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复习考前第1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docx_第1页
2019届高考历史复习考前第1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docx_第2页
2019届高考历史复习考前第1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docx_第3页
2019届高考历史复习考前第1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docx_第4页
2019届高考历史复习考前第1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选择题1.据国语记述,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已有民族认同的意识B.区域间的文化交流频繁C.政治制度具有连续性D.农耕经济成为各朝根本2.西周时,各诸侯国的青铜器如鼎、簋等大都是周王赐器,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器形、纹饰。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筑炉铸铜,青铜器出现了多种风格。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各诸侯国生产加工能力提高B.王室衰微,失去对象征身份资源的垄断C.战争频繁,促进了不同地区间的技术交流D.百家争鸣,各国形成不同特色的文化观念3.战国时期,在众多诸侯国中,居于行政位置上的不再是拥有封地的世袭领主贵族,而是由君主任命、领取俸禄、可随时罢免的国家官吏。这说明战国时期()A.世袭贵族特权已被废除B.官吏选拔制度尚未确立C.任人唯贤取代任人唯亲D.政权形式凸显君主集权4.晋献公夺取晋国国君位置后,为巩固其地位,将公族(大宗国君亲族)势力屠杀殆尽。从此晋国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史称“晋国无公族”。这样一来,政权就落到卿大夫手中,于是就有了韩赵魏三家分晋。这说明()A.西周的分封制开始瓦解B.宗法制有利于政权稳定C.封建等级制度受到冲击D.家国体制退出历史舞台5.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相互朝见成为邦交的主流。据统计,仅见于春秋左传的朝见就有101次(如下表)。由此可以推论()受朝国鲁国晋国齐国楚国越国纪国次数39次38次11次10次2次1次A.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B.变法运动促进相互朝见C.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D.远交近攻影响邦国外交6.下图是秦青铜半两钱母范。钱范是古代铸造金属货币的模子,“母范”主要提供钱“范”的标准样板,造出“子范”后用于大批量铸钱。这折射出的重大意义在于()A.对后世铸造工艺影响深远 B.规范了铜钱的轻重和大小C.确立外圆内方的钱币形制 D.统一铸币加强了中央集权7.秦汉以后,皇帝以“天子”自居,天下百姓是他的“子民”,皇帝被称为“君父”。而中国古代的地方官也被称作“父母官”。这反映了()A.皇帝神化君权以强化统治B.宗族关系成为皇帝执政的基础C.“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D.仁政爱民成为官员从政准则8.秦律规定:县及工室听官为正衡石羸(累)、斗用(桶)、升,毋过岁壶(壹)。秦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运用法律手段,抑制商业发展B.加强经济控制,巩固中央集权C.重视制度建设,规范手工生产D.统一生产标准,实现政府垄断9.下表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丞相(宰相、副相)的人数统计。朝代丞相(宰相、副相)人数朝代丞相(宰相、副相)人数秦6位两宋121位西汉47位明4位唐182位清0位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中国古代宰相权力持续削弱 B.宰相人数变化反映君主专制加强C.唐宋时期宰相增多威胁皇权 D.明代宰相人数减少,行政效率提高10.西汉官方孝德教育呈现出神秘化的倾向,“孝”从政治伦理范畴中提升出来,发展为宇宙间无所不在的最高准则。为引导人们崇尚孝德,统治者()A.推动了儒释道融合B.革新了选官制度C.提出家国一体观念D.设刺史以察民情11.新唐书载:“凡考,中上以上,每进一等,加禄一季;中中,守本禄;中下以下,每退一等,夺禄一季。”这表明唐王朝()A.将官员的考评与官员升降赏罚直接挂钩B.制定了严格考核官员的标准C.通过加强考核实现了唐王朝的长治久安D.选官考核存在严格等级秩序12.唐玄宗天宝年间,由于高门士族长期以来对官学的垄断,加之通过“权贵请托”等制度外因素影响科举及第,高门士族子弟在科举录取上形成垄断性态势。这说明科举制度()A.没能打击士族门阀的权力垄断B.保障封建官僚队伍有较高素质C.影响了选官程序的公平与公正D.需要配套的制度建设保障执行13.宋孝宗是一个围棋爱好者,他在内廷中供养着一名叫做赵鄂的围棋国手。赵鄂自恃得宠,向皇帝跑官要官,孝宗说:“降旨不妨,恐外廷不肯放行。”由此反映出()A.宋代皇权受到一定制约B.朝政混乱大权旁落C.赵鄂自恃得宠失去信任D.外廷权力急剧膨胀14.宋代初年政府禁止三品以下的官员和庶民穿紫色服饰,后因民间百姓穿紫色服饰增多已成趋势,政府不得不解除了该禁令。这表明宋代()A.各阶层间人员流动频繁B.百姓始终引领服饰潮流的发展C.民本思想得以充分落实D.权力的管制对市民的时尚作出让步15.杨宁一先生说:“元以前各朝代的地方行政,无论实行两级制还是三级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中央与一级地方行政区之间空档过大的缺陷而元代行省既是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本身又具有中央派出机构的特点使全国的行政体制基本上做到了上下结合、浑然一体。”杨宁一先生在这里主要是说()A.行省制合理地划分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B.行省是中书省派出的行使地方行政权力的机构C.行省的设立是为加强对地方的军事控制D.行省有效地弥补了中央与地方的空档16.为了防止地方官员在预留的空白文书纸上作弊,朱元璋实行了半印勘合制度。规定凡文书纸上均须加盖半印(即关防官印),以便核对。这一制度的设置旨在()A.确保文书安全B.削弱丞相权力C.加强中央集权D.提高行政效率17.有清一代,皇权专制体现在政治统治的各方面,皇帝可随意处分臣下,也会任意免除对官员的处分,雍正朝体现得尤为明显,有关政策反复摇摆于实施与不实施之间。这一现象反映出清代()A.雍正帝弱化法律作用B.吏治逐渐走向了腐败C.朝廷公信力遭到破坏D.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18.据载,从1748年始,奏折与题本成为清朝两种并行的上行文书。中央和地方官员往往用奏折向皇帝密报机密事务,用题本报告一般例行公事。清朝“奏折”制度的创立()A.提高了行政效率 B.