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西平县政府工作报告.doc_第1页
2012年西平县政府工作报告.doc_第2页
2012年西平县政府工作报告.doc_第3页
2012年西平县政府工作报告.doc_第4页
2012年西平县政府工作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平县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文件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 月 日在西平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县长 王新强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五年来,本届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应对国际经济复杂多变、环境资源约束明显等严峻形势,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开拓进取,创先争优,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胜利完成“十一五”计划,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这五年,是我县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的五年。预计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26.9亿元,较2006增长81.6%,5年年均增长12.7%;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7.9亿元,是2006年的3.5倍,年均增长2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8亿元,是2006年的2.3倍,年均增长17.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4456元、6386元,分别是2006年的2.1倍、1.8倍,年均分别增长16%、12.8%。在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的的同时,发展质量也明显提高。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较大突破,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进一步确立。工业腿短的局面正在逐步扭转,三次产业之比由2006年的383923调整为314128。2011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7.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5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2倍、4.4倍,年均分别增长15.9%、25.5%。5年工业用电量累计达22.2亿千瓦时。高标准规划了产业集聚区,总面积11平方公里,已建成6平方公里,区内共入驻企业128家,2011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2亿元,企业主营业收入48.4亿元,利税4.3亿元,从业人员1.3万人,初步形成了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机械装备制造业为主的两大支柱产业,被评为全省优秀产业集聚区。大力推进质量兴县战略,鼎力杆塔、棠河酒业被评为市长质量奖。加强科技创新,先后创建了河南省输变电网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驻马店市白酒技术研究中心和水泥粉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扎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实施名牌带动战略,5年争创中国名牌产品1个,河南省名牌产品5个,河南省优质产品2个。二是农业优势充分发挥,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支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5年共发放各类农业补贴5亿元,粮食总产量达到417.2万吨 。2011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86.7万吨,连续8年实现持续增产,多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畜牧业发展迅速,是全国肉类产量百强县,连续4年被定为全国生猪生产调出大县。生态林业建设成效显著,先后被评为省级林业生态县、全省绿化模范县。食用菌生产特别是双孢菇、金针菇种植规模迅速扩大,年产各类鲜菇8.5万公斤,年产值4亿元,被定为全省“十大食用菌生产基地”。大力培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0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26家。不断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壮大劳务经济,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达20万人次以上,实现劳务收入近20亿元以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扎实推进,全县累计完成投资2.2亿元,建成住房1327套,在建住房1933套,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县。三是财税金融保障能力提高,支撑作用显著增强。2011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1亿元,是2006年的2.8倍,年均增长23.9%;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7.4亿元,是2006年的3.3倍,年均增长26.8%;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分别为97.9亿元、32.9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9.1%、9.8%。加快金融业发展,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政府融资担保中心和财富村镇银行,先后成立了融鑫、财信、金鑫3家投资担保公司和县产业集聚区投融资公司,西平是目前全市9县中金融体系最为齐全的县。积极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我县首创的金融辅导员制度先后在全省、全国推广。每年举办一次大型银企产品推介对接会,促成金融机构先后与我县百余家企业签约贷款10多亿元,较好地解决了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扎实推进“小巨人”企业信贷培育,建立“小巨人”信贷培育企业库22家,其中省级6家、市级4家、县级12家。四是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发展后劲更加充足。始终把招商引资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2010年以来,全县新引进500万元以上的项目182个,其中,固定资产投资超亿元项目14个,计划总投资92亿元,实际完成投资22.2亿元。同时千方百计争取国家投资,健康有序放活房地产市场,不断做大做强做实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7亿元。五是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繁荣活跃。积极开展“家电下乡”和工商邮储“百亿送贷”活动,落实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资金7169万元。市场体系日益完善,2010年以来,改扩建各类农副产品市场20多个,发展大型物流企业7个。宝岩寺地下商城、喜盈门购物广场顺利开业,投资8亿元的国际商贸城主体已经完工,新天利金融中心、新华商城、爱家好日子物流配送中心等项目正在实施。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工程建设,新建农家店、农村连锁超市271个。