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庄镇乡域规划说明.doc_第1页
宋庄镇乡域规划说明.doc_第2页
宋庄镇乡域规划说明.doc_第3页
宋庄镇乡域规划说明.doc_第4页
宋庄镇乡域规划说明.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宋庄镇乡域规划说明发布时间:2012-03-27 【字体:大 中 小】第一章 规划背景及现状概况1 规划背景宋庄镇是通州区最北部的一个乡镇,2001年徐辛庄镇并入宋庄镇。2005年1月,国务院批复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2005年12月,首规委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通州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为了贯彻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5.12.31 )”,适应首都新的发展要求,促进实现通州新城北部地区的城乡统筹发展,保障构建和谐社会总体目标的顺利实现,宋庄镇政府委托我院开展编制了通州区宋庄镇镇域规划(2006年2020年),以指导宋庄地区的城乡建设。本规划经我院技术委员会审查原则通过。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规划图纸三部分。本次镇域规划的编制充分利用了广泛的智力资源,旨在加强规划的综合性和科学性,将以下专题研究成果作为技术参考。(1)宋庄镇产业发展规划研究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北京宋庄文化创意产业园概念规划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3)通州区宋庄镇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专题规划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2 现状概况2.1 区域位置宋庄镇位于北京市东部,东接河北省三河市燕郊,西邻朝阳农场,镇域北部与顺义区李桥镇接壤,镇域南部用地规划纳入通州新城。距市区东直门约22公里,距首都机场约10公里,是通州区最北部的一个镇。2.2 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宋庄镇东部地处潮白河洪积冲积平原地带,西部受潮白河割切的老洪冲积和现代冲积平原地带,地势略有起伏,呈北高南低之势,海拔在20-28米之间。(2)河湖水系宋庄镇境内河流分属潮白河、北运河两大水系。潮白河水系的河流主要包括潮白河、运潮减河、翟减沟,北运河水系的河流主要包括温榆河、小中河、中坝河、葛渠老河湾及潮白河故道。(3)土壤和植被镇内为黄潮土、两合土和潮砂土,局部地区为黑粘土,耕性良好,土层深厚,适种性广。(4)气象与气候宋庄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3.30,最高月平均气温为七月份27.80,最低月平均气温为二月份-2.60,年平均降水量494.1毫米。(5)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宋庄镇域主要是平原地区,其岩性多为新近代冲积褐黄灰色砂质粘土,中高高压缩性间有粘土及粘砂夹层,一般在3-7米以下有粉细砂层;镇域西北部地区为人工取土坑洼地。镇域范围内大部分用地为工程地质条件的类区和类区。类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好,适宜进行工程建设;类区为工程地质条件一般地区,应采取适宜措施方可城镇建设。宋庄镇域地下水资源丰富,在100米以下有丰富的岩石裂隙水。通州城市生活用水多取自师姑庄、摇不动地区的水源井,对通州城市建设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宋庄镇域南部为地下水源防护区,镇域西南部为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其它地区为地下水超采区。(6)地震断裂带根据有关资料,宋庄镇域内共有六条地震断裂带,其中二级断裂带三条,三级断裂带三条;在六条地震断裂带中,其中一条三级断裂带是在镇域中部呈西南、东北向穿过,其余均在镇域边缘经过。根据国家地震局、建设部颁发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年),宋庄镇区的地震烈度为八度区。2.3 历史沿革和人口情况(1) 历史沿革1960年10月,规划范围属北寺庄、高辛庄两公社所辖;1965年5月,上述两公社合并为宋庄人民公社;1983年7月,公社改乡建制为宋庄乡;1990年2月,乡改镇建制为宋庄镇;2001年北部徐辛庄镇并入宋庄镇,全镇管辖47个行政村,宋庄镇域面积由原来的54.35平方公里扩展到115.76平方公里(以土地详查面积为准)。(2)人口规模及分布情况根据北京市通州区统计年鉴2006年,截至2005年末,全镇户籍人口6.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15万人,占户籍人口的81.8%;非农业人口1.15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8.2%)。