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生平与唐代制度考论.doc_第1页
王维生平与唐代制度考论.doc_第2页
王维生平与唐代制度考论.doc_第3页
王维生平与唐代制度考论.doc_第4页
王维生平与唐代制度考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王维生平与唐代制度考论_兼与陈铁民_考证_也谈_二文商榷1.tx第23卷第3期2007年6月.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Jun.2007王维生平与唐代制度考论.兼与陈铁民考证!、也谈!二文商榷*王辉斌(襄樊学院中文系,湖北襄樊.441053)摘要:通过着眼于唐代制度中的刑法、职官、休假、考课等制度,对存在于王维生平中因.狮子案#之被定性,王维因唐玄宗大赦天下是否可享受.转勋#的晋级待遇,以及唐代的休假制是否可使王维.亦官亦隐#等问题,均进行了翔实具体之考察,不仅纠正了存在于王维生平研究中的有关错误,而且也使王维的生平事迹得以更为清晰之展现关键词:王维生平;左降官;唐代转勋;休假制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983(2007)03-0031-07.在盛唐诗人中,研究者们对于王维生平的研究,较之孟浩然、李白乃至杜甫的生平研究,都似乎要感到相对特殊一些。这是因为,曾一度咏写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等山水诗名作的王维,不仅在被陶渊明所厌恶的.尘网#中生活了长达四十年左右之久,而且还曾任过正四品下阶的尚书右丞。而王维之所以被称为.王右丞#,之所以比孟浩然晚出而被后人并称为.王孟#而非为.孟王#者,即皆是因为这正四品下阶的尚书右丞而使然。因此,要较为准确地研究属于.政府官员#范畴的王维的生平,就必须与唐代的某些制度相结合。而唐代的制度种类既繁多,内容亦复杂,如刑法制、职官制、礼仪制、婚姻制、考课制、选举制,等等,可以说是应有尽有。本文主要立足于唐代刑法、职官、休假等制度的角度,以对王维生平中的有关问题进行重新考察,并兼对陈铁民考证!、也谈!(二文题名全称详下)二文略作商榷与辨析。31*收稿日期:2007-04-03作者简介:王辉斌(1949-),男,湖北天门人,襄樊学院中文系教授,武汉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北大学国际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一、王维被贬济州的实况与唐代左降官.王维曾于开元九年因.黄狮子#案而被贬济州,乃众所公认之事实。王维被贬济州后,在何时又因何种原因西还长安?对此,陈铁民王维集校注!所附之王维年谱!(以下简称.陈谱!#)乃系之于开元十四年,并说:.是夏之前,离济州司仓参军任#1。其实,年谱!的这一认识,乃是与历史的真实迥不相及的。要弄清楚王维离鲁的原因与时间,首先得弄清楚王维因.黄狮子#案所受惩治的实际情况,即王维当时究竟是以何等罪名而被谪贬济州的。对于这一问题,新唐书.王维传!之.开元初,擢进士,调太乐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的记载,显然是较为简略或者说较为模糊的。据通典!卷二十五太乐署!所载,.隋有太乐令、丞各一人。大唐因之#。此则表明,王维所任之太乐丞,乃为太乐署的副职。而太乐署的正职也即太乐令,则为著名史学家刘知几之子刘贶。旧唐书.刘子玄传!云:.刘子玄,本名知几%(开元)九年,长子贶为太乐令,犯事配流。