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视角下的志愿服务制度化对策思考——以湖北省襄阳市为例(10.6).doc_第1页
治理视角下的志愿服务制度化对策思考——以湖北省襄阳市为例(10.6).doc_第2页
治理视角下的志愿服务制度化对策思考——以湖北省襄阳市为例(10.6).doc_第3页
治理视角下的志愿服务制度化对策思考——以湖北省襄阳市为例(10.6).doc_第4页
治理视角下的志愿服务制度化对策思考——以湖北省襄阳市为例(10.6).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治理视角下的志愿服务制度化对策思考以湖北省襄阳市为例 谢正富 赵守飞 湖北文理学院,湖北襄阳441053;安徽财经大学,安徽蚌埠233000【内容摘要】志愿服务制度化是志愿服务活动的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建设过程,也即志愿服务发展完善的过程。本文以襄阳市为研究对象,就志愿服务注册、招募、培训、保障、管理、激励、联动、监督等制度进行详细调查,发现襄阳市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法律法规滞后、统筹协调乏力、激励保障不足、内部管理粗放以及注册登记不规范、教育培训跟不上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治理的视角出发,提出了规章制度法制化、组织架构专门化、招募形式多样化、注册登记网络化、教育培训常态化、档案记录标准化、内部管理精细化、监督评估公开化、经费保障多元化、激励动员人性化、联动交流机制化的对策思考。【关键词】治理;制度化;志愿服务【作者简介】谢正富(1977-),男,湖北枣阳人,法学博士,湖北文理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社会发展与城乡基层治理研究;赵守飞(1975-),男,安徽怀远人,法学博士,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城乡基层治理研究。【基金项目】2013国家社科青年项目“基层行政扁平化的街道办事处改革研究”(13CZZ039),2014年湖北省委宣传部重点调研课题“湖北省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研究”;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鄂北区域发展研究中心资助项目“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征地拆迁冲突治理机制研究”(2014JDY007) 引言我国的志愿服务起步晚、发展快,导致制度供给相对不足。因此,我国的志愿服务常面临服务理念不彰、活动经费短缺、服务需求多元、组织管理粗放、权益难以保障、服务水平业余、服务能力不足、协调机制缺失、活动形式单一、服务对象局限、偏重行政动员、监督激励不足、法制建设落后、社会认同不够等等方面的困境与挑战。近几年,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工作。2006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鼓励开展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互助活动,支持志愿服务活动并实现制度化”。这是我国最早提出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正式文件。2013年12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志愿服务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把志愿服务与创新社会治理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1刘奇葆强调,要完善志愿服务长效工作机制和活动运行机制,健全志愿者招募培训和注册管理制度,建立志愿者星级认定、嘉许制度和志愿服务回馈制度,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繁荣发展。2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2014年2月19日印发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意见要求建立健全志愿者招募注册、培训管理、志愿服务记录、志愿服务激励、政策和法律保障制度。