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司脑干内部结构四种核团.ppt_第1页
课件:司脑干内部结构四种核团.ppt_第2页
课件:司脑干内部结构四种核团.ppt_第3页
课件:司脑干内部结构四种核团.ppt_第4页
课件:司脑干内部结构四种核团.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系统解剖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司道文,脑 干,中枢神经系统,脑,中枢神经系统-II,位置:颅腔内,分部:,端脑 间脑 中脑 脑桥 延髓 小脑,脑干,脑 干,下 上分三部,延髓 脑桥 中脑,二、外形,1、延髓,腹侧面,锥体(皮质脊髓束) 橄榄 锥体交叉,背侧面,上部:构成菱形窝的下部,下部:,薄束结节(薄束核) 楔束结节(楔束核) 小脑下脚,之间有出脑,其后方有、出脑,2、脑桥,腹侧面,背侧面:构成菱形窝上半,基底沟(基底动脉) 基底部(锥体束) 小脑中脚 延髓脑桥沟 脑桥小脑三角,之间有出脑,有、出脑,3、中脑,腹侧面,背侧面,大脑脚(锥体束) 脚间窝 有出脑,上丘:视觉反射中枢 下丘:听觉反射中枢,,中脑水管,下方有出脑,4、第四脑室,位置:脑桥、延髓与小脑之间,交通:,上:经中脑水管通第三脑室 下:通脊髓中央管 顶:经正中孔(1)和外侧孔(2) 通蛛网膜下隙,构成:,1)第四脑室底(菱形窝),后正中沟、界沟、内侧隆起、髓纹、前庭区(前庭神经核)、听结节(蜗神经后核)、面神经丘(展神经核)、蓝斑、舌下神经三角(舌下神经核)、迷走神经三角(迷走神经背核),2)第四脑室顶,上部:上髓帆和小脑上脚 下部:下髓帆和第四脑室脉络组织,三、脑干的内部结构,灰质(神经核),白质,网状结构,三、脑干的内部结构,灰质(神经核),1)脑神经核:与后10对脑神经相连,2)非脑神经核:,白质,上行纤维束 下行纤维束,网状结构,三、脑干的内部结构,灰质(神经核),1)脑神经核:与后10对脑神经相连,白质,上行纤维束 下行纤维束,网状结构,薄束核、楔束核、脑桥核 红核、黑质,脑神经感觉核:接受脑神经传入纤维 脑神经运动核:发出脑神经传出纤维,2)非脑神经核:,(一)脑神经核 (与III-XII对脑神经有关),(一)脑神经核 (与III-XII对脑神经有关) P256,1. 脑神经核团的性质与脑神经的纤维成份一致,也分四类 躯体运动核(8对):支配舌肌、眼球外肌和支配咀嚼肌、表情肌、咽喉肌 内脏运动核副交感 (4对) :支配心肌、 平滑肌、腺体 躯体感觉核(5对) :接受头面部的感觉、内耳的平衡觉和听觉纤维 内脏感觉核: (1对),2、脑神经核排列规律 255 脑神经核的高度与该脑神经相连的部位基本一致 脊髓的中央管到脑干后,从后正中沟裂开,向两侧展开形成菱形窝,原来脊髓灰质前角、侧角、后角到脑干则变为内侧与外侧的关系。 核团的排列规律:内侧为躯体运动性的脑神经核(前角)、中间为内脏运动性脑神经核(侧角)、外侧为感觉性脑神经核(后角)。,切面高度,(1)躯体运动性脑神经核 1)动眼神经核:267 位置:中脑上丘阶段 性质: 纤维联系: 动眼神经 皮质核束 功能:支配5块眼外肌, (除外上斜肌和外直肌),动眼神经核,3. 脑神经核的位置、性质、纤维联系、功能,皮质核束,锥体束 260,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2)滑车神经核:267 位置:中脑下丘阶段 性质: 纤维联系: 滑车神经 皮质核束 功能:支配上斜肌,3) 展神经核:263 位置:脑桥 性质: 纤维联系: 展神经 皮质核束 功能:支配外直肌,4)三叉神经运动核:263 位置:脑桥 性质: 纤维联系: 加入三叉神经 下颌神经 皮质核束 功能:支配咀嚼肌等,5)面神经核:263 位置:脑桥 性质: 纤维联系: 面神经 皮质核束 功能:支配表情肌等,6)疑核:261 位置:延髓 性质: 纤维联系: 皮质核束 舌咽神经、迷走、副神经 功能:支配软腭、咽、喉、骨骼肌,7) 副神经核:261 位置:延髓 性质: 纤维联系: 副神经 