子玄诣执政诉理,上闻而怒之,由是贬授安州都督府别驾。%子玄至安州,无几而卒。#2又,唐语林!卷五云:.王维为大(太)乐丞,被人嗾令舞黄狮子,坐是出官。黄狮子者,非天子不舞也。#3以这两条材料之所载,合勘新唐书.王维传!可知:(一)唐廷当时对.黄狮子#案的处理是极为严厉的,以致刘知几亲自出面为其子刘贶.诣执政诉理#,不仅未获批准,反而被唐玄宗怒贬为安州别驾,并.无几而卒#。(二)太乐令刘贶既.犯事配流#,则王维的.坐累#亦应属.配流#之列。.黄狮子#案在当时之所以被判定为.配流#罪,勘之大唐.十恶不赦罪#的第六恶,应是被定为.大不敬#罪,或者是有司比附.大不敬#而其判定的。通典.刑法三!于.六曰大不敬#内云:.谓盗大祀神御之物、乘舆服御物;盗及伪造御宝;合为御药,误不如本方及封题误;若造御膳,误犯食禁;御幸龙舟,误不牢固;指斥乘舆,情理切害,及对捍制使,而无人臣之礼。#4其中所言,皆与.御#相关,而.黄狮子#则正是.非天子不舞#的一种.御#舞。由是而观,.黄狮子#案之被定为.大不敬#罪者,乃是极有可能的。但.十恶#大罪皆为死罪,刘贶与王维之所以未被处死,应与当时朝中有人援助有关,所以王维才得以被贬济州。但王维的被贬济州,又与刘贶的.配流#乃具有明显的不同,此即为新唐书.王维传!所载之.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王维因.坐累#而被贬济州司仓参军的事实,表明了其在.黄狮子#案中并非主谋,而上引唐语林!中的.被人嗾令#四字又可佐证。这样看来,可知王维因.黄狮子#案而被有司判定者,又乃并非为.配流#之属的。那么王维的.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又究竟属于何等罪名,或者说其为有司的定性又究竟如何呢?对此,千百年来的王维研究者均未进行过具体考察。按,据元和郡县图志!卷十.卢县#条可知,唐济州即隋之济北郡,.武德四年,讨平王世允,复为济州。%至天宝十三载,州为河所隐,废#,5后置卢县,为郓州所辖。卢县.东南至州一百里#,而郓州.西南至上都一千八百二十里#,二者合计,可知唐时由长安至济州,其路程乃为一千九百二十里。以唐诗人之例进行考察,可知被贬之地离京师二千里及以上者,乃有宋之问(贬泷州参军,旧唐书.宋之问传!)、王昌龄(贬龙标尉,新唐书.王昌龄传!)、刘长卿(贬南巴尉,新唐书.艺文志!)、羊士谔(贬汀州临化尉)等。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被贬者又大都被时人与后人称之为.左迁#,如旧唐书.宋之问传!有.及易之等败,左迁泷州参军#之载,而李太白文集!卷十三则有著名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即皆可证之。关于.左迁#,史记.韩王信传!乃有云:.迺说汉王曰:&项王王诸将近地,而独远居此,此左迁也。.#又白居易集!卷十七自题!诗有云:.一旦失恩先左降,三年随例未量移。#又唐会要!卷四十一.左降官及流人#条有云:.(开元)十年六月二敕,自今以后,准格及敕,应合决杖人,若有便流移左贬之色,决讫,许一月内将息。#合勘此三起材料,可知.左迁#即.左降#,亦即.左贬#,且三年不得量移。准此,则王维的.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实际上就是左迁或者左贬济州参军。又据唐会要!之.左降官及流人#可知,.左降官#在量刑上乃是轻于.流人的,正因此,故左降官与正常官员一样须参加每三年一次的考课(通典!卷十32五),如果.考未满#而.重有犯#者,则.应解免及放归田里#(唐会要!卷四十一)。藉此可知,左降官虽较.