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设备无法识别处理方法大全.docx_第1页
USB设备无法识别处理方法大全.docx_第2页
USB设备无法识别处理方法大全.docx_第3页
USB设备无法识别处理方法大全.docx_第4页
USB设备无法识别处理方法大全.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USB设备无法识别处理方法大全无法识别的USB设备:Unknown USB Device. 很多人都遇到过的一个问题,所谓“无法识别”对于操作系统来说,或者是驱动程度有问题,或者是USB设备出现了问题,或者是计算机与USB设备连接出现了故障,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从这几处着手。对于不同的设备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了解USB设备正常工作需要的条件以及一些可能影响USB设备正常工作的因素,会有助于解决问题。下面是保证USB设备可以正常工作的一些条件:(1)USB设备本身没有任何问题可以通过在其它计算机上进行测试,保证能正常工作;(2)USB接口没有任何问题可以通过连接其它的USB设备在此接口上进行测试;(3)USB设备的驱动程序已经正确安装,如果有详细说明书的USB设备,一定要仔细查看相应的说明文件,按照说明安装相应的驱动程序;Windows 2000以后的操作系统以识别大部分的USB设备,Windows 98以前的操作系统可以安装USB设备自带的驱动或者安装通用的USB设备驱动程序。下面是可能影响USB设备正常工作的一些情形:(1)USB设备已经出现了故障(同样的条件以前可以正常使用,现在出现了问题);(2)USB接口有问题,比如:USB前置接口极性接反,这可能导致USB设备烧毁,所以一定要仔细看一下主板说明书,防止接错;接口电压不足,一些移动硬盘常会有这样的问题,主机后面的USB接口往往会比前置USB接口更可靠一些;主板与操作系统兼容性有问题,安装最新的主板驱动程序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此类问题;Bios中禁止了USB设备,可能通过更改BIOS中相应的设置来解决;操作系统问题,可以通过重装操作系统来解决。(3)USB驱动程序有问题:如果怀疑驱动有问题时,应当保证安装了该设备相应型号的最新驱动程序或确认操作系统不需要安装特别的驱动,最新的驱动可以通过从网上设备生产商的主页上去查找。当USB设备出现问题时,除了根据实际的错误提示信息寻找解决方案以外,还要仔细查看USB设备的具体品牌、型号、生产商,在搜索结果时包括这些信息,可以更容易地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法。象有些插拔费劲需要经常处于连接状态的USB设备暂时出现故障,操作系统不停地出现“无法识别的USB设备”这样恼人的提示时,可以在设备管理器中暂时关闭通用串行总线控制器中相应的USB端口或者禁止相应的USB设备。一、无法识别的USB设备处理方法:1、前置USB线接错。当主板上的USB线和机箱上的前置USB接口对应相接时把正负接反就会发生这类故障,这也是相当危险的,因为正负接反很可能会使得USB设备烧毁。 所以尽量采用机箱后置的USB接口,也少用延长线.也可能是断口有问题,换个USB端口看下。2、USB接口电压不足。当把移动硬盘接在前置USB口上时就有可能发生系统无法识别出设备的故障。原因是移动硬盘功率比较大要求电压相对比较严格,前置接口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电压,当然劣质的电源也可能会造成这个问题。解决方法是移动硬盘不要接在前置USB接口上,更换劣质低功率的电源或尽量使用外接电源的硬盘盒,假如有条件的话。3、主板和系统的兼容性问题。这类故障中最著名的就是NF2主板与USB的兼容性问题。假如你是在NF2的主板上碰到这个问题的话,则可以先安装最新的nForce2专用USB2.0驱动和补丁、最新的主板补丁和操作系统补丁,还是不行的话尝试着刷新一下主板的BIOS一般都能解决。4、系统或BIOS问题。当你在BIOS或操作系统中禁用了USB时就会发生USB设备无法在系统中识别。解决方法是开启与USB设备相关的选项。就是开机按F2或DEL键,进入BIOS,把enable usb device选择enable。5、拔插要小心,读写时千万不可拔出,不然有可能烧毁芯片。XP中任务栏中多出USB设备的图标,打开该图标就会在列表中显示U盘设备,选择将该设备停用,然后你再拔出设备,这样会比较安全。其实判断软件硬件问题很简单,在别的机器或换个系统(98下要驱动哦)试试就可以了.有些小的问题不妨先用专门软件格式化下.