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制度概论》PPT课件.ppt_第1页
《公务员制度概论》PPT课件.ppt_第2页
《公务员制度概论》PPT课件.ppt_第3页
《公务员制度概论》PPT课件.ppt_第4页
《公务员制度概论》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公务员制度概论,本科教程 吴军民,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练习 教学宗旨:原理与案例的结合;要求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运用,而不是死记硬背。 课堂练习:I hear, I forget; I read, I forget; I do, I remember!,参考书,舒放、王克良主编:国家公务员制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克利斯托福德姆克等著:欧盟25国公务员制度,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5年11月,学习与研究方法,历史文献法 比较法,学习目的,全面了解国家公务员的角色、职能等 了解国家公务员制度发展的客观规律 培养正确的国家观,树立科学的从政观 为将来有志于加入国家公务员队伍的提供基础知识和帮助,考核方法,出勤考核:占全部成绩的10%。 如果全勤将无条件得到10分,可允许2次因故缺课(如因病事先或委托请假); 无故缺课将影响成绩,超过3次将视为自动放弃选修,取消全部成绩。 平时表现考核:占全部成绩的20%。主要包括平时课堂练习和课后的提问和发言。 课程考试:占全部成绩的70%。,第一篇 国家公务员制度总论,第一章 基本概念 第二章 当代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发展概况 第三章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历史与发展,第一章 基本概念,基本概念: 公务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如法国,包括上百种职业人员,有三类公务员:中央公务员、地方公务员和医疗系统公务员);狭义仅指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如英国,仅限于内阁部的雇员和某些执行机构的雇员)。 公务员制度:对公务员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系列法律和规章的总称,建立公务制度的目的,人事管理制度发展的客观要求 廉政与效能建设的需要 人事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法制化需要,国家公务员的基本原则,公平竞争与择优原则 功绩制原则 依法管理原则,第二章 当代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发展,国外公务员制度形成的三种基本路径 (1)反对“恩赐官职制”、“政党分肥制”过程中逐步确立国家公务员制度 英国的文官制度:176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官制改革;1813年起凡是英籍文官必须先进修四个学期的历史、语言和印度法律等课程;1853年首相格拉斯顿委派诺斯科、杜维廉调查任用官吏情况,1854年发表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该报告提出四项基本原则: (1)行政事务工作分为智力工作手例行工作两大类 (2)年龄限制,接受学校教育,通过考试择优录用 (3)统一管理,各部门间人员可互相转调和提升 (4)高级文官提升以上级年终考核报告为依据,低级事务官则以年资为据,(2)反对“政党分肥制”过程中确立国家公务员制度,政党分肥制的弊端 :1801年托马斯杰弗逊上台任命脉自己的人;1829年安德鲁杰克逊撤换了约20%的官员以安插同党 1883年彭德尔顿法案:(1)从低级公务开始,通过竞争性考试选拔公职人员;(2)职业保障,凡是通过文官考试而被录用的人员不得因政党关系被免除公职;(3)文官必须保持政治中立 1978年国会通过文官制度改革法,其核心是功绩制,提高政府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确定联邦政府人事制度应遵循的九项功绩制原则,(3)总结、仿效英、美等国公务员制度建立起自己的国家公务员制度,法国 拿破仑时期草创了公务员制度的雏形:(1)建立等级制,薪金同等级联系;(2)行政部门实行严格的纪律;(3)颁布实行于所有公务员的规章制度;(4)创办培训官员的专门性、综合性技术学校,日本 1885年参照普鲁士法典颁布官吏纳要,规定官员录用需经考试 1887年明治政府颁布文官考试试用及见习规则,确定选拔高级文官与普通文官的范围,给帝国大学及其前身旧东大学毕业生以免试特权 1893年文官任用令,建立功绩主义原则。 1899年文官资格保障令、文官惩戒令,规定官员是天皇的代理人,形成了绝对的官僚集团 1947-1950年间制定并颁布国家公务员法(1947)、国家行政组织法(1948)、关于国家公务员职阶制的法律(1950)、地方公务员法(1950),这些法规的主要内容是:文官分为特别公职人员与一般公职人员,后者实行公开考试择优录用;建立人事院全面负责公务员工作;实行职价制,规定报告官职种类;推行功绩制;由名牌大学毕业生担任高级官员等等,欧洲国家公务员制度概况,公共行政的欧洲一体化 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影响:欧洲共同体条约 1995年建立两个工作小组,其目的是为公共服务部门职员的自由流动扫除障碍提出有效建议 欧共体条约第48条关于保证公职人员自由流动的规定和欧盟委员会与欧洲法庭共对欧共体第48条第4款中保留意见的限定性解释:(1)只有当公职人员自由流动危害国家权力行使和国家整体利益时,才被视为自由流动的例外;(2)采取措施以确认实施公法规定的权力;(3)雇员具有工人、工薪雇员或者公务员身份对各自成员国雇用制度是无关紧要的。,欧洲国家的公务员组织制度,职业制与职位制 职业制:公务员录用后进入特定职业的最低层级,然后根据有关法律得以晋升与增薪,通常须具备法定的教育背景方面的最低资格才能进入公务员队伍。公务员可享受终身任期,工作条件、报酬与退休金都由政府法律规定。 