据统计局调查资料和宋庄派出所提供数据,宋庄镇居住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约2.4万人。2005年宋庄镇现状总人口约为8.7万人(不计驻军人口)。其中,位于通州新城规划区范围内的现状人口约2.93万人(其中常住人口2.03万人,暂住人口0.90万人);位于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规划地区内的现状人口1.15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05万人,暂住人口0.10万人);其它地区现状人口4.62万人(其中常住人口3.22万人,暂住人口1.40万人)。2.4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1) 综合经济情况1)总体经济发展情况2004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占16.1%,第二产业占49%,第三产业占34.9%。全镇税收2.1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94万元,人均纯收入8587元。比较通州区11个乡镇的经济发展状况,宋庄镇的经济发展水平长期居于前列,具有较好的经济发展基础。近年来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宋庄镇第一产业呈逐年递减趋势,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呈逐年递增趋势,目前,第二产业仍占主导地位。综合分析判断,宋庄镇现在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的末期,即将跨入工业化中级阶段。2)三次产业结构特征第一产业比重大。全镇经济作物面积达到84214亩,粮经比例达到1:9,在全区率先完成“十五计划”的调整目标。农业基本形成了苗木花卉、苜蓿草、蔬菜、果品、药材和养殖业六大主导产业,并依托首都机场进行花卉和蔬菜的出口。第二产业在地区产业结构中占主导地位,但产业规模小,多数产业技术含量较低,无法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群。已形成轻型建材、食品、印刷、电子、服装、铸造六大行业。现有都市工业园、佰富苑工业园两个镇级工业区和20余家村级工业大院,入驻工业企业约350家。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于工业化进程,亟待提高在地区产业结构中的比例。第三产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房地产以及旅游业等方面。现状房地产业的开发主要集中在温榆河沿岸。旅游业方面,在镇域北部已初步形成了由赛马场、高尔夫球场、度假村构成的集运动、娱乐、住宿三位一体的旅游资源,但在利用温泉等自然资源、突出“运河文化”特点、完善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亟待进一步提高水平。表11 地区生产总值完成情况(20002004年GDP) 单位:万元年份产业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年均递增(%)第一产业2391119483194691848619698-4.73第二产业338224192051361638695976215.29第三产业228222810330290350014254016.85总计805558950610112011735612200010.933)劳动力构成情况2003宋庄镇从事一二三产业的人员比重为21.4:54.8:23.8,从19992003年5年间从业人员变动情况可以看出,全镇从业人员呈逐年增加趋势,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员总数基本没变,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员总数呈上升趋势,从事第三产业人员上升趋势,大于第二产业人员的上升趋势。表12 从业人员变动情况(19992003年) 单位:人年份产业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总计2658227314282992865229110第一产业62106120617662136232第二产业1425614762155621582915956其中:工业89129019921393139512第三产业61166432656166106922(2) 社会事业发展“十五”期间,宋庄镇的社会事业得到全面进步,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人口和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新建、改造、完善了一批社会服务设施,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文体活动,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工作,广泛开展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文明创建的积极性。