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侦查措施的法定化.doc_第1页
技术侦查措施的法定化.doc_第2页
技术侦查措施的法定化.doc_第3页
技术侦查措施的法定化.doc_第4页
技术侦查措施的法定化.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我国技术侦查措施的法定化李慧英 徐志涛【内容提要】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增加了“技术侦查措施”一节,技术侦查措施法定化是控制犯罪的需要,同时也体现了人权保障的价值。但是应当规范技术侦查措施的名称、种类及实施方法,建立审查监督制度,对技术侦查措施予以审查监督,对获得的材料的证据资格严格审核,赋予当事人获得救济的权利。 【关键词】犯罪控制 保障人权 技术侦查措施 法定化 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本次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一方面加强了对人权的保障,明确规定了“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重要原则,另一方面在打击犯罪方面更加务实、有效,其中之一就是完善侦查措施,增加了“技术侦查措施”一节,将一直处于秘密状态的技术侦查措施法定化,使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在实践中广泛采用的各种技术侦查措施在刑事诉讼法层面有了法律依据。技术侦查措施法定化,进一步提高了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的犯罪侦查效率,强化了侦查活动的规范性,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在刑事侦查中的作用。同时技术侦查措施法定化也是程序法定原则的要求,可以限制技术手段在侦查中滥用,避免公民受到非法行为的侵害,改变刑事侦查依赖口供的状况,减少刑讯逼供。但是,技术侦查措施在刑事诉讼中的法定化也引发了社会的担忧,这其中蕴含了犯罪控制与人权保障的冲突,在采用技术侦查措施时如何有效保护公民的权利不受侵犯,如何在犯罪控制和人权保障之间实现平衡,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一、犯罪控制技术侦查措施的首要作用刑事诉讼的基本职能是揭露和惩罚犯罪。刑事诉讼法第2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这里刑事诉讼法将“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作为首要任务,其目的和价值就在于及时揭露犯罪和有效惩罚犯罪,从而实现对于犯罪的有效控制,因此,犯罪控制是刑事诉讼法的首要任务。 (一)技术侦查措施法定化是控制、预防犯罪的需要 技术侦查措施是指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为了侦查的需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设备查找犯罪嫌疑人、获取犯罪证据的特殊侦查手段。这些“技术侦查措施”主要包括电子侦听、电话监听、电子监控、秘密拍照或录像、秘密获取某些物证、邮件检查等专门技术手段。 我国关于“技术侦查”的法律规定,最早出现在1989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协助人民检察院对重大经济案件使用技侦手段有关问题的答复,但是对于什么是技术侦查、技术侦查的范围、审批的程序以及手续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1993年国家安全法第10条规定:“国家安全机关因侦查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需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技术侦察措施。”1995年人民警察法第16条对此作了扩大规定:“公安机关因侦查犯罪的需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技术侦察措施。”我国于2000年加入的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2005年加入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都规定缔约国在打击相关犯罪时可以使用“电子或者其他监视形式”等技术侦查措施。2010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中第25条规定:“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依照有关规定采用特殊侦查措施所收集的物证、书证及其他证据材料,经法庭查证属实,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这一规定表明实务部门对技术侦查及所取得的证据的认可。 技术侦查措施作为现代社会打击犯罪不可缺少的手段,虽然在刑事诉讼法中一直没有明确的规定,但实践中已经运用多年,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在对刑事案件、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中往往参照其他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技术侦查措施。从惩罚犯罪的角度来说,现在的犯罪方式、作案手段越来越技术化,有组织犯罪、职务犯罪、高科技犯罪大量增加,且这些犯罪隐蔽性更强,不易侦破,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只有不断更新侦查方式,才能弥补传统侦查手段技术的不足。因此,技术侦查措施的法定化适应了当前犯罪发展变化的趋势和犯罪率增长的现状,对有效控制犯罪、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技术侦查措施是提高犯罪侦查效率的有效手段 从司法实践来看,技术侦查措施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秘密性。