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部分》条文宣贯、专题报告、答疑.doc_第1页
《建筑设计部分》条文宣贯、专题报告、答疑.doc_第2页
《建筑设计部分》条文宣贯、专题报告、答疑.doc_第3页
《建筑设计部分》条文宣贯、专题报告、答疑.doc_第4页
《建筑设计部分》条文宣贯、专题报告、答疑.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建筑设计部分条文宣贯、专题报告、答疑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林建平(2014年3月 南京)“建筑设计”强制性条文概况:1、 工程建设标准分类及其相互关系2、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实施背景3、 “建筑设计”强制性条文的特点和新动向4、 “建筑设计篇”2013年版主要修改内容主要条文宣贯:1、 第1章 基本规定(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的6条强条)2、 第2章 室内环境 (采光、隔声、空气质量的三部标准的部分强条)3、 第3章 各类建筑的专门设计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和住宅设计规范的部分强条)4、 第4章 专项设计 (无障碍设计规范和住宅设计规范的有关强条)专题报告:1、以住宅设计规范为例,分析设计规范与“强制性条文”的关系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与其他设计规范的关系3、如何执行建筑设计强条中有关室内环境的量化指标4、关于建筑日照计算与住宅室内环境质量控制5、关于住宅窗台与阳台栏杆的防护高度6、住宅设置凸窗与“可踏面”的有关问题7、建筑的无障碍设计与无障碍建筑的设计8、建筑设计如何选用“无障碍电梯”和“可容纳担架电梯”典型问题答案:1、建筑设计的“安全疏散”与建筑防火的“逃生”有何不同?2、如何确定建筑的形式和建筑的层数?3、如何计算走廊、通道净尺寸及窗地比指标?4、建筑设备相关标准改版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专题1、以住宅设计规范为例,分析设计规范与“强制性条文”的关系 住宅设计规范1999年颁布实施时,明确“批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但这是针对整本规范的属性的,所谓“强制性标准”的概念是相对于“推荐性标准”而言,这就是编号“GB 50096”而不是“GB/T 50096”的原因。如果问住宅设计规范是不是“强制性标准”,答案是肯定的。2000年4月建设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中收录了住宅设计规范中1/3的条文,作为强制性条文,但还有2/3的条文没被列入其中。如果问住宅设计规范的某条规定是不是“强制性条文”,需要针对具体条文。(是否黑体字) 2005年住宅建筑规范改写了住宅设计规范的50多条条文。 2009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没将住宅建筑规范列入其中。但继续收录了住宅设计规范的条文,作为强制性条文 。2013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继续将修编后的住宅设计规范2011年版收录在“建筑设计篇”中,但是将住宅建筑规范单独放在第十一篇。事实上,在开始编制住宅建筑规范时就明确了“设计规范”与“建筑规范”的区别。简要介绍住宅建筑规范的特点:“全文强制”。分别介绍其三大编制背景:1)性能化指标标准的推出对工程建设标准的挑战;2)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向技术法规过渡的尝试;3)住宅商品化后对住宅质量控制的法律依据需要。目前明确的结论是:两本规范有必要同时存在,在工程建设标准化体系中各有地位和执行侧重点。住宅建筑规范全文强制。住宅设计规范非强制性的条文比例较大。住宅设计规范在修编时特别强调避免矛盾,但不必完全一致。在许多地方刻意区别“设计规范”与“建筑规范”的不同。 专题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与其他“设计规范”的关系在工程设计实践中,经常有设计人员反映: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与其他设计规范存在诸多不一致的规定。其实这是通用设计标准与专用设计标准的不同侧重点形成的正常现象。设计人员需要明确以下关系才能避免错误引用标准。