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钢兆丰煤化工有限公司炼焦车间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试用版).docx_第1页
晋钢兆丰煤化工有限公司炼焦车间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试用版).docx_第2页
晋钢兆丰煤化工有限公司炼焦车间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试用版).docx_第3页
晋钢兆丰煤化工有限公司炼焦车间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试用版).docx_第4页
晋钢兆丰煤化工有限公司炼焦车间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试用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潞宝集团晋钢兆丰煤化工有限公司炼焦车间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试行)2015年1月山西潞宝集团晋钢兆丰煤化工有限公司炼焦车间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试行)2015年1月编辑:审核:审定:目录炼焦车间工艺规程8前 言81. 总则82. 焦炉型号及技术规格83. 炼焦车间生产工艺流程9炼焦集控室岗位操作法23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242. 岗位职责243. 岗位工艺技术规定与操作指标(标准)254. 交接班规定265. 炼焦系统操作使用方法286.安全注意事项33测温岗位操作法33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342. 岗位职责343. 岗位工艺技术规定与操作指标(标准)344. 操作指标:365. 交接班规定366. 操作方法367. 岗位安全规定42交换机岗位操作法43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442. 岗位职责443. 岗位工艺技术规定与操作指标(标准)444. 交接班规定454. 设备维护及点检、维护标准525. 安全注意事项52调火岗位操作法53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542. 岗位职责与工作内容543. 岗位工艺技术规定与操作指标(标准)554. 操作方法585. 操作方法676. 设备概要和点检、维护与维修标准747.岗位安全规定76铁件岗位操作法77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782.岗位职责783.岗位工艺技术规定与操作指标(标准)784.工作细则795. 安全注意事项83热修岗位操作法83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842. 岗位职责843. 岗位工艺技术规定与指标844. 热修维护制度855. 操作方法876. 安全注意事项95炉门维修岗位操作法97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982. 岗位职责983. 岗位工艺技术规定与指标984. 操作方法1005. 岗位安全规定1026. 设备概要和点检、维护与维修标准103废气分析岗位操作法104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1052. 岗位职责1053. 岗位工艺技术规定与指标1054. 岗位安全规定111推焦车司机岗位操作法112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1132. 岗位职责1133. 岗位工艺技术规定与操作指标(标准)1134. 交、接班规定1185. 操作方法1196. 设备维护及点检、维护标准1267. 岗位安全、禁止规定128捣固装煤车司机岗位操作法131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1322. 岗位职责1323. 岗位工艺技术规定与操作指标(标准)1324. 交、接班规定1355. 操作方法1366. 