3光明日报理论版在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推进路径一文中指出要完善志愿服务长效工作机制和活动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志愿服务记录、招募培训、注册管理、志愿服务保障制度。4国外对志愿服务制度化研究主要集中在志愿服务立法和志愿者权益保障研究。有泰伦尼尔森对世界各国立法的介绍和比较分析,卡捷琳娜对欧洲各国志愿服务立法的评析等;黛布拉莫里斯研究了志愿者在劳工法中的地位、保险等问题,马克雷斯托尔对志愿者的安全与健康、免责、信息保护等方面的探讨,迈尔斯麦格雷戈等对澳大利亚志愿者免责法的研究探讨。国内对志愿服务制度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志愿服务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志愿服务组织内部规章的完善方面。尚磊(2008)从政府、志愿者组织、社会三个层面提出志愿服务保障机制的构成要素。王天会(2012)从志愿服务资格确定、服务运行、服务评估三大方面来研究大学生志愿服务制度化。5伍揆祁(2010)认为志愿服务制度包括注册登记、认证、评价、激励以及项目创新理论支持体系。6张育广,何婧云(2011)认为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就是完善党政统筹、团青示范的管理模式,强化社团管理、实现志愿服务工作的社会化,建立全国统一的招募认证制度、优化培训机制、完善评价激励制度、健全志愿服务保障机制。7毛立红(2013)从志愿服务立法的立法体例、立法宗旨、基本概念、协调机制、志愿者权利义务、促进措施、法律责任等七方面提出可行的立法建议。国外的志愿服务制度化研究侧重于法制化,国内的研究偏重于政策化、机制化;国外研究偏重理论分析,国内研究侧重经验总结。志愿服务也是社会治理的范畴,因此,本文将结合理论分析和经验总结有机结合,以治理理论为基础提出对策思考。怎样推进我国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应准确厘定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的目标。制度化建设目标也是制度化建设的理想模型,依据治理理论的“三性原则”主体的多元性、过程的协商性、目标的公共性,理想的志愿服务制度模型应该是:体系完善、程序规范、能力提升、需求满足、参与广泛、效益最大。本研究从理想模型所涉及的九项制度入手来把握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的现状,然后归纳总结现状并与理想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当前制度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从治理的角度探讨一下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对策。一、现状与问题分析 为准确把握志愿服务制度化现状,本研究以襄阳市为调查范围,以襄阳市辖区内社区志愿服务组织、青年志愿服务组织、民间志愿服务组织为调查对象,共发放网络调查问卷63份,有效问卷63份,有效率100%。问卷问题为封闭式,共设106道题,内容包括填写人个人基本信息、注册制度、记录制度、培训制度、激励制度、保障制度、联动制度等方面。下面按照制度类型将制度化建设情况汇总。(一)注册制度 调查表明,志愿者全部进行登记注册的不到四分之一(见表1)。在志愿者申请条件审核方面,有审查环节的占88.9%,没有审查的占11.1%。针对志愿者特长进行分类登记的占66.7%,有固定志愿者网络或志愿者资料库的组织占74.6%。组织注册方面,在民政局注册登记的占27%,在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登记的占25.4%,没有任何登记的47.6%。当被问及如果降低注册门槛、简化注册程序时,有62%的组织回答愿意去注册,22%的组织认为没有必要注册,还有16%的组织说不清楚。在对没有注册可能面临的困难的调查中,认为缺乏国家财政支持的占40%,经费筹集困难的占50.8%,没有管理机构指导的占42.8%,活动领域受限的占39.7%。志愿组织的登记注册与活动记录做到保持同步占68.2%。