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2号]论食品安全与企业的社会责任感.doc_第1页
理论2号]论食品安全与企业的社会责任感.doc_第2页
理论2号]论食品安全与企业的社会责任感.doc_第3页
理论2号]论食品安全与企业的社会责任感.doc_第4页
理论2号]论食品安全与企业的社会责任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理论2号论食品安全与企业的社会责任感2006-10-0215:10:39大中小 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以往对食品短缺的担忧逐渐变化为如今对食品安全的恐慌。正面因素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有能力满足社会对食品及原料的需求,消费者对自身健康关注的加强,对食品安全的要求更严了;负面的因素相对更为复杂,有环境导致的食品原料污染问题,有加工、运输、储存、销售过程中由于环境、设备、操作、包装、添加剂等环节导致的不安全因素。食品安全问题日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近年来一连串严重威胁食品安全的事件,一件比一件牵涉面广,一件比一件震撼力大。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等等,已经倡导了多年,呼喊了多年,然而问题食品却连连作乱,愈演愈烈。食品安全直接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是关系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当前,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让人们触目惊心,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老百姓关注。 日前,国务院领导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食品药品安全形势与监管工作时,一一列举了近年来在食品安全领域发生的各类恶性事件,并将其概括为四大顽疾:农产品源头污染严重,食品生产加工假冒伪劣突出,流通环节经营不规范,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等等。 食品安全问题缘何走到如此惨烈的地步? 显然,这与市场调节作用和政府监管作用在某些情况下双重失灵有关。但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最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制假者道德的彻底沦丧。食品安全问题严肃地拷问着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人们知道,利润的最大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止;深渊之下,无所不入。”就食品安全问题而言,巨大的利润加上缺乏有效的监管,对一些利欲熏心者产生了极大的诱惑。为了最大限度地追逐利润,不少企业之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与不顾,违规违纪,造假贩假,丧心病狂,令人发指!我国现已颁布的涉及食品监管的法律法规数量多达十几部,总体性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等这些法律仅对食品质量作了一些概要性规定,由于出台时间早,标准要求低,覆盖面窄,没有充分显示新形势下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需求。另外,有些法律法规在制定时,并没有充分考虑食品安全问题。当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突出问题时,就显得很不适应。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就是如此,该法在总体上偏重于工业产品标准和强制性标准,而农产品的产品质量标准多为推荐性标准,而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制定强制性标准。 比如当前食品质量抽查中发现的防腐剂,甜密素超标问题,大多是企业控制不严造成的。有一个典型案例:一次,我局执法人员在对本辖区内一家月饼小作坊进行检查时,老板的儿子对老板说,爸爸我要吃月饼,老板说:“这月饼怎么能吃那?这是人吃的吗?让你妈妈带你到超市卖去。”这不就充分说明了企业连一点社会责任感就没有吗?针对食品安全,本人认为目前存在以下问题:一食品法律法规的条款笼统,操作性差: 一些法律法规规定的比较原则和宽泛,缺乏清晰准确的定义和限制。如刑法对于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金额5万元以上有相对明确的处罚措施,而对于销售金额5万元以下算不算犯罪就没有明确界定;有些法律条款只定性不定量,或者法律概念有歧义;有的条款多年不修订;有些条款已经已经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甚至完全过时,对当前复杂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实际问题约束力较低,操作性不强。 二食品法律法规的罚则较轻,法律效力不够: 1、执法力度不够,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忽视了制假售假行为本身的危害,对制假售假行为处罚较轻;2、2、套法律法规未出台,一部分法律法规难以执行。虽然我国近年来加大了技术法规的制定,如无公害农产品的出台等,但其立法层次较低,大多数属于推荐性标准,作用有限。三是技术支撑体系还未建立起来,有些法律法规难以实现。如检验检测方面的法规就是如此。 三法体系存在权限不清、职能不清: 一是多头执法,影响监管效果。由于食品监督管理部门多,部门之间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部门之间不能形成合力,监管责任就难以落到实处。在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人们更侧重的是发展、效率、速度。