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2课“为秦开帝业”__商鞅变法教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2课“为秦开帝业”__商鞅变法教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2课“为秦开帝业”__商鞅变法教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2课“为秦开帝业”__商鞅变法教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2课“为秦开帝业”__商鞅变法教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目标导航1.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社会习俗等方面全面掌握商鞅变法的内容。(重点)2.结合背景和内容理解商鞅变法是如何体现地主阶级利益的。(重点)3.结合变法内容分析商鞅变法的特点。(难点)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1早年立志:商鞅原名公孙鞅,出生于卫国贵族家庭,又称卫鞅。他热衷于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2魏国之行:未受到魏惠王的重用。3弃魏投秦:秦孝公招揽人才,卫鞅投奔秦国,从公元前356年开始,卫鞅两次在秦国全面推行变法。思维点拨时势造英雄,杰出人物总能把自己的命运与社会的进步发展紧紧连在一起,推动社会进程的加速发展。二、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1目的: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2措施(1)“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2)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鼓励农民努力耕织,生产粟帛多的,可免除徭役。限制工商业,凡从事工商业或者因懒惰而陷于贫穷的,都要受到惩罚,全家大小都投入官府充当奴婢。(3)统一度量衡:国家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易错提醒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新兴的小农经济,巩固地主阶级的政权,有利于增强秦国的国力,为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但这一政策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抑商的观念长期制约着人们的思想,特别是在封建社会后期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三、奖励军功、加强集权1目的:在富国的基础上实现强兵,在当时的兼并战争中占据主动,取得优势。2措施(1)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规定按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爵的人中选用。(2)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3)基层管理: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以此强化统治。(4)普遍推行县制:废除分封制,分全国为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县令进行管理,加强中央集权。(5)“燔诗书而明法令”烧毁一些宣扬儒家思想、不符合新兴地主利益的诗书。根据李悝的法经,制定了秦律,用法律形式把各项改革内容固定下来。(6)社会习俗改革: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思维点拨商鞅变法的内容涉及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个层面,法令具体而且切实有效,其措施符合时代的需要,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史论要旨1商鞅变法以法家思想为指导,以实现富国强兵为目的。2商鞅变法是一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以农战和法治为主要特点。3推行县制,由国君直接委派县令进行管理,加强中央集权。知识图示主题一商鞅变法的内容史料一商鞅变法的基本精神是摧毁秦国贵族领主这一利益集团的世袭制他说“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又说“制度时,则国俗可化而民从制”。改革他认为不合时宜的旧制度,从而进行制度创新。史料二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爵位一级、田宅一处和仆人数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 商鞅变法的规定史料解读说明打击旧贵族利益、创新制度是贯彻在商鞅变法中的基本精神。指商鞅打击“世卿世禄制”,按军功授爵。问题思考(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为贯彻其“基本精神”在秦国进行的制度创新。提示创新: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耕战,实行军功爵制;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地私有制。 (2)史料二反映了商鞅的哪一项变法措施?这一措施的实施有何影响?提示措施:军功授爵制度。影响: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史论总结商鞅变法是新兴地主阶级意志的体现(1)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贵族无军功不再授爵;增强了地主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同时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的势力。(2)“废分封,行县制”:是向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迈出的重要一步,是打破“封国”、巩固新的土地所有制的政治保障。(3)“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既废除了奴隶制的经济基础,又满足了地主阶级的经济要求。(4)“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主题二商鞅变法的特点史料一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最辉煌的篇章。作为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从而收到大的成效,取得大的成功,不但帮助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叶行昆论商鞅变法与制度创新史料二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并不起源于秦国但是各国的变法运动或者持续时间不长,或者因为支持变法的君主去世而失败,或者影响有限,或者深度不够。只有商鞅的变法取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商鞅变法所推行的政策措施,精神实质上是和秦国的文化传统相一致的。彭安玉论商鞅变法对秦文化传统的顺应与整合史料解读从规模、措施、过程、力度等角度分析商鞅变法的特点。通过与其他变法运动比较,突出商鞅变法的深远影响。问题思考(1)根据史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特点。提示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成效大。(2)根据史料二,分析商鞅变法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的原因。提示原因:变法措施得到长期坚持;统治者长久支持;改革内容全面彻底;符合秦国国情。