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规范古今谈(打印).doc_第1页
汉字规范古今谈(打印).doc_第2页
汉字规范古今谈(打印).doc_第3页
汉字规范古今谈(打印).doc_第4页
汉字规范古今谈(打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字规范古今谈 一 国家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语言的两种表现形式: 口语-声音 书面语-文字汉字的规范贯穿于汉字改革之历程二 汉字形体的演变:文字是不断发展演变的,包括文 字结构的演变和文字形体的演变。文字的形体是指 文字的书写外形,即通常用的字体。同一个汉字,可以有不同的字体。当前汉字字体主要有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甲骨文金文(钟鼎文)大篆(籀文)小篆(篆书)隶书(汉隶)楷书(繁)楷书(简) 汉字形体分类古文字甲骨文金文篆书今文字汉隶草书行书楷书古今文字的分水岭:秦隶三:汉字形体的历程:甲骨文古代用写或刻的方式,在龟甲、兽骨上所留下的文字。甲骨文大部分也是象形字或会意字,形声字只占20%左右。甲骨文象形程度高,且一字多体,笔划不定。这说明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金文古代称铜为金,故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钟鼎文、铭文。商代金文多为象形字以及由象形字合成的会意字。这些字像一幅幅图画,生动逼真,浑厚自然,有的呈团块状。大篆据传为西周晚期周宣王时太史籀编史籀篇,故又称籀文、籀篆、籀书等。史籀是周宣王的史官。大篆散见于说文解字和后人所收集的各种钟鼎彝器中,其中以周宣王时所作石鼓文最为著名。大篆是古字向小篆过渡的一种汉字字体。小篆小篆是由大篆简化而成。相对于大篆而言,小篆的形体结构简明、规正、协调,笔势匀圆整齐,偏旁也发生一定的变异和合并。与大篆相比,小篆的图画性已经大大减弱,每个字的结构已经比较固定。 秦统一六国。秦王嬴政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自称“始皇帝”。秦始皇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上实行一系列的巨大改革,以加强和方便他所代表的地主阶级对全国的统治力量。文字改革就是其中之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下令规定以小篆为统一书体在全国推行,并“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的各种文字。小篆到隶楷在小篆通行不久,民间又创造一种比小篆更为简便、更为定型的新书体。这就是“隶书”。隶书开始时是写得比较草率的和不够规范的小篆。到秦始皇统一文字时,隶书已经形成一种固定的、规范的字体。隶书改篆书一味圆转的线条为方折的笔划,顺应了社会对书写方便和规范的需要。 汉字演变相传,有一位名叫程邈的犯人,在狱中把民间流行的隶书整理出三千个字,传给秦始皇。秦始皇大为赏识,并破格提拔程邈为御史,并准许其字用于皂隶小民之间。此后,隶书不仅仅在秦朝民间广泛流行,政府文件一般也都用隶书书写,但重要的诏书仍用小篆书写,所以隶书在秦代又称“佐书”。隶书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隶书以前的汉字是用绘画式的线条书写的,而隶书以后的汉字是用横竖撇点折等笔划构成的。自隶书出现后,汉字的结构基本上固定了下来,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随着秦王朝的覆灭,小篆也就迅速退出历史舞台,隶书成为社会首要书写方式和书法的典范。其后不久,出现了更为规范的楷书字体。汉朝以后楷书占据正统地位。 楷书、草书、行书是在汉、魏、晋时期形成并逐渐通行起来的几种字体。楷书滥觞于汉代,约在西汉宣帝年间已有萌芽,至东汉末年渐趋成熟。三国时代的钟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著名的楷书书法家。东晋王羲之则更是楷书书法家的杰出代表。楷书结构方正,笔画平直,书写简便,容易认识。较早的楷书还保存着隶书的笔法.晚期的楷书则完全没有“波磔之势”。 从此它成了应用汉字的主要形体。 草书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章草是直接从隶书演变而来的.其特点是还存隶书的“波磔之势”,带有明显的“隶意”。 今草从章草演变而来,已完全失去隶意,每字笔画连写,上字与下字之间,也往往可以互相勾通。张怀瓘书断概括其特点说:“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王羲之书的游目帖可以作为今草的代表。 狂草属于后起,是唐代张旭等人所创的一种字体。它随意钩形,笔画万变,且字字相连,很难辨识,因而完全失去实用价值,只能作为一种艺术品供人欣赏。 行书,就是用草书笔法写楷书。它保存楷书的形体,又受今草的影响,具有草书书写速度快的长处,又无草书潦草难认的缺点。东晋王氏父子是我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行书名家。脍炙人口的兰亭序(帖)作于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可以作为行书的代表。 晋宋以来,行书一直成为我国人民最喜爱最通用的一种字体。 20世纪,楷书沿用并保持稳定,关键在于规范字符。 总之:近五十年,汉字规范,卓有成效。四:现行规范汉字1. 什么是规范汉字:权威字典公认的符合新中国成立后整理、简化标准的楷书汉字和未进行整理、简化的楷书传承字。2. 规范汉字包括: (1)简化字总表中的简化字:如“学(學)”、“习(習)”等。(2)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的选用字,例如“柏(栢)”、“稗(粺)”等。(3)现在汉语通用字表中规定的新字形,如吕、羽。(4)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表中规定的名称。(5)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中推荐的字形,如:参与参预、惨淡惨澹、藉口借口。(6)普通话异读词审查表中规定的读音,如“呆”。以及相关部门发布的相关规定。文字构造原理六书是汉字组字的基本原理,在周礼中就有提到了六书,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这个汉字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这种造字法是依照物体的外貌特征来描绘出来,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是也。如日、月、山、水等四个字,最早就是描绘日、月、山、水之图案,后来逐渐演化变成现在的造型。 指事这是指表现抽象事情的方法,所谓“各指其事以为之”是也。如人在其上写作“上”,人在其下写作“下”,有人称为抽象的象形。 会意这个造字法,是将两个字根组合起来,使衍生出新的含意。如“日”和“月”组起来,就是日光加月光变成“明”。“人”字和“言”字合成“信”字,意思就是人过去所言;有信,就是这个人都很遵守自己说过的话。 形声此乃文字内以特定形状(字根)表特有的音。例如:胡,这个字也可为一个声符,结合不同的属性部件,表不同意义如蝴、湖、葫、瑚、醐等,而以同样的发音元素(也有的是完全同音),表达不同的事物。但形声字,也因古今语言音韵变迁,不少古代同类形声字在今天的官话已无共同音素了,如过、蜗。 转注这是用于两个字互为注释,彼此同义而不同形,汉代许慎解释道:“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这怎么说呢?此二字,古时“考”可作“长寿”讲,“老”、“考”相通,意义一致,即所谓“老者考也,考者老也”。诗经的大雅棫朴亦云:“周王寿考。”。苏轼的屈原塔诗也有“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一语。其中的“考”皆“老”意,特别注意的是,后代的文字学家针对许慎的前述的定义也作了大量的解释。其中包括“形转说、声转说、义转说”三类,只是这三种说法有人认为不够全面,当代古文字家林沄先生也有解释说“转注”就是一个形体(字根)记录两个读音和意义完全不同的两个词。例如“帚和婦”与甲骨文中的“母和女”等等。 假借这法简言之,借用一字,去表达别的事物。一般来说,是有一个无法描述的新事物,就借用一个发音接近或是属性近似的字根,来表达这个新事物。例如:“又”,本来是指右手(最早可见于甲骨文)5,但后来被假借当作别的意思。闻,本意是用耳朵听东西的意思。例如大学?第七章中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但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