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完成对外贸易出口799万美元。华港大酒店、西平宾馆、柏城宾馆等现代服务业达到星级水平。旅游业、文化、物流、金融、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散装水泥推广工作成效显著,被定为全省散装水泥推广示范县。这五年,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城乡面貌显著变化的五年。五年累计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亿多元,新建了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第二水厂,新修了城西新区部分道路,完成了城区部分道路升级改造和部分道路雨污分流管网敷设等工程,城区居民普遍用上了清洁的天然气。先后建成了华港水城、翡翠城等一批投资规模大、规划合理、功能齐全的现代化住宅小区,居民的居住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积极实施旧城改造,拆迁面积20多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房20栋。投资5500多万元,建成洪河公园、滨河带形公园并正式开放,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积极做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被批准为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县级示范单位。积极开展城市创建活动,先后荣获“全国城市规划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省级卫生城、省级园林城、全省城市精细化管理首批试点县等多项荣誉称号。完成了柏城镇撤镇建办和盆尧乡撤乡设镇工作,新设立了柏亭办事处,县城建成区面积达2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33.3%,较2006年提高12.1个百分点。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加大,投资3161万元实施完成了107国道城南至遂平界段9公里、331省道3.6公里大修工程,投资970万元对社会汽车站进行了扩建,投资300多万元新改建农村客运站项目13个。农村公路完成投资2.6亿元,新建、改建县乡公路212公里,通村公路461公里,新建、改造桥涵19座。农业综合开发效果显著,五年来,累计投资1.6亿元,改造中低产田19万亩,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连续8年获得全市“红旗渠精神杯”。先后组织实施了杨庄、老王坡滞洪区安全建设工程、撤退道路工程、居民饮水工程以及康山、竹园等7座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21万人。这五年,是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的五年。实施完成政府机构改革,撤销政府工作部门8个,精简政府直属事业机构5个。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下放调整了部分县级行政审批项目。开展了畜牧、交通、水利、卫生、农业、财政等方面的改革。撤销了县动检站等11个县乡动检站、县畜牧兽医工作站和县畜禽疫病监测中心,成立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较改革前减少编制42个。县乡公路管理所更名为县农村公路管理所,较改革前减少编制58个。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成三年目标任务;对乡镇卫生院实行全员聘任制,精简人员28名;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医药分开,成立了县卫生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中心。进一步理顺乡镇管理体制,将乡镇财税所上划归县财政局管理,劳动保障所上划县人社局管理。积极推进土地、人力资源等要素保障机制创新,继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发展动力活力不断增强。创新要素保障机制。探索实施土地开发利用管理“三项机制”,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推进存量土地集约挖潜,基本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用地。积极创新投融资机制,大力实施职教攻坚计划和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 万人以上。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成了全县所有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全面实施政府投资重点项目决策机制和评审监管制度。以县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行政服务、电子政务、综合招投标、行政效能投诉“四个中心”建设,基本建成了覆盖全县的便民服务网络。林权制度改革、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强力推进,农村活力进一步增强。完善了惠农资金发放管理办法。政务公开范围继续扩大。建立健全了大信访、大调解、大巡防机制,社会管理创新步伐加快。文化、教育、科技、供销社等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这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谐社会迈出坚实步伐的五年。实施科技兴县战略,被定为全国科技富民试点县。承办了“十一五”河南重大科技专项攻关项目郑麦366免耕直播技术现场观摩会。加大对历史文化的研究与开发,被命名为“中国嫘祖文化之乡”、“中国冶铁铸剑文化之乡”,举办了三届嫘祖拜祖大典和首届孔子文化节,荣获“孔子办学圣地”称号,大铜器被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成了文化馆综合大楼整体搬迁,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18个,“农家书屋”120个;胡主席和咱心连心荣登全国“村歌献给党”大赛榜首,是迄今我省在全国村歌大赛中获得的最高荣誉;杨庄乡、权寨镇、焦庄乡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人口自然增长率连年低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先进县。人防工程建设实现零突破。新建了广播电视播控中心,完善广播电视网络,所有行政村实现通有线电视。电网建设投资1.6亿元,新建、改造变电站4座,建成电气化乡20个,电气化村214个。新增移动电话用户13.8万户,新增互联网用户1.5万户,总数分别达到30万户和2.4万户。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支持政协履行职能,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坚持依法治县、依法行政,全面完成“五五”普法任务,公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显著增强。政务公开范围继续扩大。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扎实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新时期“三平”精神,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加强村民自治制度建设,顺利完成了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第六次人口普查、第三次文物普查等工作圆满完成。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成功举办了西平县第三届运动会。加强残疾人事业,荣获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革命老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受到国家、省、市老区建设促进会的表彰。