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1.金文中的“封”字写作或,“邦”字写作。意为划定疆界,植树为帜,建筑城堡,驻军守土。其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 王位世袭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内阁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封”“邦”意为划定疆界,植树为帜,建筑城堡,驻军守土,反映出“封”“邦”是象形字,表示封疆界建国家,其反映的制度是西周的分封制,所以选C;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与材料信息不相关,排除AB;明朝设立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与划定疆界无关,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划定疆界,植树为帜,建筑城堡,驻军守土”,结合所学分封制的特点分析解答。2.汉书记载:“秦遂并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为此秦推行A. 郡县制B. 皇帝制C. 三公九卿制D. 中外朝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西周后期,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终于导致王室衰微,大国争霸,战争四起,传统的政治秩序受到冲击,原有的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结构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礼崩乐坏”局面,而这些都是分封制的弊端带来的必然结果。秦始皇建立秦王朝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开创郡县制。考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郡县制的原因3.有史学家认为,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所谓“科学”是指A. 既保证了中央集权,又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B. 既保证了皇权独尊,又彻底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 既保证了皇权独尊,又使宰相能各司其职D. 既保证了中央集权,又彻底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答案】C【解析】【详解】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官制,与地方管理无关,不能调动地方的积极性,故排除A项;三省六部制加强了皇权的独尊地位,但并没有彻底消除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故排除B项;三省六部制加强了皇权独尊,又将相权一分为三,使各省长官能各司其职,故选C项;三省六部制并不能消除地方割据的隐患,故排除D项。4. 我国录用公务员主要采用公开考试的方式。这种方式借鉴了下列古代哪种选官制度( )A. 察举制 B. 征辟制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选官制度,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联系所学,古代依据考试成绩选择官员的是科举制度,正确的选项是D项,A项主要依据是品德才能,B是皇帝或政府征召名望显赫人士居官的手段,C项主要是出身门第,都不符合题意。5. 古希腊城邦雅典是民主政体的发源地,雅典民主制的确立是在哪位执政官执政时期( )A. 梭伦 B. 克里斯提尼C. 伯里克利 D. 西帕尔库斯【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的确立,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联系所学,在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正式确立雅典的民主政治,符合题意的是B项,A项是雅典民主的奠基时期,C项是雅典民主的黄金时期,D项错误,排除。6.民法大全中规定:“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与上述这句话的思想最相符合的是A. 罗马法是维护奴隶制度的法律B. 罗马法充满着封建迷信思想C. 奴隶和隶农的逃亡必须遭受惩治D. 奴隶和奴隶主地位是平等的【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这些信息可以看出,罗马法是为了维护奴隶制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的,故选A;材料强调奴隶和隶农要服从奴隶主,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不能反映材料本质,排除;材料强调奴隶和隶农要服从奴隶主,“地位是平等的”表述错误,D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联系所学罗马法的实质分析解答。7.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A. 实际上确立了议会主权B. 遭到洛克等思想家的反对C. 规定实行三权分立原则D. 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完成【答案】A【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是理解能力。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确立了君主立宪的基础。洛克等是提倡民主政治的,不会反对英国的这一法案;权利法案主要是规定议会的权利,限制国王的权力,没有规定实行三权分立。标志资产阶级革命完成的光荣革命。因此答案为A。8.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参议员每州两名,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这一规定主要调和了当时美国A. 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矛盾B. 大州与小州之间的矛盾C. 白人与黑人之间的矛盾D. 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在美国1787年宪法制订时,为了平衡大小州之间在议会中的席位,实行了折中的方法,按照人口比例产生众议院和各州2名的标准组成参议院,从而协调了大小州之间的矛盾,故B项正确;南北方之间矛盾与材料无关,白人与黑人之间的矛盾在制宪会议中未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以联邦制的方式解决的,故ACD与题意不符,排除。9.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克林顿都曾遭到过弹劾,这体现了美国政体的A. 中央集权原则B. 分权制衡原则C. 两党制衡原则D. 共和制原则【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中央权力实行“三权分立”“分权制衡”原则,即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最高立法权属于国会,最高司法权属于联邦法院,总统、国会和联邦法院相互独立由相互制约,国会拥有对包括总统在内的文官提出弹劾的权力,故B正确;中央集权原则反映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与总统遭到弹劾无关,排除A;两党制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实行两个主要政党交替垄断政权的制度,共和制是指国家元首并非世袭的皇权,元首的产生方式是以民主选举方式选出,CD不符合题意,排除。10. 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于A. 拿破仑统治的确立 B.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C.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D.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法国大革命后,政权更迭频繁,直到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以一票的微弱优势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共和制度,故选D。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785年宪法11.“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率,军官均由皇帝任命。”材料反映出A. 英国君主大权在握B. 德国半专制君主立宪制C. 美国国会形同虚设D. 法国共和之路艰难曲折【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德国君主立宪制下,德国皇帝掌握实权,地位高于议会,“君主为实,立宪为虚”,专制主义色彩浓厚,材料正是说明德国政体专制主义色彩浓厚,是半专制君主立宪制,故B正确;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国王的权力受到制约,A不符合题意,排除;美国和法国实行民主共和制,不存在皇帝,排除C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帝国军队由皇帝统率,军官均由皇帝任命”,联系所学德意志第一帝国宪法的内容分析解答。