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地下森林断想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地下森林断想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地下森林断想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地下森林断想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地下森林断想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下森林断想教案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词语,掌握“瘠薄、沉湎、孱弱、遮天蔽日、浩瀚无垠、山崩地裂”等词语的语义并学会运用;了解张抗抗其人及作品。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品引出的深刻哲理,并把它内化为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精神力量。 二教材分析面对大自然创造的地下森林奇迹,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描写了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歌颂了地下森林的顽强生命力,表达了对孕育地下森林的峡谷的无限景仰之情。文章叙事和抒情水乳交触,以强烈的感情打动了读者。 教学本文,应引导学生感知地下森林的形象,感受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体会叙事和抒情水乳交融的艺术手法,探明课文的主旨;探究文章震撼人心的奥秘,品析鉴赏本文的语言美、哲理美。 三.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叙事和抒情水乳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2体味作品写景语言精炼、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4 教学难点 注重发掘课文的人文精神资源,体会深刻而普遍的哲理意蕴。五教学准备(布置预习题)1搜集作者资料。2给生字词语注音释义。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看到过地下森林吗?初唐诗人宋之间有诗曰:“两岩天作带,万壑林披衣。秋菊迎霜序,春藤碍日晖。翳潭花似织。绿岭竹成圃。”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地下森林断想,就是一首对火山峡谷和地下森林的赞歌。 (二)检查预习作者简介(出示课件2)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出示课件3)瘠薄愤懑孱弱孱头浩瀚无垠万籁俱寂沉湎词语积累。 (出示课件)瘠薄:土地缺少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水分。 愤懑:气愤,抑郁不平。孱弱:软弱无能。孱头:软弱无能的人。浩瀚无垠:形容广大;繁多。万籁俱寂:形容非常寂静。沉湎:深深地迷恋着,不能自拔。 (三) 初读感知 师:请同学们先标画出段落序号,大声朗读课文,在感知文章大致内容后,画出文章段落。 师:有谁愿意分享一下你初读的感受并分享一下你对段落的划分?请积极发言。(出示课件)第一部分(12段) 第二部分(320段)第三部分(2127段) (四)课文品析品析第一部分(12段) 师:同学们齐读第一部分,边读边画出你喜爱的词语和句子。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本段中的哪些句子?请说出好在哪里和为什么。(出示课件6)示例: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作者用雄伟壮丽、遮天蔽日、浩瀚无垠这三个词来描绘森林,既简练又形象突出了地下森林繁密茂盛的特点。后面两个比喻句把森林比喻为“绿色的海”“坚固的墙”,很形象生动的展现了森林的动态美、静态美、颜色美、形状美等。师:第一部分还有一些优美的句子,请仿照老师的示例,说出你的理解。生:略师:请同学们课下将它们摘抄到笔记本上,涵咏品味,背诵仿写。 师:第一自然段是写地下森林吗?(出示课件7)不,是写一般的森林,目的是由一般森林写到地下森林。师:作者用第几人称称呼地下森林?为什么?(出示课件7) 第二人称。第二人称便于抒发强烈感情,使感情的表达更加强烈和充沛。师:找出点明地下森林特点的语句,并概括地下森林的特点。(出示课件7)长在这阴森森,黑黝黝的幽深的峡谷。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了那么漫长的岁月。阴森黑暗顽强师:作者写这些时流露出什么情感?为什么?(出示课件8)惊讶与感叹。惊讶“那充满生机的树梢,却刚够得着我的脚尖”;感叹大自然“不公平”;感叹“拥有珍贵的树木”,却“沉默寡言、与世无争”;感叹遭受了 “不幸”,却“熬过了那么漫长的岁月”。师:第二自然段最后连用几个问句,其作用是什么?(出示课件8)表达自己思考与疑问?自然引出下文对其由来的描写与记叙。师生共同总结:第一部分描写了地下森林阴森、黑暗、不幸、顽强的特点,表达了自己对其的惊讶与感叹。(出示课件8)品析第二部分(320段)师:同学们自由诵读第二部分,边读边画出你喜爱的词语和句子。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本段中的哪些句子?