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试卷(一)(含解析).docx_第1页
陕西省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试卷(一)(含解析).docx_第2页
陕西省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试卷(一)(含解析).docx_第3页
陕西省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试卷(一)(含解析).docx_第4页
陕西省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试卷(一)(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卷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孔子的弟子来自各个诸侯国,出身于不同的阶级和阶层,各色人物都有,这说明孔子的教育思想A. 有利于更多人受到教育B. 体现了克己复礼的主张C. 能激发弟子学习的兴趣D. 巩固了新兴的封建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弟子出身于不同的阶级和阶层,各色人物都有”体现了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打破了贵族教育的垄断,有利于更多人受到教育,故A项正确。B项,题干未涉及礼的相关内容,排除。C项,激发弟子学习兴趣在题干中未体现且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D项,孔子时期封建制度尚未确立,排除。2.下图是汉朝货币五铢钱(铢,计量单位,24铢等于1两)的图片。汉武帝即位后不久,下令禁止民间私自铸造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五铢钱通行全国。由材料可知,五铢钱A. 与秦朝货币半两钱的重量相同B. 圆形方孔的形状从没有出现过C. 影响深远一直沿用至近代以前D. 为解决货币私造的弊端而铸造【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间私自铸造货币造成币制混乱,影响国家财政收入,不利于国家加强中央集权,故实行五铢钱统一币制,故D项符合题意。A项,半两钱形制为圆形方孔,重12铢,排除。B项,方孔钱以秦的半两钱为最早,故排除。C项,圆形方孔钱形式为我国古代铜钱的固定形式,唐武德四年铸“开元通宝钱”,废止五铢钱,故排除。3.在中国科举史,唐代科举属于初创阶段,制举与常科科目设置尚不稳定。有存汉察举遗风者科目名目众多。在科举考试取士的不断实践过程中,一些科目被淘汰,一些符合用人要求的科目则被保留下来。这说明唐科举制A. 是当时唯一的人才选拔制度B. 是非常成熟的人才选拔制度C. 处在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D. 继承了西汉时期的察举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科举制度初创时期科目不稳定到后来淘汰不符合用人要求的科目,体现了科举制度为适应现实需要不断完善,故C项符合题意。A项,根据题干信息“存汉察举遗风”可知当时并非科举一种人才选拔制度,排除。B项,由题干可知当时科举制并不完善,排除。D项,科举制度将用人权收归中央,改变了察举制自地方向中央的推举形式,故排除。4.明朝通过陆上丝绸之路进行朝贡贸易,将西域各个政治体与明朝紧密联系在一起,能够长期共享和平。由此可知,朝贡贸易A. 西域各政治体进贡中国以换取和平B. 加强了明朝对西域各个政治体的影响C. 能使明政府从西域获取超额贸易利益D. 冲击“重农抑商”政策增强对外贸易动力【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明朝通过朝项贸易加强与西域各政治实体的联系进而巩固自身宗主国地位,故B项符合题意。A项,和平的实现是朝项贸易的结果,并非原因,排除。朝贡贸易为以厚往薄来为原则的官方贸易,故C项错误,排除。D项,明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绝对禁止私人对外贸易,所有的外贸又以朝贡形式进行。朝贡贸易为官方贸易,并非传统的中外商人市舶贸易,不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故排除。5.改革开放后,有研究者在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文章说:“在被涂抹和丑化的民国元勋和领袖人物中,第一个就是袁世凯。”批驳该观点的证据是袁世凯A. 逼清帝退位建立中华民国结束帝制B. 签订辛丑条约让国家利益受损C. 出卖维新派加速了戊戌变法的失败D. 掀起“尊孔复古”运动营造复辟的舆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某研究者在公开出版的刊物中极力维护袁世凯的正面形象,否认其专制本质,故可以用袁世凯推崇尊孔复古,复辟帝制的史实进行驳斥其观点,D项正确。A项,为袁世凯对民主共和制度建立所做的贡献,排除。B项,辛丑条约签定于光绪二十七年,奕劻、李鸿章代表清朝廷在北京与西方11国签订,排除。C项,戊戌变法时期,民国未成立,不能作为驳斥其观点的证据,故排除。6.中国红军长征经过云南马龙、宣威地区时,周恩来的警卫员未经允许从老乡家里拿了两碗苞米饭10个鸡蛋,准备给病中的周恩来补充营养。周恩来知道后,立即严肃批评,要求警卫员写检讨,并按价付钱给老乡。由材料推知,长征能够胜利的原因之一可能是A. 有坚定的执政为民信念B. 坚决维护人民群众利益C. 发挥了从严治党的作用D. 有严明纪律和乐观精神【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周恩来因警卫员未经老乡允许擅自拿物品,触犯了农民了利益,故对其进行严肃批评,并等价偿还,体现了对农民利益的保护,为长征胜利争取民心,故B项符合题意。A项,此时共产党处于长征时期,尚未上升到执政地位,排除。C项,材料中无法体现警卫员是否是党员身份,因此无法体现从严治党,排除。D项,题干旨在保护农民利益,获得群众支持,批评检讨体现了共产党内治理严明纪律严格,但乐观精神未体现,故排除。