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中医护理诊法一.ppt_第1页
课件:中医护理诊法一.ppt_第2页
课件:中医护理诊法一.ppt_第3页
课件:中医护理诊法一.ppt_第4页
课件:中医护理诊法一.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 诊 法 指中医诊察和收集疾病有关资料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法,简称“四诊”。 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对人体全身或局部进行有目的的观察,用以了解机体功能和病理变化的一种方法。 闻诊,是听病人的声音和闻其气味的变化。 问诊,是医生通过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有目的的询问,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治经过、现在症状及其他一切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以诊察疾病的一种方法。 切诊,是按病人的脉搏和触按病人的肌肤、四肢,以诊察病情的方法。,第一节 望 诊,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对人体外部进行有目的的观察, 如对病人的神色形态、局部表现,舌象、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进行观察,用以了解机体功能和病理变化的一种方法。,(一)望神的原理和意义 望神的原理: 物质基础 脏腑精气 神 精气充足则体健神旺,抗病力强; 精气亏虚则体弱神衰,抗病力弱。 望神的意义: 了解人体脏腑精气盛衰,判断病情轻重, 推测疾病的预后。,(二) 望神的主要内容 两目、色泽、神情和体态,二、望 色 望色的概念 望色,又称“色诊”,是通过观察病人全身皮肤(主要是面部皮肤)的颜色和光泽的变化,用以诊察病情的方法。,素问刺热篇划分方法 左颊肝,右颊肺, 额心,鼻脾, 颏肾。,心,肺,脾,肝,肾,(一)面部色诊的原理 1、心主血脉,其华在面 2、手足三阳经上行头面,血脉丰盛。 3、面部皮肤薄嫩外露,易于观察。 (二)望色的意义 可以判断气血的盛衰 可以了解病邪的性质 可以确定疾病的部位 可以预测疾病的轻重与预,(三)常色与病色 面色可分为常色和病色两类 1、常色:即正常的、健康时的面色。 常色的特点是明润、含蓄。 中国人属黄种人,其正常面色(即常色)为红黄隐隐、明润含蓄。,常 色,2、病色:因病而发生异常改变的面色。 病色的特点是晦暗、暴露。 病色可反映不同性质的疾病和不同脏腑的疾病。,(四)五色主病 病色可分为青、赤、黄、白、黑五种,故审察面部的色泽变化,又称“面部五色诊”。五色分别提示不同脏腑和不同性质的疾病。 1、青色主病 主寒证、疼痛、气滞、血瘀、惊风。 病人面见青色,多由寒凝气滞,或痛则不通,或瘀血内阻,或筋脉拘急,使面部脉络血行瘀阻所致。 