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与中国技术创新.doc_第1页
国际贸易与中国技术创新.doc_第2页
国际贸易与中国技术创新.doc_第3页
国际贸易与中国技术创新.doc_第4页
国际贸易与中国技术创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贸易与技术创新理论浅析摘 要:本文通过简单论述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衡量及技术创新对国际贸易的作用,得出结论,技术创新和进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贸易条件和贸易结构。在文章中结合中国的实际,研究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中所存在的主要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关键词:国际贸易 技术创新 中国国际贸易发展一、古典和现代的关于技术创新对于国际贸易影响的理论源流。古典贸易理论从技术差异的角度来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以斯密、李嘉图为代表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各国之间开展贸易的基础在于它们生产同一产品或同质商品时成本的差异。这种价格差的原因在于各国生产该商品时劳动生产率的差别。从而可以看出古典经济学家已经肯定了技术对国际贸易的重要影响,承认技术的国别差异。真正开始从动态角度看待技术变动对国际贸易影响的是波斯纳的技术差距模型。他把国家间的贸易与技术差距的存在联系起来,把技术变动和技术转移看作是贸易的一个决定性因素。认为技术具有国别分配上的非均等性特点。在技术发展中处领先地位的国家可以取得暂时比较优势。随时间的推移,新技术最终被技术模仿国掌握,使技术差距消失。创新国逐渐丧失这种比较优势。但在现实的动态创新型社会当中,科技创新能力发达的国家其创新能力并不会衰退,且创新能力是逐步增强,并从而在各阶段继续保持比较优势,美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纪70年代以后,克鲁格曼提出了学习曲线,考察了技术创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克鲁格曼等人认为企业内部存在着动态的规模经济,而技术的改变是企业获得动态规模经济的最重要形式。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新增长理论,以罗默、卢卡斯为代表。该理论将国际贸易与技术变动、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和经济增长结合起来。罗默在新经济增长理论中将生产要素重新分为四种:资本、无技术劳动力、人力资本(可以用受教育的时间衡量)和新思想(可以用专利数量衡量)。新增长理论又有两个分支,一个将技术作为外生变量研究,以1985年马库森和斯文森提出的差异条件下的贸易模式为代表;另外一个将技术作为内生变量进行研究,其中以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克鲁格曼、埃瑟代表。二、技术创新和国际贸易的一般分析创新概念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于1912年在经济发展理论中首先提出的。他认为,决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创新活动。他把创新定义为一种生产函数的新设定、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包括以下五种形式:引进新产品;引进新技术;开辟新的市场;控制原材料的供应来源;实现工业的新组织。尽管熊彼特并未提供精确完整的创新理论,但是他提出的创新的新概念,为学术界指明了研究技术进步的新方向,这是世界经济思想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后来,西方学者以熊彼特首创的新概念为工具,对于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内部机制展开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从而使人们对于技术创新与长期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认识也不断深化。(一)技术创新的作用技术创新是科学技术进入社会生产的基本方式,也是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途径。从实践来看,科技进步与创新确实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国外学者根据国际通用的道格拉斯函数计算表明:一些发达国家在20世纪初,科技因素在经济增长中仅占5%-10%,而在20世纪末已达到60%-80%。例如美国在20世纪上半叶,经济增长靠科技进步的比重占45%,至90年代已达到80%。这表明科技进步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已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而技术创新则能够不断的、长期的推动经济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一方面,技术创新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不仅能提高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而且不断的对产业结构进行重构,促进产业结构向高层次、合理化方向发展。研究表明,技术创新、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三者有着很强的相关性。建立在技术创新基础上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为生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载体。另一方面,技术创新还能增强企业与国家竞争力,在企业层次上,技术创新改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使产品寿命周期缩短,传统产品加快更新,高新技术产品的更新则更呈加速趋势。产品更新加快使企业经营风险加大,对企业技术更新、经营应变性等都增加了压力。在国家层次上,各国政府为了取得竞争优势,都倾注了极大的力量。(二)技术创新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机制。技术创新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主要通过四条主要路径来实现,改变产业结构和国际分工、提高产品竞争优势、改变产品结构和提高国际贸易效率及效益。这四条路径中有的路径直接作用于国际贸易,对国际贸易的促进产生直接的影响,而有的路径则间接作用于国际贸易,对国际贸易产生间接的促进作用。1.改变产业结构和国际分工。技术创新通过改变产业结构和国际分工促进国际贸易,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不容忽视。技术创新往往引起产业结构的急剧变革,诱发产业结构的升级,从而在改变社会分工的基础上,促进国际分工的深化,使以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国际贸易得到发展。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和国际分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工业部门的技术创新通过生产力的国际化、产品的差异化、多样化和零部件生产的专业化来影响国际分工。(2)技术创新不仅促进了工业的迅速发展,也推动了农业的现代化、工厂化。