请说出好在哪里和为什么。示例:狂风呼啸,气浪灼人,沙石飞腾,岩浆横溢,霎时天昏地暗,山崩地裂,好像到了世界的末日作者采用 “狂风呼啸,气浪灼人,沙石飞腾,岩浆横流” “天昏地暗,山崩地裂”这几个整齐的主谓句结合,如同流水奔泻而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地质突变的壮观景象,使人犹如亲眼所见一般。(出示课件9)师:这一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里面有很多优美的句子,请仿照老师的示例,说出你的理解。生:略师:请同学们课下将它们摘抄到笔记本上,涵咏品味,背诵仿写。 师:作者笔下的地下森林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过程?(出示课件10)经历了从毁灭、沉寂、没有生命,到山顶上有了泥土和种子、有了生命,峡谷里有了泥土和种子、发出了小苗,到最后长成了参天大树的艰辛历程。师:在这个艰辛过程中它的遭遇如何?(出示课件10)有不公也有帮助。遭受的不公:阳光的不公和无情、寒冷的霜冻。得到的帮助:长空的大风将石块碾成粉末,洁净的山泉将粉末滋润成泥土;山顶的鱼鳞松将种子撒入峡谷;时间也给予地下森林的生命从无到有的机会。师:作者着意于极写环境的险恶和生命的艰辛,其用意是什么?(出示课件11)映衬地下森林虽遭遇艰辛但坚强不屈,显示了生命力的神奇伟大。师生共同总结:第二部分描写了地下森林形成历史,突出其艰辛顽强的特点。品析第三部分(2127段)师:同学们齐读第三部分,边读边画出你喜爱的词语和句子。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本段中的哪些句子?请说出好在哪里和为什么。示例:秋日的艳阳在森林的树梢上欢乐地跳跃,把林子里墨绿的松、金色的唐棋、橘黄的杨、火红的枫,打扮得五彩缤纷。瞧!阳光现在多么喜爱它们,好像它从来就是这么慷慨。采用拟人手法,赋予“艳阳”以人的生命,如“欢乐地跳跃”“打扮”“喜爱”“慷慨”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地下森林历经磨难艰辛之后所收获的喜悦和馈赠。(出示课件12)示例:我景仰那些曾在黑暗中追寻光明的地下的种子。愿你们创造更多的奇迹!“黑暗”代指环境的恶劣,“种子”喻指顽强勇敢坚持不懈的人;无论环境多么的恶劣,“种子”依然坚忍顽强,不怕艰难险阻,不怕黑暗,忍受漫长的生长过程的煎熬最终收获成功的喜悦;沧海横流,天地翻覆,方显英雄本色。本句言简义丰,哲理深厚,含蕴无穷。(出示课件13)师:这一部分有很多描写形象生动或者饱含哲理的句子,请仿照老师的示例,说出你的理解。师:请同学们课下将它们摘抄到笔记本上,涵咏品味,背诵仿写,学以致用。 师:请大家试着概括地下森林的“品格”:(出示课件14)坚忍顽强,不怕艰难险阻,不怕黑暗,忍受漫长的生长过程的煎熬;沉着谦逊,拥有无比丰富的财富,却与世无争,沉默寡言;乐观豪迈,自信生命力的强大,终究能战胜一切困难,任何时候都不悲伤或消沉;无私奉献,把伟岸的成材献给人类,用美丽的景色装点大自然等。师:为什么行文结束才正式对地下森林作正面描写? (出示课件15)本来这些描写可以移置文章开头,展示作者目击地下森林之后的强烈深刻的第一印象,也成为读者阅读本文的第一印象,但是作者似乎有意暂且不表,留待文尾展示出来,想来是要突出地下森林的黑暗、艰辛、险恶的经历。在极写这种经历之后顺势再现森林的壮观景象,劫后余生,庆幸之至,作者写来痛快淋漓,读者读来更觉新奇。师:倒数第二段中“大自然每一次剧烈的运动,总要破坏和毁灭一些什么,但也总有一些顽强的生命不会屈服”请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出示课件16)不怕命运不公平,只要努力,只要忍耐,终究能获得转机,获得应有的荣耀和尊敬。师生共同总结:第三部分描写地下森林的状貌,表达景仰之情,揭示悟出的深刻哲理。(出示课件16)描写手法分析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仔细体会分析作者描写地下森林用了哪些手法。(出示课件16)正面侧面实写虚写(想象)远近高低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绘声绘色 拟人比喻 排比等。以读促析 师:请同学们跳读精彩段落,体会作者描写手法的匠心独运。 (五)随堂检测1、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是( )(出示课件17)A幽深 峻岭 隐姓埋名 沉默寡言B罕见 悬崖 山崩地裂 依然如故C脾气 沉湎 万籁俱寂 遮天蔽日 D漫长 娇艳 岩浆横溢 五采缤纷 答案:D(“采”应改为“彩”)2、选出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错误的一项()(出示课件18)A也许为它所感召,纯洁的白桦、挺拔的青杨、秀美的黄菠萝,它们勇敢的种子,都来了,来了。B可是你,为什么长在这里?长在这阴森森、黑黝黝的幽深的峡谷。C人们不知道地球为什么要发出那么大的脾气,或许仅仅是因为它喜欢运动。D种子便毅然跳进了峡谷的怀抱,献身于那没有阳光的地下。(出示课件19)(答案:D项中的“地下”上应加引号。) 3、2003年5月21日,中国登山队员再次成功地登上了珠穆朗玛峰,这一壮举给全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请仿照下面例句,再写出一个赞扬他们的句子。答案:你们的精神是那样的不屈和崇高。 (六)拓展延伸 问题:“地下森林,我们古老的地球生命中新崛起的骄子,谢谢你的启迪。”试用一句恰当的格言警局来概括作者受到的“启迪”,并找出一两个事例来印证这一道理。沧海横流,天地翻覆,方显英雄本色。司马迁史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