减少了决策失误C.确保了政治清明D.削弱了中枢权力答案精解精析选择题1.A传说中的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从材料信息看,有虞氏和夏、商、周在祭祀时,都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已有民族认同的意识,故选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区域间的文化交流,故B项错误;祭祖无法体现政治制度的连续,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只涉及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无法体现农耕经济在各朝的地位,故D项错误。2.B材料“西周时各诸侯国的青铜器如鼎、簋等大都是周王赐器”,说明西周时周天子基本能对诸侯实施有效控制;而材料“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筑炉铸铜,青铜器出现了多种风格”,表明在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故B项正确。3.D材料反映的是部分贵族不再掌握行政实权,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战国时期行政权的赋予群体发生变化,而非官吏选拔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任人唯贤和任人唯亲并存,故C项错误;战国时期部分地方行政官员直接由君主任免体现了君主集权,故D项正确。4.B从材料信息可知,晋献公将公族(大宗国君亲族)势力屠杀殆尽,造成“晋国无公族”,使政权落入卿大夫手中,最终导致三家分晋。也就是说,晋国没有亲族的支持,导致卿大夫夺权,这说明宗法制有利于政权稳定,故选B项。材料未体现A项;材料信息强调公族对大宗的作用,无法体现封建等级制度受到冲击,故C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5.A按照西周制度,诸侯国有朝见周天子的义务,诸侯国之间无须相互朝见。从材料信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相互朝见成为邦交的主流”看,诸侯国之间相互朝见次数多,这说明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故选A项。6.D从材料信息可知,“钱范”用于大批量铸钱,这折射出秦灭六国后统一了货币,便于加强中央集权,故选D项。“钱范”的用途是铸币,艺术价值是次要的,故A项表述不当;B项并非“重大意义”,故B项排除;秦朝统一铸币旨在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项虽符合史实但并非材料信息主旨,排除。7.C“天下百姓是他的子民,皇帝被称为君父。而中国古代的地方官也被称作父母官”本质是一种家天下的体现,故C项正确。其他三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8.B材料没有体现对商业的限制,故A项错误;秦朝统一标准,有利于加强经济控制,巩固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材料不仅仅体现“生产”,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了垄断,故D项错误。9.B从材料信息看,从秦汉时期到唐宋时期,宰相的人数增加较多,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增设宰相以削弱相权;到了明清时期,皇帝担心相权过重,干脆废除宰相制度。可见,宰相人数变化反映君主专制加强,故选B项。元朝时期,宰相权力加强,故A项与史实不符;唐宋时期宰相增多,有利于加强皇权,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不当,排除。10.B从材料信息看,西汉官方强调“孝”,“孝”发展为宇宙间无所不在的最高准则。为引导人们崇尚孝德,统治者革新了选官制度察举制,孝、廉成为选官的主要标准,故选B项。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道教兴起于东汉,故A项错误;西周的宗法制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体现家国一体观念,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家国一体,故C项错误;西汉时期设刺史监察地方官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与“孝德”无关,故D项错误。11.A题干中“凡考,中上以上,每进一等,加禄一季;中中,守本禄;中下以下,每退一等,夺禄一季”体现了唐朝将官员考评与爵位、俸禄挂钩,故A项正确;题干未提及考核官员的具体标准是什么,故B项错误;题干只是提及考核与官员俸禄的挂钩,未提及考核与唐朝统治的关系,故C项错误;题干提及的是考核等级与爵位、俸禄挂钩,非等级秩序的问题,故D项错误。12.D从材料信息可知,唐玄宗时期的科举制度在录取方面出现了问题,要改变此状况,需要配套的制度建设保障执行,故选D项。A项明显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封建官僚队伍素质较高,故B项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选官程序出现问题,故C项排除。13.A从材料信息看,宋孝宗并不能因个人的好恶轻易授人官职,其受到“外廷”的约束,故A项符合题意。14.D材料反映的是宋代由禁止部分人穿紫色服饰到不得不解除禁令,不能反映出各阶层人员的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由禁止百姓穿紫色服饰到允许的变化,不能反映百姓始终引领服饰潮流,故B项错误;从材料“后因民间百姓穿紫色服饰增多已成趋势,政府不得不解除了该禁令”,可知政府是被迫的,不能体现民本思想得以充分落实,故C项错误;从材料“后因民间百姓穿紫色服饰增多已成趋势,政府不得不解除了该禁令”,可知政府对市民需求作出了让步,故D项正确。15.D从材料信息看,杨宁一认为,元朝以前的地方行政“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中央与一级地方行政区之间空档过大的缺陷”,而元朝行省“使全国的行政体制基本上做到了上下结合、浑然一体”,即行省有效地弥补了中央与地方的空档,故选D项。16.C从材料中“为了防止地方官员在预留的空白文书纸上作弊”信息可知,这一制度旨在防止地方糊弄中央,其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故选C项。A项并非主要目的,排除;该制度与削弱丞相权力无关,且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行政效率如何,故D项排除。17.C题干并没有反映雍正帝对法律的弱化,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清朝皇帝在决策方面更具随意性,并没有反映吏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