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高科技温室工程项目规范化建设与管理实用手册.doc_第1页
农业高科技温室工程项目规范化建设与管理实用手册.doc_第2页
农业高科技温室工程项目规范化建设与管理实用手册.doc_第3页
农业高科技温室工程项目规范化建设与管理实用手册.doc_第4页
农业高科技温室工程项目规范化建设与管理实用手册.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高科技温室工程项目规范化建设与管理实用手册【目录浏览】:我国温室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是从技术的应用和生产上存着较大的盲目性。由于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主要还停留在消化吸收国外技术上,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创新技术很少。在大量引进国外温室的工程,出现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对中国气候的适应性差。我国是个横跨几个气候带的大国,各地的气候差异很大,而温室又是与当地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的生产型建筑,不可能用一种结构类型和一种模式解决各地的问题。当然,现在各企业特别是较大的企业,都重视人才的培养和积累,重视了国产化和对我国气候的适应性问题。但由于国家对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支持的力度小,缺乏相关的技术标准,少数企业内部实行的企业标准也不完备,所以,总体上比较盲目。另外,温室是个农业生产性建筑,最主要的是要保证整体性能和成套性,才能保证设施栽培的高效益。一是温室本身是个整体,是成套的,要能形成对作物生长有利的环境条件;二是温室总体性能和栽培技术的配套问题,设施与栽培技术相适应,形成成套技术,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能力,才是真正有用的成套技术。但国家相关的技术缺乏标准,较多的企业只重视温视温室主题结构和配套设备的性能指标和质量,而忽视了温室的整体性及其与栽培的配套性,最终是利用温室生产的单位得不到高的产出。这一点正是我国设施栽培与发达国家最大的差距。目前,我国温室市场还处于十分混乱无序的竞争状态,由于温室比较特殊,它实质上属于建筑和机械产品结合的产品,一部分企业不太了解温室业,盲目上马,造成温室制造能力远远大于市场需求,必然市场竞争激烈。由于缺乏技术支持和对温室实质性的了解,大多数企业没有设计能力。同时,相关职能管理部门管理不力,又缺乏相关的国家行业标准,造成无序竞争。所以亟待进行规范管理。适用对象:温室工程公司、温室制造厂、温室设备厂、大棚制造公司(厂)、节水溉灌公司、农业设备公司;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服务部)、种植场、养殖场、花卉公司、园艺公司、扶贫办公室、农业生态园;建筑公司、安装公司、安装设备公司、农业公司、菜篮子公司、温室大棚栽培技术公司各级温室工程协会、农业厅(局)、林业厅(局)、园林局、科委、质量技术监督局等。建设生态大棚可以申请政府补助吗解决时间:2009-1-14 18:33 我们这里现在重工业不行了,有色金属越来越不好干,我想转行搞生态农业建几个四位一体的沼气生态大棚,就是不清楚现在政府对这一块怎样扶持,或者说可以申请什么补贴,不知道那位大哥大姐知道给小弟指点一下,多谢拉 问题补充:不知道政府有没有补助,或者是否可以申请,在哪里申请最佳答案你说的就是符合国家四位一体的、政府扶持的建造方式:它是一种庭院经济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新的生产模式。它以生态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为原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在农户的土地上,在全封闭的状态下,将沼气池、猪禽舍、厕所和日光温室等组合在一起,所以称为“四位一体”模式。 具体形式: 在一个150平方米塑膜日光温室的一侧,建一个约810立方米的连续发酵式沼气罐,其上建一个约20平方米的猪舍和一个厕所,形成一个封闭状态下的能源生态系统。主要的技术特点是:1、圈舍的温度在冬天提高了35度,为猪等禽畜提供了适宜的生产条件,使猪的生长期从1012个月下降到56个月。