还有提醒大家WINDOWS下格式化时要选择FAT,不要选FAT32。二、U盘提示无法识别的USB设备维修故障提示如图:此故障大部份是U盘接口电路部分引起的。1、首先换一根USB延长线或换个USB口,排除掉U盘之外的因素。2、摇动U盘的插头,看是否有松动。3、拆开U盘外壳,把USB接口的四个脚补焊一遍。4、故障依旧。在数据线到主控之间有两个起保护作用的电阻,用万用表测量其中的一个开路。5、从坏的主控板上拆下一个27欧的电阻换上,故障排除。总结: U盘的故障一般都较容易修,应急情况也可以直接短接此电阻。维修例:一Reidio牌128M的U盘插入电脑USB孔时提示无法识别的设备。此U盘为ChipsBank方案。备注:图中为导线焊上二极管临时代用,维修时应将三脚IC折下来,将二极管直接焊在电路板上。有配件的人员应使用规格相同的稳压IC换上。检修过程:1、根据故障分析,可以排除是软件的问题。2、拆开U盘,首先看晶振、闪存等有无虚焊现象。3、用备用的12M晶振代换上,故障依旧。4、用万用表测USB接口的V电压有5V正常。5、再测稳压IC的输入端5V也正常,测稳压IC的输出端只有1.3V,正常应该为3.3V左右。6、由于芯片没有发热现象,判断稳压IC损坏。7、手头刚好没有这种稳压IC,应急用一个二极管并在三脚IC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8、故障排除。三、关于无法识别的USB设备 MP3不联机的原因可能有多种,我自己接触过很多种的MP3,大致归纳一下解决办法:1、电脑设置MP3插入后,就会在右下角弹出电脑正在尝试连接此USB设备的一些信息,有时就会弹出对话框让用户选择,有些用户还没看清就点了否,或者因为电脑一些初始的设置问题,禁止了USB的一些功能。解决办法:右键点“我的电脑”,选“属性”-“硬件”-“驱动器签名”,在此选择“忽略”,点“确定”。然后重新插上MP3,还是不连的话,再右键点“我的电脑”-“属性”-“硬件”-“设备管理器”,从中找到“通用串行总线控制器”,右键,然后“扫描检测硬件改动”。2、驱动程序问题MP3光盘里往往会配“98驱动程序”、“升级工具”,在2000以上系统中,虽然理论上不需要安装也能联MP3,但往往安装过驱动后,能让联机变的更顺畅。所以试试安装这些工具,如果没有“98驱动”,就把“升级工具”安装一下(有些MP3的驱动集成在升级工具中)。3、MP3本身的电压问题由于现在MP3的趋势是千方百计的降低成本,所以各公司不断采用新方案,新主控,新FLASH芯片,并不是说这些新东西就偷工减料了,问题在于这些新东西往往需要长期的调试才能达到最佳,但市场状况只能允许MP3工厂测试能在电脑的一个接口上联机就投产,所以常出现不联机、掉盘等现象。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用户多试几次,换插不同USB接口,单独再配一条质量好的USB线(一般越粗越好,铜的比铁的好),然后保证MP3供电正常(用充电器把电充满再试)。4、长期不使用后,出现的不联机有些MP3长期不使用后,不能联机,甚至不能充电。主要是由于MP3未关闭电源,长期不用导致放电过度,达不到启动电压引起的。解决办法:把MP3连接到电脑或充电器上后,反复的拔/插USB接口和打开/关闭电源开关(ON/OFF键,如果没有就反复按PLAY键)。比如,插上USB接口后,关ON/OFF充2分钟,再开ON/OFF充2分钟,再拔下来重插,再充2分钟。这样做的目的是让MP3先少量充进一些电,达到启动电压。5、如果这些方法仍然不能解决问题,基本能肯定MP3本身出现问题。此时,应该及时的进行返修或者退换,以免错过保修期。强烈反对用户自行拆机,MP3的种类比手机都多,而且往往需要原厂的程序重新升级,所以自行拆机大多导致不能享受免费服务。也不建议用户自行对MP3升级。四、系统报错“无法识别的USB设备”【故障现象】使用U盘时电脑意外断电,重新开机后U盘无法正常使用,插上后系统就报错“无法识别的USB设备”。使用其他原来都能正常使用的USB接口设备,都会提示同样的错误信息。将USB设备插到电脑的其他USB接口上,都能正常工作。【分析故障】从现象上看,USB设备和主板的接口都没有损坏,怀疑是意外断电导致系统设置错误。【问题处理】从“控制面板”进入添加和删除硬件的窗口,将所有USB设备都删除,重新安装需要使用的USB设备驱动程序。重新启动电脑,U盘等USB设备插在原来的故障接口上能够正常工作。五、无法识别的USB设备-笔记本硬盘故障移动硬盘,插在前置USB接口,无法识别。这种情况,很大原因是供电问题。由于USB硬盘在工作的时候也需要消耗一定的电能,如果直接通过USB接口来取电,很有可能出现供电不足。因此,几乎所有的移动硬盘都附带了单独的外接电源或者是通过键盘取电的PS2转接口,这时只要事先连接好外接电源或者通过PS2转接线与键盘连接好,确保给移动硬盘提供足够的电能之后再试试,这时应该可以正常使用了吧。