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专题卷3.docx_第1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专题卷3.docx_第2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专题卷3.docx_第3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专题卷3.docx_第4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专题卷3.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一、单选题1连续培养法广泛应用于酒精、丙酮等产品的发酵生产过程中,下列对连续培养优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及时补充微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B能改变膜的通透性,利于代谢产物的释放C有利于延长稳定期、提高代谢产物的产量D有利于排出有害的代谢产物【答案】B【解析】2某同学在、三种条件下培养大肠杆菌,这三种条件是: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不断补充培养基,及时去除代谢产物; 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不补充培养基,不去除代谢产物;以葡萄糖和乳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不补充培养基,不去除代谢产物;根据培养结果绘制的一段时间内菌体数的对数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如下:假设三种培养基中初始总糖量相等,则、三种条件依次对应的趋势图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C丙、甲、乙 D丙、乙、甲【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不断补充培养基,及时去除代谢产物,该条件可以认为是一种理想条件,菌体的种群数量将呈“J”型曲线增长,对应曲线丙;以葡糖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不补充培养基,不去除代谢产物,会导致培养基中营养物质越来越少,同时代谢废物的积累会导致菌体种群数量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可能会有减少的趋势,对应图象甲;在用葡萄糖和乳糖作碳源的培养基上培养大肠杆菌,开始时,大肠杆菌只利用葡萄糖而不利用乳糖,只有当葡萄糖被消耗完毕后,大肠杆菌才开始利用乳糖,所以在条件下,大肠杆菌的数量开始时会增多,当葡萄糖被消耗完毕后,大肠杆菌由于没有碳源而使得数量暂不变化,当其开始利用乳糖时,其数量又开始增多,当乳糖消耗完毕后,大肠杆菌的数量将开始减少,对应图乙。故C正确考点:种群数量变化曲线3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证明某种细菌对植物树叶的分解作用,提出了三种实验方案。其共同之处是: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等份,实验过程保持树叶湿润。其他实验条件和步骤如下表所示。哪种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 ( )序号实验处理甲乙方案一无菌条件自然条件方案二先灭菌,再放于适宜条件下自然条件方案三先灭菌,再放于适宜条件下先灭菌,然后接种某种细菌,最后置于适宜条件下A方案一B方案二 C方案三 D三个方案都不能达到【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生物实验中对照实验的设计。由题干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应设置是否为是否存在该种细菌,方案一和方案二中乙内不能确定细菌种类,AB错误。方案三中单一变量为是否接种该种细菌,同时控制环境条件等无关变量一致,C正确,D错误。4水体微生物群体对有机物有分解作用。下图所示为一种新的有机物吡啶羧酸(分子式为C6H5NO2)进入水体后被微生物分解的情况,其中箭头表示该有机物第二次进入该水体的时刻。回答下列问题:第一次和第二次比较,第一次吡啶羧酸进入水体有一定的延迟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 )A吡啶羧酸太少,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的碳源和氮源不足B吡啶羧酸加入水体后诱导微生物基因突变需要一定的时间C吡啶羧酸诱导产生分解吡啶羧酸的酶需要一定的时间D水体微生物群体细胞中代谢产物的积累使酶活性降低【答案】C【解析】5关于纤维素分解菌选择培养正确的是( )A可以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 B可以减少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C所用培养基是固体培养基 D选择培养可以省略,但不可以重复操作【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B在将样品稀释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之前,可以通过选择培养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A正确,B错误;C这里选择培养的目的是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所用培养基是液体培养基,以便于下一步的稀释涂布操作,C错误;D选择培养可以省略,若进行选择培养,可以重复操作,D错误。