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第3章财政支出总论作业参考答案.doc_第1页
财政学第3章财政支出总论作业参考答案.doc_第2页
财政学第3章财政支出总论作业参考答案.doc_第3页
财政学第3章财政支出总论作业参考答案.doc_第4页
财政学第3章财政支出总论作业参考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财政学第3章财政支出总论作业一、名词解释公共产品指指增加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同时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消费可得性的那类物品;每个人对该种公共品的消费都不同时减少他人的消费量。公共产品是指在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林达尔均衡指如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按照自己获得的公共产品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分担提供这些公共产品所需要的费用,则公共产品的供给可以达到最佳的效率水平。瓦格纳法则指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共支出呈现一种不断增长的长期趋势。而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是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的原因。国家活动规模日益扩大是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的政治因素,工业化、城市人均收入的提高是公共支出增长的经济因素。挤出效应指增加一定数量的政府财政支出,就会减少相应的非政府部门的投资,而总需求没有变化。购买支出指政府在市场上购买商品与劳务的各类支出。此类支出包括消费性支出和投资性支出,前者主要是指政府机关日常行政活动所需商品与劳务的支出,后者主要是指政府用于公共工程投资所需商品和劳务的支出等。政府消费支出是指政府为了保证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而安排的财政支出,又称为社会性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主要包括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以及科教文卫支出。政府投资支出指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作为特殊的投资主体,为促进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利用财政支出对特定部门进行的投资活动。政府投资支出是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基础产业支出、发展农业支出和国家物资储备支出等。二、简述题1、分析影响财政支出规模扩张的主要因素。(一)政治原因1、国际政治的复杂化。国际政治经济问题转化为国内的政治经济问题,为了化解国际政治危机及影响,各国政府不得不增加财政支出。2、国家职能的扩大化。 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与国家间相互联系的加强,国家职能迅速扩张,政府职能机构不断增设,导致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二)经济原因 1、国家经济干预的需要。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大都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其中主要是通过直接投资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发达国家中,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促使各国纷纷改变自由放任的社会经济政策,开始采用政府行为直接参与社会经济生活,政府在经济方面的财政支出大幅上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化浪潮和恢复经济的各项政策使政府财政支出中的经济支出部分有增无减;同时,各国为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的经济目标,更加重视对经济的影响和干预,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2、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各国政府为有效配置资源,都不同程度地加大了直接投资力度,从而扩大了政府财政支出规模。在典型的市场经济国家,财政直接投资成为弥补市场缺陷、补充私人经济不足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保护市场竞争活力和经济发展的动力;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经济发展的早期,政府因承受着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压力,无不通过直接投资参与经济过程来实现既定目标。 3、物价波动的影响 从长期趋势看,各国的物价水平均呈上升趋势,政府财政支出逐年增长是不争的事实,并且在政府规模日趋扩大的情况下,物价上升将引起财政支出更快地增长。(三)社会发展原因1、人口与环境保护压力人口增长给财政支出带来的压力,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人口总量的增加必然要求政府增加各种最基本的社会公共需求,否则将降低国民享有的公共服务及让会福利水平;第二,人口素质提高的压力要求政府必须扩大学校、医疗卫生机构、福利没施等的规模,增加行政管理、立法司法、军队警察、治安保障等公共服务;第三,人口增长带来的老龄化趋势会增加财政支出中养老金、退休金等的支出压力,扩大财政支出规模;第四,人口增长还会增加对资源的消耗,从而产生环境问题,从而要求政府加大环保投入。 