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2017届中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3.docx_第1页
江苏省南京市2017届中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3.docx_第2页
江苏省南京市2017届中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3.docx_第3页
江苏省南京市2017届中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3.docx_第4页
江苏省南京市2017届中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3.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仰望父亲父亲去世的那一年,我18岁。从1岁到18岁,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从上小学到读高中,我是在仰望着父亲忙碌而疲惫的身影中长大的。从小我在山下,看惯了父亲在山上放羊砍柴、开垦荒地挥汗如雨的忙碌身影;我在树下,看惯了父亲在高高的树杈间腾挪跳跃的矫健身影;晨曦中夕阳下,我在院子里,看惯了父亲站在房顶远眺天际的从容身影到现在,父亲的身影,不时地在我脑海中映现,使我由时时思念父亲,进而常常思考父亲,心目中更加钦敬父亲。父亲的孝行,让人仰望。小时候村里一些大人常在我面前讲:“你父亲真是个孝子。”给我印象深刻的是父亲对我奶奶的饮食起居特别在心。父亲为了使奶奶活得心气顺、活得有精神,过段时间总要给奶奶买些好吃的,每天再忙都要和奶奶说会话,在精神上抚慰奶奶。父亲在世时,每年清明,引领家族男人上坟祭祖,心态虔诚,行止敬重。在我爷爷的父亲坟地上的碑楼上刻有一副对联。上联:深恩堪裕后,下联:至孝在尊亲,横批:追远。我想这肯定是我们家族的良风美德,是影响了父亲一生的传统孝文化。 父亲的教行,让人仰望。父亲教我做事明理。记得有一年春天种玉米,父亲在前面犁地,母亲在中间撒种子,我和哥哥在后面施粪。偶尔我偷懒不好好施粪。待到秋收之时,父亲把我领到地里,指着长得参差不齐的玉米对我说:“人哄地皮,地哄肚皮”。看着因我施粪不匀而长势不好的庄稼,我心里十分懊悔。父亲在教我做这些农家活的过程中,使我明白许多事理。父亲教我明志。记得我12岁那年,父亲领我在山上开垦荒地,我累得精疲力竭。坐下休息时,父亲问我:“天山,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尽管我当时的回答不切实际,但父亲没有嘲笑我,却深情地抚摸着我的头,眼望着远方,颇有感触地对我说:“生在山村里,要有走出深山的想法才行。山外的世面大着呢!”现在想起来,正是父亲的那一问,点燃了我心中的梦想和希望。父亲的力行,让人仰望。 a 。50年代后期,爷爷患病,大伯因病早逝,家道中落,家庭一下子跌到谷底。全靠父亲上上下下要照应,里里外外要兼顾。 b 。听哥哥说大伯去世前,曾借了邻村一户人家300元钱。大伯去世后,人家上门讨债,父亲答应10天后还。到了第9天,父亲没有筹到钱,下狠心卖了自家耕地磨面的犍牛,偿还了大伯欠下的外债。 C 。父亲20多岁被抓壮丁,经受过枪林弹雨的战场,解放后遭受过不明不白的批斗;父亲30岁到40岁,领头创办县级国营黄土坡、老虎沟、马匹凹煤矿,曾任总经理,取得过骄人的业绩,但更遭受过莫大的委屈 d 。60年代,为了全村人出行方便,父亲带领村民,费尽艰辛,打通了西庄村至武家河村约2.5公里长的盘山路,那是我们村走出深山通往稷山县的第一条大路。改革开放初期,父亲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经商、创办企业。最后,在为武家河大队创办煤矿的过程中,含辛茹苦、积劳成疾,一病不起。