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机制,集中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瘦肉精”、“地沟油”和“黑职介”等非法行为,成功创建了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推进平安建设,荣获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中原平安杯”先进县。妥善解决群众来信来访问题,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被评为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这五年,是民生保障显著改善、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的五年。优先发展教育,投入校舍改造资金4466万元,改造面积8万多平方米;新建了文成中学、职教中心、聋哑学校、春雨学校、全新实验小学;积极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荣获全省职教攻坚工作先进单位。抓住国家投资公共卫生建设的大好机遇,先后兴建了县医院、妇幼保健院、第二人民医院病房楼和县医院、中医院门诊综合楼;所有乡镇卫生院均新建或改造了门诊楼、病房楼,所有行政村都新建了村卫生室;县中医院异地新建项目主体已经完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保工作健康开展;加快医疗体制改革,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社会保障能力不断提高,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6万个,实现下岗人员再就业8732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发放城乡低保资金1.3亿元,保障了近5万名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新建了杨庄、芦庙等7所中心敬老院。白内障救治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全省无障碍创建工作先进县。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展顺利,新建廉租房9.6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6.2万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4万平方米。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009户。国防教育活动广泛开展,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密切,人民武装工作全面加强,被评为全省关心支持国防建设十佳单位、双拥模范县。加强了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联系。物价、人事、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妇女儿童、老龄、气象、史志、老科协、关工委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回顾过去五年,全县上下风雨兼程,励精图治,经受了严峻考验,战胜了重重困难,迈出了科学发展的坚实步伐,开创了改革开放以来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归功于县人大、县政协及社会各界有效监督、鼎力支持,归功于全县人民团结奋斗、拼搏进取,得益于历届县委、县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西平驻军、武警官兵,向在我县投资兴业的企业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西平经济社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尤为宝贵。五年的发展实践,主要有以下做法和经验值得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和借鉴:一是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通过发展来解决我们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始终围绕跨越发展目标,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埋头苦干打基础,务求实效管长远,推动县域经济爬坡过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坚持招商引资不放松,为跨越发展提供基本支撑。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到一切服务于招商引资,一切服从于招商引资,全力以赴大招商、招大商,集中力量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为实现跨越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三是坚持改善民生不懈怠,努力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发展成果。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积极实施一系列富民、惠民、利民、安民、强民工程,最大限度地让全市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激发广大群众投身经济社会发展的热情。四是坚持优化环境不手软,不断营造发展的比较优势。牢固树立发展环境是第一要素的观点,坚持把优化环境作为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作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决定性资源来开发,初步形成了具有西平特色和比较优势的投资“洼地效应”。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不够仍然是西平最大的实际,我县的发展水平与先进县市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依然偏小,工业化、城镇化仍处于较低阶段;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缺乏大的工业企业;要素瓶颈制约依然突出,节能减排压力较大;社会事业欠账较多,民生改善任重道远;政府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强化,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勇于面对,不断改进和创新工作方法,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总体要求今后五年,是西平赶超发展、奋力崛起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区域间合作更加紧密。同时,我们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周边县区你追我赶,发展形势咄咄逼人。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立足新起点,再创新辉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按照“坚持一个中心,加快两个转变,推进三化进程,狠抓四个第一”的思路,突出科学发展主题,突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主线,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好机遇,以“一线三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为统领,以富民强县为目标,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努力建设更加富裕和谐文明的小康西平。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主要奋斗目标是:经济实力更加强盛。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以上,到2016年达到214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产业结构逐步由“二一三”格局向“二三一”转变,二、三产业比重明显提升;支柱产业的支撑带动作用明显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城镇化率达到40%以上。