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方法原理12-感应测井.ppt_第1页
测井方法原理12-感应测井.ppt_第2页
测井方法原理12-感应测井.ppt_第3页
测井方法原理12-感应测井.ppt_第4页
测井方法原理12-感应测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法测井 (十二),测井方法原理,第三节 复合线圈系,第二节 视电阻率和几何因子,第一节 感应测井原理,第四节 感应测井仪刻度原理,第五节 感应测井视电阻率曲线,第六节 均匀介质中感应测井响应的严格解法,第八节 感应测井曲线的解释,第七节 几何因子理论的改进,第五章 感应测井,1、感应测井基本原理,2、什么是视电导率、测井视电导率构成,4、复合线圈系的构成、特点,3、什么是几何因子,几何因子的种类与含义,前节知识回顾,前一节讲:视电导率等于二次感应电动势/仪器常数,人为地造成一个已知视电导率a值,然后用这个a值给仪器刻度:,取一个半径为r的金属导线环刻度环。在环内接一电阻P。刻度环相当于一个视电导率为,截面积为drdz的单元环,令环的电导1/P,即有:,为什么要刻度?,实际操作如何?,第四节 感应测井仪刻度原理,将其代入P139(4-16),得:,单元环的导电率和截面积drdz未知,但它们的乘积drdz可由电阻P唯一确定。而为了造成一个视电导率a,所需要的正好是这个乘积:,通常采用r=0.3m的刻度环,刻度时,刻度环位于线圈系中点。对于0.8m的六线圈系,计算结果是:,有时用r=0.5m的刻度环,这时电阻P的计算公式为:,视电导率,“褶积”,一、a的计算与特点,设坐标原点在井口,线圈系中点深度为z仪器纵向微分几何因子为gz()点深度坐标为z-点视电导率为(z-)厚度为d的薄层对视电导率的贡献:,P145(4-22),第五节 感应测井视电导率曲线,分析方法几何因子理论,实际上,也与r有关。考虑井的影响,定义gz(地层影响):,a井的半径,当只与z有关而与r无关时,上式成立纵向阶跃介质,Gr(a)井的积分几何因子,复合线圈系,Gr(a)0,讨论,“过聚焦”,一个视电导率为1、厚度为h的水平层夹在导电率为2的围岩之中,坐标原点设在地层中点,层厚h变化时,两个单个界面曲线形状不变,但相互位置变化,层厚h3m时,界面在半幅点 层厚较小时,半幅点确定的层厚实际层厚,自学P149160,第六节 均匀介质中感应测井响应严格解法,第七节 几何因子理论的改进,与双侧向测井一样,感应测井是目前油气田应用最广泛的电磁测井方法之一。在碎屑岩地层,感应测井值比双侧向精度更高,除了裂缝评价外,感应测井能完成双侧向测井所作的全部工作。,应用时,通常将电导率转换成电阻率,第八节 感应测井曲线的解释与应用,一、确定基本参数,确定围岩电导(阻)率值,二、感应测井理论图版使用,1.影响感应测井视电导率的主要因素,主要因素,2.均匀介质传播效应校正图版,为什么均匀介质还要校正?,厚度和围岩对目的层的视电导率影响非常大,要求准地层真电阻率,通常需作厚度与围岩影响校正,参见P163图420,对应11种围岩导电率,制作了11张图版,均由计算机拟合成公式,1个图版25条曲线25个公式,3.厚度围岩校正图版,图版使用方法,参看P164例题,横向阶跃介质下严格理论解,参见P165图421,4.厚地层侵入影响校正图版,图版制作依据,图版的用法,上三张图版是在无井条件制作的,有井如何?,三、双感应聚焦测井组合,分别制作图版,双感应八侧向,研究地层的径向特征,确定Rxo、di、Rt,参见P166例题 P167图422 P168图423,要求会用,“旋风”图版,四、地层对比,感应测井电阻率动态范围低,适用于电阻率较低的砂泥岩地层。,与双侧向测井相似,砂泥岩地层导电性好,电阻率测井值都较低,而碳酸盐岩(灰岩、白云岩、硬石膏等)导电性较差,电阻率测井值都较高。,进行地层对比时,通常采用自然伽马(GR)曲线与电阻率(RILD、RILM)曲线。,尕斯地区多井对比,跃新23,跃101,砂西60,跃灰4,跃灰47,五、油、气、水层判别,油、气层:电阻率较高; 水层:电阻率相对较低。,油、气层:侵入带孔隙空间中的油、气部分被泥浆滤液取代,导致侵入带地层电阻率降低,在双感应曲线上表现为“正差异”,即RILDRILM 水层:泥浆滤液电阻率一般大于地层水电阻率,双感应呈“负差异”,即RILDRILM,判别原理,油、气基本不导电;地层水含有NaCl、KCl等盐份而导电,矿化度越高,其导电性越好。,钻井时,泥浆滤液侵入渗透层,井壁附近由近及远形成冲洗带、侵入带和原状地层。,气层厚层,气层薄层,水层厚层,水层薄层,气水同层,六、计算地层含水饱和度,孔隙型储层可以近似看作均匀、各向同性介质,可直接用阿尔奇公式计算含水饱和度Sw,a、m、n分别为岩性系数、孔隙度指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