记得父亲去世当天,我从乡宁一中赶回家,匍匐在炕上给父亲清洗双脚。那是怎样的一双脚啊,脚上有土、有煤渣子,脚底的老茧厚厚的一层,脚上的肉很少,骨头和青筋缠在一起。我知道父亲艰难坎坷、勤苦力行的人生,就是靠这双脚走过来的。如今,我愈加明白:人生的路是走出来的,再好的梦想也需要行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脚下功夫深,生活行程远;脚下行程远,人生境界高。仰望父亲,眼底潮涌;仰望父亲,心生光明;仰望父亲,行止入常。 (选自2012年散文选刊第2期,有改动)17阅读全文,说说“我”曾在哪些方面仰望过“父亲”。(3分) 18作者以“仰望父亲,眼底潮涌;仰望父亲,心生光明;仰望父亲,行止入常”的感叹收束全文,可谓言简意赅,意蕴丰富。谈谈你对这一结尾的理解。(3分) 19仔细阅读第段,回答下面两题。(4分)(1)以下四句话出自第段,现将其放回原段a、b、c、d处,你认为正确的顺序应为( )(2分)父亲是一个支撑门事、忠厚力行的人父亲是一个历经挫折、坚韧力行的人父亲是一个心想众人、务实力行的人父亲是一个勇于担当、守信力行的人A B C D (2)“力行”一词,出自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史记儒林列传也有过类似论述:“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请结合语境简要说明“父亲的力行,让人仰望”中的“力行”的意思。(2分) 20有人认为第段划线句对父亲的脚的细腻描写,有损父亲高大伟岸的形象,你赞同吗?为什么?(3分) 21是的,生命中总有一些人值得我们去仰望,其实名著阅读的过程中,又何尝缺少这种“精神的仰望”呢?请从以下三部备选名著中任选一部,谈谈该名著中哪一个人物值得你仰望,并结合与其相关的一两个情节加以分析。(3分)备选名著: 童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名人传值得你仰望的人是 ,出自 值得仰望的原因: 【答案】17仰望着父亲的身影;仰望父亲的孝行;仰望父亲的教行;仰望父亲的力行。(答出任三点即可)18(1)写出了父亲对我的一生影响之大(1分),(2)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感激、怀念、景仰之情。(2分)19(1)B (2)努力实践,(1分)竭力而行(1分)(意对即可)20不赞同,因为(1)父亲粗糙的双脚折射出父亲艰难坎坷、勤苦力行的一生,这正是父亲值得仰望的伟大之处。(2)同时父亲的双脚也使我愈加明白:“人生的路是走出来的,再好的梦想也需要行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脚下功夫深,生活行程远;脚下行程远,人生境界高。”的人生哲理。(写全两点的3分,写出其中任意一点的2分)21准确写出仰望的人和所出名著(1分,对应得分)写仰望的原因时要能写出人物闪光的精神品质和相应的情节。(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14分)守在窗口的父母我匆匆赶到家,客厅里空无一人。我又跑到卧室,才发现他们跪在凳子上,像孩子一样把头伸出窗外东张西望。我赶紧喊了一声:“爹,娘,你们干吗呢?”爹扭过脸看到我,不好意思地笑了:“哦,你回来了。天晚了,看你还没有回来,我们就在这里看看。你看,你娘还在那里看呢。”他像推卸责任一样,赶紧把目标转向我娘。娘的耳朵基本上听不见任何声音,所有的交流都靠手势,就像哑语。我上前拉了拉娘的手。娘回过头看到我,也笑了:“看了半天,咋没看到你呢?”我说:“我骑摩托车,戴着头盔,跑得快呀。”不知她听到没有,她舒了一口气,把身子抽回来,又一点点挪下凳子,搀着爹,一步步挪回客厅。我跟着他们走回客厅,把电视机打开,眼里竟有一种酸涩的感觉。这是我参加工作16年来,第一次将父母接到身边住。刚开始的时候是没房子,后来有了孩子没地方住,再后来是他们年龄大了不愿意动。现在,在我的极力劝说下,他们终于勉强答应住半个月。