生态环境更加美好。节约型社会、循环经济深入发展,经济、人口和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万元GDP综合能耗、万元GDP取水量均累计下降25%,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均累计下降20%。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社会发展更加和谐。科技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卫生事业不断进步,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和平安建设取得新进展。实现上述目标,要突出抓好六项重点:(一)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第一抓手,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按照“对上申报积极争取项目,对内鼓励创业兴办项目,对外招商引资引进项目”的基本途径,着力在招大引强上下功夫,提升项目建设的质量和规模。围绕食品加工、机械制造、轻工纺织、化工建材、塑料塑胶等产业优势,引进上下游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注重引进科技含量高、财税贡献大、安排就业多的项目,杜绝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项目,调整项目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持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制度,落实“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推进机制,保证重点项目建设的效率、效果和效益。每年足额完成市下达的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力争5年引进市外资金60亿元以上,新引进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以上项目150个以上,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20个。实施完成一批重点项目,力争5年完成投资200亿元以上,确保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超过全市平均水平。(二)坚持把工业经济作为第一支柱,不断提升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其承载力、吸引力和带动力,力争到2016年县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达11平方公里,入驻企业达220家以上,主营业收入达260亿、利税11亿元以上,吸纳4万名劳动力就业,形成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两大主导产业,主导产业年产值比重占75%以上。加大对鼎力杆塔、鲁洲生物等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尽快做大做强。每年新增25家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点扶持10家骨干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开发高新技术产品,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含量。到2016年全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1亿元,建成3个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十亿元的企业集团。(三)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第一根本,不断提升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地位。按照“特色、优质、高效”原则,深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推进标准化生产,提升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突出抓好优质小麦、食用菌、无公害蔬菜、畜禽养殖等优势产业。深入推进土地流转,扩大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引进农业深加工企业,发展订单农业,推进“农超对接”,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提升农业附加值。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载体,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建成一批村民富、村庄美、村风好的魅力乡村。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致富本领,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计划以后每年从粮食大县奖励资金中列出300万元用于农田基础设施空挡、薄弱地方的建设,以确保平衡发展,争取2013年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力争5年新增40个以上特色种植基地,新建200个以上标准化养殖场区,新上100个以上中小型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65家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320家。(四)坚持把城乡建设作为第一支撑,不断提升新型城镇化引领作用。突出规划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导向性,有序推进县、乡、村三级城镇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一线三区”建设,加快开发新城区,改造提升旧城区,协调推进集聚区,统筹发展107国道沿线,形成功能分区合理、一城多区的城市格局,不断增强县城对经济的拉动力。大力加强城市道路、供排水、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加快洪河公园、嫘祖文化苑、宝岩寺公园等建设,全面启动洪河两侧开发建设项目,提升城市品位和宜居质量。到2016年,城区建成面积达40平方公里以上,城镇总人口达40万人以上,城镇化率达到40%以上,逐步将西平建设成为产业结构合理、城乡融合发展、生态良好宜居、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各乡镇规划的新型住宅社区开工建设50%以上,有12个新型社区建成入住,完成旧村拆迁并全部复垦还田。(五)坚持把第三产业作为第一方向,不断培养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旅游、展物流、金融、保险、信息、连锁经营等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商贸、餐饮、娱乐等传统服务业。依托我县丰富的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资源,重点开发建设棠溪源自然生态旅游区、冶铁铸剑文化旅游区、嫘祖故里寻根拜祖旅游区及特色农业观光旅游区。积极研究、保护、开发嫘祖文化、冶铁铸剑文化、大铜器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培育文化产业,加快培育文化品牌,变文化优势为产业优势,实现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双赢。尽快完成国际商贸城、新天利金融中心等重点商业项目并投入使用,新建12家三星级以上酒店。积极筹备实施食用菌、塑胶、粮食、农资等专业批发市场,力争建成新农贸市场。新建一批乡镇综合超市,构建城乡一体的流通体系。201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75亿元。(六)坚持把民生事业作为第一大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全面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扩大城乡就业,5年新增城镇就业2万人,下岗失业再就业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万人。