志愿组织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中有退出机制的占41.3%。 由上可知,在注册登记制度方面的问题主要有:登记注册率低、组织登记门槛高程序复杂、退出机制待完善、注册记录不同步。也说明当前的登记注册制度尚不能吸引志愿者积极主动进行登记,应从简化程序、降低门槛、身份证明、进出自由等方面进行改进完善。表1 志愿者填写全国统一志愿服务注册登记表的比例贵组织志愿者填写全国统一志愿服务注册登记表的比例是 选项小计比例 A 全部1523.81%B 大部分2031.75% C 一半左右69.52%D 小部分1930.16%E 全没有34.76%本题有效填写人次:63(二)招募制度招募程序方面,近一半组织没有招募方案(见表2);在招募方式方面,行政招募比重依然偏大(见表3);招募门槛方面,在志愿者招募中,设定有明确招募条件的组织有61.9%;潜在志愿者培育方面,制定有吸纳、发掘、培育潜在志愿者的制度办法的占42.9%;招募条件方面,重信念及身心健康,能力反倒次之(见表4)。由上可知,当前招募中的问题主要是:招募程序不够规范、招募形式相对单一、潜在志愿者培育尚未形成常态。因此,招募制度应规范程序、倡导招募形式多元、制定潜在志愿者培育机制。表2 制定招募方案情况 贵组织进行志愿者招募之前制定有没有招募方案? 选项小计比例有3657.14%没有2742.86%本题有效填写人次:63表3 招募方式情况贵组织所发展的志愿者最主要采取何种方式招募的? 选项小计比例A 政府动员1930.16%B 社会招募1219.05%C学校招募57.94%D志愿者相互介绍812.7% E网上招募69.52% F其他:1320.63%本题有效填写人次:63表4 招募条件情况贵组织招募时最强调志愿者哪方面的特征: 选项小计比例 A 对志愿服务的信念;3047.62% B报名者的心理及身体健康;1117.46% C 报名者的能力46.35% D 报名者的年龄;23.17% E报名者的参加志愿活动的时间保证;914.29% F 其他711.11%本题有效填写人次:63(三)记录制度活动时间记录以服务时间为主,策划、培训等较少记录在内;为志愿服务对象建立档案的占60%;关于志愿服务记录内容方面,效果记录率较低(见表5),服务效果的记录主要是自我评价的效果和服务对象当面反馈的效果,这应该是评价的一部分。志愿组织志愿服务活动记录有审核确认程序(如负责人签字确认)的占62%(见表6);建立志愿服务活动记录台账或档案的有74%;建立志愿服务活动记录电子档案的有72%。在记录制度中的问题有:服务效果记录偏少、审核确认率较低、服务对象建档率不高。记录制度的完善应增加记录的内容、提高审核的公正、提升记录的电子化程度。表5 活动记录内容贵组织志愿服务活动记录包括哪些方面? 选项小计比例A 服务时间5587.3%B服务地点5587.3%C服务内容5790.48%D服务效果4469.84%E其他1015.87%本题有效填写人次:63表6 活动记录审核程序贵组织志愿服务活动记录有没有审核确认程序(如负责人签字确认)? 选项小计比例有4063.49%没有2336.51%本题有效填写人次:63 (四)管理制度志愿服务组织内部管理制度涉及内容较多,主要的有:在志愿组织内部管理中,强调党团员在志愿服务中示范引领的占80%,制定了组织章程的仅占60%(见表7),有服务对象选择认定程序的占50%,在活动开展之前进行了常态化的服务需求调查的占66%,建立重要事项决策制度的占56%,在活动开展之前制定活动策划方案的占80%(见表8),制定的活动方案没有包括风险评估占50%,组织管理层有明确的组织分工制度的占76%;在财务管理方面,建立了活动资金募集制度的只有22%,有专门的经费监督管理制度的占46%(见表9),财务状况做过会计审计的且每年都做的占38%、有的年份没有做的占10%、只在近一两年做过的占4%、还从来没有做过的占48%。每一个项目都按财务规定进行内部核算的其中每个项目都有的占38%,没有做过52%,每年度的财务状况向组织会员或成员公示的占68%;在组织与个人关系管理方面,组织与服务对象之间签订了书面服务协议16%,没有书面协议只有口头约定的占28%,没有书面或口头的约定但彼此间有一定共识的占28%,什么都没有的占28%;在协议执行方面,有协议并严格执行的占58%,基本上执行的占24%,视情况而定的占6%,协议没什么用的占12%。在组织的形象标示方面,有志愿服务口号或者徽标的占52%,组织有志愿服务(年度)计划的占64%,组织有专职工作人员的占50%;在活动资金筹集方面,组织尝试经营经济实体为志愿服务提供资金支持仅有20%,参与各级各类公益创投大赛的仅有20%。管理制度方面,在服务引领示范、对象选择认定、需求调查、议事决策、方案策划、形象标示等方面制度还有待完善,在活动经费筹集、风险预测评估、服务协议签订等方面制度化水平明显较低。