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04-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0至13课小结(0704).doc_第1页
历史04-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0至13课小结(0704).doc_第2页
历史04-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0至13课小结(0704).doc_第3页
历史04-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0至13课小结(0704).doc_第4页
历史04-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0至13课小结(0704).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一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 鸦片战争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a.背景和原因:英国工业革命国力强盛;中国腐朽落后危机四伏 中国在中英正当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 直接原因:中国禁烟斗争打击了英国的鸦片贸易 根本原因:工业革命、扩大市场、掠夺原料。b.结果:割香港岛(破坏领土主权,开割土先例),赔2100万银元(开赔款先例加重清政府财政危机和百姓负担),五口通商(东南沿海门户洞开,利于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议定关税(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战败原因:1.客观:英国综合国力强大(政、经、军)2.主观:清王朝腐朽落后统治集团战和不定,指挥失当清政府未发动全民族抗击英军3.根本:腐朽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强大的资本主义。d.影响:社会性质的变化: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重要的影响)(半殖民:中国主权(领土、司法、关税、贸易)遭到破坏;半封建:五口通商使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其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革命任务的变化:中国人民开始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任务,从此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思想意识的变化:由闭关自守到向西方学习: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历史阶段: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a.原因:根本:19c50s,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需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 客观:清政府全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为列强提供机会 直接(借口):1844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有12年后修约的规定,修约要求被拒。 b.结果:战败,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1.1858中英法美俄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便于列强控制清政府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使列强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加重清政府财政危机和百姓负担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破坏了中国内河航运权。2.1858中俄瑷珲条约(沙俄扩张以占领土地为目的,具有趁火打劫的性质)3.1860中英、法、俄北京条约。c. 影响: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政治丧失大片领土,主权进一步被破坏 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反抗(太平天国)2.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进一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3.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分类比较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继 续根本原因和目的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性质手段结果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武力征服,直到清政府屈服签约都以清政府战败、求和签约而告终扩 大战争过程侵略力量英国英法两国,美俄帮凶侵略时间两年四年侵略范围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从沿海深入到内地甚至北京战争危害和影响开口岸割地开五口割香港岛增开十一口;英割九龙,俄割100多万平方公里主权遭破坏领土、领海、司法、关税等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及内河航运权丧失,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社会性质变化开始沦为两半社会两半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4.为什么说鸦片战争爆发是必然的?(结合战前国际国内形势加以分析)英国:工业革命、国力强盛 中国:腐朽落后、危机四伏 落后必然挨打政治(制度、政策):国际(英国)资本主义制度、殖民扩张;国内封建君主专制、闭关锁国经济:国际(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机器化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国内自然经济占主导、财政困难科技文化:国际(英国)先进的近代科技思想解放(文、宗、启)。国内科技落后;文化专制、理学僵化束缚人们思想军事:国际(英国)船坚炮利、蓄谋已久;国内装备落后、军备废弛15.鸦片战争后签订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1842南京条约: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关税协定 1843南附件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领事裁判权(破坏司法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便于扩大侵略权益);通商口岸租地居留(为建立租界提供借口)1844中美望厦条约:建教堂传教 1844中法黄埔条约:自由传教。6.联系拓展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必二9课)由于列强的经济侵略,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必二14课)。2.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必三14课)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开眼看世界,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二鸦);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二鸦)。3.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选二P7476)。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1.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a.兴起 A.原因 根本: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清政府腐败统治导致社会矛盾(民族、阶级)激化 主观:理论基础(西方基督教思想、拜上帝教的推动);组织基础(形成以洪秀全为首的六人领导核心)直接:连年自然灾害。【另: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银价激涨、银贵钱贱,百姓更加贫困 洋货涌入导致传统手工业者破产、百姓失业 巨额赔款、官吏收刮,加重百姓负担】B. 兴起过程(18511853)开始标志:1851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称太平军 永安建制:1851攻克永安,整顿建制,分封诸王,初步建立政权 定都天京:1853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国都,与清廷对峙;颁布天朝田亩制度。b.发展并走向全盛(18531856):1853太平军北伐、西征并举; 1856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c.