设备维护1427. 岗位安全、禁止规定144捣固机岗位操作法146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1472. 岗位职责1473. 岗位工艺技术规定与操作指标(标准)1474. 交、接班规定1495. 操作方法1506. 设备维护及点检、维护标准1567. 岗位安全、禁止规定158除尘拦焦车司机岗位操作法160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1612. 岗位职责1613. 岗位工艺技术规定与操作指标(标准)1614. 交、接班规定1655. 操作方法1666. 设备维护及点检、维护标准1747. 岗位安全、禁止规定177机、焦侧炉前岗位操作法179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1802. 岗位职责1803. 岗位工艺技术规定与操作指标(标准)1804. 交、接班规定1815. 操作方法1826. 岗位安全、禁止规定184熄焦车司机岗位操作法185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1862. 岗位职责1863. 岗位工艺技术规定与操作指标(标准)1864. 交、接班规定1905. 操作方法1914. 设备维护及点检、维护标准1945. 岗位安全、禁止规定197炉顶岗位操作法198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1992. 岗位职责1993. 岗位工艺技术规定与操作指标(标准)1994. 交、接班规定2005. 操作方法2016. 岗位安全、禁止规定202上升管岗位操作法203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2042. 岗位职责2043. 岗位工艺技术规定与操作指标(标准)2044. 交、接班规定2055. 操作方法2066. 岗位安全、禁止规定209山西潞宝集团晋钢兆丰煤化工有限公司炼焦车间工艺规程炼焦车间工艺规程前 言本规程系根据冶金部1992年颁发的焦炉技术管理规程中的相关条款,在潞宝710号炉实践和总结的基础上制定的。适用于潞宝710号焦炉。1. 总则1.1 为保证焦炉及设备正常运行,维护好炉体,生产合格的焦炭和有效地回收化学产品,减少污染,特制定本规程。焦炉是复杂的热工设备,一代焦炉应使用二十五年以上。在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按照操作规程精心操作,精心维护,以保证焦炉延长使用寿命。1.2 正确执行工艺管理规程是焦炉高产、稳产、低耗和长寿的具体保证。炼焦车间应组织全体职工确保规程的执行。1.3 配煤比和炼焦制度的确定,应保证焦炉炉体安全、推焦顺利,按标准或技术条件生产焦炭、化学产品和炼焦煤气。1.4 焦炉炉体是耐火砖的砌体。不顾客观条件超负荷生产或炭化室不装满煤或不按推焦计划推焦以及强制推焦等都是不允许的。2. 焦炉型号及技术规格 潞宝集团710号焦炉为炉型:ZHJL6055D型465孔捣固焦炉,其炉型特点为双联火道、废气循环、焦炉煤气下喷、单热式焦炉。设计周转时间为25小时,年产干基焦炭300万吨。ZHJL6055D型捣固焦炉技术规格序号名 称单位焦炉冷态尺寸1炭化室长mm169402炭化室高mm60553炭化室宽mm530/5704炭化室墙厚mm905锥度mm406炭化室中心距mm14507立火道中心距mm4808立火道个数个3466=22449炭化室顶厚mm1480/153010加热水平mm80511斜道高mm82512蓄热室高mm412513蓄热室格子砖高度mm287014炭化室有效容积M34615煤饼尺寸mm(16100/15900)570050016精煤堆比重(干)t/m31.017炭化室装煤量吨干煤/孔4618焦炉设计周转时间Hr25.519焦炉组数孔4653. 炼焦车间生产工艺流程按一定比例配合好的煤由备煤车间输送至煤塔,通过摇动给料器放入装煤车煤箱,经捣固机捣固成煤饼后,通过装煤车将煤饼装入炭化室。煤在炭化室内隔绝空气干馏,在干馏过程中分解出荒煤气,由炭化室顶部经上升管、桥管、集气管至吸气管,在桥管和集气管上有冷却荒煤气用的氨水喷嘴喷洒氨水。由于氨水不断喷洒蒸发吸收大量的热量,使荒煤气的温度由700850降到80100。荒煤气中所含的绝大部分焦油(约70)冷凝在集气管中。荒煤气、焦油和氨水一起导入吸气管中。在气液分离器处,荒煤气与氨水、焦油分离,荒煤气送至化产车间经冷却、回收、净化成为净煤气,一部分送回焦炉加热,另一部分送往下道工序进行煤气深加工。