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投入力度,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幼儿园,基本普及农村学前二年教育;均衡发展和巩固提高义务教育,不断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保持职教强县荣誉。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让群众享有安全、有效、方便、实惠的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县博物馆、新型图书馆、综合文化中心等一批文化工程;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争取村村建有“农家书屋”。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全面落实惠及各类群体的社保政策,扩大社保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提高住房保障水平。加强城乡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健全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三、2012年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们党将召开十八大,做好今年工作、实现新一届政府工作良好开局,对于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是:生产总值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8%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4.4%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0%,节能降耗完成市定目标,努力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和物价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围绕这些目标,县政府将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一)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力争在做大项目投资上实现新突破。继续把投资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主要举措,通过争取国家投资、积极招商引资、启动民间投资来扩大投资规模,拉动经济的稳定增长。今年计划引进新上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100个,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以上项目50个,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0个,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项目5个,引进境内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切实抓好项目储备。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沿海产业转移的大好机遇,立足我县资源禀赋、民生需求、优势产业等,继续挖掘、筛选、包装一批发展前景好、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不断完善项目内容,及时搞好汇报衔接,力争有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省、市盘子。加快项目建设进度。重点抓好神洲记忆肽、新福祥光伏电子、日东工业FA机箱、IT机柜、华商书院同学基金会电子文件柜、自动化养鸡设备、金泰利年产香水及化妆品包装、迪瑟克化肥品质改良剂、诺亚服饰服装项目、居尚煤矿高端支架液压项目、胜达新型材料项目等项目建设进度,加强对已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切实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开工投产率。优化项目发展环境。认真落实县领导分包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建设例会制度,坚持每月召开一次重点项目推进协调会,及时解决有关问题。认真落实联审联批制度,对重点项目涉及发改、规划、环保、国土等部门的审批事项,由县行政服务中心统一受理,简化程序,限时办结。提高招商引资水平。立足我县资源和产业优势,以现有骨干企业和产业集聚区为依托,积极吸引沿海地区食品、纺织服装、中小型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我县转移,大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深入推进大招商、招大商活动,瞄准国内外500强、央企等知名企业,主动出击,狠下功夫,力争在招大引强上实现新的突破。不断创新招商方式,突出工业、产业链、物流招商和以商招商,努力提高招商实效。继续加强与国(境)外企业和投资机构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更多的境外资金、技术和人才,努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拓宽开放领域。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重,大力推动全方位、宽领域对外开放。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吸引境内外投资者进入现代物流、金融、旅游、文化等领域。深化农业对外开放,重点引进食品加工、畜牧养殖与精深加工等基地型项目。扩大基础设施、城乡建设和社会事业领域对外开放,鼓励各类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学校、医院、养老机构等建设。完善工作机制。树立开放“一盘棋”思想,健全领导机制,建立联动协作机制,形成党政机关、新闻媒体、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协作联动的开放长效机制。强化招商引资责任,健全考评机制,完善奖惩办法,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要实行“二分之一”工作法,带头“跑”项目,对重大项目亲自洽谈,对重大问题亲自协调,确保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更大突破。(二)以结构调整为重点,力争在做强工业经济上实现新突破。把推进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作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强化“三化”协调发展支撑的战略任务,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促进产业总量扩大、结构优化、水平提升。强化工业支撑。积极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向优势产业、骨干企业集中,加快一批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建设,带动配套产业发展。支持重点企业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抓好鲁洲生物、鼎力杆塔等骨干企业的项目建设,加快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企业集团,力争今年年底有1家以上的企业实现主营业收入超10亿元。加快转型升级。紧紧抓住产业转移机遇,加快新兴产业的培育,重点做好神洲记忆肽、新福祥光伏电子等项目建设,继续通过招商引资、整合重组等方式壮大产业规模,有力支撑经济增长;改造提升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装备制造、轻工纺织、化工建材、塑料塑胶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大技术突破、链条延伸和改造升级力度,强化上下游企业合作,推动创新发展,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加强产业集聚区建设。