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利用【名师点睛】纤维素分解菌分离的实验流程土壤取样:富含纤维素的环境选择培养:用选择培养基培养,以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可以省略)梯度稀释:制备系列稀释液涂布平板: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6下列是关于“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操作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A培养基倒平板后,等平板冷凝了要将其倒置B需要设置对照组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C需要将土壤溶液设置稀释梯度 D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0以上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等平板冷凝了要将其倒置,防止皿盖上的冷凝水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将实验组和对照组于37恒温下培养2448小时,在确定对照组无菌后,应选择菌落数在30300间的一组平板为代表进行计数;故错误的选D。考点:微生物培养技术。点评:考查基本,来自课本,是基础知识考试的理想题目,学生应理解加记忆。7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肉眼鉴别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的重要依据是( )A. 细菌的大小、形状、颜色 B. 菌落的大小、形状、颜色C. 有无鞭毛 D. 培养基的不同【答案】B【解析】肉眼观察不到细菌的大小、形状、颜色,A错误;鉴别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的重要依据是菌落形态,如菌落的大小、形态、颜色,B正确;肉眼无法观察到细菌的鞭毛,C错误;培养基不同不是鉴别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的重要依据,D错误【考点定位】微生物8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的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不完全相同B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含酚红的培养基中加入尿素和酚红的目的是相同的C检验某培养基具有选择作用应在该种培养基中加入等量蒸馏水作空白对照D利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可对微生物进行接种、纯化、分离和计数【答案】A【解析】微生物代谢类型不同,对营养物质的需要也不完全相同,A正确;尿素分解菌的氮源是尿素,其他不能利用尿素的菌就不能生长,所以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可以选择尿素分解菌,尿素分解菌可以将尿素分解为氨,可以使酚红指示剂变红,来鉴定该微生物,因此两者的目的不同,B错误;检验某培养基具有选择作用,应另用一个完全培养基进行对照,C错误;释涂布平板法才可以对微生物进行计数,D错误。【考点定位】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名师点睛】1微生物的分离利用该分离对象对某一营养物质的“嗜好”,专门在培养基中加入该营养物质,使该微生物大量增殖这些物质主要是一些特殊的碳源、氮源,如纤维素可用来富集纤维素分解微生物,尿素可用来富集尿素分解微生物。利用该分离对象对某种抑制物质的抗性,在混合培养物中加入该抑制物质,经培养后,由于原来占优势的它种微生物的生长受到抑制,而分离对象却可趁机大量增殖,使之在数量上占优势如筛选酵母菌和霉菌,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因青霉素可抑制细菌和放线菌的细胞壁的合成,从而抑制两类微生物的生长,而酵母菌和霉菌正常生长增殖。2、微生物的营养物质主要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9如图为“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实验中样品稀释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 3号试管的稀释倍数为103倍B. 5号试管的结果表明每克土壤中的菌株数为1.7108个C. 5号试管中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得到的菌落平均数恰为4号试管的10倍D. 该实验方法统计得到的结果往往会比实际活菌数目要高【答案】B【解析】3号试管的稀释倍数为104倍,A错误;5号试管进行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的结果表明每克土壤中的菌株数为(168+175+167)310510=1.7108个,B正确;5号试管中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稀释倍数比4号的低10倍,如果稀释倍数适当,得到的菌落平均数可能是5号的10倍,C错误;稀释涂布平板得到的菌落可能存在两个或多个细菌细胞长成一个菌落,使该实验方法统计得到的结果往往会比实际活菌数目要低,D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尿素分解菌的筛选与分离过程的稀释与计数,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10下列关于灭菌和消毒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灭菌是指杀灭环境中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B消毒和灭菌实质上是相同的C用酒精擦拭双手只能消毒,不能起到灭菌作用D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灭菌是指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A正确。