职位制:,第三章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历史与发展,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历史沿革 古代官员的选任制度 如唐以后的“科举”,明清时期作为科举制补充的“举孝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或解放区党的干部人事制度 组织路线:德才兼备、任人唯贤 思想路线:实事求是、群众路线 干部培养与管理:党管干部、政治审查、“从战争中学习战争”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的干部人事制度 1949-1966,在继承和发展解放区干部人事制度基础上,建立系统的管理机构 1966-1976,干部人事管理机构撒销,人事干部遣散,干部人事制度挫折中发展,1977至今,干部人事制度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的道路 大体上亦可分为三个阶段: 1977-1987,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人事制度改革的探索阶段 撒并机构、裁减人员,解决干部副职过多和干部老化痼疾 确立了干部人事工作新的指导思想和干部“四化方针” ,确 立干部分类管理思想 1988-1992,人事制度改革深入发展阶段 精简机构和人员、提高行政效率,初步建立起国家公务员制 度,人才市场新生事物出现 1992至今,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公务员制度新阶段 1993年10月1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并实施,公务 员制度全国推广、不断完善,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目的 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与行政效率,加强勤政建设,为党的基本路线提供组织保证 加强国家机关的廉政建设 促进行政机关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法制化,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与国外公务制度相比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2、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3、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 4、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5、不存在“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划分 与旧人事制度相比 1、体现了分类管理原则 2、建立了竞争激励机制 3、建立了新陈代谢机制 4、建立了廉政保障机制 5、建立了勤政保障机制 6、建立了健全的法规体系,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实施情况 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 公务员制度推广要: 1、有一定的起始时间和具体要求,包括:(1)初步建立以国家公务员法为核心的法规体系;(2)分级、分步骤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3)形成以各级行政学院为主体、各类培训机构为辅的公务员培训网络 2、结合机构改革和工资制度改革,分期分批进行 3、加强对公务员制度推广工作的领导 我国公务员制度实施情况 1、职位分类制度和人员过渡工作全面完成 2、考试录用制度全面铺开 3、考核工作基本进入规范化轨道 4、公务员任职晋升中增强了公开和竞争力度 5、辞职辞退制度显示出明显成效 6、轮岗、回避制度逐步实施 7、公务员各类培训广泛开展 8、较完备的公务员法规体系基本形成,当前公务员制度实施中的问题 1、全国的发展不平衡 2、未能充分动态地满足实践发展中提出的新要求 3、制度本身还有不完善的地方 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需坚持的原则及近远期目标 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需坚持的原则:(1)解放思想、实事求事;(2)健全法制;(3)深化运行机制改革;(4)建设高素质队伍 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的近期目标:(1)增强制度活力;(2)提高队伍素质;(3)改进公共服务;(4)完善管理制度 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的长远目标:(1)制度创新;(2)能力建设;(3)社区服务;(4)电子政府与阳光政府,第二编 公务员条件、义务与 权利及其管理机构,第一章 公务员的条件 第二章 公务员的义务与权利 第三章 公务员的管理机构,第一章 公务员的条件,1、国籍要求 2、政治与思想要求 3、生理与年龄要求 4、文化程度与工作能力要求 5、其他要求,第二章 公务员的义务与权利,公务员义务与权利概念 1、定义 国家公务员义务,是指国家法律对国家公务员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或者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和强制 国家公务员权利,是指国家法律规定的国家公务员在执行国家公务的过程中,可以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并要求他人作出某种行为或抑制某种行为 2、分类 公务员义务分类:在职期间的义务与退出公务员系统的义务;作为的义务与不作为的义务等 公务员权利分类:本人身份取得的权利;执行公务的权利;权利受到侵犯时的权利,厘清公务员义务与权利的意义 1、有利于实现人事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 2、有利于国家行政良性运行 3、有利于增强国家公务员的权利意义与责任意识,使他们依法享有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4、有利于发挥人民群众对各级机关和国家公务员的监督作用 公务员义务与权利的基本特点 1、与职务相关联性 2、一致性 3、平等性 4、广泛性 5、真实性 我国公务员义务与权利的基本内容(见书P48-55),第三章 公务员的管理机构,公务员管理机构的设置形式和职责权限 1、公务员管理机构的设置形式 从纵向看,中央人民政府设立的公务员管理机构(如国家人事部等)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人事部门 从横向看,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的综合性公务员管理机构(即各级人民政府的人事部门)和各级人民政府的各工作部门设立的执行性公务员管理机构(即内设的人事局、处、科等) 