但是“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却存在很大的片面性,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的道德观念日益薄弱,社会责任感严重丧失。“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古训早已被抛置脑后,“举头三尺有神明”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说法。茅于轼先生对此有深刻的认识,他在中国人的道德前景中,提出应该构建一种自利淡不损人,诚实、敬业、守信等市场经济的道德底线。社会责任感是维系社会的根本,只有道德约束力量才能超越市场、超越监管,从源头上杜绝食品安全问题。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完善市场机制和改善政府管理,都是必要的。但假设一套一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道德体系,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则更加必要。 眼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全力在我国食品行业逐步推行“阳光生产”,生产企业必须对其管理基础工作和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销售及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环节进行全面、客观、详实的纪录,政府部门则根据这些原始纪录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监督管理。按照相关部署,我国将用5年左右的时间建立起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有效遏制食品安全隐患。相信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的建立过程,也是对企业进行道德教育、加强其社会责任感的过程。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人的生命无疑是第一位的。构筑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创造一个长治久安的食品消费环境,让人人享有食品安全、拥有健康,关键在于企业的自觉性,在于其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基本方针政策: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基本方针政策: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是管理和监督食品安全的基础和依据,良好完善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将在食品安全方面起到巨大的作用。因此,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应当涵盖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应当按照社会分工和社会协作的辨证统一来设计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保障体系。根据国家质检总局“从源头抓质量”、重在防范的精神,提出了建立和完善中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的如下建议: 一、食品安全基本法,整合现有法律资源: 制定我国食品安全最高效力的食品安全基本法,规定食品安全的基本问题,对现有的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条例、标准、规范等进行认真清理、补充和完善,将散存于各法律法规中有关食品监管的内容整合,尽可能减少和避免立法和执法上的相互冲突,解决法律体系的混乱,保持法律的同一性;同时,食品安全立法还应当覆盖“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链的所有环节,确保食品安全的完整性。二、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参照国际食品安全法典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以国际现有的食品安全法典为依据或参考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法规体系,建立与时俱进、重在防范,科学、全面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以食品安全基本法为龙头,其他具体法律相配合的多种层次的立体框架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其中食品安全基本法规定食品安全的基本问题,各种部门法、单行法对基本法的某一方面进行更加明确全面的规定。这些方面应该包括:标准化、产地环境认证、质量体系认证、产品认证、标签管理、投入品(农药、兽药、饲料、肥料、激素、添加剂等)使用,质量监督检查、食品安全信用、食品安全评价和质量召回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三、建立强制性的食品安全标准化体系是确保食品质量安全技术保障的重要依据。 加强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标准化委员会的合作,以统一协调管理,推进我国食品安全控制技术规范与标准的制订和修订工作。从整个食品产业链的全过程对我国现有的非强制性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进行重新制定或修订,从保障人体健康安全的角度,统一各类食品强制性标准条款内容,消除现有标准互相矛盾和抵触或者有些食品生产环节根本就无标可依的现象,为检验检测部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依据,从根本上杜绝不法厂商利用国家标准的漏洞牟取不正当利益,切实把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的食品拒之于流通领域之外,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四、强化法律法规的惩罚力度,赋予食品监管部门更充分的权力 坚持贯彻“从源头抓质量”的方针,对食品生产加工及相关企业(包括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等)实行强制性管理是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的基础。