通过气液分离器的氨水和焦油流至化产车间的机械化氨水澄清槽澄清后,氨水经循环氨水槽由循环泵打回焦炉再次喷洒冷却荒煤气,剩余氨水经剩余氨水槽送去蒸氨,焦油则泵至贮槽外销或至焦油深加工。炭化室中的煤经过一定时间的干馏成为焦炭,用推焦车、拦焦车分别摘开机、焦侧炉门,拦焦车将导焦栅对正炭化室焦侧,熄焦车做好接焦准备后,由推焦车将焦炭推出经导焦栅至熄焦车,熄焦车载着红焦到熄焦塔下进行熄焦,熄灭的焦炭放入晾焦台上,经刮板放焦机放至皮带机上,再经皮带运输机送到筛焦楼,按焦炭块度的大小进行分级,以供给不同的用户。3.1 ZHJL6055D型焦炉气体流程图见附表一3.2 炼焦车间生产工艺流程图见附表二3.3 常用加热煤气的性质特 性焦炉煤气组成%H259.5CO6.0CH425.5CmHn2.2CO22.4N24.0O20.4对煤气质量要求含萘、焦油尽量少着火点600650 ZHJL6055D型焦炉气体流程图 附表一预热器 地下室主管 加减旋塞 流量孔板 流量调节翻板 燃烧室 交换旋塞煤气流量计 横管 跨越孔回炉煤气 废气 支管 总节门 小孔板 回炉煤气 大 少 下喷管 量 量 燃烧 废 废 气 气 上升气流 循环孔 砖煤气道 斜道 斜道 排入大气 蓄热室 蓄热室 箅子砖 小烟道 烟囱 箅子砖 上升气流 废气盘 总烟道翻板 小烟道 空气 总烟道 下降气流废气盘 分烟道翻板 分烟道 炼焦车间生产工艺流程图 附表二气液分离器 回炉煤气鼓冷系统煤气净化系统 煤气 氨水机械化氨水澄清槽焦仓(场)吸气管焦油盒盒吸气弯管筛 焦煤气 循深 环加 氨集气管晾焦台工 水干熄焦高压熄焦塔阀 体氨水熄焦车桥管循环氨水槽 循环氨水泵拦焦车上升管 高压氨水泵 荒煤气 红 焦导烟车焦 炉 入炉煤给料机煤 塔配合煤捣固机装煤车推焦车3.4焦炉加热制度3.4.1 为保证焦炭均匀成熟,须制定并严格执行焦炉加热制度(温度制度及压力制度)。3.4.2 根据每座焦炉实际数据,按照不同的周转时间制定加热制度表,主要包括下列项目:a. 标准火道温度;b. 加热煤气流量;c. 加热煤气压力;d. 总烟道、机、焦侧分烟道吸力;e. 上升气流蓄热室顶部吸力;f. 开闭器进风口尺寸;g. 配煤水份;3.4.3 加热制度记录必须按时记录各项参数,以交换后5分钟内为准。3.4.4 加热制度记录中各项参数记录要求:a. 温度(TE)参数:以记录时的瞬时值为记录值;b. 压力、吸力(PT)参数:以记录时的稳定瞬时值为记录值;c. 流量(FT)参数:以本次累积值减去上一小时累积值做为本次记录值,流量参数不得采用瞬时值记录。4. 焦炉温度制度1 立火道温度在交换后20秒时,不得超过1450,不得低于1100。2 每昼夜允许提高火道温度以焦炉温度变化为准,最大速度在40小时以上以变化温度不超过20度为好,3240小时,每昼夜不超1520度,32小时以内以10度为好。温度不宜大起大落。3 边火道温度与其平均温度相比,差不能大于50;边火道温度与该侧标准火道温度相差不大于100。4 当推焦炉数减少,降低燃烧室温度时,应保持边火道温度不低于1100。5 硅砖蓄热室顶部温度不得超过1320,不得低于900。6 小烟道温度不得超过450,不得低于250;分烟道温度不得超过350。7 焦饼中心温度要保持在100050,上下温差不大于50。8 炉顶空间温度控制在80030,最高不应超过850。9 集气管温度应保持在80100之间。10 煤气预热后温度为4550。11 空气过剩系数保持1.151.25。12 用焦炉煤气加热时,相当耗热量不应超过2390KJ/Kg装炉煤。5. 焦炉压力制度5.1 在任何操作条件下(正常操作、改变结焦时间、停止加热、停止推焦等)结焦末期炭化室的底部压力应大于蓄热室顶部的压力和大气压力。5.2 集气管的压力,应以炭化室的底部压力在结焦末期不小于5Pa为原则,并考虑到调节装置所造成的压力波动值,并应考虑到夏、冬季大气温度的不同而产生的变化。5.3 集气管压力的保持以吸气管下方炭化室底部压力在结焦末期510Pa来确定保持,一般保持150170Pa。5.4 蓄热室顶部吸力与标准蓄热室顶部吸力比较,上升气流不超过上2Pa,下降气流不超过3Pa。上升气流蓄热室顶部吸力不能小于45Pa;边炉蓄热室顶部吸力应比其它蓄热室顶部吸力略小。5.5 无论结焦时间长短,蓄热室顶部上升气流的负压应保持大致不变,其吸力不得低于45Pa5.6 加热煤气管道主管压力不得低于500Pa。5.7 看火孔压力保持510Pa,严禁负压。5.8 当停止推焦超过结焦时间所规定时间达1小时以上时,应减少处于结焦末期炉号的加热煤气量。停止推焦3小时以上时,应减少全炉加热煤气量。6. 推焦计划编排规定6.1 根据焦炉炉体情况、设备状况和操作管理水平等因素确定焦炉周转时间。并根据生产任务要求和炉体、机械设备维修方便的原则编制推焦计划,并严格执行,变动推焦计划由车间主任批准。