适时调整产业集聚区规划布局,完善支持政策,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产城互动;抬高集聚区准入门槛,提升产业层次,按照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度最高的原则,重点围绕培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机械装备制造业两大主导产业,综合运用政策引导、项目准入、要素配置、税收分成等手段,统筹推动关联项目向集聚区集中布局;加强集聚区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全面提升综合配套能力,产业集聚区力争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60亿元,利税5.5亿元,新入驻企业15家以上,新增从业人员3000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6.5平方公里。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切实抓好工程研发中心建设,支持鲁洲生物、鼎力杆塔、棠河酒业等一批自主创新企业发展,努力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全面提升我县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实施质量兴县战略,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积极筛选一批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在政策、资金、技术上给予倾斜,努力扩大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认真落实节能降耗综合工作方案,实行能源消耗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完善评价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实施主要污染物总量预算指标管理,强化环境影响评价,促进环境资源优化配置。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电力行业脱硫脱硝设施等重点污染物减排项目建设,完成4家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污染治理。继续开展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推进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重金属污染防治。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搞好经济运行调节。完善重点企业服务制度,建立健全政策导向、市场开拓、融资服务、困难企业帮扶等长效服务机制,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加强经济运行监测,搞好煤、电、油、运、气的供需协调,保障要素供应,确保工业经济健康运行。积极推进机械、化工、食品、医药等重点行业重组,培育壮大一批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落实支持非公有制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三)以城乡统筹为重点,力争在做亮城市形象上实现新突破。继续实施城乡建设三年大提升行动计划,把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改善民生、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的综合性举措来抓。加强城市规划、基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成新一轮城市整体规划编制、城西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新农村规划编制,力争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完善城区小洪河两岸规划建设实施方案。实施西平大道、解放路、护城河路、中原大道、棠溪大道5条道路升级改造,文化路人行道改造,迎宾大道新修排水沟工程等。完成柏城中央公园和明苑小区、嫘祖文化苑、华港南区、豪雅星河湾等项目的搬迁工作。加快实施华港水城、新天利金融中心等一批城市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嫘祖文化苑、仙女河公园、新洪公园,完成迎宾大道西段路南的绿化升级改造、新城区道路绿化、洪河公园二期及城区行道树和沿河的树木补栽。全面推进供排水、垃圾污水处理、供电、供气、生态等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城市整体功能配套衔接,合理布局建设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和环保、商业服务设施,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和竞争力。加快重点镇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小城镇,加快城镇路、水、电、网以及公园、绿地、小游园建设,加强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抓好具有资源、农产品加工和文化旅游服务特色的小城镇建设,逐步扩大城镇规模,提升层次;引导不具备产业集聚条件的小城镇,逐步发展成为周边农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的社区中心。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按照“分类指导、科学规划、群众自愿、就业为本、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原则,积极稳妥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着力破解土地、资金两大难题,推动土地集约利用、农业规模经营、农民多元就业、生活环境改善、公共服务健全,确保农民进得来、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今年开工建设2个规划人口不少于1万人的社区,10个省、市、县级示范村全部开工建设,建成住房5000套以上。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把加快新型城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统筹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解决农民进城就业、户籍、住房、社会保障、子女入学等问题,逐步使符合条件的农民真正转为城镇居民,享有平等权益。(四)以农民增收为重点,力争在做优新型农业现代化上实现新突破。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坚持保粮与增效并重,把建设现代化高标准粮田和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作为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具体抓手,以“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和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重点,扎实推进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建设,逐步将我县建成全省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基地,争创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结合落实国家千亿斤粮食战略工程和我省粮食生产核心区规划建设,整合资金、聚拢政策,规划建设一批百亩方、千亩方和万亩方高标准永久性粮田;统筹推进水、电、路、林等田间生产设施建设和平原村庄规划布局,配套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农技服务站、综合行政执法所等农业服务体系,以此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快灌区配套改造、节水灌溉、平原洼地治理等工程建设,完善农田水利设施,高质量、高标准实施农业综合开发2万亩以上,大力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85万吨以上。