史论总结商鞅变法的特点(1)全面性: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文化、社会风尚习俗等方面。(2)彻底性: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制,从法律上确立封建制度。(3)长期性: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9年。而且其主要措施一直为秦国继承和发展。(4)有效性:商鞅变法过程中,严厉打击旧贵族,加强思想控制,保证新法得以推行。(5)进步性:商鞅变法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建立了地主阶级专政,壮大了秦国的国力,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1“孝公用商君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务本”主要是指()A建立县制 B什伍连坐C奖励耕织 D焚烧诗书答案C解析从材料可知其“倾邻国”“雄诸侯”的主要原因是“务本”,即对农业的重视。选项中只有C项符合要求。2商鞅变法中堪称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官僚制度开端的是()A废除井田制 B建立户籍制C推行县制 D统一度量衡答案C解析封建官僚制度主要是指地方服从中央,中央对地方官吏垂直管理的制度,始于商鞅变法中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免的规定,即推行县制,故选C。3观察下图,战国时期,秦国从一个落后的边陲之国到拥有“威武的秦军”,这主要得益于商鞅()威武的秦军A奖励耕织 B实行县制C统一度量衡 D推行军功爵制答案D解析推行军功爵制,极大地激发了秦人当兵和参战的积极性,增强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4(2016南阳高二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战国的风气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制度原因造成的全社会的“免而耻”。虽然容易在短期内奏效,但国家政令的贯彻执行如果仅能仰仗于予富予贫、予贵予贱以及施用严刑峻法的权力,人民的守法就只能是出于恐惧和贪欲。程念祺商鞅的为人为政和战国风气(1)根据材料一归纳商鞅变法在法制方面的主要内容。这种法制措施在秦国实行的效果如何?(2)据材料二说明商鞅的“强国之术”对秦国民风产生的影响。答案(1)内容:严刑峻法;邻里连坐。效果:建立了良好的社会秩序;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在与六国战争中处于优势地位。(2)影响:功利之风盛行;形成重利轻义的风气;道德观念淡薄;好战嗜杀的血腥世风形成,容易导致暴政。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主要内容,根据材料一“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等信息可推断商鞅变法实行连坐制及严酷法律。第二小问效果,根据材料一“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可推断秦军战斗力增强;根据材料“秦民大悦”“乡邑大治”可推断社会秩序良好。第(2)问根据材料二“免而耻”可推断道德观念淡薄;根据材料二“恐惧和贪欲”可推断存在重利轻义的风气;根据材料二“严刑峻法”可推断出好战嗜杀等要点。基础达标1从西周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A封建王权的强化 B土地数量的减少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答案C解析A项封建王权的强化是在秦始皇时期;B项土地数量不是减少,而是增加;D项本身错误,因为材料所述并非上层建筑,故选C。2商鞅变法规定:私自移动田界,将被处以“赎耐”之刑(强制剔去须鬓,以羞辱之)。此规定的目的是()A奖励耕织 B重农抑商C维护井田制 D保护私有财产答案D解析根据题中“私自移动田界,将被处以 赎耐之刑”可知,商鞅变法严禁私自移动田界,这就以法律形式确定了土地所有权,体现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故本题选D。3(2017湖北重点中学高二检测)如图为商鞅变法时制造的“商鞅铜方升”,上有铭文记有秦孝公监造,“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为升”。由此统一度量衡。此举重大的意义不包括()A推动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B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的影响C便利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D有利于赋税和俸禄制的统一答案A解析材料中“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为升”未体现重农抑商的思想,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统一度量衡从而防止了地方赋税交纳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便利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赋税和俸禄制的统一,故B、C、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4(2016吉林高二期中)商鞅变法后,一个由奴隶转化来的农民,要想担任一定的官职、并拥有一部分耕地和奴隶,那么他最合法的途径是()A世袭 B多生产粮食布帛C经营工商 D取得军功答案D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是考查商鞅变法中的军功制奖励军功,根据军功的大小来授予不同级别的官职,所以他最合法的途径只能是D选项。5(2016长沙高二期中)商鞅变法加强了中央集权,下列措施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A移风易俗B富国强兵C推行县制,国君掌握任免权D重农抑商答案C解析抓住题干要求“加强了中央集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实行县制,其长官由君主任免,向君主负责,这就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C项正确。A项是社会风尚习俗方面的措施,对中央集权影响小;B项是变法的目的;D项是经济措施,与题意不符,A、B、D均与加强中央集权没有直接关联,故排除。6(2017东莞高二检测)公元前4世纪中叶,秦国颁行 “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者,倍其赋”。也就是说,“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实行 “诸子有份”。此规定()A受分封制影响的产物 B推动了郡县制的建立C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 D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答案C解析材料中“分家”“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诸子有份”等信息与传统宗法观念不符,故本题选C。其他选项与材料无关。能力提升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商鞅变法的目的是要将秦国的血统贵族体制,改造成早在秦孝公父祖辈在局部实施的军功贵族体制。所以他取消的贵族特权,只是秦国那种凭借“龙生龙,凤生凤”的血亲关系就生而富贵的寄生性世袭特权,而代之以军功“明尊卑爵秩等级”的特权体制。朱维铮重考商鞅变法(1)根据材料一,概述商鞅变法在经济方面的主要措施和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核心观点。商鞅变法的哪一措施体现了这一核心观点?这一措施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结构和社会风气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根据材料,结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