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概论期末考题.doc_第1页
地球科学概论期末考题.doc_第2页
地球科学概论期末考题.doc_第3页
地球科学概论期末考题.doc_第4页
地球科学概论期末考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2 (A)1. 试述河流的下蚀作用(10 分)。要点:(1)概念:河水及其所挟带的泥沙对河床底部的破坏,使河谷加深、加长的过程。(2)产物:“V”形谷、激流、瀑布、向源侵蚀作用、河流袭夺及侵蚀基准面等,4 个以上。2.简述地层接触关系及其反映的地质意义(10 分)。要点:(1)整合-地壳稳定(2)平行不整合地壳垂直升降运动(3)角度不整合-地壳水平运动要说明其形成的简单过程。3. 试述干旱气候区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8 分)。特点:干旱,蒸发量大于补给量分四个阶段:(1)碳酸盐阶段(2)硫酸盐阶段(3)氯化物阶段(4)砂下湖阶段要简要说明其过程,图示也可以。2002 年 (B)1.试述河流的侧蚀作用(10 分)。要点:(1)概念:河水及其所挟带的泥沙对河床两侧及谷坡进行破坏,使河床弯曲、谷坡后退,河谷加宽的过程。(2)产物:曲流河、牛轭湖、截弯取直等。简要说明其过程。2.简述地层接触关系及其反映的地质意义(10 分)。要点:(1)整合-地壳稳定(2)平行不整合地壳垂直升降运动(3)角度不整合-地壳水平运动要说明其形成的简单过程。3. 试述浅海的化学沉积作用(8 分)。要点:中低纬度为主主要类型有:碳酸盐、硅质、铝、铁、锰氧化物和氢氧化物、胶磷石和海绿石等。简要说明 2-3 种即可。2003(A 卷)1、试述“V”形谷、“U”形谷和风蚀谷的成因,并对比三者的基本特点(12 分)。要点:“V”型谷,侵蚀成因;“U”型谷,冰川剥蚀成因。风蚀谷:风的剥蚀作用形成。可从谷的平面延伸、剖面形态、谷底特点及变化、主、支流交汇特点、谷底沉积特点等进行对比。2、论述干旱气候区湖泊的沉积作用(10 分)。要点:1)以化学沉积为主,机械沉积为辅;2)分为四个阶段:碳酸盐阶段硫酸盐阶段绿化物阶段沙下湖阶段;3)论述每个阶段的沉积物及湖泊水体性质。3、板块构造的基本思想(内容)是什么(8 分)?在固体的地球上层,存在比较刚性的岩石圈及其下伏较塑性的软流圈;较刚性的岩石圈可分为若干大小不同的板块,它们在塑性较强的软流圈上进行大规模运移;海洋板块不断新生,又不断俯冲、消减到大陆板块之下;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边缘由于相邻板块的相互作用而成为构造活动性强烈的地带;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控制了岩石圈表面的各种地质作用过程,同时也决定了全球岩石圈运动和演化的基本格局。4、简述风化作用及其产物(7 分)。要点:1)风化作用是指在地表或近地表的条件下,由于大气、气温、水及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或岩石圈的矿物、岩石在原地发生分解和破坏的过程。2)物理风化产物:倒石堆3)化学风化产物:残积物4)生物风化产物:物理+生物化学风化产物5)风化壳:基本结构6)土壤:基本组成2003(B 卷)1、试述河流的下蚀作用(12 分)。要点:1)河流下蚀作用概念;2)“V”型谷;3)侵蚀基准面;4)向源侵蚀作用;5)河流袭夺、瀑布、激流等2、论述浅海的沉积作用(10 分)。要点:1)浅海碎屑沉积-近岸沉积特点,远岸沉积特点2)浅海化学沉积:硅质沉积、碳酸盐沉积、铝、铁、锰及海绿石沉积、磷质沉积3)浅海的生物沉积:介壳灰岩和生物碎屑岩、生物礁。2004(A 卷)1.试述河流的下蚀作用。(10 分)答案要点:下蚀作用概念、原因;形谷、急流、瀑布的成因及发展、变化过程;向源侵蚀作用及河流袭夺现象;河流的侵蚀基准面。2.简述浅海的化学沉积作用。(8 分)答案要点:浅海化学沉积的主要发育地区、沉积物质的来源;碳酸盐沉积的原因、类型,不同类型碳酸盐沉积物与沉积环境的关系;硅质沉积物的来源及硅质沉积的产物;铝、铁、锰及海绿石沉积:物质来源、成因、类型;磷质沉积的成因及沉积物类型。3.简述地层接触关系及其构造运动意义。(10 分)答案要点:地层接触关系的概念、分类;整合接触的特征及形成过程;平行不整合的特征、形成过程,反映了一次显著的地壳升降运动;角度不整合的特征、形成过程,反映了一次显著的水平挤压运动及伴随的升降运动。4.怎样确定相对地质年代?(8 分)答案要点:相对地质年代的含义;地层层序律:地层的概念,只要地层未发生倒转,则老地层在下,新地层在上;化石层序律:古生物、化石的概念,根据生物演化律可知古生物化石组合的形态、结构越简单,则地层越老,反之则越新;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律:较新的地质体总是切割或穿插较老的地质体,即切割者新,被切割者老。