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_第1页
《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_第2页
《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_第3页
《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_第4页
《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省级课题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教育研究于2011年9月10日被立项为吉林省教育教育科学院“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学校生命与安全教育的深化研究的子课题,课题批准编号为:JLSA11246。参与研究课题成员均为我校一线领导和教师,主要针对我们农村学校在培养小学生抗挫折能力中的研教育研究。一、问题的提出1、课题研究背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挫折。心理学认为挫折是“当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障碍或干扰时所表现的情绪状态”。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活内容之一。一个青少年的生活目标越高,越是好强上进,就越容易敏锐地感受到挫折。如果在少年时期受到积极的抗挫折教育,就会理顺受挫折的情绪,给自己开拓出可以容纳自己奋进的心境。2、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应用价值心理学研究表明,抗挫折能力和其它心理品质一样,可以通过学习和锻炼而获得提高。前不久,有研究人员对一些地区的中小学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孩子的心理素质呈降低趋势,尤其是一些小学生经受不起一点点的挫折。有的孩子甚至因为一些小挫折就发生心理扭曲,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个别孩子还因此而逃学,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当代的学生是新的一代,他们中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缺乏坚强意志、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承受能力较差。他们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会遇到各种挫折,有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和正确疏导,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和人格缺陷。这时对他们进行抗挫折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教育过程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对创建和谐社会,进行素质教育,处理好学习生活等各种关系将提供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3、课题研究现状及本课题的创新点目前,理论家们发表了成千上万篇论文,论证“抗挫折能力”、“磨难教育”、“压力教育”、 “死里逃生教育”的必要性。在国内对中学阶段抗挫折教育的研究有一定的进展,例如,某学校对学生耐挫能力进行研究,认为孩子心理耐挫力的培养要有一定的过程,父母应充分利用主客观条件,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指导,培养孩子稳定、成熟、开放的心理状态,以立足现实、适应社会,成为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本课题研究有以下创新的地方: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撰写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教育研究研究报告,编写提高小学生抗挫心理能力研究的个案集。构建文化、德育、心理三结合的传统文化抗挫折教育综合网络,打造一支抗挫折教育的师资队伍。二、研究目标:1、探讨如何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受挫折的教训经验,养成受挫折不慌不馁的良好心理品质。2、引导孩子掌握抗挫折的有效措施和方法,以增强抗挫折的能力。3、通过课题研究研究者要总结不同学生面对挫折应采取的正确态度以及引导孩子掌握抗挫折的有效措施和方法。4、通过课题的研究学校管理者要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的抗挫折教育立体网络,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环境下成长的学生,提高抗挫折能力。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将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提高农村小学生抗挫心理能力的系列教育方法。编写提高小学生抗挫心理能力研究的个案集。三、研究内容:1、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挫折。2、创设情境,培养抗挫折能力(1)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2)利用活动课程和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这一重要途径。(3)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的抗挫折教育立体网络。3、总结影响培养抗挫折能力的因素以及可以采取的恰当手段。(1)开展心理咨询,帮助受挫学生摆脱心理压力,消除心理负担(2)教会学生正确面对挫折与失败。