流人#惩处为轻,但唐廷对其之监管却仍然是一样的严厉。唐代左降官的实际情况既如上考,则有必要对陈铁民考证古代作家生平事迹易犯的几种错误!(以下简称.考证!#)6一文中有关唐代左降官的认识与问题,进行一次较彻底之辨正。考证!说:犯流以下罪的官员,实际上解官者居多,而左降官则仍居官。也就是说左降官中的许多人,并非因犯流以下罪而左降,不过因工作的失误而贬官;.流以下罪#涵盖不了所有甚至是多数的左降官。正因此,朝廷发布的赦令中,如果涉及左降官,都另作交待。如册府元龟!卷八五:.(开元十七年十一月)戊申,谒诸陵还,大赦天下,制曰&%自开元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昧爽已前,罪无轻重%常赦所不免者,咸赦除之。%左降官量移近处。.此次大赦是所有的五刑之罪皆赦免,但仍涵盖不了左降官,所以又对左降官的赦免问题另作交待。#考证!的这段结论性文字,大而言之,可知其主要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错误。具体为:其一,左降官中的很多人并不是.因工作失误而贬官#,而是因犯法(含被人诬陷)所致,如本文所举之问、王昌龄、刘长卿、羊士谔等人,即皆可为证(具体请参见以上各人姓名后所标注之文献材料,兹不具引)。其二,唐廷颁发赦令,.如果涉及左降官#,不是.都另作交待#,而是一并处理。考证!之所以出现此一重要的认识错误,主要是因不谙唐玄宗开元十七年大赦天下的实际情况而使然。为考证!所引录的册府元龟!中的这条赦令,经比对,知其乃为节录唐玄宗的谒陵大赦文!7一文,为便于认识,兹将唐玄宗是文关于大赦的全部文字抄录如次:可大赦天下。自开元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二昧爽已前,大辟罪已下,罪无轻重,已发觉未发觉,已结正未结正,系囚见徒常赦所不免者,咸赦除之。自先天已来,有杂犯经移近处流人,并配隶碛西瓜者,朕舍其旧恶,咸与唯新,并宜放还。其它逆缘坐长流及城奴,量移近处,编为百姓。左降官量移近处。官人有亡官失爵齿力未衰者,量加收录。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段赦文中,有两处涉及大赦的具体时间之年月,一是.自开元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二昧爽已前#,一是.自先天已来#。以常理揆之,前者既说.自开元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二昧爽已前#,则其于时间上显然是应包含后者即自先天已来#于其内的,既包含而又重复,其所表明的是,这条赦文在时间上可以肯定存问题。而事实也正是如此。考旧唐书.玄宗纪!于开元十七年有云:.十一月庚申,新飨九庙。辛卯,发京师。丙申,谒桥陵。上望陵涕泣,左右并哀感。制奉先县同赤县,以所管三百户供陵寝,三府兵马供宿卫,曲赦县内大辟罪已下。戊戌,谒定陵。己亥,谒献陵。壬寅,谒昭陵。乙巳,谒乾陵。戊申,车驾还宫。大赦天下,流移人并放还,左降官移近处。#8(新唐书.玄宗纪!与此同)据此可知,原来谒陵大赦文!中的两处时间,乃为两次大赦的时间,即.自开元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二昧爽已前#之所赦,主要是针对桥陵所在地的奉先县而言的,也即这是一次特赦,且特赦的地理范围仅限于奉先县的.大辟罪已下#者。而.自先天已来#之所赦,则是唐玄宗.车驾还宫#后真正的.大赦天下#。此次之大赦,由于所面对的乃为全国的罪犯,特别是其中那些.自先天已来#就.配隶碛西瓜者#的流人,以及.逆缘坐长流及城奴#与.