控制方法:巷道保护使围岩应力与岩体强度相适应 (采用适当断面,预留断面,煤柱护巷,巷道在减压区)巷道支护架设支架防止围岩过度变形与移动巷道维修改换已恶化的支撑系统,恢复围岩移动稳定性(补棚、补柱、扩帮、起底、更换已损支架)2基本措施: 将巷道布置在岩性好的岩层内 将巷道布置在应力降低区(躲压) 对巷道进行卸压保护(移压)常用方法为: 1卸压 巷道跨采卸压开槽(松动)卸压 卸压巷硐卸压 掘前预采2无煤柱护巷17巷道的支护方法有哪些,叙述采用锚杆和喷射混凝土支护的作用原理一:支护方法(1)木支护:梯形(对棚或密集等)(2)金属支架:工字钢梯形支架, 平顶可缩金属支架,拱形可缩性金属支架 棚间距0.50.7m 。(3)锚杆支护二、锚杆支护1)悬吊作用,指用锚杆将软弱的直接顶板吊挂于其上的坚固老顶上 2)组合梁作用,是指将层状岩体各层用锚杆连结并紧固,如图右所示。锚杆把数层薄的岩层组合成类似铆钉加固的组合梁,提高了岩层的整体抗弯能力。3)锚杆楔固作用,在围岩中存在一组或几组不同产状的不连续面的情况下,由于锚杆穿过这些不连续面,防止或减少了围岩沿不连续面的移动三、喷射混凝土支护的作用原理(1加固与防止风化作用 喷射混凝土以较高的速度射入张开的节理裂隙,产生如同石墙灰缝一样的粘结作用,从而提高了岩体的粘结力和内摩擦角。也就是提高了围岩的强度。同时喷射混凝土层封闭了围岩,能够防止因水和风化作用造成围岩的破坏与剥落。(2改善围岩应力状态作用 使巷道周边围岩由双向受力状态变成三向受力状态,提高了围岩的强度。(3柔性支护结构作用 一方面,喷层有粘结强度,能和围岩紧密地粘结在一起,喷层较薄,具有一定的柔性;可以让围岩产生一定量的径向位移,另一方面,混凝土喷层在与围岩共同变形中受到压缩,对围岩产生愈来愈大的支护反力,能够抑制围岩产生过大的变形,防止围岩发生松动破碎。18. 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规律假说一、自然平衡拱理论 认为:地下空间开挖后,已开挖空间的上覆岩层将逐步自然冒落成拱形,拱高h是岩体强度和巷道宽度的函数。二、压力拱假说 在上覆岩层中,形成一个“压力拱”,前方煤壁及后方垮落矸石分别为拱的两脚,工作面处于拱的保护之下,“压力拱”将随工作面的推进而前移。三、悬臂梁假说 该理论认为顶板是一种连续介质,工作面和采空区上覆岩层,可视为一端固定于岩体内,另一端悬伸的悬臂梁,多岩层可组成组合悬臂梁。悬臂梁平时承担岩层载荷,当其变形下沉时,一端压在垮落矸石上,当跨度增大,断裂形成周期来压。四、预成裂隙假说 顶板岩层受支承压力作用,产生相互平行的裂隙,成为“假塑性体”,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产生塑性弯曲,由相互挤压形成类似梁的平衡结构。顶板分为应力降低区、应力升高区、采动影响区,三区随工作面而移动。工作面支架应具有足够的初撑力和工作阻力,以阻止岩块滑落或离层。五、铰接岩块假说 上覆岩层分为垮落带和规则移动带,规则移动带岩块间相互铰合而形成一条多环节的岩块铰链。六、砌体梁理论 在铰结岩块和预成裂隙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认为:采场上覆岩层的岩体结构主要由各坚硬岩层构成,每组岩体结构中的软岩层可视为坚硬岩层上的载荷,随工作面推进,当老顶达到极限跨距时断裂,破断的岩块在下沉变形中互相挤压,产生强大的水平推力,岩块间摩擦咬合,形成外表似梁实质是拱的砌体梁或裂隙体梁三铰拱式平衡结构。结构具有滑落失稳和回转变形失稳两种失稳形式。七、传递岩梁理论 认为:在工作面采动上覆岩层中,除靠近煤层的已冒落到采空区的直接顶外,直接顶上的老顶岩层断裂呈假塑性状态,一端由工作面前方煤体支承,另一端由采空区已冒落的矸石支承,在推进方向上形成不等高的可传递水平力的裂隙岩梁。老顶传递岩梁对支架的作用力取决于支架对传递岩梁运动的抵抗程度,可能存在给定变形和给定载荷两种工作方式,并给出了支架围岩关系的位态方程式。八、关键层理论在砌体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认为在采动岩体中形成砌体的大结构中,控制顶板岩体稳定性是几个主要的关键块体。判断关键块体稳定性的准则为“S-R”稳定条件。矿山压力常规观测的内容有哪些,简述各项监测项目的观测方法。观察方法:工作面顶板下沉量及下沉速度观测 1工作面顶板下沉量观测 2活柱下缩量观测3顶板下沉速度观测支护阻力观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