(3)总结:教师应采取的正确态度以及引导孩子掌握抗挫折的有效措施和方法四、研究的方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于个案研究法。五、研究步骤1、准备阶段(2011年4月)(1)调查本校学生的家庭环境、文化背景等。(2)制订研究计划,设计调查方案,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与发展。(3)文献资料研究。2、实施阶段(2011年5月-2013年3月)(1)对本校学生的受挫折能力的现状调查。(2)对调查进行数据处理,进行原因分析,确定研究方向。(3)操作阶段:受挫折能力的培养阶段。 通过心理辅导课,心理辅导室,心理测量,班集体心理辅导小组活动等形式,使学生抗挫折能力逐渐呈现为他控-互控-自控。3、总结阶段(2011年4月-2011年5月)分析理论实施阶段的资料,总结小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的及操作模式,并写出相应的研究报告。六、研究成效1、准备阶段设计了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现状调查表,实施阶段实践研究,撰写案例,总结阶段撰写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教育研究研究报告,编写提高小学生抗挫心理能力研究的个案集。形成了研究报告及个案集。教师在研究中发表了一些论文。2、总结出教师进行抗挫折教育的“五部曲”。(1)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教育。在挫折教育实施过程中,让学生明确并认同两个基本观点:一是挫折不可避免,人生的道路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二是挫折成就人生,挫折处理得好往往就会成为人们走向新天地,进入新境界的起点,是人生的一种“特殊财富”。(2)正视挫折的非凡勇气教育。这里讲的勇气既包括思想认识上的勇气也包括行为实践上的勇气。孔子说:知耻近乎勇,即帮助自己树立自信心和勇气,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力,学会战胜自己的虚荣和胆怯。(3)战胜挫折的信念教育。人的行为,只有以坚定的信念作支撑,才能不屈不挠,持之以恒。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面对各种考试或竞赛名落孙山这样的严重挫折,如果缺乏信念,失去信心,就会前功尽弃。如果信念坚定坦然面对,吸取教训,重振旗鼓,就会条条大道通罗马。(4)克服挫折的务实行动教育。一般有四种:一是升华,变挫折为向上的动力;二是加倍努力,在措施上加大力度;三是改变策略,降低行动目标或重新选择达到目标的方法;四是补偿,亦即人们常说的东方不亮西方亮。“不在一棵树上吊死”,以其他方面的成功,弥补某一方面的缺陷,仍不失为明智之举。(5)挑战挫折的实力教育。战胜挫折也要靠自身实力。面对挫折,青少年学生一方面要冷静分析产生挫折的原因,仔细审视自身的优劣,扬长避短,不断调整自己的生活目标;另一方面要精于谋划,巧用方法出奇制胜。一般说来,学生时代一份失意,走向社会后就可能多一份实力。以上五种教育,构成了挫折教育“五部曲”,在教育实践中应同步实施并有机统一起来,采取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实施“挫折教育”。3、总结出正确引导学生面对挫折的三种教育方法。(1)适度批评法。对于逃避挫折,不愿承认自己的不足的学生可以委婉的指出其缺点并适度批评,使其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形成容忍挫折的品格。(2)情境迁移法。就是通过改变情境,迁移注意力或兴趣,把心理矛盾冲突转向身体症状以满足自己的欲望,来改变受挫折时的心情与态度。(3)合理释放法。就是为受挫折的学生提供一个特定的场所自由地表述他们受压抑的情感,抒发他们的抱怨,从而冷静下来到恢复常态。4、总结出导致学生产生挫折的家庭方面的原因。 (1)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导致心理压力过大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不顾孩子的智能、体能、年龄特征等实际情况,盲目攀比,任意拔高,强迫孩子完成过量的作业,上各种培训班。家长也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一旦不如意,就指责、叹气,造成孩子学习负担过重,思想压力过大。(2)家长溺爱孩子,一切包办代替,产生依赖性。独生子女,小皇帝,家长的关照无微不至,只要搞学习,其他的事一律大包大揽,削铅笔、装书包正是这种关照,使孩子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对家长产生了依赖。自己不自觉、不自信。(3)家长只重视文化成绩,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家长惟分至上,只要成绩好,其他方面的教育可以省略,孩子的缺点和错误也可以宽容和迁就。使孩子优越感极强,滋生娇骄二气,一旦自我需要得不到满足,就容易走向极端。高傲、自私、无礼。(4)生活的道路上缺少挫折,耐挫折力不强。家长把孩子的生活安排得很好,受到很多的表扬和鼓励,稍微受到一点批评,就承受不起。没有艰苦的磨练,缺少坚强的意志。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逃避,或者怨天尤人。5、归纳出在家庭中进行挫折教育的具体做法。 期望合理,正确评价。家长对孩子,孩子对自己,凡事做两方面的心理准备。家庭氛围,民主和谐。 平等尊重、交流沟通、互相关心、真诚坦率。 正视挫折,从容镇定。 冷静分析、沉着应战,忌空洞说教、不理不睬。 树立榜样,潜移默化。 家长以身作则做表率,找名人或身边的人做榜样。七、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本课题存在一些遗憾,比如由于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不同时期造成学生挫折感的原因也不同,时代的影响不可避免的体现在校园中和学生身上,近年来经济因素带来的挫折感越来越明显;另外,由于独生子女受溺爱较多,导致出现抗挫折能力极差,作为老师有时也会出现力不从心的感觉。因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