就侦查行为本身实施的状态而言,可分为秘密侦查行为和公开侦查行为。技术侦查措施作为应对隐蔽性高、技术性强的犯罪而发展起来的一类侦查手段,多是采取不被社会或当事人知晓的行为,这种秘密侦查行为不仅对当事人保密,而且对于知情人也要求遵守保密义务。二是技术性。之所以称为技术侦查措施,就是此类侦查行为大多需要借助科技含量高的设备或仪器完成,如拍照、录音、监听等。只有借助高科技的设备才能保证获得的证据的质量和效果。三是强制性。由于技术侦查措施多属于在秘密状态下进行,未经当事人同意,在当事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而不是出于当事人的自愿选择,因而对当事人而言具有强制性的特点。由于技术侦查措施的上述特点,对于控制犯罪来说,它作为侦查手段比较其他手段更为有效,更具有针对性,能够避免来自犯罪嫌疑人的反侦查措施和其他外部干扰,提高犯罪侦查的效率。 (三)技术侦查措施获得的材料是打击犯罪的杀手锏 长期以来,技术侦查手段所获得的材料能否作为证据使用在理论界有很大争议。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在运用技术侦查措施所获得的材料作为证据使用时,由于没有相应的法律依据,在实践中大多是通过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方式重新加以确认和固定转化之后,才能作为证据使用,否则只能作为犯罪线索。此次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肯定了技术侦查措施获得的材料的证据资格,明确规定依法利用技术侦查措施收集的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从而降低了侦查成本和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的取证难度,提高了侦查效率和检察机关指控犯罪的成功率,有助于准确、有效地打击犯罪。 二、保障人权技术侦查措施的价值目标(一)技术侦查措施法定化是公民避免受到非法行为侵害的法律保障 技术侦查措施虽然在刑事诉讼法中一直没有明确的规定,但实践中已经运用多年,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在对刑事案件、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中参照其他相关法律规定,采取了相应的技术侦查措施。但由于没有相应的法律依据,对于一些非法的技术手段也就无从界定。技术侦查措施的法定化,使得这种侦查行为取得合法地位,有助于界定合法行为与非法行为的界限,限制技术手段在侦查中滥用,防止公民受到非法行为侵害。 (二)技术侦查措施法定化是程序法定原则的要求 程序法定原则是现代法治国家对刑事诉讼的基本要求,目的是使刑事诉讼活动依法进行,防止国家权力滥用。程序法定原则也是刑事诉讼公正、秩序等价值得以实现的保障。技术侦查措施法定化,既是程序法定原则的要求又是人权保障的需要。 (三)技术侦查措施法定化是减少刑讯逼供的有效方法 技术侦查措施的突出特点是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意志无关,因此不涉及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意志自由问题,而且获取的证据往往更客观、更稳定。在我国目前的刑事诉讼实践中,存在严重依赖口供的现象,由此产生刑讯逼供问题。虽然法律明确规定严禁刑讯逼供,不轻信口供,对非法获取的口供不得采纳,但是,现实中的杜培武案、佘祥林案、赵作海案等冤假错案的出现表明,刑讯逼供仍然存在。技术侦查措施法定化,改变了侦查措施手段落后的弊端,有助于提高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控制犯罪的能力,改变“由供到证”的现状,能够迅速、有力地促使有罪的人认罪,减少了刑讯逼供。 三、技术侦查措施的完善犯罪控制与保障人权的平衡现代刑事诉讼致力于寻求犯罪控制和保障人权两大价值目标的平衡,刑事诉讼法将技术侦查措施法定化虽然有利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打击犯罪,但是由于刑事诉讼法只是一种“宣言式条款”,容易导致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滥用,从而有悖于刑事诉讼保障人权的价值目标。因此,在犯罪控制和保障人权两大价值目标之间进行平衡,规范技术侦查活动依法实施,是技术侦查措施法定化的关键。 (一)技术侦查措施的名称、种类、实施方法需要规范 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对技术侦查措施的名称、种类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对于技术侦查措施的界定只是根据有关学理解释,通常认为技术侦查措施包括:电子侦听、电话监听、电子监控、秘密拍照、录像、秘密获取某些物证、邮件检查等秘密的专门技术手段。由于缺少相应的法律依据,使得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对采用的技术手段具有了较大的随意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侦查手段也处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公安机关、检察机关针对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案件情况,可采取不同的技术侦查手段。因此,司法解释应当对技术侦查措施的名称、种类加以明确规定,以确认各种技术手段的合法性。此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虽然对适用的时间、范围、条件、程序、期限等做出了严格规定,但其中许多内容只是弹性的规定,在具体适用时还需要有关机关制定相应的司法解释,对一些内容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如电话监听,如何适用,对谁适用,对行贿人是否可以适用等都需要在司法解释中加以明确。