消毒是指用较为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因此实质是不相同的,B错误。用酒精擦拭双手属于消毒,C正确。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等,D正确。考点:灭菌和消毒11下列有关合肥地区豆瓣酱和泡菜制作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豆瓣酱味道鲜美,可能是毛霉中的蛋白酶分解蛋白质的结果B豆瓣酱的制作过程离不开乳酸菌的作用C泡菜制作时,盐水入坛前要煮沸、冷却,以防止污染D制作泡菜时需要在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以保证坛内的无氧环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豆瓣酱味道鲜美,可能与毛霉中的蛋白酶分解蛋白质的结果有关,A正确。豆瓣酱的制作过程起作用的主要是毛霉,不是乳酸菌,B错误。泡菜制作时,盐水入坛前要煮沸、冷却,以防止杂菌污染,C正确。因乳酸菌是严格厌氧型细菌,故制作泡菜时需要在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以保证坛内的无氧环境,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豆瓣酱和泡菜制作过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12刚果红染色时,加入刚果红应在制备培养基时 梯度稀释时 倒平板时 涂布时 长出菌落时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加刚果红进行染色时,可在倒平板时加入,也在先培养微生物,长出菌落时加入故选:C13漆酶属于木质降解酶类,在环境修复、农业生产等领域有着广泛用途。如图是分离、纯化和保存漆酶菌株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微生物,是分离产漆酶菌株的首选样品B. 筛选培养基中需要加入漆酶的底物,通过菌落特征挑出产漆酶的菌落C. 在涂布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再通过划线进一步计数D. 斜面培养基中含有大量营养物,可在常温下长期保存菌株【答案】B【解析】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微生物,但不一定含有产漆酶的菌株,就可能分离不出产漆酶菌株,A错误;筛选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微生物,将筛选培养基中加入漆酶的底物,通过菌落特征就能挑出产漆酶的菌落,B正确;在涂布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再通过划线进一步纯化,不是计数,C错误;斜面培养基中含有大量营养物,不能在常温下保存,可在低温下长期保存菌株,D错误,所以选B。【点睛】要注意在涂布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再通过划线进一步纯化,而不是计数;要长期保存菌株,应该在低温条件下。14通过选择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所需的微生物。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抑制细菌和放线菌的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10% 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的生长。利用上述方法不能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 )A大肠杆菌 B霉菌C放线菌 D固氮细菌【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但不抑制霉菌,所以可以将霉菌分离出来,B正确。在培养基中加入10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但不抑制放线菌,所以可以将放线菌分离出来,C正确。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培养,固氮细菌能正常生长,所以可以将固氮细菌分离出来,D正确。因此利用上述方法不能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的是大肠杆菌,A错误考点:微生物的分离15下图是利用牛肉育蛋白胨培养基培养和纯化X细菌的部分操作步骤。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步骤中,倒好平板后应立即将其倒置,防止水蒸气落在培养基上进成污染B步骤接种环和试管口应先在火焰上灼烧,接种环冷却后再放入试管中蘸取菌液C步骤沿多个方向划线,使接种物逐渐稀释,培养后可根据出现的单个菌落计数D步骤是将培养皿放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所得到的都是X细菌的菌落【答案】B【解析】倒完平板后立即盖上培养皿,冷却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A错误;步骤接种环火焰上灼烧后,待冷却后才可以沾取菌液后平板划线,B正确;步骤多个方向划线,使接种物逐渐稀释,培养后出现单个菌落,但不能用于计数,C错误;步骤将培养皿放在恒温培养箱培养后可用来对X细菌进行分离得到纯种,D错误。【考点定位】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若探究纤维素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可设置不同的温度梯度进行空白对照B. 用活菌计数法统计的菌落数目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小C. 提取和分离纤维素酶的过程中,为避免外界酸和碱对酶影响,需向提取液和分离液中添加缓冲溶液D. 