由于饲养量的增加,又为沼气池提供了充足的原料;2、猪舍下的沼气池由于得到了太阳热能而增温,解决了北方地区在寒冷冬季的产气技术难题;3、猪呼出大量的CO2,使日光温室内的CO2浓度提高了45倍,大大改善了温室内蔬菜等农作物的生长条件,蔬菜产量可增加,质量也明显提高,成为一类绿色无污染的农产品。 塑料大棚之父是山西农业大学教授民以食为天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农业界泰斗,时任中国农科院院长、九三学社中央名誉主席的金善宝先生曾讲过这样一段话:“南有袁隆平、北有赵鸿钧,一个解决了吃粮问题,一个解决了吃菜问题;一个是杂交水稻之父,一个是塑料大棚之父,都是我国农业界的大功臣。” 如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早已誉满天下,而被誉为塑料大棚之父的山西农业大学教授赵鸿钧却仍默默无闻,不为人所知。 塑料大棚改变了中国农业 如果没有塑料大棚和薄膜覆盖技术的发明和推广,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居民可能至今还在靠储藏大白菜和土豆过冬。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塑料地膜、塑料大棚迅速从城郊发展到大田,从北方发展到南方,从平原发展到丘陵山区。在严冬季节,冰封雪飘,但在南北大地的塑料大棚内,绿油油的农作物却一派生机。塑料大棚不仅使海拔4000米左右的青海、西藏等地,许多曾经的“不毛之地”,长出了农作物,还获得了高产稳产。 大棚在西北解决了没有蔬菜的问题,在南方则解决更高层次的问题。从甲鱼等动物到奇花异草等植物,都可以在大棚里几乎随心所欲地培育。目前,中国塑料大棚及地膜覆盖面积超过2亿亩,农膜和地膜年消费量超过110万吨,居世界首位。 正是凭借塑料大棚这项技术,我国作物栽培的时间范围才扩展至春夏秋冬任意时节,使北方居民靠储藏大白菜和土豆过冬的吃菜问题彻底划上了句号。相对于中国有史以来在提高土地产出方面的极限和困窘来说,塑料大棚改变了中国农业绝不为过。 不正常的被埋没 塑料大棚对农业的贡献居功至伟,而发明和推广塑料大棚的赵鸿钧却默默无闻,这似乎并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赵鸿钧,1937年生于山西孝义。16岁那年,勤奋好学的他考取了山西农学院附属农业学校,那时他成了十里八乡的“状元”。上学期间,他一直在勤工俭学,边读书边耕作。每天一放学他就钻进菜地,不是浇水施肥,就是研究观察,记了厚厚十几本的观察笔记。1956年,赵鸿钧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至山西农学院学习。 在山西农学院附属农业学校上学期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用旧塑料包装覆盖蔬菜地,发现地温竟然提高了1至9摄氏度,这一发现后来被世界薄膜农业研究领域称为“太谷地膜”,这一发现让赵鸿钧兴奋不已,也引起了他极强的探索兴趣,成为他50多年潜心薄膜农业研究的开始。据赵鸿钧的弟弟赵鸿铭回忆,在赵鸿钧在农校上学期间自己和父亲三次去学校看过赵鸿钧,第一次赵鸿钧正在擦地膜,第二次赵鸿钧正在掏茅粪,第三次赵鸿钧正在将温室的玻璃换成塑料布。 山西农业大学原党委书记贾毓芝说,赵鸿钧为人正直、清高,不善与领导打交道,而是勤勤恳恳搞科研,因此,很长时间里,他根本吃不开。他说,赵鸿钧作为业务挂帅、只专不红的典型,几乎每次来运动,他都挨整。“上世纪80年代初,中共山西省委曾专门就解决青年科学家赵鸿钧同志的不公正待遇下发文件,但我认为赵鸿钧同志的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他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发挥。” 山西农业大学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告诉记者,使赵鸿钧成名的原因之一是关于园艺设施的逆温效应的观点,但当时他的这个观点发表出来后却受到同行的批判。这个观点在国内被埋没了十几年,但他的这个观点在当时让国外的专家极为重视,他们把这个理论定为“赵氏理论”。十几年后,当赵鸿钧当初所带的研究生留学日本的时候,学到这部分专业的时候发现,早在十几年前自己的导师就享誉海外了,更让这位学生惊奇的是当时国外曾邀请赵赴海外做学术交流,赵没有去,原因是当时农业部向农大的领导询问赵时,领导却以种种理由“帮”赵回绝了。 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