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不能替代专用设计规范虽然民用建筑设计通则适用于所有民用建筑的设计,但是,对于每个具体的建筑工程设计而言,如果该建筑类型有专用的设计规范,就必须按照专用设计规范执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的某项针对性规定,往往是挂一漏百的。例如:6.7.2条关于楼梯梯段宽度 (按不少于两股人流0.55*2=1.10m) 的规定,在许多情况下是行不通的。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2005第4.5.3条规定:楼梯门、楼梯及走道总宽度应按每层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m计算,且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20m,楼梯平台宽度不应小于楼梯梯段净宽。这规定显然更加针对性,而且也是强制性条文。2)、其他“设计规范”一般比民用建筑设计通则更加严格。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6.10.3 条:窗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4 临空的窗台低于0.80m时,应采取防护措施,防护高度由楼地面起计算不应低于0.80m;这规定比住宅设计规范要求低的多。首先,不是强制性条文,虽然做了注释,但执行强度比强制性条文低了几个等级。该规定也不符合中小学校设计规范第8.1.5 条 “临空窗台的高度不应低于0.90m。”的要求。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的有关措施需要随其他“设计规范”修改。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关于凸窗的规定:“低窗台、凸窗等下部有能上人站立的宽窗台面时,贴窗护栏或固定窗的防护高度应从窗台面起计算”。是随住宅设计规范2003版修改的。4)、不应把专用建筑的“公共部位”划分出来执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的规定。工程设计实践中部分设计人员,特意把专用建筑分为“公共部位”和“专用部位”来分别执行规范。例如:在设计医院的门诊楼中的厕所时,经常认为可以不执行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第3.1.14 条的规定“厕所应设前室,并应设非手动开关的洗手盆。”特别是在住宅设计时,经常将住宅的公共部位的窗台高度等按照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的有关规定执行。因此,住宅设计规范2011年版,特意在“公共部分”重复强调了有关强制性条文。大量案例判决结果也是以住宅设计规范为依据。5)、不能以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的新版本去排斥其他设计规范的旧版本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在2005年版颁布以后,部分设计人员以为标准的新版本总是比相关标准的旧版本法律等级更高。特别是部分地区,以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的“图示”和“技术措施”为依据确定住宅的“在可踏面”和“阳台栏杆高度”。这是对工程建设标准效率等级的误解。专题3、如何执行建筑设计强条中有关室内环境的量化指标 近年来(强条实施导则2005年版以来),建筑设计人员普遍反映对有关室内环境的量化指标存在困惑,表面上很明确,但执行起来很含糊。以下意见供参考:1)、建筑设计规范中的量化指标将越来越多,但没有新增实质性的要求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和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表面上增加了许多指标要求,但仔细分析与有关条文是重复的,仅仅换一个角度提出规定,并没有新增实质性的要求。强制性条文协调委员会在审查这些强条的时候,要求编制组提供论证材料,说明没有提高标准,而且经过测试和核算,一般的建筑工程基本都能达到要求。2)、带有量化指标的强制性条文普遍“难执行”,但是一定“要执行”本来在建筑设计规范中增加量化指标是为了提高“可操作性”的,但是为什么反而“难执行”呢。原因是没有相应的实测、评估、验收的标准,而且实践证明,我国目前全面采用量化指标对建筑工程进行实测、评估、验收的条件还不成熟。其中,“设计值”和“实测值”之间误差很大,而且检测方法和检测设备的发展还有待时日。