7.1938年12月6日,日军在昭和十三年秋季以后对华处理办法中指出:“以攻占汉口、广东作为行使武力的一个时期,目前最重要的是在其内部恢复治安。”并规定:“如无特别大的必要时,不准备扩大占领地区。配置兵力“要限制在必要的最少限度内,仅起到在政治上和战略上压制国民党军队的作用”。日军的意图在于A. 将治安作为首要任务B. 乱国民党军队的战略部署C. 由战略进攻转为防御D. 把抗日根据地作为主要目标【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的战术及对国、共两党策略发生变化,由速决战改为长期作战并意图集中兵力进攻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故D项正确。A项,为对题干的直接解读,未深入本质意图,排除。B项,日本此时对国民党进行政治上和战略上压制,未涉及针对作战部署层面,排除。C项,此时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但日本仍对敌后抗日根据地采取清扫政策,未体现战略上的防御,故排除。8.以下为20世纪5070年代的一组宣传画,“锻炼身体”的口号度成为这一时期的热词。该组宣传画反映了A. 人们对建设社会主义的美好愿望B. 工业化建设对身体素质的要求较高C. 体育锻炼成为社会建设强大动力D. 锻炼身体成为城乡居民生活主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当时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期,“锻炼身体”的口号体现了劳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美好愿望,故A项正确。BCD三项表述为常识性错误解读,不符合题干主旨,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9.11世纪末,民法大全真本在意大利被发现,欧洲掀罗马法复兴运动,它使人们不再把宗教与道德同世俗秩序与法律相混淆,法律的作用与独立获得承认,这反映A. 中世纪宗教神权观念逐渐消失B. 罗马法为资本主义经济提供保障C. 罗马法的观念已经被普遍接受D. 当时欧洲社会商品经济有所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重在保护私人财产,欧洲掀罗马法复兴运动,倡导法的独立性反映了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对法律保护及反对封建束缚的需要,故D项符合题意。A项,“11世纪”正处在欧洲的中世纪,正是神权统治的时期,宗教神权观念不可能消失,排除。B项,罗马法为维护奴隶主阶级性质的法律,与资本主义无关,排除。C项,题干未体现欧洲对罗马法的普遍接受,故排除。10.16世纪,英国人的国外旅行发生重大变化,因宗教信念而进行的旅行(朝圣)为世俗旅行所取代,对古典知识、艺术与建筑的通晓,对社会技能的培养助推了“旅行即教育”的观念形成,到18世纪,这种“大旅行”成为英国一种社会传统,在精英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这说明当时英国A. 旅行文化占据主导地位B. 人文主义激发了探知欲望C. 宗教观念已被基本取代D. 旅行成为教育的普遍选择【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6世纪.因宗教信念而进行的旅行(朝圣)为世俗旅行所取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文艺复兴在英国的扩展,人文主义在英国盛行,故在重视人的知识技能培养的背景下“旅行即教育”的观念形成;18世纪启蒙运动发展,人文主义精神走向成熟, 促使“大旅行”成为英国精英文化的重要体现,故B项符合题意。A项,题干未体现旅行文化成为英国文化的主导地位,排除。C项,题干中旅行文化盛行与宗教观念被取代无关,故排除。D项,题干未涉及教育方式的选择,排除。11.1932年,前苏联著名作家肖洛霍夫在被开垦的处女地中描绘了顿河流域的农业集体化过程。主人公共产党员达维多夫组织农民建立集体农庄,在未被开垦的处女地上劳作,打败恶势力,建立新家园,虽然A. 揭露了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弊端B. 印证了工业化道路对农业的依赖C. 体现了苏联当时主流意识形态D. 反映了新经济政策推动农村经济【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化时期,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为工业化服务,主人达维多夫的举动反映了农业集体化时期克服小农私有观念走向集体化的思想觉悟过程,故C项符合题意。A项,题干未体现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的弊端,故排除。B项表述错误,工业化需要农业集体化提供原料资金,但并非依赖农业,故排除。D项,1932年,新经济政策已经废止,故排除。12.“无疑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肯定是要发生的。生产力的发展需要金融资本更大的运动自由,而战后政治力量被用于管理经济,尤其是金融市场的做法,也使美国意识到,只有抛弃布雷顿森林体系,才有继续保持优势的可能。”材料表明A. 资本自由化冲击美国霸主地位B. 美元的优势地位已经不复存在C. 美国逐步丧失世界贸易主导权D. 知识经济与信息技术日益重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由于政治力量对经济尤其是金融的管制,不能适应战后金融资本自由化的需要,故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被迫解体,A项符合题意。B项,由于美国经济实力的强大,美元依然具备国际优势,故排除。C项,题干与美国在世界贸易的主导权无关,故排除。D项,知识经济为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时间不符,排除。二、主观题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从1720年代开始,茶叶取代丝绸成为中国出口商品的第一大宗。