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七章能量与体温.ppt_第1页
课件:第七章能量与体温.ppt_第2页
课件:第七章能量与体温.ppt_第3页
课件:第七章能量与体温.ppt_第4页
课件:第七章能量与体温.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学习要求: 1.了解食物的能量转化。 2.掌握能量代谢定义及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3.掌握热价、氧热价、呼吸商等概念。 4.熟悉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基础代谢的概念及意义。 5.了解动物运动与代谢率的关系。 6.熟悉机体的产热过程、散热方式及其调节。 7.掌握体温恒定的基本调节过程及机制(调定点学说)。 8.熟悉动物的冬眠。,机体需要原料来构固和更新自身,更需要能量来驱动各项生命活动。机体正是通过糖、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物质在体内分解与合成代谢获得能量和“建筑材料”。 机体能量的提供来源是食物(营养物质) 机体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热能、机械能、电能等)需要通过不断的物质交换、代谢获得,因此,体内物质分解与合成必然伴有能量的转移。,第一节 能量代谢,一、能量代谢的概念及能量转化: 能量代谢:生物体在物质代谢过程中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1.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储存 糖 :70% 来源 脂肪:4050%(包括糖转化的脂肪) 蛋白质:数量很少,糖原: 1% 供神经代谢和爆发式运动 储存 脂肪: 75% 能量储存的主要形式 蛋白质: 构成细胞的成分及合成酶和 激素等生物活性物质,长期 饥饿时动用,ATP是体内能量转化和利用的关键物质 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 ATP ADP+Pi+33.47kJ ATP是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直接供能物质 高能磷酸键:ATP 磷酸肌酸(CP),2. 能量去路:50%转为热能,二、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和方法,新陈代谢(metabolism)生命的最基本特征,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并符合物质不灭和能量守恒定律。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机体分解营养物质所释放的总能量即 能量输入=能量输出+能量贮存 或 能量输入=输出的热能+肌肉对外作的功+能量贮存 如果能量输入输出,则有能量贮存,表现为体重增加。 如果无能量输入(禁食/安静时)和能量输出(对外作功),则 0=输出的热能+能量贮存 输出的热能= -能量贮存 实践证明,机体在不对外做功的前提下,单位时间内向外散发的热量即能代表机体的能量代谢水平。,(一)测热方法 1. 直接测热法: 用热量计直接测量机体在一定时间内释放的热量。 此法常用于鸟类和高代谢率的小动物的能量代谢测定。 2. 间接测热法: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底物的量与反应产物的量之间呈定比关系。如: C6H12O6 + 6O2 6CO2 + 6H2O + H (定比关系) 因此,测定一定时间内机体耗O2量、CO2产量/和尿氮排泄量,根据所消耗代谢物质的成分和数量,计算总产热量。,(二)与间接测热法有关的几个概念 1.食物的热价: 1g 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分解/体外燃烧时所释放的热量。 单位:kcal/g(1kcal=4.187kJ),分 物理卡价:食物在体外燃烧时释放的能量。 