为此,要扩大执法部门的检查权,加大对违反食品质量安全法律法律制定的惩处力度,强化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日常监督管理,确保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和可操作性,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目前,在我国实行对米、面、油、酱油、醋等二十八类食品实行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从运行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着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或处罚较轻等问题,对食品安全获证企业未能实行连续持久的监管,许多中小食品生产质量管理制度名存实亡,产品出厂基本上不检验,检验设备常年不使用。因此食品安全是比其他任何一种与健康相关的政府活动更需要连续的和强制性的管理,对于那些生产、制造、销售有毒有害的食品的企业获经销商,无论其生产或销售数量的大小,都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并罚其倾家荡产,使其永无东山再起的基础和条件;财产刑和人身刑同时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 五、整合执法力量,解决多头执法现象 整合执法力量,就是要合并现有食品监管的相关部门,对设置不合理或人员严重超编的机构,或撤销、或合并、或精简,将商检、质检、卫生、工商、农业等执法部门承担的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合并,克服政出多门、各自为战的局面,在此基础上,建立统一的中国食品(包括农产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由这一部门对食品生产全过程进行监管,并赋予更高的权威。 第一,对食品质量控制标准应相应提高。对常用食品的质量问题,应采取果断措施,比如,禁止滥用添加剂,加强对畜、禽、蛋、肉、水产品等生产的监控,提高上市的食品质量;整顿奶制品市场,加强对蔬菜、食用菌农药残留物监测等等,并以立法的形式明确下来。 第二,对食品市场治理整顿应痛下狠手,从源头抓起。各职能部门如工商、卫生、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应真正负起责任,不能等事件出来后才课以重罚,而应防范于未然。 第三,各级政府有责任,有义务把绿色食品消费作为一件大事抓好,让绿色食品深入人心。用优惠的政策支持企业开办绿色加工基地,在城市开办绿色食品商场,真正使绿色食品消费在我国尽快形成气候,以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保证国民的身体健康。论食品安全 摘要:从近年来人民普遍关心的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入手,阐述我国现有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现状及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根源;从完善我国现有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的角度,提出了整合现有法律资源,制定食品安全基本法;参照国际食品法典等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大力推行等同等效采用国际标准和技术法规,消除绿色技术壁垒;建立强制性的食品安全标准化体系是确保食品安全技术保障的重要依据;更加强化法律法规的惩罚力度,赋予食品监管部门更充分的权力;整合执法力量,解决多头执法问题等六个方面提出了解决现有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的对策和措施,促使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食品安全 ; 法律法规 ; 体系 ;绿色技术壁垒 1 前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以往对食品短缺的担忧逐渐变化为如今对食品安全的恐慌。正面因素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有能力满足社会对食品及原料的需求,消费者对自身健康关注的加强,对食品安全的要求更严了;负面的因素相对更为复杂,有环境导致的食品原料污染问题,有加工、运输、储存、销售过程中由于环境、设备、操作、包装、添加剂等环节导致的不安全因素。食品安全问题日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外一桩桩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问题不胜枚举,有人甚至已将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列为继人口、资源、环境之后的第四大社会问题。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远未完善,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迫切地需要与国际接轨,逐步加以完善,以保护我国人民地身体健康和促进对外贸易地发展。 2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问题分析 与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地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相比,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还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2.1食品法律法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较差: 我国现已颁布的涉及食品监管的法律法规数量多达十几部,总体性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等这些法律仅对食品质量作了一些概要性规定,由于出台时间早,标准要求低,覆盖面窄,没有充分显示新形势下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需求。