目前,对设计人员的基本要求是,应能证明自己已经执行了,没有要求证明已经执行到位。3)、以提高设计质量为目标理解执行设计量化指标 建筑设计规范中的各项技术指标是用来要求工程设计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的。但是,设计的质量并不完全等于工程的质量,因为中间的材料、施工、监理、验收到使用各个环节均会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例如:室内空气中氨的释放量超标,往往是施工时赶工期,混凝土外加剂指标不合格;甲醛释放量超标,往往是住户购置的家具出问题。室内温度达不到18C,往往是供热设备运行的问题。此外,建筑设计的技术指标是有特定的设计条件的。例如:允许噪声级的检测标准是以一定背景噪声为条件,当室外噪声超标的条件下,室内噪声超标是难免的;采光系数的计算结果和工程实际情况也是有很大差距的。因此,应以提高设计质量为目标,理解执行设计规范的量化指标。专题4、关于建筑日照计算与住宅室内环境质量控制 在建筑室内环境质量标准中,日照标准受到各方的高度重视,但如何贯彻执行有关日照标准的问题却越来越多。到目前为止,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协调委员会的有关专家基本取得以下共识:1)、将 “住宅间距”直接转换为“日照时数”的依据不足。日照标准在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指标要求。在规划设计阶段体现为“住宅间距”。其计量单位应该是“米”;在建筑设计阶段如果体现为“日照时数”,其计量单位应该是“小时”(经常被精确到“分钟”)。虽然一般情况下,建筑的间距越大,日照时数越长。但在深凹口,细条窗的时候,由于建筑自身遮挡等原因,间距越大日照时数却越短的情况也很常见。所以,日照标准不能要求在建筑设计阶段对每个窗户进行日照时数的精确计算。2)、在不同的设计阶段落实日照标准的执行侧重点2005年有关规范的主编们在一起对三本规范的日照标准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要求落实到“住宅间距”,在规划设计阶段要求控制楼栋之间的距离,形成强制性条文;住宅设计规范要求落实到“每套住宅的日照时数”,在建筑设计阶段控制居住空间的日照质量。但是住宅设计规范的两条相关条文不必列入强制性条文;住宅建筑规范是全文强制的,对属于室外环境的“住宅间距”和对属于室内环境的“日照”分别提出规定。考虑到全国的情况不同,住宅建筑规范在第4章外部环境中提出“日照间距”的具体要求;在第7章室内环境没有明确提出“日照时数”的有求。3)、正确认识日照标准的环境质量指标特性虽然日照标准被提高到“是保障人体健康的基本要素之一”,但有关规范在日常解释中还是经常收到关于对“保证日照标准的目的和根据是什么?”的质疑。大量的质疑指向这种所谓“卫生要求”的实际效果。(简单介绍从反馈意见中整理归纳出的质疑)因此,住宅建筑规范只提“冬季日照”,不提“有效日照”。明确了“日照间距”属于规划内容,由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管理。 建筑设计规范有许多类似要求,如:“天然采光”,“自然通风”等方面条文。目前这类条文对建筑单体设计,提出具体量化指标的条件还不成熟。如果作为强制性条文,更是存在可操作性的问题。 4)、逐步探索更加科学的日照标准控制方法2008年,住建部批准立项编制建筑日照计算参数标准,目的是“规范建筑日照的计算,加强日照标准的可操作性”。在这标准的编制过程中,逐步明确了以下问题:(1)标准的适用范围应明确定位在是为了科学确定“建筑间距”的。(2)由于现行标准没有对每个窗户提出保证日照时数的要求,不要要求对每个窗户进行精算。应该对建筑的外轮廓进行简化,对关键点进行验算。(3)如果首层不是规范要求需要有效日照的房间,如架空层或底层库房等房间的,其日照间距的起算点可酌情提高到二层窗台。(4)要明确一般情况只对两栋建筑的日照间距进行验算,要把进行多边关系分析的条件进一步明确。特别是对具体套型日照验算时,应坚持一对一,避免问题复杂化。(5)日照间距计算不等同房间日照时数计算,同时因为多种因素变化,与实测值不同是正常的。 专题5、关于住宅窗台与阳台栏杆的防护高度1)、为什么阳台的防护栏杆要比窗台的高一些。 住宅设计规范要求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05m (1.10m”),比窗台要求高些,而且,阳台栏杆高度应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窗台高度却可以是固定的。首先,阳台的使用性质和窗台不同,人体工程学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在阳台上活动时,人体外倾、攀爬的几率比从窗户探出头去更多。