2、公务员管理机构的职责权限 (1)制定公务员管理规范 (2)对同级政府各部门的人事机构和下级人事部门进行业务指导 (3)对某些管理事务进行跨部门、跨地区的组织协调 (4)根据管理权限划分,行使审核、审批权 (5)对公务员管理工作实施监督,3、部门执行机构(内部人事机构)职权 (1)录用权;(2)考核权;(3)奖惩权;(4)升降权;(5)任免权;(6)辞退权;(7)其他人事决定权 4、我国人事管理机构的历史与发展 5、我国的人事管理机构 国务院人事部 国务院各部门人事机构 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事机构 6、部分发达国家的人事管理机构 人事管理机构类型:部外制、部内制、折衷制 美、日等发达国家的人事管理机构,第三篇 公务员职位分类、考试录用与考核,第一章 公务员职位分类 第二章 公务员考试录用 第三章 公务员考核,第一章,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以下内容: 分清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的不同特点 把握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的特色 掌握职位分类的意义和标准 全面理解和把握我国公务员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等次以及职务与级别之间的对应关系,本章教学重点与要点,重点: 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的含义、我国公务员的职位设置 要点: 分类是管理的基础,没有科学的分类就没有科学的管理,这是管理的基本原理。人事管理也是一样,必须建立科学的人事分类制度,才能进行科学的人事管理。人事分类是人事行政的基本工作,也是人事行政其他工作的基础和依据,有效的人事行政,离不开科学的人事分类。职位分类在整个公务员制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一定意义上说,它是人事管理的基础。,一、两种职位分类制度,(一)职位的含义和特征 1、职位的三要素 所谓职位,是由上级组织分配给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职务和责任。职位具有三要素:(1)它是由具有充分权利的组织分配的,不是由工作人员自己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决定的;(2)它的职责必须通过工作人员完成,每个职位的工作量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3)它具有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权力,是职务、责任和权利的集合体。 2、职位具有六个特征 职位是指事而不是指人,是指工作人员担负的职务和责任,而不是指担负职务和责任的工作人员。,职位存在于担任它的工作人员之先,人员变动对职位没有影响。职位变动则一般要求工作人员相应的调整,没有合适的人选职位是可以空缺。 职位的数量是有限的,是由组织机构的规模、职能、任务、经费预算和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及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等多种因素决定的。 每一职位有一定的名称、内容、责任、工作标准、任职条件和晋升转任路线等。一旦确定后具有相对稳定性,除非具有充分理由并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不得随意变动。 职位并不意味着担任它的工作人员具有某种终身不变的待遇,工作人员只有担任某一职位的职务和责任时才具有相应的权力,享有相应的报酬。同一职位在不同时间可由不同的人担任,同一人员在不同时间可以担任不同的职位。职位可以按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划分为若干类别和级别。,(二)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 国家公务员的分类并无绝对固定的标准,需要根据情况而定,受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于国家公务员的管理来说,因为这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连续的过程,所以必须找到一种稳定的、基本的分类方法,为国家公务员的管理提供一个稳定的人事分类基础。由于各国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和社会结构不同,各国在分类的具体原则上存在着差别,因而形成了不同的分类方法。最基本的有两种: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1、什么是国家公务员的职位分类和品位分类? (1)职位分类(Positional Classification) 职位分类是以职位为对象,以职位的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大小及所需资格条件为评价因素,把职位划分成不同的类别和级别,作为人事管理基础的一种人事分类制度。 职位分类的最大特点是“因事设人”,它强调的是公务员的职权和责任,而非担任该职位的公务员本人。职位,与强调一个人的专业技术、学术水平的职称不同,是“分配给一个官员或职员包含有职务与责任的工作”。它是职位分类结构的基础,由它构成形形色色的职系和高低不等的职级,职位分类是将用人单位的全部职位按照其业务性质和内容划分出若干职系,然后再按每一职位的责任轻重、难易程度、劳动强度、工作环境及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水平,将其划分为若干等级,并通过职位说明书加以明确而详细的规定,最后将各个职位归于适当的职级、职等。,职位分类的优点在于:因事设人而避免了因人设事滥竽充数现象;可以使考试和考核标准客观,有利于事得其人,人尽其才;便于实行公平合理的工资待遇和制定工作人员的培训计划;可以做到职责分明,减少不必要的推诿纠纷,有利于获得职位的最佳人选,解决机构重叠、层次过多、授权不清、人浮于事等问题,提高组织机构的科学化、系统化水平,使组织机构经常处于合理高效的状态。,职位分类的缺点主要表现在:在适用范围上,职位分类较适用于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和职位,而对高级行政职位、机密性职位,临时性职位和通用性较强的职位,则不太适用;实施职位分类的程序繁琐复杂,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并需要有经验的专家参予,否则难以达到科学和准确地步;职位分类重事不重人,强调“职位面前人人平等”,因此严格限制了每个职位的工作数量、质量、责任,严格规定了人员的升迁调转途径,有碍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才流动,个人积极性不容易得到充分发挥;职位分类在考核方面过于注重公开化和量化指标,使人感到繁琐、死板、不易推行。