6.2 推焦计划的编排必须按照规定的周转时间(结焦时间)进行编排,并考虑前一班推焦计划执行情况。6.3 编排推焦计划时最短结焦时间不得短于周转时间15分钟;烧空炉时不得短于周转时间25分钟。6.4 班推焦计划的制定由车间主任制定。每班推焦计划编排由上一班加热组长负责并核准,各班带班长负责组织实施。6.5 编排推焦计划时应尽可能提高计划系数,计划系数必须按规程规定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6.6 乱笺炉号的计划编排应在不长于5个周转时间内恢复正常;乱笺炉号与正常串序相差4炉内可向前编排,相差4炉以上则向后编排。6.7 乱笺炉号的计划编排须考虑相邻号炭化室处于的结焦时间。7. 变更结焦时间的规定全炉变更结焦时间每昼夜允许最大变动量,目前暂按下列规定执行。7.1 全炉延长结焦时间,应遵守以下规定710号焦炉结焦时间每昼夜允许最大变动量48小时以上4小时4048小时3小时3240小时2小时2632小时1小时7.2 全炉缩短结焦时间,应遵守以下规定710号焦炉结焦时间每昼夜允许最大变动量40小时以上3小时3240小时2小时2832小时1小时25.528小时0.5小时8. 推焦操作制度8.1 应严格地按推焦计划推焦,提高推焦执行系数。8.2 因故延迟推焦,在故障排除后允许加速推出早已成熟的焦炭,但每小时比正常计划增推炉数不得超过两炉。8.3 推焦机司机必须在装煤车捣固好煤饼后,方可进行推焦作业。8.4 推焦机司机在确实得到拦焦机和熄焦车做好接焦准备的信号后才能推焦。8.5 每次推焦均应清扫炉门、炉门框、磨板的焦油和沉积炭等赃物。装煤后炉门应调节严密,严禁炉门冒烟着火。8.6 推焦机司机须准确记录每个炭化室的推焦时间(即推焦杆头接触焦饼面的开始时间)、装煤时间(即机侧关闭炉门时间)、推焦最大电流及一切不正常现象(如炉温过高过低、炉体损坏、装煤不满等)。8.7 应采用无撞击推焦法,减少对炭化室墙面的侧压力,以保护炉墙。8.8 每座焦炉应规定极限推焦电流,当超过极限时,应进行分析研究,并采取降低推焦电流的措施。8.9 严禁强制推焦。严禁连续两次推焦。每次未推出均应查找原因,在排除障碍后,在带班长在场并准许的情况下,方可进行第二次推焦;三次以上推焦必须有车间负责人准许并在场。8.10 出现难推焦后,应在短期内处理完毕。8.11 严禁在出现难推焦时,未查明原因或未采取措施就继续进行下一炉推焦作业;严禁连续进行试推焦。8.12 严禁用变形的推焦杆或杆头推焦。9. 焦炉及其维护制度9.1 建立焦炉档案,有计划的检查并记录下列情况与数据:1 炭化室墙砖有无变形、孔洞、裂缝、凹凸、麻面、剥蚀、烧融及其他缺陷;2 炭化室顶部与底部情况;3 炉头墙与炉门框及炉门坎之间的严密情况和离缝大小;4 立火道内烧嘴调节砖及调节孔的情况;5 蓄热室窜漏情况及格子砖状态;6 砖煤气道是否有堵塞和窜漏现象。9.2 炉体日常热修与维护,应有专门的热修组,并分区固定专人负责。9.3 护炉铁件的测调应符合焦炉测调项目、测调周期与工艺设备维护规定9.4 焦炉护炉铁件需保持的弹簧压力位 置工作负荷KN上部横拉条弹簧110下部横拉条弹簧160纵拉条大弹簧160炉柱1、7线小弹簧20炉柱26线小弹簧17炉柱8线小弹簧15炉柱9线小弹簧12蓄热室主墙炉柱1011线小弹簧11蓄热室单墙小炉柱弹簧1210.焦炉测调项目、测调周期与工艺设备维护规定类别名称检查部位测检周期要 求责任班组一、温度制度1.直行温度2次/班间隔4小时一遍;直行温度测温速度均匀,每个交换6分10秒钟;相差30时复查。煤气2.边火道温度每月不少于2次不低于1100结焦时间36小时以上,每周一次调火3.横墙温度1次/周全炉横排温度须在三个工作日内测完;每月不少于三个循环;绘制单排、十排曲线,立火道温度不高于1450调火4.炉顶空间温度每月一次每次2炉80030;最高不高于850结焦时间改变4小时以上或配煤比变化较大时加测调火5.蓄热室顶部温度2次/月保证蓄顶温度不高于1320。高温下火及时处理。调火煤气6.冷却温度校正值2次/年3、9月结焦时间改变2小时以上或配煤比变动较大时加测调火7.小烟道温度2次/年5、11月不高于450,不低于250调火二、压力制度1.蓄热室顶部吸力调节2次/月按规程要求,上升、下降气流均测;上升气流不低于45Pa 调火2.蓄热室格子砖阻力测量1次/年5月份按规程要求调火3.五点压力测量1次/年4月份按规程要求绘制图表调火4.地下室横管压力1次/年按规程要求测、调;12月份测全炉调火5.看火眼压力2次/年按规程要求;测全炉调火6.炭化室底部压力测量2次/年6、11月按规程要求测量;提出合理的集气管使用压力调火三、砌体检查1.