1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之所以不可避免,其最主要原因是A. 中国在军事上和经济上极端落后B. 禁烟运动激化了中英矛盾C.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急需打开中国市场D. 中国实行闭关政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鸦片战争的爆发的根本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急需打开中国市场,于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所以答案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13.马克思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点的是A.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B. 洗劫并焚毁圆明园C. 以战争为主要扩张手段D. 增开更多通商口岸【答案】B【解析】【详解】“海盗式”掠夺往往反映出来的是野蛮和破坏,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最能反映“海盗式”的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故B正确;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更多通商口岸不符合野蛮的“海盗式”,排除AD;以战争为主要扩张手段则是所有侵略战争的共性,不能突出说明“海盗式”,排除C。14.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资政新篇最突出的特点是A. 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B. 真正触及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 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D. 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资政新篇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资政新篇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故C正确。资政新篇不是农民运动的产物,不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故A错误。天朝田亩制度触及了封建土地私有制,不是资政新篇,故B错误。资政新篇不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故D错误。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资政新篇【名师点睛】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或者说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政治上,它主张“以法治国”、舆论监督和直接选举政府官员,即提出了初步的民主法制思想。经济上,它鼓励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提倡保险事业。文化思想上,它反对迷信,提倡新式教育。外交上,它主张自由往来、平等互利。但以太平天国本身的历史条件,未能实施。虽然在太平天国其间产生但并不是农民阶级的产物。15.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主要是指太平天国A. 没有现实的革命目标B. 对西方侵略缺乏警觉C. 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D. 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答案】D【解析】“采用宗教”“建设天国”等信息,说明指导太平天国运动的仍然是宗教思想,缺乏科学理论指导,仍是一场旧式农民战争,故D正确;材料不能体现ACD。16.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在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A. 开辟内河新航线B. 开放新的通商口岸C. 允许日本在华设厂D. 给予日本巨额赔款【答案】C【解析】【详解】甲午战争时期,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阶段的西方列强对外侵略进入资本输出阶段,因此有利于其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在中国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故选C;AB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要求,不符合题意,D项有利于日本经济的发展,但是并不是最有利于列强在华的经济扩张,排除ABD。17.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所说:“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此评价最适用于A. 义和团运动 B. 维新变法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根据材料分析问题,典型的材料分析性质的选择题,看陈旭麓先生的话“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这句话包含两个意思,一是爱国主义,二是回到中世纪,中世纪一般指的是欧洲的封建社会,说明这场运动导致社会的倒退,BCD都体现一种爱国主义,并且都是社会进步。A项义和团运动,虽然是从爱国主义出发的,但是从其运动的口号、运动的表现等方面来看,是整个社会的一大倒退,打着爱国主义的旗号,其实客观上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故此题选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义和团运动【名师点睛】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口号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但是“灭洋”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拒绝西方近代文明,并不符合近代化发展的历史需要,暴露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扶清”又模糊了农民阶级对清朝反动本质的认识。18.在湖北武昌辛亥革命纪念馆里陈列着很多像下图这样的纪念品,让人们追忆起那段辉煌的岁月。展品反映的主题是A. 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君主立宪制B. 以改革救中国,走和平崛起之路C. 推翻了君主专制,实行共和政体D. 新政府实行内阁制,约束袁世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注意这两件展品中的关键字眼“共和”、“民国”,这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实行的是共和政体,A项不对。辛亥革命是暴力革命,不是和平改革,B错误。D明显与题干主旨不符,答案为C。考点:辛亥革命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时要抓住图片中的关键信息,联系所学史实分析。19.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其主要依据是A. 没有建立新的政权B. 临时政府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C.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D.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判断一场革命运动失败或成功主要看其任务和目标是否达到了。辛亥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并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后来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并没有完成。故选D。A项错误,辛亥革命建立了新政权,即中华民国;B项错误,不是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C项是失败的直接表现。考点:辛亥革命点评: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推翻了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颁布了约法,但是辛亥革命并未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说辛亥革命失败了。20.五四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上海后,发展成为全国性的群众爱国运动,这充分说明A. 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 五四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 五四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D. 