2004(B 卷)1、论述河流的下蚀作用及其产物。(12 分)回答要点:(1)答出河流下蚀作用的概念;(2)叙述河流下蚀作用的过程;(3)河流下蚀作用过程中涉及的概念,如(最终)侵蚀基准面、向源侵蚀、河流的袭夺等;(4)产物主要由使河谷加深、加长、造成河流的袭夺和形成“V”字形河谷等。河水以其自身的动力及所携带的泥沙对河床进行破坏,使其加深、加长的过程称之为河流的下蚀作用。2、简述板块构造说的基本思想和岩石圈板块边界类型及其划分。(10 分)回答要点:(1)板块构造说的基本思想为固体地球上层在垂向上可划分为物理性质显著不同的两个圈层,即上部的刚性岩石圈和下垫的塑性软流圈;刚性的岩石圈在侧向上可划分为若干大小不一的板块,它们漂浮在塑性较强的软流圈上作大规模的运动;板块内部是相对稳定的,板边缘则由于相邻板块的相互作用而成为构造活动性强烈的地带;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从根本上控制着各种地质作用的过程,同时也决定全球岩石圈运动和演化的基本格局。(2)岩石圈板块边界可划分出3 种类型。即1)汇聚型边界,其两侧板块相向运动,在板块边界造成挤压、对冲或碰撞。可进一步分为俯冲型,如太平洋两侧,碰撞型,如喜马拉雅地区;2)离散型,其两侧板块相背运动,板块边界受拉张而分离,软流圈物质上涌,冷凝成新的洋底岩石圈,并添加到两侧板块的后缘上。如大洋中脊、大陆裂谷等;3)平错型,其两侧板块相互剪切滑动,通常既没有板块的生长,也没有板块的消亡。如,转换断层等。3、简述不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引起的环境问题。(10 分)回答要点:矿产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是多方面的,现简述如下: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和破坏:露天采矿破坏土地;废石、尾矿堆放占用土地;地面塌陷破坏土地、矿山井下开采,由于岩石易落、地面发生大面积变形塌陷和积水,致使大量农田废弃、村庄搬迁。对水环境的影响:矿井突水;海水入侵;地域地下水位下降;矿渣、选矿废水等对地表及地下水污染。斜坡效应,引起滑坡、崩塌灾害。对大气的污染:包括开采矿石、运输矿石等的粉尘颗粒以及释放的气体物质等。海洋矿产开发造成的污染:如油井漏油、喷油等,固体矿产开发也会危害环境。4、论述学习地球科学概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8 分)回答要点:理论意义:地球科学承担着揭示整个地球的形成、演变规律的科学使命。它的研究对人类正确地认识自然界、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起着重要作用,对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当代自然科学的一些重大基本理论问题,如天体的起源、生命的起源等问题的最后解决也都离不开地球科学的研究。实际意义和应用意义:1)地球科学在寻找、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中起着巨大作用。2)地球科学在指导人类如何适应、保护、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以及同各种自然灾害作斗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05(A 卷)1.简述地层接触关系及其反映的地质意义(10 分)。整合接触稳定的升降平行不整合接触垂直升降运动角度不整合水平挤压作用2.试述浅海化学沉积作用特点(8 分)。主要有碳酸盐、硅质沉积、铝、铁、锰及海绿石沉积、磷质沉积等3. 简述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思想及其创立的主要地质依据和要点(至少三个)(10 分)。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思想:(1)固体地球上层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岩石圈和软流圈2 层;(2)刚性岩石圈可以分为若干块体,并漂浮在软流圈上作大规模运动;(3)板块内部相对较稳定,边缘则由于相互作用成为构造极为活跃的强烈的地带;(4)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从根本上控制了地质作用的过程,决定全球岩石圈运动和演化的基本格局。海底扩张学说的地质证据有:大洋中脊及中央裂谷带的发现、海沟及贝尼奥夫地震带、洋底地壳的新认识、海底磁异常条带、深海钻探成果和转换断层的发现(写出其中3 条)。2005(B 卷)怎样确定相对地质年代?(6 分)。