面青伴唇甲青紫心痛心阳虚,心血瘀阻 小儿面青眉间鼻柱唇周发青惊风,青 色,2、赤色主病 主热证,亦可见于戴阳证。 病人面见赤色,多因有热而面部脉络扩张,气血充盈所致,但亦可见于虚阳上越的病人。 满面通红实热 两颧发红虚热 颧红如妆戴阳,赤 色,3、黄色主病 主脾虚、湿证。 病人面色发黄,多由脾虚机体失养,或者湿邪内蕴、脾失运化所致。 萎黄脾虚气血不足;黄胖脾虚湿盛 黄疸阳黄鲜如桔色湿热 阴黄晦暗如烟熏寒湿 面色苍黄肝郁脾虚,青 黄 黄 胖,阳黄,阴黄,黄 疸,4、白色主病 主虚证、寒证、脱血、夺气。 病人面色发白,多由气虚血少,或阳虚,气血不能上充于面部所致。 淡白无华伴唇甲舌色淡血虚 苍白阳气暴脱或阴寒内盛,白 色,苍 白,5、黑色主病 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 面色发黑,多因肾阳虚衰,水寒内盛,脉络拘急,血行不畅所致。 黑而暗淡肾阳虚 黑而干焦肾阴虚 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血瘀日久 眼眶周围色黑肾虚水饮,寒湿带下,黑 色,思 考 1、望神的原理和意义。(了解并理解) 2、得神、失神、假神的鉴别。(掌握) 3、望色五色主病。(掌握),舌的形态结构,舌上面舌背 舌背,舌根:不易看到,舌体:诊舌的主要部位,舌诊原理,1、 舌为心之苗,心经之别系舌本,舌体的 运动受心神的支配。舌可反映心、神的病变。 2、舌为脾之外候,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舌体赖气血充养,胃气蒸发谷气形成舌苔。舌反映气血的盛衰和脾胃的功能。 3、肾藏精,肝藏血,肺系上达咽喉与舌。,舌的脏腑分候,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一)体位,伸舌姿势 (二)诊舌的方法 顺序: 舌质舌苔 舌尖舌中 舌边舌根 主要观察舌质的 颜色、光泽、形态和动态, 舌苔的有无、色泽、质地和分布。,诊舌的注意事项,1、光线影响 2、饮食或药品影响 3、口腔对舌象的影响,舌诊的内容和正常舌象,舌诊的内容 1、舌体:察神、色、形、态候脏腑虚 实,气血盛衰。 2、舌苔:察苔质、苔色候病位深浅, 病邪性质。 3、舌象:即舌体和舌苔的综合形象。,正常舌象,简称:淡红舌,薄白苔。 舌质柔软,活动自如,舌色淡红,荣润有 神,舌苔薄白均匀,干湿适中。,1、望舌质 (1)舌色,淡红舌 气血调和之征。 正常人;病轻邪浅。,1)淡白舌,主虚证、寒证,2)红舌,舌红少苔(质嫩);虚热证。,舌红苔黄(腻、质老):实热证,红绛裂纹舌:阴虚火旺; 热入营血。,红绛光莹舌:虚热证热入营血;阴竭,火旺。,3)绛舌,绛红少苔舌:热入营血; 阴虚火旺,气阴两伤。,红绛无苔裂纹舌:热入营血而阴伤;阴虚火旺,紫绛少苔津润舌:热入营血夹湿;阴虚火旺;,红绛少津裂纹舌:热盛津伤血滞;阴虚火旺;胃之 气阴衰竭,秽浊上泛。,4)紫舌,淡紫舌(湿润): 阳虚阴盛,血行不畅。,青紫舌:血行瘀滞。,淡紫胖嫩舌淡黄滑润苔:阳虚阴盛水湿不化,气血不畅;脾虚湿浸。,青紫舌白滑腻苔:阳虚寒湿内停;湿浊、痰饮停聚。