先后获得“首都文明乡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活动示范点”、“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5 土地使用情况现状建设用地布局分散,村庄建设密度较大。由于村、镇工业大院的兴起,使得村庄建设用地不断扩大;从总体分布看,村镇建设主要集中在南部宋庄、中部徐辛庄、西部壁富路沿线、北部平路内沿线。在全镇范围内,各类城乡总建设用地约30.2平方公里,占镇域面积的30。其中,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14.2平方公里,按现状常驻农业人口5.15万人计算,人均达到275平方米,土地利用集约程度较低。在土地权属上,国有划拨用地约135.33公顷,特殊用地约38.75公顷。表13 镇域规划范围内现状用地汇总表序号用地性质用地名称用地面积(公顷)比例(%)大类中类1RR1一类居住用地88.33 0.76%2R2二类居住用地41.00 0.35%3R5配套教育用地31.24 0.27%4CC1行政办公用地30.02 0.26%5C2商业服务用地69.92 0.60%6C3文化娱乐用地40.19 0.35%8C5医疗卫生用地7.29 0.06%9C6教育科研用地47.06 0.41%10M工业用地166.38 1.44%11TT1铁路用地9.97 0.09%12SS1道路交通用地354.40 3.06%13S3社会停车场库用地0.69 0.01%14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39.51 0.34%15W仓储用地38.12 0.33%16D特殊用地38.75 0.33%17GG1公共绿地42.26 0.36%18G2防护绿地226.411.96%19EE1水域724.58 6.26%20E2耕地6002.2251.85%21E3园地564.53 4.88%22E4林地325.42 2.81%23E61村镇居住用地1416.39 12.24%24E62村镇企业用地559.14 4.83%25E7弃置地56.07 0.48%26E9设施性农业用地430.31 3.72%27绿色产业225.88 1.95%总用地11576.08 100.00%表14 纳入通州新城规划范围现状用地汇总表序号用地性质用地名称用地面积(公顷)比例(%)大类中类1RR1一类居住用地1.816 0.11%2R2二类居住用地28.501 1.70%3R5配套教育用地10.628 0.64%4CC1行政办公用地12.077 0.72%5C2商业用地22.721 1.36%6C5医疗卫生用地4.510 0.27%7C6教育科研用地20.607 1.23%8M工业用地117.398 7.01%9S道路用地95.985 5.74%10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12.837 0.77%11W仓储用地13.565 0.81%12D特殊用地8.879 0.53%13GG1公共绿地5.531 0.33%14G2防护绿地81.157 4.85%15EE1水域27.545 1.65%16E2耕地706.995 42.24%17E3园地54.290 3.24%18E4林地17.432 1.04%19E61村镇居住用地271.672 16.23%20E62村镇企业用地109.015 6.51%21E7弃置地19.221 1.15%22E9设施性农业用地31.323 1.87%总用地1673.705 100.00%表15 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规划范围现状用地汇总表序号用地性质用地名称用地面积(公顷)比例(%)大类中类1RR5配套教育用地5.305 0.19%2CC1行政办公用地4.329 0.15%3C2商业服务用地12.619 0.45%4C6教育科研用地17.989 0.64%5M工业用地12.869 0.46%6S道路交通用地42.651 1.51%7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3.395 0.12%8GG2防护绿地9.596 0.34%9EE1水域277.969 9.85%10E2耕地1406.668 49.83%11E3园地3.516 0.12%12E4林地233.399 8.27%13E61村镇居住用地299.596 10.61%14E62村镇企业用地139.750 4.95%15E7弃置地20.699 0.73%16E9设施性农业用地332.662 11.78%总用地2823.012 100.00%表16 其它村镇地区现状用地汇总表序号用地性质用地名称用地面积(公顷)比例(%)大类中类1RR1一类居住用地86.514 1.22%2R2二类居住用地12.500 0.18%3R5配套教育用地15.311 0.21%4CC1行政办公用地13.614 0.19%5C2商业服务用地34.581 0.49%6C3文化娱乐用地40.186 0.57%8C5医疗卫生用地2.779 0.04%9C6教育科研用地8.466 0.12%10M工业用地36.110 0.51%11TT1铁路用地9.973 0.38%12SS1道路交通用地215.762 3.03%13S3社会停车场库用地0.693 0.01%14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23.276 0.33%15W仓储用地24.552 0.35%16D特殊用地29.867 0.42%17GG1公共绿地36.730 0.52%18G2防护绿地135.659 1.80%19EE1水域419.062 5.92%20E2耕地3888.560 