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海电机学院“专升本”考试大纲汇总.doc_第1页
2012年上海电机学院“专升本”考试大纲汇总.doc_第2页
2012年上海电机学院“专升本”考试大纲汇总.doc_第3页
2012年上海电机学院“专升本”考试大纲汇总.doc_第4页
2012年上海电机学院“专升本”考试大纲汇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年上海电机学院“专升本”考试大纲汇总经济学与会计学基础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200分。“微观经济学”部分考试大纲第一部分:概要选用教材:经济学基础(微观经济学部分)吴志清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参考书: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部分)(第四版) 高鸿业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年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类(包括经济、金融、财政、管理及其相关财经类)专业的必修课,针对已具备高等数学知识的经济学、管理学专业的专升本学生开设。微观经济学是以个体经济单位例如单个家庭、单个企业、单个市场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理论经济学。它试图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经济行为的研究,来说明现代社会中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以及如何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经济学作为理论经济学,在不同程度上构成了许多经济学科如管理经济学、公共财政学、市场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国际贸易学、国际金融学等的理论基础。作为经济类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经济学知识奠定扎实的基础。学生通过学习,要求掌握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基本内容,了解其最新发展;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二、考试目的和要求微观经济学课程的考试目的在于测试学生对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了解考生是否具备初步应用这些基本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现象,解决市场经济中各种问题的能力,是否具备进一步深造的基本素养和潜质。三、考试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考试,要求考生:1.掌握微观经济学所涉及的基本思想、基本学说、基本观点与基本方法,要在理解其原理、方法的基础上,有重点地把握其内容,理解其内涵。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全面系统地学习该课程,并有目的地深入学习一些重点章节。2.把了解经济学的原理和研究方法结合起来,把经济理论学说的逻辑分析和经济实践分析结合起来。考生应当了解各种经济理论的适用条件、掌握原理的内容、理解原理的运用。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来理解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应注意进行对照比较,分析研究,以期得到一些启发,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部分:学习目的与要求第一章 微观经济学导论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经济学产生的客观必然性,理解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及其解决的问题,熟悉经济学基本概念,了解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节 资源的稀缺性与经济学 一、经济学的产生经济学家认为人类社会存在一对永恒的矛盾:即,人类社会欲望的无限性与社会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经济学就产生于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这对矛盾。1、人类欲望的无限性欲望是人们感觉缺乏与追求满足的愿望与动机。欲望最大的特点是无限性。根据各种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欲望进行划分。根据经济学家马斯洛对欲望的划分,欲望分为5个层次。2、社会资源及其有限性1) 社会资源的种类: 自然资源:土地等资本资源:机器设备等人力资源:劳动和企业家才能2)社会资源的有限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主要表现在:社会资源能够提供的物品是有限的。 经济学把满足人们需要的物品分为两类:自由取用物品和经济物品。 3、社会资源的稀缺性含义:是指相对于人类的欲望而言,所有的物品与劳务存在的局限性。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只要有人类就会有稀缺性。经济学就产生于客观存在的稀缺性。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如何经济地利用社会资源以最大地满足人类需要的社会科学。 2.、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经济问题1)生产什么(多少)? 2)如何生产? 3)为谁生产?3、生产可能性曲线1)含义;是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资源和技术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各种可能的组合2)举例:假设一个经济社会在一定技术条件下,使用全部生产要素生产两种产品机器人和匹萨,画出该经济社会的生产可能性曲线。4、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曲线上的点表示:一个经济社会想多生产一种产品就必须放弃一定量的另一种商品的生产机会成本概念的引出。机会成本的概念: 是指把一定资源用于某一特定用途时所牺牲的其他用途的最大收益或代价。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经济学包含的内容很广,就经济学基本原理来讲,经济学体系由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组成。一、微观经济学1、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分析其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2、主要内容微观经济学又称为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 产品市场:1、市场的需求消费者行为理论 2、市场的供给生产者行为理论 3、产品市场的均衡产品价格的决定 生产要素市场:1、市场的需求边际生产率理论 2、市场的供给效用最大化 3、要素市场的均衡要素价格的决定 (工资、利息、地租的决定)二、 宏观经济学1、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考察和分析经济活动的总体运行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如何决定。