需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建议使用移动硬盘之前都确保有足够的供电,否则很可能由于供电不足导致硬盘损坏。对于从来没有使用过USB外接设备的朋友来说,即使正确安装了驱动程序也有可能出现系统无法检测USB硬盘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主板默认的CMOS端口是关闭的,如果没有将其设置为开启状态,那么Windows自然无法检测到移动硬盘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重新开机,进入CMOS设置窗口,并且在 “PNP/PCI CONFIGURATION”栏目中将“Assign IRQ For USB”一项设置为“Enable”,这样系统就可以给USB端口分配可用的中断地址了。还有可能是USB接口类型不符导致移动硬盘无法使用。比如计算机配置的USB接口是1.1标准的,而购买的移动硬盘是USB 2.0标准的接口,这就要求连接计算机和移动硬盘的连接线必须支持USB 2.0标准。因为高速移动设备插入低速集线器,该设备可能不被正常安装,而有些朋友在使用移动硬盘的同时还使用优盘,为了方便就直接使用优盘附送的USB 1.1标准连接线,这样就导致USB 2.0标准的移动硬盘无法正确识别。只要将连接线更换为USB 2.0标准的即可解决此故障。六、USB设备的识别以及驱动安装问题问题描述:USB设备的硬件ID简介以故障判断和驱动安装方法解决方案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是我们目前经常使用的计算机接口,可以连接的设备也是多种多样的,在日常咨询中难免遇到产品相关或其他第三方USB设备安装驱动的问题,对于此类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硬件ID是电脑中每个硬件的一个编号,固化在硬件的芯片里,所有设备都有此类编号。所有测试软件都有可能会出错,只有硬件ID是最可靠的,只要确认好INF文件中包含需要的硬件ID,就可以保证驱动是可以用的。对于USB相关ID的简介常见的USB硬件ID格式:USBVid_xxxx&Pid_yyyy&Rev_zzzz其中Vid表示硬件厂商信息,Pid表示产品编号,对于一般驱动安装我们需要核实Vid,Pid信息,其中Vid的厂商对照表已经更新到驱动下载&软件安装汇总(知识库编号:30118)中以便于查询。比如ThinkPad鼠标设备ID如上图通过VID_04B3,在驱动下载&软件安装汇总中查询,结果IBM Corp.表示是IBM授权的设备。另外,其中的HID表示的是人体学接口设备 (Human Interface Device, HID),目前USB设备常见的的有人体学接口设备(Human Interface Device,HID)、通信设备类(Communication Device Class,CDC)和大容量存储设备(Mass Storage Device,MSD)等几类设备,也可以从兼容ID中的Class字段来判断是什么类型的设备,如下图:比如上图中的Class_03表示的就是HID设备,一般情况下典型代码为1,2,3,6,7,8,9,10,11,255。分别代表意思为1audio:表示音频设备。2communication device:通讯设备,如电话,modem等等。3HID:人体学接口设备,如键盘,鼠标等。6image图象设备,如扫描仪,摄像头等,有时数码相 机也可归到这一类。7打印机类。如单向,双向打印机等。8mass storage海量存储类。所有带有一定存储功能的都可以归到这一类。如数码相机大多数都归这一类。9hub类。11chip card/smart card。255vendor specific.厂家的自定义类,主要用于一些特殊的设备。如接口转接卡等。但是由于在这不是一个规定,在驱动编写过程中只要不需要通过WHQL类型是可以任意填写的,也就是第三方设备可能发通过Class值判断器功能。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上面查看USB Class的时候看的是HID人体学输入设备属性而不是HID-Compliant mouse的属性呢?这与系统对于USB的识别方式是有关系的,USB连接主机后,系统首先要识别设备大类,比如上面的鼠标先识别成HID设备,但是硬件的ID是一样的。 然后在HID设备内再识别成鼠标,系统将其重新分类到“鼠标和其他指针设备”中。这个识别的过程在大容量存储设备(Mass Storage Device,MSD)识别过程中十分明显,而且对于判断问题也很有帮助。以下以一个ThinkP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