54.89%21E3园地506.725 7.09%22E4林地74.593 1.05%23E61村镇居住用地845.118 11.94%24E62村镇企业用地310.373 4.38%25E7弃置地16.148 0.23%26E9设施性农业用地66.325 0.94%27绿色产业225.885 3.19%总用地7079.362 100.00%第二章 发展定位与发展目标1 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1.1 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集约利用的规划指导思想,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以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中心,以发展宜农产业带动村镇经济发展,不断改善城乡生产生活条件,为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发展空间。保障村镇各级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配置,全面履行政府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能,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强化市政、交通基础设施的服务与引导作用,建立高效、便捷、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支持体系。1.2 规划原则(1)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构筑城乡一体的发展格局。(2)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为原则,科学落实村镇建设布局。(3)促进建立符合自身发展条件、有利于农民持续增收的产业发展布局。(4)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城乡生产生活条件。2 规划依据(1)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2)通州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报审稿);(3)北京市通州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4)东部发展带协调规划(2005年2020年)。3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06年至2020年。近期为2006年至2010年,远期为2011年至2020年,某些方面考虑到2020年以后远景发展需要。4 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为宋庄镇行政辖区范围,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15.76平方公里。其中:(1)规划纳入通州新城建设区的用地约为16.74平方公里。(2)规划纳入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的用地约为28.23平方公里。(3)其它村镇用地约为70.79平方公里。5通州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对宋庄地区提出的发展要求(1)城镇职能:宋庄的南部地区是通州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州新城新增功能的重要区域和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节点之一。规划引导宋庄的北部地区在远景形成徐辛庄、翟里两个中心村。(2)发展规模:规划村镇人口4.8万人,村镇建设用地7.2平方公里(不包括纳入通州新城的规划地区以及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规划地区)。(3)产业发展方向:宋庄南部地区,引导发展科技创新及文化产业;新城以北地区,要保证新城外围生态绿色空间,重点发展生态型农业、临空延伸产业、体育休闲产业及现代服务业。6 重要发展条件分析6.1 发展优势与潜力(1)在通州区11个乡镇中,宋庄镇的经济发展水平长期居于前列,具有较好的经济发展基础。(2)宋庄镇是连接顺义区、朝阳区、通州区以及河北省三河市燕郊之间的重要接合地带。北与顺义区李桥镇接壤,西北邻顺义新城、首都机场,南部纳入通州新城,西邻朝阳农场、东接河北省三河市燕郊。临接 “三区、两城、一港、一市”的区位优势,提高了宋庄地区依托外部优势资源协调发展的关联度。在社会发展方面,与通州新城的联系更加紧密;在经济发展方面,受新城及空港辐射影响的程度明显提高。在环境建设方面,区域分工协作的机会加大。(3)宋庄西北部地区位于邻空港区域,在首都机场对周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下,发展临空产业、提高就业增长机会的潜力很大。研究表明,按照航空港对区域经济作用的空间层次和时序性,分为四种类型:空港区、邻空港区、空港交通走廊沿线高度可达地区以及城市内其它区位。邻空港区是指空港周围610公里距离范围的区域。