表7 组织章程制定贵组织有没有制定组织章程? 选项小计比例有3860.32%没有2539.68%本题有效填写人次:63表8 活动策划方案贵组织有没有在活动开展之前制定活动策划方案? 选项小计比例有5079.37%没有1320.63%本题有效填写人次:63表9 财务监督制度贵组织有没有专门的经费监督管理制度? 选项小计比例有2742.86%没有3657.14%本题有效填写人次:63 (五)培训制度从调查数据来看,参与培训的志愿者人数非常少(见图1);志愿服务组织骨干培训的仅有44%,组织志愿服务知识和技能培训的仅有46%,组织服务对象对志愿服务常识及理念认知、接纳等方面的培训的仅有38%。在制约培训开展的条件方面调查的情况是,认为是培训场所制约的占4%、专业讲师限制的占38%、培训经费限制的占38%、培训制度局限的占10%、其他方面制约占10%。可以看出,襄阳市志愿服务培训刚刚起步,一是接受培训人数少,二是培训内容分类模糊,三是培训人才和经费都很缺乏。作为培训制度,应该保障正常的、各个层面的培训的进行。所以,培训制度里面应加入培训的经费来源、培训的举办机构、培训的资源整合渠道等,另外做好培训与记录的衔接同步。 图1 参与培训人数情况 (六)激励制度在激励方式选择方面,运用评奖评先评优评模的占据主导(见图2);除了组织能为志愿者的志愿服务经历提供有效证明的占78%外,组织有针对志愿者的个人成长需求(能力提升、职务升迁、升学等)建立激励机制仅占32%;86%的组织支持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优先招收志愿服务活动成绩突出者的政策,另外14%的组织认为要视情况而定,并且制定相应标准;志愿服务组织所在区县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景点游玩、健康体检、就业、入学让优秀志愿者享受优待政策的仅占18%,组织所在区县建立评优、评先、评模以及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评议员的评选志愿者优先政策的占32%,组织所在区县有志愿者及家人在有服务需求时优先享受他人志愿服务的政策的占28%,组织所在区县有根据志愿服务时间、次数、效果等条件建立志愿者等级评定制度的占32%;志愿者有交通、误餐、通讯等补贴的志愿组织仅占22%;组织有针对志愿服务经费捐赠者的激励制度(如为捐赠者颁发证书等)仅占38%。现有激励制度问题集中表现为:激励方式单一,以荣誉激励为主,成长激励不足,物质保障激励不够,捐赠激励不够。激励制度的完善应从激励方式多元、激励类型多样、拓展激励范围等方面来着手。 图2 激励方式 (七)保障制度组织所在区县出台有关志愿者权益保障的政策文件的仅有32%(见表10);组织现在对志愿者的管理和权利保护最主要依据是组织内部规定(见图3);志愿组织在每次的志愿服务活动前都发布免责声明的占32%;如果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发生人身伤害意外,组织有相应的应急预案54%;在志愿服务项目中,为志愿者购买人身意外保险的情况方面,全部购买的仅占10%;志愿服务组织为志愿者提供的安全保障及适合的医疗卫生条件的仅有18%;组织志愿服务活动经费来源,其中自筹为主占48%,项目经费为主的占10%,政府财政支持为主的占16%,企业捐赠为主的占2%,社会募集为主的占2%,其他方式筹集的占22%。保障制度的问题主要是志愿者权益保障法规不健全、政府保障政策少、组织保障不力、经费难以保障。因此应从加强志愿者权益保障的立法和相关政策的制定、建立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等方面完善。 表10 权益保障政策制定情况贵组织所在区县有没有出台有关志愿者权益保障的政策文件? 选项小计比例有2031.75%没有4368.25%本题有效填写人次:63 图3 志愿者权利保障依据 (八)联动制度志愿服务组织与其他组织(包括政府部门、企业、高校等)联合开展过活动的占80%,但还没形成制度;组织建立“社工+义工”的联合互动机制的仅占38%(见表11);组织所在区县建立政府、公益组织、爱心企业、志愿者之间互动交流的平台或网站、QQ群的达到84%;组织同外地公益组织联合开展活动的有28%。当前的联动制度只是停留于实践探索阶段,还没有正式的文本制度。联动应该包括组织间的联动、区域间的组织联动、专业间的联动(如社工加义工)、不同组织间的联动。表11 社工义工联动贵组织有没有建立“社工+义工”的联合互动机制? 