来到城里之后,他们极不习惯。房间本来就小,忽然增加两个人,空间就更显逼仄。我们紧张,他们更拘束,手脚都不知道该怎样放。除了睡觉,只能在客厅里看电视。爹已经“返老还童”,基本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这不能怪他。他今年已经81岁了,脑栓塞几乎使他偏瘫,而脊椎关节错位,又使他的腰不得不弯下来,走路已经像婴孩一样,步履蹒跚,一摇三晃了。娘的听力不好,但眼睛和手脚尚好,就想帮我们干点儿家务活。可做饭用的是液化气、电磁炉、微波炉,洗衣服是洗衣机,她在农村积攒了大半个世纪的经验,在这里几乎百无一用。我们还一遍遍地告诫他们:不要乱动电,不要乱动气,不要随便出门。于是,他们被“囚禁”在56平方米的小屋里。干坐着的滋味不好受。爹还好说,他白天看书,晚上看电视,还能抽烟。娘就不知道怎么办了,于是就拖地,择菜,做些不需要丝毫技术含量的活儿,地拖了一遍又一遍,菜洗了一次又一次。可娘已经78岁了,眼神不济。地拖了,总不净;菜择了,总有泥。私下里,老婆对我说:“别让娘干了吧。她干了,我还要再干一次。”我说:“你不让她干,她会憋出病的。”于是,娘就津津有味地干,老婆就不厌其烦地返工。一个星期天下午,太阳很好。我们陪爹娘在楼下的草地上晒太阳。一会儿,朋友有事找我们。临走时,我告诉爹娘:“一会儿你们就自己回去,楼上楼下也不远。”朋友的事情忙完时已近傍晚,回去一看,爹娘竟还没有回来。我赶忙下楼找。刚到楼下,就看到娘搀着爹在另外一个单元楼道口上下打量,四处张望。我赶快迎上去说:“这么晚了,怎么还不回去啊?”“啊啊我们找不到咱家的楼道了。”爹有点儿害羞地说。“我说是那个楼洞吧,你非说是这个。”娘还在一边添油加醋地羞他。爹并不生气,只是“嘿嘿”笑着,一步三摇地跟着我挪上了楼。此后,他们就再也不下楼了。有一天上班时,路边楼下,我无意间抬头看了一眼,忽然就看到了爹娘。他们挤在靠路的窗口,正朝我挥手。我朝他们挥一下,他们再朝我挥一下,如此重复了好几次。下班回来,我有意识地抬头看了看那个窗口,果然看到他们在探着头,朝我下班回来的方向张望。看到我时,他们又开始兴奋地朝我挥手。从此,站在窗口的父母,就成了这栋楼的一道风景,两个老人两个老人像一对老鸟一样偎在一起,朝楼下的我不停地挥着手。那温情的目光和挥手的姿势似一张网,将他们的孩子包裹在浓浓的牵挂中。17.文中包含深情地写道了爹娘和自己住在一起发生的几件事。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出另外两件事。(2分)答: 爹娘来到城里居住极不习惯,被“囚禁”在屋里。 爹娘在楼下晒太阳,竟找不到自家的楼道。18.文中第段对父亲的描写作用是什么?(2分) 19.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做简要赏析。(4分)我们还一遍遍地告诫他们:不要乱动电,不要乱动气,不要随便出门。于是,他们被“囚禁”在56平方米的小屋里。 娘就不知道怎么办了,于是就拖地,择菜,做些不需要丝毫技术含量的活儿,地拖了一遍又一遍,菜洗了一次又一次。 20.文章最后说“站在窗口的父母,就成了这栋楼的一道风景”,说说这道“风景”美在哪里。(3分) 2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第段中写道“(我)眼里竟有一种酸涩的感觉”,表现了儿子觉得自己没有照顾好自己的父母,有些愧疚。B.第段中“于是,娘就津津有味地干,老婆就不厌其烦地返工”中“津津有味”写出娘对自己能为儿子做家务感到内心的满足。C.第段中“此后,他们就再也不下楼了”,其原因是父母为了不让儿子担心,也避免给孩子丢脸。D.文章通过朴实的生活小事的叙述,写出了年迈体弱的父母对儿子的浓浓牵挂与关爱。【答案】17. (1)爹娘守在窗口,看自己儿子回来。(3)娘眼神不好,还主动要为家里拖地择菜。18.反复渲染父亲的年迈与病弱,更能反衬出他对自己儿子的浓浓牵挂与深情(1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