此外,技术侦查措施是一类侦查行为的总称,其中包含了多种技术手段,不同的技术手段在运用时程序有所不同,应当立法细化实施规则。其中应当包括:各种技术手段主体要求,实施条件,实施步骤、方法,证据的保存,实施过程的记录,禁止性规定等。 (二)采取技术侦查措施需要严格限制和监督 技术侦查措施的合法化,实质是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在侦查中的权限扩充,且这种手段比其他侦查手段更容易侵犯公民权利,因此要建立严格的审查监督机制,这不仅关系到技术侦查措施本身是否会被滥用,而且也事关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虽然对技术侦查措施的适用范围、适用期限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但是对于采用技术侦查措施的程序还存在一些模糊性规定。 技术侦查措施的程序包括技术侦查措施的启动、审批和执行。技术侦查措施的启动应由公安、检察机关提起书面申请,申请书载明技术侦查措施的对象、期限、技术侦查措施理由、手段等。上一级检察机关负责对技术侦查措施的申请予以审核。紧急情况下,若有延误将导致重大危险或者丧失重大证据时,公安、检察机关也可以不经批准直接使用侦查技术,但应当在24小时内向有权做出技术侦查措施决定的上一级检察机关申请确认。技术侦查措施的执行应有执行依据,即上一级检察机关制定批准技术侦查措施决定书。技术侦查措施的执行权由提出书面申请的公安、检察机关行使,可以要求其他相关部门予以配合。技术侦查措施适用过程中可以对相关内容进行记录、保存。技术侦查措施可以适用两次,每次不得超过3个月,只有复杂疑难案件,期限届满且有必要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可以批准再延长一次,否则不得再进行技术侦查措施。 尤其针对职务犯罪高智能化和隐蔽性的特点,检察机关要积极稳妥地行使发现和收集职务犯罪情报的秘密调查和有关技术侦查措施,把派遣秘密侦查员、使用线人、秘密拍照和跟踪、电话和麦克风侦听、截取和收取电子信息和犯罪心理测试等技术侦查措施进行统一规范,在严格条件限制和审批、运作程序控制下,赋予其技术侦查措施的直接行使权。如:在受案和初步调查阶段,经检察长批准可采取派遣秘密侦查员、使用线人等秘密侦查措施,获取有关职务犯罪情报、信息并实行初步核查;在立案侦查阶段,经地市级检察长批准,可采取邮件检查、强制抽样检验、秘密跟踪等措施;重大职务犯罪案件经地市级检察长批准可以运用电话和麦克风侦听,秘密录音录像、拍照和截取、收集电子信息以及犯罪心理测试等秘密技术侦查措施,而且是在采用其他侦查措施和手段无法侦破的情况下方可使用。 由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对采取技术侦查措施予以审批,符合法律监督的要求,也有利于对技术侦查措施适用的合法性进行实质的审查。具体而言,公安机关侦查的案件和检察机关自侦的案件需要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应当提交书面申请,连同相关的证据材料报请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审批,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后,认为应当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制作批准技术侦查措施决定书,交由申请的检察机关或公安机关执行,对于不应当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不予批准。 (三)通过技术侦查措施获得的证据材料需要严格审核其证据资格 实践中通过技术侦查措施获得的材料大多是在当事人不知的情况下获得,这种在侦查对象不知的情况下采取的技术措施,将会使侦查对象陷入不利的境地,有违背刑事诉讼法“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原则之嫌。为此,除了要对技术侦查措施的适用严格限制外,对于技术侦查措施获得的材料的证据资格更要严格审核。笔者认为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审查技术性问题:一要审查技术手段的可靠性,即该种技术手段要获得科学的认同。二要审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主体资格。从事技术侦查的主体要具备一定的技术素质和专业技能,因此要对从业人员的学历、理论知识、技术培训和相应的实践经验等进行考察;三要审查获得的材料的真实性和相关性。技术侦查措施获得的材料多数表现为录音、录像资料,属于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形式,对于这类证据的认定,有时需要通过技术鉴定方法。另一方面是审查法律性问题:一要审查技术侦查措施程序的合法性。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是否经过上一级检察机关的批准并由申请的公安、检察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执行;二要建立庭审质证规则。对通过技术侦查措施获取的证据材料,要经过庭审中控辩双方的质证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三是在认定案件事实时要结合其他证据进行互相印证、补强,孤证不能定案。 (四)对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当事人需要赋予救济的权利 技术侦查措施在侦查活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运用不当就会侵犯公民的权利,特别是侵犯公民的通讯自由权和隐私权,因此笔者认为应当赋予公民必要的救济权。一是赋予公民知情权。当采取技术侦查措施侦查完毕后应当告知当事人适用技术手段的理由、采用的技术手段,必要时应当告知当事人获得的材料内容,使当事人享有知情权。二是排除非法采取技术侦查措施取得的证据。从非法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