与分离醋酸菌相比,若从牛胃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主要的实验条件差别是保证无氧环境【答案】A【解析】若探究纤维素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可设置不同的温度梯度进行相互对照,A错误;由于一个菌落可能是由挨得较近的细菌繁殖而成一个群体,所以用活菌计数法统计的菌落数目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小,B正确;添加缓冲液的目的是调节提取液和分离液的酸碱度,C正确;醋酸菌是需氧型细菌,而牛胃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是厌氧型细菌,D正确。17消毒和灭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下列各项中必须进行灭菌处理的是A. 牛奶 B. 培养基C. 离体培养的植物组织 D. 注射药物时的皮肤【答案】B【解析】牛奶需要消毒,A错误;培养基需要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B正确;离体培养的植物组织需要消毒,不能灭菌,C错误;注射药物时的皮肤,需要用酒精棉球消毒,D错误。18夏天,食品易发生腐败,其原因是空气中微生物在食品上大量生长繁殖的结果,而放入冰箱中贮藏的食品,其腐败的速度比在自然环境中慢得多,对其最好的解释是( )A. 低温下,食品中物质的代谢速度减慢B. 低温下,C. 隔绝空气,微生物和食品代谢速度均减慢D. 缺乏光照,微生物的合成作用速度减慢【答案】B【解析】 低温下,微生物体内的有关酶的活性降低,使得微生物的代谢速度减慢,食品腐败的速度比在自然环境中慢得多。故本题选B。19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的细菌数,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得到以下几种统计结果,正确的是。A. 涂布了一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30B. 涂布了两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51和260,取平均值256C. 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212、256,取平均值163D. 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0、240和250,取平均值233【答案】D【解析】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时,在每一个梯度浓度内,至少要涂布3个平板,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进行记数,求起平均值,再通过计算得出土壤中细菌总数故选:D。【考点定位】测定某种微生物的数量。20下列对刚果红染色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可以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B. 可以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C. 既可以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也可以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D. 可以将刚果红与培养基中的其他物质混合后再灭菌倒平板【答案】D【解析】刚果红可以接种前倒平板时加入,也可以在菌落形成后加入,A正确;若在细菌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刚果红,则所加刚果红要进行灭菌,以防杂菌的侵入,影响纤维素分解菌菌落的形成,B正确;既可以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也可以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则所加刚果红要进行灭菌,C正确;可以将刚果红与培养基分别灭菌,按一定的比例将刚果红加入到培养基中,然后倒平板,D错误。【考点定位】测定某种微生物的数量【名师点睛】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二、非选择题21富集培养是微生物学中的最强有力的技术手段之一。富集条件可根据所需分离的微生物的特点,从物理、化学、生物及综合多个方面进行选择,如温度、PH、紫外线、高压、光照、氧气、营养等许多方面,使仅适合该条件的微生物数量大大增加。下图描述了采用富集方法从土壤中分离能降解酚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的实验过程。请分析后回答:(1)所需的土壤样品应该从 (农田、工厂、森林)取得。 (2) 该实验的原理是 。(3)重复培养的目的是 。该过程中使用的培养基的物理状态是 。该培养基中的碳源是 。根据用途划分,该培养基的类型为 。(4) 中主要是 形成的菌落。(5)为 组,为 组,设置对照的目的是 。(6)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无菌操作有: 【答案】(1)工厂 (2)利用以对羟基苯甲酸为唯一的碳源作选择培养基,经富集培养,选择出能降解酚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 (2分)(3)增大分解对羟基苯甲酸微生物的比例(2分) 液态的 对羟基苯甲酸 选择培养基(4)能分解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 (5)对照 实验 说明通过富集培养的确得到了目标微生物(2分) (6)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灭菌,烧红的接种环在空气中冷却,同时打开皿盖挑取菌落接种到试管中,并塞好棉塞,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杀灭残留物(2分)【解析】略22有些细菌可以分解原油,从而消除由原油泄漏造成的土壤污染,某同学欲从受原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回答问题:(1)配置培养基配制含 的 体培养基。