2、社会福利的改善社会福利程度的提高是缓解社会矛盾的润滑剂。在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改善社会福利已经成为人力投资的一种手段。因此,各国政府都在努力通过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和规模的扩大来提高社会福利水平。3、社会分工的复杂化随着社会活动的复杂化,社会经济活动的分工更加细化,政府必须增设必要的职能机构以满足由分工细化带来的新型公共需求,由此必须增加财政支出。2、财政支出规模的量度标准(一)财政支出绝对额指标财政支出绝对额是指财政支出总额,它是反映一定时期财政支出规模的绝对数指标。在纵向比较上,通过考察政府财政支出总量的增长趋势,从财政收入总量与GDP总量的增长趋势,能反映财政支出规模与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合理程度。在横向比较上,通过比较各国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上的财政支出总量,可以考察一国在相同时期的财政支出现模的状况与合理程度;通过比较一国范围内各地区在同一时期的财政支出规模,可以考察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与财政能力上的差距,为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或调整服务。(二)财政支出相对额指标1、财政支出增长率。是报告期财政支出总额与基期财政支出总额的增长情况比较,是反映一定时期财政支出水平变化程度的动态指标。财政支出增长率有两种:年度增长率反映两年之间财政支出的变化情况;年均增长率反映若干年财政支出的平均变化情况。年度增长率=(报告期财政支出基期财政支出)基期财政支出100%;年均增长率=(报告期财政支出基期财政支出)1/n-12、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指报告期财政支出与当年GDP的比值,反映了政府部门占用社会经济资源的状况。应当注意研究财政支出占GDP的合理比例,如果超过应有的合理界限,过度对GDP进行再分配,则会削弱民间积累,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3、中央与地方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在考察政府间财政关系时,国际上常常采用两个指标:一是中央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二是地方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4、财政支出弹性与边际财政支出倾向财政支出弹性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间的比例关系,反映了GDP变化与财政支出变化之间的关系。财政支出弹性=财政支出增长率GDP增长率100%。当财政支出弹性大于1时,说明财政支出的增长快于GDP的增长,财政支出的弹性较好;财政支出弹性小于1时,说明财政支出的增长慢于GDP的增长,财政支出的弹性较差或无弹性;财政支出弹性等于1时,说明财政支出与GDP呈同步增长。这两个指标所反映的财政支出增长情况,能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动态地考察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有助于分析国家财政经济政策与制度的效果。边际财政支出倾向指财政支出增长额与GDP增长额之间的比例关系,说明GDP的增长额中用于增加财政支出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GDP变化与财政支出变化之间的关系。边际财政支出倾向=财政支出增长额GDP增长额100%。5、人均财政支出人均财政支出反映了国民从政府公共支出中获得的平均公共产品及服务水平,更有利于国际比较。3、财政支出规模过度扩张有何问题?应怎样有效控制这种现象?(一)财政支出规模过度扩张会产生以下问题1、财政支出过度扩张会解除个人预防动机。主要体现为;第一,财政向社会保障制度融资,从而为个人提供生、老、病、死等方面的保障,解除了个人的后顾之忧;第二,财政向教育、住房、卫生等方面的投资,将减少个人在上述领域的投入,从而降低个人未来的支出预期,解除个人预防动机。 2、财政支出过度扩张会产生挤出效应。在社会总投资规模一定的条件下,财政投资性支出的过度增加,会使整个社会的投资性需求大于投资品的供给,从而导致投资品价格的上升;同时,投资需求的扩大会提高资本利率,导致私人资本的收益率下降,最终减少(或挤出)私人投资。3、财政支出过度扩张会导致通货膨胀。在私人需求不变的情况下,财政支出过度扩张会导致社会总需求迅速上升,从而引起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导致价格上升。当价格上升达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可避免地形成通货膨胀。 4、财政支出过度扩张会影响国际收支稳定。 在一般情况下,财政支出过度扩张会引起公共部门借款需求的增长,并刺激利率的上升。国内利率上升将引起外资流入,造成对本国货币需求的增加,本币对外币的汇率上扬,导致出口成本上升,出口减少而进口增加,形成国际收支逆差。(二)财政支出规模的有效控制 1、明确政府的职能范围。科学地界定不同时期内的政府职能成为合理确定财政支出规模的基本前提。主流学派认为,政府应当具有三项经济职能,即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职能。政府应当围绕上述三项职能,规范市场行为,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收入的合理分配和经济的相对稳定。2、财政支出规模总量的控制。一般情况下,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不应超过GDP的增长速度,失去这个前提,即使政府行为并未超越自身职能范围,也会削弱社会积累,造成财政超分配,影响财政支出的效果。3、财政支出结构增长的控制。财政支出结构控制就是要根据特定时期的社会经济需要,调整财政支出的重点,解决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从而为控制财政支出的非理性增长创造条件。4、简述财政支出的分类(一)按财政支出的对象分类。