炭化室炉头炉墙砌体检查1次/年12月全炉每个炉室、墙面有记录台账热修2.炉门框抹补检查2月/循环重点号及时处理;有记录台账热修3.立火道检查2次/年5、11月检查;详细记录台账调火4.蓄顶斜道区严密1次/季2、5、8、11月检查;即时严密、详细记录台账调火热修5.蓄热室封墙严密情况检查1次/季2、5、8、11月检查;保持严密,记录详细台账热修6.废气盘与砌体联接处严密检查1次/季2、5、8、11月检查;保持严密,记录详细热修四、护炉铁件1.大弹簧负荷测量1次/月按规程要求测、调;并详细记录台账铁件2.钢柱曲度1次/季3、6、9、12月按规程要求测、调;曲度过大及时矫正;并详细记录台账铁件3.炉长测量2次/年4、10月按规程要求测量;年伸长量6mm建账有记录铁件4.小弹簧测量2次/年1、7月,按规程要求测、调;并详细记录台账铁件5.炉顶横拉条检查12次/年8月检查,直径2/3更换,记录建账铁件6.炉门框的检查及钩头螺栓调节2次/年4、10月按规程检查、调节;记录建账铁件7.上升管、桥管阀体损坏检查1次/月建账有记录热修8.蓄热室小支柱弹簧测调2次/年5、11月,按规程要求测、调;并详细记录台账铁件9.大保护板弯曲度测量2次/年4、10月按规程要求测量,记录建账铁件10.炉柱与保护板间隙测量1次/季3、6、9、12月测下横铁与斜道部位铁件11.大保护板上下端与炉柱贴靠情况检查1次/季3、6、9、12月记录建账铁件12.测线架校正1次/季每次测量时须先校正,记录建账铁件13.抵抗墙垂直度测量1次/年 10月测量,记录建账铁件五、设备检查加油1.荒煤气大节门1次/季润滑灵活、保证使用(3、6、9、12月)调火2.回炉煤气进口总阀门1次/季润滑灵活、保证使用(3、6、9、12月)调火3.四个放散阀门1次/周润滑灵活、保证使用上升管工4.氨水总分阀门1次/周润滑灵活、保证使用上升管工5.总烟道吸力翻板2次/年润滑灵活、保证使用(6、12月)调火6.分烟道吸力翻板2次/年润滑灵活、保证使用(6、12月)调火7.预热器进出阀门1次/季润滑灵活、正常使用调火8.定压水封进出阀门1次/季润滑灵活、正常使用调火9.流量翻板轴检查1次/年润滑灵活、不泄露调火10.交换机各润滑点加油每班加油油路畅通、油杯干净交换机工11.煤气、废气四角轮检查1次/周油路畅通、油杯有油、外面干净铁件12.煤气、废气拉杆链检查日查保证安全、正常、准确运行有隐患及时更换铁件13.焦油盒清扫不少于2次/月保证畅通上升管工14.集气管清扫不少于2次/周沉淀物50mm、畅通无阻上升管工六、交换装置与废气分析1.交换行程搬把调节日查两相行程一致、开门要正煤气、废气开关到位调火2.交换、加减考克清洗加油1次/月开启灵活、不漏气调火3.废气砣杆提起高度测调1次/月按规程要求测量、检查;建账有记录调火4.进风门档板开度检查1次/月按规程要求测量、检查;建账有记录调火5.废气砣及风门严密检查1次/季不严密及时处理有记录(3、6、9、12月)调火6.小烟道进风口清扫1次/季检查干净畅通、堵塞及时处理调火7.废气取样分析每日不少于8个值:立火道1.151.25废气盘1.35建账有记录废气分析山西潞宝集团晋钢兆丰煤化工有限公司炼焦车间岗位操作法炼焦集控室岗位操作法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1 本操作法规定了炼焦集控室岗位的职责、人员素质要求、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设备维护、安全管理要点、相关岗位关系。2 本操作法适用于潞宝集团710号焦炉集控室岗位作业人员。2. 岗位职责1 直属带班长领导,完成其安排布置的工作任务和命令;在加热制度方面接受加热组长、调火带班长的指令。2 熟悉并掌握炉体构造、加热系统流程、生产工艺流程、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计算机界面的各种参数、会操作相关设备及四车定位系统。3 负责焦炉加热控制系统,稳定保持并调节烟道吸力,煤气流量保持在规定的数值范围内,随时注意煤气总、主管压力、集气管压力等各重要参数的变化,使之保持在规定范围内,并严密观测加热系统运行情况,发生异常及时反映、处理。4 负责推焦管理系统,核实系数K2,保证系数K2的准确。5 负责监控炼焦控制系统各参数变化,随时注意集气管压力变化,压力波动过大时及时通知上升管工,调度室,及时处理以免放散。注意氨水压力、集气管温度、主管压力、煤气流量等,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处理。6 负责四车定位管理系统,会输入推焦计划、查看各种参数及打印各种报表,并保障各种系统的稳定运行,发生异常及时上报、处理。