另外,有些法律法规在制定时,并没有充分考虑食品安全问题。当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突出问题时,就显得很不适应。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就是如此,该法在总体上偏重于工业产品标准和强制性标准,而农产品的产品质量标准多为推荐性标准,而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制定强制性标准。 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对食品安全体系内其他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指导作用大大降低。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所调整的范围过于狭窄,仅对食品生产、经营阶段发生的食品安全进行规定,没有包括种植、养殖、储存等环节中的食品以及食品相关的食品添加剂,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生产、经营或使用。而食品安全问题涵盖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法律应该反映出整个食品链条,这就使法律出现了较大的法律监管盲区,以致造成对饲料中加入瘦肉精、农药大量残留、滥用抗生素、食品储存污染等诸多问题的监管滞后和监管不力。其次,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确定的执法主体职责与现实情况有所脱节。该法第三条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食品卫生工作”,而1998年机构改革之后,我国已形成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总局等多个部委共同按职能分段监管的体系,2004年9月,国务院再次对有关部委的职责分工加以调整和明确。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应对执法主体职责做出相应的调整。 2.2食品法律法规的条款笼统,操作性差: 一些法律法规规定的比较原则和宽泛,缺乏清晰准确的定义和限制。如刑法对于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金额5万元以上有相对明确的处罚措施,而对于销售金额5万元以下算不算犯罪就没有明确界定;有些法律条款只定性不定量,或者法律概念有歧义;有的条款多年不修订;有些条款已经已经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甚至完全过时,对当前复杂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实际问题约束力较低,操作性不强。 2.3食品法律法规的罚则较轻,法律效力不够: 一是执法力度不够,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忽视了制假售假行为本身的危害,对制假售假行为处罚较轻;二是由于配套法律法规未出台,一部分法律法规难以执行。虽然我国近年来加大了技术法规的制定,如无公害农产品的出台等,但其立法层次较低,大多数属于推荐性标准,作用有限。三是技术支撑体系还未建立起来,有些法律法规难以实现。如检验检测方面的法规就是如此。 2.4执法体系存在权限不清、职能不清: 一是多头执法,影响监管效果。由于食品监督管理部门多,部门之间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部门之间不能形成合力,监管责任就难以落到实处;二是执法部门以罚代管、以罚代刑,影响法律的严肃性;三是执法部门立法、执法、判罚三位一体,影响公正性。有些法律法规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制定的,或者受立法环境、立法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执法部门既是法律法规的起草者,又是执法和判罚者,因此会不可避免的渗入执法部门的利益,影响公正性。 2.5法律执行过程缺乏规范化和持续性; 我国目前在打击假冒伪劣食品,保证食品安全的执行过程中缺乏规范化和持续性,往往在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后,有上级行政机关发布命令,进行一阵风式的检查、处理,当这阵风过后,假冒伪劣商品又重新泛滥起来。这种缺乏规范和持续性打假过程,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3 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对策与措施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是管理和监督食品安全的基础和依据,良好完善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将在食品安全方面起到巨大的作用。因此,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应当涵盖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应当按照社会分工和社会协作的辨证统一来设计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保障体系。根据国家质检总局“从源头抓质量”、重在防范的精神,提出了建立和完善中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的如下建议: 3.1制定食品安全基本法,整合现有法律资源: 制定我国食品安全最高效力的食品安全基本法,规定食品安全的基本问题,对现有的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条例、标准、规范等进行认真清理、补充和完善,将散存于各法律法规中有关食品监管的内容整合,尽可能减少和避免立法和执法上的相互冲突,解决法律体系的混乱,保持法律的同一性;同时,食品安全立法还应当覆盖“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链的所有环节,确保食品安全的完整性。 