左降官#等,所以赦文才对其进行了一一涉及,因而才有.左降官量移近处#云云。考证!的作者在引录册府元龟!时,既省略了.自先天已来#这一极重要且又极具体的大赦时间,又未能将其比读于唐玄宗的谒陵大赦文!,更没有从两唐书.玄宗纪!的角度去把握唐玄宗谒陵大赦的具体情况与背景,而是将两次大赦的内容混为一谈,以致成此大误,实为遗憾。弄清楚了王维的.坐累济州司仓参军#实为左降官之属,且唐代左降官又乃为.流人#之下,则其赦还长安的时间即可依之以断论。按,据两唐书.玄宗纪!、唐会要!、资治通鉴!、册府元龟!等材料所载,可知在开元九年至开元十五年的七年里,唐玄宗虽然共大赦天下九次,但开元十四年却根本没有赦免,则陈谱!的开元十四年说为误,也就甚明。又,其中的九次大赦天下,只有开元十三年正月的那次大赦,乃与王维之关系颇为密切。对于这次大赦的具体情况,旧唐书33.玄宗纪!乃曾载之,其于开元十三年内云:.春正月%戊子,降死罪从流,流已下悉原之。#其中的.流已下悉原之#,正与王维当时的.左降官#之身份符合,即王维的左迁济州正属.流已下#。所谓.流已下#,据上引唐会要!之.左降官及流人#可知,乃是包括.左降官#在内的.流罪及其以下罪#的一种省称。而作如此省称者,乃唐代诏令、制文等公文的一种行文习惯,如全唐文!所著录唐玄宗大量赦文中的.五品已下#、.六品已下#等,即皆可证之。王维自开元九年秋被贬济州,至开元十三年正月遇赦,其间为三年又四个月,此即为其具体的.坐累#之期。对于王维这次获得赦免的具体情况,拙作王维早期行事探究!9、王维生平事迹再考辨!10等已曾言之,此兹罢论。.二、王维的殿中侍御史之任与唐代的转勋.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卷十有出塞作!一诗,其题下有.原注#云:.时为御史,监察塞上作。#11年谱!根据这一诗题的所谓.原注#,乃于开元二十五年内说:.据出塞作!诗题下注语%知为监察御史兼节度判官。#对于王维此诗题中的.原注#(或称.自注#),以及现存于王维集中的全部.自注#,刘飞滨王维诗题小议!一文,认为其非出自王维的手笔,而是有可能王维胞弟王缙或其他人所托,刘文并认为,陈铁民王维集校注!中的有关诗歌编年之为误者,乃主要是.受了题注的误导#12所致。这样看来,可知年谱!认为王维在开元二十五年所官为.监察御史#的说法,也就失去了其赖以立论的依据。换言之,年谱!于开元二十五年内,认为王维当时的官衔为监察御史者,其实是并无材料上的依据的,因而未可信从。按从唐代职官制度的角度进行考察,可知王维在开元二十八年秋至翌年春.知南选#于黔州时13,其所官者即为监察御史。即是说,我们现在可以确知者,是开元二十八年的王维已在监察御史任上。考通典!卷十五云:.其黔中、岭南、闽中郡县之官,不由吏部,以京官五品以上一人充使就补,御史一人监之,四岁一往,谓之南选。#14又新唐书.选举志二!云:.高宗上元二年,以岭南五管、黔中都督府得即任土人,而官或非其才,乃遣郎官、御史为选补史,谓之&南选.。#15这两条材料所言之.御史#,均为监察御史。这是因为,在唐代只有监察御史才具备参与.知南选#的资格,其他官员则皆不能为。对此,文献通考!卷五十三职官七!乃有专载。该书在对监察御史的职能与权限进行了详细考察后,乃这样写道:.其一察官人善恶;其二察户口流散、籍帐隐没不均;其三察农桑不勤、仓库减耗;%其六察黠史%岭南、黔府选补,亦视功过纠察#16其中的第六条之所言,就是唐廷.知南选#时为什么只委派监察御史为.选补#副史的原因之所在。即是说,按照唐廷的规定,监察.岭南、黔府选补#,乃为监察御史的本职工作。此则可证,王维孟浩然!诗题下之.时为殿中侍御史,知南选,至襄阳有作#云云为误,也就甚为清楚。而唐代每四年一次的经常性.知南选#,殿中侍御史之所以不能参加者,关键就在于其权限、职责与.