采用高压蒸汽灭菌。高压蒸汽灭菌有利于杀死 。(2)纯化培养为了得到单菌落,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有两种,即_和_。为了筛选出高效菌株,可比较单菌落周围分解圈的大小,分解圈大说明该菌株的降解能力_。(3)问题讨论无菌技术要求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_附近进行,以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答案】(1)原油 固 细菌与芽孢(2)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 强(3)火焰【解析】试题分析:(1)实验的目的是筛选分解原油的细菌,故培养基应含有原油;筛选培养基一般选用固体培养基。芽孢耐高温,湿热灭菌效果较好。(2)获得单个菌落的方法常用方法为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分解圈大说明原油被分解的多,菌株降解能力强。(3)酒精灯火焰附近可以看做无菌区,能避免污染。考点:本题考查无菌操作、微生物的分离纯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23如图是工业上利用微生物分解纤维素生产乙醇的基本工作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微生物一般来自土壤,图中过程选取产酶微生物时应选择_的土壤,在鉴定和筛选这种微生物时需用_对纤维素进行染色并制成选择培养基最后还要在平板培养基上分离纯化目的菌。(2)图中环节获得的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分别为C1酶、CX酶和_。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_,第三种酶将其进一步分解成葡萄糖。(3)环节常用的菌种是_微生物在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等食品加工方面应用广泛,其中与果醋、泡菜制作密切相关的微生物分别是_和_。(4)产生酒精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发酵装置进行灭菌处理通常情况下,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_、_和高压蒸汽灭菌无菌技术要求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其目的是_。【答案】 富含纤维素 刚果红 葡萄糖苷酶 纤维二糖 酵母菌 醋酸菌 乳酸菌 灼烧灭菌 干热灭菌 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表示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表示纤维素酶的活性鉴定,表示纤维素发酵,表示酒精发酵,表示无氧发酵。(1)分析图解可知,图中过程表示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因此选取产酶微生物时应选择富含纤维素的土壤,在鉴定和筛选这种微生物时需用刚果红对纤维素进行染色并制成选择培养基(2)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分别为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其进一步分解成葡萄糖(3)固定化酶过程中,一般采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对纤维素酶进行固定(4)环节表示酒精发酵,常用的菌种是酵母菌果醋制作利用的是醋酸菌,泡菜制作利用的是乳酸菌(5)通常情况下,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无菌技术要求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其目的是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点睛】明确微生物的筛选:(1)筛选原则:利用选择培养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生长的条件,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的生长。(2)两种菌株筛选、鉴别的比较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选择培养基的成分:尿素作为唯一的氮源鉴定方法:在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若pH升高,指示剂将变红,说明细菌能分解尿素选择培养基的成分:纤维素作为唯一的碳源鉴定方法:刚果红染色法,即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培养基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24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我国乳制品国家标准中,原奶细菌数允许最大值为每毫升200万个。下图是某高二生物兴趣进行的牛奶消毒及细菌检测实验的过程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示过程采用的方法是_,对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细菌进行计数前一般_(填“需要”或“不需要”)进行过程,理由是_。(2)过程是采用_法接种培养得到的结果,该统计结果一般情况下_(填“低于”或“高于”)实际值。(3)过程后应将培养基放入_中,一段时间后取出,统计4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是16、82、126和167。经过消毒后的牛奶中,细菌数大约是_个/mL。(4)小明用下图所示的方法在培养基上接种牛奶中的细菌,在图中_(填图中字母)区域更易获得单菌落。