农业已进入大机器生产的阶段,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卫星遥感测距技术的应用,合成化学工业的兴起,生物科学、植物生理学的发展,以及海洋勘察的研究成果等等都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手段,或开拓了新的领域。(3)交通工具的革新与运输费用的下降以及无线电通讯的发展是促进国际分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战后科技革命的兴起,生产力的日益国际化,是生产过程的国际性分工和合作变为世界经济中最重要的趋向之一。这次科技革命仍主要发生在资本主义国家,他们仍是国际分工的中心,在国际贸易中一直处于支配地位。同时由于垂直型分工变为水平分工,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居主导地位,而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居次要地位。2. 提高国际贸易产品竞争优势。一国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主要由其与贸易伙伴间的相对价格和产品优势等决定。前者是指一国出口产品价格低于其贸易对手所形成的竞争优势。它除了受宏观汇率政策影响外,主要由该国的要素禀赋及使用效率决定。而产品优势则是指一国出口产品能够比其对手的相关产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所形成的优势。相对产品优势与产品特征密切相关。相对价格和产品优势对形成一国出口竞争能力具有互补性。在两国产品优势相同的情况下,相对价格水平较低的一方将获得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同样,在相对价格水平相同时,产品优势较高的一方将拥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将一国要素资源禀赋优势转换成竞争优势的关键是进行技术创新。因为决定一国出口竞争能力的价格因素和非价格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同技术创新紧密相关。3.改变国际贸易产品结构。技术创新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一系列新兴部门的出现及传统部门的衰落,从而改变了国际贸易的产品结构,初级产品的比重下降,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上升。同时,由于新产品不断出现,国际贸易产品结构不断细化,贸易商品的种类和内容不断增加。由于技术创新而得到迅速发展的部门,其产品也都在国际贸易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四)提高国际贸易效率和效益传统的国际贸易交易依靠商人在国与国之间移动当面达成,对货物在运输途中的状况也无法及时知道,这必然会增加国际贸易的风险和难度,限制其发展。后来电报、电话、无线电通讯设备的发明使人们经历了通讯革命。世界各地的商人可以远在万里之外达成交易,并随时知道货物的流转状况,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国际贸易的效率与效益。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信息高速公路浪潮的兴起已成为全球的神经中枢,使全球每一个角落都能通过分布式智慧网络,分享信息、实现相互瞬息交流和沟通。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充分体现在电子商务方面,网上交易额的迅猛增长,使得传统的国际贸易的过程电子化,改变了国际贸易方式,极大地提高了贸易效率和增加了贸易效益。三、政策建议。由于中国目前资金还很缺乏,不可能投入太多的研究与开发经费,因此,技术发明不是中国目前的优势,中国应该充分利用国际贸易促进技术进步。具体措施如下:1加强对外贸易,充分利用技术传递。经济学家赫尔普曼对全世界20多年来技术研发的扩散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美国的研发经费每增加1%,则发展中国家平均的劳动生产率就会提高0.04%,西欧和日本的研发经费每增加1%,则发展中国家平均的劳动生产率分别会提高002%和001%。为此,中国应该进一步改革外贸体制,扩大企业进出口的权力和范围,使企业直接参与国际竞争,利用技术扩散和外溢促进技术进步。2吸引技术开发潜力大的跨国公司来华投资。政府可通过产业倾斜政策,例如:市场准入、税收减免等特殊的优惠措施,激励计算机、通讯、生物、医药工程、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这些行业的产品和技术对中国传统工业部门的发展和新兴工业部门的培育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这些技术尚未成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跨国公司也会进行大量的人力资本投资与开发。3促进跨国公司直接的技术扩散和外溢。首先,政府可根据行业差异征收不同的工薪税来建立培训基金,从而提高跨国公司对职业培训的资金贡献。其次,政府可根据行业的区别硬性规定产品的当地成分要求,以及严格的外汇自主平衡。这可以促使跨国公司将其中间品的海外供应商转移到国内,从而直接提高中国中间产品的生产水平。4将技术创新与技术传递结合。应该充分利用国际贸易作为技术传递和外溢的渠道,积极引进、学习和消化吸收国外现有的先进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新,使获得性技术进步与自创性技术进步相互融合,以较小的成本取得较大的收益。5将技术进步与比较优势结合。中国的技术创新一方面应注重高新技术产业中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发挥,另一方面应致力于用现有的高新技术成果改造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提高传统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应该将比较优势与技术进步结合起来,在充分发挥本国现有比较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培育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结构创新等途径实现一个国家出口产业竞争力的迅速提高。6将对外贸易政策与发挥动态比较优势结合。随着中国动态比较优势的变化,外贸导向政策也应做相应的调整。对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外商直接投资进行适当限制,鼓励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生产和出口的技术含量较高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7变关税保护为竞争扶持。由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关税已经降低了,国内市场的开放必然会带来更多更先进的技术,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多的学习机会。国家对重点行业进行策略性扶持,可以较快地形成中国自己的高技术产业。8.大力发展人力资本。按照动态比较优势的规律,中国已经由简单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因此,注重发展教育,加强国际人才交流,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是加快中国技术进步、提高生产力的必要措施。参考文献:【1】 仇 怡,吴建军. 后发优势、技术进步与中国贸易发展. 【C】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2007.1【2】 张汝根. 基于赶超理论的国际贸易技术传递效应及开放政策分析.【C】中国科技产业2007.9【3】 李 平. 论国际贸易与技术创新的关系.【C】世界经济研究 2002.5【4】 罗 滨. 谈谈技术创新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