知南选#毫不相干。由此又可知,新唐书.柳泽传!记载柳泽.开元中转殿中侍御史,监岭南选#云云,乃为明显之错误,而考证!以新唐书.柳泽传!之所载,认为殿中侍御史在唐代亦可.知南选#者,其实是因为没有检读文献通考!而致误。由是而观,可知在唐代非是什么官员都是可以.知南选#的。又,王士源孟浩然集序!云:.丞相范阳张九龄、侍御史京兆王维%率以浩然为忘形之交。%天宝四载徂夏,诏书征谒京邑,与冢臣入座讨论%既无他事,为之传次。#17年谱!据此说:.据此序,知维尝官侍御史,时间约在天宝四载左右。#按照年谱!的说法,王维自.知南选#时所官之监察御史,直至天宝四载才被擢为侍御史,实则年谱!之说乃误。而年谱!此误,所反映的乃是该谱!作者对唐代官制的不熟悉与不了解。考全唐文!卷三十九著录唐玄宗改元大赦文!有云:.改开元三十年为天宝元年%内外文武官九品已上,各赐勋两转。#18据通典.职官!、旧唐书.职官志!、唐会要!、新唐书.百官志!等可知,唐代的官制,对于官员的划分,乃为职事官、散官、爵、勋、卫五大类,其中职事官系实职,余四者皆为虚衔,且勋又分为上柱国、柱国等十二转。上引陈铁民考证!一文认34为,唐玄宗赦文中所说的.赐勋两转#,所指乃为.赐封给勋官两转#之意,但作如此理解,则其.十有二转#的上柱国,就因此而成为.十有四转#的上柱国了,而唐代并无此等勋官。可见,.赐勋#的.勋#乃嘉奖之意,而勋官之.勋#所指则为虚衔官,二者未可混同。所以,改元大赦!中的.各赐勋两转#,其实就是指.内外文武官九品已上#者,可连升两个级次,也即连升.两阶#。现在既知王维在.知南选#还京后的开元二十九年仍为正八品下的监察御史,则其因改元而被.赐勋两转#,即成为了从六品下的侍御史。即是说,王维天宝元年因唐玄宗改元大赦而由监察御史擢升为侍御史,待至天宝四载,王维仍在侍御史任上,故王士源孟浩然集序!乃有.侍御史京兆王维#之载。尽管王士源孟浩然集序!所载为正确,然年谱!据之以认为王维官侍御史乃始于天宝四载者,则为错误。而值得指出的是,有论者认为,上引唐玄宗赦文中的.赐勋两#,不是指唐代的职事官连升两级,而是指那些徒具虚衔的散官、爵官、勋官等官员的升迁,如陈铁民考证!一文即持如是说。考证!并认为:唐代皇帝遇即位、改元等事时,对九品以上官员的普遍颁赐,都是在散官、爵、勋上给予升迁,从未有过在职事官职上给予升迁的,原因很简单:其一、职事官都有具体职事,必须.随才录用#(旧唐书.职官志!一),如果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升两级#,势必造成滥竽充数、官非其人的混乱现象。其二、唐六典!卷二:.凡天下官吏各有堂员。#即每一个职事官职的品级、员数是固定的,也即职事官有固定编制,唐律禁止超编授官,唐律疏议!卷九:.诸官有员数,而署置过限及不应置而置,一人杖一百,三人加一等,十人徒三年。#又,自古至今的官制,都是官员品级越高,数越少,因此如果职事官九品以上都.连升两级#,势必成为严重的超编现象。考证!的这段述说性文字之所言,其实是大有问题的,这是因为,考证!于其中所作的推理性结论,完全违背了唐代职官制度的实况。即是说,唐代.勋#的历史真实,并非如考证!之所言,乃是只授散官、爵官、勋官等虚衔之官,而不授予职事之官的。而且,考证!所言.都是在散官、爵、勋上给予升迁#之说,也没有任何的材料依据,因此也是不可相信的。限于篇幅,这里仅对考证!的前者之说进行辨正。按,据旧唐书.职官志!的记载可知,唐初的职事官为流内官,散官、勋官、爵官等则皆为流外官,且其虽然皆为九品之品阶,但至开元初,勋官.唯留萨宝、祆祝及府史#,余则皆罢之。则表明,登基未久的唐玄宗,是在尽力减少非职事官的。正因此,故上引其赦文中的.赐勋两转#,应主要是针对当时属于.流内官#的.九品已上#职事官而言的。