【答案】 巴氏灭菌法(或巴氏消毒法) 需要 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的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数目较多,在进行计数前要进行梯度稀释 稀释涂布平板 低于 恒温培养箱 1.25105 c【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图中表示用巴士消毒法对牛奶进行消毒,步骤表示对牛奶进行系列稀释,步骤表示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牛奶中细菌进行培养计数。(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表示用巴士消毒法对牛奶进行消毒;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的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数目较多,在进行计数前要进行梯度稀释,因此需要进行过程。(2)步骤表示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牛奶中细菌进行培养计数,由于细菌的菌落会重叠,所以该统计结果一般情况下低于实际值。(3)将过程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一段时间后取出,统计4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是16、82、126和167,由于16数值偏差太大,不予计算,又因为图中稀释倍数为103,因此,经过消毒后的牛奶中,细菌数大约是=(82+126+167)3103=1.25105104个/mL。(4)如图所示的方法为平板划线法,划线的次数越多,菌落越少,所以图中c区更容易获得单菌落。25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大肠杆菌pUC118质粒的某限制酶唯一酶切序列,位于该质粒的lacZ基因中。lacZ基因中如果没有插入外源基因,便可表达出b-半乳糖苷酶。当培养基中含有A物质时,A物质便会被b-半乳糖苷酶水解成蓝色,大肠杆菌将形成蓝色菌落;如果lacZ基因中插入了外源基因,带有pUC118质粒的大肠杆菌便不能表达b-半乳糖苷酶,培养基中的A物质不会被水解成蓝色,大肠杆菌将形成白色菌落。pUC118质粒还携带了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下图是利用lacZ基因筛选重组质粒示意图。1用图中的培养基中筛选导入了重组质粒的受体大肠杆菌,制备时除含有大肠杆菌必需的葡萄糖、氮源、无机盐、水、生长因子等营养物质外还应加入物质应包括( )(多选)A伊红美蓝试剂 B琼脂 CA物质 D氨苄青霉素 E四环素 F噬菌体2将上述处理后的大肠杆菌置于图中培养基上培养,以检测受体大肠杆菌是否导入重组质粒,结果可能出现蓝色或者白色菌落,其中 色大肠杆菌菌落即为含重组质粒的目的菌。【答案】1.B C D2.白【解析】试题分析:1.该选择培养基中加入琼脂是为了让目的菌落形态规范易于识别;加入A物质是为了识别培养基中的菌落是否呈蓝色,若出现蓝色则说明lacZ基因中如果没有插入外源基因;加入氨苄青霉素是为了筛选出具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和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考点:本题考查选择培养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2.由题意可知,若出现蓝色菌落则lacZ基因中如果没有插入外源基因,若出现白色菌落则说明lacZ基因中插入了外源基因。考点:本题考查菌落特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26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的问题。(9分)霍乱弧菌(如图)经口感染,通过胃到达小肠,在小肠黏膜细胞的表面生长繁殖并产生霍乱肠毒素,后者导致感染人群腹泻甚至死亡。(1)霍乱弧菌能穿透粘液层(分布于小肠黏膜细胞表面)通常借助于_。A肠道的蠕动 B消化液的流动 C细菌鞭毛的运动 D小肠上皮细胞微绒毛的摆动用含硫代硫酸钠、柠檬酸钠、胆酸纳、蔗糖的TCBS培养基(pH8.6)能从天然样品中有效地分离出霍乱弧菌。(2)这种TCBS培养基属于_。A酸性通用 B碱性通用 C酸性选择 D碱性选择研究显示、霍乱肠毒素为蛋白质,其编码基因位于CTX噬菌体基因组中无毒型霍乱弧菌经CTX噬菌体感染后,会转变为产毒素的菌株,且其子代细菌即便在无噬菌体感染的条件下,同样能稳定维持其产毒素特性。(3)造成霍乱弧菌这一特点的机制可能是_。A霍乱肠毒素在霍乱弧菌细胞分裂时分裂子代细胞B霍乱肠毒素能选择性杀死不含毒素编码基因的霍乱弧菌CCTX噬菌体感染霍乱弧菌后增殖了大量且稳定的噬菌体DCTX噬菌体在感染霍乱弧菌期间将其基因组插入至宿主基因组上(4)不食不洁生水和生贝壳类海产品是防止霍乱发生措施之一,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_。(5)下列各图中,能准确反映霍乱弧菌疫苗接种者血清中抗霍乱弧菌抗体的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是_。【答案】(1)C(2)D(3)D(4)切断传播途径(5)A【解析】(1)肠道的蠕动和消化液的流动,可以帮助消化和吸收,但不能帮助霍乱弧菌穿透粘液层,故A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霍乱弧菌有鞭毛,鞭毛的运动可以帮助细菌的运动,因此霍乱弧菌可以借助鞭毛的运动穿透粘液层,故C正确;小肠上皮细胞微绒毛的摆动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故D错误。(2)根据题意,TCBS培养基的pH为8.6,pH为碱性,由于该培养基能够从天然样品中分离出霍乱弧菌,说明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因此该培养基能够在碱性条件下进行选择培养,故ABC错误,D正确。(3)根据题意,霍乱肠毒素这种蛋白质的编码基因位于CTX噬菌体基因组中,无毒性的霍乱弧菌经过CTX噬菌体感染后具有毒性,并且可以遗传,说明CTX噬菌体在感染霍乱弧菌期间将其基因组插入至宿主基因组上,故D正确。