2、主要内容宏观经济学通过对总体经济问题及其经济总量的研究,来分析国民经济中的国民收入的决定、就业与物价水平、经济周期的波动和经济增长等问题。 其核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以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为中心来研究一国经济资源的利用现状是怎样影响着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用什么手段来改善经济资源的利用,实现潜在的国民收入和经济的稳定增长。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关系第三节 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科学地分析问题的方法是科学理论的基础和手段,根据所研究的目的和条件不同,经济学采用的分析方法也不同,如:微观分析(个量分析)、宏观分析(总量分析),实证分析、规范分析等等。一、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1、实证分析1)实证分析是对经济现象的因果关系进行客观的揭示,目的在于分析经济过程本身,主要回答经济过程“是什么”?经济事务的现状如何?有几种可供选择的决策方案?如果选择了某种方案,将会带来什么后果。2)实证分析的特点:客观性,不以任何价值判断为基础。2、规范分析1)规范分析的定义:以价值判断为基础,对经济现象的因果关系作出好与坏、有益还是有害的评价,主要回答经济过程“应该是什么”?对所有可供选择的方案来说,要回答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如果选择了某个方案,就要回答它是否合理。2)规范分析的特点:以价值判断为基础。价值判断是区分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的主要标志。在这里,价值不是商品价值的价值,而是指经济事物的社会价值。即某一事物对社会来说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对社会有无价值社会价值。 3、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区别1)回答的问题不同;2)前者所研究的内容具有客观性,所得出的结论正确与否可以通过经验事实来检验。而后者不是;3)实证经济学是对经济运行过程的分析,规范经济学则是一种伦理判断。二、 均衡分析方法 1、均衡分析 1)均衡分析的定义:均衡原意是指物理现象中物体的平衡状态。在经济学上,均衡是指经济体系中变动着的各种力量处于平衡,因而变动的最后倾向等于零的那种状态。均衡分析作为一种分析方法就是用来分析经济体系中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了解各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2)均衡分析的种类:根据分析的范围,均衡具体分为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根据均衡状态的性质,均衡又具体分为静态均衡分析、比较静态均衡分析和动态均衡分析。 2、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1)局部均衡分析:只考虑某一局部的均衡状态,不考虑该局部与其他局部之间的相互影响。凡是分析个别市场、个别厂商、个别消费者均衡的,都被称为局部均衡分析。2)一般均衡分析:是将所有的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消费者和厂商一并考虑,研究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均衡的状态。 3、静态均衡分析、比较静态均衡分析和动态均衡分析1)静态均衡分析:是指在各种条件静止不变下,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需要具备的条件,而不论其达到均衡状态的过程及所需要的时间。2)比较静态均衡分析:指在某些变量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对从一个均衡状态向另一均衡状态的运动进行分析,并把这个新的均衡状态与原来的均衡状态进行比较分析。3)动态分析:考虑到时间的差异,分析各种变量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前一个均衡到达后一个均衡的调整过程。三、边际分析方法 1、边际分析1) 边际分析的定义: 所谓边际分析,是指分析自变量每增加一单位或增加最后一单位的量值会如何影响和决定因变量的量值。2)边际分析的数学表示:设Y=f(X), 则:Y/X称作Y对X的边际分析 2、几个相关的概念1) 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 内生变量:是经济模型中体现的变量;外生变量:是经济模型中没有反应的变量。如在我们下一章关于需求的分析中,商品自身的价格是影响需求的内生变量,而消费者的收入等就是影响需求的外生变量。2) 存量与流量 存量:是指在某一时点上形成的变量; 流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变量第二章 价格理论 需求和供给学习目的与要求 微观经济学用价格机制来研究资源的配置问题,其核心内容是价格决定理论。均衡价格取决于供给与需求。本章在介绍需求与供给一般知识的基础上,讨论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应用,树立经济学基本分析方法供求分析。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需求、供给的含义及其表示方法,掌握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及其应用,掌握弹性理论及其应用。第一节 需求理论 需求和供给被认为是市场两个主要的力量,是市场价格形成的主要因素。一、需求的涵义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不同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即不同的价格与相应的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就是需求。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消费者有购买欲望;第二,消费者有支付能力。注意区别:1)需求与需求量;2)需求与需要。二、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函数1、影响需求的因素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是由许多因素影响和共同决定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包括1)该商品的价格 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3)相关商品的价格 4)商品的预期价格 5)消费者偏好 等等2、需求函数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由于一种商品的价格是决定需求量的最基本的因素,所以,我们往往假定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仅仅分析价格因素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影响,这样需求函数可以用下式表示:这就等于说价格是影响需求的内生变量,而消费者的收入等因素是影响需求的外生变量。