选项小计比例有2336.51%没有4063.49%本题有效填写人次:63 (九)监督制度志愿服务组织建立内部监督评估制度的占38%(见表12);政府主管部门对组织的志愿服务工作进行监督评估过的占52%;第三方社会组织对组织的志愿服务工作进行监督评估过的占22%(见表13);媒体关注并报道组织的志愿服务工作的占78%。总体上,监督评价制度还停留于实践摸索阶段,尚未上升到制度层面。今后发展完善主要应从内部监督、政府监督、第三方监督、媒体监督等方面着手。表12 内部监督评价贵组织有没有建立对志愿者志愿服务活动的内部监督评估制度? 选项小计比例有2234.92%没有4165.08%本题有效填写人次:63表13 第三方监督评价有没有第三方社会组织对贵组织的志愿服务工作进行监督评估? 选项小计比例有1320.63%没有5079.37%本题有效填写人次:63在最迫切建设制度调查中,排名前五的制度依次为:激励制度26%,保障制度20%,培训制度16%,管理制度14%,招募制度和联动制度并列占8%(见图4)。 图4 制度需求度排名调查襄阳市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概括起来有:志愿服务法律法规滞后,志愿服务组织多各行其是、缺乏有效的统筹协调,志愿者登记重注册轻管理,志愿者权益保障不力,活动经费困难,表彰奖励缺位,重使用轻培训,志愿活动形式单一缺创新,志愿服务过程评估监督缺失,志愿服务组织内部管理粗放。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我国志愿服务发展所处的阶段决定的。当前我国的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从无到有仅有十余年,还处于萌芽期,因此制度的不完善、不健全也就不难理解了;二是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的理念决定的。我国社会组织制度建设的理念基本上是“先发展、后管理”,这导致志愿服务组织的制度化滞后于组织的成立;三是资源供给条件决定的。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不但需要政策资源还需要物质资源,当资源供给充足时,制度化发展也就有了政策和物质的基础。 二、对策思考 针对以上问题及其原因,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以省域为政策对象,依据“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过程民主化、治理绩效最大化”原则,提出以下对策思考。(一)规章制度法制化修订某某省青年志愿服务条例,将其改为某某省志愿服务条例,将原有行动主体“青年志愿者”拓展为“全体志愿者”,将“建立志愿服务协调机制,以整合社会资源用于志愿服务发展”加入相关条款,将“保障服务对象合法权益”也加入保障主体之中,将志愿者的人身安全与健康保障权、知情权、隐私权等等加入权利保障条款中,将志愿者与志愿服务组织或服务对象间签订服务协议书加入条例,同时明确服务内容、时间和有关权利、义务、责任,协议要坚持民主协商原则。任何一方要求签订书面协议的,应当签订书面协议。与此同时,参照国内外志愿服务法律法规,结合省域经济社会实践,对具体的条款进行补充、修订。各地级市以及所辖区县根据省志愿服务条例结合本地实际出台志愿服务相关工作办法、细则。(二)组织架构专门化搭建专门的志愿服务组织架构,形成“一委两会一中心”的结构体系。“一委”是省志愿服务事业指导委员会,是省委省政府成立的统筹领导机构,各个厅局为成员,办公室设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两会”是省志愿者联合会,是各种志愿团体、志愿者的联合性组织,提供沟通交流合作的平台。另一会是省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基金会,这是民间发起成立、政府注资支持的基金会,为各级志愿组织、各类志愿社团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一中心”是志愿服务培训中心,隶属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志愿服务培训中心按行政层级分级设立,也可以跨领域、跨区域设立。探索制定志愿服务中心运行规范和制度标准,将发展规划、咨询服务、理论研究、志愿服务培训纳入培训中心职能范围。各个市、区(县)志愿服务事业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志愿者工作的综合协调和宏观指导,市、区县志愿者联合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志愿者工作的组织实施,各相关部门给予积极配合并进行业务指导;依托市、区县志愿者联合会,各级各类志愿者组织对志愿者实行分级分类管理。