在邻空港区由于具有航空服务的便利性、快速公路交通系统的通达性、信息传递的便捷性以及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集散点,因此这一范围集中了大多数围绕机场的经济活动,产业类型主要由货运仓储、贸易加工、商业商务、旅游等,就业增长速度高出城市其它地区的23倍。宋庄镇的西北部就处于邻空港区。(4)宋庄具有连接空港、铁路、公路节点的对外交通优势,为发展流通类产业项目提供了良好条件。宋庄镇对外交通十分便捷。京承铁路从南北方向通过,并在北部边界设有张辛站;京秦铁路从镇域南部边缘通过,并设有北刘庄站。现状京哈高速公路、六环路、通顺路分别经过镇域,且设有出入口,并且规划有机场第二通道、京平高速公路、东部发展带联络线经过镇域;另外轨道交通M6支线、S6号线均通达宋庄地区并设有换乘车站,为宋庄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5)当代艺术家群落在宋庄小堡落户发展,具有发展原创当代艺术的比较优势,在文化相关制造业、文化旅游业方面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目前依托佰富苑工业区(前身是小堡村工业大院),也为发展相关文化加工业创造了条件。自1994年当代先锋艺术画家方力钧、刘炜、杨少斌、张惠平、王音和评论家栗宪庭等人来到宋庄建立工作室。目前小堡村已形成拥有200多名艺术家的群落,另外在喇嘛庄、任庄、辛庄、霍里、六合、白庙等10个村内,还聚集了近600名艺术家,他们中有画家、摄影家、作家、雕像家、从事影视艺术的制造人、策展人、艺术评论家等。目前,镇内有与文化产业相关的企业28家,包括家具设计、画廊及画材销售、服装设计、印刷和教育五大类。(6)具有发展生态旅游休闲产业的资源和条件。宋庄镇域内有温榆河、潮白河、中坝河、小中河等河流经过;在温榆河东岸、潮白河西岸有丰富的地热资源。6.2 发展限制性因素(1)宋庄镇西北部地区约 18.5平方公里,位于首都机场噪声功能区域。其中:位于一类噪声功能区域的面积约4.9平方公里;位于二类噪声功能区域的面积约8.3平方公里;位于三类噪声功能区域的面积约5.3平方公里。(2)根据1994年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严重超载区、超载区和未超载区划定范围图,宋庄镇域以北(原徐辛庄)地下水为未超采区,镇域以西为地下水超采区,镇域以东为地下水严重超采区。(3)温榆河、潮白河是北京市域的主要河道,承担着城市防洪的重要作用,河道防洪治理任务艰巨。7 城镇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宋庄作为通州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引导发展以当代艺术创意为核心的文化产业;作为通州新城运河经济轴线的北部拓展区,规划引导发展临空服务延伸产业;作为通州北部地区城乡统筹的重要承载地,规划引导发展生态型现代农业。规划到2020年,将宋庄地区建设成为通州北部地区城乡和谐、经济发展、环境优美的田园文化新镇。第三章 城乡建设布局与发展规模控制1 城乡结构与功能布局针对宋庄镇城乡建设分布的具体特点,在镇域范围内,城乡建设分为三级结构:即城市建设组团、城镇中心组团、新农村居民点。1.1 城市建设组团城市建设组团主要包括两部分,分别为镇域范围内纳入通州新城的规划集中城市建设区、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内的规划城市建设组团。(1)纳入通州新城的规划集中城市建设区:根据通州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报审稿),引导发展科技创新及以当代艺术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2)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内的规划城市建设组团:参照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3年编制完成的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通州区段控制性详细规划(2003年2010年),在保证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不增加、保障宋庄地区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本次规划结合新的发展需求和发展目标,对温榆河地区的规划用地结构和功能布局进行了适当调整,进一步突出运河文化和生态环境优势,在该地区引导发展航空商务、文化培训、中低密度居住等功能。1.2 城镇中心组团以镇域中部徐辛庄为发展建设基础,规划在徐尹路两侧、六环路和通顺路之间安排用地集中、紧凑集约的城镇中心建设区,形成辐射、服务于宋庄北部地区农村居民点的镇级公共服务中心。引导发展以航空货运、快递、配餐等临空服务延伸产业及现代服务业。1.3 新农村居民点在镇域范围内,结合现状村庄分布特点及发展条件,规划引导在远期逐步形成7个人口相对集中、公共服务设施相对完善的新农村居民点。其中:位于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规划范围内有3个,分别在寨里、尹各庄、富豪村的现状基础上重点发展。在温榆河以外地区共4个,分别在内军庄、平家疃、翟里、北寺庄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村庄建设引导发展多元化的生态农业、以当代艺术创意为核心的配套服务及文化产品加工、旅游休闲等宜农产业,保证和加强新城外围的绿色生态空间。