而事实也正是如此。请看唐玄宗祠后土获符瑞行庆制!(全唐文!卷二十二)一文之所言:.诸缘大礼有职掌官赐勋两转,余陪位官赐勋一转。#在这里,不仅.职掌官#(职事官)与.陪位官#(勋官之类)对举,表明职事官是完全可以.给予升迁#的,而且其升迁的幅度还是.陪位官#的一倍,因为前者(职掌官)是.赐勋两转#,而后者(陪位官)则为.赐勋一转#。可见,考证!之说为误乃殆无疑义。唐代的职事官,虽然共有.九品三十阶#(旧唐书.职官志!一),但其又被分为.三品已上#、.六品已上#、.九品已上#或.三品已上#、.六品已上#、.六品已下#三个大的等次,且其封赐时的称谓亦大有区别。对此,我们可从全唐文!所著录之唐玄宗、唐肃宗的诸多赦文中窥获之。如唐肃宗去上元年号大赦文!全唐文!卷四十五)有云:.自乾元元年%内外官三品已上赐勋一级,四品五品各加一阶,六品已下赐勋两转。#其中的.三品已上#与.一级#、.四品五品#与.一阶#、.六品已下#与.两转#之分,乃是记述得极为清楚明白的。而且此例还可表明,唐代的.赐勋两转#,有时是只限于.六品已下#的低品阶官员的。而无论是在唐玄宗时期抑或唐肃宗时期,职事官之.九品已上#或.六品已下#者,获得.赐勋两转#或.赐勋一转#的机会,乃是甚多的,如唐玄宗如应道尊号大赦文!(全唐文!卷三十九)、唐肃宗收复两京大赦文!(全唐文!卷四十四)等文中,就都有关于.赐勋两转#的记载。藉此而观,可知考证!所持.赐勋两转#与职事官无缘的说法,实在是一种无根之谈。至于考证!以唐代.流内职事官分为九品三十等#为据,而认为.监察御史同侍御史之间相差六等(正八品上、从七品下、从七品上、正七品下、正七35品上、从六品下)#的认识,实则是将.九品#的.品#(级)与.阶#(等)互为混同所致。即是说,唐代官制中的.九品#的每一品,又可分为.正#、.从#、.上#(或下)之三阶或四阶,所以,.阶#并非为.品#的同义词或者代名词,而上所举唐肃宗去上元年号大赦文!中的.一级#、.一阶#等用语,又可对此佐证之。综以上考述,可知唐代皇帝因即位、改元等庆典活动,而对.九品已上#或.六品已下#文武官员的.赐勋两转#与.赐勋一转#的赏赐,职事官与散官等都是可以获享这一升迁机会的。王维天宝元年由监察御史(正八品下)擢任为侍御史(从六品下)者,之所以能够一次性地连升两级,即主要是由于唐玄宗改开元三十年为天宝元年的大赦天下所致,因为赦文中乃明确规定,.九品已上#文武官员均可.赐勋两转#。.三、.亦官亦隐#与唐代休假制存在于王维生平研究中的.亦官亦隐#说,不仅为年谱!所力倡,而且还认为其乃始于开元末期。年谱!的这一结论,若以唐代制度中的休假制进行检验,可知其亦为错误。所谓.亦官亦隐#,如果借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指.带薪隐居#,这实际上就是一种特权享受。而年谱!所持之.亦官亦隐#说,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即其乃完全违背了唐代的隐居实况与唐代的休假制度。据我对旧唐书.文苑传!、新唐书.隐逸传!,以及计有功唐诗纪事!、辛文房唐才子传!的统计,可知此四书共记载了唐代各类文学家共1677人次,而综此1677人之生平概况,又可知唐代的隐居,实则是由四类形式所构成,即先官后隐、先隐后官、几仕几隐、数隐未仕,其中却唯独没有所谓的.亦官亦隐#。对此,拙作王维.亦官亦隐#质疑!19一文进行了翔实考辨。这一事实乃可表明,所谓的.亦官亦隐#,在唐代的知识份子官员中是根本不存在的。既然如此,则王维不可能享受.带薪隐居#这种贵族式的待遇,也就可以肯定。而此,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个方面则是,隐居者无论选择上述之何种形式进行隐居,都是要有较充裕之时间为其前提的,而王维自开元二十三年因张九龄之荐而任右拾遗后,大都属于在.