衰败 :1856天京变乱 重建领导核心:为重振国威,洪秀全提拔青年将领陈玉成、李秀成指挥军事;洪仁玕总理朝政,实行政治改革:资政新篇太平天国防御战d.农民阶级的建国纲领:前期1853天朝田亩制度;后期1859洪仁玕资政新篇两半社会:遭到强大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2.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原因启示:影响时代局限性阶级局限性:民族资产阶级产生较晚、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尚未登上历史舞台,无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运动必然失败。小农经济决定农民阶级具有局限性(狭隘、目光短浅、自私、封建专制、不抱团即难以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 天京变乱、无法提出切实可行的建国纲领 国内国际:是历代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性质,减少了中国近代化的阻力。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反映鸦片战争后中国进步的历史潮流。鼓舞亚洲国家反对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3.天京变乱a.概况:1856年,韦昌辉杀杨秀清,继而被处死。接着,石达开因受洪秀全猜忌,率精兵负气出走,被清军围歼。b.性质(实质):农民阶级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内讧。c.具体原因:定都天京后,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进取心衰退,腐朽思想滋长,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d.根本原因:小农经济决定农民阶级具有局限性(狭隘、目光短浅、自私、封建专制、不抱团即难以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e.影响:使太平天国领导核心分裂,损失大批骨干,造成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清军趁机反扑,天京被围,军事形势急转直下。它是太平军战略进攻到防御的转折点,也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4.天朝田亩制度产生原因历史原因:“等贵贱,均贫富”是历代农民起义的奋斗目标。现实原因:鸦片战争后人民受双重压迫,清朝长期以来土地高度集中,广大人民无地、少地,负担沉重。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决定其提不出更先进的思想,其纲领只能反映其最迫切的现实愿望,即在小农经济基础上追求平等、平均。 25.1853天朝田亩制度a.内容 分配土地: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的原则,规定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分配产品:根据“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b.目的:建立“四有二无”、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c.实施情况:并未真正实行(客观原因是缺乏实施分田方案的安定环境;主观原因是平分土地与生产资料统归圣库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施)。d.评价 革命性:它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其核心内容(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反映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同时亦利于调动农民革命积极性,巩固政权。空想性:绝对平均主义脱离实际,无法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违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根本无法实现。6.1859洪仁玕资政新篇a.内容 政治: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 经济: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与外国平等通商 文教:开设新式学堂 b.目的:重振太平天国 c.产生原因:天国政权危机,急需改革内政,扭转形势 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历史潮流 洪仁玕个人经历使其对资本主义有一定了解d.实施情况:迫于战争形势,未能实行。 e.评价 积极: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符合历史发展潮流。消极:不是农民战争的产物(未解决农民迫切需要的土地问题),故无法调动农民革命积极性,是空想,且迫于形势,也未能实行。7.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同:性质都是建国纲领;目的都是巩固政权;都体现反封建精神;都迫于紧张的军事形势而未真正实施。异:产生背景:前者为太平天国强盛时,后者为走向衰落。经济主张:前者主张消灭私有制,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实行绝对平均主义;后者主张发展私有制(最主要区别)。群众基础与作用:前者主张平分土地,反映农民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强烈愿望,调动了农民革命积极性,推动革命蓬勃发展,使太平天国进入全盛;后者不是农民战争的产物(未解决农民迫切需要的土地问题),故无法调动农民革命积极性,未能起到巩固政权之作用。反映同一时代的不同特点:前者是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但具有空想性,根本无法实施;后者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中国人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反映社会发展趋势的不同:前者绝对平均主义思想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后者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社会发展潮流,比前者更进步。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1.1894甲午中日战争a.背景 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因国内市场小资源少,为寻求资本输出场所必须对外扩张 蓄谋已久:大陆政策 导火线:1894朝鲜东学党起义,日本趁机蓄意挑起战争。b.经过 丰岛海战:1894年7月,日军袭击清军运兵船,标志战争爆发 平壤战役:清军失利,退回国内 黄海海战:中方主力尚存,但李鸿章避战求和,日军控制黄海制海权(邓世昌)辽东战役:日军占领大连、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c.结果:战败,1895马关条约,两半社会程度大大加深。(割地: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列强争相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赔款:加重人民负担和清政府财政负担,不得不大举外债,便于列强通过贷款控制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 开埠:列强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 允许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标志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新阶段(以资本输出为主),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2.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原因主观 政治:清政府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 经济:落后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国力衰弱 军事:武器装备落后,军队战斗力差;避战妥协的政策使清军作战被动。客观 政治:明治维新后日本建立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经济: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力强大 军事:蓄谋已久,战备充分,战斗力强 国际:国际社会的纵容损失惨重,掠夺不堪重负,更难发展,标志洋务运动破产3.甲午中日战争影响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中国自然经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使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为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奠定基础,客观上促进中国近代化进程。 