2 发展规模控制2.1 纳入通州新城的规划范围根据通州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报审稿)的要求,在镇域范围内规划纳入通州新城的城市建设用地为16.74平方公里,可容纳人口规模约8万人。2.2 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规划范围(1)在镇域范围内,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的规划用地范围和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均以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通州区段控制性详细规划(2003年2010年)(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为依据进行规划控制,保证温榆河沿线地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和绿色空间的比例关系。(2)城市建设用地沿温榆河和壁富路,形成与生态绿地、生态湿地有机融合的组团式布局。规划集中城市建设用地约5平方公里,可容纳人口规模约2万人。其中包括在城市化过程中需要搬迁安置的7个村的人口约1万人,规划引导在寨里、尹各庄、富豪等三个新农村居民点,总计安排约50公顷居住用地,以保证农民搬迁安置需要。表31 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规划用地汇总表用地分类原控制性详细规划镇域规划用地面积(平方公里)占总用地比例用地面积(平方公里)占总用地比例城市建设用地集中城市建设用地5.0317.82%5.0017.71%区域及组团间联系道路2.007.09%2.629.28%大型防护绿地11.9042.15%8.3629.62%小 计18.9367.06%15.9856.61%水域及其它用地水 域5.3719.02%4.4515.76%农 田0.000.00%7.4226.28%绿色产业用地?3.9313.92%0.381.35%小 计9.3032.94%12.2543.39%总 计28.23100.00%28.23100.00%表32村镇地区规划用地汇总表用地分类用地面积(平方公里)占总用地比例人均建设用地(平方米/人)村镇集中建设用地城镇中心组团3.905.51%118.14新农村居民点(4个)3.284.63%218.83小 计7.1810.14%149.61区域设施用地及特殊用地区域及组团间联系道路6.849.66%铁路及场站0.100.14%大型镇外单位用地0.320.45%大型市政设施用地0.290.41%大型集中城市绿地0.480.68%大型防护绿地14.6720.73%特殊用地0.340.48%小 计23.0432.55%水域及其它用地水 域9.8413.90%农 田27.8039.27%绿色产业2.934.14%小 计40.5757.31%总 计70.79100.00%2.3 其它乡镇用地范围(1)在镇域中部,以现状徐辛庄为中心,按照用地集约、集聚发展的原则,逐步形成城镇中心建设组团,规划城镇建设用地约3.9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3.3万人左右,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参照城镇标准进行规划控制,为118平方米。城镇中心组团主要包括徐辛庄集中建设区和丛林庄别墅区等建设用地。(2)以现状发展条件较好、规模较大、辐射职能较强的内军庄、平家疃、翟里、北寺庄为中心,规划引导在远期逐步实现四个相对集中的新农村居民点,村庄建设总用地规模约3.28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5万人左右。(3)通过规划整合和引导,在70.79平方公里的规划用地范围内(不包括纳入通州新城和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的镇域用地),规划村镇建设用地总规模为7.18平方公里,村镇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4.8万人,人均建设用地逐步在远期总体控制在150平方米以内。表3-3 宋庄镇域范围规划用地汇总表序号用地分类规划(2020年)备注用地面积(平方公里)占总用地百分比1集中城市建设用地通州新城建设用地16.7414.46%包含通州新城规划范围内的公路、铁路、镇外单位、市政设施、防护绿地、特殊用地等。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集中城市建设用地5.004.32%包括寨里、尹各庄、富豪等3个新型农村居住社区。小 计21.7418.78%2村镇建设用地城镇中心组团3.903.37%主要包括徐辛庄集中建设区和丛林庄别墅区等。新农村居民点3.282.83%内军庄、平家疃、翟里、北寺庄等4个新农村居民点。小 计7.186.20%3区域设施用地及特殊用地公 路9.468.17%不包括纳入通州新城规划范围的公路、铁路、镇外单位、市政设施、防护绿地、特殊用地等。