但此时的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在欧美国家之上,又加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支配,使得海外商品在中国的市场十分狭窄。西方国家发现他们所提供的商品几乎没有一种是中国必不可少的,而中国茶叶却在他们那儿有着广泛市场。西方人急迫需求中国东西却拿不出相应交换物品,但中国缺乏白银美洲白根通过欧洲人流向中国,中国的茶叶通过欧洲人流向西方。茶叶需求须臾不可或缺,白银供给面临危机,棉花输华呈现两难,于是乎,鸦片贸易应运而生。1773年,英国在印度大规模种植鸦片,很快成为对华鸦片输出的最大商家。到1820年,英国人不但可以利用鸦片的超额利润换回茶叶,还有资金富裕。英国实现了白银流向的改变不进入中国,反从中国流出。情况异常严峻,1838年,清政府决定禁绝鸦片输入以堵塞白银外流。英国又不能允许中国禁烟,战争不可避免。中国在战争中全面失败。摘编自郭卫东19世纪初叶欧美国家对华贸易反差现象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20年至鸦片输入中国前中国对外贸易特点和作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茶叶、鸦片成为中外贸易主要商品的原因。(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贸易措施的主要影响。【答案】(1)特点:茶叶出口位居首位;中国处于顺差地位;对外贸易受官府控制。作用:加强了中外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提高西方人的生活水平;缓解了中国对白银的需求(或增加了中国的财富和实力)。(2)茶叶从中国传出后,逐渐成为当地人的生活必需品;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棉花和棉布输华遇到自然经济的抵制;为转对华贸易的逆差,英国对中国走私鸦片;资本主义的逐利性和扩张性。(3)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贫困和落后,不利于世界的共同发展(答“产生国际争端和引发战争可得分);导致了中国白银的大量外流。【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茶叶取代丝绸成为中国出口商品的第一大宗海外商品在中国的市场十分狭窄美洲白根通过欧洲人流向中国,中国的茶叶通过欧洲人流向西方”从出口商品、贸易收支及政府控制进行回答,二问结合所学从中外经济交流、丰富西方生活、中国商业发展层面进行阐述。(2)根据材料“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又加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支配.中国茶叶却在他们那儿有着广泛市场.英国人不但可以利用鸦片的超额利润换回茶叶实现了白银流向的改变不进入中国,反从中国流出”结合所学从双方市场需要、各自贸易动机及资本主义的扩张性进行回答即可。(3)根据材料“英国实现了白银流向的改变不进入中国,反从中国流出”可知中国白银的大量外流,结合所学,西方国家的贸易措施旨在打开商品市场寻求原料产地,故可从促进世界市场的发展及奴役亚非拉国家的两面性进行分析其影响。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英国剧目唐顿庄园以其深厚的历史背景,被学者评论为浓缩的英国教科书。剧中女主人公之一的西波尔成为女性主义的化身,影响着庄园其他的女性,也从侧面折射出近现代西方社会的历史进程。故事由1912年的泰坦尼克号沉没引出,唐顿庄园的财产法定继承人遇难,西波尔作为女性无财产继承权。她不爱权势,追求自由平等的爱情观,大胆与家中的汽车司机相爱。她身着短裙积极参加1914年5月的英国妇女政治运动,并鼓励自己的女仆去做秘书,追求女性该有的平等权利。战争期间,西波尔参加护士工作,感受到了工作带给自己的价值。西波尔死后,她的姐姐伊迪斯在报上公开发表文章支持女权主义。这一时期,女性开始有了话语权,意识到了为自己争取权利的重要性。庄园中的女仆们开始在夜晚电灯下,围坐在“黑匣子”前,收听国王的演讲。随着越来越多的机器出现在庄园中,女仆黛西意识到自己的生活要有所改变,并为自己聘用了家庭教师。女仆总管帕默尔也说道:“我们要渐渐习惯没有男仆的日子。”摘编自杨翌浅析唐顿庄园中的英国女性主义从材料中提取一个信息,并结合所学的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答案】示例1:论题:工业革命促进了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和近现代社会的发展。论述: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女性自身价值的实现。一方面,女性纷纷走出传统家庭,投身工业社会的各种工作,不再成为传统家庭生活的附庸,自身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大大提高。另一方面,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她们的思想也发生着改变,追求时尚和自由恋爱,谋求与男性平等的政治权利等,推动了欧美社会的一系列社会变革,从而大大加速了近现代社会的发展。示例2:论题:工业革命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论述: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为人们社会生活带来了一系列重大变革。