答案要点:相对地质年代的含义;地层层序律:地层的概念,只要地层未发生倒转,则老地层在下,新地层在上;化石层序律:古生物、化石的概念,根据生物演化律可知古生物化石组合的形态、结构越简单,则地层越老,反之则越新;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律:较新的地质体总是切割或穿插较老的地质体,即切割者新,被切割者老。简要对比“V”形谷、“U”形谷和风蚀谷的成因和基本特征。(6 分)。答案要点:“V”型谷:侵蚀成因,是河流下蚀作用形成的两岸陡峭、谷底深的河谷;“U”型谷:冰川剥蚀成因,是冰川刨蚀作用形成的两岸较陡、谷底较宽缓的谷地;风蚀谷:风的剥蚀作用形成的或者风对已有线状洼地进行改造而形成的谷地。可以从不同谷地的平面延伸、剖面形态、谷底特点及变化、主、支流交汇特点、谷底沉积特点等进行对比。3简述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思想及板块边界的类型。(10 分)。答案要点: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思想:固体地球上层在垂向上可分为上部的刚性岩石圈和下垫的塑性软流圈;岩石圈可划分为若干板块,它们在软流圈上作大规模的水平运动;板块边缘构造活动性很强烈;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全球岩石圈运动和演化的基本格局。板块边界有三种类型: 汇聚型边界,其两侧板块相向运动,可进一步分为俯冲型和碰撞型; 离散型边界,其两侧板块相背运动,板块边界受拉张而分离; 平错型边界,其两侧板块相互剪切滑动,通常既没有板块的生长,也没有板块的消亡。2006(A卷)1、简述岩石圈板块的边界类型划分和特点(7分)。岩石圈板块边界可以分为离散型板块边界、会聚型板块边界和平错型板块边界。其中离散型板块边界相当于大洋中脊轴部,其两侧板块相背运动,板块边界受拉张而分离;由于软流圈物质上涌,冷凝成新的洋壳,并添加到两侧板块的上,也称为增生板块边界或建设性板块边界。大陆裂谷系具有与大洋中脊类似的特征,也属于分离型板块边界。汇聚型板块边界是其两侧板块相向运动,在板块边界造成挤压、俯冲或碰撞。板块在此叠置消亡。可进一步划分两种类型,即(1)俯冲边界,相当于海沟或贝尼奥夫带,一般大洋板块总是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也称为消减带,俯冲边界又包括两类,岛弧海沟型和山弧海沟型(安第斯型);碰撞边界又称地缝合线,指两个大陆板块之间的碰撞带或焊接线。如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构造带,其中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边界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印度河雅鲁藏布峡谷,称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缝合线。(3)平错型(剪切)板块边界是其两侧板块相互剪切滑动,通常既没有板块的生长,也没有板块的消亡,它一般分布在大洋中,即转换断层,但也可在大陆上出现,如美国西部的圣安德烈斯断层,就是一条有名的从大陆上通过的转换断层。2、简述平行不整合及其构造意义(8分)。平行不整合概念和特征:上、下岩层平行,且其间有地层缺失(5)构造意义:代表沉积间断,其间有垂直的抬升和下降(3)3、 以永定河上游和丁家滩一带野外所见河谷地形、地貌及河流沉积物特征为例,论述你所理解的河流地质作用及结果(本题要求以清晰的思路,合理的逻辑关系,对所描述现象的位置、基本特点及联系或关系进行描述,并对其可能的成因及形成过程进行分析)(15分)。要点:(1)永定河上游:河谷剖面形态-“V”字型河谷及河流阶地、平面形态-曲流河(2)河床沉积物及漫滩沉积-二元结构(3)河曲、侧蚀作用及其结果,(4)阶地、下蚀作用及其成因、意义(5)区域上的意义评分标准:只有对其中任意3条作出描述,10分;思路清晰、逻辑关系正确,3分;有分析,且分析合理,2分。4、 简述大气圈对岩石圈的作用(描述至少二种作用的类型、方式及过程,并分析其可能的结果和可能的研究意义)(15分)。(1) 风化作用及概念:是指在近地表,在大气、水、生物等要素的影响下,岩石或矿物在原地被破坏的过程。(2) 风化作用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及其基本特点。(3) 形成的产物:形成岩石和矿物碎屑、形成细小的粘土、形成土壤、风化壳(4) 风对地表的改造:各种风蚀地形-风蚀蘑菇石、风蚀谷、风蚀城、风蚀穴、风蚀柱等(5) 风的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各种地貌-岩漠、戈壁、沙漠、黄土。(6) 对上述至少二种地质作用及结果进行分析,并指出其可能的研究意义。评分:(1)-(5)答出任何一条,可得3分,最多9分。