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集中力量培育优质农产品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品牌,打造“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品牌农业,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努力扩大食用菌、蔬菜、烟叶、油料、林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力争栽种烟叶6250亩,收购烟叶180万斤,同时,积极推进西部山区茶产业发展。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新建、改扩建标准化畜禽养殖场区30个,申报无公害畜产品企业5个;完善乡村动物防疫体系,成立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大队,建立健全乡镇兽医站。积极壮大农副产品加工业。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自建或联建原料生产基地、农产品物流园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大力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突出的位置,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发展现代种业,做大做强我县小麦良种繁育品牌。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社会化农技服务组织。积极发展农机装备业,持续抓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建设,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力争秸秆综合利用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85%以上。继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并整合支农资金,继续加强农村安全饮水、供电、通信、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万亩,旱涝保收田面积4万亩,新增除涝面积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平方公里,维修新建桥闸810座,力争再解决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新增农村沼气用户1500户。完成权寨镇等乡镇土地整理项目的验收工作,实施吕店乡等4个乡镇土地整理项目。完成6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任务,解决脱贫人口8390人,培训转移农村贫困劳动力900人。积极开展集体土地使用权调查发证和土地登记发证工作。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76万元,做好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和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新建1个人工增雨作业固定炮站。全面实施农电整体素质三年提升工程。加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完善村级公益事业民办公助机制。抓好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按照国家、省、市要求,增加粮食生产直接补贴,新增农业补贴要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继续加大农业补贴强度,认真执行重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完善粮食直补政策,落实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加大良种补贴力度,增加农机购置补贴规模。抓住国务院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省、市财政资金和农发行等银行的信贷支持,整合各类支农,统筹用于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五)以交通建设为重点,力争在做牢基础设施上实现新突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95亿元。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25公里的县乡公路改建项目、16公里的农村连通公路项目、2个危桥改造项目,完成京港澳高速漯西段、西驻段改造,京港澳高速至上蔡县连接线西平境内的修建工作。开工建设省道S331公路升级改造项目,筹建西平县客运西站。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兴利除害并举、节约开发并重,全面加快复合型、多功能水利网络体系建设,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和防洪除涝抗旱能力。加快骨干河道及中小河流治理,实施杨庄滞洪区安全工程建设项目,建撤道路25.5公里,建避洪楼15座。抓好大沟、老家沟、杨凤沟三座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加强信息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二代移动通信网络升级改造,实现3G网络全覆盖。大力推进宽带互联网、“三网融合”等建设,提高经济社会信息化服务水平。完善电力设施建设,新建110千伏变电站1座、35千伏变电站2座,继续实施电气化建设工程。加强生态建设。抓好生态林建设,栽植各类树木260万株,完成林业育苗2800亩。加强农村土壤修复。完成2个省级生态村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全面落实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六)以提档升级为重点,力争在做活第三产业上实现新突破。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通过开放合作、“外引内延”增强活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动形成新的增长点。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坚持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商贸、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大力推动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咨询、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扩张规模、优化结构、提升水平,逐步形成以传统产业为基础、新兴产业为支撑的三产发展格局。要全面推进商贸、建筑、交通、文化等各类非工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要积极引进省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加快国际商贸城等项目建设,实施新华商城、新时代购物广场升级改造项目,积极筹建农资物流配送中心和日用消费品物流配送中心。充分挖掘整合文化资源,积极培育文化企业、文化市场,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加快棠溪源风景区建设,不断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全面落实国家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各项政策,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要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完善服务设施,拓宽和开发消费领域,促进文化、旅游、健身、养老、家政等服务消费;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坚决打击商业欺诈、制假售假行为,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积极扩大出口。