,青舌白水滑苔:主瘀血:主阳虚痰饮水湿内停。,舌边瘀斑舌:肝经血瘀。,淡红瘀斑(边、尖)舌:心肝血瘀;气血不足,湿阻血瘀。,(2)望舌形 1)老嫩,纹理细腻,浮胖娇嫩,舌色浅淡嫩舌。虚证。,淡白胖嫩裂纹舌薄白润苔:脾虚湿侵;气血亏虚,阳气 尤虚。,纹理粗糙或皱缩,苍老不柔软,舌色偏暗苍老舌。主实证。,此舌象白苔满布,中根部厚腻,主寒湿痰浊久郁;或食积痰浊化热。,2)胖大,舌体大而厚,伸舌满口为胖大舌。,舌淡红偏暗, 齿印,苔薄白湿润:气虚血滞;脾胃虚弱。,舌淡白胖嫩苔白润,阳虚水湿内停,舌红肿胀满口,不能缩回:肿胀舌。主心脾热盛;湿热熏蒸,热毒上攻。,肿胀舌,舌体较正常瘦小而 薄,为瘦薄舌。,3)瘦薄,红绛瘦薄舌:阴虚火旺,淡白瘦薄舌:气血两虚。此舌苔白腻示还有寒湿积滞。,4)裂纹,主病:阴虚;血虚;亦见于脾虚湿浸。有舌质淡白和红绛之别。,5)齿痕,主脾虚、水湿内盛证,6) 芒刺,点刺主脏腑阳热亢盛,或血分热盛。根据所在部位,推测热在何脏。,舌下络脉,舌下络脉青紫、紫红、绛紫、紫黑色或迂曲粗胀呈结节状、网状,或呈青紫小疱,均为瘀血之征。,舌下络脉呈紫黑色,迂曲粗大呈结节状,主瘀血。,(3)望舌态,1)强硬热入心包;高热伤津;风痰阻络或中风先兆。,2)歪斜 中风或中风先兆。 主因风痰或痰瘀阻滞,3)短缩 常与萎软并见。主病情危重。可因寒凝筋脉;气血虚衰;热盛津伤;风痰阻络。,2、望舌苔 (1)望苔色,1) 白苔 一般主表证、寒证、湿证,薄白(润)苔:正常/表证/里证病轻/阳虚内寒,厚白苔,主里证、实证。兼腻(白厚腻苔):主湿浊/痰饮/食积,白苔特殊主证,厚白腻干苔:湿浊中阻,津气不得宣化。或阳虚气不化津。,积粉苔:望之似干,扪之不燥,为温热病湿浊与热毒相结。,淡紫舌黄(白)苔厚燥裂:痰热化燥伤津;湿热阻滞,热盛津伤。,红舌白燥裂苔:津液暴伤,气分热极。,2)黄苔:热证、里证,淡、薄、微黄苔:病邪轻浅,主风热表证、风寒化热入里。,深、焦黄苔,焦(老)黄苔:拌厚腻,主热极,夹有痰热。,正黄苔:主热重。此为黄腻苔,主湿热、痰热、食积热腐。,黄滑苔:苔淡黄而润滑多津。为阳虚寒湿,痰饮聚久化热;或气血亏虚,感受湿热。,3) 灰黑苔 主阴寒内盛或里热炽盛,舌淡白胖嫩偏暗,苔白腻灰黑湿润:阳虚 寒湿,痰饮内停。,红绛舌黑燥裂苔:热 极津枯。,灰黑苔需结合苔质之润燥、苔色、舌色辨寒热。 白苔灰黑苔,湿润多津,舌质淡白:寒湿病 黄苔灰黑苔,干燥无津,舌质红绛:热性病,发展,(2)望苔质,1) 薄厚 厚苔:不见底。主邪盛入里、痰湿、食积。 病较重,薄苔:见底。表证、病轻浅,胃气未伤。,厚、薄苔的意义: 反映邪正盛衰,测邪气深浅。 动态观察: 薄 厚:邪气渐盛,或表邪入里,提示病进。 厚 薄,复生新苔:正胜邪,里邪渐散,病退。 苔驟退而无新苔正不胜邪,胃气暴绝。,厚、薄苔的意义: 动态观察: 薄 厚:邪气渐盛,或表邪入里,提示病进。 厚 薄,复生新苔:正胜邪,里邪渐散,病退。 苔驟退而无新苔正不胜邪,胃气暴绝。,2)润燥 润苔:干湿适中,不滑不燥。 滑苔: 舌面水分过多,扪之湿滑。,燥苔、糙苔 苔干燥,扪之无津,甚则干裂,为燥苔。 苔质粗糙,扪之碍手,为糙苔。,燥苔提示因热、吐下而津伤,亦因阳气为阴邪所阻,津失输布。,糙苔干者为热盛伤津之重症;不干者为秽浊盘踞中焦。