(三)招募形式多样化加大潜在志愿服务对象培育力度,将志愿服务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加强对青少年学生志愿服务意识与行为的培养。建立常态化的校园志愿服务招募宣传和沟通交流机制。加大公益广告对全社会的宣传教育,鼓励动员民众参与志愿服务。明确招募主体、招募对象、任务、招募内容,公布志愿服务项目和志愿者的条件、数量和服务内容等。发布招募公告,将与志愿服务活动项目有关的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以及招募志愿者的人数、条件、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对象、培训使用、管理考核等必要事项予以公布,并告知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创新招募方式,采取公开招募与定向招募相结合、经常性招募与阶段性招募相结合、面向个人招募与面向集体招募相结合等方式开展招募工作,建立健全高效便捷的志愿者招募机制、稳定通畅的招募渠道。同时,探索成立专门的志愿服务招募组织,为其它志愿服务组织输送合适人才资源。 (四)注册登记网络化建立全省统一的志愿者注册网络平台。注册机构建立健全注册志愿者档案管理系统,实现网上注册和管理,促进注册和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建立志愿者资格审核制度,设定一定标准,对申请者进行资格审查,审核合格后进行相关情况登记。注册机构为志愿者统一制作志愿者卡(证)、志愿服务记录册和志愿者标志。志愿者卡号与志愿者身份证号相匹配,志愿者卡号一人一号,终生使用。志愿者卡集身份标识、注册登陆、激励表彰等功能于一体,是志愿者的身份卡、信息卡、计时卡、荣誉卡;再次明确志愿者注册机构,省、市(地)、区(县)各级领导协调机构及其委托的志愿者组织为志愿者注册机构。各级各类志愿者组织向其所在区县志愿者领导协调机构提出开展注册工作的申请,接受领导协调机构的注册委托。各级领导协调机构定期向社会公布接受委托开展注册工作的各级各类志愿者组织名单;建立对接共享机制,与服务记录同步。充分发挥各系统、各部门和各级各类志愿者组织现有注册管理系统作用,与全国统一的志愿者注册管理系统实现有效对接;建立志愿者退出机制。注册志愿者半年内参加志愿服务时间累计少于15小时、一年内少于30小时者,系统自动注销其志愿者资格。志愿者因学习、工作、生活等变化需要迁移、调动时,志愿服务组织应要办理转出(入)手续和志愿服务经历证明。向全体志愿者推行注册制度的同时,也鼓励支持临时志愿者在志愿服务组织内部登记。(五)教育培训常态化 建立省市区三级志愿服务培训中心,负责提供培训规划指导、教材选编、师资调配、培训辅导、场地供给、经费保障等。基础培训教材由省志愿服务培训中心统一编写,专业培训教材大纲和骨干培训教材大纲由省志愿者联合会相关业务部门负责编写。各地志愿服务组织要根据省志愿服务联合会专业培训教材大纲和骨干培训教材大纲,结合本地本组织实际情况编写培训教材。骨干培训和专业培训由所在区县统筹协调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基础培训由志愿服务组织负责组织实施。专业培训和骨干培训应把服务地基本情况、交流沟通技能、组织技能、专业知识和技能、安全意识和应对措施等作为培训的范围和内容,根据活动的性质和特点开办相关培训。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骨干培训至少半年一次,专业培训至少一年一次,基础入门培训根据招募情况随时举行。(六)档案记录标准化建立全省统一的志愿服务记录标准,为登记注册志愿者建立档案。拓展志愿服务记录范围,将志愿者的个人基本情况、培训情况、服务情况、服务时间、工作数量、服务绩效以及活动项目介绍、监督评估等内容都纳入记录范围。条件成熟地区可试行建立志愿者电子档案,与网上登记注册系统同步,并实现局部联网查询和志愿者相互交流的功能,从而拓展志愿服务的范围和领域。严格保护志愿者个人隐私,志愿服务组织对此应有保密义务,未经志愿者本人同意,不得公开档案记录的个人信息或者向第三方提供志愿者的个人信息。制定严格的志愿服务活动审核程序,由本人、负责人签字确认,并在内部进行公示,然后详细记录存档。探索建立服务对象档案,方便后期跟踪服务,逐步全面实现记录制度信息化管理。(七)内部管理精细化 鼓励志愿服务组织内部管理引入市场精神来提高管理绩效。