中国政治经济:瓜分狂潮,两半社会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严重,掀起爱国救亡运动高潮(公车上书、戊戌变法;义和团),学习西方开始由器物向制度层面转变。日本:攫取大量权益和赔款使其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国力增强,从而加速其向帝国主义过渡,对外扩张更加疯狂。远东格局:中国地位下降,日本一跃为远东强国,列强(日俄)在远东的争夺更加激烈。朝鲜:进一步被日本控制,日本大陆政策更进一步。4.1900八国联军侵华1.原因:借口镇压义和团,根本原因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扩张性(原因:甲午战后,瓜分狂潮,民族危机 口号:扶清灭洋 性质:农民阶级反帝爱国、盲目排外运动 意义:粉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2.结果:1901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彻底沦为两半社会。(赔款:加重人民负担和清政府财政负担,税收抵押贷款便于列强控制清政府经济命脉 划使馆界:使馆界实为“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华大本营 拆炮台:清朝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 惩办义和团:清政府彻底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外务部: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5.列强侵华阶段特征及原因19世纪中期,侵华主要为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和相对落后但侵略成性的封建俄国,侵华范围局限于东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以武力侵华,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各种特权,加紧商品输出,掠夺原料。(两次鸦片战争)原因:工业革命完成,资 济迅速发展,急需扩大市场和掠夺原料;而俄国由于资 济落后,故以掠夺土地为主要目的趁火打劫。甲午战后,列强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政治侵略由瓜分中国到“以华治华”。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列强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急需资本输出场所。由于中国人民反帝斗争不断,列强不得不改变其对中国的统治策略。一战至二战,美日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国家,后来美国逐步确立其在中国的优势地位。原因:一战期间,日本趁欧洲列强忙于一战而扩大其在华势力范围。二战前后,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爆发和胜利,日本在华势力遭到沉重打击,美国实力增强。6.概述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A.开始沦为:1840一鸦,1842南京条约B.进一步加深:1856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天津条约,1860北京条约C.大大加深:1894中日甲午战争,1895马关条约D.完全沦为:1900八国联军侵华,1901辛丑条约7.联系拓展必修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P4446)必修三: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P6870)选修一:日本明治维新(P106120)戊戌变法(P124138)第13课 辛亥革命1.辛亥革命酝酿(原因)经济:清政府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政治思想:军事准备: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而之前革命党人已深入湖北新军做宣传组织工作。社会背景:阶级基础: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黄花岗起义最为壮烈。虽都失败,但打击了清朝统治,推动革命进入高潮。组织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三民主义)上海和东京;章炳麟、邹容、陈天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新式学堂、留学教育,革命派队伍壮大革命团体(1894兴中会)和政党(1905同盟会)建立(时间、地点、人物、性质、纲领、机关刊物、影响)辛丑条约使中国彻底沦为两半社会,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民族危机空前,欲图自强,必须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统治(必要性)。 42.辛亥革命成果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五色旗,改用公历,1912年为民国元年。1912年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特点、原则:民主共和、三权分立、责任内阁、主权在民、自由平等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民主共和。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的意义。4.辛亥革命失败(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列强:军事威胁、外交孤立、经济封锁;施压革命党、支持袁世凯支持袁世凯,攻击革命党袁世凯:掌握清朝实权,拥有强大北洋军并玩弄两面手法(武力进攻、政治讹诈)资产阶级革命派:软弱妥协 过程迫使孙中山妥协,表示若清帝退位、袁赞成共和,就保举袁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退位,清朝灭亡。同年3月,袁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果实被篡夺。 原因立宪派和旧官僚:5. 辛亥革命性质、评价、失败原因、启示启示: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积极(成功表现) 消极(失败表现)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革命果实被袁篡夺,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两半社会性质未根本改变。失败原因在两半社会的中国,民族资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行不通。评价推翻清王朝,结束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自由。推翻“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经济: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社会习俗:移风易俗,使人们精神风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政治主观:客观: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帝国主义的支持;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袁实力强大,玩弄反革命两面手法。6.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1.革命性原因:由于时代局限性(两半社会),民族资产阶级从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2.软弱性、妥协性:a.原因:由于受双重压迫,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且其本身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先天不足),因此,民族资产阶级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又具有妥协、依赖的一面【时代局限性(两半社会)决定其阶级局限性(软弱性、妥协性)】b.表现:民族主义未明确提出反帝,只是间接打击列强。为得到列强支持,南京临时政府承认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有效。民生主义不能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是不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故革命缺乏群众基础。袁篡夺革命果实。 57.新政和预备立宪1.新政(190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空前。目的:对外取媚洋人;对内笼络人心,缓和社会矛盾,巩固专制统治(根本)。内容政治:改官制,裁撤闲散衙门,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经济:以法保护和奖励工商业;军事:改兵制,扩练新军;文化:改学制,废科举,设学堂,奖留学。影响:主观目的虽反动,但客观上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奠定基础。总体仍是中体西用,未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