其中内容不求全面,但求描述准确和具体,否则酌情扣分(6)中对一种地质作用进行分析,并指出研究意义的,得3分,最多得6分。2006(B卷)1、简述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及其结果。(8分)答题要点:(1)说明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结果,即地壳、地幔、地核;(2)说明目前对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主要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及其传播特点;说明波速不连续面,及莫霍面的划分依据、平均深度,古登堡面的划分依据、平均深度等。以上要点答对和比较全面,可以得67分;如果再进一步或加以评论,可的满分;对岩石圈和软流圈也进行了叙述,可以考虑在适当加分2、试以冲积物和冰碛物特征为例,简述机械搬运过程中碎屑物质的变化。(10分)答题要点:碎屑物质在流体介质中机械搬运一般时通过推移、跃移和悬移进行的,搬运过程中一般要发生下列变化,即随着搬运距离和时间的增加,碎屑颗粒由大变小,磨圆度提高,分选变好,碎屑成分由复杂变简单等。如河流冲积物,在河流的上游主要以粗大的砾石为主,分选差,磨圆度也不好,一般以次棱角状为主,成分以比较复杂;河流的中游较之上游碎屑物质在成分、分选和磨圆等方面都有变好的趋势;而河流的下游特别是平原河流的下游碎屑颗粒变细,一般以砂和泥为主,分选性好,磨圆度高,成分相对单一;由于不同季节河水的流量、流速不同,特别是在中下游发生沉积,形成透镜状层理等。而冰川搬运的碎屑物质由于是载移方式进行,碎屑颗粒之间不能进行相互摩擦和碰撞,故此其磨圆度和分选性都不好,成分也比较复杂,一般不显示层理构造等。该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机械搬运方式和不同运动介质搬运方式的理解情况;考察学生对表层地质作用过程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考察对磨圆度、分选性等概念的理解等。故此,要求学生答出要点即可给分,答的不全面者,可视具体情况给分(如果能联系路线实习的内容再加2分),但必须回答(1)机械搬运方式或河流及冰川搬运的特点(4分),(2)举例区别冲积物和冰碛物主要特点(4分)3、论述大陆漂移说的基本思想及其论证的主要依据和特点(至少4个)。(12分)答题要点:大陆漂移说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来的,主要思想为:较轻的硅铝质的大陆块就像一座座块状冰山一样漂浮在较重的硅镁层之上,并在其上发生漂移。全世界的大陆在古生代晚期曾连接成一体,称为联合古大陆或泛大陆(Pangaea),围绕联合古大陆的广阔海洋称为泛大洋;可能由于某种作用力的影响,自中生代开始,泛大陆逐渐破裂、分离、漂移,形成现代海陆分布的基本格局。(4分)主要证据:1)大西洋两侧海岸线的相似性;2)生物学方面的证据,如古生代时期的中龙;3)构造方面的证据,如美洲和非洲古生代造山带可以连接;4)气候方面的证据,如现在印度南部、南美洲东南部、奥洲北部、非洲南部的古生代冰川遗迹可以连成一体。(4分)如果还有其他证据加2分,或表述清楚等加2分。4、简述地层不整合接触关系及其反映的构造运动意义。(10分)答题要点:不整合的概念、类型: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3分)意义:指示构造运动。平行不整合:上升下降 (3分)角度不整合:上升水平挤压下降(主要强调水平挤压作用),(3分)联系实际举例(1分)2007(A卷)1以永定河上游和丁家滩(或担礼)一带野外实习所见河谷地形、地貌及河流沉积物特征为例,论述你所理解的河流地质作用。要求以清晰的思路,合理的逻辑关系,对所描述现象的位置、基本特点及联系或关系进行描述,并对其可能的成因及形成过程进行分析(至少描述三种)(15分)。要点(1)上游河谷剖面形态:谷坡、谷底、河床(2)上游河谷平面形态:曲流河或深切河曲(3)上游河床相沉(冲)积物特征:磨园较差、分选差、成份混杂等(4)冲积物的二元结构:漫滩沉积+河床相沉积(5)丁家滩四级河流阶地及其形成过程与意义。2 论述你所理解的板块构造(基本思想,地质证据等)(15分)。要点(1)基本思想:A、板块,相对运动,球面积守恒;B、新生和消减问题;C、板块边缘地质作用强烈,内部稳定;板块之间相互运动的控制作用;D、板块运动的机制-传送带模式。(2)地质证据:大洋中脊和中央裂谷带、洋底年龄的新认识、相当新的洋底沉积物的发现:180百万年、磁异常条带、贝尼奥夫带的发现、转换断层的认识、蛇绿岩等(写出三条即可)。作适当分析或描述。2007(B卷)1、什么是化石序律?(5分)答:每一地层中各有其特定的化石,或者说有相同化石的地层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