提倡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服务对象之间签订服务协议,使权利义务契约化。制定志愿服务工作计划及活动方案,使活动开展有序化。明确组织内部管理部门职能分工,使权责界限明晰化。建立财务公示制,促进财务管理透明化。制定组织选举章程,建立重大决策表决制,实现选举、决策民主化。探索编制志愿服务操作手册,使志愿服务活动规范化。鼓励聘用专业社会工作者和专业技术人员,提高管理和服务的专业化程度和效率。(八)监督评估公开化 完善志愿服务项目绩效评估的原则、要求、方法、细则,建立多主体、多层面、多角度的立体监督评价模式。一方面要完善政府监督,成立专门的志愿服务组织监督评估机构,隶属于志愿服务领导协调机构;另一方面要完善社会的评议监督,通过民主评议会、听证会等形式来具体实施;还有要接受大众媒体监督。最重要的是建立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通过客观中立的评估机构来帮助公众对志愿服务组织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与评价。第三方由民众、基金会成员、公益人士、专家团队等组成,广泛地代表公众意愿而对志愿服务组织进行监督。最后,要加强志愿服务组织内部监督评估制度。在志愿服务组织内部成立监督评估委员会,强化组织内部的监督评价。在考评方法上,鼓励建立志愿服务组织内部评估机制,不仅有量的考评,即服务时数,还有质的考评,如顾客满意度和志愿者互评等。(九)经费保障多元化省、市(地)、区(县)三级设立志愿服务基金会,明确基金使用方式,鼓励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志愿服务事业,畅通志愿服务资金渠道,坚持多元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为志愿服务活动提供财政保障。政府制订相关激励政策促进社会资金投入志愿服务,确保志愿服务组织能获得合理且长期的经费资助。完善规范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政策。修订某某省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采购法监督管理暂行规定,明确社会组织公共服务供给者的地位,将志愿服务项目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各级政府应创新公共服务项目形式,将志愿服务作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重点项目予以扶持。完善相应的财政收支方案,确保志愿服务项目的正常运行;完善政府购买志愿服务项目的具体采购方式和程序。完善志愿者生活保障制度。志愿服务活动经费应对志愿者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生活保障包含活动期间最低生活费用补贴(根据服务地的生活标准)、通讯补贴和交通补贴、为服务外地的志愿者提供住房或住宿补贴等内容。(十)激励动员人性化激励动员更加侧重满足志愿者个性发展需求。1.成长激励。将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纳入我省高校必修课程管理,志愿服务满60小时计两个学分。在中小学实行学年综合生活记录制度,要求记录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情况,以作为升学选拔和考核的资料。公立学校必须以此为考核依据,私立学校参照执行。鼓励用人单位优先招聘有志愿服务经历的求职者。2.保障激励。鼓励志愿服务组织在适当条件下为志愿者购买保险,为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基本条件。在重大活动志愿服务、应急志愿服务、经常性志愿服务中,志愿者组织或接受服务的组织应当对志愿者交通、误餐等费用给予适当补贴。探索建立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中领取适当的服务津贴(通讯、交通、误餐等)制度。3.嘉许激励。营造参与志愿服务光荣的社会氛围。制定“志愿服务绩效评价及认证办法”、“志愿服务荣誉卡授予管理办法”,对志愿者进行常态化的监督评价,对优秀志愿者授予志愿服务荣誉卡,并颁发相关奖励。建立星级认证制度和奖章授予制度,注册机构对星级志愿者认定后,在其注册证及相关标识上进行标注。在以“服务时间”为主要标准的同时,也可针对一些有特殊专长、特殊贡献,或服务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