上班族#中讨生活,根本没有时间供他去.亦官亦隐#(因丁母忧而去官服丧例外)。或以为王维可利用唐代的假日去.亦官亦隐#,而问世于近年的所谓.休假隐居#说,即由此而产生,如林继中王维小传!即持是说。对于年谱!与王维小传!等所持之.亦官亦隐#或.休假隐居#说,如上所言,拙文王维.亦官亦隐#质疑!曾进行了具体质疑,认为.李唐无&亦官亦隐.之例#,.唐代休假制与&亦官亦隐.#在时间上存在着矛盾等问题,因而最后作结论说:.生当唐玄宗&开元盛世.的王维,虽然热爱山林,厌恶尘网,且在仕途上还遭受过打击和挫折,但他既不曾辞官归隐,也不曾&亦官亦隐.或&半官半隐.,而是终年在&上班族.中讨生活。#但陈铁民也谈王维与唐人之.亦官亦隐#!(以下简称.也谈!#)20一文,则以唐六典!卷二、唐会要!卷八十二之记载为据,认为唐代的假日是非常之多的,即认为王维.&休假隐居.是完全可能实现#的。事实是否果真如也谈!之所说,下面对此具体进行检验。按也谈!着眼于唐代的休假制度,对王维之.亦官亦隐#所进行的考察,于考察过程中乃犯了一个大错误,这就是将唐代所有的休假日混为一谈,即其不分清红皂白地将一些特殊性很强的假日也当作普通假日以待。即是说,唐代休假制度所规定的休假日,乃是由两类构成的,即一是所有官员都能享受的普通假,二是只有部分官员可以享受的特殊假。据也谈!之所举,唐代的假日计有:元正(七日)、冬至(七日)、寒食(二日)、清明(二日)、中秋、夏至、腊日(各三日)、田假(十五日)、授衣(十五日)、千秋节(三日)、老子生日(一日)、四时祭(各四日)、私家袝庙(五日)、冠(三日)、五服内亲冠(一日)、婚嫁(九日)、周亲婚嫁(五日)、大功(三日)、齐衰周(三十日)、葬(三日)、除服(二日)、小功(十五日)、缌麻(七日),以及私忌、正月七日、十五日、晦日、春社、秋社、二月八日、三月三日、四月八日、五月五日、三伏日、七月七日、十五日、九月九日、十月一日、立春、春分、立秋、秋分、立夏、立冬各一日。以上共180天,以此再上全年旬假的36天,二者共计216天。唐代官员一年既然有216天的休假日,则王维自然是可以之进行.亦官亦隐#的。但实际的情况却并非如此。这是因为:(一)上述假日中自36私家袝庙#至.缌麻#的十一种假日共82天,均与王维无关,因为一则王维丧妻时属自动去职,二则王维丁母忧时为唐制规定的去职服丧期,三则王维现存诗文并无关于.大功#、.小功#、.齐衰周#(均见通典!卷一三四)等丧服之记载。(二)据通典!卷三十五所载,.大唐凡京诸司各有公廨田#,而.诸京官文武职事#也各有.职分田#21,此则表明,为朝廷所钦定的.田假#、.春社#、.秋社#、.夏至#等与农作有关的假日(共20天),并非是为官员们的普通休假日,而是属于耕种.职分田#的特殊假之列。(三)据荆楚岁时记!22一书的记载可知,古人的所谓.元正#、.腊日#、.正月七日#、.正月十五日#、.寒食#等(共14天),皆乃当时的.春节#之属,则斯时的王维也是不可能以之去.亦官亦隐#的。(四)据通典!卷八十七袝祭!等所载,唐人祭庙既严肃又庄重,且朝廷又颁令为五日之期,则作为.政府官员#的王维,是断不至于在斯时以此假日去.亦官亦隐#的。又据通典!所载,唐人的.四时祭#乃为每祭一日,即共4日,与也谈!所引唐六典!.各四日#共16天异。综以上四者,可知王维一年所能享有的普通假,实际上只有不足70天,且其大都为每十天才休假一天或者因节日才能休假一天的单日假,如此,则王维显然是不可能利用这些单日假的休沐时间,从长安城驱车或者骑马到他所营购的蓝田别墅去进行.休假隐居#或者.亦官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