7 每小时正确填写煤气流量、主管压力、总管压力、机焦侧分烟道温度、吸力、集气管压力、温度、氨水压力、回炉煤气温度等各种工艺参数。8 负责合理编排下一班推焦计划,提高K1系数;计算上一班K2系数及推焦电流情况。9 按时询问填写回炉煤气热值、入炉煤细度、入炉煤水份等各工艺参数。10 根据加热组长及车间的指示,增减煤气流量、烟道吸力。并在账上如实填写增减的数量、时间和原因;遇到变更配煤比时,应正确及时上帐,并通知。11 煤气主管压力下降时要及时报告加热组长、公司调度室和车间值班人员,并做出正确的处理,并记录不正常期间流量压力的变化情况。12 随时整理并妥善保管好各种打印报表,防止丢失和漏打。13 负责本岗位所属设备和仪表的保养与维护。14 工作时间要坚守工作岗位,不随意离开工作岗位,如有事情需离开工作岗时,必须征得带班长同意,在有人盯岗的情况下方可离开。15 来客做好登记,并负责向检查或参观人员介绍、解释集控室各种管理系统并向有关人员示范有关操作。16 不得私自往计算机上插U盘等,以免破坏程序,影响生产。17 负责本岗位及责任区的卫生。3. 岗位工艺技术规定与操作指标(标准)3.1工艺说明焦炉集控室是炼焦车间关键岗位。集控室内含有焦炉DCS控制系统,推焦管理系统,四车定位管理系统,温度管理系统。其中DCS(分布式控制;也称为集散控制)控制系统对焦炉进行过程控制,监测、控制焦炉温度、压力(吸力)、煤气流量等各项参数变化和调节;推焦管理系统监测推焦、装煤时间、电流,装煤量(煤饼高度)、装煤均匀系数,并自动进行操作记录和统计,满足对推焦作业的实时记录、查询等要求;温度管理系统采用便携式焦炉红外测温仪和焦炉温度管理软件,是针对焦炉测温、输入、查询和管理的软件,可以方便地对直行、横排、炉头、蓄顶、焦饼中心及其它测温数据进行输入、记录、查看、计算和打印,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消除人为误差因素;四车定位管理系统是焦炉各车之间的联锁系统,除有炉号识别自动定位功能外,还能自动记录各项操作的时间及推焦、装煤电流,并能根据设定的周转时间、计划系数自动编排推焦计划。四车联锁集中计算机管理可以克服人工操作的弊端,规范操作,有效的防范重大事故的发生。3.2技术规定(标准):K总 0.80K 1 0.90K 2 0.90 装煤均匀系数 0.704. 交接班规定4.1交接班交接班时及时核查上班推焦记录,按时递交下班推焦计划。4.1.1交班1 交接班必须在岗位上进行,交班者必须向下一班人员详细介绍本班生产及仪表运行情况。2 交班前必须将本岗位室内及责任区卫生打扫干净,并按规定进行设备维护保养。3 交班者必须将本班加热制度调整情况向下一班交待清楚。4.1.2接班1 接班者必须认真检查上班记录是否完整准确,室内及责任区卫生是否打扫。2 接班者应认真检查上班设备及仪表运行状况、各种报表打印情况以及各种加热制度的保持情况。3 交接班期间如发生事故由两班共同解决。4 到接班时间如接班者未到,交班者应向组长汇报并考虑自己连班。4.2 操作时必须注意的事项:4.2.1煤气主管压力不得低于500Pa;焦炉煤气预热后温度宜保持在4550之间;集气管压力应保持在16010 Pa。4.2.2准确、准时填写各种工艺参数数据。加热制度记录时间以交换后5分钟内为准。4.2.3加热制度记录中各项参数记录要求:1 温度(TE)参数:以记录时的瞬时值为记录值;2 压力、吸力(PT)参数:以记录时的稳定瞬时值为记录值;3 流量(FT)参数:以本次累积值减去上一小时累积值做为本次记录值,流量参数不得采用瞬时值记录。4.2.4根据车间、加热组长和调火带班长的指示及时调整加热制度,并在交接班记录上如实记录,说明调节原因、时间和方法。4.2.5保持稳定的集气管压力,发现波动及时调节。4.2.6生产中炼焦系统、推焦管理系统、CO报警及消防系统等发现异常要及时向有关人员、检修人员反映处理。4.2.7发生各种报警,要认真查明原因并协助有关人员处理。4.2.8交班前整理好本班打印报表和各种记录。5. 炼焦系统操作使用方法5.1 计算机DCS控制系统的操作(以78号炉为例)5.1.1 DCS(分布式控制;也称为集散控制)控制系统对焦炉进行过程控制, DCS控制系统在自动状态下能实现自动控制,在手动状态下则不能实现自动控制。目前能自动控制的工艺参数有7#、8#炉加热煤气压力,7#、8#炉机、焦侧分烟道吸力,7#、8#炉集气管煤气压力等,DCS系统可以根据给定值调节这些工艺参数。系统中应用PID调节器,调节各项参数,使各项参数靠近给定值。PID调节的具体功能有:手动、自动、串级、跟踪等运行方式,设定值、手动输出值调整、PID参数整定等,PID调节有三种画面:回路操作画面、趋势显示画面和参数整定画面。