(4)传染病的预防主要有三种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不食不洁生水和生贝壳类海产品来预防霍乱,这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5)由于二次免疫免疫反应快,发生的免疫效应强,产生的抗体数量多,故A正确;BCD都不具有二次免疫的特点,故BCD错误。【考点定位】细胞结构、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传染病的预防、免疫调节27放线菌是重要的抗生素产生菌,在有机质丰富、通气性好的土壤中含量较多。要研究某种放线菌,必须首先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将它们分离出来。抗生素滥用情况严重,且以往的抗生素已经不能有效地治疗人类的疾病,所以,继续寻找和筛选产生新型抗菌物质的放线菌有着重要意义。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抑菌效果可通过抑菌实验来获得。如图一所示为分离和鉴定实验用到的部分仪器。请结合图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分离放线菌时所用的培养基除了含有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要素外,还要加入10%的酚,该药品的作用是使细菌、霉菌得以淘汰,可以判断,该培养基属于_培养基。(2)分离采用的方法为_,可用于_操作,通过该操作才可在平板上得到单菌落。(3)举出在分离时的两个用途_、_。(4)放线菌的抑菌效果鉴定时,先将分离后经活化的放线菌接种到发酵培养液中,37培养3天,将培养液离心,应取离心后的_进行下一步实验。图二中A、B、C分别为涂布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悬液的三个平板,图中各放置了六只牛津杯(图一中),每个平板右侧三个杯为对照。上述制得的上清液放置的位置为_,图中抑菌效果最好的是_组。【答案】 选择 稀释涂布平板法 稀释 对涂布器灭菌 形成无菌区 上清液 牛津杯内 C【解析】试题分析:分离纯化微生物的接种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由于该分离实验中用到了涂布器和移液管,所以推测所采用的分离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在鉴定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的效果的实验中,需要先在发酵液中培养分离活化的放线菌,通过离心,得到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抗生素进行分组对照鉴定实验,其中形成的抑菌圈最大的效果最佳。(1)根据题意,在培养基中加入酚,以淘汰细菌、霉菌,其目的在于筛选所需的放线菌,这类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2)根据实验所采用实验仪器:第一种为涂布器,它是用于稀释涂布平板法的工具。所以该微生物实验分离采用的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为定量移液管,可用于稀释操作,通过该操作才可在平板上得到单菌落。(3)为酒精灯,在分离时要用于对涂布器灭菌和接种操作时形成一个无菌区,以减少被被杂菌污染的机会。(4)由于在发酵液中培养的放线菌会分泌产生抗生素,而抗生素在发酵液中经离心后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所以在鉴定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效果的实验中,应取离心后的上清液进行鉴定实验。结合图示二和题意分析,鉴定实验分三组进行,每组有6个牛津杯内分别盛装离心得到的上清液,其中各有3个实验组,3个对照组;对比结果可知,其中C组中有3个实验组得到的抑菌圈(图示中白色区域)最大,说明该组的抑菌效果最佳。【点睛】解决本题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根据接种工具推断所采用分离接种微生物的方法;二是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结果结合推断鉴定实验的大致操作过程,从而理顺鉴定抗生素效果的实验原理。28(选修,10分)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肥料,但若不经细菌的分解,就不能更好地被植物利用。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繁多,同学们试图探究土壤中微生物对尿素是否有分解作用,设计了以下实验,并初步筛选到能降解尿素的细菌(目的菌)。培养基成分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KH2PO41.4gNa2HPO42.1gMgSO47H2O0.2g葡萄糖10g尿素1g琼脂15g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自来水定容到1000mL(1)此培养基能否用于植物组织培养? ,理由是 。(2)培养基中加入尿素的目的是 ,这种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3)在培养“目的菌”的实验过程中需要振荡培养,原因是 。(4)分离培养细菌时必须进行无菌操作,包括培养基和各种器皿都必须是无菌的,常用的灭菌方法有_、_和_。(5)将土壤样品经过梯度稀释后,涂布在培养基平板上,若培养基中存在有分解尿素的细菌,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为 使pH增高,使其菌落周围会出现红色环带。细菌因没有 系统,其分泌酶与真核细胞蛋白质的分泌方式不同。【答案】(1)不能 缺少植物激素(或缺少植物需要的各种营养)(2)筛选目的菌 选择(3)为目的菌提供氧气 (4) 高压蒸汽灭菌 灼烧灭菌 干热灭菌(5) 氨 生物膜【解析】试题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