铁路及场站0.100.09%大型镇外单位用地0.320.28%大型市政设施用地0.290.25%大型集中城市绿地0.480.42%大型防护绿地23.0319.89%特殊用地0.340.29%小 计34.0229.39%4水域及其它用地水 域14.2912.34%农 田35.2230.43%绿色产业用地3.312.86%小计52.8245.63%规划总用地115.76100.00%3 村庄建设与整合方向3.1现状村庄基本情况宋庄镇镇域范围现状有47个行政村,其中:位于通州新城规划区范围内的行政村有13个,位于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规划区范围内的行政村有7个,其余27个村庄分布在上述两个规划地区的外围。表342005年宋庄镇村庄人口情况一览表序号村名户数(户)人口(人)劳动力(人)1平家疃1190334717362大庞庄900243812373小营43011004704内军庄50514906605徐辛庄45411784406沟渠庄37311005437双阜头89528589808富豪1168310012409尹各庄8032042105710草寺390112439811岗子村12131013012北窑上30074443013王辛庄781867314寨里19245018415寨辛庄420103537816葛渠963236692017吴各庄20154723318管头33094436619高各各马辛里796222796526北寺517139986627小杨各庄436153767728白庙635178675029任庄36995043530辛店4821916103031喇嘛16543022232大兴庄439114352233宋庄541135187634小堡8043467250035疃里17496593240936六合11032458109137后夏公夏公各庄7552175104540丁各庄26059628641高辛庄16042121942蔡邓各邓各庄12538727245师姑庄7452051117046北刘各庄34999449547摇不动116306119合计2172863012299643.2 指导思想(1)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尊重农民发展意愿为切入点,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2)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合理安排新农村建设时序。(3)坚持“四节”的方针,建设节约与集约发展的村庄。(4)坚持结合本地实际,整体保护村庄周边的自然景观环境、延续村庄与山水田园相互映衬的格局,传承历史文化,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3.3 村庄分类和发展策略根据现状农村居民点的分布情况、发展条件、建设基础以及人口规模等因素,结合影响村庄发展的生态限制条件以及地区发展环境,规划坚持近、远期协调发展的原则,对宋庄镇现状47个行政村进行了分类整理,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指导。(1)位于规划城市建设区的村庄。位于规划城镇化地区的村庄共17个,其中13个村庄规划纳入通州新城,4个村庄位于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规划城市建设组团内。纳入通州新城规划范围和位于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建设区的村庄,应与城市发展同步进行城市化改造,坚持城乡联动发展,将农村社区管理纳入城市管理体制,把村庄改造费用计入城市建设成本,避免形成新的城中村。制定具体政策和措施,加强进城农民转移就业的技术培训,解决好农民的居住、就业以及社会保障等问题,推动城乡一体化目标的实现。(2)与生态限建要素有矛盾、具有安全隐患、近期需要迁建的村庄。主要涉及位于首都机场3类噪声功能区、地震断裂带、潮白河规划河道内、现状及规划高压走廊等大型市政廊道防护区、规划区域性交通干道上的村庄约12个。此类村庄在近期应优先进行迁建安置,结合村庄体系规划,根据村庄具体情况进一步深化落实具体搬迁方案。村庄搬迁应以政府投资为主导,有步骤、有计划地稳步进行,充分结合新城、镇中心组团以及规划新农村居民点的建设,将改善农民生存条件和提供农民就业渠道统筹考虑,并采取措施保障接受搬迁村的农民和村集体的利益。村庄搬迁后腾退出来的土地根据具体情况用于耕地恢复、生态环境建设以及进行适当的绿色生态产业。(3)规划保留并重点发展成为新农村居民点的村庄。规划选择8个区位条件优越、现状发展基础较好的村庄作为未来规划人口和公共服务的集聚中心。在镇域中部,将徐尹路两侧的徐辛庄、草寺、大庞庄、沟渠庄等4个村作为规划镇中心组团的发展建设基础。在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地区以外,规划将内军庄、平家疃、翟里、北寺庄作为4个规划新农村居民点的发展建设基础。保留并重点发展成为规划新农村居民点的村庄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政府应加大投入,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持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整合现有资源,调整优化布局,大力发展宜农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加强村庄人居环境治理,建设高标准的新型农村社区,鼓励有一定经济基础又有合并意愿的自然村逐步并入,促进村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4)规划引导向新城、城镇中心组团、新农村居民点逐步迁建的村庄。