,3)腻、腐苔,腻苔: 概念:苔质颗粒细腻致密,融合成片,中 厚边薄,紧贴舌面,如涂有油腻,揩之不去, 刮之不易脱落。 主病:湿浊、痰饮、食积内蕴; 阳气被遏。,腐苔: 概念:苔质颗粒粗大疏松,边中皆厚,如 豆腐渣堆积舌面,揩之可去,成片脱落,舌 底光滑。 主病:阳热内盛,蒸胃浊(食积、湿浊) 上泛。,腐苔:因先有阳热内盛,蒸胃浊上泛,后久病胃气匮乏,苔渐离舌体而成。,霉腐苔(霉苔):气阴两虚,湿热秽浊内蕴。见于重病或营养不良小儿(与白色念珠球菌感染有关)。,此为白厚松苔:腻苔变松,厚苔变薄,颗粒变粗,提示阳气来复,湿浊、寒湿阴邪欲解,病有转机,预后良好。,4)剥落,地图舌:多为胃气不足,或气阴两虚。,花剥苔:,类剥苔:有亏虚,但正气仍能胜邪,不是真正的剥苔。,中剥苔:,镜面舌:胃(肾)阴干涸,胃气衰败, 病危重。,剥落苔的意义:胃气匮乏,胃阴枯竭,气血两虚,全身虚弱。 舌红阴虚,阴竭 舌淡气血两虚 故观察舌苔的有无、消长及剥落变化,可测知胃气、胃阴的存亡,邪正盛衰,判断预后。,(5)真假苔 无根苔(假苔):苔厚松腐,刮之即去,舌面光滑不生新苔;或光剥如镜面。胃气衰败。,(三)舌质舌苔的综合诊察,舌苔主示病邪与病证的性质,邪正的消 长,胃气的存亡。 舌质主了解脏腑虚实,气血津液的盛衰 其一:舌苔和舌体单方面异常无论病之新 久, 提示病情单纯。 其二:舌苔和舌体均异常 (1)变化一致:示病机相同,主病一致, 病较单纯。 (2)变化不一致示病因病机较复杂。,第二节 闻 诊,闻 诊 概 念 是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 来诊察疾病的方法,闻诊,听声音 闻(嗅)气味,一 听声音,发声器官 声音产生 相关脏腑 临床意义 寒 判断疾病性质 热 虚 实,正常声音,正常声音变化与下列因素有关 性别 男声低而浊 女声高而清 年龄 儿童尖利清脆 老人浑厚低沉 个体差异 情志变化,病变声音,概念 疾病反映于语言 声音的变化称之为病变声音。 内容 声音 语言 呼吸 咳嗽 呕吐 呃逆 嗳气 太息 喷嚏 呵欠 肠鸣,一、 听 声 音,声 音 实证和热证:声音重浊而粗、高亢洪亮 虚证和寒证:声音轻清、细小低弱 静默懒言 小儿惊风:惊呼阵阵发,尖利高亢 小儿腹痛:阵哭拒食,辗转不安 小儿夜啼:惊恐、虫积、饥饱不调,听病变声音原则 声高有力 病势急骤 阳热实 声音连续 声低而弱 病势徐缓 阴寒虚 声音断续,语 言,谵语:热扰心神 郑声:心气大伤,精神散乱之虚证 独语:心气不足、痰气郁结、清窍阻蔽 狂语: 痰火扰心 言謇:中风,一、 听 声 音,呼 吸,主要与肺肾病变有关 气喘:肺气壅塞 哮: 伏痰 上气:痰饮内停、阴虚火旺、气道壅塞 太息:情志抑郁,肝失疏泄,一、 听 声 音,呼吸,喘 呼吸短促急迫,鼻翼煽动 肺肾气虚 张口抬肩,不能平卧 肺失宣降 哮 呼吸急促似喘, 喉间伴有哮鸣音痰湿内阻 短气 短气不足以息 元气大虚 数而不能接续 痰饮气滞 少气 呼吸微弱,虚怯声低, 气少不足以息,言语无力诸虚劳损,咳嗽,辨咳嗽注意事项: 咳声, 痰色, 痰量, 痰质, 咳嗽时间, 病史, 伴有症状。