可以将财政支出分为纯公共产品支出、混合产品支出和私人产品支出。纯公共产品支出主要是行政支出和国防支出;混合产品支出主要是科教文卫支出、农业支出、基础产业支出、社会保障及财政补贴等支出;私人产品支出主要是用于向社会公众提供私人产品。(二)按财政支出的直接补偿性分类。财政支出可以分为购买支出和转移支出两大类。购买支出是指政府在市场上购买商品与劳务的各类支出。此类支出包括消费性支出和投资性支出。对生产与就业产生直接影响,其对分配的影响则是间接的。转移支出是政府通过一定的渠道和形式对相关社会成员或特定社会集团给予财政资金的无偿性支付。转移支出包括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等。对分配产生直接的影响,其对社会的生产和就业的影响则是间接的。(三)按国家预算体制分类按国家预算体制划分,财政支出可以分为中央财政支出和地方财政支出两大类。1、中央财政支出。指全国性的支出,如国防支出、外交支出、中央政府机关及所属各部门的支出、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按体制规定补助地方的支出、中央对地方的专项拨款和特殊拨款补助支出等。2、地方财政支出。指各级地方政府的支出,主要包括按体制规定应由地方承担的本级各项支出,原体制规定上缴中央财政的支出,对下级地方财政的税收返还支出、补助支出、专项拨款和特殊拨款补助支出等。(四)按国家职能分类 按照国家职能可以将财政支出分为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社会文教支出、经济建设支出和其他支出。1、行政国防支出。指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权力和管理职能所需的财政支出。国防支出是指国家为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安全需要而用于陆、海、空军及国防建设的各种费用。2、社会文教支出。是指对科学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出版、文物保护、广播通信、气象地震、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部门各类经费支出的总称。3、经济建设支出。是指政府对国家重要经济部门的支出,特别是对基础产业、农业等的保护与支持,对重大科研项目的扶持和国家物资储备等支出。4、其他支出。是指在上述财政支出以外的其他支出项目。(五)按国家预算支出科目分类按照我国2007年版国家预算编制办法,可以将财政支出科目分为支出功能科目和支出经济科目。1、支出功能科目。按照财政支出功能可以将财政支出分为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等20余项;2、支出经济科目。按照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和用途,可以将财政支出分为工资福利性支出、商品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基本建设支出等10余项支出。(六)按财政支出是否偿还分类。无偿性支出与有偿性支出。受财政分配基本特征的制约,财政收支分配一般是无偿的,因此,无偿性支出是财政支出的主体。有偿性支出主要指政府贷款和有偿性投资。在财政支出分类中,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分类。比如,将财政支出分为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或分为生产性支出与非生产性支出,或分为积累性支出、消费性支出和补偿性支出等。5、影响财政支出结构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财政支出结构一般是指财政支出由哪些具体的支出项目所构成,故又称为财政支出构成。(一)财政支出规模 财政支出规模对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财政支出规模越大,财政支出结构得到满足的可能性也越大,政府希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的目标也较容易实现。反之,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将缺乏财力基础。第二,影响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各种因素必然导致财政支出结构的形成或调整。(二)经济发展阶段在财政支出规模既定的基础上,受不同国家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财政支出结构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发展中国家,财政支出中经济建设支出的比重大,而用于社会发展与社会福利方面的支出比重小。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由于经济总量大,人均GDP很高,国家经济发展主要由非政府主体推动,财政支出结构更多地体现社会发展需要,经济建设支出所占比重通常很低。(三)经济运行制度 在社会经济运行制度中,最典型的是计划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制度。在计划经济制度下,以生产性支出为主要内容的财政支出结构通常是重要的表现形式。在市场经济制度下,政府大都会控制财政支出中的生产性投入,特别是控制政府直接对竞争性行业的投资。总的说来,市场经济制度下的财政支出结构会更加偏重于维护市场的有效运行,并为投资主体提供充分的市场空间。6、财政支出原则在财政支出安排上,必须研究影响财政支出实现的客观基础,确定财政支出安排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处理好政府财政支出目标与有限的财政支出财力之间的矛盾,才能既满足政府公共支出的需要,又能达到公共支出的最大让会效益。一、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原则(一)量入为出原则。指政府根据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的财政收入总量来安排财政支出,要力争做到财政收支平衡。它体现了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支出的制约。