三、需求表和需求曲线1、需求表 需求表是一张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2、需求曲线建立在需求函数基础上的需求表和需求曲线都反映了商品的价格变动和需求量变动两者之间的关系,即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反映在需求曲线上,它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四、需求定理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斜率为负,表明价格与需求量的反方向关系,即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需求的这一规律称为需求定律。五、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1、需求量的变动:是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情况下,由于商品自身价格的变化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化。在几何图形上,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点的移动。2、需求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非价格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需求的变动。也就是说除了价格之外,任何一种决定需求的因素变动,都会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 第二节 供给理论一、供给的含义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商品的数量。对某种商品的供给,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生产者出售愿望;第二,生产者有供应商品的实际能力。 注意区别:供给与供给量二、影响供给的因素与供给函数1、影响供给的因素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有:1)商品的自身价格2)生产要素的价格3)其他商品的价格4)技术水平2、供给函数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与影响该供给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仍然将价格作为影响供给的内生变量,其余影响供给的因素作为外生变量,则供给函数为:三、 供给表和供给曲线1、供给表供给表是一张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2、供给曲线建立在供给函数基础上的供给表和供给曲线都反映了商品的价格变动和供给量变动两者之间的关系,即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成同方向变动,反映在供给曲线上,它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四、供给定理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斜率为正,表明价格与需求量的同方向变化的关系,即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供给的这一规律称谓供给定律。五、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1、供给量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上表现为同一条曲线上的点的移动。2、供给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在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非价格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供给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上表现为整条曲线上的移动。第三节 均衡价格及其应用一、均衡价格的形成均衡价格是指消费者为购买一定数量商品所愿意支付的需求价格与生产者为提供一定数量商品所愿意接受的供给价格相一致时的价格,它是这种商品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点所对应的价格, 二、均衡价格的变动1、供给不变,需求发生变动的情况2、需求不变,供给变动的情况3、需求和供给同时变动的情况三、政府对价格的控制 1、支持价格支持价格是指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2、限制价格限制价格是指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而规定的某种商品的最高价格。第四节 弹性理论 一、弹性的概念1、弹性含义弹性是指两个有函数关系的变量之间,其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灵敏度,或者是因变量变动幅度(变动的百分比)对自变量变动幅度的比例关系。2、弹性的一般表示弹性的大小用弹性系数表示。一般可用公式表示为:二、需求的价格弹性1、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需求的价格弹性是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价格变动百分之一会使需求量变动百分之几。其计算公式为:2、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型根据需求的价格弹性绝对值的大小,一般把需求的价格弹性分为五种类型:Edl,称为弹性需求或富有弹性。Edl,称为单元弹性或单位弹性。Edl,称为非弹性需求或缺乏弹性。 Ed 0,称为需求完全无弹性。 Ed,称为完全富有弹性。3、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1)商品对消费者的必要程度。(2)替代品与互补品。(3)购买商品的支出占人们收入的比重。(4)商品的功能。.4、弹性与收益需求价格弹性的应用价格弹性是企业制定价格策略的基础。价格弹性能够直接反映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程度,企业可以根据价格弹性对销售收入的影响进行相应的决策。Edl的情况。降价不仅增加销售量,而且增加销售收入。Ed1的情况。降价会增加销售量,但同时也导致销售收入下降;提价尽管使销售量有可能减少,但却能增加销售收入。三、需求的收入弹性的定义及公式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消费者收入水平变动百分之一会使需求量变动百分之几。其计算公式如下:式中:Ei为需求的收入弹性,Q为需求量变动的绝对数量;Q为需求量;I为收入变动绝对数量;I为收入。