,案例: 美国的职位分类以精密细致而著称,并被认为是实行功绩制的一种方法和人事现代化的标志。七、八十年代以来,美国进行了多次改革,重视简化分类制度和注重“人”的积极作用,但费时、耗资、繁复等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好的解决,特别是这种静态的分类模式,常常难以适应经常变动的职位结构。近年来,职位分类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不少国家更加重视“人对职位的影响”,实行了“级随人走”,此外,职位分类的体系结构也趋于简化。,(2)品位分类(Rank Classification) 品位就是官员等级。官品标志其等级,即级别,代表地位之高低,资格之深浅。职位代表其职责之轻重,任务之繁简。它是一种以文官的个人条件,如学历、资历等为主要依据的分类管理方法。这种分类是以“人”为中心进行设计的。文官既有官阶又有品位,官阶标志品位等级,即级别,这种级别代表了地位的高低、资格的深浅、报酬的多寡。品位标志着其权力等级,即职务,它代表着职责的轻重、任务的繁简。品位等级与担任职务可以不相一致,既可以官价高而职务低,也可以职务高而官阶低,甚至还可以有官阶而无职务。,品位分类制度的优点是:结构富有弹性,适应性强,应用范围广,便于人事机构调整公务员的职务,所采用的级别随人走,免除了因职务变动和另有任命所带来的不安全感,能调动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才流动;它是建立在公务员应该是具有多面的知识的通才,而不需要很专门的知识这一认识基础上的,比较适用于担任领导责任的高级公务;注重按行政首长和上级主管的意图行事,有利于集中统一地领导,树立行政权威,工作任务特别是临时性的任务指派也容易。,品位分类制度的缺点:不注重对工作人员现有岗位设置是否合理进行调查分析,因人设岗,容易造成机构臃肿、职责不清,人浮于事局面;在人事管理中主观随意性比较大,没有统一、规范的要求;过分重视学历、资历、身份等静态因素,不利于学历低、资历强但能力强、水平高的人才脱颖而出。 因此,近年来一些国家(如英国)对品位制度作了较大改进,表现了向专业分工和职业分类方向发展的趋势。英国现行的分类管理制度是在品位分类的基础上,吸收了美国职位分类的精神建立起品位分类与职位分类相结合的分类制度。,(3)品位分类与职位分类的区别 a、从对象和依据上看,品位分类是以人为主要对象的分类,其依据是公务员个人所具备的条件(如资历、学历)和身份(如官职高低、所的薪俸的多少)。职位分类是以职位为主要对象的分类,其依据是国家公务员职位,按照工作性质、责任轻重、难易程度、所需资格条件四个因素,分为不同类别和等级,为国家公务管理提供的人事分类制度。 b、从分类的方式看,品位分类是先根据工作性质将国家公务员职位作粗略的分类(横向),再根据职务的职责和公务员资格条件作粗略的分级(纵向),并根据职务作精细的分级。职位分类是先根据工作性质将公务员职位作精细分类,形成职系、职组和职门(横向),再根据职位工作的难易程度、责任大小和所需资格条件作精细的分级,形成职级和职等(纵向),形成规范的人事分类制度。,2、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的形成和发展 (1)品位分类比职位分类的历史要悠久得多,人类早期社会都是以品位分类制度进行人事管理的。西方早期的“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的品秩,我国的九品中正制以及品级官阶都是品位分类。西方国家16世纪开始建立的军衔制,也是一种品位分类的方式。近代西方文官制度建立后,对品位分类进行了改革。1971年,英国的文官制度改革文件决定,以公务员的工作性质为基础,将其职务划分为十大类,每个职类又分为二至十个职级。由此可见,品位分类是适应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人事行政制度。,(2)职位分类是适应近代经济社会发展而兴起的一种科学的人事管理体系。它最早产生于美国。 社会化大生产在人事管理上也提出相应的新要求:一是同工同酬的要求;二是提高每个工作岗位效率的要求;三是对工作情况进行考核的要求;四是专业分工的要求。 1895年“科学管理之父”泰勒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对动作与工作时间关系的研究,提出了“工作分析”、“时间和动作研究”的管理方法,这种方法很快流行于政府部门。 1923年,美国国会正式通过了美国第一个联邦政府职位分类法案。同时,管理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也取得迅速发展,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工作分析法的提出,为每一项工作规定一个明确的标准,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随着这一理论在政府管理中的推行,促进了美国政府的文官制度改革。其它一些国家或地区如加拿大、菲律宾、泰国、哥斯达黎加等国和我国的台湾地区亦大力提倡职位分类制度。,3、公务员分类制度的发展趋势 公务员品位分类和职位分类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从世界各国公务员制度的发展趋势来看,两种分类方法也自取长补短,朝着品位分类与职位分类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实行品位分类的国家注重吸收职位分类的长处,如,英国借鉴了职位分类的经验,注意按照公务员所从事工作的不同性质、难以程度、责任轻重进行分类、社职,简化职级,调动各级文官的积极性。 实行职位分类的国家也开始实行品位分类的优点,如,美国将16至18等的高级职位划分出来,作为高级行政职位,实行“级随人走的”制度,这就简化了分类结构和分类程序,使其更富有弹性,并重视人对职位的影响,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4、我国国家行政机关实行职位分类制度 我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第三章第八条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实行职位分类制度”。 依据条例,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是吸收和借鉴职位分类和品位分类优点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国情,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而制定的,是有中国特色的人事分类制度。