3.2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参照国际食品安全法典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以国际现有的食品安全法典为依据或参考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法规体系,建立与时俱进、重在防范,科学、全面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以食品安全基本法为龙头,其他具体法律相配合的多种层次的立体框架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其中食品安全基本法规定食品安全的基本问题,各种部门法、单行法对基本法的某一方面进行更加明确全面的规定。这些方面应该包括:标准化、产地环境认证、质量体系认证、产品认证、标签管理、投入品(农药、兽药、饲料、肥料、激素、添加剂等)使用,质量监督检查、食品安全信用、食品安全评价和质量召回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3.3大力推行等同等效采用国际标准和技术法规,消除绿色技术壁垒 在整个与食品质量安全有关的领域,首先,大力推行目前CAC(食品法典委员会)、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等已经开始使用的食品安全法规、标准、技术规范、指南和准则,加快在标准体系上与国际接轨;其次,在整个食品产业(从农田到餐桌)推行HACCP,ISO9000,ISO14000及有机食品标准认证认可工作,从食品安全的全程监控着眼,把标准和规程落实到食品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消除绿色技术壁垒。 3.4建立强制性的食品安全标准化体系是确保食品质量安全技术保障的重要依据。 加强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标准化委员会的合作,以统一协调管理,推进我国食品安全控制技术规范与标准的制订和修订工作。从整个食品产业链的全过程对我国现有的非强制性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进行重新制定或修订,从保障人体健康安全的角度,统一各类食品强制性标准条款内容,消除现有标准互相矛盾和抵触或者有些食品生产环节根本就无标可依的现象,为检验检测部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依据,从根本上杜绝不法厂商利用国家标准的漏洞牟取不正当利益,切实把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的食品拒之于流通领域之外,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3.5强化法律法规的惩罚力度,赋予食品监管部门更充分的权力 坚持贯彻“从源头抓质量”的方针,对食品生产加工及相关企业(包括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等)实行强制性管理是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的基础。为此,要扩大执法部门的检查权,加大对违反食品质量安全法律法律制定的惩处力度,强化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日常监督管理,确保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和可操作性,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目前,在我国实行对米、面、油、酱油、醋等二十八类食品实行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从运行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着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或处罚较轻等问题,对食品安全获证企业未能实行连续持久的监管,许多中小食品生产质量管理制度名存实亡,产品出厂基本上不检验,检验设备常年不使用。因此食品安全是比其他任何一种与健康相关的政府活动更需要连续的和强制性的管理,对于那些生产、制造、销售有毒有害的食品的企业获经销商,无论其生产或销售数量的大小,都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并罚其倾家荡产,使其永无东山再起的基础和条件;财产刑和人身刑同时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 3.6整合执法力量,解决多头执法现象 整合执法力量,就是要合并现有食品监管的相关部门,对设置不合理或人员严重超编的机构,或撤销、或合并、或精简,将商检、质检、卫生、工商、农业等执法部门承担的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合并,克服政出多门、各自为战的局面,在此基础上,建立统一的中国食品(包括农产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由这一部门对食品生产全过程进行监管,并赋予更高的权威。 4 结束语 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在世界各国都被当作一件战略性任务、基础性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我国加入WTO后,贸易伙伴的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影响也日益显著。国内国际形势迫使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必须尽快地和国际接轨,努力缩短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标准的差距,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必将在我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韩运镇.