生物卡价:食物在体内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 糖的物理卡价和生物卡价:17.2kJ/g(4.1kcal/g) 脂肪的物理卡价和生物卡价:38.9kJ/g(9.5kcal/g) 蛋白质物理卡价:23.5kJ/g(5.6kcal/g) 生物卡价:17.2kJ/g(4.3kcal/g)(部分以尿素排出) 2.氧热价:某种营养物质氧化时,消耗1 L O2 所产生的热量。 3.呼吸商:指一定时间内机体的CO2产生量与耗O2量的比值。 呼吸商(RQ)= (CO2O2)体积比,由于糖、脂肪、蛋白质氧化时产生的CO2和耗O2量不同,其呼吸商也不同。 如果从总的CO2产生量和耗O2量中减去相应蛋白质产生CO2量和耗O2量,其呼吸商为非蛋白氮呼吸商(糖和脂肪)。 测机体一定时间内的耗O2和CO2产生量,求出混合呼吸商,查出相应的氧热价,乘以耗氧量,得出该时间内的产热量。,(三)间接测热法的能量代谢计算方法(1),第一步:测定机体一定时间内吸入气和呼出气中CO2和O2量,求出单位时间内耗O2量和CO2产生量。 第二步:测定一定时间内尿氮排出量,根据尿氮计算蛋白质氧化量(1g尿氮=氧化分解6.25g蛋白质),根据其生物卡价查表计算其产热量、耗O2量和CO2产生量。 第三步: 计算非蛋白呼吸商:从总耗O2量和CO2产生量中减去蛋白质的耗O2量和CO2产生量。 计算非蛋白产热量:从RQ和氧热价表中查找相应的非蛋白氧热价,用该段时间内糖和脂肪的耗O2量相应氧热价来计算。 第四步:计算出总产热量 总产热量=蛋白质产热量非蛋白产热量,1.测定受试者一定时间内耗O2量和CO2产生量,及尿氮排出量: 假如,24h的耗O2量为400l,CO2产生量为340l,尿氮排出量为12g. 2.蛋白质代谢:蛋白质分解量 = 12g6.25 = 75g 产热量 = 17.2kJ/g75g = 1290kJ 耗O2量 = 0.94L/g75g = 70.5L CO2产生量 = 0.75L/g75g = 56.25L 3.非蛋白代谢:耗氧量 = 400L70.5L = 329.5L CO2产生量 = 34056.25L = 283.75L 非蛋白呼吸商 = 283.75L329.5L = 0.86 查表,非蛋白呼吸商0.86的氧热价为 20.3426kJ/L 非蛋白代谢产热量 = 20.3426kJ/L329.5L = 6702.87kJ 4.24h的产热量: 24h 产热量 = 1290kJ + 6702.87kJ = 7992.87kJ,间接测热法的能量代谢计算方法(2),通常将蛋白质的消耗量忽略不计,只测单位时间内的耗O2量和CO2产生量,计算非蛋白呼吸商。 第一步: 分析吸入气和呼出气中CO2和O2量,测出单位时间内耗O2量和CO2产生量,求出RQ值。 第二步: 从RQ和氧热价表中查找出相应的氧热价。 一定时间内的产热量氧热价相应耗氧量,举例:,一匹蒙古马在6小时内产生CO2量为208.487L,消耗O2量为291.875L,求出6小时的产热量。 RQCO2 / O2 0.71 查表RQ为0.71时的氧热价为19.60kJ/L 氧 6h产热量氧热价耗氧量 19.60kJ291.875L 5720.75kJ,三、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一) 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动物在采食后一段时间内,虽然同样处在安静状态,而其产热量却比采食前有明显增加,这种由于摄食使机体产生“额外热量”的现象,叫做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specific dynamic effect)。,(二) 肌肉活动的影响,(三) 神经内分泌的影响,(四) 环境温度的影响,四、基础代谢和静止能量代谢,(一)基础代谢的概念 基础代谢(basal metabolism) : 是指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基础代谢率(BMR) :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 基础状态是指: 空腹,要求在进食1214 h后。 静卧0.5 h以上。 清醒、安静。 环境温度保持在2025之间。,(二)静止能量代谢,1.禁食 2.处于静止状态(通常为伏卧) 3.环境温度适中 4.在畜舍或实验室条件下用间接测热法测定,(三) 影响基础代谢的因素,1.个体大小 2.性别 3.年龄 4.