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的公务员分类制度的基本模式的选择,是在原国家干部等级制度的基础上吸收了职位分类和品位分类的部分内容而构筑的一种模式,具有渐进性和过渡性。,二、建立职位分类制度的意义和标准,(一)公务员职位分类的意义 职位分类在国家公务员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人事管理工作的起点和基础。建立职位分类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1、职位分类为国家公务员的录用和晋升提供了科学依据 2、职位分类是国家公务员的考核有了客观标准 3、职位分类为国家公务员培训提供科学依据 4、职位分类为建立机关工作责任制、克服官僚主义创造了条件 5、职位分类为国家公务员实行合理的职级工资制度奠定了基础 6、职位分类使政府机关确定职位数目和工资标准有了确定的依据,(二)公务员职位分类的标准 职位分类必须依据一定的标准,具体包括制定职系说明书、职级规定和职等标准三部分内容 1、职系说明书 职系是指工作性质充分相似的所有职位的总称。工作性质是区分职系的唯一标准,而认定工作性质相似与否必须依据执行工作任务时所运用的知识技能是否相同或相似来决定。职系说明书是说明每一职系工作性质的书面文件,其作用是为区分职系提供依据,其内容只包括工作性质,而有关工作的难易程度、责任轻重、所需资格条件均不涉及。每个职系都有说明书,有多少职系就有多少说明书。,职系说明书主要有三方面构成: (1)职系名称及编号。指用于职系的称呼,文字易简要,并需表示出职系工作的性质,如,人事行政职系、土木工程职系等。 (2)一般叙述。指职系说明书中开头的叙述,其文字通常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常以“本职系所包括的职级”开头,第二部分说明处理本职系各职级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 (3)主要业务的列举。是将本职系所包括的各种业务择要予以列举,以便一般工作人员能从中了解职系工作情况。所列举的业务必须为该职系中较为重要的业务,必须为能代表该职系特性的业务,必须是工作量较多或花费时间、人力较多的业务。,2、职级规范 职级是指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轻重、所需资格条件相同或充分相似的职位的组合。职级按序排列,一个职系有多少职级应视组织机构中工作的难易程度、责任轻重、所需资格条件而定。区分职级的结果是,有的职级可能是只有一个职位,有的职级可能会有几千个职位。职级规范是规定与叙述每一职级的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轻重及所需资格条件的书面文件。其作用主要是:(1)确定每一职级的范围,明确各职级本身的特点和各职级之间的界限;(2)作为进行归级指导的依据;(3)统一规定各职级的名称;(4)作为一种法规性文件。职级规范按照职级分别规定与叙述,设定多少职级,就有多少职级规范。,职级规范大致由六部分组成: (1)职级名称。必须简明扼要,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本职级工作性质及程度。职级名称是一个职级规范的缩影,是了解职级规范内容最简单的工具,如初级速记员、助理交通工程师、高级土木工程师等。 (2)职级编号。是代表一个职级的号码,通常由职位类别、职列(职组、职系)和级别(职等)三个部分组成。 (3)职级特征或职责。这是职级规范最重要的部分。一份标准的职级规范必须在职级特征项目下,就本职级职位工作的性质、简繁难易程度及责任三个方面,表明它与任何其他一个职级的区别,或不同于其他一个职级的特征。一般应首先列举本职级所包括的主管职责,然后说明本职级的职责内容,其中包括在和中层级与职位人员监督下处理工作、受何种监督、需要监督何种层级与职位人员工作,如何给与监督等。,(4)工作举例。所列举的工作通常只叙述处理的工作名称及处理方式。如“缮写文稿”。 (5)所需资格。包括任用资格和所需专门知识,后者包括普通教育及专门教育的程度,所需的经验种类及时间等。 (6)其他必须事项,如证件和身份,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升迁路线等。 3、职等标准 职等是指工作性质不同,而难易程度、责任轻重、所需资格条件相当的职级所列之等。职等能够表示不同职系的职位之间的关系,使之相互比较,不表明各职系之间职级的职责和所需资格条件的相同程度。划分职等的目的在于谋求各职系之间待遇的平衡,实现“同工同酬”。虽不属同一职系的职位,凡列为同一职等的职位,其工资标准是一致的。,职等标准是叙述一职等的难易程度、责任轻重及所需资格条件的书面文件,通常由三部分构成: (1)一般叙述,指开头部分的叙述,通常以“本职等所包括之职级”开头,接着说明本职等与职级之间的监督关系,以及处理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2)职责程度叙述。以所需创造力、与人接触的范围与目的、职权行使的范围与影响等因素,来叙述该职等的程度高低。 (3)所需资格的叙述,包括录用资格与能力两个部分。前者包括任用资格和应考资格;后者包括领导能力和行政能力。,案例:职位说明书一般格式,三、公务员职位分类的原则和内容,(一)公务员职位分类的原则 1、兼顾的原则 实行职位分类,必须兼顾品位的因素,而这不能完全脱节;在坚持统一的职位分类标准的前提下,必须充分考虑到中央和地方政府机关及不同地区的地方政府机关之间工作性质、工作特征的相互差异,坚持统一性和特殊性相结合。 2、适用原则 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实行职位分类,其实施范围之广,层次之多,数量之大前所未有,同时,各地区、各部门国家公务员队伍的文化素质、能力水平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我国的职位分类制度方法简便,易于推行,可操作性较强,能够为广大公务员所接受和理解。 3、渐进原则 实行职位分类制度,必须在标准、制度统一的前提下,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分步到位,逐步完善,不搞一刀切。 4、动态原则 实行职位分类制度必须实行动态管理,在职位分类构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分类结果要随着职位分类工作内容的变化而调整,以适应现实的需要。 5、法制原则 在实行职位分类制度的初期,要重点强调其规范化、标准化和法制化的特征,有关职位分类法规由国家统一颁布,人事部门对职位分类工作依法进行统一管理,并对职位分类程序、实施步骤和有关文件实行标准化管理。