上海是最早的工人罢工的城市【答案】A【解析】【详解】五四运动由学生和知识分子发起,转移到上海后以工人为罢工的斗争形式,五四运动发展成为全国性的群众爱国运动,充分说明了这场运动是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的,故A正确;五四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畴,但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B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上海是最早的工人罢工的城市,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发展成为全国性的群众爱国运动”,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五四运动的特点分析解答。21.我们通常所说的“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是A. 民主和科学精神B. 勇于解放的精神C. 追求真理的精神D. 爱国主义精神【答案】D【解析】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主义贯穿于五四爱国运动的始终,“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是爱国主义精神,D正确;A、B、C是“五四精神”的组成部分,不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排除。点睛:“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是爱国主义精神,民主和科学精神、勇于解放的精神、追求真理的精神是五四精神,但不是主旋律。22.之所以说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主要是因为A. 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B. 揭示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C. 吸取了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D. 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的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指明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目标、革命的基本力量、实现目标的手段及其理论依据等,系统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所以说其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答案为D。考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认识和理解,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23.马克思说巴黎公社“只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其含义是( )A. 巴黎公社起义是由于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B.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实际是在巴黎一个城市成熟C. 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D. 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革命的发生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当时资本主义发展仍处在上升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力还尚未充分发挥出来,这时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条件尚不具备,但由于普法战争中法国的失败以及第三共和国的叛变行为和对国内群众的压制,引发了巴黎公社革命,因此其发生具有偶然性和自发性,故D正确。A项说法错误,当时资本主义发展仍处在上升时期,生产关系没有阻碍生产力发展,排除。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条件尚未成熟,故“在巴黎一个城市成熟”的说法错误,排除B。C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只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信息不符,排除C。点睛:抓住题眼在解题中的关键作用,本题的题眼是“只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根据对题眼的了解,运用所学知识从巴黎公社爆发的原因、影响等方面思考,逐一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24.当年俄国共产主义小组中曾有一位女成员写信问马克思,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是否可以在俄国实现,马克思直接回答说不可能。可是后来的事实恰恰相反,革命首先在俄国成功了。革命首先在俄国成功的主要客观原因是A. 俄国资本主义大工业最发达B. 俄国工人阶级力量最强大C. 列宁提出了科学的革命理论D. 一战严重激化了俄国社会的矛盾【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马克思认为俄国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而事实却是革命在俄国成功了。这取决于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主观因素集中体现在俄国自身国情上,而题干中所问为主要客观原因。选项中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比较落后;B项工人阶级力量不断壮大,而非最强大;C项是主观原因。D项表述符合史实。十月革命的主要客观条件是一战激化了俄国矛盾。25.二月革命后,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奠定思想基础的文献是A. 四月提纲B. 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C. 和平法令D. 土地法令【答案】A【解析】【详解】四月提纲指明了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途径,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故A正确;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都是俄国十月革命后颁布的,十月革命标志着俄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不符合“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奠定思想基础”,排除BCD。26.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的事件是A. 中共“二大”B. 国民党“一大”C. 中共“三大”D. 国民党“二大”【答案】B【解析】【详解】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故B正确,D错误;1922年中共“二大”确立中共民主革命纲领,1923年中共“三大”中共决定与国民党合作,AC不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排除。27.1945年,中国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向蒋介石表示:“人民遭受了21年的内战,他们流尽了鲜血。现在该是为农村的大众干一些事情的时候了。”蒋介石则表示:“我是个战士,等消灭了对手之后再说吧。”这反映出A. 国共谈判注定要以失败而告终B. 国民政府仍坚持独裁内战方针C. 国民政府拥有较强的武装力量D. 国民政府的合法性已遭到质疑【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解放战争概况的掌握。依据所学可知,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全面内战的爆发;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由全面进攻转为重点进攻,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三大战役以摧枯拉朽之势迫使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所以应选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28.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说:“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上述言论的背景是A. 美苏关系逐渐恶化B. 中美关系彻底破裂C. 两极格局正式形成D. 