,咳 嗽,咳:有声无痰 嗽:有痰无声 肺实:暴咳声哑 肺虚:咳声低弱而少气,或久咳音哑 外感:咳声重浊 百日咳:咳嗽阵发,连声不绝 终止时作鹭鸶叫声 白喉:小儿嘶哑,如犬吠,一、 听 声 音,辨咳嗽临床常见病证,咳声重浊紧闷实证 咳声清轻低微虚证 痰多易咳痰湿内阻 咳痰稀白寒证 咳声不扬,痰稠色黄热证 干咳少痰或无痰燥邪或阴虚 咳声如犬吠,呼吸困难白喉 咳声短促,有鸡鸣样回声,缠绵不愈百日咳,呕吐,概念 饮食物痰涎从胃上涌,由口吐出 有声无物为干呕 区别 有物无声为之吐 胃失和降 有声有物为呕吐 病证 吐势徐缓,声音微弱,吐物清稀虚寒证 吐势较猛,声音壮厉,呕吐粘痰黄水 或酸腐食物,或苦水实热证,呃 逆,概念:气逆于上,自咽喉出, 齐声呃呃,不能自主 新病:声响有力,多因邪客于胃 久病:呃逆不绝,声低气怯, 多为胃气衰败征兆 虚寒:呃声低沉而长 实热:呃声频发,高亢而短,响而有力,嗳气,概念 是胃中气体上出咽喉所发出的声响,声长而缓 古称噫气。 饱食之后,偶有嗳气,不属病态。,临床辨证 1 宿食内停嗳气酸腐, 兼脘腹胀满 实证 2 肝气犯胃嗳声频作而响亮,嗳气后脘腹胀减。嗳气发作因情志变化而增减。实证 3 胃虚气逆嗳声低沉断续,无酸腐气味,兼见纳呆食少。 虚证 4 寒邪客胃嗳声频作,无酸腐气味,兼见脘痛。 寒证,二、 嗅气味,概念 是指嗅辨与疾病有关的气味 诊察疾病的一种方法。 内容 口气臭秽属胃热、酸臭属积滞 汗气臭秽火毒盛;腥膻湿热蕴 嗅病体 痰涕之气黄臭属热;无味属寒 二便之气臭热积; 经带恶露气臭属热;气腥属寒 呕吐物无臭属寒;酸臭属热,水肿病晚期氨味 嗅病室 消渴重烂苹果味 失血血腥味 溃腐疮疡腐臭味 脏腑衰败尸臭味,第 三 节,问 诊,医生通过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有目的询问,了解疾病的起始、发展及治疗经过、现在症状和其它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以诊察疾病的方法。,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诊全占验。,一、问 寒 热,1.恶寒发热:外感初期,是表证的特征 2.但寒不热:里寒证,新病为寒邪直中, 久病为阳气虚衰 3.但热不寒:里热证,里热炽盛、阳明 腑实、阴虚湿温、温热病 热入营血(壮热、潮热、低热) 4.寒热往来:少阳病、疟疾,二、问汗,1.表证辨汗 外感风寒:表证无汗为表实 表虚/表热:表证有汗为表虚,2.里证辨汗 阳气虚损,卫阳不固:自汗 阴虚内热:盗汗 里热炽盛:大汗,身大热 亡阳证:汗凉而味淡,脉微欲绝者 正邪交争:先恶寒战栗 继而全身大汗出之战汗,有汗局部有汗,头汗,头面汗多,兼面赤心烦,口渴舌红上焦邪热,头汗兼身重脘痞,舌红苔腻中焦湿热,头额冷汗如珠,四肢厥冷,脉微欲绝亡阳,头汗如油,高热烦渴,脉细数疾亡阴,心胸汗虚证(心脾两虚或心肾不交),阴部汗下焦湿热,半身汗邪阻经络,气血运行不周,手足心汗脾胃病或易紧张,三、问疼痛,一)问疼痛的性质 胀痛疼痛带有胀满的感觉气滞作痛 头目胀痛肝阳上亢或肝火上炎 刺痛疼痛尖锐如针刺之感瘀血 窜痛疼痛的部位游走不定,或走窜攻痛 气滞(胸胁脘腹疼痛而走窜不定)、 行痹(肢体关节疼痛而游走不定) 冷痛疼痛伴有冷感,痛而喜暖寒证,灼痛疼痛伴有灼热感,痛而喜凉热证 