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第五届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文件技术规范和评比标准.doc_第1页
宜昌市第五届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文件技术规范和评比标准.doc_第2页
宜昌市第五届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文件技术规范和评比标准.doc_第3页
宜昌市第五届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文件技术规范和评比标准.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1宜昌市第五届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技术规范内容要求与说明技术标准1、至少两台摄像机现场同步拍摄教师和学生,或后期合成。2、课堂实录的格式为H.264+AAC编码的MP4文件,课堂实录原片分辨率在720*576或以上,码流为0.5-1Mbps。(有条件的地方建议使用高清摄像机拍摄。)3、画面色彩还原正常,多台摄像机色彩一致,声音拾取清晰,无电流杂音,无明显失真,音量适中。节目格式1、录制课堂实录要有片头,片头时长不超过5秒。内容包括:课程名称、年级、上/下册、版本、主讲教师工作单位和姓名等。2、主要教学环节应有字幕提示。拍摄要求1、拍摄:画面稳定,聚焦清晰;画面推拉摇移跟等运动平稳。2、取景:老师以近景为主,特写为辅;学生以中景、近景为主,特写和全景为辅。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景别切换。3、构图:突出拍摄主体,符合美学原理。4、抓拍:熟悉课堂教学内容和进程,及时抓拍有关画面;注意特写的应用,清楚展现有关细节。5、布景:符合一般课堂教学环境,整洁、光线充足、隔音效果好。人员要求1、教师要求:普通话标准,发音清晰响亮;着正装,避免灰暗或细条纹服装。2、学生要求:统一着装。文件格式所有上报作品均要求为MP4格式。文件报送参赛作品以移动设备(U盘、移动硬盘)拷贝报送。说明: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完整课例类别作品需按本规范制作;微课类别作品参照本规范执行,允许结合教学内容自行采用摄像头、手机拍摄和录制电脑屏幕、手写板录制等方式,但应保证视频质量。附件2宜昌市第五届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评价标准(1.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完整课例类别)内容要素与标准分值教学设计(30分)1、教学(学习)目标明确恰当,体现学科课程标准要求及学生认知特点,符合“立德树人”的教育方向。52、正确理解和科学处理教材,围绕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和学生学情等再加工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符合学科特点,教学步骤清晰,循序渐进。83、教学方法预设恰当,媒体使用和资源运用理由充分,有可预见的促进学生学习的效果。54、学生作业(任务单、导学案等)设计合理,针对性强,容量适当,有利于学生低阶思维和高阶思维并重培养。85、板书(思维导图等)设计简明扼要,有利于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自主建构。4教学过程(50分)6、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教师引导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价值,体现“以学定教,自主合作”的教学特色。87、科学有序推进教学进程;数字学习资源运用恰当、有效,有助于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108、恰当使用多媒体、交互式电子白板、网络学习平台(空间)等资源、媒体,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109、合理选择信息技术软件工具、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真正体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1010、教学过程流畅;教学过程中多边互动丰富且有实效,教学生成性问题处置恰当。611、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精讲精练,学以致用。6教学效果(20分)12、达成预期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好。513、学生参与学习有广度和深度,有显性和隐性的学习收获,对学生后续继续学习有帮助。514、有独到的学科思想和教学策略,有一定的个人特有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效果显著。515、学生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关注度高,转变学习方式并获得较好体验。5说明:“教学设计”以参评作品资料中的教学设计文本和课堂实况录像为依据评价;“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以参评作品资料中的课堂实况录像、相关资源(课件、导学案、测评练习、讲述教学故事微视频)等为依据评价。(2.微课类别)内容要素与标准分值选题设计(10分)1、选题简明:选题为教学中的学科思想、学科方法、学科经验的积累及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点、易错点。每个微课程只解决一个问题或一个问题的某个方面,鼓励采用专题微课程方式。52、设计合理:应围绕教学或学习中的常见、典型、有代表的问题或内容进行针对性设计,能够有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问题。5教学内容(20分)3、科学正确:教学内容严谨,不出现任何科学性错误。54、逻辑清晰:教学内容的组织与编排,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过程主线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明了易懂。15教学手段(25分)5、问题导学:善于把知识问题化,问题系列化,并从生活实际切入,以层层剥笋的方式推进问题、 解决问题;能创设学生深入探究的情景,引导学生掌握探究的科学方法。106、形式新颖:构思新颖,教学方法富有创意,善用现代教学技术探索研究学科难点的突破方法,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类型包括但不限于:教授类、解题类、答疑类、实验类、活动类、其他类。录制方法与工具可以自由组合,如用手写板、电子白板、黑板、白纸、Pad、录屏软件、手机、DV摄像机、数码相机等制作。77、技术恰当:能够应用现代化手段揭示学科本质特征、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难点问题。8教学效果(25分)8、学习生成性:能够让学生茅塞顿开、触类旁通,使复杂问题简单化,难点问题平常化。89、趣味性强:教学过程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精彩有趣,启发引导性强,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710、目标达成:完成设定的教学目标,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能力的提高。10作品规范(20分)11、结构完整:虽然简短,但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专题微课程必须符合系列化结构化完整性原则)1012、技术规范:微课程时长一般不超过10分钟,视频画质清晰、图像稳定、声音清楚(无杂音)、声音与画面同步;围绕所选主题进行设计,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设计形象直观、层次分明;简单明了,教学辅助效果好; 513、语言规范:语言标准,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