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引进一批出口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落实稳定和鼓励出口的政策措施,力争完成外贸出口800万美元。(七)以创新机制为重点,力争在做好各项改革上实现新突破。改革的力度有多大,发展的希望就有多大。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机制,营造更加宽松、更具活力的政策环境和体制环境。加快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制定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通过多种方式进入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保障性住房和社会事业等领域,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重组。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征信体系,完善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项目对接、投资融资、市场开拓、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等服务体系。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基本完成覆盖农村集体各类土地的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推进包括农户宅基地在内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推动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有序流转。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推进农电体制改革。加快供销社体制改革。完成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体制改革任务。继续抓好农村综合改革,做好公益性乡村债务清理化解工作。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认真落实国家财税、金融、价格等改革措施。创新资金土地保障机制。以提升地方金融发展水平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不断健全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积极引进国内金融保险机构,扩大保险范围,规范担保行为,尽快改变金融发展相对滞后局面。继续组织多种形式的银企洽谈会、重点项目推介会,促进银企双方的沟通和交流,不断强化金融支持,力争全年新增融资规模3亿元以上。积极培育面向小型微型企业的金融机构,组织开展“小巨人”企业信贷培育活动,努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支持鼎力杆塔等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和信托融资,积极发展融资租赁、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完善政府投融资平台体系,通过财政资金注入、优质资产划入、优质资源置换等途径,做大做强政府投融资平台,提高信用级别,增强融资能力。规范民间融资,整顿金融秩序,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按照“三保一高”要求,完善土地开发利用管理“三项机制”。扎实开展农村土地整治,保障新型农村社区及非农产业发展用地。严格执行各类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标准。创新人力资源保障机制。围绕强化人力资源优势,坚持“三改一抓、六路并进”,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机制,加快实施职教攻坚和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大规模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养。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就业能力和层次。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加快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开发,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推进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并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力争在做实社会事业上实现新突破。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社会建设,把各项惠民利民举措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扩增岗位、提升技能、健全机制、完善服务,确保稳定和扩大就业。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强化就业公共服务,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群体、退役人员和残疾人就业帮扶工作,确保新增城镇就业37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700人,新增转移劳动力1.2万人。围绕促进就业增收、满足招商引资和产业集聚区用工需求,加快实施职教攻坚和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利用“阳光工程”、“人才战略工程”等平台,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确保全年培训农民工5500人。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努力增加居民收入。落实国家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各项政策,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收入。继续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提高优抚对象和困难群众保障标准。保障好重要商品和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挂钩机制,增加对农村寄宿制学校临时性价格补贴。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补贴制度。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今年年底前基本实现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将国有、集体企业“老工伤”人员全部纳入工伤保障范围。切实解决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实现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全覆盖。新建县产业集聚区敬老院,改扩建权寨、二郎2个中心敬老院。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妇女儿童事业、老龄事业、残疾人事业。积极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681套,竣工2382套。创新保障性住房建设运行机制,加大资金投入,落实土地指标,制定并完善分配、管理、退出等制度和办法,确保工程质量和分配公平。认真落实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增加普通商品房供给,支持合理的自住性购房需求,继续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加快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建设,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00户。加快教育文化事业发展。持续加大教育投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