皮质核束 功能:支配胸锁乳突肌、 斜方肌及腭、喉肌,8)舌下神经核:261 位置:延髓 性质: 纤维联系: 舌下神经 皮质核束 功能:支配舌肌,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展神经核 舌下神经核,躯体运动性脑神经核-I,三叉神经运动核 面神经核 疑核 副神经核,躯体运动性脑神经核-II,内脏运动性 脑神经核,(2)内脏运动核 (副交感低级中枢) 1)动眼神经副核(E-W核)267 位置:中脑 性质:副交感 发出纤维:加入动眼神经 功能:支配瞳孔括约肌、睫状肌。,切面高度,2)上泌涎核:263 位置:脑桥下部 性质:副交感 发出纤维:加入面神经 功能:支配泪腺、舌下腺和下颌下腺分泌,3)下泌涎核:261 位置:延髓橄榄上部 性质:副交感 发出纤维:加入舌咽神经 功能:支配腮腺的分泌,4) 迷走神经背核 261: 位置:延髓 性质:副交感 发出纤维:加入迷走神经 功能:支配胸、腹腔内脏平滑肌、 心肌、腺体的运动和分泌。,动眼神经副核 上泌涎核 下泌涎核 迷走神经背核,内脏运动核,感觉性(内脏、躯体) 脑神经核,(3)内脏感觉核,孤束核 261 位置:延髓 性质:内脏感觉 功能:接受舌咽、面神经味觉纤维 接受迷走神经的纤维,3)三叉神经脊束核 260: 位置:延髓 性质: 三叉丘系 纤维联系: 三叉神经节的中枢突 (感觉根) 功能:传导头面部的感觉,4)蜗神经核 263 位置:脑桥下部与延髓上部水平 性质: 纤维联系: 发出外侧丘系上行 接受蜗神经的纤维 功能:传导听觉,(二)非脑神经核,(二)非脑神经核 是传导通路的中继核团,1. 延髓的非脑神经核,(2)下橄榄核 260 位置:延髓,橄榄深面 功能:参与修饰小脑对运动的控制,并参与小脑对运动的学习记忆有关。,3. 中脑的非脑神经核,(1)上丘 267: 位置:中脑上部背侧 功能:是视觉反射中枢,参与完成由声、光刺激引起的 反射活动,(2)下丘 267: 位置:中脑下部背侧 功能:是听觉反射中枢,(3)顶盖前区(核) 267,位置:中脑与间脑交界处 纤维联系: 接受视束等 动眼神经副核 功能:瞳孔对光反射中枢,分四部,顶盖 大脑脚,被盖 黑质 脚底,红核,长的上、下行纤维束,白质,(三) 长的上、下行纤维束,1. 长的上行纤维束 260 (1)内侧丘系 260,丘系带,内侧丘系交叉 位置:在延髓 纤维来源:薄束核和楔束核发出 的纤维左右交叉形成。 纤维去向:上行组成内侧丘系 交叉的意义: 交叉以上损伤出现对侧的深感觉障碍,交叉以下损伤出现同侧的深感觉障碍。 内侧丘系的功能: 传导对侧躯干、四肢深感觉和精细触觉,功能:传导对侧躯干、四肢的痛、温和粗略触觉,(3)三叉丘系 264,三叉神经脊束核 三叉神经脑桥核,越边至对侧上行 组成三叉丘系,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功能:传递对侧头面部痛、温、触(包括精细触觉),(4)外侧丘系 263,功能:传导双侧听觉信息,(5)内侧纵束 264,前庭神经核,部分纤维越边,第四脑室底浅层,中线两侧,眼外肌运动核,前庭脊髓束,颈髓节段中间带和前角内侧部,功能:介导眼外肌之间,以及眼球慢速运动和 头部姿势之间的协调,2. 长下行纤维束 260,(1)锥体束(包括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锥体交叉 位置:位于延髓的最下端 纤维关系:交叉以上称为皮质脊髓束 交叉以下分为: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前束 交叉的意义: 交叉以上损伤:出现病灶对侧肢体的硬瘫 交叉以下损伤:出现病灶同侧肢体的硬瘫,皮质核束: 起自大脑皮质运动中枢 纤维下行 皮质核束 交叉或不交叉 止于脑干躯体运动核。 接受双侧皮质核束控制的核团是: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展神经核、面神经核上半、疑核、副神经核。 