营养状况,第二节 体温调节,体温(body temperature)指的是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一、动物的体温及其正常变动,(一) 动物的正常体温,(二) 体温的生理波动,1.体温的昼夜波动 2.年龄 3.性别 4.肌肉活动,表 健康动物的体温(直肠内测定),二、体内热的平衡,(一)产热过程 1.主要产热器官: 安静时内脏(肝脏)、脂肪(包括褐色脂肪) 运动时骨骼肌 2.产热的调节反应: 非战栗产热代谢产热 战栗(寒颤)产热骨骼肌不随意收缩,产热效率最高 3.产热活动的调节: 体液调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神经调节:交感神经兴奋,(二)散热的途径与方式: 散热部位皮肤、呼吸道、尿、粪便 1. 辐射散热:以热射线向较冷物体散热的形式,占60%。 散热量取决于皮温与外界温度差及有效辐散面积。 2. 传导散热:热量直接传给与之接触的较冷物体的形式, 散热量取决于皮肤与导热体的接触面积、皮温与接触物的温差及导热性。 3. 对流散热:通过气体或液体流动交换热量,受风速影响 4. 蒸发散热:环境温度高于皮温的唯一散热方式,分 不感蒸发:体液在未形成水滴之前就被蒸发掉; 可感蒸发:通过汗腺主动分泌,形成明显汗滴而蒸发。 汗液成分:水占99%、NaCl、KCl、尿素等,为低渗液。 1g 水蒸发可带走2.43kJ的热量,散热效率很高。 发汗速度受环境温度和湿度影响。,动物体内热平衡过程概括下图,(三)散热的调节反应 1.发汗的调节: 发汗是机体有效的散热机制。属反射性活动,受交感胆碱能神经支配,Ach促进发汗,中枢在下丘脑。 四肢末端及额头的汗腺受肾上腺素能神经支配,温热刺激和精神紧张可引起发汗温热发汗、精神发汗。 机体通过交感神经系统控制皮肤血管口径、增减皮肤血流量,来改变皮肤温度,从而控制体热的发散。 环境温度通过皮肤温度感受器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热敏神经元兴奋发汗中枢 通过交感胆碱能神经 汗腺分泌汗液。,2.皮肤血液循环的特点及调节 散热量的多少取决于皮肤与环境之间的温度差,而皮肤的温度又取决于皮肤的血流量。 特点: 分布到皮肤的动脉穿透隔热层在乳头下层形成动脉网。 皮下的毛细血管网迂曲延续形成丰富的静脉丛。 皮下有丰富的A-V吻合支。 调节: 机体可通过交感神经系统控制皮肤血管口径以改变皮肤血流量(皮肤血管的功能状态),使散热符合当时条件下的体热平衡要求.,皮肤散热的调节反应: 1.寒冷时交感神经紧张皮肤血管收缩A-V吻合支关闭皮肤血流量散热量(热量保存) 2.炎热时交感神经紧张皮肤小血管舒张 A-V吻合支开放皮肤血流量散热量;此时汗腺活动增强,促进散热。 3.环境适中时通过调节皮肤血管口径调节皮肤血流量控制皮温增减散热量达到体热“收支”平衡。既不发汗,不寒战,以减少能量消耗是机体最节能的调节方式。,三、体温调节,自主性体温调节 行为性体温调节 (一)温度感受器 热感受器 外周温度感受器 冷感受器 中枢温度感受器 1.外周温度感受器 感觉神经末梢 分布:皮肤、粘膜和内脏,2.中枢温度感受器 分类:热敏神经元、冷敏神经元 血温热敏神经元冲动发放频率 血温冷敏神经元冲动发放频率 分布: 冷敏N元:脑干网状结构和下丘脑的弓状核 热敏N元: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二)体温调节中枢 调节体温的基本中枢位于下丘脑 PO/AH在体温调节整合中枢中的重要地位 (三)体温调定点学说 1、调定点(set point) 指恒温动物体温的规定阈值,存在于视前 区-下丘脑前部。 人体温调定点正常值37,体温恒定的调定点学说,恒温动物下丘脑中存在调定点机制,冷敏和热敏神经元的活动随温度改变而呈“钟形”反应曲线。 两钟形曲线相交,相交点所在的温度值(37)就是体温稳定的调定点。 当中枢温度 37 时热敏神经元活动冷敏神经元活动散热过程,产热过程 当中枢温度37时出现相反的变化。,调定点 体温调节 中枢,产热(肝脏、骨骼肌),散热(皮肤血管汗腺),深部温度,POAH,外周中枢感受器,2、调节过程,四、外界温度对动物体温的影响,(一) 等热范围,表 各种动物的等热范围(),冷习服: 指动物在进入寒冷环境的初期的一种适应性的调节(由寒战产热转变为非寒战产热的过程)。 冷驯化: 在环境温度逐渐降低过程中,动物通过增强皮肤热绝缘性能的过程(保温作用)。 气候适应: 指动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