5.1.2 DCS系统中主要工艺参数与对应的位号5.1.2.1 PID:调节器a. PID81002A、B 7、8号炉机侧分烟道吸力调节b. PID81003A、B 7、8号炉焦侧分烟道吸力调节c. PID81004A、B 7号炉段8号段集气管压力调节d. PID81005A、B 7号炉段8号段集气管压力调节e. PID81006A、B 7、8号炉煤气主管煤气流量调节5.1.2.2 PT:压力(吸力)测量显示a. PT81001A、B 7、8号炉总烟道吸力b. PT81002A、B 7、8号炉机侧分烟道吸力c. PT81003A、B 7、8号炉焦侧分烟道吸力d. PT81004A、B 7号炉段8号段集气管压力e. PT81005A、B 7号炉段8号段集气管压力f. PT81006A、B 7、8号炉煤气主管阀后压力g. PT81007A、B 7、8号炉煤气主管末端压力h. PT81014A、B 7号炉机侧蓄顶吸力i. PT81014C、D 7号炉焦侧蓄顶吸力j. PT81015A、B 8号炉机侧蓄顶吸力k. PT81015C、D 8号炉焦侧蓄顶吸力l. PT81008A、B 7号炉低压氨水压力m. PT81009A、B 8号炉低压氨水压力n. PT81010A、B 7号炉高压氨水压力o. PT81011A、B 8号炉高压氨水压力p. PT81012 蒸汽压力q. PT81013 压缩空气压力5.1.2.3 TE:温度测量显示a. TE81001A、B 7、8号炉总烟道温度测量b. TE81002A、B 7、8号炉机侧分烟道温度测量c. TE81003A、B 7、8号炉焦侧分烟道温度测量d. TE81004A、B 7号炉段8号段集气管温度测量e. TE81005A、B 7号炉段8号段集气管温度测量f. TE81006A、B 7、8号炉煤气预热器前温度g. TE81007A、B 7、8号炉煤气预热器后温度h. TE81008A、B 7、8号炉低压氨水温度i. TE81009A、B 7、8号炉高压氨水温度5.1.2.4 FT:流量测量显示a. FT81003A、B 7号炉低压氨水流量b. FT81004A、B 8号炉低压氨水流量c. FT81005A、B 7号炉高压氨水流量d. FT81006A、B 8号炉高压氨水流量e. FT81007B、D 7、8号炉煤气主管流量(塔式)f. FT81011 蒸汽流量g. FT81012 压缩空气流量5.1.2.5 PZ:PID调节器开度显示a. PZ81002A、B 7、8号炉机侧分烟道翻板开度b. PZ81003A、B 7、8号炉焦侧分烟道翻板开度c. PZ81004A、B 7号炉段8号段集气管翻板开度d. PZ81005A、B 7号炉段8号段集气管翻板开度e. PZ81006A、B 7、8号流量翻板开度5.1.3 自动手动状态切换当因电源问题或调节机构发生故障不能实现自动控制时,应将工艺参数从“自动”切换到“手动”状态,故障排除后再切换到“自动”状态,具体步骤是:在预先设置的PID热点上,单击鼠标左键,打开回路操作画面,鼠标选中手动单击即可进行切换。在某运行方式下的状态灯呈绿色时,表示调节处于某种方式(跟踪状态灯为绿色闪烁时,表示PID进入自动跟踪状态)。5.1.4 设定值调整当PID调节器运行于手动或自动方式时才能进行设定值修改。设定值可以通过单击设定值棒下的“”、“”图标或专用键盘上的“”、“”来增大或减小,每单击一下左键或按一下按健,设定值变化其量程的5,操作人员还可以直接键入数值来修改设定值,只要在显示位置上单击左键,输入数值后回车即可。5.1.5 改变输出值当PID调节器处于手动运行方式时,才能修改输出值。修改输出值可通过单击设定棒下方的“”、“”图标或专用键盘上的“”、“”来增大或减小,每单击一下左键或按一下“”、“”,输出值变化其量程的0.5,每单击一次左键或按一下“”、“”按输出变化率变化。5.2 特殊操作5.2.1 集气管压力控制集气管压力控制权限由鼓风机房负责控制,只有当鼓风机房将控制权限交予焦炉集控室时,方可由本室进行操作控制。5.2.2 报警处理当DCS系统发出报警声或屏幕顶部出现彩色条框显示时即发生报警,此时应作如下处理:如果是加热制度不正常发生报警,应先查明报警原因,并通知加热组长、上升管等作出相应的处理,处理完毕后将警报解除;若报警为设备报警,则应立即通知检修人员到现场检修,待故障恢复后,解除报警。5.2.3 停电处理在停电后操作人员要尽快了解原因,并将所有因停电不能控制的设备由自动转换为手动状态,通知调度及相关领导。若停电后,工艺参数发生波动,要及时通知煤气人员及时手动将各参数恢复正常。如长时间停电,则需要关闭部分计算机,将现场部分调节机断电,来减少UPS负荷,使其供电时间加长,部分参数由现场仪表提供参数,恢复供电时,要先检查各翻板实际位置与开度,然后再恢复自动调节,最后将各参数调节到设定值。