食品安全体系的法律思考.人民代表报,2004年6月,第三版. 徐晓新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成因/对策.农业经济问题,2002年10月,ppC45-48 谢敏,于永达.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分析.上海经济研究.2002年1月, ppC39-44 秦平.建构食品安全的法律和制定基础.法制日报.2004年5月 5杨福省.中国与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比较.中国防伪.2005年7月, ppC59-62. 有谁会想到一篇有关“国产啤酒添加甲醛”的新闻媒体的报道,在短短的一周左右时间会引起悍然大波,导致整个啤酒行业的危机。国内啤酒类股票整体下跌;日韩等国家提出对从中国进口的啤酒紧急收回,进行检测。也是不到一周内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等各部委紧急召集“关于啤酒甲醛情况说明会”,向社会传达了微量甲醛不影响国产啤酒质量的信息,才使“甲醛”风波在很短的时间内得以平息。否则这次的“甲醛”事件是任何一个企业都难以单独应对的。 joCj啤酒中含有甲醛,大多数啤酒企业在啤酒酿制的过程中添加甲醛作为助剂,本来就是啤酒行业已延续多年的技术规范,可为什么“甲醛”在很短时间内会引起如此剧烈的社会反响?这里不排除有媒体炒作的成分,可更多的原因是公众自我维权意识的增强和对健康的日益关注。在欧洲和日本已禁止啤酒生产添加甲醛的情况下,“甲醛”危机对大多数仍然使用甲醛作为助剂的企业还远远没有结束。 BQp进入年,国内媒体相继报道的食品安全事件似乎都围绕着国内外知名食品公司,如:亨氏、肯德基的苏丹红、雀巢奶粉的碘超标、哈根达斯的“黑作坊”事件、维他奶风波、光明的回奶等,与上面提到的“甲醛”一样,即相关问题存在,有些问题甚至已存在了很长时间,只是由于媒体的报道使得问题似乎突然之间变成了这些公司的危机。 RO从相关事件的报道。我们也可以得到出一个结论:食品安全危机的增长和危机造成的损失也同样是具有非线性特点的。当危机已经可以被感觉到的时候,如同上面讲的,当睡莲覆盖到池塘的或的时候,危机已经不可控制或者已经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甚至已不可弥补了。食品安全危机的非线性特点可以由下面几个方面表现出来的: &H?u9 消费者心理应激反应 -VZw每个消费者可能都有这样的感受,在超市,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选购时,考虑最多的往往是价格、口味、品牌等,很少有人将食品安全作为选择的第一要素。只有当新闻媒体报道某一类食品存在食品安全问题时,消费者才会在选购食品时将食品安全作为第一考虑要素。这是因为消费者认为在相关国家法律法规的管理下,食品安全应该是食品质量要素中最低的要求。一旦食品被证实有安全问题时,曾对该食品安全充满信任的消费者就会产生应激反应。这种反应的心理因素(恐慌)远远大于生理因素(疾病)。尤其当报道食品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并不会很快造成对人体的伤害,或者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是否对人体有伤害时,这时心理性的应激反应可能就更为强烈。如转基因、疯牛病、苏丹红、违禁添加剂、碘超标等,之所以会引起如此大的社会影响,就是因为普通消费者不了解这些物质对人体的影响程度,以及未来在什么时间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rj_jT 新闻传播特点 (/报纸、电台、电视和近几年发展迅速的互联网和手机短信,使得新闻传播的速度、范围和影响更加具有非线性的指数性增长特点。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们获得信息的方式更为便捷,据统计刚刚发生的雀巢奶粉碘超标、哈根达斯无卫生许可证的相关报道,在短短几天之内互联网上就刊载了几百甚至上千条。而通过互联网了解相关事件影响的消费者以及其对食品选购倾向调整也呈指数性增长。 jg 危机的处理方式造成的负面影响 9在上面提到的几起食品安全危机事件中,大都由于在处理危机时采取了不当的对策,导致没有在短时间内重新获得消费者认可,而最后造成了经济损失呈指数性增长的局面。根据肯德基公司估算,“苏丹红”事件让全国家肯德基店天里至少损失了万元。雀巢发生碘超标之后,几天内全国范围内各大食品超市宣布将与碘超标相关的产品下架,随后由于雀巢的危机处理方式遭到新闻媒体的质疑,雀巢其他品牌的产品销售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损失也是数以千万元计的。另据报道光明牛奶在一周之内,股市蒸发了上亿元。在“甲醛”之后有种国产啤酒在韩国下架被禁,对相关企业的啤酒出口造成了极大的打击。 xk0Z危机管理与可持续经营能力 7UYL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对雀巢奶粉碘超标事件作相关报道时,曾采访中国消费者协会消费指导部的一位主任,他在解释为什么揪住知名大企业不放时说道:“政府对一些大的企业进行监管是很有必要的,因其产品和服务涉及人数多、面广,而且一旦出现问题可能导致的后果要比小公司的影响大得多。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加大对跨国集团、大型公司,或者说一种垄断行业的监督,这恰恰是符合了市场的需求,符合了最广大的消费者的根本利益。”目前国内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都存在着诸多空白,将国内外知名食品企业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作为典型报道,需要企业认识到其经营危机与风险也在呈非线性指数增长。 ?食品安全危机对食品经营企业来讲只是众多危机中的一种。无论何种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每时每刻都不得不面临各种各样的危机。天灾,如地震、水灾、风暴等。意外事故,如火灾、爆炸、停电等。恐怖事件,如绑架、恐吓、投毒等。其他,如员工不满、离职、蓄意破坏、产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