此外,阳台(包括封闭阳台)栏杆或栏板的构造一般与窗台不同,且人站在阳台前比站在窗前有更加靠近悬崖的眩晕感。2).以固定窗的横框架作为防护栏杆,不能保证满足规范要求不少设计单位认为在距地0.90m的位置设固定窗就达到规范要求的防护措施。但实践证明普通固定窗框强度不够,轻趴在窗框上会导致玻璃破裂;落地窗仅用固定玻璃,儿童玩耍、椅子翻倒等正常活动会碰破玻璃,造成险情;在高层住宅的高层套型中,采用落地窗时,如果没有必要的防护设施,老年人普遍反映外眺时眩晕,类似情况只要引起投诉,设计人员总要承担一定责任。安全玻璃有相应的国家标准,要根据使用目的选用,为防止玻璃破碎伤人与起栏板防护作用的安全玻璃的功能不同。 行业标准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2009对室内栏板用玻璃有明确规定,而且要求室外栏板玻璃除应符合本规程第7.2.5条规定外,尚应进行玻璃抗风压设计。对有抗震设计要求的地区,尚应考虑地震作用的组合效应。3). 阳台的栏杆杆件分格应特别慎重 住宅中45cm以下横栏杆就是“可踏面”。 11cm的垂直杆件间距需要考虑45cm以上部分。 各种栏杆花样分格要注意保护儿童安全。儿童脑袋从杆件间距钻出案例很多。4).封闭阳台的栏杆不可采用窗台的高度 住宅设计规范一直到的送审阶段,仍然有不少关于封闭阳台的栏杆为什么不可采用窗台的高度的质疑。其实编制组在2003版时就认真论证了这一问题。当时主要发现,不少设计单位按照窗台高度设计阳台栏板,认为住户会自行封闭阳台,但是后期施工没有落实,住户在自行装修期间就已发生坠落事故,这种情况设计单位和审查机构都难逃其责。此外,经论证证明,如果把封闭阳台当窗台,相关规范不能自圆其说。比如面积计算时封闭阳台仍然按阳台计算面积;日照间距计算时,阳台不用与窗台一样计算间距;窗地比指标计算时阳台与窗台完全不同;阳台栏板也不用与窗台一样采用外墙节能构造等。因此,从规范本身一致性要求出发,住宅设计规范坚持“阳台栏板高度不能采用窗台标准”。专题6、住宅设置凸窗与“可踏面”的有关问题凸窗在近十年中大量应用,最初是从扩大景观视野范围作为主要出发点,随着房地产项目以其作为卖点,逐渐形成一种“潮流”。住宅设计规范征求意见时收到了大量审图机构的意见。有必要对凸窗做全面深入的分析论证。 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安全隐患和不利于节能两个方面,通过论证分析,2011年版的规范修编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凸窗安全防护应包括两个方面,即:、当凸窗台低于0.45m时,安全防护措施。、当凸窗台高于0.45m时,对可开启窗扇窗洞口的安全防护措施。 根据实态调查、论证分析,结合有关节能规范、标准的规定,考虑到建筑设计是多种因素的综合表现,住宅设计规范规定了“严寒和寒冷地区不宜设置凸窗”。各地地方标准也纷纷出台了相应的规定。住宅设计规范中5.8.2条新增了凸窗的设置要求。同时在术语中对其门窗的性质给予了明确的定义,并增加了术语的条文说明,对凸窗的设置方法也做了限制。凸窗:凸出建筑外墙面的窗户。说明:凸窗既作为窗,在设计和使用时就应有别于地板(楼板)的延伸,也就是说不能把地板延伸出去而仍称之为凸窗。凸窗的窗台应只是墙面的一部分且距地面应有一定高度。凸窗的窗台防护高度要求与普通窗台一样,应按本规范的相关规定进行设计。2)、防护栏杆的高度需从“可踏部位表面”起算才起防护作用。 虽然从来没有人对住宅设计规范规定的防护栏杆高度尺寸提出质疑,但对于防护栏杆的高度从哪里起算的争议却很多。住宅设计规范2003版3.9.1条特意增加了“窗台的净高或防护栏杆的高度均应从可踏面起算,保证净高0.90 m”。规定是针对国内多起相关案例处理结果提出的。由于栏杆的作法很多,规范不可能对每种情况做出具体规定, 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的设计者和制造者应为其使用者的使用安全负责,所以要特别慎重设计。 3)其他专门建筑的防护高度均应从“可踏面”起算提出“可踏面”的依据是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57-2000版第5.3.7条的规定。5.3.7 楼座前排栏杆和楼层包厢栏杆高度不应遮挡视线,不应大于0.85m,并应采取措施保证人身安全,下部实心部分不得低于0.40m。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 8.1.5 临空窗台的高度不应低于0.90m。8.1.6 上人屋面、外廊、楼梯、平台、阳台等临空部位必须设防护栏杆,防护栏杆必须牢固、安全,高度不应低于1.10m。防护栏杆最薄弱处承受的最小水平推力应不小于1.5kN/m。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122-99 第4.8.4 供老人活动的屋顶平台或屋顶花园,其屋顶女儿墙护栏高度不应小于1.10m;出平台的屋顶突出物,其高度不应小于0.60m。