四、需求的交叉弹性的定义及公式交叉弹性说明一种产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相关产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设有两种相关的产品x和y,计算y产品交叉弹性的一般公式为:五、供给弹性 1、供给的价格弹性的含义供给的价格弹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商品供给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之比。其计算公式如下:2、供给的价格弹性的类型 Es0,称为供给完全无弹性。 Esl,称为供给缺乏弹性。 Esl,称为供给单位弹性。 Esl,称为供给富有弹性。 Es,称为供给完全弹性。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对消费者行为进行分析的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使学生了解两种效用理论的基本内容,理解两种理论关于消费者达到效用最大化的前提条件和均衡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说明需求定理。 第一节 概述一、效用论简介效用论又称为选择轮,是对消费者行为的说明,所以也称为消费者行为理论。在效用理论中,效用有基数和序数之分,因此,消费者行为理论相应地分为基数效用为基础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和以序数效用为基础的消费者行为理论。1、基数效用理论该理论认为效用是可以计量的,如5单位效用、8单位效用。就像物体的重量或长度那样可以说出它的具体单位。效用可以计量,所以,效用可以加总。2、序数效用理论该理论认为效用是一种主观感受,所以效用是不可以计量的,人们只能比较物品满足程度的先后顺序,如第一、第二、第三。二、分析方法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在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过程采用了不同的分析方法。基数效用理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方法;序数效用理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所以,前者也称为边际效用分析;后者也称为无差异曲线分析。第二节 基数效用论一、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1、定义1)效用 是指消费者在消费某物品时心理上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他表示商品或劳务同消费者的愉快与痛苦之间的关系。一种商品或劳务对消费者是否有效用,取决于消费者对这种商品是否有欲望以及这种商品或劳务满足消费者欲望能力的大小。注意:效用与使用价值的区别2)总效用(TU)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定量某物品所得到的总的满足程度。3)边际效用(MU)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某物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总的满足程度的增加量。以数学表达式表示:2、总效用和边际效用图示及关系图(略)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关系: MU0,TU上升;MU=0,TU最大;MU AP 第二阶段特点: MP 0 (为合理投入区域) 第三阶段特点: MP0第三节 长期生产函数与生产要素最优组合假定::两种可变投入:资本为K、劳动为L、产量为Q, 生产函数为:Q=f(K,L)一、等产量曲线的类型和性质1、等产量线的含义等产量线是表示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或者说是表示某一固定数量的产品,可以用所需要的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生产出来的一条曲线。(图略)2、等产量线的特征(略)3、边际技术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 1)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含义 等产量曲线的斜率就是边际技术替代率,即在产量不变的情况下,一种投入要素用来替代另一种投入要素的比率。计算公式:或 MRTSLK= - dK/dL2)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根据等产量曲线的定义及特征,等产量曲线上各点意味着:由此可得 MRTSLK= MPL / MPK 根据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可得出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二、等成本线及其性质1、等成本线的含义。等成本线又称企业预算线,它是一条表明在生产者的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的最大组合的线。(如图43) 等成本方程:C = r K + w L等成本曲线的斜率:-w/r2、等成本线的变动。如果生产者的货币成本变动,则等成本线会平行移动。货币成本增加,等成本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货币成本减少,等成本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三、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1、一定成本下产量最大的投入组合2、一定产量下成本最小的投入组合(略) 第四节 规模报酬一、规模报酬的含义规模经济指的是产量变动的比率与企业规模扩大的比率之间的关系。当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时,产量的增加会大于、小于或等于生产规模的变动。如果产量增加的比率大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这就是规模收益递增;如果产量增加的比率小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这就是规模收益递减;如果产量增加的比率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相同,这就是规模收益不变。二、规模报酬变动的原因规模经济可以用内在经济和内在不经济来解释。1、内在经济是指一个企业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引起内在经济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可以使用更加先进的机器设备。第二,可以实行专业化生产。第三,可以提高管理效率。第四,可以对副产品进行综合利用。第五,在生产要素的购买与产品的销售方面也会更加有利。第六,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内在不经济是指一个企业由于本身生产规模过大而引起产量或收益减少。引起内在不经济的原因主要是:第一,管理效率的降低。第二,生产要素价格与销售费用增加。2、根据规模经济规律确定企业的最适规模适度规模就是使两种生产要素的增加,即生产规模的扩大正好使收益递增达到最大。当收益递增达到最大时就不再增加生产要素,并使这一生产规模维持下去。在确定适度规模时应该考虑到的因素主要是:第一,本行业的技术特点。一般来说,需要的投资量大,所用的设备复杂先进的行业,适度规模也就大,生产规模越大经济效益越高。相反,需要投资少,所用的设备比较简单的行业,适度规模也小。第二,市场条件。