,(二)公务员职位分类的内容,1、设置职位 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在确定职能、机构、编制的基础上,制定职位说明书,确定每个职位的职责和任职条件,作为国家公务员的录用、考核、晋升等的依据。 2、设置职务 国家行政机关根据职位分类,设置国家公务员的职务。国家公务员的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 领导职务是指在各级行政机关中,具有组织、管理、决策、指挥职能的职务。国家公务员的领导职务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各级政府的领导职务,一类是各级政府机关各部门的领导职务。 非领导职务是指以下几类职务:办事员、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助理调研员、调研员、助理巡视员和巡视员。办事员、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是原来就有的,助理调研员、调研员、助理巡视员和巡视员是新增的。,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的对应关系: 领导职务 非领导职务 司(厅)长 巡 视 员 副司(厅)长 助理巡视员 处(县)长 调 研 员 副处(县)长 助理调研员 科(乡)长 主任科员 副科(乡)长 副主任科员 科 员 办事员,我国公务员职位等级,公务员制度与参照管理的党的机关工作人员的职务与级别对应关系,一级中央总书记,中央政治局常委; 二至三级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纪委书记; 三至四级中央各部部长,省(自治区、直辖市)委书记,中纪委副书记; 四至五级中央各部副部长,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副书记、常委,中纪委常委,省(自治区、直辖市)纪委书记; 五至七级中央各部局长,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各部部长,地(市、州、盟、直辖市的区)委书记,省(自治区、直辖市)纪委副书记,巡视员; 六至八级中央各部副局长,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各部副部长,地(市、州、盟、直辖市的区)委副书记,省(自治区、直辖市)纪委常委,助理巡视员; 七至十级处长,地(市、州、盟、直辖市的区)委各部部长,县(市、旗、省辖市的区)委书记,调研员; 八至十一级副处长,地(市、州、盟、直辖市的区)委各部副部长,县(市、旗、省辖市的区)委副书记,助理调研员; 九至十二级科长,乡(镇)党委书记,主任科员; 九至十三级副科长,乡(镇)党委副书记,副主任科员; 九至十四级科员,干事; 十至十五级办事员,四、公务员职位分类的程序和方法,(一)公务员职位分类的程序 1、职位调查 职位调查是人事管理部门调查、收集有关职位的各种资料的过程,以作为办理职位分类的根据。职位调查是职位分类的事实基础。 职位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1)职位的工作性质及特点;(2)工作目的和工作范围;(3)职位的职务和责任;(4)为完成职位工作所必要的任职资格和条件的资料;(5)有关领导对该职位的叙述和认定;(6)有关职位调查的其他资料。 职位调查完结之后要进行调查资料的审核和整理。在职位调查、资料审核和整理完成之后,应根据调查结果,撰写每一职位的职位说明书职位说明书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职位名称、只为编号、工作项目、工作描述、所需知识和能力、转化和升迁范围、工作标准。,2、职位分析 职位分析是对职位调查结果的分析。分为两步:(1)统计分析。即对职位的是数量、类别等进行分析。(2)理论分析。即借助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思维形式,对职位的内容及其内在联系进行系统的分析。 职位分析的目的是在职位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地、全面地客观的、科学的了解职位工作的全部内容。,3、职位评价 职位评价又称职位品评,是在职位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基本分类的比较,对职位进行区分职系、划定职级的过程。 职位评价的内容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1)区分职系 就是区分职位的工作性质,凡工作性质充分相似的职位归为同一职系。一个职系就是一种专门职业,职系区分完毕后要编写职位说明书。区分职系必须与社会各种职业的专业分工相配合,尤其需要同政府各种业务的专业发展情形相适应。职系区分过细或过粗均不适宜。凡行政性的工作区分职系宜较粗,技术性工作宜较细,规模大、分工较细的机关职系可做较细区分,规模小、分工不明确的机关可做较粗区分。 当某一职位所处理事项涉及几个职系时,为使其只属于某一个职系,通常需遵循以下三个原则:其一是程度原则,其二是时间原则,其三是选择原则,(2)区分职级 职级是工作的性质、繁简难易、责任大小及所需资格条件充分相似的职位。设定职级的目的是为了在处理人事业务时力求准确、公平与简化。一个职级的职位数目要根据一个职系中各个职位职责程度的高低以及相距幅度的大小来定。有时一个职位单独成为一个职级,有时由数千甚至数万个职位聚合为一个职级。每个职系中职级数目少则一个,多则十个以上,但最多不能超过职等的数目 (3)职级列等 职级列等是指将各职系的职级就其职责程度的高低作相互比较,凡程度相当的各职系的职级列入同一职等。设立职等是为了比较不同职系间职位的级别。每个职系的职级数是不一样的,但它们均可归到相应的职等,以建立相应的关系,将不同职系间职位的级别按工作难易程度和责任大小的顺序排列,将难度最大、责任最重的职级放在最高职等,以此类推,这就是职等。职级列等的目的在于进行有效的人事行政管理,如,制定公平合理的工资待遇标准。,4、职位归级 职位归级就是依据一定的程序,将各机关的职位,根据职系说明书的说明确定职位所属职系,再根据职级规范确定职位所属职级等级的过程。简言之,就是将职位归于适当的职级。职位归级后,职位现任工作人员在人事行政是就要依据所归职级职等支薪;从这时起,职位分类就直接与工作人员发生关系。 职位归级的标准由职系说明书、职级规范和职等标准三部分构成。将一个职位说明书中有关项目的内容与各职系说明书比较,如发现该职位说明书所列工作项目与工作职能的内容与某一职系说明书中所叙述的工作项目举例及工作职能充分相似时,就可决定该职位属于该职系。 决定一个职位所属职级职等时,只需将职位说明书中工作描述、工作职能、工作标准等项叙述内容,与该职位所属职系的职级规范相比较,然后按最相近似的职级规范决定该职位所属职级职等。