对紧邻规划新城、城镇中心组团、新农村居民点以及现状规模过小的10个村庄,可根据农民意愿,规划引导逐步向城市建设区、城镇中心组团或新农村居民点集中。加强政策引导,编制村庄近期整治规划和远期村庄搬迁规划。合理安排建设时序,近期主要以控制建设用地蔓延、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强村庄人居环境治理为主。在远期条件成熟时,逐步引导村民向城市建设区、城镇中心组团、新农村居民点稳步集中。村庄搬迁后腾退出来的土地,应进行城镇周边的绿色空间和生态农业建设,因地制宜适当发展绿色生态产业。3.4 村庄整合方向及时序(1)近期优先迁建的村庄整合方向管头、吴各庄两村全部、葛渠村的局部位于首都机场3类环境噪声功能区,受机场噪声影响较大,规划建议搬迁至寨里社区。白庙、师姑庄的局部位于潮白河河道内的,有安全隐患,规划就近搬迁至通州新城。小堡村北部位于500KV高压线走廊内,有安全隐患,规划就近搬迁至通州新城。港北、郝各庄村、摇不动3个村的局部位于潮白河绿化隔离带内,王辛庄村位于六环路和规划京平高速公路绿化隔离带内。规划建议港北、郝各庄2个村搬迁至临近的翟里,摇不动村就近搬迁至通州新城,王辛庄村搬迁至城镇中心组团。岗子、小营两个村位于规划京平高速公路的线由上,小杨各庄村位于规划东部发展带联络线的线由上,规划建议将岗子村搬迁至城镇中心组团,小营村搬迁至内军庄社区,小杨各庄村搬迁至北寺庄社区。(2)逐步迁建村庄的整合方向西赵村、关辛庄、高各庄、南马庄4个村规模较小,规划建议逐步向邻近的翟里集中。任庄、北刘各庄两个村邻近通州新城,规划建议逐步向通州新城集中。喇嘛庄、辛店两个村规划建议逐步向邻近的北寺庄集中。双埠头、北窑上两个村临近镇中心组团,规划建议逐步向城镇中心组团集中。表35 宋庄镇农村居民点规划建议整合方向一览表序号行政村名称现状建设用地(亩)户籍人口规划建议整合方向1通州新城规划地区白庙2079.21786通州新城2任庄686950通州新城3大兴庄516.71143通州新城4宋庄1146.81351通州新城5小堡30963467通州新城6疃里3255.46593通州新城7六合村1552. 82458通州新城8后夏723.2729通州新城9前夏152.7249通州新城10邢各庄1959.92175通州新城11丁各庄830596通州新城12高辛庄673.4421通州新城13菜园226.5349通州新城14小邓264.6374通州新城15大邓285.8387通州新城16师姑庄1784.82051通州新城17北刘629.8994通州新城18摇不动217306通州新城19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规划地区寨里328.4450寨里新村20寨辛庄782.11035寨里新村21葛渠23982366寨里新村22吴各庄556547寨里新村23管头1066.1944寨里新村24富豪2546.93100富豪新村25尹各庄2054.22042尹各庄新村26其它村镇地区徐辛庄1568.91178城镇中心组团27大庞村2816.22438城镇中心组团28沟渠庄1163.21100城镇中心组团29双埠头2376.22858城镇中心组团30草寺1399.61124城镇中心组团31岗子410.8310城镇中心组团32北窑上1299.2744城镇中心组团33王辛庄276.7186城镇中心组团34翟里1646.82227翟里新村35高各庄1660.4372翟里新村36郝各庄1959.9469翟里新村37南马庄不详421翟里新村38港北不详469翟里新村39西赵村不详480翟里新村40关辛庄不详554翟里新村41北寺庄1001.71399北寺庄新村42小杨989.31537北寺庄新村43辛店836.71916北寺庄新村44喇嘛庄469.2430北寺庄新村45内军庄2440.61100内军庄新村46小营1132.11490内军庄新村47平家疃3081.93347平家疃新村注:资料来源(北京市通州区统计年鉴2003年、2006年)第四章 经济、社会发展1 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1.1 指导思想(1)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提高全镇经济增长质量。(2)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中心,积极推进符合地区资源环境条件、有利于促进本地农民就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宜农产业发展。(3)坚持“产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合理调整全镇产业布局,增强产业集聚效应,减轻村庄自我平衡发展的压力。(4)促进一、二、三次产业联动发展,多渠道拓展就业岗位,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吸纳本地农民实现充分就业。1.2 经济发展策略(1)强化与外部经济的协同互补关系,积极引导在产品类型和产业链分工上寻求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依托宋庄镇邻温榆河、临空港、具有特色文化、交通便捷的优势,在区域发展的产业链条中,有针对性地发展、补充产业链中的相应环节,明确符合自身发展条件、有利于农民持续增收的产业发展方向。(2)注重对内部产业结构的提升和拓展,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