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0版高考地理第15讲人口增长与迁移教师备用题库.docx_第1页
浙江省2020版高考地理第15讲人口增长与迁移教师备用题库.docx_第2页
浙江省2020版高考地理第15讲人口增长与迁移教师备用题库.docx_第3页
浙江省2020版高考地理第15讲人口增长与迁移教师备用题库.docx_第4页
浙江省2020版高考地理第15讲人口增长与迁移教师备用题库.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讲 人口增长与迁移教师备用题库 总抚养比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下图为我国20052014年抚养比变化图。完成下面两题。1.(2016浙江10月选考,14,2分)图中信息反映了()A.总抚养比持续下降B.2010年前总抚养比变化趋势受人口老龄化的影响C.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D.2010年后总抚养比变化趋势受独生子女政策影响答案C本题考查人口问题。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出,总抚养比首先下降,后来上升;2010年前总抚养比变化趋势受计划生育政策和老龄化加重的影响;2010年后总抚养比变化趋势受放开生育政策和老龄化加重的影响;老年抚养比一直上升,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故C选项正确。2.(2016浙江10月选考,15,2分)我国于2015年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预期2025年比2014年()A.少儿抚养比明显上升B.人口总抚养比明显下降C.老年抚养比明显下降D.劳动年龄人口明显增多答案A本题考查实施人口政策带来的影响。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预期2025年比2014年少儿抚养比会有明显上升;人口总抚养比不会明显下降,老年抚养比也不会明显下降,劳动年龄人口不会明显增多。故A选项正确。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7%称为人口老龄化。下图为中国与美国19702010年人均GDP与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统计图。完成下面两题。3.(2016浙江4月选考,16,2分)与美国相比,中国()A.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B.1970年后老龄人口比重增速较慢C.2010年老龄人口较少D.2000年后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答案D本题考查地区人口问题。据图中信息可知,2000年后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折线变陡,说明其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据图可知,我国于1990年左右进入人口老龄化,比较晚;由于我国1970年以后的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折线比较陡,老龄人口比重增加速度较快;由于我国人口总量不断增加,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老龄人口的比重、数量不断增加,2010年老龄人口比美国多。4.(2016浙江4月选考,17,2分)关于两国人口老龄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国际移民加速美国人口老龄化B.独生子女政策加速中国人口老龄化C.经济发展制约美国人口老龄化D.经济快速增长制约中国人口老龄化答案B本题考查地区人口问题的影响因素。我国的独生子女政策造成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完成下面两题。5.(2016浙江文综,3,4分)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城乡间人口流动农业专业化发展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A.B.C.D.答案D导致人口流动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因素。题中的因果关系应是: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吸引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引发了城乡间人口流动,这种流动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促使农业生产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故D项正确。6.(2016浙江文综,4,4分)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有关人口流动的知识。人口流动会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区域的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的增长,故A项错误,C项正确。影响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故B项错误。小城镇人口流向大城市不利于小城镇的发展,不利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故D项错误。下图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由于迁出人口比例较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而成为2014年全国最受异地牵挂的城市。读图,回答下题。7.(2015北京文综,11,4分)据图可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A.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B.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C.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D.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答案C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由题意可知,“城市牵挂”程度越高,人口迁出比例越大。读图可知,甲地受南方牵挂程度远大于北方,说明其人口迁出比例南方比北方高,A项错误;北京、上海和深圳附近的广州(省级行政中心)相比,甲地向其迁出的人口比例都较高,B项错误;珠江三角洲样本城市数量比四川盆地多,且牵挂程度高,故甲地向珠江三角洲人口迁出比例比向四川盆地人口迁出比例高,C项正确;同样,从样本城市数量及分布、牵挂程度分析,甲地向内陆城市的人口迁出比例比向沿海地区人口迁出比例低,D项错误。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下面两题。8.(2015福建文综,7,4分)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A.人口性别比 B.老年人口比重C.青壮年人口比重D.少儿人口比重答案D本题以我国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图为背景,考查人口结构和人口问题的相关知识,以及读图比较分析能力。从a、c两方案的人口结构图中可以看出,差异最大的是少儿人口比重;其次是青壮年人口比重;老年人口比重差异最小;人口性别比差异不大。