只接受对侧皮质核束控制的核团是:面神经核下半和舌下神经核 锥体束的功能:是大脑皮质运动区发出的控制全身骨骼肌随意运动的下行纤维束,躯体运动性脑神经核 8对,8=6.5+1.5,只有 面神经核下部 舌下神经核 受单侧支配,(2)起自脑干的下行纤维束,红核脊髓束:起自对侧中脑红核,发出后立即交叉到对侧下行,止于脊髓灰质; 顶盖脊髓束:起自对侧上丘,发出后立即交叉到对侧下行,止于脊髓灰质; 前庭脊髓束:起自脑桥前庭神经核,止于脊髓灰质 网状脊髓束:起自脑干网状结构,止于脊髓灰质,(四) 脑干网状结构,1. 概念: 在脑干内,神经纤维纵横交织,其间散布有大量大小不等的神经细胞群。,1) 神经纤维纵横交错,神经胞体分散其中。 2)神经纤维联系广泛,胞体大小不一。 3)功能复杂,涉及睡眠觉醒的周期、对运动的调控及各种内脏 活动的调节,如心跳中枢、呼吸中枢,2. 结构特点:,4、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3、网状结构的核群,1)向小脑投射的核群 2)中缝核群 3)内侧核群(内侧区) 4)外侧核群(外侧区),1)上行网状激动系统:包括向脑干网状结构的感觉传入,自脑干网状结构向间脑的上行投射,以及从间脑向大脑皮质的广泛投射。对于维持睡眠-觉醒状态起决定作用 2)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3)对内脏运动的调节,(一)锥体交叉阶段横切面 258,三、 脑干各部代表性横切面,(二)内侧丘系交叉阶段横切面 258,(三)延髓橄榄中部横切面 259,在横断面上分两部,被盖部 基底部,(四)脑桥下部横切面 262,(经面神经丘横切面),切面高度,(五)中脑上丘阶段横切面 266,分四部,顶盖 大脑脚,被盖 黑质 脚底,四、代表性脑干损伤及其临床表现,(一) 延髓内侧综合症 (单侧损伤,称舌下神经交叉性偏瘫),主要损害结构及所致临床表现 1. 锥体束:对侧上、下肢瘫痪 2. 内侧丘系:对侧上、下肢及躯干意识性 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障碍 3. 舌下神经根:同侧半舌肌瘫痪,(二) 脑桥基底部综合症,(单侧损伤,称展神经交叉性偏瘫),主要损害结构及所致临床表现 1. 锥体束:对侧上、下肢瘫痪 2. 展神经根:同侧眼球外直肌麻痹,(三) 大脑脚底综合症,(单侧损伤,称动眼神经交叉性偏瘫,又称Weber综合征),主要损害结构及所致临床表现 1. 锥体束:对侧上、下肢瘫痪 2. 动眼神经根:同侧除外直肌和上斜肌外的所有眼肌麻痹、 瞳孔散大,脑 干 总 结,一、概况,三段:中脑、脑桥、延髓 三组:、;、;、 三层:,背侧:脑神经核 中间:丘系带 腹侧:锥体束,二、脑干的神经核: 1、重点核团(位置、性质、功能),动眼神经核 面神经核 舌下神经核 展神经核 疑核,2、特殊核团,副交感核团(神经、功能),动眼神经副核 上泌涎核 下泌涎核 迷走神经背核,孤束核(位置、性质),3、中继核:薄束核、楔束核,三、脑干的白质,1、锥体束(起止、行程、功能),皮质脊髓束 皮质核束,2、三大丘系(起止、功能),内侧丘系 脊髓丘系 三叉丘系,3、二个交叉(位置、性质、意义),锥体交叉 内侧丘系交叉,4、三条长距离传导束在各部的位置, 皮质脊髓侧束,大脑皮质运动区,内囊后肢,中脑脚底中3/5,脑桥基底部,延髓锥体,锥体交叉,脊髓外侧索,前角细胞,脊神经,躯干四肢肌, 躯干、四肢深感觉传导束,脊神经节的中枢突,后根,同侧后索上行,大脑皮质感觉中枢, 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束,白质前连合交叉,延髓外侧,四、脑神经与脑神经核的对应关系,动眼神经,动眼神经核,动眼神经副核,5块眼外肌,瞳孔括约肌、睫状肌,面神经,面神经核,上泌涎核,孤束核,表情肌,泪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舌前23味觉,三叉神经,三叉神经感觉核,三叉神经运动核,头面部皮肤、粘膜感觉,咀嚼肌,舌咽神经,疑核 下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