西欧和日本迅速崛起【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二战后初期美苏关系知识点,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结合题干时间以及“应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的信息,分析可知当时的美国企图称霸世界,美苏关系的战时同盟逐渐变为战后对抗,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中美关系的破裂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1955年华约的组建,排除C;西欧和日本迅速崛起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D。故选A。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29.在两极格局之下,美苏两国事实上形成了以“冷和”代替“冷战”的默契。这种心照不宣A. 体现了联合国宪章精神B. 表明美苏两国合谋瓜分世界C. 反映了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D. 客观上避免了世界大战爆发【答案】D【解析】【详解】联合国宪章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两极格局之下,美苏冷战,在世界范围内争夺霸权,不利于世界和平,A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两极格局下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而不是合谋瓜分世界,B项错误;和平发展成为主流是在冷战结束后,C项错误;二战后,美苏两国实力相当,都不敢轻易发动战争,客观上避免了世界大战爆发,故D项正确。30.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中,有利于日本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是A. 民主化改革B. 高度重视科技和教育C. 美国的扶植D. 利用国家政权发展经济【答案】B【解析】【详解】ABCD 都是日本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其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和教育推动着经济、社会等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故B正确;ACD三项不符合题干中“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这些条件,排除。31. 法国和德国是两个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以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它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这种“政治智慧”是()A. 认识到自己的人民是永不放弃、永不屈服的人B. 自力更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 法德和解,开始欧洲一体化的探索D. 一定要不断完善民主和法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法德两国和解是欧洲和平的关键。同时只有向一体化方向迈进,法德才有可能真正地和解。故选C。ABD三项都是只涉及到单个国家的某一个方面,非“政治智慧”。考点:欧洲一体化点评:法德和解是欧洲一体化的前提,欧洲一体化也为法德和解提供了可能。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欧共体的建立和建设、欧盟等需要掌握。32.尼克松在回忆录中说,中美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钟,“但却成了本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材料中所提出“公告”是指A. 中美上海公报B. 中美关于台湾公告C. 中美建交公报D. 波茨坦公告【答案】A【解析】【详解】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材料中所提的“公告”是中美上海公报,故A正确;尼克松访华期间没有签署中美关于台湾公告,排除B;1978年签署中美建交公报,1945年签订波茨坦公告,CD时间均不符合题意,排除。33.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事件是A.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提出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D. 参加日内瓦会议【答案】B【解析】【详解】联系所学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后来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交往的准则,故B正确;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提出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不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排除A;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1954年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与题干无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提出并已经产生积极影响,排除CD。34.“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仿佛听见了一声巨响,并且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从此后被分裂为15块碎片。”这句话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 苏联解体B. 社会主义制度失败C. 东欧剧变D.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从此后被分裂为15块碎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分裂15个独联体国家的史实,苏联成立于1922年到1991年解体共计69年,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苏联解体,故A正确;苏联的解体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B错误;东欧剧变不符合“戈尔巴乔夫”“被分裂为15块碎片”,排除C;多极化趋势出现,不符合“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被分裂为15块碎片”,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从此后被分裂为15块碎片”,联系苏联解体的史实分析解答。35.20世纪90年代,有人评论国际局势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那它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A. 当今世界是日本、俄罗斯、欧盟、中国和美国共同主导的五极世界B. 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正式形成C. 到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才呈现出多极化趋势D. 世界多极化格局正在形成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一超多强”局面,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但多极化格局远未形成;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故A、B、C三项的表述都与史实不符。因此选D。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当今国际局势。第二部分综合题(共30分)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题。第题共16分,题号从36到43,每小题2分;第题共14分,题号是44。)第题(16分)36.某位同学完成了一段有关中国近代历史的介绍稿。请将横线处应该填写内容的选项填在相应的位置。中国近代史是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自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来,中国社会各阶层纷纷掀起各种形式的抗争和救亡图存的斗争。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农民阶级为主体的 (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和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末);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的 ;以工人阶级作为主力军参与的 ,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中国共产党建立并逐渐成熟,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出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1945年,终于赢得 的胜利。最终, 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