一般来说,生产市场需求量大,而且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的企业,适度规模也应该大。相反,生产市场需求小,而且标准化程度低的产品的企业,适度规模也应该小。第五章 成本理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 成本理论给出了有关成本的概念,通过对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的学习以及生产与成本之间的关系,掌握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短期分析和长期分析。第一节 成本与成本函数成本是决定产品供给价格的主要因素。本章以成本函数的方法来研究生产者所面临的经济条件的约束成本问题。一、经济成本1、成本 是厂商为生产一定数量的商品或提供一定的劳务所付出的代价。即厂商所耗费的生产要素的价值。数值上,等于投入的生产要素的数量要素的单位价格之和。2、明显成本与隐含成本1)明显成本: 厂商为购买生产要素而支付的货币所构成的成本会计成本,包括原材料、劳动、各种费用(利息、租金、保险费、交通费等)。明显成本具有两个特征:生产要素来自外部;涉及直接的货币支付。2)隐含成本:厂商使用自有生产要素而应支付的费用,如企业使用自有资本的折旧,自产原材料的费用,自有资金的利息,企业主自我雇佣的费用等。包括:厂商所有的生产要素的机会成本和正常利润。隐含成本具有两个特征:厂商自有生产要素;不涉及直接的货币支付,代表厂商放弃的收益。3、正常利润一种解释:正常利润是企业家才能的报酬,它同工资、利息、地租是劳动、资本和土地的报酬一样,是厂商应支付给企业家的报酬。另一种解释:是阻止现有生产要素向其他用途转移的最低限度的利润,即厂商值得营业的起码利润。正常利润的性质:正常利润属于成本的范畴;正常利润是厂商是否有纯利润的标志。二、成本函数1、以函数形式表示Q与C之间的关系:C=C(Q)2、成本函数不同于成本等式(成本方程)。成本方程是一个定义式(恒等式),与要素的价格与数量有关,而成本函数则是一个变量为产量的函数表达式。两者以生产函数为联系。 3、由于生产函数有短期和长期之分,相应地,成本函数也有短期和长期之分,前者指投入的生产要素中的某些要素(通常指资本)的规模和技术状况既定不变,经营决策受既定规模的约束,一般用于企业的日常经济决策,以确定既定规模下的最优产出率;后者指投入的所有生产要素都可改变,即厂商可以按确定的产量水平,来选择生产该产量的最适当的规模,一般用于长期规划,以确定既定产量下的最佳生产规模。 第二节 短期成本函数一、函数形式短期生产函数: Q = F (L , K0)短期成本函数: C = F(Q (L , K0)二、短期成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1、固定成本(FC):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2、变动成本(VC)::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3、短期总成本(STC) =总固定成本 + 总可变成本4、平均固定成本(AFC):=总固定成本/总产量5、平均变动成本(AVC)=总变动成本/总产量6、短期平均总成本(SATC)=(总固定成本 + 总可变成本)/总产量7、短期边际成本(SMC)=总成本的变动量/总产量的变动量三、短期成本举例和曲线(略。参见第五章第二节PPT)四、短期成本函数和短期生产函数的关系(略。参见第五章第二节PPT)五、成本曲线的移动(略。参见第五章第二节PPT) 第三节 长期成本函数在长期,厂商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厂商可以根据它所要生产的数量来调整生产规模。本节将讨论对于任何产量,如果厂商能够选择最佳生产规模,厂商成本将具有怎样的特征?一、长期总成本(LTC)1、定义指厂商在长期中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通过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所能达到的最低总成本。根据对长期总成本函数的规定,可以由短期总成本曲线出发,推导长期总成本曲线。2、长期总成本曲线 (图略)二、长期平均成本(LAC)1、定义表示厂商在长期内按产量平均计算的最低总成本。用公式表示为: LAC=LTC/Q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图略)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也可以通过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推导出来。(略。参见第五章第三节PPT)。三、长期边际成本(LMC) (图略)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也可以通过短期边际成本曲线推导出来。(略。参见第五章第三节PPT)。第六章 市场与厂商均衡理论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阐明不同市场结构条件下利润最大化的情况,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决定,并对不同的市场结构进行比较。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建立一个开放的、竞争的、统一的市场经济的重要性。 第一节 概述一、市场结构1、市场市场:商品或劳务交易的场所。市场的特点就是能够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市场的划分: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划分,如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产品市场与服务市场,实物市场与金融市场,批发市场与零售市场,地区性市场、全国市场与世界市场。2、市场结构考察市场构问题,本质上是要考察市场中企业之间的竞争态势与竞争的特性问题,因此,那些影响竞争态势与竞争特性的主要因素就成了划分市场结构的依据。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市场中买者和卖者的多寡、商品的同质性、市场进入或退出的自由程度、信息的完全性。按照市场竞争的程度可将市场分为四种类型,如下图:市场类型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垄断厂商数大量大量少数唯一商品同质性同质有差别同质或有区别无相近的替代品进入条件自由自由困难封锁信息的完全性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二、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1、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如果厂商制定的价格为P、它将出售的产品的数量为Q。我们把厂商制定的价格与销售量之间的关系叫做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2、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与市场需求曲线的区别市场需求曲线表示市场价格于某种商品销售总量之间的关系;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是指市场价格于某特定厂商的产量之间的关系。市场需求曲线取决于消费者的行为;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不仅取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