重痛疼痛伴有沉重感湿邪困阻气机 闷痛疼痛带有满闷、憋闷的感觉痰浊阻 肺或痰浊痹阻心脉 绞痛疼痛剧烈如刀绞一般,难于忍受瘀 血、气滞、结石、虫积、寒邪等阻闭 或凝滞气机,胸痛,胁痛,胀痛,情绪抑郁或急躁易怒,胀痛,纳呆厌食,身目发黄,灼痛,头晕面赤,刺痛,或胁下触及肿块,固定而拒按,胁肋饱满胀痛,咳唾痛剧者,胁痛性质兼症,肝郁气滞,肝胆湿热,肝胆火盛,肝血瘀阻,饮停胸胁之悬饮病,腹痛部位性质,大腹隐痛,喜温喜按,脾胃虚寒,小腹胀满而痛,小便不利,膀胱气滞,小腹胀痛或刺痛,随月经 周期而发,胞宫气滞血瘀,少腹冷痛,牵及外阴,寒滞肝脉,四、问饮食口味,1.食欲与食量 2.口渴与饮水 3.口味,五、问睡眠,主要包括失眠与嗜睡,六、问二便,1.问小便 主要与肺、脾、肾、膀胱有关 2.问大便 主要与脾胃、大肠相关,七、问小儿及妇女(简略),1. 问小儿 内容:出生前后 预防接种 传染病史 2. 问妇女 月经:先期 后期 闭经 无定期 过多过少 带下:色 量 质 气味,第 四 节 切 诊,概 念,包括脉诊和按诊,是医生运用指端的触觉,在病人的一定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以了解病情的方法,一、 脉 诊,人 趺 寸 迎 阳 口 脉 脉 脉 颈 足 桡 动 背 动 脉 动 脉 脉,脉 诊 原 理,(一)脉象的形成原理 1.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2.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3.其他脏腑与脉象形成的关系,脉 诊 意 义,1.了解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邪正胜衰 2. 推断病情轻重及其预后情况,脉 诊 意 义,1.了解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邪正胜衰 2. 推断病情轻重及其预后情况,诊 脉 部 位,三部九候诊法 1、三部九候诊法见于素问,是一种最古老的 诊脉方法。又称遍诊法,即遍诊上、 中、下三部有 关的动脉。 2、上为头部、中为手部、下为足部。 3、在上、中、下三部又各分为天、地、人三候,三三合而为 九,故称为三部九候诊法,(二)方法: 病人安静,平臂、仰掌,定 位,寸、关、尺 左手:心、肝、肾 右手:肺、脾、命门,三部:寸、关、尺,三 部 九 候 九候:每部均有举(浮取)、按(沉 取)、寻(中取)三候,1.脉位脉搏跳动显现部位的深浅,如浮/沉 2.至数脉搏的频率,如迟/数 3.脉长脉动应指轴向范围的长短,如长/短 4.脉宽脉动应指径向范围的大小(粗细)如洪/细 5.流利度脉搏来势的流利程度,如滑/涩 6.紧张度脉管的劲急或弛缓程度,如弦、紧/缓 7.脉力脉搏的强弱,脉搏应指的力量,如虚/实 8.均匀度指脉动节律是否均匀 指脉力是否均匀,脉象要素:(位、数、形、势),(三)正常脉象,平脉(常脉):三部有脉,不浮不沉, 不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