5.3 推焦管理系统的操作推焦管理系统自动监测推焦、装煤时间;推焦、装煤电流;煤饼高度(装煤量);自动计算装煤均匀系数,并自动进行记录和统计,并可对推焦作业的实时记录进行查询。推焦管理系统一般不需要人工干预。5.4 四车定位管理系统的操作四车定位管理系统是焦炉各车之间的联锁系统,除有炉号识别自动定位功能外,还能自动记录各项操作的时间及推焦、装煤电流,并能根据设定的周转时间、计划系数自动编排推焦计划。四车定位管理系统除编排推焦计划可采取人工干预外,其余功能均为自动。四车联锁集中计算机管理可以克服人工操作的弊端,规范操作,有效的防范重大事故的发生,除发生特殊情况不得解除联锁。5.5 温度管理系统的操作1 温度管理系统采用便携式焦炉红外测温仪和焦炉温度管理软件,可以方便地对直行、横排、炉头、蓄顶、焦饼中心及其它测温数据进行输入、记录、查看、计算和打印,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消除人为误差因素。2 焦炉温度管理系统的数据输入、查询工作必须由测温、调火人员进行。3 焦炉温度管理系统的数据禁止任何人员进行修改、删除。5.6 焦炉集控室内的各管理系统全部使用计算机控制,由于计算机会产生一定的累计时间偏差,长时间不进行校正会造成电脑时间与实际时间不同步,因此应定期对计算机时钟进行校正,校正时钟工作应有仪表人员进行。5.5.16.安全注意事项1 坚守工作岗位,发现异常问题及时报告处理。2 上班时间严禁睡觉、打盹。3 无关人员一律不得进入集控室内,非集控操作人员严禁操作计算机。4 岗位工人严禁私自调节、拆卸设备及部件。5 严禁用湿布、湿棉丝擦拭设备带电部位及显示器。6 严禁使用集控室内计算机从事与生产无关的工作。7 做好协调工作,对控制状态和工艺参数的变更要及时与上升管工、加热组长及其它相关人员联系,防止由于联络不及时或联络不清造成的工作失误和酿成事故。测温岗位操作法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1.1 本操作法规定了测温岗位的职责、人员素质要求、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设备维护、安全管理要点、相关岗位关系。1.2 本操作法适用于潞宝集团710号焦炉测温岗位作业人员2. 岗位职责2.1 直属调火带班长领导,由三班生产带班长负责行政管理,完成其安排布置的工作任务。2.2 负责测温、交换机岗位的综合管理和兼工操作。2.3 负责保养、维护本岗位所属设备。2.4 按规定完成测温、加热制度的保持。2.5 负责组织进行加热系统的特殊操作和事故处理。2.6 负责焦炉炉温的处理。2.7 负责指导焦炉中控室对推焦计划的编排调整,对本班排好的推焦计划签字确认。2.8 负责检查各项记录,保证其准确。2.9 负责班组分管区域设备和环境卫生清扫和检查。3. 岗位工艺技术规定与操作指标(标准)3.1 工艺说明 焦炉炼焦是将煤装入炭化室,通过两侧燃烧室进行均匀加热,在隔绝空气的状态下将煤炼成焦炭。本焦炉为ZHJL6055D型,它采用双联火道,废气循环,焦炉煤气下喷、蓄热室分格式捣固焦炉。 测温的目的:使每一个炭化室的焦饼在规定的结焦时间内,沿炭化室长向和高向均匀成熟,为焦炉的正常生产及长寿创造条件,并降低炼焦耗热量。3.2 技术规定(标准):3.2.1 代表火道为第8和第27火道。3.2.2 焦饼中心温度应保持在9501050之间。3.2.3 标准火道温度应根据焦饼中心温度来确定,任何一个立火道在换向后20秒时温度禁止超过1450。3.2.4 焦炉在有计划缩短结焦时间时,昼夜火道升温须按炼焦工艺规程中焦炉温度制度的规定执行。3.2.5 炭化室顶部空间温度宜控制在80030,不应超过850。3.2.6 小烟道温度不得超过450,分烟道温度不得超过350。3.2.7 边火道温度与本侧平均温度差50,延长结焦时间时应保持边火道温度不低于1100。3.2.8 立火道取样废气分析要求 =1.151.25。3.2.9 集气管荒煤气温度保持80100。3.2.10 煤气主管压力不得低于500Pa。3.2.11 在任何操作条件下焦末期炭化室的底部压力应大于任一点相邻加热系统的压力和大气压力。3.2.12 看火孔压力保持510Pa。3.2.13 设计周转时间为25.5小时,不得任意缩短。3.2.14 立火道测温点:测下降气流两斜道口和灯头砖交界中心处。3.2.15 直行火道平均温度与标准温度相差不大于7。4. 操作指标: K均 0.85K安 0.845. 交接班规定5.1接班1 班前准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