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PPT课件.ppt_第1页
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PPT课件.ppt_第2页
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PPT课件.ppt_第3页
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PPT课件.ppt_第4页
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一、俄国1861年改革(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 1改革发生的历史背景 (1)根本原因-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农奴制之间的矛盾(农奴制度的危机)。表现:市场、原料、资金 、劳动力 (2)直接原因 1853年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 (3)社会内部矛盾不断激化,农民反抗斗争风起云涌; 2农奴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政治上: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经济上:农奴可以通过赎买的办法获得一定数量的份地。 3农奴制改革的意义( 性质、评价) 性质封建统治阶级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评价-客观上满足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在劳动力、资金、商品市场等方面的需要,加快了俄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步伐。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重要转折点。 其次:改革很不彻底,实质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合法”掠夺(份地),沙皇专制的封建政治体制没有丝毫变更 ,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彼得一世(1869年掌权)与1861年亚历三大二世改革的异同 : 同:起因都不同程度的受西欧的影响; 目的都是为了巩固沙皇统治,实现富国强兵所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结果都有利于俄国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异:性质:前者属封建农奴制军事、经济改革,后者属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经济前提:前者刚出现手工工场,经济发展缓慢,后者资本主义工业有一定发展; 内容及对农奴制的影响:前者以加强军事力量,发展经济为主,允许手工工场使用农奴劳动,农奴制得到加强,后者废除了农奴制,却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作用:前者巩固了专制统治,增强了经济、军事实力,为俄国的对外扩张创造了条件;后者使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二、美国内战 1美国的领土扩张 “西进运动” -把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推广到西部; 西进运动也是一部印第安人的血泪史 ; 2两种经济形式的矛盾 两种经济制度矛盾的焦点是黑人奴隶制度的存废问题。 (1)南方种植园奴隶制严重妨碍北方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发展 (根本原因) (2)19世纪上半期,废奴运动的高涨 ; (3)1860年11月,林肯当选为总统美国内战导火线 3 美国内战的过程 (1)内战爆发:1861年 ,南方11州叛乱; (2)初期北方失利 (原因),(3)颁布革命措施 1862年,林肯政府陆续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4)战争的转折 1863年,北方军队取得著名的葛底斯堡大捷,开始掌握战争主动权。1864年,北方军队大举反攻,1865年,南方军队投降,美国内战结束。,他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保持着自己优良品质的人。这位出类拔苹和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样的谦虚,以致于只有在他成为殉难者倒下去后,全世界才发现他是一位英雄。 引自马克思的吊唁信,4美国内战的意义 请大家从内战的性质、进步作用、局限性等方面来分析美国内战的意义。 性质 继独立战争后的又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它消灭了奴隶制,扫除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并建立了统一的国际市场 。 内战没有彻底消除种族歧视,黑人在政治和经济上仍然受到白人的歧视和残酷剥削。,美国历史上两次革命的比较: 同 前提: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 主要任务: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 参加者:人民群众积极参加并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影响: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没有消除种族歧视。 异 革命对象:前者是英国殖民者,后者是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奴隶制度; 具体任务:前者是完成实现国家统一,建立资产阶级政权,后者是维护国家统一,巩固资产阶级政权和进一步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障碍。,三、德意志统一 1德意志统一的历史条件 第一:统一的必要性- 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上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政治分裂的严重阻碍。 ( 表现 ) 国家分裂影响资本主义的发展。 国家的分裂影响商业竞争。 德意志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实现国家的统一。 第二:统一的可能性。 工业革命推动了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成为统一的根本动力。 普鲁士经济、军事实力强大、民族成分单一、统一的决心坚强。 俾斯麦的“铁血政策”以及其他政策的推行。(经济、军事、外交),2德意志统一过程(三次王朝战争) 1864年,普奥联合击败丹麦 石勒苏益格 -普鲁士;荷尔斯泰因-奥地利 -俾斯麦为何要与奥地利共同对丹麦出兵? 1866年,普鲁士挑起普奥战争( 萨多瓦战役 ) 1867年,普鲁士成立了北德意志同盟-初步完成 统一 。 -为何未乘胜进军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奥妙何在? 1870年7月对普鲁士宣战,普法战争爆发。