综上所述,D项正确。9.(2015福建文综,8,4分)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率方案()A.a方案较合理B.b方案较合理C.c方案较合理D.均不合理答案B本题考查读图比较分析能力。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比较,a方案到2050年,老龄化问题会特别严重;c方案到205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会增高,人口总数难以控制;而b方案能兼顾两方面问题,使人口结构更为科学。故B项正确。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完成下面两题。10.(2014山东文综,1,4分)上图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图中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A.粤、豫、黔、沪B.豫、粤、黔、沪C.粤、豫、沪、黔D.豫、粤、沪、黔答案A读图可知两省级行政区常住人口数大于户籍人口数,推测其为人口净迁入地区,应为粤、沪;而、两省级行政区为人口净迁出地区,应为豫、黔。故选A。11.(2014山东文综,2,4分)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答案D人口迁出主要就近流向经济发达地区,河北主要流向京津地区,安徽主要流向长三角地区,湖南、广西主要流向珠三角地区。故选D。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根据相关知识,读图完成下面两题。12.(2013浙江文综,9,4分)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C.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答案D本题考查世界人口的变化。图中看出19502010年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都大于0,因此人口死亡率小于人口出生率,A错误;图中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的阶段是19902010年,B错误;19902010年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在持续下降,C错误;19501970年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上升至23左右,D项正确。13.(2013浙江文综,10,4分)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A.B.C.D.答案C本题考查亚洲、欧洲、非洲和北美洲的人口变化状况。图中197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最高,则为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为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因此为亚洲,为北美洲。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 300万。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4.(2013课标,7,4分)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总人口减少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答案D本题以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为背景材料,考查图表分析和判读能力。根据总人口增长柱状图的变化可知,增长速度变慢,A项错误;总人口增长速度虽变慢,但人口总数还在增加,B项错误;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状态,C项错误;国际净迁移量为正值,前后十年变化不大,而国内净迁移量均为负值,且19912000年期间相比19811990年增加很多,显示从该城市迁出人口增多,人口净迁入量减少,D项正确。15.(2013课标,8,4分)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A.美国 B.日本 C.俄罗斯D.德国答案A本题考查美、日、俄、德四国超级大城市的人口变化规律。该城市从19812000年的二十年中,国际净迁移的人口数量与自然增长数量相当,人口国际净迁入量巨大,且当前总人口约1 300万,符合美国的城市特征,美国20世纪90年代人口纷纷向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地带迁移,导致国内净迁移量变大。日本城市人口国际净迁入量较小,俄罗斯与德国无1 300万人口的超级大城市。16.2016江苏单科,28(2)(3),9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材料二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2015年来此过冬养老人数近10万,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材料三下图为四川省攀枝花市区位示意图,下表为攀枝花气温、降水资料。月份123456789101112全年月均温/13.616.821.024.425.826.325.224.722.420.216.112.820.8降水量/mm4.23.510.011.745.4133.4207.1210.0140.961.220.51.5849.4(1)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有利气候条件是、;此外,其他地理原因有、。(5分)(2)大量外来人口对攀枝花“阳光花城”兴起有哪些积极影响? 。(4分)答案(1)冬季气温较高晴天多,光照充足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2)促进房地产、旅游、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当地的消费,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改善促进多元文化交流解析(1)本题考查人口迁移。读图可知攀枝花市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结合表中数据可知冬季气温高,晴天多,光照充足,适合养老。其他地理原因可从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角度说明。(2)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注意从“积极”方面回答。可考虑促进房地产、旅游、养老服务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当地消费、促进文化交流等。17.2015福建文综,37(3),8分下图示意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材料发源于关中地区的戏剧“秦腔”,历史源远流长。古丝绸之路上的楚河中游地区有一块“秦腔飞地”(乙城附近),当地有数万人是关中地区居民的后裔,至今仍保留着原有的民间文化和风俗习惯。分析楚河中游地区出现“秦腔飞地”的原因。答案地处古代丝绸之路;自然地理环境较好;关中地区人口迁移到此聚居,带来秦腔文化,并世代相传至今。解析分析“秦腔飞地”的成因,要紧紧围绕材料信息,除了古丝绸之路和自然条件之外,还要考虑到人口迁移的原因。18.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