,决定一个职位所属职系有三方面的作用:其一是表明晋升途径,增加晋升的透明度并使其法制化,以便建立健全晋升制度;其二是规划公务员迁调范围,以便建立合理的轮换调转和人才流动制度;其三是有助于了解担任职位工作人员的来源,以便遴选合适人员担任职位工作 决定一个职位所属职级职等有三方面的作用:其一是明确晋升阶梯,以便建立健全晋升制度;其二是有利于建立健全考试录用制度,以罗致合格人才;其三是作为决定公务员工资待遇的依据,便于建立同工同酬的工资制度,(二)公务员职位分类的方法 我国对列入国家公务员范围的职位进行分类,必须在单位机构改革方案已经批准,其职能、机构、人员编制正式确定之后进行。我国职位分类的方法相对简单易行,大致包括设置职位、制定职位说明书、确定职务、确定级别四个步骤: 1、设置职位 职位设置是实行职位分类制度的重要环节和内容。职位设置的要求有四项:(1)确定职位职责。职位设置必须在政府批准的职能范围内,在职能分解的基础上进行。从上至下,从部门至内设机构、直到每一个职位,做到层层明确职责。(2)确定职位的设置层次。职位的设置必须与机构规格相符,不得超过其机构规格设置职位或搞变相升格。(3)确定职位设置的数量。职位设置数量应遵循严格、高效、精干的原则,按批准的“三定”(定职能、定机构、的那个人员编制)方案确定的职数、编制和国家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设置办法执行。(4)确定职位名称。职位名称必须简洁、规范,能体现出该职位的特点和所处层次。,2、制定职位说明书 编制和审定职位说明书要求简明、实用。职位说明书原则上由职位任职人员按照本职位的职责填写,在特殊的情况下也可由职位的直接领导人员或人事部门负责填写。职位的直接领导人员和上级领导人员审核职位说明书后应交单位人事部门复核,并报部门领导人员审定。职位说明书经部门领导人员审定后即可作为人员录用、考核、培训、晋升的依据之一。因工作需要,增加、减少职位或者改变工作内容,应重新制定职位说明书。,职位说明书的内容主要包括七个方面:(1)职位名称。(2)职位代码。指每一个职位的代表号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职位所在国务院各工作部门(地方是指所在省、是、区、县)的代码,采用国家标准。第二部分是职位所在各部门内设机构(地方是指所在地的各工作部门)的代码。第三部分是各内设机构(或各工作部门)中职位的顺序号。第二、第三部分由各级人事部门负责编制。(3)工作项目,指按照职责列出职位应担负的全部工作项目。(4)工作概述,指需按照工作项目简要说明工作的内容、程序、职责及权限。(5)所需知识能力,指完成本职工作所需的学识、才能、技术和经验。(6)转化和升迁的方向。(7)工作标准,指每个工作项目所应达到的质量和数量的基本标准。 填写职位说明书的范围是:(1)各层次非领导职位;(2)国务院各工作部门行政领导副职及其以下职位;(3)地方政府各工作部门行政领导副职及其以下职位。,3、确定职务 国家公务员的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两个序列。非领导职务的确定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设置办法的规定执行,规定的比例限额不得突破,设置方案必须经上级人事部门批准。 非领导职务的名称确定应按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规定执行。如有特殊需要须使用其他名称,国务院各部门需经人事部同意、地方各级政府需经省级人事部门同意,并明确写入设置方案。 4、确定级别 国家公务员的级别要按照国务院下发的机关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和实施办法确定,并套改相应的工资标准。机构改革完成后,实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机关必须按照确定的职能和设置的职位,确定每个国家公务员的领导职务或者非领导职务,按照确定的职务确定级别。,思考问题:,1、公务员职位的概念是什么? 2、公务员职位的特征有哪些? 3、为什么要进行职位分类? 4、我国实行公务员职位分类的原则、内容有哪些? 5、我国国家公务员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的目的是什么? 6、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的程序和方法是什么? 学习的法规: 国家公务员职位分类工作实施办法 关于国家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设置实施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1995年),第二章,公务员考试录用,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公务员录用制度的涵义与特点 公务员录用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原则 公务员录用的方法和内容 公务员录用的程序与组织 本章的教学重点: 什么是公务员录用制度、国家公务员录用的程序和组织 教学要点: 国家公务员的录用是国家公务员队伍的入口,对于国家公务员队伍的建设意义重大。,一、国家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含义和特点,(一)含义 所谓国家公务员的录用,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法定的程序,通过考试和考核等方法,从社会上选拔优秀人才到政府机关担任主任科员以下的非领导职务,并与其建立公务员权利和义务等法律关系的行为。所谓公务员录用制度,就是关于国家录用公务员的各种规范和准则的总称。 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公务员录用考试,是国家行政机关选拔录用公务员的一种特定的人才甄别方式。 2、公务员的录用考试一律公开进行。 3、公务员的录用考试严格依照有关的法律和法规组织实施。 4、考试是国家行政机关选拔录用初级公务员的必经程序和环节,只有考试合格且成绩优秀,方可录用。,要准确把握国家公务员录用制度的上述含义,还需要重点了解以下四个组成要素: (1)国家公务员录用制度的适用范围。国家公务员录用制度的适用范围是仅限于担任主任科员以下的非领导职务的国家公务员,包括办事员、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 (2)国家公务员录用制度的行为主体。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行为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 (3)国家公务员录用的对象。我国公务员录用的对象是国家行政机关系统以外的工作人员 (4)国家公务员的录用方法。我国公务员的录用方法是“凡进必考”(考试、考核)国家录用公务员都要进行录用考试(笔试和面试)。