(色当战役) 结果法国战败,赔款50亿法郎并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 -关于俾斯麦及其铁血政策应如何恰当评价? 积极意义-“铁血政策”推动了德意志统一 ; 消极意义用于领土扩张和掠夺财富,具有“穷兵默武”的侵略性 。,3德意志统一的历史意义 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作用 。 具有民族复兴意义。 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但是,保存了军国主义传统,富于侵略性。 四、意大利统一 11. 意大利统一的历史条件 第一:统一的必要性 四分五裂 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意大利各地要求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的运动高涨; 第二:统一的可能性(两条道路) 阅读教材, 归纳撒 丁王国成为意大利统一领导的条件有哪些?,实行君主立宪制 , 力量最强、经济最发达 ; 政治比较开明,是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中心。 2意大利统一的过程 第一阶段:1859年,撒丁王国联合法国对奥地利作战。 第二阶段:1860年4月,南部两西西里王国的人民发动了武装起义。 加里波第志愿军“红衫军” 1861年,意大利王国成立,撒丁国王成为意大利国王。 第三阶段:1866、1870年, 利用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 ,完成了统一。 3意大利统一的意义 统一的完成, 结束四分五裂、 实现民族复兴,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保存了大量封建残余 , 阻碍经济的发展。, 比较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的异同。 相同点: (背景、进程、影响) 背景:统一前都是四分五裂的局面,统一的根本原因都是工业革命的要求国家统一,同时又为国家的统一提供了客观的条件; 进程:都由一个主要的邦国为核心,一个核心的人物领导;都采用外交和战争相结合的手段实现统一。统一过程中首先排除的都是奥地利的势力,最后排除的都是法国的干扰。 意义:结果都实现了统一,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统一后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都存在大量的封建残余。,不同点:德意志是完全通过王朝战争来实现的,而意大利除了主要由撒丁王国领导进行统一运动外,加里波第领导志愿军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解放了两西西里,统一了意大利南部。德意志统一过程中的三次王朝战争,只有普法战争是法国先侵略普鲁士,普鲁士在普法战争早期具有反侵略性质;而意大利统一运动的背景由外族的压迫,重点则是驱逐奥地利在意大利北部和中部的势力,具有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日本的明治维新 一、 明治维新的社会背景: 19世纪中期日本的社会状况(内忧) 第一: 倒幕前的社会性质幕府统治、封建落后; 第二:19世纪中期日本社会的急剧变化(主要表现) 阶级矛盾激化人民起义(米骚动) 生产关系变化封建领主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并发展。 阶级关系发生变化新兴地主、高利贷商人、中下级武士不满幕府统治。 2. 西方列强的入侵(外患) 1853年,美国人柏利日美亲善条约 1858年,日美友好通商条约 后果日本沦为西方原料产地、销售市场;物价上涨、黄金外流;社会矛盾激化;内忧外患使改革提上日程。,二、武装倒幕 主体力量中下级武士 吉田松荫“奇兵队”;长州藩成为倒幕的基地; 1868年,伏见、鸟羽战役中,打败了幕府军队,德川庆喜投降;明治政府迁都江户,并改名为东京。至此,统治日本265年的德川幕府终于被推翻。 三、明治维新 (1)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2)上下一心,盛行经纶; (3)文武一途以至庶民,各速其志; (4)破旧有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5)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 -1868年,天皇发表五条誓文,改革措施 政治方面: 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废藩置县,废除封建领主制; 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影响: 削弱了封建割据势力,废除了日本的封建领主制,巩固了天皇为首的新政权。,经济方面: 进行土地改革,承认土地私有、统一征收地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殖产兴业)。,承认土地私有,保障了新兴地主土地所有制,地租改革,扩大了明治政府的财政收入;满足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军事方面: 推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皇军绝对效忠天皇,成为日本对外扩张的工具;,文化方面: “文明开化”政策;一方面,改造旧文化,建设新文化;另一方面,建立近代学校体系,培养新式人才;,新式学校培养了大批新式人才,为日本后来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2. 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从社会背景、领导力量、具体措施、国际环境等方面对比分析日本明治维新 和中国戊戌变法成败的原因。,社会背景:(1)封建领主制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经济深入农村资本主义发展的水平高于中国(2)明治前,日本社会内部阶级关系发生分化,封建统治相对薄弱,幕府成为众矢之的;,中国清政府危机严重,各阶层未形成统一的反清局面,资本主义经济也未深入农村;,领导力量:倒幕派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与反幕府强藩(大名)相结合,得到人民支持,建立了军队和基地,扫除了旧势力;,维新派出自士大夫阶层,力量微弱,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不敢发动群众,加上顽固势力的阻挠,具体措施:针对幕藩体制、领主土地所有制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并强制推行,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光绪帝颁布了变法诏书,但未涉及到政治、经济制度的实质;变法法令如“一纸空文”,各地阳奉阴违。,国际环境:明治维新时期世界资本主义处于自由竞争阶段,争夺殖民地的高潮尚未开始,西方列强集中力量在中国,客观尚未日本提供一个有利环境。,戊戌变法发生在19世纪末,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中国成为瓜分的对象;国际环境不利 ;,3.历史意义 第一 :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使日本由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过渡到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