量入为出的财政支出原则源于较低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体现社会总积累水平对财政分配的制约,反映了社会总产品特别是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客观规律对财政分配的制约。从现代市场经济制度角度考察,坚持量入为出是保持财政分配的相对稳定、防止国家债务过度膨胀的客观要求。国债不可能长期依靠政府发行新债来偿还,最终必须由新增国民收入来保证其偿还能力。(二)量出为入原则。是指根据国家最基本的财政支出需要来确定收入规模,从而寻求财政收支的平衡。它将财政支出放在首要地位来考虑,是对政府公共支出保持必要数量的一种肯定。量出为入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一种积极的财政分配观念。将量出为入作为一种财政支出原则加以肯定,要明确以下问题:一是应当通过积极组织财政收入来保证必要的财政支出,量入为出是财政支出的基本准则,是实现量出为入原则的基础,量出为入是对量入为出原则的补充与发展。二是量出为入是强调保证政府必不可少的支出,而不是指可以任意扩大政府支出。三是应根据社会经济变化的各种因素合理确定政府职能,在科学测算政府支出的基础上,主要依靠税收收入的增长来保证财政支出增长;如果需要发行国债,则应根据经济发展和国家可能的偿债能力确定借债额度。二、公平原则财政支出的公平原则是指实现社会公平,表现为促进社会财富分配的相对合理。从财政支出角度讲,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对象及其结构,改变社会成员、社会集团对物质财富的占有份额,使相对的社会公平得以实现。在国际社会中,用以反映让会财富分配和贫富差异的指标主要有基尼系数和贫困指数等。政府可以采取调整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分配方案、在教育、医疗、环境等领域提供公共服务、建立转移支付制度(特别是社会保障制度)等。三、效益原则财政支出首先要实现的是宏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即要求通过公共支出使资源的配置能促进相关部门的发展来影响整个社会经济,使国家宏观经济状况不断得到改善。在这一前提下,即使财政支出并未对增加财政收入、改善财政状况产生直接的影响,也是符合财政支出效益原则的。强调财政支出效益的特殊性,并非必然忽视财政支出应有的经济效益。比如,政府用于基础设施、特殊风险行业的财政支出,用于基础产业以及一些重要的国民经济部门的支出,政府的这类支出,有些可直接计算其经济效益,如由财政投资于特定部门产生的边际效益高于由私人投资产生的边际效益,则符合财政支出的经济效益原则;另一些财政支出的直接经济效益的目标则可降低或不计,但必须衡量由此带给社会的全部经济效益,如通过这些财政支出带动了一些经济部门、地区的经济收入增长,或使国民生产总值因此上升等,这也符合财政支出的经济效益原则,并作为安排财政支出的依据。提高财政支出效益,还必须讲求厉行节约,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开支,使政府通过财政支出提供的各类产品物尽共用,避免人们的过度消费,这对提高财政支出的整体效益也具有积极的意义。7、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现实考察我国19782006年财政支出的基本结构。(一)经济建设支出的比重下降过快,不利于政府对国民经济的调控。尽管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决定性手段,但政府依然是配置资源的重要工具,特别是在市场失灵普遍存在的背景下,我们更不能放弃政府对市场的引导作用。(二)社会文教支出有较明显的增长,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长期以来,国内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在2左右徘徊,而西方各国(包括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达到4,表明我国尚需进一步加大教育支出。又如,在医疗卫生方面,我国的财政支出长期不足,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现象比较严重。国家卫生防疫应急系统不完善,国家处理突发性卫生防疫事件的能力难以有效提升。社会公众普遍反映的“看病难、看病贵”,其核心原因还是政府投入不足,导致医疗卫生事业欠账太多,形成了普遍的“以药养医”等现象。(三)行政管理支出增长过快,抢占了本来就比较稀缺的财政资源。导致政府无法向科教文卫、社会保障等项目投入大量资金。行政管理支出处于较高的水平,其中人员经费增长又快于公用经费的增长,表明我国的行政管理改革仍然存在较大的阻力。在许多地方,财政基本上是“吃饭财政”,不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公共产品及公共服务,无法满足公共财政职能实现的需要。三、论述题1、论述公共产品理论一、公共产品的概念及其特征公共产品(集体消费物品)是指增加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同时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消费可得性的那类物品;每个人对该种公共品的消费都不同时减少他人的消费量。学界的一般认为,公共产品是指在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公共产品的特征表现在消费非竞争性、受益非排他性、效用的不可分割性。私人产品指在消费过程中具有竞争性与排他性的产品。按照萨缪尔森的描述,纯粹的私人产品的消费总量等于每一消费者消费数量的总和,而且反映出私人产品能在消费者之间进行分割的特性。公共产品的消费指,任何一个消费者所消费的公共产品数量等于该公共产品的总量,即每个人所消费的公共产品数量相同,而且表明公共产品的效用在消费者之间不具有分割性。混合产品是指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完全的产品,分为三类:俱乐部产品、拥挤性公共产品、外部性产品。随着科技进步和排他成本的变化,传统上具有非排他性的产品在技术上开始逐渐具备了一定的排他性,纯公共产品的范围正在逐渐缩小。二、公共产品供给的均衡条件(一)公共产品供给的局部均衡条件鲍温(Bowen)模型1、私人产品市场的供求均衡与效率假定一个社会中有A和B两个人,市场上有一种私人产品。