正在修编中的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规范等均将防护高度明确要求从可踏面起算。 专题7、建筑的无障碍设计与无障碍建筑的设计1)建筑的无障碍设计不等于无障碍建筑(住房)的设计。相关标准规定的无障碍设计的部位还包括无障碍住房,由于建筑设计规范仅针对单体建筑设计,故住宅设计规范不要求对每栋住宅都做无障碍住房设计。(每100套不少于2套无障碍住房的规定不属于单体建筑设计要求) 2)“七层及七层以上的住宅,应对下列部位进行无障碍设计:1 建筑入口;2 入口平台;3 候梯厅;4 公共走道。”的规定不能解释为 “只要设电梯,就应无障碍设计”。编制组认为,确实存在七层以下住宅设电梯的情况,但主要是为了提高舒适度,不是为了无障碍通行,如果强制要求全都进行无障碍设计不妥。 3)住宅设计规范的4条无障碍设计要求,全部从住宅建筑规范引来的,均为强制性条文。无障碍设计规范中对“居住建筑”的条文没有强制性条文。这是通用规范与专用规范侧重点不同的正常现象。专题8、建筑设计如何选用“无障碍电梯”和“可容纳担架电梯”如何选用电梯,是长期困扰建筑设计人员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工程建设标准中的“消防电梯”、“无障碍电梯”、“可容纳担架电梯”等,没有直接对应的产品标准,而且谁是选用电梯的主要责任人?分工不明确。2013年8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完成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下达的“住宅可容纳担架电梯配置标准”课题。目前课题通过评估并取得如下结论:1)明确“容纳急救担架电梯”的定义。(不等于“医用电梯”) 医用电梯的尺寸主要针对医院中使用的“推床”,不仅是轿厢尺度大,对运行速度、候梯厅、走廊转角、出入口等都有不同要求,而且对运行人员的培训要求都不同。因此,不能简单地对住宅提出采用医用电梯的要求。 2)与相关产品标准进行协调。目前我国有关电梯的标准,(包括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基本上是立足于电梯生产厂家自行设计、生产、安装、验收的产品标准。 本课题根据建筑工程产品标准的特点,进行系统研究,涉及多项研究内容: (担架与电梯)人体工程学、建筑模数、井道、轿厢、候梯厅、走廊等建筑空间尺度的参数标准研究。并对其进行协调、整合,在此基础上已经初步提炼出相应的设计参数。 3)从建筑部品标准化的角度,提出容纳担架电梯的研发技术路线。 如果在两本设计规范中将“设置可容纳担架的电梯”的规定作为强制性条文,就必须明确什么样的电梯是“可容纳担架的电梯”,并对如何设置给出具体要求。应该先有新型的产品标准,再将设计规范与之协调。因此建立担架生产厂家、电梯生产厂家及设计单位的三方共同研发机制,从担架及电梯的改良入手,解决电梯容纳担架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促进住宅改造,将更有可操作性且更有效率。 4)修编住宅设计规范和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规范的设计参数的同时,急救担架、容纳担架电梯等试制品开始用于部分示范工程,同时反映到相关的国家标准图集中。 此前,编制组在上海、广东、湖北、北京等地已经通过专题论证会的形式,已经形成本地区的相关操作细则,建议各地通过论证会议达成共识,在设计与审图中目前暂可按照1500*1600轿厢净尺寸考虑电梯设置。 典型问题答案:1、建筑设计的“安全疏散”与建筑防火的“逃生”有何不同?XXXX设计有限公司:关于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中6.2.3条与高规GB 50045-95中6.1.1.2 条的规定是否矛盾的咨询函收悉,答复如下:1、不矛盾。住宅设计规范编制组在本次修编时经分析认定,如果按照高规6.1.1.2 条的要求去做,实际上就是形成了第二个安全出口。2、即使住宅设计规范6.2.3条比高规6.1.1.2 条更加严格也是正常的。住宅设计规范本次修编特别强调,住宅的安全疏散不仅仅是火灾疏散。地震、爆炸、毒气、洪水、反恐等等都有紧急疏散的问题。高层住宅的第二个安全出口非常重要。3、住宅设计规范6.2.3条是从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9.5.1条引过来的。当年住宅建筑规范编制组就该条文与高规主编人员协调后取得共识:住宅的安全疏散问题,如果两个规范之间有不一致的地方,应按住宅建筑规范执行;有冲突的,高规将修改调整。 2、如何确定建筑的形式和建筑的层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