比如,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蒸汽动力在提高生产力的同时,也大大改善了交通条件,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电灯、汽车、飞机和通信工具的发明,便利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在此基础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新的生活观念不断传播,城市化进程加快,从而大大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泰坦尼克号、汽车司机、护士工作、越来越多的机器出现在庄园中”可知当时已进入工业时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工业文明推动了女权主义兴起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故可从工业革命与女性权力、工业革命与人类社会进步为中心设立论题,并结合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形成的影响并围绕材料现象进行阐述,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甲午战争之后,维新派认识到变法需要有新的人才,需要有新的教育,于是逐渐把“变法”与“兴学”相连,认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同时,清政府规定学堂中的学生,无需通过严格的科考,按其专业与成绩,就可颁给一定的功名。于是,书院改革渐入高潮。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五月二十二日,光绪皇帝完全采用康有为在请饬各省改书院淫祠为学堂折的内容,发布上谕,限令两个月之内,将全国大小书院改为兼习中学、西学之学校,学堂开始飞速发展。同年,张之洞按学堂方式“革书院,分习经史、地理、天文、外政、格致、制造、绘图、算学诸门,并制定了通省学堂公共简要章程,但在讲授内容程度的深浅,执行章程的先后方面,可以根据不同学堂区别对待。由于全国没有行之有效的章程以及光绪皇帝没有实际决策权力,随着变法的失败,书院改学堂的步伐也就停止了。摘编自曾带丽张之洞与晚清书院改革及改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战争后书院改革的历史背景及意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之洞学堂改革的特点及其失败的原因。【答案】(1)历史背景:民族危机加;西学东渐;清政府的推动;维新派的变法主张。 意义:推动清末学校教育体制的改革;促进民众的思想解放和西学的佐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清廷的统治危机。 (2)特点:课程上注重对西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政策上能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失败原因;缺乏全国性的统筹安排;守旧势力的阻挠(或光绪帝没有实权)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解析】【详解】(1)一问根据材料“维新派认识到变法需要有新的人才清政府规定学堂中的学生,无需通过严格的科考给一定的功名”结合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西方思想传播进行概括即可,二问可从教育体制革新、思想解放与传播及挽救清朝统治层面进行思考分析。(2)一问根据材料“分习经史、地理、天文、外政、格致、制造、绘图、算学诸门执行章程的先后方面,可以根据不同学堂区别对待”可知张之洞改革注重对西方知识学习,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二问根据材料“全国没有行之有效的章程以及光绪皇帝没有实际决策权力,随着变法的失败,书院改学堂的步伐也就停止了”进行总结。16.【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一战结束后,针对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北洋政府积极派遣使节去往欧美国家进行访问,表明中国立场,以期得到其他国家的理解和支持,寻找盟友和伙伴,更进一步加强中国参加巴黎和会的资格,并最终确定了“联美制日”的方针。顾维钧也认为:美国“战后于国际上势力必更见扩充”,所以,“我助彼战,将来国交上获益实属不浅”“作为协约国中最强的首脑,以及协约国阵营公认的发言人,威尔逊总统在和会议决时所发表的意见将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但在巴黎和会期间,以威尔逊为代表的美国还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希望日本在远东可作为牵制苏俄的重要力量,并以此牺牲中国山东的利益来满足日本要求。但在1921年的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不仅恢复了在山东的主权,结束日本的军事占领和政治控制,而且从法律上确认了对胶济铁路和其他经济利益的所有权。有学者认为:“华盛顿会议是中国第一次没有丧失更多的权利,还争回一些民族权利的国际交涉。”摘编自黄伟以山东问题的交涉为例看中国外交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联美制日”方针提出的原因以及结果。(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华盛顿会议是中国第一次没有丧失更多的权利,还争回一些民族权力的国际交涉”的原因并谈谈你的认识。【答案】(1)原因:美国国力强大;中国国力的弱小,希望借助美国制约日本。结果: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华盛顿会议上收回部分山东主权。 (2)原因: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列强之间的利益与冲突;北洋政府的外交努力;“联美制日”的外交方针;顾维钧等外交家的外交智慧。认识:国家利益是外交的出发点;只有提升综合国力才能在国际社会中处于有利地位。【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战后于国际上势力必更见扩充”“我助彼战,将来国交上获益实属不浅”从美国国力及制衡日本的需要进行分析“联美制日”方针提出的原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