如图所示,A对私人产品的需求曲线是DA,B对私人产品的需求曲线是DB,其市场需求为横向相加,即D= DA+ DB ,用需求曲线DD表示。私人产品的供给曲线为SS。供给曲线SS和需求曲线DD相交,决定了市场均衡价格P和数量Q。在竞争性市场上,个人A和B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在价格为P的条件下,A消费的私人产品数量为QA,B消费的私人产品数量为QB,且Q QA+ QB 。2、公共产品市场的供求均衡与效率A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曲线是DA,B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曲线是DB,其市场需求为纵向相加,即D DA+DB ,用需求曲线DD表示。公共产品的供给确线为SS。供给曲线SS和需求曲线DD相交,决定了市场均衡价格P和数量Q。在公共产品的供给中,每个人都是数量的接受者,即A和B所消费的公共产品数量均为Q;由于个人对公共产品的偏好和需求不一样,其所支付的价格存在差异,即A支付价格为PA,B支付价格为PB,公共产品的价格等于其边际成本,等于A和B支付的价格之和,即P PA + PB 。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市场需求曲线的差别主要体现在,私人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横向加总,而公共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纵向加总。之所以出现这种差异,是由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具体来说是由私人消费的竞争性与公共消费的非竞争性所决定的。个人A和B所消费的公共产品相同,是因为个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其他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二)公共产品供给的局部均衡条件林达尔均衡模型在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机制的建设方面,瑞典经济学家林达尔认为,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按照自己获得的公共产品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分担提供这些公共产品所需要的费用,则公共产品的供给可以达到最佳的效率水平,但由于消费公共产品“免费搭车” 的存在,为保证公共产品供给的最优效率林达尔均衡又提示了应当有一种机制来促进社会各界利益均衡的实现,从而为处理政府征税与公共产品供给的关系提供了一种理论上的依据。即在公共产品规模G1上,A愿意承担h1的税收比例,而B愿意承担1-h2的税收比例。显然,在G1的公共产品规模上,A、B两人的出资比例将超过总成本,不符合市场均衡的要求。在民主的政治制度下,A、B之间的博弈最终使税负分配处于h点,对应的公共支出规模为G。 h - G的均衡就是林达尔均衡点。(三)公共产品供给的一般均衡条件萨缪尔森在一般均衡的条件下提出了公共产品最优提供的萨缪尔森条件,即MRSAMRSBMRT,即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之和等于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间的边际转换率。(证明过程省略)如果将两个消费者的社会模型进行推广,那么必然能够得出了 的结论。三、公共产品理论下的财政支出范围(一)公共产品公共提供的理论依据非排他性决定了难以对公共产品的消费收费;非竞争性决定了对公共产品收费是无效率的;由此,经济学界普遍认为,公共产品应当由政府免费提供。(二)公共产品公共提供的优势政府能够提供有效率的公共产品数量;政府能够强制社会公众通过税收来为公共产品融资;政府对公共产品的使用不收费,即在零费用条件下提供公共产品。正是由于政府可以通过税收等手段筹集资金,因而其提供公共产品不需要向社会公众再收取费用。(三)公共产品公共提供的局限性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会产生“挤出效应”,将部分私人提供挤出市场;消费者关于公共产品的偏好难以准确有效地表达出来;政府在衡量公共产品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上难以做到准确。(四)政府财政支出的范围根据公共产品理论,政府财政支出的范围主要是纯公共产品和混合产品。在混合经济时期,政府仍然有可能提供一定的私人产品,为私人市场的发展提供支持。2、论述财政支出增长理论变迁(一)瓦格纳法则19世纪德国社会政策学派的代表人物瓦格纳从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两方面分析了财政支出不断增长的原因。国家活动规模扩大是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的政治因素;工业化、城市人均收入的提高是公共支出增长的经济因素。他指出,财政支出呈现出一种不断上升的长期性趋势,并认为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工业化中的社会进步对政府活动规模扩大的需要。具体表现为增加了三种需求,即政府保护与管理服务方面的需求,政府干预经济及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需求,以及具有极大外部经济效益项目的需求。同时,随着国民收入的改善,人们对文化、教育、卫生、福利等公共产品及混合产品的需求会上升,也促使财政支出不断增长。(二)梯度渐进增长理论1961年,英国经济学家皮科克和怀斯曼(Peacock and Wiseman)提出了财政支出的“梯度渐进增长理论”,对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张性趋势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1.外在因素在正常情况下,财政支出呈现一种渐进的上升趋势,只有当社会经历“激变”时(如国家经受战争、经济危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