,(二)国家公务员录用制度的特点,1、法制性。即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有法可依主要是我国有关法律和法规对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定。表现为录用考试的基本原则、资格条件程序、考试办法及考试类型、主考机关、甚至命题、监督及阅卷工作等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有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完备的法律体系,并且指导着录用考试的进行。有法必依则是要求录用考试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进行实施,以确保整个录用考试过程符合公正,客观,竞争等要求。 2、实用性。公务员录用考试依据国家行政机关空缺职位的要求统一进行,严格遵循“因事择人“,“为用而考“的原则,从行政机关的工作的实际需出发来择取人才,充分保证人才的“适材适用“。,3、特定性。主要是指公务员录用考试的主体和客体是特定的。我国中央国家行政机关的录用考试由国家人事部门具体负责,某些工作也可以由国家人事部门委托用人部门实施。地方国家行政机关的录用考试则由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人事部门具体负责。客体的特定性则是指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对象是特定的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 4、公开性。我国法律规定公务员录用考试一般以公开方式进行。凡符合报考条件的公民均可报考,不受阻挠和歧视。而且报考条件、对象程序、时间和地点、考试成绩及录用等事物都应公布于众,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检查和监督。,二、实行考试录用制度的意义,(一)它是确保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选拔优秀人才,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手段。 (二)它是确保党的德才兼备的干部路线得以贯彻落实的重要手段。 (三)它是促进机关廉政建设抵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的重要手段。,三、考试录用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一)考试录用制度最早起源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 (二)考试录用制度在西方国家的发展 西方国家有关的专家和学者都认为,欧美的文官制度是受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而形成的。 (三)考试录用制度在我国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录用干部的工作上,主要实行由国家统一分配大中专毕业生和接收军队转业干部,同时有计划地从社会吸收部分人员。这些做法与当时高度集权的行政管理体制相吻合,曾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总体来讲,存在录用标准不统一、人才选拔视野不开阔、缺乏竞争和公开监督等弊端。,(三)考试录用制度在我国的发展(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针对当时干部人事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列重要的改革思想,为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尤其是国家机关干部的考试录用工作指明了方向。 1982年原劳动人事部制定颁布的吸收录用干部问题的若干规定,首次提出了考试录用的要求。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要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强调“凡进入业务类公务员队伍”应当通过法定考试,公开竞争。1988年7月国务院新组建的人事部,具体负责推行公务员制度工作。 1989年考试录用工作在两个方面取得开拓性进展:一是人事部与国务院下属的六个部局共同组织了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试点工作,为全面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探索经验;二是人事部与中共中央组织部联合发出国家行政机关补充工作人员实行考试办法的通知,在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的干部录用工作中普遍开展考试工作,为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993年8月,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得以正式确立。,四、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原则,(一)公开原则 公开原则是指考试录用的过程公开化,有较高的透明度。其含义包括:1、招考公务员的单位、部门、职位名称、数量、工作性质、职责范围要公开。2、报考的时间、地点、考试科目、考试办法、报考资格要公开。3、考试成绩及录用结果要公开。 (二)平等原则 平等原则是指公民在进入公务员队伍、担任政府公职方面具有平等的权利和均等的机会。 (三)竞争原则 竞争原则是指在公务员的考试录用中引入竞争机制,按照考试成绩排定先后名次,并考察应试者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优者胜,劣者汰,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四)择优原则 择优原则是指录用机关根据报考者的综合条件择优录用。,五、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内容和方法,(一)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内容 公务员录用考试属于职业资格考试。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目的是全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